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留學生父母國內過節成煎熬 電腦前坐等女兒上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2-1-20 1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武漢晨報     2012-01-19   

  1月份的放假天數達到了14天,被上班族稱為「最幸福的一月」,但是對於空巢家庭來說,卻截然相反。由於女兒在英國求學,張先生夫婦將度過18年來最冷清的春節。像張先生家一樣,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遠赴國外留學,而且越來越低齡化,不少中年父母在子女離家後會感到失落、焦慮,由此產生了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以往傳統意義上的老年人空巢現象逐漸呈現中年化趨勢。

  女兒不在家 過節成了煎熬

  「以往過節我都很高興,可現在真有些怕過節,一閑下來滿腦子都是孩子。」說這話的張先生,女兒在2011年9月去了英國愛丁堡大學上學,張先生至今還記得當時到北京機場送女兒的場景,當時女兒、妻子都哭得像個淚人,他的眼睛也濕潤了。那是他18歲的寶貝女兒第一次離開父母身邊,而且一下子就去那麼遠的地方。

  《武漢晨報》報道,聖誕節那天,張先生和妻子像往常一樣等著女兒進行網路視頻,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女兒的身影,這可急壞了他倆,打了越洋電話也不接,夫妻倆一晚上都沒有睡好覺,生怕女兒在國外遇到什麼麻煩。第二天早晨6時許,夫妻倆就起床上網找女兒,那時已經是英國時間的深夜,如果再聯繫不上孩子,張先生就準備給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打電話求助。

  女兒終於在網上露了面,說一整天都和朋友們進行聖誕聚會,忘了給父母報告,手機也沒帶在身邊。「我們也不忍心怪孩子,她到了國外肯定要有自己的生活,我們不能拖後腿。」看著視頻裡面一臉歡喜的女兒,張先生和妻子只能叮囑她以後要給家裡打個招呼。

  今年春節將是張先生自女兒出生以後,第一次沒有女兒陪伴過春節。「我現在才深刻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孩子不在身邊,我和妻子兩個人過節一點兒意思都沒有。」張先生說,雖然在決定送女兒去留學時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可沒想到卻是如此備受煎熬。

  要求與兒子定時上網視頻

  如今發達的通訊為這些留學家庭提供了便利,遠隔重洋,子女也能與父母網上視頻聊天。韓女士是全職太太,19歲的兒子去年到美國上學后,習慣了以兒子為中心的韓女士變得無事可做,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與兒子網上視頻聊天,一到固定時間就要求兒子必須上線。

  韓女士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和兒子聊著聊著就哭鼻子抹眼淚,還讓兒子把每日飲食、學習情況、賬單、社交等內容用電子郵件發過來,韓女士還學會了上人人網和微博,關注著兒子每時每刻的情況。有一次,韓女士兒子連續幾日都沒上網,打電話過去也不接,只是發了封電子郵件,說自己要忙著複習考試,讓她放心。可這讓韓女士受不了了,開始給兒子美國的同學打電話,詢問兒子情況,把兒子幾個好友都搞得很煩,最後逼得兒子只能重新上網與她視頻聊天。

  「以前兒子和他媽媽關係最好,可是這麼個被盯梢法,情緒肯定受影響。兒子回國寧可和朋友聚會,看望老師,也不願意在家陪媽媽說說話,他媽都感嘆孩子變了,她和孩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經常後悔說不該讓兒子出國。」韓女士的老公劉先生說,妻子的做法成了他和兒子的共同負擔。回到家妻子與他唯一的話題就是兒子今天在國外怎麼樣等,整天說個沒完。劉先生想移民,可又捨不得丟下事業,想先讓韓女士去國外陪兒子,可兒子卻私下找他堅決不同意,說媽媽到了國外只會束縛自己,耽誤學業,這讓劉先生左右為難。

  送走兒子 她心裡空蕩蕩

  儘管張利華一直非常支持兒子袁鵬在外留學,可剛過去的2011年對於這位中年母親來說終生難忘,「兒行千里母擔憂」一直被她設置成手機開機問候語。去年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袁鵬當時正在日本上語言學校,讓母親張利華恐懼不已。儘管袁鵬在地震剛發生不久就給母親報了平安,但張利華腦中種種可怕念頭仍揮之不去,地震發生以後,就沒有睡個好覺,手機、電腦24小時都不敢關,經常半夜起來看看有沒有日本大地震的最新消息和兒子的網上留言,比在日本的兒子還要緊張。直到袁鵬從日本安全回來,張利華才放下心來。

  可兒子日本學業還要繼續,在日本情況穩定后,袁鵬又重新回到日本繼續上學。張利華清楚記得送兒子回日本的情形,她一個人回到家,丈夫也不在家裡,面對重新冷冷清清的家庭,心裡空蕩蕩的,甚是酸楚。今年元旦,袁鵬回到青島過節,張利華高高興興地做了頓大餐犒勞兒子,可元旦當天,又傳來了日本發生地震的消息,張利華心裡又咯噔了一下子,因為袁鵬1月9日要坐飛機回日本,今年春節也不能回家。

  轉移注意力空巢不空心

  家長要接受孩子成年後可能會離父母而去的事實,學會「心理上斷奶」,要做一些適當的心理調節。主動與外界溝通,必要時應當到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尋求幫助。

