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藏日報:繼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複製鏈接]

14

主題

14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en24 發表於 2012-3-18 1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確保西藏到2020年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要求西藏要繼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更多財力投放到民生建設領域,重點面向農牧區和農牧民,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民生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事關發展穩定大局,事關人民幸福安康。近年來,我區進一步強化民生為先,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去年,我區「兩基」順利通過國檢,教育事業邁入鞏固提高、全面發展的新階段,人均受教育年限由7.3年提高到7.9年。開工建設自治區第三人民醫院,改擴建18個縣衛生服務中心、12個縣急救中心、16個中心鄉鎮衛生院,為58個縣、16個鄉鎮配備了醫療用車。 實施了39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廣播電視戶戶通、寺寺通工程不斷推進;新建了3331個農家書屋和480個寺廟書屋。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政府提供公職崗位1.3萬個,新開發公益性崗位4300個,應屆高校畢業生基本實現全就業。勞動者權益得到保護。社會保險參保總人數達到184.8萬人次,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總規模達41.6億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全國率先實現全覆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70%。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到人均2439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360元、1450元,五保戶供養標準提高到2200元。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可以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難點問題,又能對經濟發展起到直接推動作用。  教育是全民受益的事業。繼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繼續優先發展教育,抓好寄宿制學校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農牧民子女義務教育「三包」經費及助學金補助標準,促進內地辦學和教育援藏向縱深發展。  農牧民群眾特別是青壯年農牧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繼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繼續積極擴大就業,搭建就業服務平台,廣開就業渠道和門路,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零就業家庭、退伍軍人、殘疾人等的就業工作,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我區還有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貧困。繼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繼續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穩步提高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發展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賑災為重點的社會福利事業,加快形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  人民群眾的健康是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也是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繼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繼續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深入推進「農牧民健康促進行動」,實施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加強縣鄉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我區自然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較差。繼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繼續改善農牧區生產生活條件,擴大安居工程建設,讓更多群眾享受安居工程實惠,以安居工程為突破口帶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爭到「十二五」末解決所有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和基本實現農牧區用電人口全覆蓋。要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農牧民技術技能培訓,增強農牧民生產和增收能力,提高農牧民收入水平。要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滿足各族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水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0: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