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南傳律藏學習---(一)導讀

[複製鏈接]

12

主題

143

帖子

176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有所依止 發表於 2011-10-23 09: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譯
南傳大藏經
律藏一
巴利律藏導讀
印順
南傳巴利律藏,依部派的分立言,正是屬於重律學派的上座部。上座部思想多遵舊聞,於律學尤甚,故完整保留原始佛教的戒律在制立與實行過程中之實況。這對於苴補北傳漢譯律藏的闕遺,實具有發覆之功;對於當前中國佛教界的重新審視戒律,更是一深具意義的事。
此一律藏以「波羅提木叉經」為核心,是僧團每半月誦說的要典,學者視之為原始佛教的古戒經,乃一切部派不同誦本的根源。其成立過程,始則經兩大結集,終則衍成三大部類。
長行(散文)與偈頌,是原始佛教聖典文學的兩大類型。王舍結集(五百結集)時,由優波離所誦出者,長行是波羅提木叉,偈頌是隨順法(分二部)。毗舍離結集(七百結集)時,長行部分則已就波羅提木叉作分別廣釋,即「經分別」;偈頌部分則示為三分;具足戒、法部、行法部,又依不同僧制事項類集,「犍度」因是而成。「經分別」、「犍度」與大部分成立於部派佛教時期的「附隨」,三者共成為上座部銅鍱律的組構支柱。
「經分別」是對「波羅提木叉」(即戒經,或稱戒本)的解說,依犯戒因緣、文句分別、犯相分別而條列細繹。其原始類集本僅五法:波羅夷法、僧殘法、波逸提法、波羅提提舍尼法、眾學法,但因學處(又譯作制戒、結戒)還在不斷地制立,其中與僧眾的日常生活關係最大的波逸提法,多方限制,故頗為龐雜,遂分成兩類:尼薩耆波逸提法(捨墮)、波逸提法(單墮)。又別加不定法與滅諍法而成為今之八法,前者是為適應特殊情況而補充的戒條,與欲事有關;後者則是處理僧事的七項法規,俟僧眾清凈后,方布薩說戒。總此八法之轄,咸以波羅提木叉為樞紐。
從語言學考察,波羅提木叉之原義,有初、上首、最勝、別解脫諸理蘊,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依處,隨時隨事受持戒條,解脫各別的煩惱與苦果。稱波羅提木叉為經者,因「經分別」之學處乃成文法,在佛世時已有一定的文句,為求便於憶誦之故,遂採用簡潔的修多羅文體。修多羅是線,學處既有一定的文句,其次第安布能任意變動,當如以線貫穿,風吹不能令散,故得以持久。
然而戒經的集成,與釋尊之制立布薩「說波羅提木叉」有關,隨犯而制的學處,每半月布薩誦出,名為「說波羅提木叉」,企達僧伽的和合清凈及正法久住。其儀軌,由序說、正說、結說三部分組成。布薩作白與說序問清凈,是屬序說;八法之標名起說、別說學處與結問清凈,則為正說;最後則結說勸學。此一簡要的儀軌,是部派未分前的原形。但現存正說比丘戒經中的227條學處,較早樣式應是學。
在佛法的發展中,先有學而後有學處。釋尊未制「說波羅提木叉」前,惟略說教戒加以開導,策勵僧眾應當如是,並未立有強制性的軌範。學,是在佛法中的學習,內容極廣,除三增上學外,並含攝出家眾一切應具之威儀,故云「應當學」,若不如是學,當受呵責及訓勉,惟尚無制罪之意。逮及教團因歷久而龐大,僧眾形成特有的威儀,宗教生活問題增多,遂不得不重律治,制立學處軌範。學處的開始制立,在釋尊成道十二年後,因迦蘭陀子須提那作不凈行而啟其端。今「經分別」八法中,獨「眾學法」結句是「應當學」,與他法之結罪不同,可知其成立的時期最早。
