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同性戀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形成的其實很容易鑒別

[複製鏈接]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ellman 發表於 2012-5-23 0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hellman 於 2012-5-23 09:10 編輯

每個人都可以作實驗. 你如果是同性戀可以看看x級電影,看看有沒有誘惑,如果沒有肯定不是後天的.
不是同性戀的可以看看x級同性戀電影,如果沒有誘惑就是後天的. 基督徒們這樣頑固,試試就明白了,不要聽牧師們胡說八道. 整天要改造同性戀,其實是迫害同性戀,侵犯人權. 昨天有科學家宣布放棄研究同性戀是後天形成的研究工作. 加州禁止教會改造同性戀. 只有阿拉巴馬取消了同性戀家庭福利,禁止同性戀結婚.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沙發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3 21:21 | 只看該作者
同性戀的早期預防
http://www.fangzhixl.com/message_detail.asp?subid=3429
南京方知心理諮詢中心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3 21:22 | 只看該作者
如何預防自己的孩子有同性傾向呢
http://psy.fh21.com.cn/qg/txxl/235779.html
飛華健康網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3 21:23 | 只看該作者
同性依戀會變成同性戀嗎
http://www.99nv.net/xlqg/aqbl/txl/2009/0715/464344.shtml
來源:中國健康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3 21:36 | 只看該作者
同性婚姻在加拿大合法化的後果:

去年11月由安省自由黨政府提出並要通過13號議案,強制執行在幼稚園對四歲以上兒童進行性知識教育。自由黨政府下一步更糟糕,提議立法要所有公立和天主教學校,引導三年級以上學生推動和實行《同性性取向聯盟》遊行和組織。最後,所有性活動和六種性別: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怪異者或懷疑自己性取向者、雙性魂都會包括在教育活動課程內。因此,有同性戀傾向的人可以利用這機會,引誘孩子們成立組織,舉辦同性戀遊行,學校當局將無法拒絕,反而要提供設施和支持。最後,任何性取向指導課程都可以成為學校課程和活動,而家長則不可能說「不」,或者阻止他們的孩子參加這些課程及活動。

5月15日,家庭價值聯盟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由該組織最近在大多倫多地區範圍進行的有關Bill 13法案民意調查。

調查顯示,針對草案中提出的部分條款,99.1%被訪者反對學校要求三年級及以上的學生參加以同性取向為榮的遊行支持反欺凌行動;95.4%對13號草案中擬對4歲及以上年齡學生灌輸性教育知識表示反對;84.8%反對在學校設有《同性——異性取向聯盟》。另有58.25%被訪者表示其選區內的省議員未曾對該草案進行公眾諮詢。

新聞發布會主持人表示,之所以反對13號議案,是因為它侮辱家長的選擇、教育委員的權利、教師的職責、宗教自由、保守的價值觀、教育的基本原則,以及對非成熟兒童正常的身心發展和族裔價值觀缺乏應有的尊重。

(詳情可古狗:調查顯示:90%受訪者反對Bill 13法案)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 ... 158875d3867141.html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6
 樓主| hellman 發表於 2012-5-24 00:22 | 只看該作者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3 21:23
同性依戀會變成同性戀嗎
http://www.99nv.net/xlqg/aqbl/txl/2009/0715/464344.shtml
來源:中國健康 ...

這個不錯, 同性依戀不是同性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受到警告 7
 樓主| hellman 發表於 2012-5-24 00:35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該帖被管理員或版主屏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受到警告 8
 樓主| hellman 發表於 2012-5-24 00:38 | 只看該作者
提示: 該帖被管理員或版主屏蔽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9
 樓主| hellman 發表於 2012-5-24 01:09 | 只看該作者
http://news.yahoo.com/strong-sup ... -news-politics.html


美國支持同性婚姻者人數已超過反對者人數。
聖經:代下15:13 凡不尋求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無論大小,男女,必被治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4768

帖子

512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22
10
催肥 發表於 2012-5-24 01:41 | 只看該作者
hellman 發表於 2012-5-23 09:09
http://news.yahoo.com/strong-support-gay-marriage-now-exceeds-strong-opposition-040227742--abc-news- ...

連牧師都有同性戀的,還有什麼好說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11
·八戒· 發表於 2012-5-24 23:03 | 只看該作者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3 21:21
同性戀的早期預防
http://www.fangzhixl.com/message_detail.asp?subid=3429
南京方知心理諮詢中心 ...

「早期」是什麼時期呢?是人的性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期,這個時期你可以「預防」,因為這是意識形態的問題。但是,人進入性成熟期以後,其性取向則取決於身體的荷爾蒙和基因,這你就不可能「預防」,而只能「強迫」啦。

同性戀現在已經證明不單是人,很多動物也有類似的現象,是一種不依意志為轉移的生理現象,他對異性從根本上就不感興趣,這並不是外人能改變的。

法律,實際上只是一個社會約束,是否法律允許同性戀結婚純粹是一種為了社會的利益而做出的一種人為約定,而同性戀本身並不因為法律是否允許而有任何改變。法律允許並不能增加同性戀的人數,同樣,法律不允許也不可能減少這個人數。法律改變的只是這些人所擁有的某些權利而已。

