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踏破賀蘭山缺

[複製鏈接]

3479

主題

9363

帖子

6182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1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ujiakang 發表於 2004-10-7 00: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賀蘭山遠眺[/c]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拜《滿江紅》及一眾唐詩之賜,「賀蘭山」這個亦真亦幻的名字,和無數悲愴的意象聯繫在一起,自小就深深疊加於一介書生如我的腦海之中,成為一個解不開的賀蘭山情結。

文 楊繼國

    夏日的一天,我們從銀川出發,驅車在新修成的寬敞平整的八車道公路上,向賀蘭山行去,想進入賀蘭山在銀川的幾個隘口,體驗一回「踏破賀蘭山闕」的感覺。

    「賀蘭」一詞據說是蒙古語「赫蘭」的轉音,其意為「駿馬」。我認為無論是其漢語的意思還是蒙古語的意思,都很貼切形象。遠遠望去,賀蘭山巍峨起伏,雄偉壯觀,在塞上驕陽的照射下,山峰連綿,嵐氣蒸騰,似一道蔚藍色的屏風,橫亘在銀川平原的盡頭;細看其山形,更像一匹矯健的駿馬,在塞上揚鬃奮蹄,躍勢欲飛。

    沿途鮮花盛開,莊稼茂盛,歡聲笑語中,不能不想起《滿江紅》,正是岳飛這首激憤詞章中的「踏破賀蘭山闕」的名句,使得賀蘭山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使得天下人都知道了這座名山。而就賀蘭山本身來說,它的獨特風光,也是足以吸引世人目光的。特別是江山一統時,文人墨客歌詠更多的,還是它的自然風光。在明代,「賀蘭晴雪」作為寧夏八景之首,留下了諸多題詠之作。如陳德武:「六化飛罷凈塵裳,貴富家翁做意慳。滿眼但知銀世界,舉頭都是玉江山。嚴凝藉雪風威里,眩曜爭光日色間,獨有詩人憐短景,賀蘭容易又青還。」清人胡秉正也賦詩曰:「西北天誰補,此山作柱擎,蟠根橫遠塞,設險壓長城。俯看黃河小,高懸白雪清。曾從絕頂望,灝氣接蓬瀛。」

    不覺已來到西夏王陵遺址。這裡是蒙古騎兵降服西夏后大肆報復,踏都城,砸石碑,燒陵園的瘋狂行徑的印證。在晨曦的曙光中,望著靜靜屹立於賀蘭山東麓大片洪水沖積扇面地帶亂石灘上的一座座黃土陵台,遙想著當年偏執一方、獨領風騷的大夏國曾經有過的輝煌,不禁慨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世事沉浮。

    經過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便到了「三關口」。這是過去銀川直通內蒙古阿拉善高原的主要通道,也是過去重要的軍事關隘。為了不教「胡馬」度過賀蘭山,當年,有多少戍邊將士在這裡淚灑荒山啊。閉上眼,彷彿出現了短兵相接的激烈戰鬥場面,伴隨著金屬撞擊聲,人叫聲,馬嘶聲,令人心神為之一盪。當年的長城、烽火台,歷經千年風雨、人為破壞,仍頑強挺立,使人徒生滄桑之感。而銀川和阿拉善之間,如今早已是平整如鏡的通衢大道了。乘車馳過「三關口」,穿越賀蘭山闕,不過短短几分鐘的時間,使人在體味岳武穆當年「踏破」的豪情時,心中不免生出許多感慨,夾雜著惋惜和些許失落。

    關於賀蘭山,學術界還有一些爭論,主要是說《滿江紅》中所寫的不是寧夏境內的這座賀蘭山,而是山西的一座小山。理由是岳飛從未到過賀蘭山,金國的「老窩」也不在西北,所以岳飛沒有必要「踏破」這座「賀蘭山闕」。其實,這些人根本不了解賀蘭山自古以來就具有著的獨特象徵意義。在世界文明史上,農業民族與游牧民族的鬥爭與交融,一直是一個大主題,中國的古代社會,基本上也是這樣。而在中國這兩大民族的衝突中,有一道天然屏障,這就是從西至東的甘肅的祁連山、寧夏的賀蘭山、內蒙的陰山(大青山)。所以,這兒從來都是著名的古戰場。古代邊塞詩中,就有許多描寫賀蘭山的詩篇。唐代盧如弼有詩云:「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以生動形象而凝練傳神的筆墨,寫出了戍邊將士的艱苦和半夜激戰的生動場景。就連田園詩人王維也寫下了「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的詩句。王維是到過寧夏境內的,唐代另一著名詩人賈島沒有到過寧夏,但也寫下了「賀蘭山頂草,時動卷旗風」的詩句。可見賀蘭山作為古戰場,是多麼的馳名了。岳飛作為一代名將、著名的軍事家,對賀蘭山不會是陌生的。宋代,賀蘭山是宋朝勁敵西夏國的腹地。西夏國王在賀蘭山中修建了許多避暑離宮,既作為他們縱情歌舞的地方,更作為他們運籌帷幄,指揮作戰的大本營當時,西夏在西北,遼在東北,共同與在中原的宋上演了一出新的「三國演義」,成為宋的心腹之患。宋的幾次進攻都以慘敗而告終,宋的幾代名將為此也抱憾終生,岳飛對此大概也深有同感吧。所以,在他的詞中,把賀蘭山作為擊敗北方游牧民族的象徵,是非常順乎其軍事家、詩人的心境的。更何況,賀蘭山作為西北的一座名山,還具有著地理上的象徵意義。在古人的心目中,西北是天狼星的方地,而天狼星是「災星」、「戰亂之星」,故與岳飛同為宋人的蘇軾,在宋與遼的戰事失利后,寫下了「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詩句,岳飛的「踏破賀蘭山闕」,正與此有著同樣的寓意。

