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民國時期藏區教育概述

[複製鏈接]

8

主題

8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aisin501 發表於 2012-3-13 1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民國時期,現代教育開始出現於藏區,並有一定程度的發展,而從藏區自身來講,不論是西藏,還是周邊各省藏區,都在積極尋求發展現代教育的途徑。

  蘇發祥發表在《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三期上的文章,對此作了專門研究。文章說,清末民初,由於全國範圍內施行的新政,西藏和外部世界接觸增加,加之民國政府相續頒發了一系列發展和扶持邊疆少數民族教育的法令法規,現代教育在藏區生根、發芽,並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民國政府成立后,設國立蒙藏學校,為蒙藏地區培養人才。

  1929年6月,國民黨第三屆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關於蒙藏之決議案》對實施蒙藏教育作出決議。

  1931年又通過了《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其中蒙藏教育為主要項目。

  1941年國民政府頒行《邊地青年教育及人事行政實施綱領》,這個綱領將邊疆民族教育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教育、補習教育和特種教育6類。對每類實施方法都作了明確規定。還設立了相應的教育行政機構和督導機構、勸學制度,在此形勢下,藏區各類學校應運而生。就西藏地方而言,辛亥革命后,其主要學校是布達拉宮裡的「孜羅扎」和大昭寺東側由噶廈政府主管的「孜康羅扎」,主要為地方政府培養僧俗官員,僅開設一些簡單的計算和公文程式課,更多的還是佛學知識,談不上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十三世達賴後來推行的新政中,發展西藏地方教育,培養科技人才被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但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設想並未能付之實際,只辦起了為數不多的幾所藏文學校,但他的舉措則有著積極意義。

  1916年曼孜康(醫算學校)開辦是西藏當時唯一一所醫藥歷算專科學校。

  1938年國民政府在拉薩創辦國立拉薩小學。同時為了加速西藏教育,還特別補助了大吉嶺和噶倫堡的兩所中華小學。

  1943年前後,英國人先後在拉薩和江孜開辦了英語學校。

  1944年江孜又開辦了軍官學校,這3所學校學生多來自貴族家庭。由於這是帝國主義在西藏辦的教育,遭到西藏僧俗民眾的反對,拉薩英語學校只辦了5個月就關閉了。

  而其他藏區的教育較西藏則要好些。1913年國民政府在西寧辦蒙番小學,1920年該校增添師範甲種講習科,1924年易名寧海蒙番師範學校。1922年國民政府在甘南改一所卓尼私塾為卓尼私立高等小學,1928年又改為卓尼公立小學。此外在岷縣、宕昌(今舟曲縣)、洛大(今迭總縣)等藏族聚居地都辦有初級小學。1927年拉卜楞寺藏民文化促進會辦了一所藏民小學,接著又設立了中山小學、夏河縣立小學、縣立藏民漢語學校,這些學校在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開通社會風氣方面都起到了積極作用。興辦學堂也是清末趙爾豐在川邊改土歸流的主要內容,辛亥革命后,教育設施破壞殆盡。後來逐年恢復。1939年西康建省后,所屬19縣有小學校25所,省立中學18所,縣立小學7所,短期小學100所。四川藏區、雲南藏區初等教育都有了較大發展。國民時期藏區高等教育僅有國立邊疆學校和國立康定師範學校。

  40年代末,國民政府要求一些大學創辦邊政系和邊疆語文學系。

2

主題

206

帖子

318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82
沙發
門外照斜陽 發表於 2012-3-14 22:40 | 只看該作者
推行現代化教育,這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 實際上,滿清在1898,就建立了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洋務運動更是大規模地引進外國技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4: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