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zz)《中國文明大反攻》之《洋奴第三定律:曲解、誹謗中國文化》

[複製鏈接]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txcowboy 於 2011-12-8 15:17 編輯

//網友「冰冷的眼神」大作。轉自天涯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48064.shtml


目錄:
  
  
  
  前言
  
  《柏楊給中國文化造了多少謠》
  
  一,中國人講面子對不對?
  
  二,老子的「無為」是不作為嗎?
  
  三,儒家是否反對改革?
  
  四,孔子為什麼斬殺藝人?
  
  五,儒家是否主張耍滑?
  
  六,缺乏誠信是怎樣造成的?
  
  七,「禮」就是「面子」嗎?
  
  八,儒家是否欠缺愛心?
  
  九,中國文化中的「愛」 能否超越血緣?
  
  
  
  《再論柏楊給中國文化造了多少謠》
  
  一,中國人不是炎黃子孫嗎?
  
  二,所謂「中國人用火藥做炮仗,外國人做子彈」。
  
  三,活字印刷曇花一現?
  
  四,中國宮廷比西方黑暗嗎?
  
  五,漢宣帝屠凈長安城?
  
  六,明朝疆域等於秦朝?
  
  七,朱元璋不是民族英雄?
  
  
  
  《三論柏楊給中國文化造了多少謠》
  
  一,倭寇侵華怎能由中國負責?
  
  二,再論倭寇侵華不能由中國負責。
  
  三,古代中國不知道日本?
  
  四,台灣和中國沒有多少聯繫?
  
  五,「淝水之戰」妨害了中國統一?
  
  六,謝安怎麼會是糊塗蛋?
  
  七,淝水之戰沒有戰鬥?
  
  
  
  《黎鳴胡說八道賞析》
  
  一,儒家提倡「隱瞞」對不對?
  
  二,中國存在2000多年思想黑暗嗎?
  
  三,中國存在2000多年發展停滯嗎?
  
  四,孔子該不該殺少正卯?
  
  五,隱惡揚善該批判嗎?
  
  
  
  《遠志明鬼話欣賞》
  
  一,牽強的傳教法。
  
  二,利用諧音的怪論。
  
  三,亂解中國字。
  
  四,龍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五,禪讓是基督教精神嗎?
  
  
  
  《義和團運動不容誹謗》
  
  一,義和團要對戰爭負責嗎?
  
  二,義和團破壞誰的財產?
  
  三,義和團是否阻止了瓜分?
  
  四,義和團要遵守《國際法》和不平等條約嗎?
  
  五,義和團要為中國的災難負責嗎?
  
  六,義和團大殺教民純屬「暴行」?
  
  七,我們怎能對侵略者以禮相待?
  
  
  
  《反抗侵略沒有錯——袁偉時謬論批判》
  
  《鄭和下西洋是不求利嗎?》
  
  《中國落後不是文化問題,是文化交流問題》
  
  《說一點對「文化」的口德問題》
  
  《就若干問題為傳統文化辯護書》
  
  
  
  《略論一些文化謠言和怪論》
  
  一,袁偉時究竟是什麼人性?
  
  二,孔子怎麼會反對百家爭鳴?
  
  三,「喪家狗」一說的來源。
  
  四,漢朝怎麼會沒有德治?
  
  五,什麼是「腳踏兩隻船」?
  
  六,馬立誠為何要反對中國民族主義?
  
  結語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沙發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16 | 只看該作者
前言:
  
  人類,本不存在「給自己造謠」的行為。
  可是,由於長期幻想自己是外國人,洋奴產生了仇華情緒。他們恨生氣,氣生屁,屁化飛刀,什麼話都敢「硬說」。表面上,他們要給中國文化看病,實際上卻是「找病」。這些人使用的不是華佗的手段,而是「七三一部隊」的手段。近100年來,在一些人的挑唆之下,中國文化被嚴重破壞,傳統道德淪喪殆盡,一些社會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這些人,不僅是中國社會的庸醫,還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我曾聽到社會上有這樣的流言:「中國人用火藥做炮仗,外國人做槍彈。」 這種說法極其荒謬,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指出:中國的發明不僅有火藥,還有「火藥用於戰爭技術」。槍起源於宋朝,叫做「突火槍」,發明於1120年。如果這也屬於炮仗,誰敢在自家院子里「放炮」——起先,我聽到這種話,就耐心的解釋一次。後來,發現這個謠言傳播得十分廣泛,打開書一查,謠言竟出自一位套著「光環」的大文豪。而且,這個文豪還是很多「著名謠言」的製造者,於是眼前一黑,不敢多想什麼了。
  這些人,不僅醜化中國的歷史,還誹謗中國的道德。經過假洋鬼子的指點,青年日漸墮落。他們學外國的科技發明沒本事,學外國的短處本事比天還大。全盤西化派經常指責我們不如洋人注重小節。可是,這些不畏艾滋病的猛獸,可能在乎小節嗎?他們「表面上仁義道德,骨子裡男盜女娼。」他們打倒傳統道德的目的,是為了給「胡來先生」做準備。
  謊言鴰噪一萬遍,就會成為「真理」。中國文化需要反思,但有些人卻假設自己是混蛋再反思,現將其謗文示眾如下: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3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17 | 只看該作者
《柏楊給中國文化造了多少謠》
  
  柏楊是台灣作家,代表作《醜陋的中國人》。此人以誹謗中國文化為樂,在民間還有一些渾噩的崇拜者。他雖然已死,但其文章尚未死絕。其的錯誤論述很多,我摘錄一二以饗讀者:
  
  一,中國人講面子對不對?
  精華和糟粕不分,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進地溝,是反傳統文人經常做的一件破事。我們中國人愛講面子,可是這一點,卻成了重點抨擊對象。柏楊批判道:「面子也者,大概是神經衰弱和牢不可破自私的一種產品。」然而,請各位讀者憑良心說:講面子都是錯的嗎?只要罵柏楊姥姥一句,他就知道維護自己的面子了。
  柏楊還說:「夫『面子』是啥?洋大人怎麼研究都研究不懂」——洋人不懂什麼叫「面子」,柏楊就不明白。如此說來,「別」字可以當「分離」講,也可以當「不要」「另外」「插在腰間」講,倘或外國人不懂這個字,柏楊在自己的遺體告「別」儀式上,還死不成啦?一詞多義是常見現象。如film一詞,即當「薄膜」講,又當「膠片」講。如果一個洋人,見我們中國人不明白這個詞,就假裝不懂、轉身去質問本國人,那是就數典忘祖的二八。
  我以為:注重面子不能完全否定,因為,面子有多重含義,其中包括:
  1,虛榮——這是不值得提倡的。
  2,關心:比如,主人對客人客客氣氣,同事之間互相幫助,往往會被誇為「講面子」,這難道是牢不可破的自私嗎?
  3,外部形象:有人穿著邋遢,家人勸道:「穿整齊點,給我們點面子。」柏楊批判我們中國人醜陋,可會反對這種「面子」?
  4,尊重:有人辦喜事,很多朋友都來祝賀,他說:「謝謝大家給我面子。」倘或大家都不來,可是對他的尊重?
  5,尊嚴:兩個人發生爭吵,同事勸道:「少說兩句,互相給點面子。」即:注意自己和對方的尊嚴。這種現象,可是反對「窩裡斗」的柏楊所憎惡的?
  在天津一帶,「講面子」是誇獎別人的話,比如「某某這個人有面兒。」我勸中國同胞,不要因噎廢食,該講的面子還是要講。否則,柏楊這種洋奴更有理由罵我們「一盤散沙」、「人情冷漠」。當然,虛榮心是不好的,應該戒除。我們對中國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不能搞破四舊那一套。
  
  二,老子的「無為」是不作為嗎?
  哲學家老子強調「無為」,柏楊評價老子說:「李耳的全部思想是:清凈,不要作為,任憑事物自然發展。」「也就是說,什麼事都不要做,就是已經做了很多重要的事。」
  老子是主張「什麼事都不要做」嗎?
  他說:「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統治者今天製造很多忌諱,讓民眾製造武器打仗。明天創造古怪的東西,頒布形形色色的法令,反會使人民窮困,盜賊蜂起。對人民要不生事端,人民自然就會富裕、淳樸。說白了:不要折騰老百姓。而人民則「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這是什麼都不做嗎?
  滑稽的是,柏楊自己都承認老子的貢獻,說漢文帝「從李耳思想中,接受到三項教訓:『第一,仁慈。第二,節儉。第三,別人沒有做過的事,不要去做。』」漢文帝「確實做到了這三點」,「廢掉了割鼻斷足的酷刑」,「並經常免除全國田賦。」既然他自己都承認了,還批什麼?
  老子講:「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這個「無」是啥也不幹嗎?拿騙鬼的把戲歪曲老子,柏楊難道認為中國沒人看《道德經》嗎?
  
  三,儒家是否反對改革?
  柏楊說:「儒家思想下的中國傳統政治,是反對任何改革的。儒書上『利不十,不變法』,已成為阻止改革的借口。」
  「利不十,不變法」,恐怕不是儒書上的,而是法家《商君書》上的。商鞅變法,大夫杜摯反對,他說:「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不是什麼「利不十,不變法」。
  儒家主張不變革么?怪啦。柏楊是在拿清朝的不改革,混淆儒家一千多年的改革吧?
  《周易》曰:「已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在政治上,漢朝有三公,為丞相、大司馬、大司空,明朝廢除丞相制。漢朝選拔人才,使用察舉制,政府官員負責推薦人才。魏晉形成了九品中正制,選拔人才除了看能力,還要看出身。從隋朝開始,中國又實行科舉制。
  在軍事上,漢設大將軍,為軍事首腦。魏晉時期,設立大司馬、大將軍,後者權利被削弱。唐有節度史掌握兵權,上將軍高於大將軍。宋朝文官管武將,節度史被架空,明朝創立五軍都督府。。。
  儒家不改革?這是欺天罔地的胡話。即使經過文革式的大洗腦,這種荒唐言論也是無論如何不能成立的。柏楊是台灣人,也在說這種胡話。
  《論語》引《湯誓》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子張曾問:「今後十代的情況,可以知道嗎?」孔子說:「殷代沿襲夏禮,增添和廢棄,可以知道。周代沿襲殷禮,增添和廢棄,可以知道。那麼,繼承周的朝代,就是一百代也是可以知道。」(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起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這是不變革的證據嗎?
  儒家改革了,死命裝瞎,視而不見。儒家不改革,抓住不放,大書特書——這種手段太常見了。
  
  四,孔子為什麼斬殺藝人?
  孔子曾經斬殺藝人,有人對此提出了非議,說孔子殘暴。按理說:孔子重視「禮」,韓非子推崇嚴刑峻法,相比之下,孔子要溫和得多。儘管如此,使用雙重標準看待他們的人恐是不少。為焚書坑儒辯護的柏楊,就揭露起孔子的「殘暴」來。
  柏楊描述:齊、魯兩國國君會面時,齊國表演了「宮廷中平時演出的輕鬆喜劇。孔丘再根據儒書,認為犯了『平民輕視國君』的大罪,立即指揮魯國的衛士把那些無辜的男女演員驅到台階之下,砍斷手足。」
  孔子當時「攝相事」,又是大司寇,主管法律。他有權,也必須按照法律行事。藝人違反的不是什麼「平民輕視國君罪」,而是「匹夫營惑諸侯者罪」。熒惑,就是迷惑,和「輕視」何干?這件事發生后,齊國國君知道自己不站理,回去后感到很害怕(知義不若,歸而大恐)。
  《孔子世家》記載: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宮中之樂。』景公曰:『諾。』優倡侏儒為戲而前。孔子趨而進。。。曰:『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請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異處。」這才是當時歷史的寫照。
  當然,孔子時代的法律有殘酷的一面,這不能怪孔子,而是那個時代的局限性。各個朝代的法律,都有局限性甚至野蠻性。當今世上的法律,也不敢說是完善的,因此不應苛求古人。基督徒柏楊當知耶和華在所多瑪、蛾摩拉屠城之事,就更不應該說什麼了。
  對了,如果柏楊在美國總統和陳水遍會談時,播放葉玉卿的小電影以示招待,恐怕結局也不會太好。
  
