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媒關註:英國人海伍德在重慶神秘死亡 像小說一樣奇(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3-27 2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2/3/27  消息來源:美國之音


  英國電訊報3月26日報道英國政府要求中國調查據稱跟薄熙來(專題)(右)家人關係密切的英國人尼爾·海伍德(左)死亡事件的截屏


  在沒有說明原因情況下,一度大有問鼎中國執政黨共產黨最高領導層的原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專題)被免職已經將近兩個星期。中國當局至今依然沒有說明薄熙來(專題)被免職原因何在。如今,早已被國際媒體形容為撲朔迷離、扣人心弦、詭異如偵探小說的薄熙來免職劇又呈現新的神秘發展。

  用美國《時代》周刊雜誌駐北京記者王霜舟(Austin Ramzy)話說就是,「假如說伴隨中國高級領導人薄熙來3月15日倒台一事有一個真相的話,那就是每一個線索披露都引起更多的問題。(If there is one truth that has accompanied the downfall of Bo Xilai, the prominent Chinese official who was removed from his post on March 15, it is that every revelation prompts more questions.)

  *英國人在重慶的神秘死亡*

  英國政府要求中國政府調查一位生前聲稱跟薄熙來家人關係密切的英國人死亡一事,成為星期一國際媒體突出報道的有關薄熙來神秘免職劇的最新線索披露。

  星期一,美國《華爾街日報》頭版發表記者裴傑(Jeremy Page)的長篇報道說:

  「(英國人)尼爾·海伍德去年在重慶神秘死亡,此事如今開始成為薄熙來事件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薄熙來被免職前,前重慶市公安局長王立軍(專題)為躲避薄熙來前往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從而引發了一起戲劇性的政治事件。...數名知情人士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說,王立軍(專題)稱,他曾向薄熙來表示自己認為海伍德是被毒死的,之後就與薄熙來鬧翻了。據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說,王立軍(專題)還說,薄熙來的夫人谷開來捲入了與海伍德的一起商業糾紛。」

  「(薄熙來被免職)這起案件至今依然有很多疑點。王立軍對起前上司(薄熙來)的指控至少是提升了1989年中國軍隊鎮壓天安門事件以來中國領導層內部一起最激烈、最公開化的權力鬥爭的利害相關度。」

  《華爾街日報》在這裡所說的英國人海伍德去年在重慶神秘死亡,是指他去年11月被發現死於所住的重慶一家酒店。知情人士表示,當局隨即宣布他死於酒精攝入過量,並在沒有通常的屍體檢查的情況下將他火化。但海伍德的友人向英國政府提出懷疑,說海伍德生前是滴酒不沾的人。

  *像克里斯蒂小說一樣奇*

  薄熙來被免職前後的中國政情發展之神秘、離奇、扣人心弦,可說是跟已故的英國著名偵探懸念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最神秘離奇的小說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mysterious(神秘的)和drama(戲劇)之類的詞就成為國際媒體記者在報道有關新聞時的常用詞。《華爾街日報》記者裴傑是這樣,美國彭博通訊社記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也是這樣。

  在星期一發表的報道中,傅才德介紹了有關案件的最新情況,並介紹了一個英國人在中國的離奇死亡跟中國最高層政治變動的糾葛:

  「星期一,英國大使館發言人約翰·蓋勒格通過電話表示,英國駐北京大使館今年早些時候要求中國政府調查尼爾·海伍德死亡一事;早些時候,中國方面對英國表示,海伍德死於酒精攝入過量。他說,『在他(海伍德)死亡之後有一些謠傳和疑慮,我們被告知那些疑慮,而那些謠傳一度變得多起來,』英國方面隨後要求進行調查。」

  「在英國方面要求中國方面進行調查之際,有關中共解除薄熙來重慶市委書記職務的各種理由的謠傳四下流傳。重慶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中國總理溫家寶和國家主席胡錦濤要在明年卸任,中共試圖進行國家領導班子權力平穩交接。」

  「現年62歲的薄熙來依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直到最近他被認為是下屆中國最高領導層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選。薄熙來在3月15日被解職。英國駐中國大使館發言人蓋勒格沒有具體說明英國提請中國方面對海伍德之死進行調查是在王立軍2月6日至7日在美國駐成都總領館滯留之前還是之後。他說,中國方面同意就這一案件進行調查。」

  *謎團的部分解釋*

  迄今為止,有關薄熙來被解職以及與此相關的其前心腹、原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突然試圖尋求美國領事館庇護的事件可謂迷霧重重。令中國國內外觀察家感到最好奇、也最為迷惑不解的謎團包括:

  1)王立軍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公安工作的 中共省級幹部,究竟感覺到自己受到什麼樣的重大生命威脅,使他覺得不得不尋求美國領事館的庇護?

  2)在3月9日中國人大開會期間舉行的記者會上,薄熙來為什麼在中外記者沒有提問有關問題的情況下,非常激動地為他的妻子和兒子聲辯(說他妻子20年來沒有商業活動,說兒子薄瓜瓜沒有開超豪華車法拉力,也沒有在外國留學學費來源不正的問題)?

