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教對愛情的論述 慎言

[複製鏈接]

263

主題

617

帖子

692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ansfan 發表於 2012-1-17 2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類兩性之間的愛情,以性愛為基礎,與性慾緊密相連。性愛,包括大多數動物的性愛,都表現出強烈的佔有慾、排他性,是一種本能性需求,猶如渴者求水,心理學家謂之"愛的神經質需求"。從佛法出世間法看,愛情應屬於有染污的貪愛,是欲界貪愛中最基本、最強烈的。佛在《四十二章經》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此色慾,指性的慾望。人類的性愛,主要由對方的色(整體形象)、形貌、威儀(舉止)姿態、言語音聲、皮膚細滑、人相(異性性徵)引起,稱"六欲",不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範圍。《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九說,男女喜歡欣賞異性的身體、形、相、服飾、欲、音聲、瓔珞(裝飾品),想與所愛的異性交合取樂,名"七共染"。男女交合、接受對方的澡浴衣服按摩、共言說戲笑、或多或少的污染性。佛典中一般將夫一妻之間的愛歸於貪愛,如《俱舍論》卷四云:"有染謂貪,如愛妻子等"。貪愛,終以我愛為本,一般來說不超出"因為跟他在一起使我感到快樂幸福,所以我愛他"的圈子。愛別人的實質和前提是愛自己。愛對方,無不是想得到對方的回愛,以驅除自己的孤獨寂寞感,發泄自己的愛欲、性慾。

人類的性愛具生物性和社會性,可分為生理、感覺、心靈或精神三個層次,由喜愛對方的容貌、風度和性感而產生,出於心靈、精神的需要,出於或包含有對對方心靈美的喜愛、欣賞、愛慕,和在相互關係中、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感情。《楞嚴經》卷四謂"同想成愛"--心意的一致產生愛,又說:"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人類的愛情是性愛與情愛、靈與肉的結合。作為在發達文化的社會生活中產生的男女情愛、夫妻之愛,因為具有了複雜的社會、文化內容,性質也頗複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7: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