  五,儒家是否主張耍滑?
  柏楊認為:儒家圓滑。他的論證手法很簡單:把孔子說的「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歪曲成「危險的地方千萬不要去,危險的社會千萬不要住。天下如果太平,就出來弄個官。如果天下不太平,就趕緊保持距離,能溜就溜。」如此一說,儒家好像真的圓滑了。
  柏楊是截去前面八個字,再做批判。此話原文為:「篤信好學,守死善道。」然後才是「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論語集注》解釋:「君子見危授命,則仕危邦者無可去之義,在外則不入可也。亂邦未危,而刑政紀綱紊矣,故潔其身而去之。」在國家危難之時,不可以背棄國家,國外的人則不能進入。如果刑政紀綱混亂,就應潔身自好並離開。
  柏楊把「有道」說成「天下太平」,其實「有道」還指政治清明。當年,台灣政府把柏楊抓進監獄,寶島也算太平,可柏楊能說他們「有道」嗎?「能溜就溜」是從哪來的?風刮的。
  
  六,缺乏誠信是怎樣造成的?
  柏楊批判中國人「不講誠信」。他還舉例說:他本人曾當著一個英國人的面,和朋友約好吃飯。可「到了吃晚飯的時候」,英國人問:「哎!你剛才不是和某教授約好了嗎?」「我說:『哪有這麼回事。』」對於此事,柏楊批評道:「外國人就不懂中國人這種心口不一的這一套。」
  孫中山不會撒謊,他曾在《三民主義》中鼓吹傳統道德,並說:「依我看來,就信字一方面的道德,中國人實在比外國人好得多。」「在商業的交易上便可以看得出。中國人交易,沒有什麼契約,只要彼此口頭說一句話,便有很大的信用。」「不講誠信」和儒家提倡的「信」本來就悖逆。
  說了半天,這「心口不一」的毛病,是柏楊這種反傳統的人造成的。他們把優秀的傳統道德破壞了,我們怎麼辦!
  
  七,「禮」就是「面子」嗎?
  柏楊宣揚:中國人講「禮」不講「理」是文化造成的。
  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一位司神甫講道:「希臘人自稱『理樂之邦』,和中國人自稱『禮義之邦』,是很有趣的東西文化對照。」「中國人講禮,卻只是虛禮——面子,理則受到壓抑,不能伸張。」柏楊的老婆張香華聽后說:「司神甫的話像一記春雷。」
  抱歉,這不是春雷,這好象是放屁。希臘人實行奴隸制度,如果這也是講理的話,「理」就該上吊了。再者,中國文化的「禮」本意就是「理」,「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禮記》)「禮」是意識觀念,「儀」才是表現形式。洋和尚批判儒家,連儒家的「話」是什麼意思都不懂。
  民眾是否講理,在於政府的教育管理,與文化何干?拉美一些國家社會秩序混亂,信的卻是基督教,司神甫可否從《聖經》上找出點文化劣根性呢?
  
  八,儒家是否欠缺愛心?
  柏楊認為:儒家文化缺少「愛」。他說:「孔丘先生之道,不過忠,恕而已,獨缺少愛。」說文明點,這叫「虛假論據」。說通俗點,這是「睜著眼睛說瞎話」。《論語》里有「仁」字109個,什麼叫「仁」?孔子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好:喜愛。惡:厭惡。即:能夠正確的愛人,也能夠正確的恨人。「仁愛」這個詞柏楊總知道吧。
  
  九,中國文化中的「愛」 能否超越血緣?
  在電視劇《神州》中,遠志明請來柏楊宣傳基督教。柏楊以罵中國文化為癖,想是罵慣了,於是渾渾噩噩的說:「中國人的愛不能超過血緣」,「基督徒很簡單:我榮耀上帝。」所以上帝好,中國文化不好。。。云云。
  柏楊確實老糊塗了。因為,同樣是在《神州》里,遠志明自己都承認中國的愛超越了血緣,這與柏楊的話形成了自相矛盾。為了傳基督教,他硬是把堯、舜禪讓時代的中國,說成是信仰上帝的中國。遠志明講:「這就是孔子所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敬虔時代,這就是信於神、畏於天、順於道、敬拜上帝的古老神州。」「這個信仰,不就是揚善棄惡的力量,不就是天下大同的基石,不就是孔子的夢嗎?」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天下大同」,這些思想都超越血緣了。柏楊胡亂批判中國文化,卻被自己的同夥給「揭穿」了,小丑!
   中國道教最高神是原始、靈寶、道德三位天尊,洋人榮耀上帝,中國有自己的神。儒家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獨親其親、子其子」,佛教講「人人皆可成佛」、「無緣大慈」、「同大悲」,不就是把慈愛推廣到外人和一切眾生身上嗎?
  
  《再論柏楊給中國文化造了多少謠》
  
  一,中國人不是炎黃子孫嗎?
  柏楊說:「中國人除了一口咬定黃帝姬軒轅先生是祖先外,有時候還來個三級跳,一口咬定被稱為『炎帝』的神農氏先生,也是祖先。問題是,姬軒轅先生和神農氏先生之間,根本沒有血緣關係」,「直到公元前二十七世紀末葉,神農氏先生的八世孫榆罔先生,才罩不住,被姬軒轅先生強大的有熊兵團,打得落花流水。」(《帝王之死》)
  關於炎黃二帝的故事,歷史上有多種說法:其一,炎黃是兄弟,「昔少典娶於有嬌氏,生黃帝、炎帝。」(《國語·晉語》)其二,榆罔是炎帝,神農的子孫。「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史記·五帝本紀》)「神農納奔水氏之女,曰聽詙,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 「榆罔猶襲神農之號也。」 (《補史記·三皇本紀》)
  榆罔就是炎帝,然而柏楊不告訴你。他故意不講,就能造謠說「中國人不是炎黃子孫」了。
  
  二,中國火器在宋朝停止發展?
  宋朝時期,中國發明了火器,且在日後得到了發展,直到清朝方才停滯。柏楊卻認為:「跟其他的中國古發明一樣,火藥的功能到此為止,沒有進一步發展。中國只用它來製造鞭炮。」
  柏楊的說法十分無知。明朝發明的火器有:拐子銃(連法手槍)、一窩蜂、三眼銃、萬人敵(最早使用於寧遠之戰)、火龍出水、鳥槍、虎蹲炮(嘉靖年間發明)、十眼銃。茅元儀著《武備志》,記錄火器180多種。趙士楨著《神器譜》,焦玉著《火龍神器陣法》。畢懋康著《軍器圖說》,記述了大量火器。畢懋康還發明了燧發槍(自動打火槍)。戚繼光、袁崇煥的部隊,哪個不配備火器? 即使到了清朝,戴梓還發明了「連珠火銃」和「子母炮」,柏楊怎麼把火器變成鞭炮了?
  
  三,活字印刷曇花一現?
  柏楊說:「最偉大的雕版家之一的畢升,曾發明活字版。」「但不知道什麼緣故,並沒有推廣,只曇花一現便消失了。可能是農業社會的靜態需要量,還沒有多到手刻版來不及供應的程度。」
  柏楊又在胡謅了。2009年3月17日《光明日報》報道:「明、清以降,活字印刷有了更大的發展。明代在東南地區發展了銅活字(或為銅版錫活字),分佈地域廣,印書種類多。」這「曇花一現」從何說起呢?「清朝康熙、雍正年間由政府組織,用銅活字排印《古今圖書集成》,計萬餘卷,規模浩大。清代大規模使用木活字印刷。乾隆年間由政府組織刻制了15萬個木活字,印製《四庫全書》及其他重要著作,總稱為《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是歷史上製造木活字最多、印書量最大的一次。」 (《開創印刷史的新紀元,千年活字印刷史略》)
  柏楊打擊我們中國人,沒必要那麼黑心吧?
  
  四,中國宮廷比西方黑暗嗎?
  在《皇后之死》一書中,柏楊寫道:「從宮廷鬥爭和皇后的大批死於非命,說明中國宮廷的黑暗,遠超過歐洲宮廷。」為此,我講兩個問題:
  首先,1981年8月22日,柏楊在斯坦福大學歷史系演講《人生文學與歷史》,承認「西洋歷史我還沒有開始念」,而《皇后之死》第一集完稿於1980年,柏楊不懂歐史,無理由下此結論。這種「不懂外國,所以外國好」的醜態,是常見病、多發病,值得全體洋奴借鑒。
  其次,西歐實行采邑制,「到1789年,德意志分裂為1789個獨立的擁有主權的實體」(《劍橋德國史》導論)歐洲約有45國,就算平均歷史500年,一國平均分成十份,也有22。5萬年的大小「宮廷史」,要讀完很難。因此,千萬不要輕言「中國什麼、什麼最壞,外國(主要指歐美)沒有。」
  用列舉中國黑暗多,來論證中國「最」黑暗,是洋奴普遍使用的下流手段。
  
  五,漢宣帝屠凈長安城?
  柏楊這老傢伙造謠駭人聽聞。《在中國人史綱》中,他說:漢宣帝滅權貴霍家一族,「這次屠殺了一千多家,中國一向是大家庭制度」,「每家以一百人計算,就屠殺了十餘萬人,長安幾乎成為空城矣。」
  柏楊在說瞎話,「長安城幾乎全是霍家人」——這種論調本身就反智商。那些賣菜、賣肉、賣米、賣身的人難道也是霍氏貴族嗎?《劍橋中國秦漢史》第10章記載:長安「至少8萬戶,最多達16萬戶。」如果一家真有100人左右的話,長安將有近800萬至1600萬人口。2009年,紐約只有827萬多人,基督徒柏楊喪心病狂啦!他這是誇漢朝還是罵漢朝啊?
  
  六,明朝疆域等於秦朝?
  想是「病」又犯了,柏楊為了貶低明朝,寫了這麼一段話:「尤其是中國版圖到明王朝的時候,跟紀元前二世紀秦王朝大小一樣,比現在的版圖,要小一半。」
  這是人話嗎?秦朝怎麼和明朝一邊大?秦朝東臨大海,南至兩廣,西到巴蜀,北抵長城,東北包括遼東半島一帶,西北止於河套地區。明朝擁有西藏領土,東北一直到庫頁島以北,西北包括甘肅、青海,一直延續到哈密一帶,西南包括雲南,怎麼看,怎麼不一樣大。我們隨意拿兩張地圖來比較一下就知道了。柏楊說這話,是撞著活鬼,還是出於對「驅逐胡虜」的那群人的仇恨呢?
  
