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對華「巧實力」的巧與險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2-7-16 23: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年7月16日  僑報

江蘇徐州 張敬偉

  從6月初香格里拉對話后,美國防長帕內塔繞開中國訪問其他亞洲國家,到中國缺席的22國環太平洋聯合軍演,再到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繞開中國訪問蒙古、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美國政府軍事和外交兩大員的行動表明,其重返亞洲的戰略漸趨成型,美國繞著中國走的目的恰恰是為了構築對華的地緣「環形包圍圈」。美國對華的「巧實力」策略,表現得異常清晰和明顯。

  如果說帕內塔繞開中國走還表現得有些低調,國務卿希拉里則高調得多。7月9日,希拉里一邊稱蒙古是「第三鄰國」,又稱讚蒙古「亞洲民主典範」,「與某些國家形成鮮明對比」。這意味著在地緣政治上,美國毫不猶豫地從東北亞進逼到北亞,與中俄公開博弈的意味濃厚;意識形態上,美國拔高蒙古的同時,貶抑了中國的政治制度。如果聯想到此前希拉里稱20年後中國將成為全球最窮國家的言論,觀察家們不難窺出這位推崇對華實施「巧實力」者的思維軌跡,即地緣上連橫合縱孤立中國,軍事上聯合軍演威懾中國,經濟上通過TPP孤立中國,意識形態上貶抑中國。

  由此亦可看出,重返亞洲是美國對華「巧實力」的戰略核心,核心之核心就是遏制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阻擊中國崛起為與美抗衡的大國。但落實「巧實力」的策略方面,美國卻採取了孤立輕視中國的舉措。

  客觀上,大國之間的博弈與制衡,採取各種戰略和策略並無不妥。譬如,在前法國總統薩科奇會見達賴喇嘛之後,中國領導人也曾有過繞過法國的環法外交。軍事外交手段的運用,不管是應用硬實力,還是釋放軟實力,還是綜合軟硬實力的巧實力,目的都是為了確保本國利益的最大化。以中國當時針對法國的外交行動言,結果是薩科奇政府採取各種手段消除會見達賴的政治影響,最後和中國恢復了正常關係,中國達到了維護本國利益的目的,法國也從中吸取了教訓,這是雙贏。再看美國繞開中國實際上封堵中國的「巧實力」策略,看似美國玩得風生水起,中國周邊國家幾乎全為美國調動,一番「唯美國馬首是瞻」摩拳擦掌對付中國的景象。可這種連橫合縱,依然是利益共同體,而且是相互利用的鬆散共同體。即以主導者美國而言,重返亞洲也好,巧實力也罷,無非是以亞制華,所謂的「巧實力」,意在弄巧或投機取巧。很顯然的,無論日本還是菲律賓,美國有為他們和中國一戰的決心嗎?其實,在美國利用這些國家的同時,這些國家也在利用美國,假美國之威來取得對華博弈的主動權。

  上述國家若要分類的話,可分為四種:一是對華有主權爭議,確乎希望美國奧援對抗中國國家,如日本、菲律賓;二是藉助美國之力阻滯中國發展提高本國大國地位,如印度;三是在中美之間玩平衡,但又對中國發展有些擔憂的國家,如東盟大多數國家、韓國和蒙古等;四是和中國有主權衝突,亟需拉美製華但又對美充滿忌憚,無法排遣歷史恩怨和現實利益糾纏的國家,如越南。很難想象,這樣一個各有利益訴求的包圍圈,能夠打造一個讓中國無法突破的地緣圍城。

  其實,美國在中國周邊的軍事和外交行動,也只是贏得了表面上的熱鬧,而並沒有獲得「巧實力」的要領和門道。一方面,激化了和中國的矛盾,使美國在伊朗、敘利亞問題上得不到中國的諒解與支持。另一方面,倒逼中俄兩國加強戰略合作,尤其是美國把蒙古定位為「第三鄰國」的舉措,也觸犯了俄羅斯的地緣「一米線」。美國所謂的「巧實力」使得中美俄大三角關係發生波動乃至逆轉,勢必對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產生深遠影響。

  在全球經濟危機陰霾下,美國經濟復甦緩慢,中國經濟雖下行,但仍在本區域具有經濟引擎作用,不管美國還是亞洲國家,和中國的主權爭議和地緣交惡,必然會波及到經貿層面。在此情境下,美國和亞洲各國,對中國的包圍都是不明智的。
  因此,美國以亞制華的「巧實力」其實是弄巧成拙。

  (作者系大陸時評人士)

160

主題

1696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951
沙發
粒子在 發表於 2012-7-18 03:36 | 只看該作者
美國的巧實力也是他沒辦法的辦法.不過,也還真有人相應,

總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有各招,來招拆招,走著瞧.

也總之,提高警惕,以防他的花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20: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