制立學處與「說波羅提木叉」,有十事利益,乃各部派所共傳。兩者是「經分別」的主軸,其輻輳組織次列如下:一、先舉制立學處的犯戒因緣。二、依學處文句作分別解說。三、對犯與不犯、輕犯與重犯的分別解說。
就犯戒因緣而制立學處言,略有五端:犯戒地點、犯戒之人、所犯之事、所犯之罪、所因煩惱。然而學處文句之制立,有些並非一次制定,而有初制、再制或者隨聽之情事,作為修正及定製的依據。這些文句因體式簡潔,欲如實理解,必須逐項解說,故釋文條目,或就定義而作分別,或就含義而作闡明。其犯相,一為約義分別,依對象、方法、意志(有意或無意、自主或被迫等)、結果,分別犯相的輕重,而以不犯相作結,二為就事分別,乃特殊、疑難之判決實例,僅見於波羅夷與僧殘。綜觀前述,中國律師稱為止持門,另一稱為作持門的則是「犍度」。
銅鍱律之「犍度」,是依「摩得勒伽」漸次集成,故「摩得勒伽」是「犍度」所據的母體,意譯作「戒母」或「戒本」。其原形是偈頌體,只標目作釋附於波羅提木叉之後,作為僧伽幾個內部規制及慣例誦持,乃一不成文法。今已獨立成部。
「犍度」的組織次第,大體上是依「摩得勒伽」之成立過程而編列。上座部的「摩得勒伽」示為三分:第一分具足戒,不稱為法,是有關僧制之名稱與內容的解說。其率先集出,顯示僧制早已受到重視且存在。列於「大品」第一的「大犍度」即是。其中的「十眾受具」,是了解受具制度開展的重要資料。第二分法部,則是僧制的結集,依次有「布薩犍度」、「結夏安居犍度」、「自恣犍度」、「迦絺那衣犍度」等,合第一分的具足戒共為佛教內部的五大宗教大典。第三分行法部,亦即威儀法,是僧眾行住坐卧的軌範。如「大品」之「皮革犍度」、「葯犍度」、「衣犍度」、等及「小品」之「卧座具犍度」、「儀法犍度」、「五百犍度」、「七百犍度」等,都是有關僧伽及個人的重要生活軌範,當是第三階段的類集編次。而隨順法(四大教法),原是隨順於先結集的「波羅提木叉經」,依據波羅提木叉對新傳的法律予以審決。上座部將此隨順法和有爭論的凈法,皆附編於七百結集之後。
最後,銅鍱律的另一組構支柱---「附隨」,是附性於律藏,作為通達「經分別」與「犍度」的補充類集。大部分的集出時間,殆是傳入錫蘭的部派佛教所成立。在體制上,以問答方式為主,內容則重論守古,缺少新的適應與解說,富有宗派的特色。共十九章。其後附錄戒本波羅提木叉、諸部戒本條數和戒條之對照表、南傳巴利律藏與北傳三漢譯律之對照表,裨供參考。
拙文僅就南傳巴利律藏的三大組構支柱,略事推究,從其體制組織、編成次第與成立過程,說明各部類的特色,在律學的開展史上,易於溯其原始實態,提供較為全面的研究觀點,了解其整體問題與價值。
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 於台中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應供養
恭敬禮拜 猶如事火 婆羅門等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沙發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5-19 09:14 | 只看該作者
讚歎!學習律藏並依教奉行才能端正態度,止惡揚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3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5-19 09:16 | 只看該作者
南傳律藏之目次(全)
茲將南傳律藏之目次(全部)錄畢,依此可見整部律藏之梗概。(因非定型之本,故略去頁碼)