  七,朱元璋是不是民族英雄?
  誹謗民族英雄可是洋奴最大的樂趣之一。柏楊就連續造謠說:「朱元璋攻陷集慶(江蘇南京)后,改名應天」,「當時全國都在對蒙古人苦鬥」,「他的作戰目標不是蒙古,而是中國人的其他抗暴力量。」(《中國人史綱》)
  他還說:「像朱元璋,他是民族英雄,後來我發現完全不是這樣」,「等到別人把蒙古人打得一塌糊塗,把中土的蒙古人的精力,完全磨損之後,朱元璋卻坐收其成。」(《醜陋的中國人》)
  柏楊說朱元璋打擊的「抗暴力量」,是張士誠這位兩次降元的小人吧?其實,元末農民起義軍多有兩個特點:一是互斗,二是反元,如果斷章取義,著重強調起義軍的互斗,恐怕誰都不是民族英雄了——事實究竟如何,我們把史料擺出來看一看: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慶,擊敗元朝軍隊,俘元將陳兆先,殺福壽,蠻子海牙逃竄。
  1357年,方國珍在崑山攻張士誠,獲勝,后張士誠投降元朝。
  同年4月,朱元璋攻寧國,元將別不華投降。7月,胡大海攻徽州,八思爾不花逃竄。
  1358年,朱元璋攻建德,慶壽、謝國璽逃竄。攻婺(音務)州,擒帖木烈思。
  1359年,常遇春進攻衢州,擊敗元守將伯顏不花的斤。(按照柏楊的說法:蒙古軍隊屬於「抗暴力量」)。
  1360年,陳友諒攻打太平,殺朱元璋手下大將花雲,又殺徐壽輝自立,遂攻應天,被朱元璋在龍灣擊敗。
  1361年,朱元璋率軍前往安慶攻打陳友諒。
  1363年,投靠元朝的張士誠,遣大將呂珍圍安豐,攻打韓宋劉福通、韓林兒,朱元璋救援——劉福通曾一直攻到大都附近。他退守安豐,是因為汴梁被元軍攻破,張士誠算不算「趁別人對蒙古人苦鬥,打擊抗暴力量」?劉福通「把中土蒙古人的精力磨損后」,張士誠竟發兵攻打他。朱元璋引兵救援,自己的力量當然要受「磨損」,怎麼柏楊說顛倒啦?
  再看:
  1364年鄱陽湖大戰爆發,陳友諒敗死。同年,張士誠逼殺達識帖木兒,反元。1367年,張士誠與朱元璋戰,敗死。1367年,朱元璋北伐元朝。1368年8月,元亡。12月,方國珍投降朱元璋。1371年,明玉珍之子明升投降朱元璋。
  根據以上史實,我們可以看出:起義軍一面反元,一面相互衝突,倘或朱元璋屬於攻擊「抗暴力量」,我們又該如何評價其他義軍?方國珍、明升在元亡后投降明朝,是否他們也想坐視朱元璋「磨損實力」?
  柏楊思維非常古怪,朱元璋作戰的步驟是:打敗集慶元軍→再攻寧國、徽州、建德等處的元軍→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北伐元朝→收服方國珍,明升。柏楊故意斷章取義,著重強調內戰,結果,朱元璋不算民族英雄了。
  這種挖空心思的陷害,真讓人如芒在背。難道,我把柏楊上半身、下半身砍下來,只留中段,就能論證「柏楊不是人,他是個排泄器官」?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4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18 | 只看該作者
《三論柏楊給中國文化造了多少謠》
  
  柏楊此人,給中國文化造謠成癮,鬼話多得不勝枚舉,我撰文對之進行批判,無奈他謠言太多,只能分做三篇文章敘述,以下是柏楊傳播、製造的又一堆謊言:
  
  一,倭寇侵華怎能由中國負責?
  柏楊賤性發作,竟然認為:倭寇侵華應該由中國負責。
  在《中國人史綱》中,他寫道:「倭寇對中國的傷害」,「從本世紀(十六)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則是中國明政府官員貪污和政治黑暗召來的外侮。」 他繼續講:「一五二三年,日本兩個商船隊,一隊由宗設率領,一隊由瑞佐率領」,「宗設先到,瑞佐後到。」「依照中國規定」,「先到的先檢查,坐上座;後到的后檢查,坐於次位。瑞佐後到,當然後檢查和坐於宗設之下。可是,明政府是一個無微不至的貪污集團,瑞佐的一個翻譯人員宋素卿,把重賄送給市舶司的主任(市舶太監)賴恩」,「於是,賴恩就先檢查瑞佐的貨物,並在宴會時請瑞佐高高上座。」「宗設無處申訴,就攻擊瑞佐所住的旅社」,最終「沿途燒殺,奪船出海回國。」
  明眼人一看便知:此次暴行的根源,是日本人宗設與瑞佐內鬥。明朝官員固然受賄,但日本人為何行賄?柏楊沒有明說。
  瑞佐的後台是細川氏,而宗設的後台是大內氏,兩家為爭奪對明朝的貿易而展開了鬥爭。因此,這次戰爭名叫「爭貢之役」,而不叫「受賄之役」。
  《劍橋中國明代史》第8章記載:「。。。1496年,日本貢使在從北京回國的路上,殺死了幾個人,在這之後,每個使團被允許的人數從400減少到了50。這時,三個有權勢的家族(伊勢、細川和大內)為了控制與中國的貿易認真地開始了競爭。因為只有一個由50個使者組成的使團被允許到北京去」,「1510年和1511年來了兩個朝貢的使團,每一次大內家族的代表都威脅,要是他的一方得不到進行貿易的許可,便要採用海盜手段。」 這些記錄,表明了「爭貢之役」的根源所在。
  總之,事件的順序是:日本使團殺人→明朝限制使團人數→細川、大內兩家相爭→瑞佐行賄→明朝官員受賄→武力爭鬥爆發→中國人民遭災。因此,根源還是在日本人身上。
  
  二,再論倭寇侵華不能由中國負責。
  在《中國人史綱》中,柏楊反覆把倭寇侵略的責任,賴到中國頭上。他說:「中國富商積欠日本商船隊的貨款日多,最多的達一萬餘兩,少的也有數千兩。」「明政府對這種騙局根本不管。」「鄉紳的手段更為毒辣,積欠的更多。」「到了一五四六年,日本商船隊的忍耐達到飽和,就佔領了若干島嶼」,「日本正當的貿易商人,遂被迫變成『倭寇』」。
  嘉靖、隆慶年間,「聯夷肆劫」是倭寇作亂的一大特點:《籌海圖編》記載:「自嘉靖二年,宋素卿入擾以後,邊事日隳,遺禍愈重,閩、廣、徽、浙無賴亡命,潛匿倭國者不下千數。」「有資本者,則糾倭貿易;無財力者,則聯夷肆劫」,說白了:是一些中國敗類,聯合倭寇殺人搶劫。就算欠款事件存在,也不能「以片蓋全」,作為倭寇有理的依據。
  2007年6月22日,《環球博覽》報道:「美國拖欠聯合國維和費用,潘基文上門『催繳』」。2010年3月8日,新華網報道:《冰島全民公決:賴賬不還》,中國新聞網有消息說:「據義大利《歐聯時報》報道:「隨著經濟危機的不斷蔓延。。。義大利華人批發、生產企業被拖欠貨款現象十分嚴重。」難道,人們要為債務而動武嗎?法盲柏楊居然不知道:殺害欠債者是要被槍斃的,何況是亂殺老百姓。
  
  三,古代中國不知道日本嗎?
  日本在古代是個窮國,明治維新以後,他們發達了,於是「不知道日本」也就成了「罪名」。柏楊便為此罵道:「日本這時已十分中國化了,處處模仿中國,但中國對日本卻一直像瞎子一樣茫然不知。甚至到了十八世紀,還不知道日本有一位萬世一系的天皇」 。
  中國早就知道日本,《三國志·魏書》記載:「倭國亂,相攻伐歷年,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事鬼道,能惑眾」,《隋書東夷傳》記載「倭國」:「敬佛法,於百濟求得佛經,始有文字。知卜筮,尤信巫覡。」這一切,是中國不知道日本的證據么?鑒真法師六次東渡,抵達日本平城京,他雖然雙目失明,但卻了解日本。柏楊罵別人瞎,其實他才是個瞎貨。
  從公元413年到公元502年,日本五位王:贊、珍、濟、興、武,皆記載於中國的史料之中。日本則稱之為履中天皇、反正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雄略天皇。《宋書·倭國列傳》記載:日本王「武」被封為「安東大將軍、倭國王。」
  當時日本沒有文字,對自己早期的歷史像瞎子一樣茫然不知,是中國幫他們寫的。《晉書》記載日本納貢后的150多年,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幹了些什麼。柏楊卻以「中國不知天皇」為由,破口大罵。這種狂惡的洋奴,確實夠他娘王八蛋揍的。
  
  四,台灣和中國沒有多少聯繫嗎?
  台獨分子一直想割斷台灣和大陸的聯繫,柏楊為此也不遺餘力,他認為:「清政府向外開拓的第一個目標是台灣島。」台灣「自古以來由中國的少數民族高山族居住管理,和中原王朝沒有多少政治聯繫。」
  我們來看看大陸和台灣之間的聯繫:
  公元230年,孫權派人至台灣,《三國志·吳書》記載:「將軍衛溫遣諸葛直以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所在絕遠,不得卒至。但得夷洲,數千人而返」。
  隋朝時,中國出師台灣。《隋書·東夷列傳》記載:「帝遣武賁郎將陳棱、朝請大夫張鎮州率兵自義安浮海擊之。」「初,棱將南方諸國人從軍,有崑崙人頗解其語,遣人慰諭之,流求不從,拒逆官軍。棱擊走之,進至其都,頻戰皆敗,焚其宮室,虜其男女數千人,載軍實而還。」
  《明史》記載:「天啟中,築城於澎湖,設游擊一,把總二,統兵三千,築炮台以守。」 「嘉靖四十二年,林道乾寇亂邊海,都督俞大猷逐道乾入台」。(《重修台灣府志》)「萬曆二年十月辛酉,福建海賊林鳳自澎湖往東番魍港,總兵胡守仁、參將呼良朋追擊之,傳諭番人夾攻」。(《明實錄》)鄭成功說:「然台灣者,早為中國人所經營,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據,今予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台灣自古是中國的一部分,華夏帝國軍隊立於台灣,是擁有土地的主人,不是給土著看守農田的奴隸。
  
  五,「淝水之戰」妨害了中國統一嗎?
  公元383年,氐族建立的前秦,向晉朝發動攻擊,被謝安等人擊敗。倘或氐人南下,中國將遭受異族的欺凌和壓迫。柏楊在評價這場戰爭時,卻埋怨道:「淝水戰役使中國統一延緩兩個世紀。」
  如果歐洲在今年統一(2010年),柏楊或許也要說:「丘吉爾使歐洲統一延緩了70年!」是吧?需知1940年爆發的不列顛戰役,使希特勒征服英國的野心化為泡影。南明王朝延續了18年,是妨害了中國18年的統一嗎?按照柏楊的說法,岳飛、文天祥、史可法以及張自忠、左權等抗日英雄,也妨害中國統一了?
  
