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誰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章子怡郭德綱上榜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6-3 1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6-3 16:58 編輯

2012年6月3日11:02 中國新聞周刊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是老舍。人民藝術家顧名思義是能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的藝術家。陽春白雪固然很美,但如同山珍海味,普通百姓未必吃得慣;而人民群眾日常需要的則更多的是米面雜糧、粗茶淡飯。



「農民重金屬」鳳凰傳奇


要說中國大陸最有廣泛知名度的男女音樂組合,非鳳凰傳奇莫屬;要說時下網路最熱門的金曲,非《月亮之上》《最炫民族風》莫屬。女主唱玲花歌聲高亢激昂,男主唱曾毅嗓音狂野磁性,自2005年在CCTV星光大道獲得年度亞軍之後便開始了他們音樂道路的傳奇之路。

先不論他們的曲風如何唱功如何,他們的音樂擁有者最廣闊的群眾基礎,男女老少無論喜愛、熟知他們與否都能跟著曲調哼唱幾句他們的歌,農民工的手機里更是時常跑出他們的歌。從這個角度說,他們的音樂服務了廣大的無產階級勞動人民。

但面對以鳳凰傳奇為代表的網路歌曲流行潮流,另外一群人民藝術家們痛心疾首,他們擔心這種低俗的快餐式歌曲會使整個國民的音樂欣賞水平降低。一些傳統流行歌手也將這類歌曲歸為「牛鬼蛇神」類,危害大眾。

「下里巴人」趙本山



稱趙本山為「本山大叔」遠比「本山老師」來得親切,從二人轉演員到小品演員,從導演到傳媒公司老闆,從農村到城市,從東北到全國,趙本山真可謂是「山窩窩裡飛出的金鳳凰」。

儘管「多棲」發展,事業開花,但本山大叔被全國人民喜愛還是他的小品。從1990年的《相親》,到2011年的《捐助》,趙氏幽默伴隨著中國人年夜飯桌上的陣陣歡聲笑語走過了光陰荏苒二十載,數不勝數的經典作品讓趙本山成為春晚盛宴壓軸大餐的象徵符號。難怪少了本山大叔的2012年春晚被有些觀眾稱之為不完整。

然而被捧為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意味著一舉一動都可能飽受輿論的爭議,自從趙本山的小品《捐助》在春晚亮相以後,諸如春晚最爛節目、趙本山走下神壇、植入廣告過多等負面評論不絕於耳,似乎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二十餘年歡聲笑語的趙本山淪為了趣味低俗、唯利是圖、粗製濫造、壟斷霸道的利益集團的代表,難怪本山大叔「壓力山大」啊。

「三俗藝人」郭德綱



體驗一個地區真正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四川你可能要去茶樓喝閑茶搓麻將,在京津地區你就要邊喝茶邊聽段郭德綱的相聲。作為傳統曲藝的相聲風光不再,但老郭人氣可是與日俱增。

多年來郭德綱創作了許多令人記憶深刻的新作品,例如《你壓力大嗎》《我要穿越》《夜行記》等等,德雲社到各地演出粉絲們轟擁而致,貴賓票更是一票難求。電視脫口秀《今夜有戲》《非常了得》老郭也做得風生水起,人們還就愛看他耍貧耍寶。

可是人紅是非多呀,有人說老郭這「德雲社」缺的恰恰就是一個「德」字,老郭向來伶牙俐齒,打人事件被吵得沸沸揚揚,得罪了記者那還能有「光輝形象」嗎?!

「海派粗口」周立波



近幾年,各大省級衛視熒屏上活躍著一個梳著小分頭,穿著得體西裝,操著普通話、上海話、溫州話的周立波,他的脫口秀既有滑稽深情,又有才藝表演,還有簡訊互動,冷不淡定爆出的正話反說、連環噓頭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他自稱海派清口的創始人。

與眾不同的人生閱歷讓他的舞台表演風格獨特,他的這種獨創既有評書、小品的影子,更有脫口秀、獨腳戲即興活口的特色。海派清口從200多座的戲劇沙龍表演到600多座的蘭心大戲院,再從900多座的逸夫舞台演到如今1300多座的美琪大戲院,越演越火。

然而他的表演似乎帶有濃重的「地方特色」,有觀眾在網上質疑自己的笑點高,去現場看秀竟然一聲都沒有笑出來。周立波關於南北文化差異「咖啡大蒜」的寥寥數語更是傷了東北人民的自尊,而他有關「海派清口是講給高中以上文化人聽的,不是講給農民聽的」的言論更是惹惱了一些人。周立波這張嘴啊,真是到處惹事。

「國家導演」張藝謀



從優秀攝影師到優秀演員再到優秀導演,張藝謀步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成為中國在國際影壇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而經由他手提攜捧紅的「謀女郎」也都各個風光無限。

他因主演《老井》獲得過「百花獎」和「金雞獎」兩項最佳男主角桂冠,他導演的《紅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影片開啟了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大門,他轉型后導演的《英雄》《十面埋伏》等開啟了國產大片的時代,他執導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系列打動了無數遊客,他執導的北京奧運會一系列宣傳片及開閉幕式讓全世界人為之讚歎,張藝謀是個勤奮而且有責任感的人。