在西方,夫妻可以減稅,可以合法繼承財產,接受社會福利等等,而戀人則沒有這些權利。所以,同性結婚實際上是解決這些具體的利益問題,而不是解決能不能同性戀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12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28 21:12 | 只看該作者
第9章 同性戀的起源(《培育男孩:塑造下一代男人》-詹姆士.杜布森)
http://www.churchinmarlboro.org/sheep/peiyunanhai/htm/09.html

  幾年前,我收到下面這封信,這是一封非常苦惱的少年的潦草來信。他寫道:


  親愛的杜布森博士:

  我猶豫了很久,現在終於決定給你寫這封信。

  我是個13歲的男孩,我聽過你的磁帶《為青春期做準備》,但沒聽完全部的講話。不過關於性的那部分我都仔細聽了。

  言歸正傳,我不知道自己是有很嚴重的問題,還是我能度過這道關卡?(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我的一生里(非常短),我的行為和著裝都不像個男孩子,倒更像個女孩子。我小時候,總是塗指甲,喜歡穿女孩衣服,等等。我還有一個表哥,他會帶我們(幾個小表弟)到他的房間去,並讓我們看他的生殖器。

  我害怕自己身上有那麼點兒問題,要寫出自己做過的那些事對我來說真是難於啟齒。我不想當同性戀,可是我害怕,真的好害怕。這種感覺很難寫清楚,讓我進一步解釋。

  當我上到高年級時(我現在念七年級),小孩們總是稱呼我為同性戀者,而且還取笑我。真的令人很難受。我還手淫(我猜想是這麼回事),但是過了頭。當我小時候(不算太小),我不止一次地去吮吸自己的陰莖(坦白跟您說)。這聽起來很糟糕,讀起來好像更糟糕了。我禱告自己不致出什麼錯。

  最近,我還做過這樣一些事情,比如看(大概是色慾,我多少次希望自己不是這樣)穿著性感的內衣的自己。每當我穿上它的時候,我有一種類似於性愛的感覺。

  昨天在浴室里(在鏡子前),我飛快地扭動自己的裸體,弄得我的生殖器上下蹦跳不停。當我寫到這兒的時候,我就有那麼點兒上面提到過的這種感覺。在這樣做過之後,我馬上請求上帝的寬恕,但到了淋浴室卻又一次這樣做了。我又不斷地禱告,感覺糟糕極了。

  我和我的一位牧師說過,那一回我告訴他,我可能喜歡男人的身體更甚於女人的身體。這事說出口真難為情!

  他說他認為我沒什麼不對勁的(我不知道還能怎麼說,他顯然認為這會過去的),但是我感覺非常糟糕,我想知道為什麼。

  上面提到的牧師是我經常去尋求勸告指點的人之一。

  我擔心要是自己是個同性戀者的話(這麼寫輕鬆多了)我會下地獄的。

  我不想做一個同性戀者。

  我根本就是一個同性戀者。

  我愛上帝,而且想上天堂。如果我有什麼不對的,我願意改掉它。

  請幫幫我。


  我被馬克的信深深地觸動了。儘管我們從沒見過面,但是我很理解他的處境。他代表了世界上許許多多像他這樣的十幾歲青少年,他們開始意識到體內出現了什麼可怕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他們還不理解--它引起巨大的混亂和困惑。這些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己和其他男孩"不同"。他們可能很容易哭、不太愛運動、有藝術氣質,而且不喜歡小朋友所喜歡的打打鬧鬧。他們中有些人更喜歡和女孩子在一起,而且連走路、說話、穿著,甚至"思考"都帶著女性的味兒。當然,這就受到了"真男孩"的排擠和奚落,他們不客氣地取笑他們,稱他們是"搞同性戀的"。即使父母了解了這類情況,他們通常也不知道如何給予幫助。當青春期荷爾蒙在青春期初期湧起的時候,一種成熟的性別意識危機就有可能把他們壓垮。這正是馬克寫信時所經歷的。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即使是有正常的異性戀傾向的男孩也會常常害怕自己會因某種原因"變成同性戀者"。

  對於那些在一個堅定的基督教家庭長大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有另一種痛楚,他們關於性的想法和感覺伴隨著內心對上帝的恐懼而產生強烈的犯罪感。他們問自己,上帝怎麼會喜歡像我這樣一個邪惡的人呢?馬克甚至覺得,因為在淋浴室作出跳上跳下的動作,並由此而感到興奮就已經是有罪了。(那種看見自己身體產生的愉悅是一種典型的自戀癥狀,或是一種滿足未實現的性別識別所需要的"轉向自身"的行為。)他們要麼不得不尋找如何控制這一體內怪物的辦法,要麼在自己的理解之中面對地獄中永恆的苦難。對一個信仰基督的男孩或女孩來說,其內心沒有比這更混亂的了。在馬克信的開頭,他寫道:"我可能聽上去很壞,我希望自己沒那麼壞。"

