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裔新生代的華文教育「生意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露為霜 發表於 2012-3-18 2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僑報網訊】對於義大利基督教羅馬華人中文學校校長黃智曉來說,在位於羅馬的繁華市區擁有固定校舍、穩定生源以及專職教師,是一件自豪的事情。據透露,這所10年前買下的臨街小樓,如今市價已翻了一番。

中新社報道,在剛閉幕的第二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上,黃智曉屬於華裔新生代,雖然祖籍溫州,但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告訴中新社記者,1935年,溫州人開始在海外辦學,當年新加坡溫州會館創辦了甌江公學。據溫州市僑辦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溫州人創辦的華文學校已達30多所,主要分佈在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巴拿馬等國家。學校類型分為周末制和全日制兩種,涵蓋了從幼兒到高中等不同程度的課程,以教授中文為主,部分學校還開設了書法、舞蹈、武術等課程。

黃智曉說,他原本是做生意的,在打拚的過程中發現年輕的海外新生代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知,比起祖輩和父輩都要淡薄得多。由於認知的缺乏帶來情感的缺失,有些孩子甚至拒絕承認自己是「華人」。歐美華裔新生代比起東南亞華裔新生代,表現得更為明顯。

於是,黃智曉放棄了自己的生意,專心辦起了華文學校,並聘請了8名專職教師。在他的帶領下,學校迅速成為海外華文教育新秀。他坦言,專業師資力量缺乏令諸多華校傷腦筋。以義大利為例,該國華校教師大多為留學生,並非專業教育出身。另一方面,許多海外華文學校中,教師多屬兼職,來去匆匆。

黃智曉所在的學校每年收取每個學生1000歐元的學費,勉強能夠平衡開支、略有盈餘。他笑稱,如果不辦學校,把校舍租出去,每年的房租至少在70萬歐元以上。

由於受華僑華人分佈不均、師資匱乏以及當地政府支持程度不一等因素的影響,不少華文學校創辦並非一帆風順。西班牙馬德里中文學校校長葉玉蘭說,該校創辦20年來,學生數量增長近10倍,先後6次更換校舍,受制於人。

而法國歐洲時報中文學校校長陳曉燕走過的華文教育之路更為坎坷,該校1993年成立,目前200餘名學生,所有學生在入校時均無任何華文基礎,為辦出特色,她推出了一系列教學新舉措:給原有教材中加入時政新聞類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中國大陸當下發生的事情,並要求所有學生對新聞內容用中文展開討論;要求學生背誦「弟子規」,在學生家長中反映很好;在巴黎集合40所華文學校成立「法國華文教育協會」,並常常組織詩歌朗誦、書法等比賽等。

「千年文化,百年華教。」來自馬來西亞的林家豪梳理了華文教育在馬來西亞192年的發展歷程,發出了「華文教育是民族的根本,唯有維護民族教育,華族才是個完整的民族」的呼籲。

相比之下,位於南美洲的巴西聖保羅聖本多中文學校屬於新生力量,校長吳桂秋表示,其辦學理念是:希望在巴西做成華文學校的品牌,使巴西文化與中國文化交融,培養出多元化人才。目前該校學生約為500人,周一至周五白天上課,校舍屬於自有。她強調,作為華人首先要認同自己的文化,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中國文化是一個「好活」的文化,無論在哪裡都極容易生根。

「海外華文學校已走過了初期求生存的階段,目前正著力進一步提升品質,這還需大家的共同努力。」泰國羅勇公立光華學校的張步青認為,中國政府致力於打造軟實力,海外華校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注。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4: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