  3)在「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對王立軍私自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館並滯留事件進行調查評估的通報」被意外或蓄意泄露給全世界之後,國際媒體提出的一個共同的質疑是,該通報所說的王立軍調查薄熙來家人的事情,在中國是極端不同尋常的事情,因為假如薄熙來及其家人有什麼問題,應當是薄熙來的上級而不是他的下級進行調查;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極端不同尋常的情況?

  英國人海伍德在重慶的神秘之死,將這些謎團以及謎團中的人和事串聯在一起,似乎給薄-王案提供了至少是部分性的解釋。至於這種解釋是究竟有多正確或多全面,國際媒體和中國公眾正在期待中國官方做出解釋。

  *令人難以忍受的沉默*

  迄今為止,中國官方還沒有對薄熙來為何被免職提出任何解釋。

  英語里有所謂的「震耳欲聾的沉默」(deafening silence)的說法。薄熙來被解職以及迄今為止的中國政情的發展,給這種所謂的矛盾修飾法(oxymoron)的真實性提供了一個非常生動的例證。

  在薄熙來被解職(官方的說法是「不再兼任重慶市委書記」)將近兩個星期過後,中國官方還是遲遲沒有拿出一個解釋,對中國公眾說明為什麼、以及有什麼必要如此不留情面地將他解職。這種震耳欲聾的沉默顯然讓通常總是跟中共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感到難受和心慌。

  於是,《環球時報》在上個星期四做了一件非同尋常、非同小可的事情,這就是發表了一篇題為「重慶調整后的中國社會理性」的社論,對黨中央在關鍵時刻的長時間失聲沉默提出了正面的進諫、間接的批評、直接的抱怨:

  「實際上全社會都在等待黨中央的進一步權威聲音。...我們也希望一些結論的形成能更快些。權威聲音來得越快,社會就越清晰,公眾也越踏實。在一些時候,速度的意義遠遠超過速度本身。」

  顯然,《環球時報》認為,中共黨中央的動作太慢了,慢得不可理喻,慢得讓全社會感到焦急,焦躁,困惑,懸心。

  *此時無聲勝有聲*

  英語里有「震耳欲聾的沉默」的說法,中文裡則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說法。美國《紐約時報》記者邁克爾·瓦恩斯和沙倫·拉弗拉尼耶就從中國當局的沉默當中聽到了「十面埋伏」琵琶曲一般緊張的弦外之音。

  《紐約時報》星期一發表兩位記者的報道說:

  「(英國政府要求中國政府就英國公民海伍德在重慶死亡一事進行調查)這一要求可能預示著圍繞薄熙來的爭議的一項重要發展。薄熙來早先一直在爭取晉陞中國最高領導層,直至他在3月15日被解職。自那時以來,沒有外人再看到他或他的妻子,也沒有外人再聽到他們說話。」

  「這些最新的案情披露使本來就被認為是中國對外密不透風的領導層1989年以來最為深刻的分裂平添了一層詭異。1989年,在發生天安門抗議活動之後,中共領導人和中共一些元老罷黜了中共名義上的領袖趙紫陽。」

  「王立軍醜聞以及海伍德之死看來給薄熙來的批評者提供了一個把柄,可以讓這個可能是很有力量的敵手靠邊站。」

  *中國外交部聲稱不知情*

  在外國媒體突出報道涉及英國人在重慶死亡的薄-王案最新發展的同時,中國官方依然對有關案情保持沉默。《日本經濟新聞》記者島田學星期一從北京發出報道,用了簡短的短話突出顯明了這種巨大的中外反差:

  「針對《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詢問,英國外交部表示,去年11月一名英國人在中國重慶市死亡,其死因有疑點,已經向中國政府提出進行詳細調查的要求。死亡的英國人跟中共重慶原市委書記薄熙來有關係。有觀察家指出,薄熙來被解職或許與此有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3月2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對英國方面提出要求調查一事,他『不了解有關情況。』」

  *泄露外界的中共內部文件*

  先前泄露外界的中共內部文件對王立軍突然到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尋求庇護一事與薄熙來及其家人的關係提出了部分解釋。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對王立軍私自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館並滯留事件進行調查評估的通報」的有關段落是:

  「通過深入細緻的工作,現已基本查清了王立軍事件的經過和原因。今年1月28日,王立軍找薄熙來同志通報有關重要案件與薄的家人有關,由於辦案人員為此感到了壓力,已經接到辭職信,希望薄熙來同志予以重視,妥善處理。薄熙來同志對此十分不滿,隨後找市政府、市紀委、市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商量,以多崗位全面鍛煉為由,提出調整王立軍工作。

  「2月1日下午,重慶市委召開常委會,決定免去王立軍的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職務。事先未按規定徵求公安部的意見。王在市政府不再分管公安司法工作,調整為分管教育、科技等工作。為此,王立軍想不通。2月2日,市委有關負責同志到市公安局宣布王立軍不再擔任黨委書記和局長職務后,在薄熙來同志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壓力下,有關方面以各種名義違規審查王立軍身邊工作人員及有關重要案件的辦案人員。