  可憐的孩子!馬克極為需要的是專業人員的幫助,但是他卻不太可能得到。他的父母顯然不知道他的痛苦,而他所信任的牧師卻告訴他這一切會過去的。但情況有可能並非如此!馬克顯然處於我們可以稱之為"准同性戀"的狀態中,除非他得到他家中某個懂得如何給予幫助的人的指點,否則的話,他進而去體驗一種同性戀生活方式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們對這種心理上的失調認識有多少呢?首先,我們必須確認它是一種心理上的失調,儘管美國精神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否認此說法。該專業組織承受了來自男女同性戀(其中有些人是精神病醫生)的巨大政治壓力,他們宣稱同性戀是"正常的"。這一爭論持續了許多年。最後,於1973年作出的決定把同性戀從《診斷和統計手冊(DSM)》中去掉了。這不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而是受到了美國精神病協會的民意調查的影響,該調查由全國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任務組織發動並提供資金。投票結果是5834對3810。美國心理協會很快便緊隨其後。今天,對這一"政治上正確的解釋"持不同看法的心理學家或精神病醫生,甚至那些想方設法幫助同性戀改變的人,都會受到不斷騷擾,受到玩忽職守的指責。

  第二,這種心理上的失調不是人們有意"選擇"的。同性戀者非常痛恨這樣的說法,即他們是為了追求性快感或某種其他目的而選擇了同性別者這一傾向。這是不公平的,我不會因為他們被這種說法激怒而予以指責。在我們當中,又有誰會有意去選擇一條最終會落得眾叛親離、被異性戀者所鄙視、有可能患上諸如艾滋病及肺結核等通過性渠道傳染的疾病,甚至大大縮短壽命的這樣一條道路呢?不,除了極少數的例外以外,同性戀不是人們有意"選擇"的。相反,像馬克這樣困惑的青少年發現,他們面對的是自己基本一無所知的東西。

  第三,沒有證據表明,同性戀是由遺傳而得的,儘管這與你可能聽到或讀到的說法正好相反。當今世界上,沒有哪位受人尊敬的遺傳學家聲稱已經發現了所謂的"同性戀基因"或其他基因遺傳指示劑。這並不是說不可能存在某種使人容易受環境影響的生物上的易感性或遺傳的氣質,但是識別此類因素的努力迄今沒有取得正式的結果。儘管缺少證據,男女同性戀組織及他們在主流媒體任職的朋友一直在對公眾說,問題解決了--同性戀者"天性如此"。《時代周刊》和《新聞周刊》在封面上大肆渲染"頗有希望的發現"。《時代周刊》的文章標題為"尋找同性戀的基因",而《新聞周刊》則宣稱:"是DNA使得某些男人成為同性戀者?"奧普拉主持了好幾個關於這一主題的節目,而巴巴拉.沃爾特斯不久前曾說過:"有一種日漸興起的主流觀點稱,有些人生來就是同性戀者。"儘管完全是錯誤的,這一政治上的鼓動性信息(或者有意的假信息)卻產生了影響。根據2000年2月的哈里斯民意調查,被調查的人中有35%相信同性戀是"遺傳的"。

  有進一步有力的證據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例如,既然一對雙胞胎擁有相同的染色體,或者說DNA,那麼遺傳作用在每一對染色體中是完全相同的。因而,如果其中一個"天生"是同性戀的話,那麼另一個應該必然也有這一特點。而事實並非如此,當雙胞胎之一為同性戀時,另一個為同性戀的可能性僅為50%。一定有其他原因在起作用。

  此外,如果同性戀真的遺傳的話,那麼它會漸漸從人類的基因庫中消失,因為那些擁有此基因的人不大可能生育後代。任何不會傳給下一代的特徵最終會隨著攜帶它的個體一起死去的。

  同性戀不僅仍然存在於世界各國,而且,它在某些文化中還有蔓延之勢。如果所出現的情形是遺傳特徵的結果,那麼它在歲月的長河中應該是個"不變數"。然而,在歷史上曾有過像"罪惡之地"和"俄摩拉城"以及古希臘和羅馬帝國那樣的社會,在那裡同性戀曾風靡一時。歷史記錄告訴我們,正如使徒保羅所述,那些文化及許多其他文化的衰敗墮落,結果導致了各種形式的性倒錯。那種文化生命循環的潮起潮落並不是在人類家庭中所表現的遺傳特徵。

  最後,如果同性戀是一代代遺傳下來的,那它將是不可避免、不可改變、不可抵抗和無法治癒的。幸運的是,事實並非如此。預防是有效的,變化是可能的,希望是有的。而男女同性戀組織及媒體又一次說服公眾相信,同性戀是由人種決定的,而這是無法改變的。這完全不對。已經有800個原來的男女同性戀者現在已脫離了同性戀生活並在他們新的異性戀世界里找回了自己。

  其中一個這樣的人就是"愛家"組織中我的同事約翰.波爾克,他現在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關心和幫助那些願意改變的人。有一陣子,他曾深陷於同性戀者的圈子中,走在"同性戀光榮"的遊行隊伍中,而且還穿戴著異性服飾。最後,約翰得到了治癒,而且自1987年以來,他一直過著正常的生活。他和一個原來的女同性戀者安娜結婚,而且有了兩個很漂亮的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儘管他曾有過短暫的複發,在一家同性戀酒吧中被人發現,這曾讓他的批評者們著實高興了一陣子,但約翰並沒有回到他以前的生活中去。對那些想要脫離同性戀生活方式、但是卻不知該如何去應對的人來說,這樣的榜樣例子有成千上萬。如果我不承認克服同性戀行為是很不容易的、那些這樣做的人常常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的話,那我就不夠誠實了。但是,說那些想要改變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也同樣不誠實。使人信服的研究表明事實正相反。