    穿過「三關口」后,在賀蘭山的那一面,有阿拉善的主要旅遊景點北寺、南寺,這都是喇嘛教的重要寺廟。南寺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從布達拉宮出走後,在此住了35年的地方,也有學者說,他圓寂也在這兒。我倒寧願相信這種說法。這位酷愛詩歌,追求愛情的性情中人被這座寬厚的大山所收留,正說明了這裡人民的豁達和善良,也為賀蘭山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意味。

    三關口的北邊,是「小滾鐘口」,俗稱「小口子」,系當年西夏國王消夏避暑的地方。走進小口子,山凹處和山底平坦處流水潺潺,濃蔭蔽日,誠如清人潤光所寫的「一路草香都是葯,千林老樹盡生苔,浮雲似水流將去,怪石如人立起來」。但縱目望去,四周的山峰,和我們見慣了的南方的山大不一樣,不但草木極少,而且每一塊石頭,都是零碎而尖銳的,就像劍簇和刀叢一般,在灼熱的高原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猙獰的鐵灰色,盡顯其強悍和雄性之美,與南方陰柔的山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給人以獨特的感受。

    出了小口子再往北走,越過「蘇裕口」,就到了「賀蘭口」了。這裡有著名的賀蘭山岩畫。沿著山澗旁邊的蜿蜒小道,向縱深處走去。只見兩旁的山壁上,山峰上,有數不清的岩畫,有刻的、有磨的。有不同姿勢及面相的人物、各類飛禽走獸,還有日月星辰以及狩獵、放牧、征戰、歌舞等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圖景,題材豐富。如一幅頭插羽毛、面容神秘的巫師形象,表現的是原始宗教活動;一群奔跑的鹿群,後面有一隻掛著箭的弓,描寫的是狩獵活動;還有一些比例誇張、姿勢奇特的小人,反映了原始人的生殖崇拜觀念。這些岩畫藝術想象之大膽,構思之奇特,表現手法之簡練、傳神,風格之樸拙,都令人嘆服。望著這些早在千年前就留下的印記,心中忽然有一股莫名的悸動。生命的活水,曾在這一片崇山峻岭中流淌過,直到今天,他們的生命活力,仍通過這樣的方式激蕩在我們心中,使這山脈、這岩石,有了永恆的價值。尋尋覓覓,怪石嶙峋,爬得越高,岩畫越精采。最吸引大家的,是一幅組畫。組畫上方是光芒閃耀的太陽神,稍下偏右一點是巫師的頭像。偏左是一隻細長、優美的手掌印,明顯看出是一隻女人的手模。再下面是一組牛群、羊群和人群。據專家考證,原來這組畫記載了一場與戰爭有關的宗教活動。大致內容是,在一場激烈的戰鬥后,山麓下的一支部落不幸戰敗了,於是在巫師的主持下,這支部落的女首領向太陽神起誓,將自己部落的牛羊、人民歸勝利者所有,並在大山上印上了自己的手印。看過之後,除活生生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外,亦對那位遠古的美麗女首領生出了深深的敬意。

    出了賀蘭口,這次的行程也在意猶未盡中劃上句號。一行人到山麓下的華夏西部影視城休息。坐在這昔日的古堡里,邊與張賢亮先生說著話,邊回首眺望著巍峨的賀蘭山。夕陽已西沉於賀蘭山下,在餘光的反射中,剪影似的賀蘭山老人峰格外醒目、清楚。它似一位睿智的老人,仰面向天、神態安詳,寵辱不驚,冷暖自知,歷經人世滄桑,笑看雲捲雲舒,見證著賀蘭山的昨天和今天,更期待賀蘭山的未來。

資訊鏈接:

    從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向西約行30多公里即到賀蘭山。賀蘭山是我國北方一座重要的山脈,它東臨銀川平原,西接內蒙古的阿拉善高原,是寧夏平原西部屏障,其主峰最高為3556米,為寧夏最高峰,平均海拔2000多米。賀蘭山在古代是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等北方少數民族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

    賀蘭山風景區位於賀蘭山東麓,北起拜寺口,南至三關口,南北長30多公里,東西寬4公里。主要景點有西夏王陵、拜寺口雙塔、小滾鐘口、蘇峪口森林公園、賀蘭山岩畫、華夏西部影視城等。這裡峰巒疊障,崖壁險峭,森林資源豐富,早在西夏王朝時期,就已被視為避暑勝地。

    西夏王陵位於銀川市城區西35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方圓50平方公里,是西夏曆代帝王的陵寢,俗稱「昊王墳」。這裡布列著9座帝王陵墓和207座宗室、王公大臣的陪葬墓。在南北長200多公里的賀蘭山腹地,有20多處遺存岩畫。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賀蘭口岩畫。

    賀蘭口距銀川城50餘公里,位於賀蘭山中段的賀蘭縣金山鄉境內,山勢高峻,海拔1448米。賀蘭口岩畫是不同時期先後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時期的畫像。

    賀蘭山中部還辟有賀蘭山自然保護區。內有我國西北少有的大面積雲杉林,約有15萬畝,十分珍貴。叢林深處,還建有一座佔地30多頃的養鹿場。密林中勁風颯颯,松濤陣陣,猶如錢潮洶湧澎湃。"萬壑松濤"與"賀蘭睛雪"乃塞上奇景。



[c]賀蘭山岩畫[/c]
震驚的70碼。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沙發
小魔女 發表於 2004-10-8 03:32 | 只看該作者
有長了見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22:4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