  六,謝安怎麼會是糊塗蛋?
  謝安是淝水之戰的總指揮,為抗擊氐族軍隊入侵做出了貢獻,在歷史上聲譽很高。柏楊卻對他貶斥道:「謝安不是靠才幹而是靠門第取得高位的」,對於應付前秦的入侵,「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後來「索性出城遊山玩水」,「然而,他跟其他顢頇人物有一點不同,他有空前的好運氣。」
  謝安真是如此不堪嗎?
  南宋思想家陳亮評價他與王導「其端靜寬簡,彌縫輔贊,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業實賴焉。」王夫之說他「思深而道盡,復古以型今。豈一切苟簡之術所可與議短長哉。」史學家範文讕評價:「東晉朝內部出現前所未有的和睦氣象,是和謝安完全繼承王導力求大族間勢力平衡的作法分不開的。謝安的作法是『鎮之以和靜』。」
  謝安是顢頇(糊塗)之人嗎?不是。淝水之戰後,「謝安乘前秦國崩潰,使謝玄等率諸將北伐。三八四年,收復徐、兗、青、司、豫、梁六州。三八五年,猛將劉牢之進入河北名都鄴。東晉朝建立以來,這是最大的一次戰勝擴地。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內部和睦,有些力量可以對外。」(《中國通史簡編》)淝水之戰怎麼是靠運氣?誰抗擊外侮,柏楊就指責誰,誹謗朱元璋的是他,貶低謝安的還是他,這老東西究竟要謀划什麼呢?
  
  七,淝水之戰有沒有戰鬥?
  柏楊認為,淝水之戰「其實並沒有『戰』,而只有『役』,前秦帝國不是戰敗,而是退敗。」 「對強大的前秦帝國而言,淝水戰役僅是一次戰場上的失敗,更僅只是一次先頭部隊的失敗,國家主力毫無損傷。」
  《資治通鑒》記載:「融馳騎略陳,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這「追擊」難道不是「戰鬥」?《晉書》記載:「堅中流矢,臨陣斬融。」 不僅前秦皇帝苻堅中箭,其弟苻融也被殺死,可柏楊卻說:他是」坐騎忽然栽倒,竟被亂兵踐踏而死。」這就掩蓋了晉軍的戰績。
  淝水之戰的序幕,更是一場爭鬥。猛將劉牢之斬殺前秦大將梁成,殺敵萬人。《晉書》記載:「玄遣牢之以精卒五千距之。」「臨陣斬成及其弟雲,又分兵斷其歸津。賊步騎崩潰,爭赴淮水,殺獲萬餘人,盡收其器械。」 (詳見《資治通鑒》),柏楊對此竟然不提。
  再者,前秦是「國家主力毫無損傷」嗎?《中國通史簡編》記載:苻堅讓苻融「帶領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自己帶領步兵六十萬,騎兵二十七萬」,戰後,「到洛陽時只有十幾萬人。」《資治通鑒》記載:「重以飢凍,死者什七、八。」入侵者都成癟臭了,柏楊還替他們助威。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5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19 | 只看該作者
《黎鳴胡說八道賞析》
  
  黎鳴號稱「哲學家」、「思想狂徒」,是《中國人性分析報告》的作者、當代「批孔」急先鋒。「批孔」一詞,可能在文革期間使用最多。因此,黎鳴的謬論想必不少,關於他的錯誤論述如下所示:
  
  一,儒家提倡「隱瞞」對不對?
  針對孔子說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黎鳴展開了批判,說:儒家「在外部的社會,卻是血統蔭蔽的私情」,是「隱瞞真誠的極端自私的隱情。」這是一個批孔者常犯的錯誤。如今,法律規定有「拒證權」,依照法律「親親相隱」的形式已經很常見了。
  《民事訴訟證人拒證權研究》一文中指出:「證人須具有特定的身份或與一方當事人有某種特殊關係,例如夫妻關係、親屬關係等,這是證人行使拒證權的身份要求。」 還說:「民事訴訟證人拒證權作為現代法治國家中證人的一項重要權利,在世界許多國家的證據立法中都已明確規定。我國立法卻並未對此作出規定。」這真是中國文化閃光點被埋沒的遺憾。
  
  二,中國存在2000多年思想黑暗嗎?
  黎鳴說:「在兩千多年偽學(儒學,筆者注)的籠罩下 」,「中國的思想天空一片黑暗。」
  這是煽情,而非學術。我請問:佛教、道教以及阮籍、何晏、郭象,哪個不是儒家的「異端」。《劍橋中國秦漢史》記載「公元3世紀哲學的復興」,「道家的自由意志論趨向放蕩不篤」,《中國通史簡編》第2編第4章記載:「佛教的輸入,對唯心論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裴偉(左危右頁,暫代,筆者注)作崇有論,王浮造老子化胡經,正是這一次大爭鳴的先聲。」「儒佛道玄四家各在準備戰鬥,久被廢棄的墨學也想趁機再起。隱士魯勝注墨辨,又作刑名兩篇,闡發墨辨的要旨。」這一切難道都是黑暗?
  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戴震、方以智、顏元的思想算不算「黑暗」?他們反對集權,提倡民主,反對空談,講究實用,「工商皆本」、「理存乎欲」也是黑暗嗎?在歷史、哲學文獻中,到處都能獲得的常識,怎麼硬生生的「就是不存在」!
  
  三,中國存在2000多年發展停滯嗎?
  黎鳴認為:歷史上存在「2000多年的中國社會長期的發展停滯」。這更是一種流傳廣泛的彌天大謊。
  《全球通史》記載:「隨後1000年,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偉大的黃金時代。早在漢代,中國已成功的趕上歐亞大陸其他文明,而現在,即中世紀時期,中國則突飛猛進,仍是世界上最富饒、人口最多、在許多方面文化最先進的國家。 」(上冊第16章)這也叫停滯不前呀?《世界千年經濟史》記載:「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1000年為22.7%,1500年為25%,1700年為22.3%,1820年為32.9%,1870年為17.2%,1913年為8.9%,1998年為11.5%。」
  分明是清代中國才落後,黎鳴卻說成「2000多年的停滯」,這是對「經濟居高不下」的一種歪說吧。
  
  四,孔子該不該殺少正卯?
  孔子曾經處決過一名罪犯少正卯,對此,黎鳴評價道:
  少正卯「與孔丘同在一地進行民辦教育的競爭。」「由於少正卯的講學曾得到當時很多年輕人的擁戴,以至孔丘的門徒曾三次被少正卯吸引過去」,「於是孔丘長期以來忌妒、懷恨在心。」「孔丘為殺少正卯杜撰了如下五條『罪名』:一,心達(又記為『逆』)而險。即野心勃勃(或思想反動),是個危險人物。二,言偽而辯。即語涉欺詐,能言善辯。三,行辟而堅。即行為怪異,意志堅定。四,記丑而博(又曰『誌異而博』)。即廣播醜聞,煽動不滿。五,順非而澤。即挑撥離間,從中取利。」「這些『罪名』純屬『莫須有』之類。很顯然,孔丘的殺少正卯,全在假公濟私,公報私仇」。(《中國人為什麼把殺人犯奉為「聖人」?》)
  首先,根據史料:少正卯亂政該殺!《史記•孔子世家》記載:「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法官依法「槍斃」個犯人,難道也有罪嗎?孔子殺少正卯,是在他「亂政」的前提下,白紙黑字,這是不能否定的。少正卯和楊國忠、李林甫、嚴嵩等人一樣,都是禍國的奸臣。
  再者,黎鳴對孔子的指控,本身就採用了「莫須有」的手法。他說孔子出於「忌妒」殺人,「公報私仇」,並無證據,屬於猜測。他說孔子虛構了少正卯的五種「罪名」,這「虛構」二字也是猜測,且證明不了少正卯沒有「亂政」。而「語涉欺詐、煽動不滿、挑撥離間、從中取利」,正是亂政奸臣的拿手戲。
   我請問:欺君之罪該不該法辦?製造假新聞該不該法辦?煽動是非,挑起矛盾,擾亂社會該不該法辦?蔡京是書法家,他可以講學。周作人是文學家,他也可以講學,但這種人到底還是該殺的貨色。大漢奸周佛海,曾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治總教官,他也沒少「講學」吧?日後,蔣介石將其投入監獄,使之瘐死牢籠,難道是出於嫉妒不成?
  
  五,隱惡揚善該批判嗎?
  黎鳴說:「為什麼中國文人『喜歡』告密?為什麼中國文人『喜歡』拍馬?為什麼中國文人不敢、不會、不能『講理』,而卻擅長花言巧語、飛短流長、搬弄是非?」 「孔子及其儒家的『隱惡揚善』的文化傳統的『本質』,真是把中國人害苦了」。(《隱惡揚善:恬不知恥、怙惡不悛》)
  隱惡揚善的意思是「隱瞞人的壞處,宣揚人的好處。」(《中國成語大辭典》)也就是說:不要總指責別人的缺點,應該多說他人的優點。這種觀點,正是反對「飛短流長、搬弄是非」。《中庸》上說:「舜喜歡求教、洞察淺顯的言論,能隱瞞他人缺點、宣揚優點,把握事物兩端,以中庸施於人民,這就是他成為舜的原因。」(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中國成語大辭典》引用了很多事例,請看:
  《醒世恆言》卷三:「難得這好人,又忠厚,又老實,又且知情認趣,隱惡揚善。。。」
  《至公論》:「夫世人所謂隱惡揚善者,君子之大義」。
  《趙靖康公神道碑銘》:「專務隱惡揚善,以德報怨,出於至誠,並非勉強者,天下稱之。」因此,「隱惡揚善」並非教人學壞。
  黎鳴此人,批孔發了瘋,還歇斯底里的嚎叫曰:「『四書』有真理嗎?有真知嗎?有真誠嗎?有邏輯嗎?有思想嗎?有普世價值嗎?根本就全都沒有,也不可能有。」
  《中庸》上說:「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黎鳴倘能以此為「真理」,安下心來,學學《大學》中的「致知在格物」,就能獲得「真知」。要是學會了「意誠而後心正」等「思想」,樹立了「真誠」,就無需這樣咆嚎了。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6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20 | 只看該作者
《義和團運動不容誹謗》
  
  中山大學教授袁偉時,撰文《是愛國壯舉還是有悖文明行為》,他寫了好幾萬字否定義和團,大罵義和團「敵視現代文明」、「燒殺搶掠」,是「封建統治者的工具」,拼力抹殺其愛國行為。。。洋洋洒洒一大堆理論,引起了轟動和思想交鋒。
  但是,袁偉時說來說去走了嘴:「義和團『殺人放火』導致外敵入侵」。「各國軍隊6月17日強佔大沽炮台才是侵略戰爭的開始。」既然6月17日聯軍對中國進行了侵略,那麼,義和團與之作戰,必有「反侵略」的「愛國壯舉」,這是袁偉時無意中承認的。他用幾個字,就輕易推翻了自己辛苦創作的幾萬字。這個滑稽的學者,還出了哪些錯誤?讓我們一一曆數:
  
  一,義和團要對戰爭負責嗎?
  袁偉時認為:「義和團燒殺搶掠、敵視和肆意摧毀現代文明在前,八國聯軍進軍在後,這個次序是歷史事實,無法也不應修改。」 言外之意:義和團先惹了洋人,因此要為戰爭負責。
  歷史的順序是「列強入侵中國→義和團反抗→八國聯軍進兵」,這個大家都知道。袁偉時的《如廁史》是「脫褲子→出恭→提褲子」,倘或把「脫。。。」故意省略,只能給人以誤導。
  根據美國史學家費正清編寫的《劍橋中國晚清史》:義和團運動的背景有「割地狂潮」一事:「德國要求在中國取得一處海軍基地作為酬勞」。「英方租借了威海衛,為期二十五年」。「日本則得到了不將福建省讓與其他國家的同樣保證。」「法國以九十九年為期租借廣州灣。。。」總之,「半個世紀的外國人的侮辱深深地傷害了他們的自豪感和自尊心。」義和團不能為戰爭承擔責任。
  《拳匪記略》有言:「吾邑之有義和拳也,自今年正月中旬,由新城之沈各庄傳習而來。始因倉巨村天主教民欺凌善良,霸佔公產,官不能申理,百姓控訴無門,始習拳為敵。數十餘日內,蔓延牛家莊,老李村等村,近又傳染東江村,石柱等十數村。」戰爭的責任人,正是帝國主義及其哈巴狗。
  
  二,義和團破壞誰的財產?
  袁偉時批判義和團「拆毀鐵路」,「完全出於對外來事物的敵視」,而且,「這是蓄意破壞財產的罪行」——這個「完全」用得太絕對了。
  義和團扒鐵路有反抗壓迫的動機。根據《義和團史料》記載:清朝政府6月26日給盛京上諭,說「此次釁端,本由拳民而起,拳民首先拆毀鐵路」,義和團為什麼要拆鐵路?回看盛京將軍6月18日的上奏,即可獲悉:「查俄國人假道行修火車」,「自興工以來,搶佔民地,虐待土工,無不疾首痛心」,因此,「計五百里,所有俄鐵路橋房均經百姓拆毀。」這是「破壞強盜的財產」,袁偉時想替「賊」執法呀?
  
