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對美幻想是中俄聯盟的最大障礙

[複製鏈接]

298

主題

402

帖子

50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0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跪悟 發表於 2012-2-19 2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今世界,全球戰略框架中的一個明顯而重大的缺失,那就是中俄關係還遠沒有足夠與到位,對於這一點,現在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議論和高度關注。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現如今的全球戰略秩序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中俄關係不足夠不到位這個基礎上的,而一旦中俄關係發生變化,世界的戰略面貌必將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所以,有關中俄結成戰略聯盟的問題,無疑是當今世界頭等重要的戰略問題,對此,有人熱切期盼,有人小心翼翼,更有人膽戰心驚。但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這個聯盟仍然停留在可望而不可即的尷尬狀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其中最大的障礙又是什麼呢?  

    有人說,中俄彼此之間有很大的戒心,戰略上互相警惕,因此兩國不可能結成戰略聯盟。  

    這大概是西方一直大力炒作的一個話題。他們不時地開動各種輿論工具,不斷炒作中國如何陰謀地有計劃地移民遠東,對俄羅斯地廣人稀的遠東甚至西伯利亞構成威脅,他們還炒作中國正在蠶食俄羅斯的自然資源,還要進軍中亞,擠佔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等等,以此捏造新時代的「黃禍」,捕風捉影地煽動緊張空氣。  

    這樣的炒作自然得到了中俄兩國國內親西方「自由主義者」的積極呼應。特別是在中國,有關俄羅斯賣給中國的武器不如賣給印度的先進在這一話題被無數次地翻出來,似乎成了俄羅斯在戰略上警惕中國的鐵證。跟著起鬨的還有那些前民國的孽子孽孫們,他們往往拿歷史上沙俄侵略中國的舊帳說事,以此斷言俄羅斯是中國的最大威脅。  

    我們說,這樣的炒作除了說明一些人別有用心之外,根本就無法證明中俄之間存在戰略上的對立。實際上,任何客觀的觀察都可以看到,現如今的中國不可能對俄羅斯有什麼戰略戒心,無論在哪個領域,如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民族等,俄羅斯對中國都沒有威脅;同樣,從戰略理性出發,中國也不會對俄羅斯構成任何威脅,所謂中國移民遠東的擔憂,要麼是俄羅斯國內親西方勢力的捏造,要麼就是個別人的庸人自擾。中俄兩國的邊界已經用法律文件加以確定,俄羅斯和中國都沒有任何理由也不可能有任何動機去改變中俄邊界現狀。中俄之間的所謂戒心與戰略警惕,根本就無從談起,也根本就難成其為中俄戰略聯盟的障礙。  

    還有人說,中俄都是世界級的戰略大國,一旦結盟,事實上就是一種捆綁,就會有一定程度的主權讓度,對外行動自由也要因此受到束縛。  

    提出這種觀點的人顯然是想拿過去社會主義陣營的教訓來嚇唬中國。因為前蘇聯當社會主義盟主的時候,無論對東歐諸國還是對中國,都以「老大哥」自居,對各個小兄弟指手畫腳,各國的主權與對外行動自由受到很大的損害,對此,中國曾經有痛切的感受。中國現在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一旦有盟約存在,似乎就是一種羈絆,於是乎,「不結盟」就成了當代中國和平崛起的先決條件。  

我們說,這樣的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不能因為前蘇聯當過「老大哥」就認為今天的俄羅斯還會當「老大哥」。客觀地說,過去蘇聯能當「老大哥」,是各種歷史因素促成的,同戰後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首領如出一轍,大同而小異。時過境遷,今天的俄羅斯不會也不可能再有類似「老大哥」的衝動,中俄即使結盟,也只能是平等並肩的關係,不存在誰領導誰的問題。  

其次,人類歷史上以美國和前蘇聯為核心的聯盟集團只是戰略聯盟中的個別案例,並不是普遍規律。多數時候,大國戰略聯盟基本上都是平等的盟約關係,沒有誰指揮誰的問題。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協約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同盟國等,並沒有主權出讓,締約各國對外行動也都從各自的國情和利益出發,並沒有受到限制。  

