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警惕國內農產品價格定價權國際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5-4 1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05-04   來源  草根網

作者  農民代言 - 李昌平首頁


  近日的手機報說:近期,大型外資糧食企業大舉進入內地產糧大省的糧食收購和糧食加工,通過價格競爭來搶奪市場,不僅讓國內糧食收購企業面臨生存困境,糧食加工企業也將重新洗牌。 據統計,河北、河南、浙江等小麥和水稻主產區,國內糧食經營企業累計收購量比去年明顯減少,有關專家認為,很多外資糧企的大量收購是主要原因。

  從這則報道可以看出,外資進入我國糧食收儲和加工領域依然是暢通無阻的。既然外資進入糧食產業是暢通無阻的,說明進入所有農產品的收儲和加工肯定是暢通無阻的。據媒體報 道,僅在我國境內的外資「高科技農業園」就有30萬家以上,至於到底有多少萬家的外資企業進入了中國糧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收儲、加工、物流等行業,控制了多大的市場份額,獲得了多 大的定價權,恐怕誰都說不清楚。

  我是一貫反對外資在我國搞所謂的高科技農業園的,也是反對外資進入我國主要農產品收儲、加工和物流領域的。最近5年,本人寫過20多篇談農產品武器化和糧食安全問題的文章, 如《中國正在失去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海外市場份額和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國內市場份額》、《農產品武器化趨勢及其中國策略》、《農業發展三階段及其政策選擇》、《新時期要有新的糧食安 全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應對蒜你狠、豆你玩》、《未來糧食危機不是因為糧食不夠吃》、《種子美國化是農產品安全的最大隱患》等等。這些文章的核心觀點是:在生物能源產業化時 代,能源、農產品、美元三者之間高度關聯了,農產品武器化是國際趨勢,未來的農業競爭是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定價權的競爭,主要農產品將是主要西方國家控制發展中國家的「常規武 器」,也是最有威懾力的武器。

  受篇幅限制,這裡我只講農產品定價權問題。

  農業發展的第一階段(農產品短缺)是以追求「產量增長」效益為目標的,農業發展的第二階段(農產品供求基本平衡)是以追求「價格增長」效益為目標的,農業發展的第三階段 (農業資本全球化)是以追求「市場份額」效益和「定價權」效益為目標的。某國一旦獲得了他國的某種或多種農產品的一定市場份額和「定價權」,就獲得了對他國的經濟、社會、政治安 全的威脅權。如美國獲得了我國大豆市場份額及定價權,不僅能夠持久分享我國大豆市場份額收益,還對我國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甚至政治安全構成了一定威脅。假如美國進一步謀求把糧 食、棉花、奶、肉等變成大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我國經濟、社會、政治就基本上無安全可言了。

  很多人總是對「農產品武器化」的「陰謀論」嗤之以鼻,甚至有很知名的體制內農業問題專家說:我國汽車行業開放,汽車行業不是很快就發展起來了嗎?有什麼安全問題?既然汽 車行業可以開放,為什麼大豆、糧食、棉花等農產品就不可以開放呢?

  專家不是什麼都懂的,甚至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是無知的。這很正常。

  糧食等農產品和汽車當然不能相提並論,糧食等農產品是必需品,生產周期長,儲藏費用高,還不耐儲藏。自古以來,投機商人囤積居奇的主要是農產品,有誰對工業產品囤積居奇 呢?汽車、電視機等等工業產品的價格彈性係數接近1,而絕大多數農產品的價格彈性係數都小於0.3,多了價格暴跌,少了價格暴漲,如果某人或某幾個人控制了某種農產品一定的市場份額 (如30%),就會獲得該農產品很大的定價權,可以主導該農產品價格上下波動100%,甚至更多。在某種農產品減產時,如果有人趁機囤積居奇,其價格就有可能上漲數倍、數十倍、甚至更多 。我曾經在《在中國炒大蒜到底需要多少錢?》一文中做過計算,在大蒜產量略微減少的趨勢下,如果有人組織8億元資金對大蒜實施囤積居奇戰略,就有可能使大蒜價格上漲8倍左右。如果 第二年大蒜略微增長,如果有人組織8億元資金對大蒜實施打壓戰略,可以使大蒜價格暴跌80%以上,使得多無數蒜農和中小蒜商破產。少數人主導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其目的只有一個,獲 得穩定的市場份額和定價權,定價權就是控制權,有控制權就一定可以賺大錢。

