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傳統中見美德

[複製鏈接]

11

主題

15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安武林 發表於 2003-10-19 0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從傳統中見美德
──《愛的幸福》讀後

陳會昌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我曾經聽說,在新加坡、韓國這些地方,在經過了一段很長時間的「西方化」之後,人們又領悟出「回歸傳統」的重要意義。千百年來,儒家思想對我國及周邊國家影響至深,儒家思想中包含的很多道德價值尤其受到人們的尊重,為很多人所追隨。例如,儒家思想中的「孝悌」、「克己」、「愛人」、尊師、朋友之情、惻隱之心,等等,其中所包含的積極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韓國藝術家的作品《愛的幸福》(原名《幸福的世界》在台灣出版時叫《蜜蜜甜心派》也許就是在這種「回歸傳統」的氣氛中應運而生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我希望《愛的幸福》能向人們傳達一種愛的信息,撫平他們在現實中受傷的心靈,淡化利己主義思想。我也希望,『愛與分享'的主題能很快在成人間廣泛地傳播開來。同時,我更希望這些故事能成為增長孩子心智的良藥,為他們指引通往幸福寶庫的『秘密通道'。」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將《愛的幸福》翻譯出版,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在我們對200多名幼兒進行的一項關於分享行為的實驗中發現,只有13G的幼兒能夠不情願地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而願意分享的幾乎沒有。這也許是當今中國道德教育和社會道德面貌的真實寫照。不妨想一想,在當今中國,有多少小學生會高興地讓同學分享自己的文具和食物?有多少中學生能自願地幫助同學學習,讓別人分享自己的智慧和時間?有多少司機在堵塞的道路上能主動謙讓,讓別人分享大家共同擁有的道路?又有多少乘車者能在上公共汽車時,把坐位讓給和自己身體狀況相似的人?再想想見義勇為者、自願獻血者在人群中能佔多大比例?在「平等交換、自由競爭」的社會裡,競爭成為主流,分享已不再成為風尚。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存在決定意識的原理指導下,當前中國勢必是一個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人們在「分享」問題上的敏感性比「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時代更強,這是毫不足奇的。
生活富裕了,為什麼道德水平會下降?這個問題不難解釋。隨著私有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私有」觀念也會加強,這完全符合邏輯。當人類從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過渡到私有制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時候,人們變得更「自私」了:哪些東西屬於我,哪些東西不屬於我,對這些事情,人們想得更多,而屬於自己的那部分,人們從內心深處是不願意被別人「分享」的。
但是,當我們懂得了「愛己」之後,不要忘記「愛人」,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經這樣提倡,兩百多年前,歐洲啟蒙運動的旗手讓•雅克•盧梭分析得更透徹:「只要把自愛之心擴大到愛別人,我們就可以把自愛變為美德,這種美德,在任何一個人的心中都是可以找到它的根柢的。我們所關心的對象同我們愈是沒有直接的關係,則我們愈不害怕受個人利益的迷惑;我們愈是使這種利益普及於別人,它就愈是公正;所以,愛人類,在我們看來就是愛正義。(盧梭著:《愛彌兒》,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愛的幸福》中的100多個小故事所提倡和宣揚的,正是這種「把自愛之心擴大到愛別人」的思想。這些富於教育性的故事,對當前社會轉型條件下的我國兒童、青少年甚至成年人,都具有某種澄清價值觀、樹立道德理念的作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