  心理學家喬治.里克斯說,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改變性行為的傾向是可能的--無論是通過精神病治療手段,還是非精神病治療手段。他寫道:"在相當多的病例中......性別身份的紊亂完全得到了解決。"

  2001年5月,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的教授羅伯特.L斯皮策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當時他在美國精神病協會的會議上公布自己的研究結果。1973年,斯皮策博士在美國精神病協會的決議起草中擔當先頭兵的角色,聲稱不再把同性戀視為精神紊亂的一種。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會議上,他指出"有些人可以從同性戀者變為正常性行為者,我們應該承認這事"。這不是他的批評者們願意聽到的。我們為斯皮策博士歡呼,讚賞他對"不可避免說"的神話進行反省和揭露的勇氣。

  現在我們再回到馬克的故事,他以及其他經歷著准同性戀衝動的男孩身上發生了什麼?我們還需要思考,是什麼引起了他們的性別身份紊亂?我們可提供什麼樣的幫助?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來讀一讀我為家長和老師找到的最好的信息資源。這在臨床心理學家約瑟夫.尼科拉斯所著的《預防同性戀:父母指南》一書中可以找到。我相信,尼科拉斯博士是今天同性戀預防和治療方面最重要的權威,他的書提供了實用的建議,並對同性戀的形成起因做了深入的透視。我希望每一位父母,特別是那些有理由對自己的兒子表示擔心的家長都來讀一下此書。它的目的不是去指責,而是教育和鼓勵父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13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28 21:14 | 只看該作者
  尼科拉斯博士允許我對他的書作部分引用,它們對許多問題提供了答案。這裡是其中的部分:

  准同性戀行為有一些很容易識別的明確徵兆,這些徵兆很早就在兒童的生活中顯現。大多數都被人冠之以"跨性別行為"的名稱。可以從5個方面來"診斷"一個孩子是否有"性別認同障礙"。它們是:

  1經常表示其想要成為、或堅持他/她是另一性別的願望。
  2男孩偏愛穿異性服飾或模仿女性的打扮;女孩堅持穿典型的男性服裝。
  3在假裝演戲中一貫明確偏愛跨性別角色,或一直幻想成為另一性別者。
  4有參加異性的固定類型遊戲或娛樂活動的強烈願望。
  5與異性成為遊戲伴侶的強烈傾向。

  大部分跨性別行為都始於學前期那幾年,在2歲和4歲之間。若你的小孩只是偶爾穿一次異性衣服,你不用擔心。可是,當你的小男孩繼續這樣做,同時開始出現一些其他令人擔憂的習慣時,你應該注意。他可能開始使用媽媽的化妝品,他可能避開鄰居家的男孩,而且不像他們那樣蹦蹦跳跳,而是喜歡和他那些玩洋娃娃和玩具屋的姐姐妹妹在一起。後來,他可能開始用很尖的聲音說話,他可能作出假裝誇張的姿勢,甚至學女孩走路的樣子,或喜歡長頭髮、耳環和絲巾。在一次對60個4-11歲之間有女孩子氣的男孩的調查中,其中有98%的人喜歡穿異性服飾,83%的人說他們希望自己生來就是女孩。

  事實是,男孩的女性行為和成年之後的同性戀之間有著緊密聯繫。......男孩身上有些令人不安的警示標誌以及感覺自己是不同的和低人一等的根深蒂固和煩人的感覺。而父母們常常會忽視這些警示標誌,而且過了太久的時間之後才為孩子尋求幫助。情況之所以變成這樣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沒有被告知自己孩子性困惑的真相,而且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做。

  或許你關心自己的孩子以及他/她的"性發展"。可能你的兒子或女兒說過這樣的話:"我一定是同性戀者"或"我是雙性戀者"。你已經在他的房間里發現了同一性別者的色情畫等,或他在互聯網上接觸這類東西的證據,你已經在她的日記里發現了關於其他女孩的親密內容的描寫。我可以提供給你的重要的信息是,根本沒有諸如"同性戀孩子"或"同性戀少年"之類的事。(但是)如果置之不理的話,研究顯示,這些男孩有75%的機會變成同性戀者或雙性戀者。

  你們要明白,我的大多數同性戀患者小時候並未呈現出明顯的女性化,明白這一點很重要的。更多的時候,他們顯現的是使他們痛苦地與其他男孩分開的"非男性化"傾向:不愛運動--有點兒消極被動、無攻擊性,而且對蹦蹦跳跳的遊戲活動不感興趣。他們中有不少人可以被認為是有天賦的:聰明、早熟、善於建立社交關係且富有藝術才能。這些特點有一個共同的趨勢:他們把自己與同齡的男性分開,並且在正常的性別認同發展中發生扭曲現象。

  因為這些男孩中的大多數並不明顯女性化,他們的父母絲毫不懷疑有什麼不正常,因此他們沒有想到要去尋找治療方法。許多患者告訴我:"要是--在我還小的時候--只要有人懂得這些疑惑、這種無歸屬感--幫助我一把就好了。"