目次

律藏一 經分別一

    通妙  譯

    律藏乃解說僧伽生活之禁制學處及其制度行儀。即北傳漢譯律藏之廣律,含《四分律》六十卷、《五分律》三十卷、《十誦律》六十卷、《摩訶僧祇律》四十卷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五十卷等之有部律與《鼻奈耶》十卷。前四者內容與巴利律完全相同,此即古來所言之四律,又西藏律亦相當於有部廣律。此等皆同出一源,內容大體一致,惟因部派傳承之不同而有所變異。巴利律和北傳漢譯律藏中之《四分律》與《五分律》最為類同,各派各傳自宗之律藏乃唯一特色,而巴利律藏,於此諸律中最為完整。尤可注意者,其與《四分律》、《五分律》之成立,皆屬最古老之律藏。

巴利律藏之內容組織,系由(1)經分別 Sutta-vibhanga (2)犍度 Khandhaka (3)附隨 Parivara 三部分組成。

經分別以律藏本文之重要條文為中心,說明其成立之因緣、條文字句之解釋、條文運用之實例等。條文中,比丘戒有227條、比丘尼戒有310條(《四分律》中是250戒和348戒,《五分律》中是250戒和380戒)。說比丘戒者是大分別Mahavibhanga,說比丘尼戒者是比丘尼分別Bhikkhunivibhanga。比丘戒227條中之條文,從波羅夷以下分為八類,比丘尼戒則分為七類。

犍度乃編品之意,於此部中,分篇解說教團之制度規定、重要行儀之方法及對經分別之補遺,分為大品Mahavagga、小品Cullavagga二部,大品十篇、小品十二篇。小品最後二篇乃說明經律編輯(結集)之經緯。

附隨是附錄,共19章。乃是將前兩部所說,組織分類為綱要性之註釋,與北傳漢譯諸律少有一致。

由律藏中抽出根本重要學處,作為讀誦之用,即是以波羅提木叉Patimokkha為戒本,每隔半月,集僧眾於一處讀誦,以篤勵修道(布薩)。此戒本有伯希和Paul Peliot於中亞發現之梵本Pratimoksasutra。本書則以黑體字印刷部分為戒本,但原戒本之序及四波羅夷之標題誦詞已佚。





經分別
大分別[比丘戒]

波羅夷
    波羅夷 Parajika,相當於比丘之極刑罪,犯者,失其比丘資格,並逐出僧團。此有淫、盜、殺、妄四戒。依注,其字義即「已被打破」之意,北傳漢譯律藏譯為「斷頭、退沒、他勝」。
波羅夷一[不凈戒]
波羅夷二[不與取戒]
波羅夷三[人體戒]
波羅夷四[上人法戒]



僧殘法
    僧殘 sanghadisesa乃次于波羅夷之重罪,犯者雖不失其比丘之資格,但須別住六晝夜行摩那埵羯磨,若應自白髮露而隱匿者,則應隨其隱匿之日數課其別住,其間停止其僧權。其語是sangha(僧團)adi(初)sesa(后、殘)之意。由最初之別住至最後復權。皆由僧團處分,非個人或數人所能執行。然北傳漢譯律藏之僧殘,乃從梵文本之sarngha-avasesa(殘餘)譯來,其意為應有由僧伽矯正之餘地,解釋為尚殘比丘生命之意,故僧殘雖非正確之巴利語譯,但今已成北傳漢譯律藏之慣用語。此有故意出精等13條。
僧殘一[出精戒]
僧殘二[身觸戒]
僧殘三[粗語戒]
僧殘四[自讚歎淫慾戒]
僧殘五[媒嫁戒]
僧殘六[造房舍戒]
僧殘七[造精舍戒]
僧殘八[第一嗔不滿戒]
僧殘九[第二嗔不滿戒]
僧殘十[第一破僧戒]
僧殘十一[第二破僧戒]
僧殘十二[惡口戒]
僧殘十三[污家戒]



不定法
    不定aniyata乃不能決定之罪。即在隱蔽或非隱蔽處與女人同坐時,被值得信賴之信徒所見,據其所靠,而可能構成波羅夷、僧殘或波逸提罪。此有兩條。
不定一[可淫屏處戒]
不定二[非可淫屏處戒]