  三,義和團是否阻止了瓜分?
  袁偉時引他人觀點,對「義和團阻止了帝國主義的瓜分」一說進行反駁。他認為:「是由於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瓜分才沒有實行。」儘管有人以瓦德西的話為證:「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可他相信,「瓦德西個人的觀感並不能代表德國的政策,德皇一直把瓜分作為對華政策的基點」。
  影響政府的力量,不僅有皇帝,還有官員和輿論。德皇固然是國家元首,但瓦德西身為「遠征軍總司令」,應比德皇更了解中國的情況。對於「帝國主義的矛盾,使中國不被瓜分」一說,有官員們的話和輿論為證。如:巴黎報紙上說:「法人甚恐中國從此分裂。。。各國必因此紛爭」,「如果實有其事」,法國「亦不能不有事於滇粵之間。」對「義和團阻止瓜分」一說,不僅有瓦德西的觀點為證,還有如下言論為證:
  赫德認為:「而無奈瓜分政策,又不可遽實行於今日。」「故義和團之運動,實由其愛國之心所發,以強中國,拒外人為目的者也。」他在日後還承認:「人民群眾的武裝起義保全了帝國的領土完整,它們使外國列強懾於群眾起義,特別是在經歷了義和團起義的恐怖以後,列強放棄了瓜分中國的希望。」赫德身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也比德皇具備了解中國的條件。法國議員的演講詞為:中國「民氣堅勁,殊非印度。」「吾故謂瓜分之說,不啻夢囈也。」英國外部副大臣講:「團匪之事即可取以為鑒,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者待中國也。」此外還有輿論,如:奧京報上說:「各國其慎思所以待華人之法,勿重蹈前四十年中之所為。」凡此種種,難道是「瓦德西個人的觀感」嗎?
  因此,袁偉時的說法顯然片面。
  
  四,義和團要遵守《國際法》和不平等條約嗎?
  袁偉時批判義和團不守《國際法》,他認為:對義和團「進攻使館區」進行肯定,「是對國際法的無知」。義和團破壞了「正常國際關係」。他還說:「國際條約是有法律效力的。人們可以指責這些規則和條約是列強主導下形成的」,「可是,在沒有修改以前,我們仍然不得不遵守它,否則就會造成不應有的混亂,歸根到底不利於弱國和多數民眾。」
  這種指控太荒謬了,義和團根本沒有學《國際法》的可能,就好比袁偉時沒有凌空720度的可能一樣。當年,世界列強到處燒殺搶掠,有點良心的人,會用《國際法》約束被壓迫者反抗嗎?而且,按照他的邏輯,可以得出以下豬狗不如的結論:
  1,華盛頓進攻英國殖民者犯法——人類反殖民武裝鬥爭全犯法,按照「法律」規定:殖民地屬於宗主國。
  2,捷克人抵抗納粹,違反了《慕尼黑協定》。
  3,法國人抵抗納粹,違反了《貢比涅停戰協定》。
  4,波蘭人抵抗納粹,違反了《蘇德友好與邊界條約》。
  5,朝鮮人抵抗日本,違反了《韓日合邦條約》。
  按照這種理論,袁偉時完全可以為法西斯張目了。
  
  五,義和團要為中國的災難負責嗎?
  袁偉時把帝國主義製造的災難,賴到義和團身上,他說:義和團「留下的是:侵略者的鐵蹄蹂躪東北、華北。首都淪陷。」,俄國「製造海蘭泡血案」,「大沽和京津沿線炮台被拆」,清朝「賠款四億五千萬兩」,「遭災的還是老百姓。」
  按照他的邏輯,那麼:1942年海德里希被刺身亡,法西斯當天屠殺152人。1944年8月爆發華沙起義,納粹瘋狂鎮壓,導致18萬平民和1。8萬名戰士死亡。1945年3月,義大利游擊隊殺死33名黨衛軍,納粹旋在阿爾戴阿蒂納山洞殺害335人。。。以上血債,難道讓反抗者負責嗎?如此發展下去,袁偉時可能會把「南京大屠殺」的責任,也賴到中國軍隊頭上。
  
  六,義和團大殺教民純屬「暴行」?
  袁偉時搜羅資料,指責義和圖「殘暴」,如:「奉天(遼寧)全省『教民人命千餘』」,義和團「搶掠教民三百二十八家。」「殺斃教民男女十三人。」等等。。。他所羅列的,多是殺教民的記錄。
  袁偉時的指控不能成立。因為《聖經》上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馬太福音19:24),而洋教士「凡認為可以賺錢之業務,無不並營並進。」(瓦德西語)因此,義和團殺他們,符合基督教義,是為耶穌清理門戶。
  再者,義和團以前的革命或運動,多有濫殺現象。法國大革命屠戮無辜很厲害,「7月間被處死刑者中,貴族和教士僅佔5%,中下階層約佔74.5%,其餘為軍政官吏。」「無休止的恐怖不僅失去了廣大群眾的支持,也遭到了資產階級本身的反對。」(《法國通史簡編》第5章) 但我們不能否定其革命性。
  我們再看兩份資料:
  一,「教士們袋子里藏著大批的金錢,收買中國人民中間的無賴分子,來者不拒,總是臨時的或經常的發給金錢。」(羅德克夫《義和團記》)
  二,教民「作姦犯科,無所不至,或鄉愚被其訛詐,或孤弱受其欺凌,或強佔人妻,或橫侵人產,或租項應交業主延不清債,或錢糧應交公廷抗不完納,或因公事而籍端推諉,或因小忿而毆斃平民,種種妄為,幾難盡述。」(李東沅《傳教論》)
  原來,教民是從人群里挑出來的流氓,且什麼壞事都干。因此,總體上講,這些人活該殺!
  
  七,我們怎能對侵略者以禮相待?
  老袁在譴責義和團時,還為侵略者猛噴賤話,他說:「洋人不等於都是帝國主義者,即使是列強的官方代表,也要按照國際法以禮相待」。
  這話聽著,模模糊糊像是有理。打開范文瀾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第1章一看,不禁嚇了一跳:鴉片戰爭時期,「英船在天津時,喬治·義律等二十餘人赴琦善宴會,『嬉笑怒罵』,『有舞洋槍飛刀於坐上者』。琦善『隱忍受辱』」,「十月,洋船到浙江,欽差大臣伊裡布,『遣其奴張喜赴洋船饋牛酒,首賀以林、鄧革職之事』。」「洋人肆意侮辱,投降派說是夷情恭順」。
  往袁偉時腦袋上扣個馬桶,看他如何以禮相待。
  
  話說到這裡,我忽然想問問那些全面否定義和團的人:「如果你是當時的中國農民,你該怎麼辦?」不反抗?死路一條。反抗?清政府卻又對農民進行誤導。他們看著義和團用巫術防身,卻不為其提供一點近代戰爭的知識——這對於清廷來說,本是舉手之勞。中國農民那麼可憐,一些學者卻連基本的同情心都沒有。否定義和團的「愚昧性」本沒有錯,他們卻連「反抗性」也一味抹殺。
  一些人最喜歡以蒙古、滿清入侵為例,罵中國人麻木,及至我們不能忍受異族壓迫,他們又大罵「愛國賊」。愛國者與其兩頭挨罵,倒不如一味的殺向漢奸,直到漢奸在中國徹底絕種為止。
  
  《反抗侵略沒有錯——袁偉時謬論批判》
  
  有件事很奇怪。
  當你談論足球、歌星、彩票的時候,幾乎沒有人來轉移話題。偏偏在談論保衛釣魚島時,總有一些人「及時趕到」,勸說大家:「不要和日本作對,你們要等中國強大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然後,把話題轉移到「民主、經濟」等問題上。美國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超過英國,爭取獨立呢?非洲又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反抗殖民者呢?他們偏不談。按照他們的邏輯:非洲國家都能獨立,中國卻不能收復一個島嶼。袁偉時也是這種人,在《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一文中,他大談「弱國不能反抗強國侵略」的怪論。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大沽炮台守軍反擊侵略軍。轉年,英法聯軍繼續進攻,圓明園被燒。對於此事,袁偉時評價說:「導致火燒圓明園的英法聯軍再一次入侵是有可能避免。」 「從後果看,這一仗顯然打錯了。翌年,英法聯軍再次入侵,招致北京被占,圓明園被燒。續訂《北京條約》,不但規定原訂的《天津條約》繼續有效,還招來其他新損失:對英法的賠款分別由四百萬兩和二百萬兩一律增至各八百萬兩。。。」「如果不打,不是對中國更有利嗎?」 清朝「明智的選擇是嚴格執行現有條約,避免與之正面衝突,爭取時間,改革和發展自己。」說白了:我們不應該反抗,要等,等大清朝帶領咱們強大起來再說——袁偉時對清朝抱有那麼大的希望,寡婦守節,也算「難得」呀。
  為此,我想問袁偉時幾個問題:
  首先,世界反殖民戰爭倘有失敗,就是打錯了嗎?
  如:玻利瓦爾創建的委內瑞拉第一、第二共和國被西班牙顛覆。海地的杜桑·盧維杜爾被法軍逮捕殺害。義大利第一次獨立戰爭,加里波第戰敗。印度民族大起義失敗,詹西女王被殺。秘魯反殖民起義失敗,阿馬魯二世被殺。難道,這些戰爭都打錯了?
  第二次英美戰爭時期,美國尚為農業國。英國侵略軍曾攻佔華盛頓,火燒白宮和國會大廈。時間為1814年8月25日。袁偉時若在當天,可會批評「美國抵抗英國的戰爭打錯了」,「火燒白宮可以避免」,並奉勸麥迪遜總統要先「爭取時間,改革和發展自己」?
  其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倘有失敗,就是打錯了嗎?
  1938年,希特勒吞併奧地利,英國首相張伯倫僅表示了譴責。同年,他又同法西斯簽定了《慕尼黑協定》。1939年9月,二戰還是爆發了。歷史證明:納粹對歐洲的侵略,是不可以用「不反抗」來避免的。中國曆經《馬關條約》、濟南慘案、九一八事變、《塘沽停戰協定》、《何梅協定》,對日本一忍再忍。但是,日本還是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1937年11月,國民黨在淞滬會戰中失利,日軍佔領上海。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開始。按照袁偉時的邏輯,難道日本入侵可以避免,抗日戰爭打錯了嗎?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袁偉時和大漢奸陳公博的觀點很像,陳也講過「弱國不能反抗強國」的理論。1940年,他寫了一段話:「中國還是一個產業落後的國家」,「國家的經濟,人民的教育,交通的脈絡,都要和武器相副的」,「何況我們根本就沒有這些機械化武器。」因此,「抗戰無望,只有提倡和平來救中國」。要命的是,陳公博的這段話,是寫給他13歲的兒子陳乾的——恐怕只有漢奸不懂事的兒子,才信這種理論。
  反侵略戰爭失敗了,我們可以吸取教訓,但不代表反侵略本身是錯的。義和團運動、印度民族大起義、華沙起義的抗暴精神,都應獲得歷史的肯定和讚譽。中國沒有必要等到特彆強大,再去爭取主權。亞、非、拉反殖民運動早已取得成功,衣索比亞都獨立了,弱智學者的理論早該休矣。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7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20 | 只看該作者
《鄭和下西洋是不求利嗎?》
  