  但是不要弄錯了。一個男孩可以是敏感的、友善的、愛交際的、有藝術才華的、舉止文雅的,而且可以是異性戀的。他可以是個畫家、演員、舞蹈家、廚師、音樂家--同時是個異性戀者。這些天賦的藝術才華是"人類天資的優秀部分,也幫助他們界定'他是誰',因此我們沒有理由令他們感到氣餒。他們都可以在正常的、異性戀成年男性的環境中發展。

  我認為(還有數量日漸增多的研究人員也認為),父親在一個男孩發展成長為男人的正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事實是,爸爸比媽媽更重要。母親生育了男孩,父親則造就了男人。在年幼時,男孩和女孩在感情上都依賴於母親。用心理分析的語言來說,母親是愛戀的第一目標,她滿足了孩子的所有第一需求。

  女孩可以在與母親的認同之中繼續得到成長。另一方面,男孩還有另外的發展任務--和母親區別開來,並且與父親取得認同。這大約開始於18個月大的時候,小男孩不僅將發現其中的區別,他還必須作出決定:"我要成為哪一個?"為了作出這一性別認同上的轉變,小男孩開始將其父親作為男性的楷模。根據拉爾夫.格林森的觀察,男孩會在這個早期階段,一般在3歲之前,決定自己長大后要像父親那樣。這是一個選擇。隱含在這一選擇之中的是,他將不會向母親女性化的方面成長。根據羅伯特.斯托勒的看法,"成為一個男人的第一要點是,'別去做女人'"。

  其間,男孩的父親必須完成他該做的任務。他需要為他兒子在男性特質方面做好榜樣並給予肯定。他可以和兒子一起玩蹦蹦跳跳的遊戲,父子遊戲的方式與他和女孩一起玩的遊戲方式顯然不同。他可以幫助兒子學會扔球接球,他可以教會他將方木樁敲入樁板上的方洞里。他甚至可以帶著兒子一起淋浴,這樣男孩就會在不經意中注意到爸爸的陰莖,就和他的一樣,只是稍大一些。

  在我與成年同性戀者打交道的時候,我總是避免通過鼓勵父母,特別是父親去肯定兒子的男性特徵來進行長時間的、有時是痛苦的治療。但是確實的情況是,在這個領域及其他範疇里的父母教育可以避免人終生的不幸和情感的疏離。當男孩開始和自己的父親聯繫在一起,並且開始明白父親身上擁有的令人興奮、有趣快活和給人活力的那些方面時,他們就會接受自己的男性特徵。他們會發現一種自由--和力量的意識,因為他們感到了自己與母親的不同,感覺到了自己步入男性世界過程中的種種變化。如果父母用這樣的方式鼓勵自己的兒子,那麼他們就會幫助孩子發展男性特徵,並走上正常成長的寬廣大道。在15年裡,我曾經和成百上千的同性戀男子談過話。我從沒有遇見哪個人提到過他和自己的父親有過親密的、受人尊敬的關係。

  許多這樣的父親深愛著自己的兒子,並且希望把最好的給他們,可是不知怎麼的(可能是父親和兒子的性格不和),男孩在父親身上看到的是一個負面的或不適當的角色榜樣。爸爸"和我不是同一種人"或"不是我想成為的那種人"。男孩需要看到一位有信心、自信和果斷的爸爸。他還需要他的支持、敏感和同情關懷。媽媽需要稍稍後退一點。我的意思是,別為他包辦一切。讓他自己多動手去做。不要為他既當媽又當爹。如果有問題,讓他去問爸爸。她應該給丈夫機會去證實他對自己的兒子有興趣--他並不排斥他,她應該多聽從自己的丈夫。

  但是這一正常的性別認同過程有時會發生錯誤。已故的著名研究員歐文.比貝發現,處於同性戀前期的男孩有時是他們的父母不幸婚姻關係的受害者。在一個父母吵架打鬥的環境中,父親可以"報復"母親的一種方法就是在感情上遺棄自己的兒子。

  有的父親對其他什麼事都可以發生興趣,可就是不管自己的兒子。他們醉心於自己的事業、旅遊、玩高爾夫球,或一些對他們來說顯得相當重要的活動,卻沒有時間留給自己的男孩--或那個因為和父親沒有相同的興趣愛好而難以產生關聯的"特別兒子"。或許這個特別兒子所喜歡的活動更具社交性,較少具有男性氣概。

  我甚至見過這樣一些父親,他們不一定是因為個人的興趣,而把自己對整個家庭的愛抽離了。我見過一位父親--一個不成熟、不稱職的男人,在兒子出世前,一個勁地對妻子說他自己不想要男孩--對自己的兒子排斥拒絕、不理不睬,卻溺愛自己的女兒。顯然他是受到了"家裡有了另一個男人"的想法的威脅,這個父親將自己的不快表現得如此明顯,以致兒子兩歲時(毫不奇怪)穿起了女裝,並且和一堆洋娃娃為伍。

