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重慶版地心歷險記:豐都發現"陰曹地府"入口及罕見生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2-3-29 00: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布時間:2012-03-05 08:55:28 文章來源: 寰宇視線


■洞口有石船,傳說是渡陰河前往陰間的地獄之舟

■深入地下約110米,發現民國石寨以及罕見生物

■深入地下150米,滿地「白雪」,恍如到了南北極

當地傳說

這是「陰曹地府」入口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從都督鄉政府了解到,當地傳說鍋圈盪天坑是「陰曹地府」的入口,人死後必須乘坐這裡的石頭渡陰船,才能到達豐都鬼城。



秦勇等人進天坑探洞前,拍到了傳說中的石船,以及一座破敗的小廟。村民說,解放前,小廟叫閻王廟,裡面除供有閻王外,還有黑白無常等小鬼。



入地前

洞口

天坑深度超百米,四壁似刀切


都督鄉位於豐都縣城東南,距新縣城96公里,位於豐都、彭水、石柱和武隆縣交界處,屬於高寒山區,最高海拔1680米。

上月17日上午10時許,飄雪。寶中旅行社豐都店秦勇等6個戶外愛好者,來到天坑旁。為了這一天,他們做了近兩個月準備,繩索、下降器等專用器材塞滿一輛麵包車。

天坑深度超過100米,四壁似刀切,直徑超過100米。天坑旁灌木叢中,有處直徑超過20米的豎洞。它是大家反覆勘查后敲定的探洞入口。

一根大腿粗的木棒橫向架牢豎洞入口,垂繩入洞,戴頭盔、攜照明設備、腰拴安全繩的秦勇等人,逐一使用下降器往地心方向消失。

入地

20米

過石橋下陡壁,碰見火麻草


入洞約10米,已是伸手不見五指,這裡較洞外暖和不少。

當下降器把大家帶進洞約20米時,腳踩到了地面。燈光下,一座天然石橋赫然出現在眼前。石橋寬度可供兩人并行,跨度有10多米,很牢固。放心大膽過橋,天坑壁出現在眼前。大家面臨必須順壁下降的不二選擇,否則只能原路出洞。



在洞底發現的飛狐

沒人退縮。繼續下降約30米,身體在坑壁似蜘蛛人般飄來盪去……一條幹涸的水溝突然出現。

水溝頂多雙拳寬,四壁偶有火麻草,稍不注意觸到,皮膚立即感到火辣辣地痛。

火麻草:學名中國巴馬火麻,無毒害,是世界上唯一能溶於水的植物油。

入地

100米

來到天坑底部,看到飛狐


走完水溝,眼前出現坡度七八十度的土陡坡。順坡繼續往地心下降,有亮光射了進來。抬頭仰望,形如天井,能看到綠綠的樹葉。

下完陡坡,地勢漸緩。多年的探洞經驗結合眼前植物特徵,秦勇等人推斷他們距離地面超過100米。換句話講,大家已經到了天坑底部。



抬頭上望,從地面下望似圓形的天坑,此時竟是個長方形。這裡還有個特殊客人:一棵不知名的樹上,有個頭部如鼠、身體似小貓大小的動物,正好奇地盯著大家。

掏出相機拍照,小傢伙突然「嗖」一聲從樹上降下,依靠與前爪連成一片的雙翼滑翔到另一棵樹上。

「它是飛狐!」有人認出小傢伙,驚呼。

旁邊還有一些橫洞和豎洞,洞口小的七八米,大的四五十米。他們沒探相對較大的那個橫洞,裡面隱約傳來的流水聲表明,它裡面有陰河,不適合探洞。

飛狐:學名紅白鼯鼠,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前後腳之間有一層薄膜,膜的兩面長有細毛,利用這種皮膜,它能從高處向低處滑翔飛行20米~50米,還能用腿的抬升、垂下、伸直等方法改變滑行路線,用尾巴來平衡身體。

入地

110米

發現民國石寨和罕見生物


告別飛狐後繼續下降約10米,坑壁出現天然凹進去的一個場所。這裡,發現有人居住過的痕迹———腐朽的木梯和殘存的石拱門。

木梯約七八米長,搭在壁上。探洞前,大家了解到,民國時期,當地住著一個李姓大地主,他為避兵災和土匪,舉家在天坑裡建石寨養家丁,貴重物品均藏在寨中隱秘處。這裡還有殘存的木棧道,以及石壁上鑿出的小梯,佐證當時在這裡活動的人不在少數。



古寨其實是又一個豎洞的入口。越往寨里走,光線越暗。步行約1小時,手電筒光定格在一個洞口形如罈子、直徑約10米的豎洞。藉助下降器和繩索,探洞繼續。

繩降20多米后,終於落地,眼前狀況讓人恍如穿越到遠古。藉助手電筒光可看清,四周儼然天然大客廳,面積至少1000平方米,有緩坡、平地和小水潭。

擲石入潭推斷,水深約2米。細看,水裡有通體透明的蝌蚪。它們有成年人中指粗細,長約5厘米。潭邊石壁凹處,伏著如小籠包子大小、貌似青蛙的生物。秦勇等人後來才知道,它們原來是極具科研價值、屬保護動物的紅點齒蟾。

紅點齒蟾:稀有兩棲動物,僅分佈在海拔1000米~1800米的石灰岩溶洞中。透明蝌蚪是紅點齒蟾的幼體,是生長在有流水的溶洞內的水生動物,也叫棒頭魚或透明魚。

入地

150米

滿地「白雪」,恍如南北極


走出「客廳」,地勢緩緩下移。大家估計,這裡距離地面應該有150米以上。

目光所及,大家的穿越錯覺更加強烈———腳下,曾經的褐色岩石被積雪般的白色取代。「我們是不是到了南北極?」有人情不自禁發問。



行走在「白雪」上,有種走進溜冰場的錯覺:它非常光滑而且涼冷,伸手觸摸,似冰。

跟此景映襯的是,水晶般透明的石花、高聳七八米的石鐘乳……最絕的還有,直徑三四十厘米、手電筒光一照就隱隱透亮或透明的石鐘乳,比比皆是。

秦勇等人拍下了他們看到的一切,希望專家能釋疑。

「白雪」:重慶自然博物館地球科學部主任朱松林介紹,它是石鐘乳的一種,罕見。石鐘乳系碳酸鈣和二氧化碳的衍生物,這兩種物質存在於溶洞水裡,經蒸發、結晶后,受地形影響,形成像筍或花等形狀,在地形平坦處就成為「白雪」。
保護這個

專家

建議

保護這個

罕見地質奇觀


昨日,重慶自然博物館地球科學部主任朱松林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他看了秦勇等人拍的照片后,有種很強烈的感受是,坑內石鐘乳構成的地質奇觀很罕見。



在洞底發現的透明石花

朱松林建議,當地有關部門儘快對這一地質奇觀進行保護,以免被人破壞。同時,他以歷次踏勘溶洞的經驗,正告個別想打這些石鐘乳主意的人:探洞隨時危險相伴,非專業人員很可能受困其中。此外,洞內也可能遇到不明動物攻擊,或受到有毒植物侵害。

豐都縣都督鄉一處叫鍋圈盪天坑的地方,發現一個類似傳說中的「陰曹地府」入口,洞里有國家級保護動物飛狐、保存極罕見的石鐘乳和石花、洞底類似積雪的物質……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入洞探險的民間人士,他們的經歷不遜於此前熱映的電影《地心歷險記》。



在洞內發現的透明魚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