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展:淺談東西方文化衝突和東南亞國家關係

[複製鏈接]

2

主題

21

帖子

33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mallcreek 發表於 2012-8-18 01: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倫敦奧運會中西方媒體全面圍剿中國給很多國人上了一堂課。網上有個叫青衫老祖的總結出以下幾點:西方怕的不是輸掉金牌而是軟實力。奧運不可能不政治化。畢竟,作為唯一的全球化的全面的競技體育盛會,競賽結果背後所展現的不僅是運動員的素質和意志,而且是運動員所在國的綜合實力,奧運賽場越來越成為軟實力競爭的最大全球化平台。由於世界依然分為東方和西方兩種文明,因此,「整個奧運賽場,實際又是東方和西方兩種不同文明的大較量」。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惡意懲罰總是降臨在中國人頭上;不難理解由西方主導的競賽委員會總是在中國的優勢項目上再三改規則;不難理解為什麼德日申訴成功率百分之百而中國無一不被拒絕;不難理解為什麼要質疑中國的運動員、要把中國軍團污名為「金牌機器」「殘酷訓練」!原因很簡單:中國勝,則東方勝、則社會主義勝、則「專制獨裁」勝!這樣的勝利,西方國家情何以堪?

  這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中國的GDP真的超過美國,中國在世界輿論,國際社會中到底是眾矢之的,孤家寡人,還是和西方並列的另一政治,經濟,文化主導勢力集團?

  這使我想起毛澤東當年針對外交講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防民之口,勝於防川。這裡的口就是講的輿論。如果說東歐和前蘇聯崩潰的歷史給世人什麼教訓的話,那就是像中美俄這樣的大國,從外部是不可能被擊垮的。只有內部的人民可以把自己的國家制度否決。如果說倫敦奧運給中國人民什麼暗示的話,那就是世界輿論的力量遠比幾隻航母,一些石油資源強大的多。世界輿論就是毛澤東講的一種精神原子彈。美國為了石油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已被歷史證明是敗筆。中國在南海爭戰中「大勝」又如何?現在來重新理解毛澤東為什麼說美國的原子彈是紙老虎。現在來重新理解毛澤東為什麼說「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那是要「得道多助,把中國建設成世界革命的中心啊」。二戰以後,毛鄧主導的中印中越邊境兩戰均放棄了戰爭中佔領的相當一部分領土,其指導思想方針,就是考慮到國際輿論和鄰里關係這個道。

  毛澤東當年提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是第一世界,歐洲和日本是第二世界,亞非拉貧窮的國家和中國是第三世界。中國的外交方針是大力援助非洲和朝越阿爾巴尼亞,支持不結盟國家聯盟。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上,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和席位。陳毅當外交部長時常說窮國無外交。中國1971年的GDP是2011年的1/73。毛澤東等把春秋戰國時戰略家蘇秦發明的以小博大,以弱勝強的合縱連橫發展到凌厲盡至。正是在當時那樣的外交方針下,中國積極的參與和倡導通過承認200海里經濟區的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國始終反對該公約,迄今尚未被美國國會批准。如果沒有200海里經濟區一說,釣魚島和黃岩島也就是一荒蕪的島礁而已。有了200海里經濟區,以該島的海岸線為半徑,200海裡外的弧線以內海底的石油礦藏,打一仗也許值。

  提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議案的23個國家是 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緬甸、錫蘭(現斯里蘭卡)、古巴、赤道幾內亞、幾內亞、伊拉克、馬里、茅利塔尼亞、尼泊爾、巴基斯坦、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剛果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塞拉里昂、索馬利亞、蘇丹、敘利亞、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南斯拉夫和尚比亞。其中目前和中國關係仍然很好的只有巴基斯坦。

  投贊成票的76個國家中,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瑞典、英國等15個西方發達國家目前沒有一個會在中美兩國選邊站時站在中國一邊了。

  和美國一起投反對票的35個國家中,澳大利亞、巴西、日本、菲律賓值得給予單獨的關照。日本和菲律賓目前和中國在南海和東海有衝突,是國內軍方鷹派和憤青要給予教訓和打擊 的對象。澳洲和巴西是中國最大的兩個鐵礦進口國。鄧小平72年復出整頓時根據韓戰的經驗對現代戰爭下結論說,現代戰爭就是打鋼仗。我在加州伯克利時實驗室的老闆是澳洲長大的,她對我說:「澳洲和加拿大一樣,都屬西方一部。」從巴西前平民總統魯拉開始對中國紡織品和鞋類的反傾銷,到現任總統羅塞夫對更多特定中國商品加征關稅,要求人民幣升值,成為對華貿易保護的急先鋒。

  1996 年,亨廷頓出版了《文明衝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書,系統地提出了他的「文明衝突論」。認為冷戰後,世界格局的決定因素表現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華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西方文明、東正教文明、拉美文明,還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戰後的世界,衝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文化方面的差異,主宰全球的將是「文明的衝突」。伊斯蘭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對西方文明進行威脅或提出挑戰。

  可惜,亨廷頓不會中文也不會日文。讓他只從讀過的歷史來區別中華文明和日本文明未來的衝突或整合實在是強為所難。列寧曾下過結論:歷史是螺旋式的發展的。確實,當歷史重複時,從來沒有100%的絕對重複。如果有,那炒股票就太容易了,嘿嘿。亨廷頓也許懂俄文。但我更同意楊恆均說的俄羅斯與西方沒有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對立,中國在有關敘利亞的聯合國投票中投了可能是歷史上最昂貴的反對票。