  由於種種原因,有的母親想要延長兒子的幼年期。母親和兒子的親密關係是原始的、完整的、排外的;母子之間的這種關係是一種緊密的聯結,它進一步印證了精神病專家羅伯特.斯托勒所稱的"幸福共生"關係。但是母親可能傾向于堅持讓她的兒子處於一種相互依賴的不健康關係中,特別是在她和男孩的父親處於一種並不那麼滿意和親密的關係時。她會將大量的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讓他以一種對他無益的方式來滿足她自己的需要。在彌補療法(心理學家給對同性戀者的治療所起的名稱)中,女性化的男孩渴望得到"三個A"。它們是:父親的慈愛、關注和贊同(affection,attention,approval)。

  如果(一位父親)希望他的兒子健康成長,他必須打破母子間的紐帶,這在孩子幼年時是正確的,但在男孩3歲之後就不再符合他的需要了。在這種情況下,父親要成為男孩的楷模,讓他知道在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的同時,可以跟這位女性--即孩子的母親--保持親密關係。通過這一方法,父親成為母子之間的健康的緩衝器。

  我們記得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托勒說過的話,他說,男子氣概是一種成就。(他)的意思是,男性的健康成長並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發生的,它需要良好的父母教育,它需要社會的支持,它需要時間,從1歲半到3歲之間是至關緊要的幾年,但最理想的時間是在12歲之前。在父母發現他們的孩子所面臨的問題時,大家一起攜手幫助孩子解決,並且向那些相信改變是可能的精神治療醫師尋求指導和幫助,那麼就大有希望了。

  再說一遍,這部分的摘要引自尼科拉斯博士的著作,這部著作是關於這個主題的極有洞察力的有用資料。其基本點是,同性戀首先不是性的問題,它關係到其他許多方面,包括孤獨、排斥、肯定、親密、認同、人際關係、父母教育、自我仇恨、性別困惑以及歸屬感的尋求。這揭示了同性戀的經歷為什麼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也揭示了為什麼同性戀者會對那些不尊敬男女同性戀者、或使得男女同性戀者的經歷更加痛苦的人表示憤怒的原因。我想,如果我們正常人設身處地替那些在"另一個世界"的人想想的話,我們也會生氣的。

  當然,在尼科拉斯的著作中還有更多有用的信息。如果身為父母的你有一個女孩子氣的男孩或者男性化的女孩,我敦促你去找一本書來看看,然後馬上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不過你一定要當心你所諮詢的人,在這種時候得到錯誤的建議可能是最不幸的,會加劇正在發展的趨勢。從精神健康職業發展的方向來看,我相信,一些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以及諮詢人員會採取錯誤的方法--他們會說你的孩子是同性戀者,需要你接受這一事實。作為父母的你就會被人推著去這麼認為,即兒子女性化的行為是健康和正常的。而這絕對不是你和你的兒子所需要的!你所需要做的是接納這個孩子、肯定他的價值,無論你在他身上發現了什麼情況,同時和治療師一起去改變發展趨勢的方向。在決定尋求這樣的幫助的時候,你必須知道,對許多處於同性戀前期的男孩來說,跡象可能更微妙:如,不能和同一性別的同齡人產生聯結關係,產生另類感和自卑感,或對自己的性別感覺彆扭。有時需要拜訪一位專業人員以確定孩子是否處於某種危險之中。

  如果你想尋找一位理解並且接受我所描述的觀點的顧問,你可能會願意與兩個著名組織中的一家取得聯繫。它們是:

  Exodus國際組織
  郵政信箱77652
  西雅圖,華盛頓,郵編98177
  電話:206-784-7799或888-264-0877
  傳真:206-784-7872
  網址:www.exodusintl.org

  全國同性戀研究和治療協會(NARTH)
  16633號Ventura大街,1340室
  Encino,CA91436
  電話:818-789-4440
  網址:www.hnarth.com

  幫助像您這樣的人是這些富有同情心的人的任務。另一個途徑是"愛家",它還有另一個名稱"愛勝過一切",它為那些尋求幫助的人們提供講座和有關信息。如果你有一個性別認同混亂的孩子,我希望這些活動和途徑能對你有所幫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14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28 21:15 | 只看該作者
  我們必須提到另一個性別認同障礙的主要原因,它產生於早期的性虐待。一項研究表明,30%的同性戀者說,在他們還是孩子時就受到性虐待,其中有很多甚至不止一次。當這樣的經歷發生時,它會具有相當的破壞性,它可能改變人的一生。暫不談罪惡的虐待行為,如今甚至有人極力提倡打破男人和男孩之間性行為的禁忌。改變社會態度的活動正在關於男女同性戀的文獻中被屢屢提起,甚至開始出現在主流的新聞報刊中。例如,《標準周刊》(2001年1月1日)一期刊登了一篇題為"戀童癖陋習的反思"的封面故事。下面是這篇由瑪麗.埃伯施塔特寫的很重要、而且資料詳實的文章中的一段引文:

  這一反對對兒童和青少年施以性虐待的社會輿論明顯退縮了。為成年人對孩子的性行為所作的辯護--更準確些,是男人對男孩的性行為--現在公開化了。不僅如此,它出現在許多地方--治療師、文學及學術圈裡;主流出版社、刊物及雜誌和書店--而這些觀點的出現直到不久前還是不可思議的,而且在很多情況下,是要受到起訴的。