  對於鄭和下西洋一事,很多人褒貶不一。學者袁偉時認為:「600年前——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首航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87年。為什麼他沒有成為中國的哥倫布?很簡單,他的活動不求利,遠航是為了宣揚國威,全部經費都靠財政撥款,數額太大,支撐不下去,被迫停止。」「當時正值所謂『地理大發現』時期,航海和遠洋貿易推動世界前進;這一次機會中國喪失掉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冷思考》)
  袁偉時批評明朝沒有「地理大發現」,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鄭和與哥倫布都是自東向西走,如果鄭和發現新大陸,至少要繞地球半圈,哥倫布渡過相對狹窄的大西洋就行了。
  再說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根據《劍橋中國明代史》:永樂皇帝派鄭和航海的理由,包括「顯示他的權力和財富」、「滿足他的虛榮心和他對榮譽的渴求」,也包括「了解帖木兒的和其他西亞蒙古人的計劃」,鄭和航海不僅為了「顯示中國的兵力」,還「在於增長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在於保護華人的利益」,因此不能以偏概全,完全否定。
  書中還說:「他們的目的當然都已實現,儘管明朝政府此後沒有繼續實現這些目的而充分加以利用。」注意,是明朝日後的政策出現了問題,而非鄭和「不求利」。哥倫布比鄭和有影響,關鍵在於:中國統治者逐漸開始閉關鎖國,而西方統治者對新市場進行了開發、利用。這是統治者——而不是兩位航海家所決定的。
  《劍橋中國明代史》記載:「鄭和的探險性遠航把最重要的東南亞諸國划入了明朝政治勢力範圍之內。」「外國響應這些主動行動,這不但因為它們擔心拒絕會遭到軍事報復,而且因為它們看到了與中國建立關係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
  書中還講:「馬六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位於香料貿易路線上。」「在與爪窪的關係方面,永樂帝設法阻止它向馬六甲內部擴張,和保持南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貿易暢通。」「在1408至1409年鄭和第二次遠航期間」,他手下被西爪王殺害,「從而迫使鄭和進行軍事干涉。中國人接受了賠償和道歉,並恢復了外交關係,但中國人利用連續的幾次航行,把爪窪置於監視之下。」白紙黑字,鄭和下西洋豈能用「不求利」三個字全面概括?「從1405至1421年的十多年中鄭和巨大艦隊的威嚴的陣容,在整個這一區域中擴大了強大的中國的形象,並給貿易和外交帶來了持久的影響。」這些歷史是抹殺不了的。
  再者,東南亞地區海盜猖獗,海賊陳祖義戰船近百艘,聚眾千萬人,橫行於南海、印度洋一帶。「凡有經過客人船隻,轍便劫奪財物」(《瀛涯勝覽舊港記》),最後被鄭和擊敗,陳祖義於1407年被處斬。暹羅國欺壓滿剌加,後者告知於明朝,1409年,鄭和出面調停,終至雙方和睦相處。在當今世界,打擊海盜、調停國際矛盾乃是公認的正義之舉,又豈能用「宣揚國威」加以概括。
  還有人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尋找建文帝,因此意義不大。這一說法並不確切,「他們被組織起來或許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是為了尋找被廢黜的、或許逃亡在外的建文帝 」。(《劍橋中國明代史》)
  袁偉時強調:鄭和航海消費「數額太大,支撐不下去,被迫停止。」卻不知道,「哥倫布的偉大發現最初看來象是一個重大失敗。數千名冒險家成群結隊地前往西印度群島,只是令人掃興地找到少量黃金。」 如此看來,哥倫布又該如何評價?「世界歷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倫布至死還確信,他已抵達亞洲。」「西班牙君主明智地拒絕進一步支持他。」最終,哥倫布「滿懷怨恨,於1506年死去。」 (《全球通史》下第6章)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因此否定他的歷史貢獻,對鄭和也需持同樣的態度。
  
  《中國落後不是文化問題,是文化交流問題》
  
  如今,一些學者和閑漢認為:中國落後是「文化問題」,他們不僅要「反封建」,還認為中國的宗教、文字、語言、哲學、藝術都不如西方,要全盤西化,什麼都要照抄西方,有瘋狂者甚至鼓吹改變華人的人種——這種理論有點市場,但稍一思考,卻覺得狗屁不通。
  按照他們的說法,疑問就會隨之而來:既然中國落後是文化問題,我們何以有1000多年的領先呢?倘或真是文化問題,漢朝、唐朝的輝煌就不存在,歐洲中世紀的落後也不存在,歐洲將自希臘、羅馬以來一直領先,中國將自殷商、周朝以來一直落後。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此,這種無腦哲學根本就不起推敲。
   中國落後到底是什麼原因?我以為正確的答案是:人類的進步在於交流!交流與否才是進步、落後根本原因。讓我們舉例為證:
  先看羅馬:羅馬起先囊括了地中海文明,繁榮強盛。公元4世紀,羅馬以基督教為國教,而後殺科學家,焚燒書籍,不再交流,最終走向滅亡。
  再看阿拉伯:
  一說到阿拉伯人,有些人總想起沙漠里的老鄉,認為他們創造不出什麼文化,其實這是誤會。阿拉伯人崛起時,從外國學來「軍事組織、工農業生產等先進的文化知識。」學者薩拉姆「向拜占庭皇帝索取希臘古典著作,其中包括歐幾里德的《幾何原理》。」哈里發「馬門在巴格達創立一所規模宏偉的學術研究中心——智慧館,把從各地搜集來的文化典籍集中收藏在這裡。」「花剌子密第一個使用印度數字和零號代替阿拉伯原來的字母記數法。」哲學家「金迪受亞里士多德、新柏拉圖和新畢達哥拉斯主義的影響」,法拉比「把阿拉伯哲學推向高峰。」阿維森納(伊本·西那)不僅是傑出的醫學家,也是著名的哲學家,他師承法拉比」,其著作「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珍品。」(《世界古代史》第18章)
  因為文化的交流,阿拉伯人長足進步。他們創造了「天球儀、地球儀、星盤儀、觀象儀、象限儀。。。」「今天人們所稱的各大行星的名字以及許多天文學術語,大都來源於阿拉伯語。」花剌子密「是最早編寫算術和代數的學者。」「艾卜·瓦法發明了正割和餘割」,醫學家拉齊斯的著作,「以《天花與麻疹》和《醫學集成》最為著名。」阿維森納「的名著《醫典》是阿拉伯醫學的結晶」。(《世界古代史》第18章)
  後來,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凡是有關基督教歐洲的東西」,「官吏和學者就看不起,示以輕蔑和傲慢。」 「這種唯我獨尊的態度。。。在愈益重要的科學領域,放下了一道思想鐵幕。」一些人在科學上開始胡說八道,他們認為「人體的血管不多不少,正好五千條」,「世界是扁平而呈三角形的」,他們還這樣認識海洋:「一個是牛奶海,另一個是糖海,第三個是黃油海,第四個是酒海,等等。。。」(《全球通史》下第3章)如此自大封閉,怎能不落後於他人?
  印度也有同樣的經歷:
  在鼎盛時期,印度「與東南亞和東亞諸國建立海上貿易聯繫」,「在印度支那和馬來群島建立了商業殖民地。」「與東部非洲、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灣沿岸諸國建立貿易聯繫。笈多王朝時期布羅奇和坎貝都是繁華的國際貿易中心。」「西北部印度河流域是陸路貿易必經之地,北上中亞地區與絲綢之路相接,西可通歐洲,東可抵中國,是連接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世界古代史》17章)
  在這種文化交流的背景下,印度「梵文詩人和劇作家迦梨陀娑」,寫下了《雲使》、《鳩摩羅出世》和《沙恭達羅》等優秀作品。亞利雅巴達「精確地算出圓周率的數值為3.1416。他斷定地球是繞著自己的軸旋轉的球體。1881年發現的笈多王朝《巴赫沙利》手稿」,處理了一些「算術和代數問題。」(《世界古代史》17章)輝煌成績林林總總,我就不再贅述了。
  後來,印度商業衰落,「理想的人不是整天忙碌於發財致富、營造宅第的商人,而是端坐在蒲席上、吃大蕉葉做的食物、保持對物質財富無動於衷的神秘主義者。」(《全球通史》下第2章)如此發展國家,又怎能不落後於他人?
  至於中國,漢、唐對外開放,明,清逐漸鎖國,發展狀況截然不同。其餘土著,如印第安人、非洲黑人、澳洲土著,他們是劣等民族嗎?根本不是。他們居住的地域偏遠隔絕,因此才產生了落後,如「東半球和美洲大陸為一片汪洋大海所分隔」,「澳大利亞與世隔絕的程度超過了南美洲南端和非洲南端」(《全球通史》下第5章),因此,我們也不能歧視他們。如果罵人家是劣等民族,只能表現出自己文化素質的劣等。
  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根據人類學家提出的遏制領先法則:「在歷史變革時期,處於最適應和最成功的社會要想改變和保持其領先地位是最困難的。相反,落後和較不成功的社會可能更適應變革並在變革中逐漸取得領先地位。」
  按照人類學家博厄斯的理論:「人類的歷史證明,文化的進步取決於提供給某個社會群體的向其臨近群體學習經驗的機會。該群體的發現會傳播給其他群體,且這種交往越多,學習的機會就越大。」(全球通史上第20章)不交流產生了不變革,才是中國落後的真正原因。這種觀點最能自圓其說,我們不要一誤再誤了。
  還有一些自卑的宿命論者認為:「中國傳統沒有邏輯學,沒有民主政治,落後是命中注定的事。」我回答:中國原本沒有佛教,拿來之後,產生了新的思想。西方也沒有火藥武器、指南針,拿來就是了。中國的科舉制度,不是演化為西方的文官制度了嗎?因此,文化的交流才是關鍵。
  我的這些看法,來自人類學家的觀點,一些歷史學家也持此觀點。就算還不完善吧,總比說不通的全盤西化論要強。那是熱血沸騰,大腦真空的哲學,根本講不通。說「中國落後是因為封建專制」也就罷了,如果說是「文化問題」,那麼我請問:何來漢?何來唐?西方崛起若是因為文化優人一等,又何來黑暗中世紀?人類本應有辯證能力,可是,這些沒有辯證能力、也查不出精神病的人怎麼到處都是呢?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8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21 | 只看該作者
《說一點對「文化」的口德問題》
  