  我在本文中提出下面一個問題從歷史的角度來供大家探討:

  東亞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整合共榮到底有沒有歷史和當今先例的證明支持?未來組成想歐盟那樣的鬆散集團對東亞各國,特別是中國到底有利還是弊?如果有利,到底怎樣處理東南海的島嶼爭端符合中華民族的利益?是繼續毛鄧的不稱霸方針,把自己國內的事先辦好,對東南海島嶼爭端採取外交上強硬,軍事上懷柔,經濟上制裁併濟,注重適度和實效的方針。在聯合國表決時考慮大部分會員國的輿論和意見,考慮成本,不當戇頭,還是一面和俄羅斯在聯合國同西方領導的大多數會員國對著干,一面在東亞和日越菲短兵相接。那些目光短淺主張戰爭的井底之蛙毛派傳人是否該搞懂毛澤東國際外交戰略思想的精髓。為何毛澤東能和英國的希思,法國的戴高樂,希拉克,美國的尼克松基辛格等保守派稱兄道弟,把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和美國各個擊破?中國現在世界上除了北韓和巴基斯坦外還需要哪些幫腔的鐵桿哥們?

  中國和東亞日韓越等國家文相近,膚相似,食相同,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同源。對歷史上的記載和證明,考慮到本文的讀者群大都是深諳中華歷史飽讀詩書的憂國憂民的學子,我這裡不再贅敘了。

  關於韓流,提出以下幾個問題:為什麼西方人聽到中韓等國人吃狗肉就像吃了蒼蠅。為什麼崔智友,李俊基,Rain 等明星更喜歡跑到中華文化圈國家去表演而不是美歐?因為他們在中華文化圈有更多的粉絲。整個東亞在西方娛樂界真正能叫得響的藝人也就一個Jackie Chan,還是個小丑的角色。

  關於中日家的概念和西方比較:一家人同睡一條炕中國北方觀眾看到電影里日本人一家人在同一浴池裡互相搓背泡澡的鏡頭,肯定較少朝性的方向去思考。而從小單獨睡一張床,一個房間,單獨洗澡的西方人看了就會覺得是搞笑。中國人喜歡吃的皮蛋和豆腐乳在西方從來都是笑料。歷來西方民眾票選最佳烹調時,都是義大利法式烹調得金銀牌。如果從改變餐飲習慣來評價一種文化的可塑性的話,東亞各國對麥當勞,肯德雞,可口可樂的接受度絕對超過西人對甜酸肉,撈麵,炒飯,泡菜的百分比。

  孟德斯鳩的「地理環境決定論」過分強調氣候變化,陸地島嶼等地理環境對文化的影響,得出非洲赤道水果垂手可得地區的人較北歐寒冷狩獵地區的人意志薄弱的錯誤結論。我倒覺得是不是多山丘陵交通閉塞地區的祖先較平原土地肥沃交流方便地區的祖先更節儉,忍耐,現實,好奇心弱。在東亞,日本是個多山之國,山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75%,越南山地和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3,韓國國土面積85%以上是山地,中國山地面積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70%。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3,美國國土面積的百分之三十是山地和沙漠,百分之七十是平原。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海拔300? 000米之間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7%。我的家鄉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青山總是被溪流纏繞。春天的山洪剛過,夏天緊接著就是大旱,冬天最冷可到零下10攝氏度。黃土丘陵上一下雨鞋子底粘的泥有五斤重。還比陝西黃土高原不知好多少倍。看完張藝謀主演的電影《老井》 我問自己,那裡比我浙江新昌姑媽家的條件還差?我白天從日本東京坐新幹線去北海道,看到兩側大部分都是山丘。日本的海港和我們浙江的海港類似,泊的大都是漁船。美國的海港可大都是遊艇。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交通不方便,遠遊有風險啊。父母不在了,自己也老了遠遊不動了。我的兩個姑媽,一輩子也沒走出新昌縣過,沒坐過火車,火車不通啊。 浙江甚至中國很少有美國很常見的龍捲風,龍捲風一碰到山就碎了。每年洪水和乾旱交替來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多還是可以事先準備預防。龍捲風可是一剎那間的事件,防不勝防,在古代,祈禱上帝恐怕還比預防效果好些。多山丘陵地區的人的思維定式到底和平原地區的人有沒有區別?

  我看到美國的有種族歧視的網民稱中國人為rice eater。古代吃大米的東方民族在體質上和西方人的差異會造成思維定式不同嗎?

  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國家無數次地在非洲,亞洲,美洲,中國,印度,前蘇聯利用地區間,國家間文明,文化,宗教之間的衝突來各個擊破而獲利,得以保持他們的長期主宰地位?其實美式足球就是這個玩法。日本在華學者加藤嘉一寫道:「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不管是日俄之間,還是日中之間,坐收漁利,得到了基本目標。看到尖閣諸島(釣魚島)風波依然影響著日中關係,美國巧妙地提出」中美日對話「的制度設計。看到中國外交的強硬措施而感到害怕和警惕的東南亞國家,不失時機地」加強溝通「。美國把東亞地區的壞事變成好事,逐步提升自己在東亞政治中的話語權,來牽制中國的」和平崛起「,並觸摸中國」核心利益「的底線。」


來源: 共識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5: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