  該文最後以此作為結束:"如果對未成年人的性虐待沒有錯的話,那麼沒有什麼是錯的了。"

  是否有進一步的證據顯示,事實上有的男女同性戀運動是在尋找對年幼的男孩施以性行為的合法途徑?是的。我們是從影響力日益擴大的"北美洲男人/男孩愛情協會(NAMBLA)"看到這一點的,該協會毫不廉恥地提倡成年人和孩子間的性關係。它的口號是"在8歲之前體驗性事,不然就晚了"。儘管這一卑鄙可恥的組織還沒有被大多數男女同性戀出版物所認同,不過它也沒有受到他們中大多數的責難。這告訴了我們很多真相。

  男同性戀者以女同性戀者成功進滲入女童子軍的方法為榜樣,極力滲入男童子軍里去。據說在女童子軍里有33%的員工是女同性戀者。很多情況下,這一男童子軍運動的目的不是允許對少年的性虐待,它的目的是運用童子軍活動進行教育灌輸。這解釋了爭辯為什麼這麼激烈,以及為什麼會一直申訴至美國最高法院。這一案子的審理是一個對同性戀現象的勢均力敵、四比五的裁決。儘管案子最後輸了,但是有關公司社團已經找到了理由,表示不再對童子軍提供資助,甚至有些非營利慈善機構分會都停止向這一急需資助的組織提供資金了。

  還有其他證據表明他們想找到接近男孩的通道,這可以從全世界都在設法降低孩子可以與成年人合法性交的年齡中看出來。這一做法導致了西方國家的許多激烈的立法鬥爭。我最近收到了一封信,這封信是"關愛信託"家庭保護組織的領導者、我的英國同行林登.鮑林寫給我的。他是這樣寫的:"在倫敦,我們眼下到處都是好鬥的同性戀議員的強烈要求改進的呼聲。我們的議院正計劃降低同意16到18歲之間的成年人同性戀行為的年限。除了政府作出奇迹般的裁決以外,我們不可能成功地說服他們不要那麼做。我們正在竭盡全力阻止它,並且呼求上帝的神聖力量為保護我們孩子的利益作出干涉。地球上幾乎到處都有類似的鬥爭在發生,除非是在已喪氣的人群中或是基督徒人數占多數的人群中才沒有這樣的爭鬥。"

  哎,鮑林先生和他的同事輸掉了這場鬥爭,在英國,法定年限被降到了16歲。在加拿大是14歲,瑞典15歲,法國15歲,在德國、冰島、義大利、聖馬利諾以及斯諾文尼亞是14歲,而在西班牙、荷蘭、馬爾他以及葡萄牙是12歲。後面的那幾個國家是12歲,12歲的人中,大多數還未到青春期,允許他們和那些想和他們發生性關係的成人性交,豈不是太駭人聽聞了?而且,他們的父母無法在法律上防止這種侵犯行為。凸顯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為什麼男女同性戀組織如此賣力活動以降低性行為責任的年限呢?"答案只有一個。

  這一以孩子為目標的最駭人聽聞的證據出現在下面這篇文章中,它是由在《同性戀社區新聞》工作的邁克爾.斯威夫特寫的。它在國會辯論中由前國會議員威廉.丹內邁耶宣讀,此文被收錄在"國會記錄"中。這裡是這篇聳人聽聞的文章的節選:

  我們應該雞姦你們的兒子--虛弱無力的男子漢氣概、膚淺的夢想以及粗俗謊言的象徵。我們應該誘姦他們,在學校、宿舍、健身房、更衣室,在運動競技場、研究班、青年小組,在電影院的盥洗室、軍隊的野戰小屋,在卡車停靠點,在男子俱樂部,在國會大院,在只要是男人和男人在一起的地方。你們的兒子會成為我們的奴才,聽從我們的命令,他們將作為我們的翻版被重新鑄造。他們會開始需要我們並崇拜我們。

  所有禁止同性戀的法律都將被廢除。相反,贊成男性之間性愛的法律將得以通過。所有的同性戀者都應該像兄弟一樣團結在一起;我們必須在藝術、哲學、社交、政治以及經濟上聯合起來。只有當我們對邪惡的異性戀敵人呈現出同一張臉孔時,我們才會勝利。

  家庭單元 -- 引起謊言、背叛、平庸、虛偽以及暴力的溫床 -- 將被廢除。扼殺想像力和禁止自由意願的家庭單元必須被消滅。完美的男孩將在遺傳實驗室里成形並且長大。他們將在同性戀專家的管教和指導之下,在一個公共環境中聯結在一起。

  所有譴責我們的教會都將被關閉。我們惟一的上帝是英俊的青年男子。我們堅持對美貌、道德和美好事物的狂熱崇拜。所有醜陋庸俗以及平庸的東西都將被摧毀。既然我們脫離了中產階級的同性戀常規,我們就可以根據純粹的想像的指示自由自在地隨意生活。對於我們來說,越自由越好。

