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阿含經故事選:佛陀普渡眾生了嗎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3 19: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國那爛陀地方游化,住在那羅村一位賣衣人家的芒果園中。
當地有一位村長,因為他家世襲以鍛造刀子為生,家族就以「刀師」為姓。
這天,這位刀師村長去見他的老師尼乾子,尼乾子對他說:
「你會不會以一種兩難的詭辯術,論敗沙門瞿曇,讓他啞口無言?」
「老師!有什麼兩難的詭辯術,可以論敗沙門瞿曇,讓他啞口無言?」
「你先問沙門瞿曇,看他是不是要普渡眾生,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也讚歎能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的人。如果他回答『不』,那就嘲笑他跟平凡的愚夫沒什麼不同。如果他回答『是』,那就質疑他,為何只對一些人說法,不對一切眾生說法。這樣的兩難詭辯術,就可以論敗沙門瞿曇,讓他啞口無言。」

刀師村長受了尼乾子的慫恿,就到芒果園見佛陀,想用尼乾子所教的那一套來問難佛陀。

刀師村長說:
「瞿曇!你不是要普渡眾生,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也讚歎能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的嗎?」
「村長!長久以來,如來一向是慈悲利益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也常常讚歎能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的人。」
「瞿曇!如果這樣,那為何如來不對眾生一視同仁地說法,只對某些人詳盡地說法,而對其他人卻不詳盡地說法呢?」
「村長!讓我來問你,請你照實回答。譬如,有人擁有三塊田,第一塊很肥沃,第二塊中等,第三塊很貧瘠又帶有鹽分,村長!你說田主人會先選哪塊田播種?」
「那當然是選最肥沃的那塊先播種耕作啰,瞿曇!」
「然後呢?村長!」
「然後再選中等的那塊,瞿曇!」
「最後呢?村長!」
「最後剩下來的種子,才考慮去播種最貧瘠的那塊,或者根本就放棄那塊最貧瘠的不播種,將剩下來的種子拿去喂牛。」
「為何要這樣做呢?」
「這樣才不會浪費種子,將來的收成也會比較好啊!」
「村長!我也是這樣。那些傾生命的全部投入,跟隨我出家修學的比丘、比丘尼們,就像是那最肥沃的田地,所以,我樂意常常為他們說全然純正的善法,同時也以我一生清凈修行的身教,展現出來教化他們。為什麼我會這樣全心全力地教導他們呢?因為他們聽了我的教說后,會以我的教說為安住處,為依靠的島嶼,為保護,為庇蔭,為歸依,他們能常常這樣地自我反省,自我勉勵:『世尊教導我的,我都要憶持實踐,使自己能得到利益安樂。』
村長!而我的在家弟子:優婆塞、優婆夷們,就像那塊中等的田地,我也樂意常常為他們說純正的善法,展現我清凈修行的身教,而他們也會依循我的教導,努力修學,使自己能得到利益安樂。
村長!那些像尼乾子之輩的外道異學,就像那塊含鹽分的貧瘠田地,我也樂意為他們說純正的善法,展現我清凈修行的身教,他們能聽進去多少,就算多少,即使只聽進去一句法,也能享有一句法的利益安樂。」

「好奇特喔,世尊!用這麼善巧的三種田作譬喻解說。」
「村長!讓我再打個比方:譬如有三個水瓶,第一個水瓶完好無缺,也沒有漏水裂縫,第二個水瓶外觀完好,但有漏水裂縫,第三個水瓶不僅有漏水裂縫,還有缺損,村長!你想人們會先使用哪個水瓶來裝水?」
「瞿曇!當然是先用那個完好無缺,也不會漏水的水瓶了。」
「然後呢?」
「瞿曇!然後再用那個外觀無缺陷,但有裂縫的水瓶。」
「如果兩個瓶子都已經裝滿了,還有剩餘的水,怎麼辦?」
「那隻好拿那個有缺損的破瓶子來裝了,或許還能短暫儲存,作小小的用途,也或許根本不使用它,將剩餘的水拿來洗碗盤。」
「村長!那完好無缺,也沒有裂縫的水瓶,就像我比丘、比丘尼出家弟子們,那稍有裂縫的水瓶,就像我優婆塞、優婆夷在家弟子們,而那破損的瓶子,就像尼乾子之輩的外道異學。」

佛陀輕易地就連舉兩個貼切的例子,論破了尼乾子自以為萬無一失的兩難論,聽得刀師村長大為恐怖,毛骨悚然,趕快頂禮佛足,懺悔說:
「世尊!我是那麼地愚痴,不辨是非,竟然在世尊面前胡言妄語。」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雜阿含第九一五經》、《別譯雜阿含第一三○經》、《相應部第四二相應第七經》。
二、佛陀普渡眾生了嗎?那也要看眾生是否有被渡的條件,這是相對的。佛陀當然會先在良田播種上用心,先選用完好不漏水的瓶子。
三、印順法師在《成佛之道》〈聞法趣入〉章中說:「如器受於水,如地植於種,應離三種失,諦聽善思念。」雖不清楚法師此段說法的出處,但與本則故事中佛陀的譬喻,其意涵上是那麼的一致。
我手寫我心!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沙發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1-3 20:24 | 只看該作者
佛陀教化的對象以人類和諸天的天眾為主,因此尊稱他為『天人師』,而不是『六道師』。佛陀是堪受教化者的最佳教練,因此又尊稱他為『可化丈夫之無上調御士』。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3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4 06: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2樓 的帖子

那麼你會否認為這是翻譯上的錯誤?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4 06:2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2樓 的帖子