基於以上理由,我們認為,假如今天的中國與俄羅斯結成某種形式的戰略聯盟,無損於各自的主權,對各自獨立的外交政策也不會發生消極的影響。  

    還有人認為,中俄之間沒有多少共同利益,兩國各自同美國的關係都更加重要。  

    持這種觀點的人大概是中國外交與戰略學界主流「專家」「學者」們的觀點。當然,這一觀點是他們深刻領會西方經濟學、政治學之後思考得出的結論,可以用一個公式加以描繪,即:中美關係>俄美關係>中俄關係,分開來進行具體的解讀就是: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大於中俄之間的共同利益,俄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大於中俄之間共同利益。按照這樣的理論,中俄兩國都應該跪在美國面前竭誠朝拜才是,什麼中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根本就不值一硒,更也就不屑談論什麼中俄結盟了。  

    我們說,國際政治問題從來都是利益決定立場。中國外交戰略學界主流「學者」、「專家」們堅持這樣的觀點毫不奇怪,這完全是因為其實際利益所決定的(有關這個問題,可以參閱筆者《當代中國能否經得起戰爭的考驗》等一系列文章)。但是,不管這些人打著什麼樣的「學術」旗號,但無論如何也無法掩蓋如下基本事實:  

    第一,中俄面臨共同的戰略對手,這個對手就是美國。  

    有人說,新時期美國把主要戰略目標瞄準了中國;還有人說,美國並沒有放鬆對俄羅斯的警惕,俄羅斯仍然被美國當作重要的對手。總之,或者中國第一,或者俄羅斯靠前,說法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他們都是美國的戰略遏制對象,都面對著美國的戰略壓迫,只是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有所側重而已。因此,中國和俄羅斯在戰略全局上面臨一個共同的敵人,這個敵人就是美國。在這樣一種中美俄三角型結構關係中,根本不是什麼「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大於中俄之間共同利益,俄美之間共同利益大於中俄之間共同利益」,相反,在戰略層面上,安全利益永遠高於經濟利益。中國的戰略安全關乎俄羅斯的生死存亡,一旦美國搞垮中國,俄羅斯將煢煢孑立、獨木難支;同樣的道理,俄羅斯的戰略安全也關乎中國的生死存亡,一旦美國搞垮俄羅斯,中國也將成孤家寡人、形影相弔;只有把中俄這條線打造得更加堅實,中美、美俄那兩條線才能支撐的住。這樣一種恐怖的前景,目前已經在敘利亞問題上有所展現。在如此迫在眉睫的安全利益的驅動下,連西方的戰略學者都認為很可能要因此催生出中俄戰略聯盟。  

    第二,戰略互補潛力巨大,可以實現最佳戰略組合。  

    大肆叫囂的「中美共同戰略利益」,說道底,不過是所謂的「優勢互補貿易」,用一句行話說就是,「經貿合作是中美關係的核心,也是中美戰略合作的重要基礎和『穩定器』」。什麼中美「相互依賴,誰也離不開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類,概源於此。  

    但是,我們說,主流的「專家」、「學者」只看到了中美經濟關係中「互補」的一面,根本沒有看到或者根本不想看到中美之間激烈爭奪的另一面。事實上,中美之間在製造業領域存在激烈的爭奪,在高技術領域存在緊張的較量,在能源和原材料方面存在殘酷的搏鬥。因為製造業的爭奪,這樣的爭奪正越來越激烈,所以美國要對中國揮舞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因為高技術領域的較量,這個較量正向縱深發展,所以美國要在全球範圍內嚴格限制向中國的高技術輸出;因為能源和原材料方面的殘酷搏鬥,這方面的搏鬥正越來越多火藥味,所以美國要嚴控中東產油區,嚴控中國的周邊海域。  

    而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則完全不存在類似的問題。兩國之間在經濟貿易上是優勢互補的關係,在高科技領域能夠深化合作,一個突出的事實是,俄羅斯的軍工科技是近二十多年來中國高科技進步的主要來源。更重要的在於,俄羅斯儲量豐富的能源和原材料對於中國的意義堪稱要害,如果兩國之間能對此加以充分地整合,則在相當程度上可以破解中國當前面所面臨的資源原材料困境,等於是破解了中國發展崛起的一個戰略困局。坦率地說,展望當前和今後一個歷史時期,破解中國這個發展困境的唯一辦法,就是向西向北尋找出路,舍此以外別無他途。至於什麼不從伊朗買石油轉而求助於沙特云云,這樣的做法,對於中國的資源安全保障而言,可能都不如飲鴆止渴!  