但是,老百姓對他的要求永無止境,難免有人拿藝術與商業的槓桿衡量他,既要求他有歐洲大師樣的藝術,又要有萬人空巷的票房,指責《滿城盡帶黃金甲》類的商業片場面宏大製作精良卻敘事匱乏。人越是有能力就越有壓力啊。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沙發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6-3 16: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eihua99 於 2012-6-3 17:04 編輯

「中國美人」章子怡



章子怡的成功之路來得太輕易,應該是所有女明星都艷羨的。第一部戲就是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並以此片獲得第二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及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第二年又被李安選中,參演影片《卧虎藏龍》,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從此躋身國際影星的行列。

從1998年出道至今,章子怡已經多次榮獲外媒評選的「最美人物」「最性感人物」等稱號。美國著名的雜誌《people》更是先後四次評選章子怡為年度最美人物。在2004年「中國最有價值的10大女星」評比中,章子怡高居榜首,成為華人演員在國際影壇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洋人對她大加讚賞,稱她為「中國美人」,國人卻認為她做得事情為中國人丟臉,先是早年的英文蹩腳,後來09年又有一系列沙灘照、潑墨門、捐款門事件讓她飽受爭議。看來,出名趁早是沒錯,但更要經歷歲月的洗禮方能「百毒不侵」。

「國際影星」鞏俐



還記得《大紅燈籠高高掛》里那個深受家族壓抑的四太太么,還記得《秋菊打官司》執拗討個說法的農村婦女么,還記得《邁阿密風雲》里那個另卧底警察神魂顛倒的女毒梟么……

在中國女明星中,鞏俐既不白也不瘦,然而卻有「全球最美東方女人」的稱號,是中國女星的國際代言人,身上有著眾多個第一:她是第一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華人明星。她是中國大陸的第一位也是最耀眼的國際巨星,她是第一個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女演員,第一個代言法國化妝品品牌歐萊雅的中國女星……

鞏俐於2008年11月8日加入了新加坡籍,引起輿論非議頗多,有人說稱公里為人民藝術家已經不合時宜,她已經是外國藝術家了。

「反串花旦」李玉剛




在2006年7月中國國家電視台CCTV—3深受老百姓喜愛的《星光大道》節目中李玉剛以甜美的歌聲、婀娜的舞姿、俊俏的扮相獲得年度季軍,網路上的支持率高達93%,被觀眾譽為《星光大道》無冕之王,成為當之無愧的平民偶像。

舞台上、熒屏里有過無數個版本的楊貴妃,李玉剛的扮相雖稱不上絕對的風華絕代,但足以成為經典,這與他獨特的演出風格不無關係:除了男唱女腔強烈的聽覺衝擊力之外,化妝、服裝、造型等無一不精益求精,也難怪其海外演出盛況空前。

不過也有觀眾接受不了李玉剛這種對傳統藝術的新包裝,職責其唱功一般,扮相一般,說是男人不夠MAN,說是女人不夠媚。

「超女傳奇」李宇春



華語樂壇要說風格獨特的歌手並不少,但像李宇春這樣年僅二十一歲便一舉成名實現人生奇迹的寥寥無幾。2005年夏天隨著「超級女聲」的成功運作,李宇春紅透中國,並迅速登上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美國TODAY和英國BBC等國際媒體也紛紛專題報道,使其蜚聲國際。

李宇春一出道就達到了令人難以企及的發展高度和影響力,與其說歌唱成就了她的事業,不如說她的氣質為她迎來了各種關注,「性感的」、「總令人期待的」、「特別的」、「不可複製的」,這就是首位民選超級偶像。

不過,另一個事實是,選秀節目「超級女聲」本身就被詬病,更別說李宇春,尤其是說她挑戰了傳統的女性審美,青少年偶像不好當啊。

「不老傳奇」劉德華




上世紀,一曲《中國人》擲地有聲,聽得全世界的華人熱血沸騰,一首《忘情水》聲情並茂,聽得多少有情人回首往昔,劉德華的嗓音早成經典。昔日「四大天王」如今發展參差不齊,雖然各有各的精彩,但仍能站在娛樂圈舞台中央如日中天的只剩下劉德華。

年過半百,劉德華依然高產,歌唱電影齊開花,且一如既往地賣座,一如既往的高質量,2002年開始的《無間道》三部曲,2003年的《大隻佬》,2004的《十面埋伏》和《天下無賊》,2005年的《人魚朵朵》,2006年的《墨攻》和《門徒》,2007年的《投名狀》……每年他都能成為中港台電影界不能忽視的焦點之一。

香港回歸10周年,胡主席接見香港藝界人士,獨獨跟老劉單獨談了10多秒鐘,這事兒讓老劉上了香港各大報章的要聞版重要位置。要知道演藝人上要聞版,是不容易的事情,而且上了要聞版的,確實罕見,假如接下來老劉被吸納為全國政協委員,大家也應該不會感到意外。

(責任編輯:宋偉傑)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7: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