捨墮法
    捨墮nissaggiya pacittiya是持所定衣服坐具等所有物或以上者,或有不法態度時,應將其長物捨棄於僧團或他人,然後行懺悔之罪,計有三十條。其原語nissaggiya為舍之意,pacittiya為賠償之意,即當舍(財)懺悔償罪之意。北傳漢譯律藏音譯為尼薩耆波逸提,意譯為捨墮。墮patayantika是墮地獄罪之意。
捨墮一[第一迦絺那衣戒]
捨墮二[小屋戒]
捨墮三[第三迦絺那衣戒]
捨墮四[故衣戒]
捨墮五[取衣戒]
捨墮六[從非親里乞戒]
捨墮七[過量戒]
捨墮八[第一預備戒]
捨墮九[第二預備戒]
捨墮一O[王戒]
捨墮一一[絹戒]
捨墮一二[純黑色羊毛戒]
捨墮一三[二分戒]
捨墮一四[六年戒]
捨墮一五[坐卧具戒]
捨墮一六[羊毛戒]
捨墮一七[洗羊毛戒]
捨墮一八[金銀戒]
捨墮一九[金銀買賣戒]
捨墮二O[物品交易戒]
捨墮二一[缽戒]
捨墮二二[減五綴戒]
捨墮二三[葯戒]
捨墮二四[雨季衣戒]
捨墮二五[奪衣戒]
捨墮二六[乞線戒]
捨墮二七[大織師戒]
捨墮二八[特施衣戒]
捨墮二九[有難戒]
捨墮三O[回入戒]



索引
一、中文、巴利文對照索引
二、巴利文、中文對照索引


律藏二 經分別二


波逸提法
    波逸提 pacittiya 如前項之捨墮法,非關財物之罪,為關於妄語、兩舌、殺生、飲酒等及煩惱、執著心之罪,計有92條。犯此罪者,於別眾gana,即必須在三位比丘前懺悔。其意義如前項所說。北傳漢譯律藏作「單墮」。
波逸提一[妄語戒]
波逸提二[罵戒]
波逸提三[離間語戒]
波逸提四[墮句戒]
波逸提五[第一共宿戒]
波逸提六[第二共宿戒]
波逸提七[與女人說法戒]
波逸提八[實有而說戒]
波逸提九[說粗罪戒]
波逸提一O[掘地戒]
波逸提一一[草木戒]
波逸提一二[異語戒]
波逸提一三[譏嫌戒]
波逸提一四[第一坐卧具戒]
波逸提一五[第二坐卧具戒]
波逸提一六[擠進戒]
波逸提一七[拖出戒]
波逸提一八[樓上戒]
波逸提一九[大精舍戒]
波逸提二O[有蟲水戒]
波逸提二一[教誡戒]
波逸提二二[日沒戒]
波逸提二三[比丘尼住處戒]
波逸提二四[利養戒]
波逸提二五[與衣戒]
波逸提二六[縫衣戒]
波逸提二七[預約戒]
波逸提二八[乘船戒]
波逸提二九[周全取食戒]
波逸提三O[秘密處共坐戒]
波逸提三一[施食處食戒]
波逸提三二[別眾食戒]
波逸提三三[數數食戒]
波逸提三四[滿二、三缽戒]
波逸提三五[第一足食戒]
波逸提三六[第二足食戒]
波逸提三七[非時食戒]
波逸提三八[蓄藏戒]
波逸提三九[美味食戒]
波逸提四O[楊枝戒]
波逸提四一[裸形外道戒]
波逸提四二[驅出戒]
波逸提四三[食事家戒]
波逸提四四[屏處與女坐戒]
波逸提四五[獨與女坐戒]
波逸提四六[請食訪他家戒]
波逸提四七[摩訶男戒]
波逸提四八[觀出征軍戒]
波逸提四九[宿軍中戒]
波逸提五O[觀模擬戰戒]
波逸提五一[飲酒戒]
波逸提五二[以指胳肢戒]
波逸提五三[水中戲戒]
波逸提五四[輕侮戒]
波逸提五五[令恐怖戒]
波逸提五六[燃火戒]
波逸提五七[沐浴戒]
波逸提五八[壞色戒]
波逸提五九[凈施戒]
波逸提六O[隱藏衣戒]
波逸提六一[故意殺有情戒]
波逸提六二[飲蟲水戒]
波逸提六三[發諍戒]
波逸提六四[粗罪戒]
波逸提六五[二十歲未滿戒]
波逸提六六[賊隊戒]
波逸提六七[與女人期行戒]
波逸提六八[阿利吒戒(惡見違諫)]
波逸提六九[隨擯戒]
波逸提七O[騫荼戒(隨擯沙彌)]
波逸提七一[如法戒]
波逸提七二[疑惑戒]
波逸提七三[無知戒]
波逸提七四[打比丘戒]
波逸提七五[舉手戒]
波逸提七六[無根戒]
波逸提七七[故意戒]
波逸提七八[屏處聽戒]
波逸提七九[羯磨不平戒]
波逸提八O[不同意而去戒]
波逸提八一[沓婆戒(與衣後言不平)]
波逸提八二[轉施戒]
波逸提八三[王宮戒]
波逸提八四[寶物戒]
波逸提八五[非時入村戒]
波逸提八六[針筒戒]
波逸提八七[卧床戒]
波逸提八八[入綿戒]
波逸提八九[尼師壇戒]
波逸提九O[覆瘡衣戒]
波逸提九一[雨衣戒]
波逸提九二[難陀長老戒]