    第三,中俄在全球範圍內合作利益廣泛。  

    中國主流的「專家」、「學者」除了鼓噪經貿領域的中美合作之外,另一個重要的鼓噪就是所謂中美全球戰略合作,它們往往都舉例說,在朝鮮半島、伊朗問題、中東問題、氣候減排、反恐等諸多領域,中美雙方都有廣泛的合作空間,仍然是「共同利益大於分歧」。  

我們說,這根本就是在掙著眼睛說瞎話。實際上,在上述一切領域,中美兩國的利益根本就是背道而馳,雙方存在著根本性的衝突,在朝鮮是這樣,在伊朗、敘利亞是這樣,在減少碳排放上也是這樣,就是在所謂反恐問題上,仍然還是這樣,因為美國的「反恐」完全是雙重標準甚至是多重標準的,中國的「恐」就是美國的「寵」,美國是只反自己的「恐」而要大力支持中國的「恐」。所謂中美全球戰略合作,其實不過是美國施壓中國屈從而已。  

    但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卻不是這樣,在上述所有問題上,俄羅斯與中國的利益都是高度耦合的,當前正緊張博弈中的敘利亞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進一步站在更廣闊的視野上,從南美叢林到非洲大陸,從大西洋岸到太平洋邊,中俄兩國的利益基本上都重疊在一起,甚少有競爭的地方。這足以說明,中俄兩國完全可以攜起手來在球範圍內開展廣泛的戰略合作。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俄彼此之間一點矛盾都沒有。作為如中俄這樣的戰略大國,想要彼此的戰略利益在全球範圍、全般領域內都完全耦合是強人所難、無理取鬧。現在看來,中俄在對印對越關係等幾個個別的問題上尚有很大的差異,但這些差異既有歷史慣性的作用,也因為中俄關係尚不到位,只要中俄關係到位足夠,上述僅有的若干偏離很快就能得到較好的糾正。  

    基於以上理由,我們認為,中俄戰略聯盟應該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究竟什麼原因到如今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呢?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有客觀上不可克服的障礙,儘管中俄戰略聯盟還需要做很多基礎性工作,但這些東西都是在人力可為的範圍內,真正讓中俄聯盟只開花不結果的原因,基本上是主觀人為的因素,其中,最大的人為障礙是:中俄兩國都對美國存在不切實際的戰略幻想。  

    當前的俄羅斯有一種希圖僥倖的幻想,這個戰略幻想是,建立在美國已經把主要戰略目標轉移到中國的基礎上,認為「中國需要俄羅斯超過了俄羅斯需要中國」,俄羅斯因此可以躲到全球戰略博弈的第二線,藉機養精蓄銳,坐山觀虎鬥,爭取喘息和發展的機遇。這樣的幻想,在梅德韋傑夫比較活躍的2010年前後表現得很充分,搞了一個什麼《在系統基礎上有效利用外交因素推動俄羅斯聯邦長期發展的計劃》,想與西方搞好關係,藉助西方的支持實現俄羅斯的現代化。但隨著普京再次走到前台,最近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重新變得冷酷起來,這究竟是長久趨勢還是一種權宜之計,尚有待觀察。普京以對西方強硬聞名,但普京並不只是強硬而已,還更老謀深算,既不會意氣用事,更不會做賠本的買賣。  

    但不管怎麼說,總體而言,俄羅斯不見容於西方是命中注定的,「好也好不到哪裡去」,用這句話形容俄羅斯與美國及西方的關係倒比較貼切。從這個判斷出發,俄羅斯與中國結盟的主觀動機應始終是比較旺盛的,前蘇聯解體以來不斷發生的事實已經證明這一點。動機尚存,幻想尤在,這大概就是當前俄羅斯方面對中俄戰略聯盟的基本態度。  

    相比於單純的俄羅斯而言,中國對美國的幻想就更加五彩斑斕了,具體表現有如下幾類:  

    其一,融入西方體系的幻想。  

    這是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幻想,以西化了知識精英為主要代言人,他們堅守「國際化、全球化、一體化」的信仰,認為全球的發展大勢就是「趨同」,西方社會就是中國的未來楷模,中國與美國必將「殊途同歸」。因此,在最近一個時期美國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要與中國進行戰略較量的背景下,他們首先想到的並不是如何應對,而是呼籲重新反思G2和「中美國」,也就是說,中國應該重新考慮按照「中美國」的目標確定中國的戰略取向,規劃中國的未來發展。這樣的幻想在如今的中國有不可小視的社會基礎,而每一次中美高層互動都將給這種的幻想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對這部分人而言,中俄聯盟簡直顯然就是開「歷史的倒車」,是可忍孰不可忍!必誅之而後快。  