  我們應該取得勝利,因為我們充滿了莫大的苦楚,我們是那些長期以來一直被迫在異性戀啞劇中扮演辛酸角色的被壓迫者。我們還能夠開槍射擊,並將終極革命的障礙物控制在手中。

  顫抖吧,異類豬玀,當我們不戴面具地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

  這篇激怒了許多美國人的文章,普通大眾以及國會議員對之嗤之以鼻。這些話代表的是個人的觀點,還是更大的社會觀點呢?我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並非所有的同性戀活動分子都歸於其中。然而,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男孩需要得到保護,以使他們免受性虐待,無論其性質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我們要在他們還年輕的時候日夜守護著他們。不要讓他們單獨到公共浴室去。要對在夏日野營中、在主日學校里或者在街坊鄰居中你託付的對象格外留心。任何對孩子的性行為,無論來自家庭成員還是來自隔壁鄰居的男人,無論是同性間的還是異性間的,都有著同樣有害的影響。

  我對作為父母的你再提出一個建議,儘管別人對此有不同看法。我認為,把你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請十來歲的男孩來照料不是個好主意。我也不會讓我十幾歲的兒子去照看小孩。為什麼我不這樣做呢?因為處於青春期的男性身上,有太多的性衝動因素,它會滲透其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男孩身上的性驅力在16歲和18歲之間達到其一生中的頂峰。在此影響之下,孩子們會被毫無惡意的、但卻在好奇心引誘之下體驗和摸索的"好孩子"嚴重地傷害。我可以肯定,我的讀者中有許多人並不認可這一情形,而且可能對此感到震驚。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把我的警告不當回事兒不致出什麼問題。但是,現在這樣的情勢下,我堅持認為應採取預防萬一的做法。否則風險太大了。我和太多這樣的父母談過話,他們為當初相信某人不會有事而感到後悔。我在這樣建議的時候,就知道你們有些人會感到迷惑,可能還會因此而生氣。這個結論是在我這許多年中所了解的不幸事件的基礎上得出的。

  現在讓我們回到同性戀問題上來,我關心的不僅是對男孩(女孩)的性虐待,還包括社會文化向他們灌輸了些什麼。在我11歲時,突然間似乎人人都在談論著一個我一無所知的話題。現在,我們好像決心要告訴每一個5歲孩子關於成年人性行為的事情。我們的公共學校好像正在堅決地朝著這一方向前進。

  就我們在本章討論過的情況而言,你能明白這種普遍的教育將可怕地讓那些正經歷性別認同危機的小男孩感到困惑嗎?而其他文化影響,如電視和電影等,極力主張男孩和女孩去"考慮同性戀",並且去嘗試角色換位行為,這些又會造成什麼結果?加上父親的缺席或退出,我們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同性戀現象呈上升趨勢,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十來歲青少年聲稱自己是同性戀。隨著家庭結構的繼續解體,我們正處在另一種流行疾病的基石上,就像歷史上曾發生過的一樣。

  媽媽和爸爸們,你們聽見了嗎?這種變化對孩子們來說是最大的威脅。它對於那些睜大著眼睛、不知道道德敗壞對自己意味著什麼的男孩來說尤其危險。我要問:"有什麼比花時間保護你們的孩子,並在他們最需要你們的時候在他們身邊更重要的呢?"我想沒有。

  在結束本章的時候,我將再次提到馬克以及其他一些女孩子氣、性別困惑、或一直對同性別的同齡人感覺不舒服的男孩子們。當父母的,你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為那些顯然處於困境中的孩子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並每天為他們禱告。父親們,開始去應用尼科拉斯博士所概括的原則,一定要這麼去做,給予你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那就是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15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5-28 23:54 | 只看該作者
同性戀不是教育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就像人發胖一樣,肥胖可以說是一種病,那麼同性戀也可能是一種病。之所以說是病是因對人類的繁衍不利。樓上的文大錯特錯。一個同性戀的牧師說起道來不比那個牧師差,教育水平也很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主題

3364

帖子

966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6
16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29 06:44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5-28 23:54
同性戀不是教育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就像人發胖一樣,肥胖可以說是一種病,那麼同性戀也可能是一種病。之 ...

我覺得不是,同性戀是由資深同性戀者引導的,輿論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吸食毒品,一旦成為同性戀者,就很難改變,但依靠神可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9

主題

9078

帖子

501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017
17
 樓主| hellman 發表於 2012-5-29 08:38 | 只看該作者
同行天路 發表於 2012-5-29 06:44
我覺得不是,同性戀是由資深同性戀者引導的,輿論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吸食毒品,一旦成為同性戀者, ...

空口無憑. 先作一回老實人. 看看同性戀大片,看看你有沒有一點點這種FANTACY. 就可以有實際體會了. 回頭再來談談你的體會. 我試了, 看男同性戀電影,連3秒種都看不下去. 看女同性戀電影,看的不錯,但是這不是我的同性戀傾向被他們誘導出來了,因為我是男的,基本是看美女了.

我認為沒有同性戀基因內因不起作用,怎麼誘導,都出不來那種FANTACY-不感性趣. 大家自己試試很簡單.

只拿神和聖經來壓人, 不能服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18
拎不清 發表於 2012-5-29 13:56 | 只看該作者
hellman 發表於 2012-5-29 08:38
空口無憑. 先作一回老實人. 看看同性戀大片,看看你有沒有一點點這種FANTACY. 就可以有實際體會了. 回頭再 ...

說的神和寫的經壓不了人。那本從人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3: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