  「王立軍認為自己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遂決定出走,並於6日下午在事先未按程序報批的情況下,獨自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王立軍進入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后,先與美方人員談了有關合作交流事項,隨後提出避難的請求,並根據美方要求寫了政治避難申請。」



  《金融時報》要求中國徹查尼爾·海伍德之死

  核心提示:根據匿名的薄家的發言人說,薄家和海伍德先生沒有任何生意往來。在此時提起他的死亡可能有政治上的目的。據消息人士的說法,薄熙來目前被軟禁在北戴河。《金融時報》還通過北京的英國人圈子和與海伍德生前有過交往的人試圖了解這位"相當神秘的人物"。

  原文:China urged to probe British man's death

  作者:amil Anderlini 發自北京

  發表:2012年3月26日

  本文由"譯者"志願者翻譯並校對

  



  關於和被清洗的中國領導人薄熙來有密切關係的一名英國商人海伍德的身亡,在多位英國公民提出這起死亡事件有疑點之後,英國要求中國重新進行調查。

  這名名叫尼爾·海伍德(Niel Heywood)的商人在中國已有多年,去年十一月,他被發現在中國西部城市重慶的一家賓館中死亡,薄熙來是這一城市的黨委書記,在三月中旬他被免職。

  重慶公安局很快地將海伍德的死因定為"酒精過量",併火化了屍體,但是了解海伍德的人說他並不經常飲酒。

  這一案件是這起數十年來最令人驚異的政治戲劇中的新轉折點。

  海伍德先生是薄家的親密朋友,自從1990年代就和他們家人相識,那時他居住在大連,薄熙來是大連市市長。根據一名薄家的發言人的說法,他們的"關係很融洽"。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稱薄熙來的妻子谷開來和海伍德先生陷入了商業糾紛。

  但是要求匿名的薄家的發言人說谷女士很長時間沒有經商了。這和薄熙來三月九日在他最後一次的公開記者招待會上所稱的一致,這位發言人還說,谷女士"很久"沒有和海伍德講過話了。

  他還說,對薄家人,海伍德之死"完全出人意料",但是他們和他沒有任何商業往來。據他稱,此時提起這一事件,在薄熙來下台不久之後,可能有政治目的。

  三月十四日,薄熙來被免除了重慶黨委書記的職務,這是在他信任的公安局長王立軍向美領館申請避難,希望叛逃美國一個多月之後,王聲稱與薄不合,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根據了解情況的人說,王立軍向美國官員提供了書面的薄熙來的犯罪證據,包括執行他的指示進行謀殺的指控。

  王立軍在成都的美領館滯留超過24小時后,被國家安全人員帶到北京。現在他正在就滯留美領館一事的接受中國當局的調查。

  自從薄熙來被免去職務之後就沒有再公開露面的。根據兩名不同的消息人士的說法,就他們所知,他現在被拘押在共產黨的海邊度假地北戴河。

  根據這些消息人士的說法,谷開來和十幾名有緊密關係的人在薄熙來下台之後被拘押在北京。那名薄家的發言人未就他們的下落置評。

  根據知道他的人說,海伍德先生"大約50歲",在北京為阿斯頓·馬丁的一家諮詢公司和其他公司工作,根據這些人得說法,他和薄家關係良好。

  薄熙來的兒子曾就讀英國的哈羅公學,海伍德先生曾經開一輛"非常好的舊捷豹"車和阿斯頓·馬丁,衣著打扮和舉止風度完美無瑕。

  根據某位熟悉情況的人說,在英國和中國,薄瓜瓜和他經常見面,去年夏天他們一起喝酒,當時他們還計劃一起乘遊艇。

  海伍德先生被認為是個"好人",儘管不是非常有野心。

  與他有生意往來的人說海伍德先生在大連有一家小小的業諮詢公司,幾年前他搬到了北京。

  根據一些在商業圈了解他的人說,在北京,他被介紹為"經濟人、獨立諮詢師",在中國擔任一些非執行董事職位,他是一名"相當神秘的人物"。

  海伍德的遺孀也來自大連,他們有兩個不到10歲的兒子。

  北京英國使館稱海伍德身亡后,其家庭得到了全面的領館支持,當時,其家人對中國當局處理這起案件的情況表示滿意。

  英國使館說,最近中國當局注意到了在北京的英國人圈子裡的關切,這引起了英國方面的重視。

  重慶政府和中國外交部的拒絕就此事置評。

  重慶公安局的發言人說記者們提出了要求公開信息的請求,但是補充說,這一請求是否會被立即處理則不清楚,因為"最近有很多人事變動。"

  自從薄熙來被免去職務之後,重慶政府多人被撤換,特別是警察和安全機構。 [ 俺想說幾句 ] [ 查看網友評論( 22 )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2-3-27 21:34 | 只看該作者
花花公子在大連的時候,
就與英國間諜有聯繫?
殭屍還不斷提拔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0: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