提舍尼法
    波羅提提舍尼 patidesaniya 意為「向他自白」,北傳漢譯律藏作「悔過」,當對他人自白懺悔其罪。關於食事有四條,犯此罪者,必向一比丘懺悔。
提舍尼一[在俗家從非親里尼取食戒]
提舍尼二[在俗家挑食受食戒]
提舍尼三[學地之家受食戒]
提舍尼四[恐怖阿蘭若受食戒]



眾學法
    眾學 sekhiya 原語乃學習之意,此非罪名。食事、說法之方法及接近俗家人時須注意者等,應當學習之威儀作法。其行為違反此者,即為突吉羅,共有75條。北傳漢譯律藏《四分律》、《五分律》共百條,故古來稱為「百眾學」。故意犯之者,當對上座比丘懺悔;非故意者,於己心中懺悔即可。
眾學一[齊整著涅槃僧戒]
眾學二[齊整著三衣戒]
眾學三[覆身而行戒]
眾學四[覆身而行坐戒]
眾學五[正威儀而行戒]
眾學六[正威儀而坐戒]
眾學七[注視下方而行戒]
眾學八[注視下方而坐戒]
眾學九[反抄衣而行戒]
眾學一O[反抄衣而坐戒]
眾學一一[鬨笑而行戒]
眾學一二[鬨笑而坐戒]
眾學一三[低聲而行戒]
眾學一四[低聲而坐戒]
眾學一五[搖身而行戒]
眾學一六[搖身而坐戒]
眾學一七[搖臂而行戒]
眾學一八[搖臂而坐戒]
眾學一九[搖頭而行戒]
眾學二O[搖頭而坐戒]
眾學二一[叉腰而行戒]
眾學二二[叉腰而坐戒]
眾學二三[纏頭而行戒]
眾學二四[纏頭而坐戒]
眾學二五[膝行戒]
眾學二六[亂姿戒]
眾學二七[注意受食戒]
眾學二八[注意缽戒]
眾學二九[羹食適量戒]
眾學三O[滿缽受食戒]
眾學三一[注意取食戒]
眾學三二[注意缽食戒]
眾學三三[以次食戒]
眾學三四[羹飯適量戒]
眾學三五[從中央揉捏而食戒]
眾學三六[飯覆羹戒]
眾學三七[為己乞羹飯戒]
眾學三八[視他缽中戒]
眾學三九[大飯球戒]
眾學四O[圓飯球戒]
眾學四一[大張口待食戒]
眾學四二[全手塞入口中戒]
眾學四三[含飯語戒]
眾學四四[投入食戒]
眾學四五[嚙食戒]
眾學四六[脹頰食戒]
眾學四七[搖手食戒]
眾學四八[撒落飯粒戒]
眾學四九[舌舐食戒]
眾學五O[作聲食戒]
眾學五一[吸食戒]
眾學五二[舐手食戒]
眾學五三[舐缽食戒]
眾學五四[舐唇食戒]
眾學五五[污手持水瓶戒]
眾學五六[棄洗缽水戒]
眾學五七[與持傘者說法戒]
眾學五八[與持杖者說法戒]
眾學五九[與持刀者說法戒]
眾學六O[與持武器者說法戒]
眾學六一[與著草履者說法戒]
眾學六二[與著革履者說法戒]
眾學六三[與乘車者說法戒]
眾學六四[與卧床者說法戒]
眾學六五[與亂姿坐者說法戒]
眾學六六[與纏頭者說法戒]
眾學六七[與覆頭者說法戒]
眾學六八[人坐床己坐地上說法戒]
眾學六九[人在高座己在低座說法戒]
眾學七O[人坐己立說法戒]
眾學七一[人前己后說法戒]
眾學七二[人在道中己在道外說法戒]
眾學七三[立大小便戒]
眾學七四[青草上大小便戒]
眾學七五[水上大小便唾痰戒]



