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最苦的群體已不是農民

[複製鏈接]

348

主題

983

帖子

133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33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umuflying 發表於 2012-4-4 0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錢洪科


    很久以來,只要一說起中國百姓的生存狀況,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說「農民最苦」!或者「農民工最苦」!這已成為我們國家領導人、新聞媒體、人民群眾的思維定勢,這種「思維定勢」是在多年前所謂的「三大差別」 (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共識」的基礎上形成的「慣性思維」。其實,時過境遷,「三大差別」最近幾年已經悄然發生了轉變,許多地方甚至發生了徹底逆轉。「農民最苦」的概念已經名存實亡,當下最苦的群體毫無疑問是城市「市民」。

    當然,我說「農民最苦」的現實已經改變,決不是說農民已經很幸福了,我只是拿「農民」和「市民」的生存狀況比較而言的,現在農民確實比市民好過得多!

    多年來我國實施了一系列「惠農」政策之後,農民種地不但不「繳稅」而且還有各種補貼,養殖家畜也有補貼,他們的經濟狀況大有改觀。如今農村也實行了「低保」、「醫保」、「老保」,農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筆者老家在農村,每次回老家看到農民家的院子、房子、車子都自愧不如。

    自從取消了「商品糧」之後,城市居民的生存狀況就每況愈下。特別是「國企改制」以後,廣大市民淪為「下崗職工」。「房改」之後,他們就一貧如洗了!看看眼下他們的生活吧,住在狹窄衚衕的破房子里,推著三輪販賣青菜,或者騎著機動三輪載客,或者當環保工人掃大街……他們起早貪黑掙扎著!

    農民最不濟還有幾畝地種來維持生活,拿我們河南農村來說吧,一個農民有二畝地,那麼一年他可以收穫2000斤麥子、2000斤玉米,口糧基本沒問題。而城市市民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能靠自己的雙手自謀出路。也就是說「農民」和「市民」沒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過去的農民很累很苦,那是農業科技落後所致。現在種地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繁重的體力勞動幾乎沒有了,他們從土地上解放了出來,有了太多太多的空閑。如果一個農民再勤勞一些,或者發展家庭養殖業,或者進城當農民工,那麼他就有了雙份的收入,經濟狀況就會更好。

    「農民工」這個稱呼據說有「歧視」意味,但是,只要掙錢多管他怎麼稱呼?我們許多工薪階層非常羨慕「農民工」,因為他們雖然苦點累點但是收入頗高。我們也算「高級知識分子了」,可是每月工資也就2000多元,平均每天80多元。而一個普通的「農民工」(不包括技術工)日工資卻有120多元,一個月就是3000多元。你們看,「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是不是倒過來了?

    說起「農民工」,多數人立馬就會想到「拖欠農民工工資」,好像這也是「農民苦」的一個表現。其實,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老闆畢竟是少數!

    是的,城裡的某些生存條件確實比農村好,高樓大廈美輪美奐,醫院的水平高,學校的教育質量高,超市的貨物琳琅滿目……可是單單從這些就能說明城市市民幸福嗎?他們手裡沒錢啊!這一切對他們有何意義?他們看見的只有物價高,他們看見的只有無奈和心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5 11: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