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方大吃一驚:美國做這些事竟還要先找北京商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eihua99 發表於 2011-11-20 18: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1-11-20 16:53:52   來源  CHN強國論壇



美國總統奧巴馬大動作宣布與緬甸建立新關係,並派國務卿希拉里出訪。美國國務院18號表示,這只是開端,仍未評估是否解除對緬甸的制裁。白宮則表示,事前曾與中國進行過實質討論。

鳳凰衛視報道,奧巴馬在十七號與緬甸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通話,並宣布將在十二月初派希拉里前往緬甸,這是超過半世紀以來,首位美國國務卿出訪 緬甸,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十八號表示,這是因為緬甸改革出現了進步跡象。

不過,美國還是希望看到進一步的改善,包括釋放所有政治犯、修改選舉法律、同 時擴大政治參與空間,唐納同時表示,希拉里前往緬甸時並不會列出詳細的改革要求清單,因為這只是美國與緬甸對話的開端,並強調奧巴馬會與昂山素季接觸,是 因為她的身份是一個重要的對話窗口,而對於是否考慮解除對緬甸制裁,唐納表示仍言之過早。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我們還不到可以評估(制裁)的點上,我們還在起始階段,我們將持續進行像是緬甸特使米德偉與其他人和緬甸的對話,而顯然的,這次派國務卿過去,象徵更重要的邁進。」

對於美國是否曾提前與中國接觸,白宮高級官員透露,美國在許多亞洲議題上都與中國保持密切對話,而在緬甸議題上,美國與中國有相當實質性的討論,白宮官員說,中國支持美國與緬甸的往來,因為中國也鼓勵緬甸內部的政治改革,

官員稱,這是因為中國希望邊境的穩定,而美國將會在緬甸議題上與中國緊密合作,同時會持續與中國進行諮商。

自吳登盛今年3月就任緬甸總統以來,緬甸先後釋放被軟禁多年的昂山素季以及數百名政治犯,近日又傳出消息,緬甸將向美國「臉譜」社交網站打開大門。這被視為緬甸告別現代政治秩序數十年後的第二次嘗試與回歸。緬甸1948年獨立后不久就出現了議會制,它於上世紀60年代因民族矛盾和國家內亂被中止。

吳登盛總統的改革不像是「面子工程」,近年多名緬甸高官來中國考察學習,其領導層對漸進式改革的必要性逐漸形成共識。西方長期制裁使緬甸的軍政府體制陷入困境,迄今沒有一家大型西方跨國公司在緬甸投資,幾乎沒有現代金融業,製造業被「封殺」,民生凋敝。

緬甸的政治改革至少到目前很難與「西方化」掛鉤,它更像是軍人政治走向極端后的理性自我修正。2008年的修憲給軍人在議會中留足了位置,軍人在緬甸政治中的地位大概會長期保持特殊。

然而由於改革常常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過程,緬甸的未來出現前所未有的各種不確定性。緬甸現政權敢於面對它們,至少是有勇氣的表現。他們沒有為了抵抗壓力而把老路上的戰壕越挖越深,而是做出審時度勢的「戰略大迴轉」。

中國應當為緬甸的變化高興,對緬甸改善與西方的關係,尋求在中印之間的一定「外交均衡」,我們也應當坦然處之。中國一直視緬甸為朋友,外界有時將中國簡單說成「緬甸軍政府的朋友」,緬甸政治孤立給中國帶來的政治麻煩,要遠遠糟於它因對外開放而給對華關係帶來的「稀釋」。

緬甸開放會對在緬有大項目的中國公司帶來直接影響,中國援建的水電站被突然停工就是一例。但這些風險本應進入我們的預案,中方應以新的心態和手段應對它們,維護自己的利益。

說到底,中國對緬貿易優勢的諸多原因中,地緣因素及中國經濟的吸引力是決定性的,東盟各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幾乎都是中國,認為中國在緬甸開放之後的貿易競爭中會輸的說法是幼稚的。

更幼稚的言論是將緬甸政治改革同中國作對比,以此證明中國的改革即使跟緬甸相比也已經「落後」。類似的荒唐對比還被用在越南和中國之間。中國政治生態的錯落和層次都是越南和緬甸完全不可比的,中國社會的多元化以及輿論的力量處於可持續的發展中。中國政治的綜合現代化水平不是靠一兩個單項指標就能一步邁上來的。

衷心祝願緬甸的改革順利,中國如此之大,不需要用緬甸與中國有出入的改革步驟的失敗,來印證自己當前狀態的正確。看到周邊有些不同就對中國犯起糊塗的人,大概從來就沒有清醒過。

貼或許讓大家感興趣的主帖供閱讀,
但並不一定代表本人的立場和觀點。
盼理性回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