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六祖壇經: 「佛性非善非不善」

[複製鏈接]

4

主題

7

帖子

148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owudi 發表於 2011-11-2 21: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六祖壇經: 「佛性非善非不善」

我們在處事待人時,往往會依循著一些約定俗成的標準來判斷是非、對錯、好惡、美醜等等。但「六祖壇經 」在談到佛性時,指出「佛性非善非不善」 ,即是說佛性既是惡(非善)亦是善(非不善)。正如「金剛經」所說﹕ 「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這當然和我們習以為常的「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善的就不是惡的、惡的就不是善的」的觀念大相徑庭。那麼我們該怎樣來理解「佛性非善非不善」這個說法呢?

這個「佛性不二」 (如佛性非善非不善)的說法可以說是建基於大乘佛教之「佛是一切」的理念上。比如「金剛經」說﹕ 「一切法皆是佛法」 。既然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善法和惡法都是佛法。

那麼我們在生活當中應該作何取捨呢?佛教不是教導我們不要行「十惡」 (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 欲、瞋恚、愚痴) ,應該行「十善」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嗎?如果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那豈不是說「十惡」也就是佛法嗎?

其實要求我們行十善是屬於個人行為(所謂 「微觀」)的層面,而 「一切法皆是佛法」 則屬社會、甚至整個宇宙(所謂 「宏觀」)的層面。在個人方面,我們當然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是在社會上,由於人口眾多、品流複雜,無論這裡的教育如何完善、法制如何嚴謹,總會存在著多行不善的惡人、壞人、甚至犯罪份子等等,不一而足。

正如「易經坤卦」的「文言」所述,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我們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應該要為善不為惡,否則多行不善,必然會自取其禍。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社會上總會存在著種種的壞人在從事著這樣那樣的壞事。就像有陽必有陰、有光必有暗、有正必有邪等等,世間上有善亦必定有惡。

這個道理看來很簡單,但是對於我們的修持,特別在破除煩惱方面,這個認知卻能起著立竿見影的功效。當我們了解到「不善之法」本來就是社會裡面的一部份,我們就比較易於用「平常心」來看待不善的人和事。萬一我們不幸碰上了不法份子,被坑被騙,如果我們感到氣憤難平,我們就正好墮進了煩惱的陷阱了。

但是如果我們的心胸廣濶些,能用像鄭板橋教我們的「吃虧是福」來看待損失,那麼我們就是雖有損失,但無煩惱。

佛陀教我們破除煩惱的不二法門,其實不在於把煩惱消滅於無形,而在於不把煩惱看成是煩惱。如「涅槃經」所說﹕ 「雖有煩惱如無煩惱,即能利益一切人天。」又說: 「雖過生老病滅,不生於苦,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又如 「華嚴經」說: 「菩薩摩訶薩修梵行時……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又說﹕ 「諸菩薩初住地時……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所謂「一切法皆是自心」就是說個人的思想和感受會直接地支配著人的行為,而人的行為則造成了世間上的萬事萬物。也就是說,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而出。

因為「萬法唯心」 ,所以就算真的有壞人來把我坑害了,是否因此而感到煩惱卻是取決於我。如果我能如佛所教,能夠看得開、放得下,做到如「涅槃經」所說的 「雖有煩惱如無煩惱」 ,對於我的損失,我不上心、不煩惱,那麼社會上的壞人又能柰我什麼何?

我們學佛,求的應該不單隻是為來生、為福報,而是要求當下﹕當下我就要生活得快快樂樂,無有煩惱。

但是不止佛陀告訴我們,我們的經歷和經驗也告訴我們﹕人世中,苦是免不了的、壞人和惡人也是除不盡的。那麼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我們怎麼樣才能心無恐懼地活得快樂?

最簡單和最直接的方法,就如上文所述、 「涅槃經」所教的﹕ 「雖有煩惱如無煩惱,」與及「雖過生老病滅,不生於苦。」那麼我們就算不能馬上證得涅槃,起碼也能達到「近於大般涅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4 10: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