正文如下:--

九一五)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那羅聚落好衣菴羅園中。時。有刀師氏聚落主。先是尼揵弟子。詣尼揵所。禮尼揵足。退坐一面。爾時。尼揵語聚落主。汝能共沙門瞿曇作蒺[卄/梨]論。令沙門瞿曇不得語.不得不語。聚落主白尼揵。阿梨。何等為蒺[卄/梨]論。令沙門瞿曇不得語.不得不語耶。尼揵語聚落主。汝往沙門瞿曇所。作如是言。瞿曇。不常欲安慰一切眾生.讚歎安慰一切眾生耶。若言不者。應語言。瞿曇與凡愚夫有何等異。若言常欲安慰一切眾生。讚歎安慰一切眾生者。復應問言。若欲安慰一切眾生者。以何等故。或為一種人說法。或不為一種人說法。作如是問者。是名蒺[卄/梨]論。令彼沙門瞿曇不得語.不得不語。爾時。聚落主受尼揵勸進已。往詣佛所。恭敬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豈不欲常安慰一切眾生。嘆說安慰一切眾生。佛告聚落主。如來長夜慈愍安慰一切眾生。亦常嘆說安慰一切眾生。聚落主白佛言。若然者。如來何故為一種人說法。又復不為一種人說法。佛告聚落主。我今問汝。隨意答我。聚落主。譬如有三種田。有一種田沃壤肥澤。第二田中。第三田[塉-月+目]薄。云何。聚落主。彼田主先於何田耕治下種。聚落主言。瞿曇。於最沃壤肥澤者。先耕下種。聚落主。復於何田次耕下種。聚落主言。瞿曇。當於中田次耕下種。佛告聚落主。復於何田次耕下種。聚落主言。當於最下[塉-月+目]薄之田。次耕下種。佛告聚落主。何故如是。聚落主言。不欲廢田存種而已。

佛告聚落主。我亦如是。如彼沃壤肥澤田者。我諸比丘.比丘尼亦復如是。我常為彼演說正法。初.中.后善。善義善味。純一滿凈。梵行清白。開示顯現。彼聞法已。依於我舍.我洲.我覆.我蔭.我趣。常以凈眼。觀我而住。作如是念。佛所說法。我悉受持。令我長夜以義饒益。安隱樂住。聚落主。如彼中田者。我弟子優婆塞.優婆夷亦復如是。我亦為彼演說正法。初.中.后善。善義善味。純一滿凈。梵行清白。開發顯示。彼聞法已。依於我舍.我洲.我覆.我蔭.我趣。常以凈眼。觀察我住。作如是念。世尊說法。我悉受持。令我長夜以義饒益。安隱樂住。聚落主。如彼田家最下田者。如是我為諸外道異學尼揵子輩。亦為說法。初.中.后善。善義善味。純一滿凈。梵行清白。開示顯現。然於彼等少聞法者。亦為其說。多聞法者。亦為其說。然其彼眾於我善說法中。得一句法。知其義者。亦復長夜以義饒益。安隱樂住。時。聚落主白佛。甚奇。世尊。善說如是三種田譬。佛告聚落主。汝聽我更說譬類。譬如士夫有三水器。不穿不壞。亦不津漏。第二器不穿不壞。而有津漏。第三器者。穿壞津漏。云何。聚落主。彼士夫三種器中。常持凈水著何等器中。聚落主言。瞿曇。當以不穿不壞.不漏津者。先以盛水。佛告聚落主。次復應以何器盛水。聚落主言。瞿曇。當持彼器不穿不壞而津漏者。次以盛水。佛告聚落主。彼器滿已。復以何器為後盛水。聚落主言。以穿壞津漏之器最後盛水。所以者何。須臾之間。供小用故佛告聚落主。如彼士夫不穿不壞.不津漏器。諸弟子比丘.比丘尼亦復如是。我常為彼演說正法。乃至長夜以義饒益。安隱樂住。如第二器不穿不壞而津漏者。我諸弟子優婆塞.優婆夷亦復如是。我常為彼演說正法。乃至長夜以義饒益。安隱樂住。如第三器穿壞津漏者。外道異學諸尼揵輩亦復如是。我亦為彼演說正法。初.中.后善。善義善味。純一滿凈。梵行清白。開示顯現。多亦為說。少亦為說。彼若於我說一句法。知其義者。亦得長夜安隱樂住。時。刀師氏聚落主聞佛所說。心大恐怖。身毛皆豎。前禮佛足悔過。世尊。如愚如痴。不善不辯。於世尊所不諦真實。虛偽妄說。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足而去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2-1-4 12:19 | 只看該作者
雜阿含經(相應部)的內容大多是佛陀在人間的說法記錄,雖有『諸天相應』,卻沒有『畜生相應』、『餓鬼相應』、『地獄相應』。實際上,佛陀教化的對象並不是『一切眾生』,經文中的『一切眾生』只是宗教文學的用語罷了。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
 樓主| Djogchen 發表於 2012-1-4 22: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5樓 的帖子




我的看法認為三界之內,一切事相不可以一概而論,也沒有絕對的,有它的例外,
目犍漣用天眼看到他母親在地獄受苦,也請教了佛陀,佛陀須然不是直接救了他母
親,亦間接教了目犍漣如何從地獄中救出了他母親,沒有地藏王,又有誰向地獄眾
生說法?畜生須然愚昧,但我也有聽過在虛雲大師所在的雞足山寺廟內有隻公雞每
天都跟僧人上早課,到了臨終時大叫三聲站立往生的故事,這是否證明畜生也有佛
性呢?至於「阿修羅」這個真的確是「孺子不可教」了,在「餓鬼道」里,需然是
很難接受佛法,但民間故事,法事,直接由餓鬼道度上天道的故事也不少。

文中的故事佛陀就是如此分開三種教導的對象,但也不一定絕對會是人天之道,即使
1%也會是相對的。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0: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