    其二,與美國達成戰略妥協的幻想。  

    這也是相當一些中國人的幻想,中國外交戰略學界主流的「專家」「學者」是他們的主要代言人。他們認為,只要中國堅持和平崛起,不挑戰美國的戰略利益,不充饑西方的全球秩序,中國就能夠取得美國的「諒解」,美國就能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彼此就可以實現「互利雙贏」,即中國贏得崛起,美國繼續贏得整個世界。  

    建立在這個願望的基礎上,所以他們堅決以「韜光養晦」為旗幟,並堅持一百年不動搖,在大聲呼籲美國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的同時,還強調中國要要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合作,向美國「坦誠說明」自己的意圖和能力,建立中美之間的「戰略互信」等等,從而實現與美國比翼齊飛、並駕齊驅的戰略目的。  

    對這些人而言,無論如何也不能與美國發生對抗是不可逾越的戰略底線,而中俄聯盟無疑已突破了這個底線。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這些人儘管主張搞好中俄關係,但也時刻不忘聲明說,中俄關係絕不針對第三國。在這樣的情形下,有關中俄聯盟的話題自然就要避之唯恐不及了。  

    其三、對美國牽制奏效拖延得逞的幻想。  

    抱這種態度的人承認美國對中國不懷好意,也承認中美之間的對抗不可避免,也認識到美國正加緊對中國進行全面的遏制與圍剿,但他們堅持認為,美國全球霸權的目標不僅是中國一家,新興中等強國的崛起對美國是一個牽制,世界其它地區動蕩不安的局勢,比如中東的伊朗、敘利亞等,也對美國形成牽制,雖然美國要實施戰略重點東移,但只能是虛張聲勢,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將不了了之。同時,密切的中美經貿關係也將令美國有所顧忌,不敢過分逼迫中國。中國仍能有十到十五年的和平發展機遇,到那個時候,中國就將在經濟上超過美國,美國就將對中國無可奈何了。這種想法,實質是一種拖延戰術,其它力量對美國的牽制能夠奏效是這個拖延戰術能夠得逞的前提。  

    建立在這樣幻想的基礎上,他們堅持認為美國一系列新的戰略指導綱要都不過是「例行公事」,主張中國對美國的一切戰略舉措都要「淡定」,所謂「淡」,大概是沒有情緒上升的意思,因為如果有情緒了,臉上的顏色就不淡然了,所以這個「淡」指的是心思,是思想;所謂「定」,就是不要有什麼行動的意思,指的是行為。所以「淡定」的含義,就是指從思想到行動都不要有什麼異樣。  

    既然中國應該「淡定」,從思想到行動都不要有什麼異樣,中俄結盟這樣驚天地的大事自然也就不應在任何考慮之列了。  

    筆者以為,上述三個方面的幻想,當前正嚴重地瀰漫在中國的輿論界和思想界,嚴重地模糊了中國的戰略判斷,極大地侵蝕著中國的戰略理性。儘管西方非常恐懼中俄結盟這樣一種可能的前景,但以現實期中國的情形來說,與俄羅斯的什麼「戰略夥伴關係」大概已經是當前所能達到的最高的戰略境界了,超越這個境界,既超越了當前中國主流社會的信心和勇氣,也超越了中國主流社會目前對全球戰略格局的駕馭能力,對美幻想已經成為中俄聯盟的最大障礙,一日不滅,中俄聯盟就一日無望。  

    那麼,什麼時候中國才能對美國幻滅呢?  

    這取決於內外兩個方面的因素:就內部因素而言,需要中國社會戰略理性的回歸,這就要求中國社會結構有一個良性變化;就外部因素而言,是無情打擊的降臨(僅僅向台灣出售武器看來力度不夠,這已經為屢次事實所證明),這相當於一劑清醒劑。而這兩個方面又是相輔相成的,中國社會內部的變化不會自動發生,需要一個外來的作用力,外部的作用力將通過中國社會內部的變化發生影響,兩個方面一經結合,中國的一切幻想都將煙消雲散、無影無蹤。所以,當代中國確實需要一個反面教員,展望未來,霸權帝國將再一次義務地擔當起這個重要的角色,這個日子已經不是很遠了。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沙發
華盛頓人 發表於 2012-2-19 23:01 | 只看該作者
原創請標明, 轉貼應有原帖來源,作者名及原帖貼出日期, 本版不歡迎鏈接,請8小時內補全,否則將被移走。 謝謝合作。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