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理財經理不告訴你的9個秘密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舟行天下 發表於 2012-6-2 10: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說起理財,銀行的理財經理,一直是大家信賴的專家。然而,你有所不知的是,他們的話在很多時候並不靠譜,甚至為了達到自身的目的,會把許多不明就裡的投資者引入誤區。這次,《理財周刊》,就為你揭開他們時常會隱瞞的9個秘密。
  這些理財經理的小秘密,嚴格意義上說並沒有違規,但是,從「把正確的產品賣給正確的人」這一點來看,這些秘密在不同程度上給個人客戶帶來了隱性的損失……

  1.秘密 資金頻頻搬家不划算

  一些銀行推出短期高收益產品以吸引投資者資金搬家,但是考慮到投資的起算時間等,產品的實際收益往往低出不少。尤其是在季度末、月度末,銀行往往會推出高收益的產品以達到完成考核的目的,投資者還需認真比較,不要被數字所迷惑。

  【案例】王女士是A銀行的客戶。這天,B銀行的理財經理向王女士推薦了一款理財產品,產品的投資期為1個月,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了4.2%,「如果投資金額達到50萬元的話,能有4.5%的收益率」。

  【點評】出於應對監管考核的目的,不少銀行都會選擇在月末、季末發行一些高收益的產品以達到「沖時點」的目的。儘管銀監機構已經加強了這方面的監管,但這樣的現象並未得到徹底杜絕。而對於銀行資金搬家來說,可能涉及到轉賬費用、交通成本、新開戶費用等,可見為一些臨時性的高收益產品動輒資金搬家並不明智。

  2.秘密 有些「存款」不是存款
  一些理財產品或是投資工具冠以了「存款」的名稱,但它們並不是存款,有的還具有較高的風險。如一些銀行推出的「投資存款」,是將普通的外匯存款與外匯期權合二為一。

  【案例】由於人民幣升值,一些手中持有外幣的投資者陷入了兩難,他們迫切需要尋求到為外幣保值增值的渠道。然而,選擇了「高收益」的投資存款,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虧損。「存款」也不安全了嗎?

  【點評】事實上,這種「存款+外匯期權」的雙貨幣理財產品在2009年時就給投資者帶來較大損失。然而記者發現,仍有一些同樣的產品被冠以「存款」的名稱,加上理財經理對風險揭示的缺漏,導致仍有投資者對此類產品產生誤解並直接招致投資損失。

  3.秘密 房貸理財收益低於市場

  並非所有存入「房貸理財賬戶」的資金都可以用來抵減房貸餘額,而是採用按比例提取一部分資金的方式獲得貸款利率與活期存款利率之間的息差收益。如果分攤到所有資金上,這一收益率並不具備優勢。

  【案例】前幾年劉先生買入的一套房產還有80萬元的貸款餘額。銀行的理財經理為他推薦了「房貸理財賬戶」,50萬元的資金不用提前還貸,卻可以抵減房貸餘額降低利息支出。結果,劉先生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點評】「房貸理財賬戶」這樣的產品是非常討巧的,在沒有降低貸款餘額的同時,銀行增加了存款額,在業務指標考核時起到了「存貸雙收」的目的。對於貸款客戶來說,選擇這樣的產品則需要了解的是理財賬戶收益的實際計算方式。不同的銀行對於資金的分檔、收益的計算各有其詳細的規定。

  4.秘密 被隱瞞的貸款利率很高

  一些消費貸款、無抵押貸款的利率通常較高,為了吸引貸款人,理財經理通常會使用一些小的花招,如選擇「還款計劃表」作為替代答案。貸款人不具有專業知識,很容易被不同的利率計算方式所混淆。

  【案例】「我想申請20萬元的貸款,2年還清,理財經理為我試算了一份還款計劃,使用等額本息還款法,每個月還款9984元就可以了。」馬女士覺得,每月還款額屬於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但是這筆貸款的利率究竟是多少?

  【點評】如果我們知道了理財經理的秘密,那麼在申請貸款時,你一定要掌握其中的要領。是的,沒有錯,無論理財經理使用怎樣的替代答案,我們必須要求理財經理準確告訴我們貸款的實際年化利率是多少,並把這一利率寫入到我們的貸款合同中。請記住,這並不是一個過分的要求。

  5.秘密 理財規劃雷同居多

  在理財經理的實際諮詢、建議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思路」變「套路」的情況,制訂出的理財建議千篇一律。

  【案例】傅先生請銀行的理財經理為自己做了一份理財建議,但是發現,很多理財經理的理財建議、理財規劃都很雷同,「無非是收入的能力不一樣,投資的金額不同」。他很想了解的是,理財規劃是如何制訂的呢?