  中國落後是「封建制」造成的,在《三民主義》中,孫中山明確的反「封建」,卻支持中國文化和孔老夫子。可是,很多學者卻總愛說:「中華民族為什麼落後?文化問題!」他們天天說,年年講,說得大家都仇視起中國文化來。那麼,文化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我們想過嗎?
  英國文化學家泰勒下了一個權威的定義:「文化是社會成員在社會上所學得的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念、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其他能力與習慣。」按照那些人的理論,中國落後還是古董、園林、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造成的。由於長期灌輸對「文化」的仇恨,中國爆發了「破四舊」,也當在預料之中。
  上世紀初,一位「著名作家」說:「日本進步,是因為舊物少,容易蛻變,所以適合生存。中國舊物太多,一切都僵化,最終要滅亡。」(大意)——這是煽動仇視中國文化的豺狼言論。在美國弗利爾博物館中,藏有中國畫1200多幅 ,這些「舊物」不會阻礙美國的發展吧。國外200多家博物館,有中國文物167萬件。世界列強搶走了那麼多「舊物」,哪個國家因此停滯了?文革破壞了大量「舊物」,中國會因此進步嗎?這位作家如果要「反封建」,就該說清楚,舊物、舊物,包括文物,此人不是存心要滅中國文物吧?
  上世紀初,最可怕的「舊物」是什麼?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國固然有曹錕、張作霖之流,但共和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袁世凱復辟,人民打倒他,張勳復辟,人民打倒他。而當時日本在做什麼?在神話天皇這個「封建舊物」,邁向法西斯主義。1880年天皇出巡,下木尚江記載:「在他們之間普遍流傳著,『如果拿到天子走過的砂石,則家裡安寧、五穀豐登』。」(《懺悔》)那位說日本「舊物少」就「適合生存」的作家,可能是瞎了。
  明治維新成功,說明不了舊物少的好處。戊戌變法失敗,也說明不了舊物多的壞處。因為,辛亥革命成功了,不能證明中國舊物少,日本軍國主義興起,也不能證明日本舊物多,這都是政治運作成功與否的問題,與「舊物」多少何干。
  這位「著名文人」不僅仇視「舊物」,還叫囂:在我們這個奉迎過蒙古、滿清的國度里,古書實在太多了!(大意)——奇怪,漢朝、唐朝他怎麼不提?我們用古書同化了多少民族,他怎麼不說?中國古代科技、文學著作,不可能一點價值都沒用。按照他的理論,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大家的古書都該燒了。1258年,蒙古消滅了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阿拉伯人有什麼書?代數、三角函數、希臘古典著作!因此,他的這種言論,純屬喪心病狂。
  西羅馬焚燒古書,不久滅亡。東羅馬走向滅亡,知識分子克里梭羅拉斯,卻拿起古書興辦希臘學院,推動了文藝復興,促進了歐洲強大。那位崇拜西方的「著名文人」,對這兩段歷史是應該知道的。可是,按照他的理論,誰亡國,誰的古書就沒用。難道埃及、印度、巴比倫、以色列、希臘、羅馬的古書都該燒?「破四舊」期間,造反派燒過多少古書?這位作家當時已死,他是看不見的。
  為此,我提醒大家,千萬提防那些成天「反思中國文化劣根性」的人。提放那些動輒罵中國「文化」、「舊物」的人。他們之中,不乏對中國進行誹謗的歹徒。只要高喊一聲:「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歹徒們就會搖身一變,化作「神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醜化、誹謗我們。被他們蒙蔽的人,也會一哄而上。而滅一個民族,先滅他的文化。
  某些學者應該積點口德,想反「封建」,就說「封建」,不要動輒批判「舊物」、「文化」,文革被挖掉的祖墳是「舊物」, 被砸碎的古董是「文化」,至於煽動仇視古書,更是罪惡行徑。秦始皇、希特勒、紅衛兵、宗教裁判所都是燒書狂,他們的暴行,只能遺臭萬年。
  我的這點勸告,對一些人有用,對於處心積慮消滅中國文化的人,根本沒有用。因為,所謂「給中國文化看病」的某些人,最終目的就是要滅絕傳統文化,柏楊就曾強調:造成「中國人都艱難」的原因,「不是政治問題」,「而是中國文化的問題」,這位作家連方塊字都要消滅。還有些人故意越鬧越歡,張嘴「舊物」,閉嘴「文化」,你說拿他們怎麼辦。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9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21 | 只看該作者
《就若干問題為傳統文化辯護書》
  
  由於文革「造反派」與「民主精英」在雞飛蛋打前造謠很多,且造謠技巧「精湛」,給人感覺「似是而非」,因此,民間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多誤會。這些誤會流傳很廣,還越說越像真的,以至於在報紙、雜誌、電台上到處都是,甚至一些名人也跟著說。你不隨聲附和,人家反認為你是「別有用心的封建分子」。對於這些誤會,我想做一些做出解釋。如果說的不對,還請大家指正:
  
  有人說:中國不能進步,是因為中國人受2000年封建社會的影響,祖傳文化劣根性深。。。所以要打倒傳統文化——
  這種說法很泛濫,但疑點太多,經不起推敲。
  首先,說「中國人受2000年封建社會的影響」,這就荒謬了——難道我們中國人都活了2000多歲,外國人都活了1000多歲,所以外國人受封建影響少嗎?一個70歲壽命的人,無論他生在中國還是外國,只能受70年的影響,又何談「受2000的影響」?
  其次,「影響」需要教育,我們長期受反傳統教育,很多人沒讀過古書,他們不懂傳統,還仇恨傳統,如此說來,我們能有多少「祖傳文化劣根性」?
  第三,中國固然「封建社會」時間長,可進入奴隸社會卻比較晚。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巴比倫、埃及、印度在先,中國排在第四位。「奴隸制劣根性」要比「封建劣根性」更可怕!西方中世紀又比中國同時期黑暗,封建毒素深刻,連科學家都殺。如此說來:中國應該是「劣根性」少的國家。
  有人也許會反駁:「那三大古國已經滅亡了。」可是,按照「劣根性祖傳」的理論,埃及在公元前30年亡於羅馬,她的「奴隸制劣根性」也會遺傳給羅馬。如此說來:當今「劣根性」深的地區還應該在西方。
  我們再來看看:以下四個國家,是誰先進入封建社會的。
  法國墨洛溫王朝建於公元481年,當時是南北朝。
  印度戒日王朝建於公元612年,當時是隋末。
  阿拉伯帝國建於公元632年,當時是唐初。
  德國建於公元962年,號稱神聖羅馬帝國,當時是北宋初期。
  由此看來,法國進入封建社會最早,印度第二、阿拉伯第三、德國最晚。可是,為什麼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於1789年的法國,卻沒有出現在其他三個國家?德國兩次結束專制,都是被外國用世界大戰打出來的,難道,德國封建社會比法國還長嗎?
  辛亥革命時期,中國建立了亞洲第一共和國,證明不了「中國封建社會短」,那是革命者的睿智。日後中國不強,乃是後人走進誤區的結果,和傳統有多少關係?因此,國家進步與否,和治國方略、歷史背景有關,與專制社會的長短無關。總之一句話:怨天罵祖,還不如承認自己無能——這才需要真正的勇氣。
  
  有人說:孔子是官迷——
  其實,這是一個流行的謠傳,孔子是辭官去魯。《論語·微子》上說:「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說白了:魯國腐敗,孔子就辭職了。他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有人罵孔子是「官迷」,你讓他當不上科長,他可能都會發瘋。
  
  有人說:「君君、臣臣」是反動封建言論——
  很多人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進行批判,認為這是反動封建言論。然而,什麼叫「君君、臣臣」?為何「君」、「臣」二字要重複一次,他們也不知道。反正人家怎麼說,他們就怎麼說。
  《論語·顏淵》上講:「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君君、臣臣釋意為:「君像君的樣子,臣像臣的樣子」。幹什麼,像什麼,這種思想有什麼錯?孔子總不能說:「總統總統,議會議會」吧。
  
  有人說:孔孟提倡集權主義,性善論導致人治,中國應該提倡荀子、韓非子的性惡論——
  這是誤國的一種說法。
  孟子是性善論者,提倡民權思想。他認為:天子不能把天下給予別人,應該是上天和人民授予他天下。「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天與之,人與之」。他提倡人民有罷免權和革命權:「犧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官員也有罷免權,「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孟子又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並引《泰誓》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認為上天的視聽來自人民。
  專制主義的提倡者荀子是性惡論者。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一書中說:荀子「造出專制主義的學說,在當時也是適合政治需要的。」荀子講:「君主疏遠你,要全心專一而不背叛,君主罷黜你,要恐懼卻不要埋怨。」(詳見《仲尼》)這與孟子講的「君之視臣為土芥,則臣視君為寇讎」完全背道而馳了。荀子還認為:「君王是管理的樞要,讚美他就是讚美天下的根本。」(詳見《富國》)「君王是國家最高權威」,「一個權威就安定,兩個權威就混亂。」(詳見《致士》)韓非子是荀子的弟子,他不僅是性惡論者,還繼續鼓吹專制。
  說到這裡,有人會感到奇怪:既然荀子提倡集權,統治者為何不膜拜他呢?原因很簡單:「荀子否定命運,不敬天地,不信鬼神,不法先王,輕視仁義,人本性惡諸說,對統治階級並不合用。」因此,「後世孔子廟中沒有荀子的位置,雖然專制主義是他倡導的。」(《中國通史簡編》第一編)
  
  有人說:孔子要恢復奴隸制——
  孔子反對奴隸殉葬。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說:孔子認為:製造人俑殉葬的人,該斷子絕孫,因為人俑樣子像人,又怎能讓人民飢餓而死呢?「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孔子連用人俑殉葬都反對,他會維護奴隸制嗎?
  《禮記·檀弓》記載:齊國大夫陳子車去世,妻子要用人陪葬,其弟陳子亢反對。陳乾昔死前要兩個婢子陪葬,他的兒子沒有做,理由都是「以殉葬,非禮也」。
  
  有人說:孔子想恢復周禮,是開歷史的倒車——
  孔子是周朝人,就要恢復周朝的秩序,但他同樣指出:禮會變化。夏、商、周的禮都在變,今後一百世也可以知道。「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政》)
  春秋時期,周天子稱王,齊桓公稱公,可吳王也稱王。周朝末期,蜀國杜宇竟然稱帝。這就好比國家元首稱總統,山東省長稱省長,浙江、江蘇省長也稱總統,四川省長竟然稱聯合國秘書長。。。混亂可想而知。《周禮·春官·司服》上說:「公之服,自袞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鷩,音必。毳,音粹),統一官銜又有什麼錯?
  《禮記》上講:「請業則起,請亦則起。」和老師說話要起立,錯啦?「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讓官員下地教農民耕種,錯啦?「凡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叫政府贍養老人,錯啦?這些思想,是開歷史的倒車嗎?
  
