|
本帖最後由 hotmoon 於 2012-9-3 02:38 編輯
網友們和梵高的耳朵(HOTMOON)的問答摘錄
問: 耳朵, 你說現代法律社會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多神崇拜? 還是人類對於自我在精神宗教認識上的反思后採取的不得已的一種手段? 我偏向後者.
耳朵答: 我的思考結論和你相似,現代法律社會用法律制度來捍衛宗教信仰的自由是對宗教歷史反思后一種不得已的社會手段也可叫進步.
中世紀是歐洲大陸宗教統治最黑暗的一段歷史時期,教會對人民的統治和嚴酷對待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是造成後來的文藝復興的最主要和直接的因素.西人深受政教合一,宗教迫害和宗教戰爭的苦, 所以才有了近代西方文明的政教分離和用法律來硬性的保護不同的宗教信仰者的實際作法.
個人理解應該是先有了歷史上的原因,才有了現代的提法和做法.
問: 也有一些出入, THE DARK AGE 和中世紀歐洲百姓的凄苦, 不能加在教會的身上. 教會後來是有至高無上的權利. 但教會是DARK AGE 和中世紀唯一給老百姓信念和接受教育的地方.
耳朵答: 歐洲處於THE DARK AGE時, 教會在經濟上擁有大量的財產和土地;在政治上處於統治地位;而且還控制思想意識形態領域,包括哲學,藝術等,是一個地區的政治和文化精神中心.神職人員為了讓他們信仰的宗教,更有震懾力,把教義弄的越來越深奧和神秘,教律也越來越嚴格和繁瑣,儀式也越來越隆重和鋪張. 所以當時的教會的確是"知識分子"聚集的地方,因為要能看懂經書,你就不能是文盲. 還有當時的繪畫和音樂都是為教會服務的,都是有關宗教內容的作品. 也只有教會才有財力負擔這些費用.
問: 一直搞不懂,牛頓同學這位神職教授膽大的敢說出「萬有引力」定律。
耳朵答: 不是說當時"知識分子"都集中在教會嗎? 質疑上帝,或上帝人間代表教會的人常常都是離上帝最近的教會裡的人,因為他們更容易產生疑惑. 外面那些個赤貧文盲信徒們恰恰是信教信的最為狂熱的一群人.
問: 耳朵, 你說的一些史實是對的(不全對), 但對歷史的評價和成因順序卻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對的, 例如總結猶太人, 一神論, The Dark ages 和中世紀歐洲百姓的困苦不是你說的因為教會對人民的統治和嚴酷對待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後者更不是文藝復興的最主要和直接的因素.
耳朵答: 尊重你的意見. 我的這篇東東(猶太人與一神教)是寫的比較粗糙,一是因為篇幅太短,從原因到結果跳躍很大,中間很多歷史的過渡沒辦法寫,另一個是因為自己對西方歷史的興趣是從猶太人開始的.如果看過一些西方歷史書的人可能都有感覺,就是教會無時無刻無地不在, 以前讓我看的很頭痛和迷糊,理解了猶太人和一神教,再讀西方歷史,輕鬆很多.
對你文中所說的幾點試做進一步探討:
1.(西) 羅馬帝國和基督教
接近公元二世紀時,羅馬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帝國的經濟狀況日漸惡化.
公元三世紀時,出現了兩個有才幹的皇帝,其中之一是君士坦丁,他們為加強帝國的統一採取了不少措施.
其間,對歷史具深刻影響的措施是,君士坦丁作出了與基督教合作而不是通過繼續鎮壓來求得帝國的穩定和統一.
基督教在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為被生活所拋棄的弱者提供了了一種精神上的安慰和寄託,基督教徒都是兄弟,對處於生活最底層的困苦老百姓,提供了難得的友誼和幫助.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基督教就正式的登上了歷史舞台,有當時人民和皇帝雙方的需要.
2.文藝復興的醞釀
羅馬陷落後的幾個世紀里,因為完全缺乏文化創造力,這段時間就是西方文化史上的"THE DARK AGE".
在當時那種極度貧困,危機四伏,與世隔絕的狀況下,不可能產生藝術和學術的傑作.教會,修道院的確是設法保存了部份的古典文化,但主要是側重於與宗教信仰相一致的部份,這就形成了"基督教文化"的文化現象,
這個文化是完全附屬於教會的.當時的大學都是培養教士的機構,教士壟斷了文化和行政職位.這是文藝復興的思想動機(嚴重的思想壓抑是促使人去思索和抗爭的最強有力動機之一,這是精神動力).
義大利是一個城市社會,由於其地理位置,使的工業和貿易很興旺,出現了大的商業家族,正是這些商業家族後來成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的資助者.
當教會不再是藝術家們的唯一資助者后,藝術家們才有條件轉向其他的藝術主題,而非聖經這個傳統的主題.這是文藝復興的經濟基礎.(你文中提到這點,認為是生活富足了,使的人們有閑暇去想文化方面的事,這是物質條件.)
3.文藝復興
由於宗教對人,現世和藝術的冷漠和對人性的禁錮,而對神表示了巨大的熱情,文藝復興就是將其反過來了(物及必反),文藝復興是使人本和人文主義抬頭,人們開始關注自身,和現世,開始冷漠和質疑宗教了.
不過 當時歐洲的文藝復興並不是以科學為導向的,人們在不同程度上還保留著中世紀的思維方式. 這種混亂是新舊歷史交替階段不可避免的,中國現階段也是如此.
4.宗教改革
中世紀統一的教會組織被打散成大量的地方教會,世俗權力統治者控制這些教會,控制神職人員的任命和教會財務,教會曾經的巨大權力向世俗政府轉移.
沒有了宗教的束縛,但依然還具宗教文明本質的西方文明,依然用人類感情中最強烈之一的宗教情感來和地心引力抗爭,飛呀,飛呀,越飛越高,現在已成功地飛到了火星上.....有木有.....
西方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其本質就是一神教本質,理解了一神教的本質,就理解了西方文明.
強烈的信仰和熱情可以打造一個嶄新的世界,也可以同樣強烈的熱情來摧毀這個世界.
基督教的基本特徵(與遠東的一些主要宗教對比)具有征服和改變世界的理想色彩,對現實不是採取逃避的態度,這種基本特徵是來源於哪裡??-----是來源於古代猶太先知們!
在猶太人看來,世界既不是永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被創造出來的。
這就是韋伯所說的------"這種在精神上的差異"........THE ATTITUDES TOWARD THIS WORLD ARE TOTALLY DIFFERENT.
韋伯還說了: 思考到猶太人當初發展的歷史時,我們便來到了西方和東方整個文化發展的分水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