  【點評】對於客戶來說,在請理財經理為自己制訂理財規劃時也有一些訣竅。一是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如實相告。由於涉及到金錢這樣的敏感信息,很多客戶往往只告訴理財經理局部的信息,這就為制訂出完整、合適的理財規劃增加了難度。二是與理財經理充分溝通,包括自己的投資經歷、偏好、未來的需求等,讓理財經理更加了解你。在理財經理的選擇上,客戶也可以多加觀察,最好選擇實戰經驗豐富、金融知識全面的理財經理,他們制訂的理財規劃往往更加實用、具備可操作性。

  6.秘密 銀保產品並非包治百病

  選擇保險產品應以保障為先,保險產品在其功能上的一些特殊性和局限性需要我們有全面的認識。從這一點來說,許多所謂的銀保產品並不適合我們。

  【案例】「我真的需要這麼多保險嗎?」秦先生是一家外資銀行的新晉客戶,不過理財經理為他打造的一份財務規劃卻讓秦先生產生了不解——分紅險、年金險、教育險……

  【點評】那麼,理財經理為何要鼎力推薦保險產品呢?其中不乏營銷的成分。我們並非全盤否認保險產品的多種功能,但是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保險產品仍應以保障為先,保險產品在其功能上的一些特殊性、局限性需要我們有全面的認識。

  7.秘密 品牌金條非理想投資

  對投資黃金而言,賬戶金更適合交易;溢價較低的金條適合作為實物投資的對象;工藝精美、溢價高的品牌金條並不算好的投資對象。

  【案例】黃金熱帶動了黃金投資市場的發展,我們在理財方案中也越來越多地看到黃金的身影。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各家銀行推出的品牌實物金條,賣點在於同時滿足了投資和收藏的需要。

  【點評】尤其想指出的是,黃金儘管具有保值增值、抵禦風險的作用,但是作為投資對象來說,是一種高風險屬性的投資產品,金價的影響因素非常複雜。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又缺乏較為可行的風險對沖機制。因此,除了在資產中配置一定比例的黃金外(通常不超過資產的10%~15%),不建議個人投資者過多地參與黃金的短線搏殺。

  8.秘密 分期付款利率超過10%

  理財經理通常建議對於大額消費可進行分期付款,分期付款雖然免息卻需要收取費用,特殊的收費方式使分期付款的實際成本遠高出費率的水平。

  【案例】「關鍵是費用很低。」小苗就很喜歡用分期付款應對大額消費支出,小苗說,雖然信用卡中心會收取一些費用,但在他看來完全可以承受,「分期一個月的費率是0.6%,6個月也就3.6%。」

  【點評】當然,和拖欠信用卡欠款、被高額罰息相比,信用卡分期付款能夠在現在的消費與未來的現金流之間實現平衡,幫助消費者在支付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達到提前消費的目的。

  不過,持卡人也需要真正認識到信用卡分期付款、現金分期中產生的實際成本,並慎重作出選擇。

  9.秘密 失卡保障非萬無一失

  理財經理在推薦信用卡時,經常把「失卡保障」當做賣點。但持卡人沒有被告知的是,信用卡的失卡保障針對的僅是簽字消費,使用了密碼的消費並不在列,且失卡保障在賠付時需要經過多道繁瑣的手續。

  【案例】「您的信用卡消費25000元。」一條簡訊提示讓白小姐驚出了一身冷汗,她意識到,自己的信用卡被盜了!不過,信用卡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白小姐,由於白小姐的信用卡開通了密碼功能,在刷卡時需要提供密碼,並不屬於失卡保障的保障範圍,由此發生的損失要由白小姐自己來承擔。

  【點評】因此,持卡人在保管、使用信用卡的過程中,對於密碼的保護仍然是個重要的環節,切不可以為信用卡擁有「失卡保障」就認為萬無一失。建議持卡人消費時選擇「密碼+簽名」的方式。

44

主題

128

帖子

16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0
沙發
只願貓 發表於 2012-6-5 19:51 | 只看該作者
都告訴你了,他們咋吃飯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3: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