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討論過很久了,從戰術上看,蒙古人獲得了勝利.
蒙古人的戰術結合其落後的生活方式,可以到處跑,一邊跑一邊打.打的過就打,打不過連自己的土地都不要了,跑!
而歐洲人則看上去比較愚蠢,總是要計較土地,城池,城堡的得失.往往被聰明的蒙古人"集中優勢兵力","發揮機動長處""以多打少"地殲滅了.
但不願意防守,也沒有城池可以防守的蒙古騎兵,也就沒有辦法來發展自己的科學技術.連固定的土地都沒有,自然也就沒有大型城市,學校等等,整天在馬背上的民族也自然不可能有什麼心思去造更好的武器,最多也就是抽空把自己的刀磨的更鋒利點而已.
長期以往,歐洲人在重騎士思想下漸漸在痛苦中發展出了自己的科教體系,而蒙古人一如既往的如同揚白勞一樣在草原上騎馬.
儘管落後的文明經常能夠打贏先進的文明,但當技術發展到一個突破點時,文明落後的一方就不可能憑藉諸如"勇氣","體力"甚至"天氣"等野蠻力量與先進文明抗衡.當歐洲人守住了城市,造出了火槍的時候,蒙古人就要開始為自己幾千年的自作聰明跟愚昧付出代價.
短期來看,注重"謀略","戰術"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成就一代名主,例如成吉思汗.
而站在歷史的高度看,往往是"造更長的矛","造更遠射程的炮"的民族,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我們天生重謀略,而不重"更長的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