  孩子離開后,父母尤其是母親要另尋找一個生活的目標,豐富充實自己的業餘生活,重新建構一種生活方式,體現自己的價值。

  夫妻正好藉機重築二人世界。夫婦之間在子女離家后,更應注意相互給予更多的關心、體貼和安慰,建立自己新的生活規律和情感支持系統,以使自己的心態保持穩定。

  低齡留學加劇母女代溝

  「女兒上次從美國回來都嫌我土,說我連LadyGaga都不知道是誰。去飯店吃西餐還要現教我就餐禮儀,不動就蹦出來英語單詞,然後給我說中文意思,還給我起了個到現在我都不會說的英文名字,這些讓我感覺不對勁。」自從王女士前年把女兒送到美國讀高中以後,她就發現和女兒的代溝問題越來越嚴重,女兒口中所談的很多話題都是她過去聞所未聞的,經常接不上話,女兒有時還會就某個話題和王女士展開辯論,這在原來都是無法想象的。

  青島大學A-Level中心郭主任表示,中國與國外存在固有的民族、文化、價值觀、生活習慣差異,而且國外高校更加提倡獨立思考、敢於辯論,這與中國式教育(微博)有很大不同,這些因素都容易導致留學生與國內父母發生「代溝」。

  「過去留學還是以大學生為主,但現在高中生成為留學主力,越來越多初中生和小學生也開始留學,年紀越小受到國外文化影響就越大,留學低齡化趨勢更加重了家長與子女的代溝問題。」郭主任表示。

  郭主任建議留學生家長們應當努力接受來自國外的新鮮事物,盡量找到與子女的共同話題,與孩子交流時「少說多聽」,重視他們的個人想法,不要總想著要去控制子女,要進行平等對話,否則容易產生對抗情緒。


  ■問題

  當更年期遇上空巢期

  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主任薑桂蘭已經明顯感覺到留學空巢家庭心理問題日漸突出,找她諮詢的案例逐年增多,這其中尤其是以中年母親為主,而且最容易在節日里觸發心理問題。

  「過去,『空巢期』多在60歲以上的老年家庭里,而如今留學熱加上低齡化留學,把家長『空巢』年齡提前了十多年,已經困擾著城市中的中年夫妻。能送孩子出國的家庭一般都屬於富裕家庭,父親往往都要忙於事業,而母親生活重心則在孩子身上,所以在留學空巢家庭中,母親不適應感、孤獨感明顯要高於父親。」薑桂蘭分析說,在中國家庭中,父親要養家糊口,女性更多地承擔了教育和撫養子女的任務,角色定位只有母親一種,子女就是生活中的一切,往年高考後,就有不少子女去外地上大學的母親因無法適應導致心理問題,子女一下子去了「夠都夠不著」的國外,誘發心理問題的幾率就更大了 。

  「還有一大原因便是空巢期往往正好和中年母親的更年期『撞車』,兩者疊加在一起,使這些女性的不良情緒越攢越多,最終出現中年危機,我就碰上過處理不好導致抑鬱的病例。」薑桂蘭表示,空巢媽媽往往剛開始是一種不舍和失落感,還只是情緒問題,可如果不及時排解負面情緒,那麼焦慮、孤獨、煩躁等情緒就很可能轉化為抑鬱等心理疾病,應當引起重視。

  薑桂蘭建議,留學生家長要明白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家長的焦慮和擔心也會影響留學生的心情和情緒,會給原本就不輕鬆的留學生涯增添不必要的煩惱。家長們應該正確認識生命周期及生理規律,應該接受孩子成年後可能會遠離父母的事實,應該在子女留學離家之前有意識地進行心理準備,調整生活重心,拓展社交生活圈,要學會心理斷奶,重新適應和丈夫的「二人世界」,順利度過「空巢」危機。如果始終排解不掉負面情緒,就應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鏈接

  全國留學人數首次超30萬 低齡化趨勢不斷加劇

  剛剛過去的 2011年,中國留學市場呈現出一番火熱的景象: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2011年出國留學人數超過33萬人,創歷史新高。

  去年教育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的出國留學人員總數是28.47萬人。從2008年開始,出國留學人數連續幾年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長率。從這些數據來看,就不難理解近幾年來留學服務行業呈現出突飛猛進的躍遷式發展態勢。

  某教育集團「國際教育研究院」近日發布了《2011中國留學市場趨勢報告年終盤點》,分析留學人數驟增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留學機構不僅將學生送出去,更重要的是為他們謀划好良好的就業前景,吸引了一批批優秀人才邁出國門深造。

  以美國為代表的傳統主流留學國家的留學群體一直呈現出低齡化趨勢。目前在美讀本科的學生已經呈現出超越研究生群體成為主流的趨勢,其差距一直在縮小,數據顯示赴美讀本科的中國學生增加了 43%。同時,赴美讀中學的學生也在增多,2005至2006學年,全中國僅有65名中學生持因私護照去美國讀中學,到了 2010至2011學年,中國有6725人到美國去讀中學,5年增長了 100倍。可見,中學生赴美留學的趨勢仍將持續。

  留學人數的增加,與國內高中學生放棄高考到國外讀書深造也有很大關係。據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高考棄考人數達到84萬,2010年接近100萬人,其中因出國留學而選擇棄考者達21.1%,高中畢業生直接到國外高校留學的增長趨勢加快。2011年,北京市高考人數和去年相比降幅約為10%,除了適齡學生減少和復讀生原因造成人數減少外,大部分是因為留學選擇了棄考。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沙發
彩貝一一 發表於 2012-1-20 21:15 | 只看該作者
辛辛苦苦把子女到國外,空巢父母真的蠻心酸的~~~
希望天下父母都身體健康:)開開心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2

主題

471

帖子

676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6
3
longang 發表於 2012-1-21 07:12 | 只看該作者
上了高中以後就基本上失去,出國了更是不見蹤影,要有思想準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1: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