  有人說:孔子講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是輕視婦女的言論——
  女子、小人特指侍奉人的僕人。《論語集注》上講:「此小人,亦謂仆隸下人也。君子之於臣妾,庄以臨之,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患矣。」
  有人也許會反駁說:「這只是一家之詞。」可是,女子離她近了,她會「不遜」,離她遠了,她就會埋怨你,我想戀愛的人最有體會,這和小人的性質完全不同。孔子也說過男人的缺陷:男人好色:「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倘或有一天女人掌了大權,這段話可能要成為「壓迫男人」的罪證了。
  注意:孔子說的是:女子「與」小人,並未說:女子「等於」小人。孔子還說過:上等的智慧「與」下等的愚昧不可改變(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並非說聰明人「等於」傻子。「與」和「等於」概念不同,而「偷換概念」屬於常見的詭辯術。
  
  有些人誤認為:「中國沒有產生民主思想」——
  對於此事,一些人還煞有介事的進行討論,討論之後,不是「嘆氣」就是「慚愧」。其實,黃宗羲就是民主啟蒙思想家。他在《原君》中說;「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他還指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公其非是於學校」。明確的指出廢除君主制,用「學校」這種機構管理國家。《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任繼愈編)第四冊的目錄就是「黃宗羲的唯心主義哲學思想和民主性的政治思想」。
  此外,顧炎武也有民主啟蒙思想,他說:「人君之於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眾治之而刑措矣」,提出了「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張。
  西方人的民主,古典源於希臘,近現代源於英國,其餘國家,多無民主獨創。我們要是動輒「慚愧」,歐洲沒有獨創民主的那些民族,豈不都要去上吊?現代民主體質好,拿來學習、改進就是了。就好比洋人覺得中國火藥、指南針好,拿來學習、改進就是了,動不動「慚愧」什麼?我們中國人不必自卑,更不必怕洋人。
  
  有人認為:儒家輕視商業——
  這種說法很讓人納悶。都說唐、宋時期中國經濟發達,商業繁榮,怎麼輕商成了儒家的本質?持這種說法的人,往往用「清朝輕視商業」混淆「所有儒家帝國輕商」。
  《中國哲學史》(吉林文史出版社)記載:孟子的思想包括「發展商業,主張『人政』首在振興經濟。」孟子說:「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其次,《中國通史簡編》記載:唐朝「自中期以下的繁榮,主要表現在工商業特別是商業的興盛上。」「外國商人,只要不違反唐法律,貿易往來,完全自由。中國商人到外國通商,也很發達。據阿拉伯人蘇萊曼東遊記說,唐時中國海船特別巨大,波斯灣風浪險惡,只有中國船能夠航行無阻。」「唐時商業多至二百餘行,每行總有較大的商店。」此外,漢朝、宋朝時中國也大力發展商業。漢武帝時期,張騫於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為開闢絲綢之路做出了貢獻。「宋朝期間,中國人在造船業和航海業上取得巨大進步,12世紀末,開始取代穆斯林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海上優勢。」(《全球通史》上第12章)
  那麼,反對商業之說是如何產生的呢?
  其中一種反商思想,出發點竟是善意的。《劍橋中國秦漢史》記載:漢朝時,「改造派也設法阻止商人積累巨額財產」,「他們希望阻止富商對農民的經濟壓迫。」然而,「商人勢力越來越大。」「政府的反商政策沒有收到效果。」日後明、清繼續鎖國,商業逐漸衰落,那就是后話了。我們不能相信一種無賴哲學:「輕商是儒家文化造成的,重商與儒家文化無關。」那是哄鬼,反覆灌輸才能欺騙正常人。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主題

518

帖子

406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06
10
 樓主| txcowboy 發表於 2011-12-8 15:22 | 只看該作者
有些人認為:「中國文化使人對外妥協,對內殘忍」——
  這些閑漢提出這一觀點,「論證」手段卻相當低劣。他們不提中國的擴張史與和平史,卻搜集「內戰記錄+投降記錄」,然後大肆煽情,用這種「對內殘忍」的手段,論述中國人「對內殘忍」,這是一種純粹24K的胡亂王八手段。
  試想:如果不提英國的擴張史,只提他們被丹麥人、諾曼人統治的歷史和內戰記錄,就可以輕易的論述「英國人對外妥協,對內殘忍。」如果不提俄國的興盛史,只提他們被留里克人、蒙古人統治的歷史和內戰記錄,就可以論述「俄國人對外妥協,對內殘忍。」 如果不提波斯的興盛史,只提他們被馬其頓人、蒙古人統治的歷史和內戰記錄,就可以證明「伊朗人對外妥協,對內殘忍。」然而,這又算什麼「論證」?充其量是陷害。
  無論是內亂史和被異族統治的歷史,中國的時間比率都相對短。我在《洋奴第二定律》中已經出示數據,就不必重複了。
  
  有人說:「克己復禮」是復辟言論——
  「復」指的是符合。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亦指出,「復」的本意是指「合」。他說:「孔門第一大弟子顏淵問什麼是仁,孔子答稱『克己復(合)禮為仁』」。
  
  有人說;「三綱」是孔子的反動言論——
  公元79年,漢朝於白虎觀整理出《白虎通德論》,曰:「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和孔子無關。
  
  有人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本意是愚民——
  《論語集注》解釋:「 程子曰: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爾。」孔子並非不想讓人求知,而是沒有足夠的能力讓人們都知道。孔子若想愚民,開辦學堂幹嗎?
  
  有人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是反動言論——
  如果不斷章取義的話,這段話應該這樣念:「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撫式」是官方禮儀,手搭車上橫木,身體稍微前傾。這段話的意思是:國君行禮,大夫還禮。大夫行禮,士還禮,官方禮儀不要用於百姓。身為大夫,不會被加以刑罰。被加以刑罰的人,就不能留在國君身邊——如今領導接見下屬,說:「同志們好。」下屬回答:「首長好。」「為人民服務。」這種官方禮節,不必用在老百姓身上,這有什麼錯?做官的不能被捕,要先免除職務,如「摘去頂戴花翎」、「撕去領章肩章」。被捕的人就不能做官,這又有什麼錯?
  
  有人說:儒家愚孝——
  「愚孝」只是後來社會的產物,孔子反對愚孝。
  《禮記·內則》上講:父母有錯,要和藹的勸說。不聽,也得孝順,還要接著勸說。倘若還不聽,與其得罪了鄉黨州閭,還要繼續勸說。「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說則復諫。不說,與其得罪於鄉黨州閭,寧孰諫。」為父母指出過失,堅持勸諫,不怕得罪眾人,是愚孝嗎?
  
  有人說「儒家吃人」——
  吃人是統治者的惡行,儒家反對吃人。《禮記·明堂位》上講:「昔殷紂亂天下,脯鬼侯以饗諸侯。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紂。」殷紂王吃人,周公就輔佐武王討伐他。
  
  有人說:儒家空談——
  孔子說:「行動在先,說話在後。」(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又說: 「沒有仁德,光有口才有什麼用呢?」(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說:儒家虛偽——
  孔子說:「作為一個人卻沒有仁德,那禮還對他有什麼意義呢?」(人而不仁,如禮何)「花言巧語討好人,這樣的人很少有仁德。」(巧言令色,鮮矣仁)
  
  有人說:儒家思想死板——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的事情,無可無不可,只要符合正義就行。」(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君子守信用,但不要拘泥於小信用。」(君子守信,但不拘於小信)子夏也認為:「大德方面不出問題,小德上有所出入是可以的。」(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有人說:儒家只講道德,不講法治——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會。孔子並非反對法治,他不可能主張「對殺人放火的人,教育教育就算了。」孔子說:君子心懷法度(君子懷刑)。又說:對人不教育就誅殺是暴虐(不教而殺謂之虐)。那麼,孔子究竟怎樣看待德與法呢?說白了:就是要先教育,后懲罰,不要動輒逮捕抓人。他認為:用政令禁止,法律懲罰的手段,人民會因為懼怕而免於犯罪,卻無羞恥之心。用道德、禮儀來教育民眾,人民才會知道羞恥而免於犯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有人說:儒家迂腐不堪——
  宰我問:「追求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訴他:『仁德在井裡。』他會跟著跳下去嗎?」孔子說:「不會。君子可以到井邊去看,但不可以陷進去。可以被欺騙,但不可以被誣陷。」 (宰我問曰:仁者,雖高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有人說:儒家講究煩冗禮節——
  孔子說:關於禮儀,與其奢侈,寧可節儉。(禮,與其奢也,寧儉)
  
  有人說:儒家缺乏基督教中的反省意識——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說:「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孟子·公孫丑上》記載:「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有人說:儒家輕視體力勞動——
  孔子說:若能獲得財富,雖然是駕車的行業,我也可以從事。(富貴如可得,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有人說:儒家造成辦喪事大吃大喝——
  《論語》記載:孔子在家有喪事的人身邊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因此,辦喪事大吃大喝不是中國的傳統,而是對傳統的拋棄。
  
  有人說:《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是封建社會「愚孝」思想的體現——
  郭巨埋兒講的是:晉朝人郭巨家境貧寒,他的母親總要少吃糧食,省下來給孫子。郭巨怕母親餓死,就想把孩子埋掉。後來,郭巨的行為感動了上天,結果,他在挖坑時挖到了金子。我請問那些反對者:如果我們是郭巨,處在及其貧窮的環境中,我們該怎麼辦?難道要殺死自己的母親嗎?
  
  有人認為:袁世凱曾經祭孔,所以儒家壞——
  話不能這麼說。因為,袁世凱還祭過他爸爸呢,難道有人要據此來反對「孝敬父母」不成?
  
  有人說:祭祀祖先是原始社會野蠻時代的東西,應該廢除——
  這好象是周作人的觀點。不過,古典民主產生於希臘,比羅馬獨裁官出現早。近現代民主產生於英國,比墨索里尼創造法西斯主義出現早,所以「古老」不是廢棄的理由。
  
  有人說:美國發達是因為沒有封建社會,所以要打倒傳統文化——
  美國是沒有什麼封建社會,可是別忘了,美洲還有以下幾個國家:海地、秘魯、宏都拉斯、哥倫比亞、薩爾瓦多。。。這些國家發達嗎?海地總統杜瓦利埃、智利總統皮諾切特、阿根廷總統魏地拉、尼加拉瓜總統索莫查、巴拉圭總統斯特羅斯納。。。哪個不是專制主義者?難道拉丁美洲封建社會長?或者,打倒耶穌他們就進步啦?
  
  有人說:日本明治維新后全盤西化,國家強大了,所以要否定傳統文化——
  這種論調,簡直是「亂人」說的話,武士道是紐約的嗎?日本神道教、佛教、文字、書法、茶道、柔道、料理哪個是西方傳來的?當年日本維新,確實有人鼓吹全盤西化,但是,「日本新領導人不贊成這種不加區別的奉承所有西方東西的做法。」「他們現在提出了一個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於建立一個強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國家。」(《全球通史》下第16章)
  
  有些「幻想自己是侵略者」的流氓,惡毒的咒罵中國人,說:「中國人繁殖能力強,所以是劣等民族。」——
  請看2010年世界人口排名:
  1,中國:13.692億
  2,印度:11.66億
  3,美國:3.07億
  16,德國:8233萬
  21,法國:6442萬
  再看:
  26,緬甸:4813.8萬
  30,坦尚尼亞:4104.9萬
  40,秘魯:2954.7萬
  65,柬埔寨:1449.4萬
  77,盧安達:1047.3萬
  依照他們的說法,劣等民族中應有德國人和法國人,優秀民族卻是緬甸人與坦尚尼亞人。說了半天,這種辱罵中華民族的人,才是高度無知、深度無恥的劣等人。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7: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