  也行有人會說,我國的糧食、棉花、豬肉等主要農產品自給自足率很高,其主要市場份額和定價權也控制在政府手上,外資進入糧食、棉花、生豬產業是不可能像進入大豆產業那樣 容易得手。這話看起來對,但缺乏戰略意識。今年綠豆價格暴漲時,政府一時慌了,最初以為是「養生專家」張悟本惹的禍,如是打擊了張悟本,但綠豆價格還是漲。後來認定是一些經營綠 豆的企業開會串通漲價,如是對串通漲價的企業進行了處罰,但綠豆價格依然漲。在綠豆漲價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有意識事件可能被公眾忽略了:國家發改委對幾家「串通」漲價的綠豆經 營企業實施了處罰,企業不服,拒不接受罰款,此事最終不了了之了。小小的綠豆,在幾家小小的企業「串通」下暴漲了,政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收效甚微。對幾家「串通」漲價小企業實 施處罰,卻無法執行,只能不了了之。試想,假如將來有很多家外資企業串通,導致糧食、棉花、豬肉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暴漲,政府該怎麼辦呢?政府如果對「串通」漲價的外資企業實施處 罰,這就變成國際事件了,恐怕這樣的處罰對穩定糧食、棉花、豬肉價格更無濟於事,也更加難以執行,還會引發無窮的國際貿易糾紛。

  綜上所述,將國內農產品定價權國際化的所謂開放是萬萬使不得的!

  我不是一個反對經濟開放的人,但我主張開放要以完善經濟自主性為前提,經濟開放不能以喪失定價權自主性為代價。在這點上我們要好好的向經濟開放的先進者日本學習。日本人 高度重視定價權的自主性。日本60以上的農產品依賴從中國進口,但定價權完全在日本。中國大豆60%以上依賴從美國進口,但定價權完全在美國。日本主要從美國進口大米,但日本國內大米 的定價權完全在日本。日本對中國出口很少的農產品,但定價權也在日本。如果中國有企業進入日本收儲農產品、或投資農產品物流業等是絕對不可能的,甚至辦超市都是不可能的。日本當 然是世界上公認的市場經濟國家,但日本開放的目的是以完善經濟自主性為前提的,開放是絕對不能以喪失定價權為代價的。這就是中日的差別。

  我們國家在過去十幾年,一方面引進了數十萬家的所謂的高科技農業園,拱手將原本屬於我們的國際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市場份額和定價權讓給了外資企業;另一方面還為歐美等國的 大農業集團進入我國大豆產業、種子產業和糧棉生豬等主要農產品收儲、加工、物流大開方便之門,拱手將國內農產品市場份額和部分農產品定價權讓給外資集團,主動將國內農產品價格的 定價權國際化。這可能是世界上的主權國家最糟糕的經濟開放了。如果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將嚴重危及我國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甚至政權安全。

  現在,我國地方官員由於受「招商引資政績化」和「土地財政主流化」的影響,糧食安全觀念是非常淡薄的,對農產品武器化的國際趨勢更是抱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 地方政府完全是西方發達國家農業資本集團暢通無阻進入我國農業經濟所有領域的優秀「服務者」和「合作夥伴」。這種局面必須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迅速制定農產品安全國家戰略加 以引導和規範。另外,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海關等相關部委在主要農產品安全問題上「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行其是,都不負責」的局面要迅速改變,必須由常務副總理統籌制 定農產品安全戰略規劃和規劃的實施。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6: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