滅諍法
    滅諍法 adhikarana samatha 亦非罪名。為平息將起或已起於僧團中紛議之方法,依此不能適當、解決紛諍時,上座為突吉羅罪。共有七種,常謂七滅諍。經分別只舉其名目,在小品第四滅諍篇有詳說。



比丘尼分別[比丘尼戒]

波羅夷法
    比丘尼戒波羅夷法有八戒,其中四戒同於比丘戒,故省略之,茲舉出其餘之四戒。其第一為第五戒,順次而下。
波羅夷一[摩觸戒]
波羅夷二[覆比丘尼重罪戒]
波羅夷三[隨順被舉比丘違諫戒]
波羅夷四[八事成重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4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5-19 09:17 | 只看該作者
僧殘法
    比丘尼戒僧殘法有十七戒,其中七戒同於比丘戒,故省略之,茲舉出其餘之十戒。共同之七戒,是比丘戒僧殘之五、八、九、一O、一一、一二、一三。十七僧殘法之順序,比丘戒之五、八、九是比丘尼戒之一、二、三、四---一七則出於下列之七--一O。
僧殘一[訴訟戒]
僧殘二[度賊女戒]
僧殘三[四獨戒]
僧殘四[界外解舉戒]
僧殘五[受染心男子施食戒]
僧殘六[勸受染心男子食戒]
僧殘七[嗔心舍三寶違諫戒]
僧殘八[發起四諍謗僧違諫戒]
僧殘九[親近而住違諫戒]
僧殘十[謗僧勸親近而住違諫戒]



捨墮法
    比丘尼戒捨墮法有三十戒,其中十八戒同於比丘戒,故省略之,茲舉出其餘之十二戒。共同之十八戒是比丘戒捨墮之一、二、三、六、七、八、九、一O、一八、一九、二O、二二、二三、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三O。其順序是於此十八戒之後置此十二戒,故其第一為第十三戒。
捨墮一[蓄缽戒]
捨墮二[非時衣戒]
捨墮三[易衣后強奪戒]
捨墮四[乞此後乞彼戒]
捨墮五[購此後購彼戒]
捨墮六[僧伽財他用戒]
捨墮七[自乞僧伽財他用戒]
捨墮八[別眾財他用戒]
捨墮九[自乞別眾財他用戒]
捨墮一O[自乞別人財他用戒]
捨墮一一[乞重衣戒]
捨墮一二[乞輕衣戒]



波逸提法
    比丘尼戒波逸提法有百六十六戒,其中七十戒同於比丘戒,故省略之,茲舉出其餘之九十六戒。由比丘戒波逸提中之前九十二戒,除去下舉二十二戒,其七十戒是共同戒。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O、三三、三五、三六、三九、四一、六四、六五、六七、八三、八五、八九、九一。戒之順序,以共同戒七十條為第一至第七十戒。以下所列戒之順次,為第七十一至第百六十六戒。
波逸提一[食蒜戒]
波逸提二[剃除密處毛戒]
波逸提三[相拍戒]
波逸提四[樹膠生支戒]
波逸提五[洗凈密處戒]
波逸提六[供給飲物或扇戒]
波逸提七[乞生谷戒]
波逸提八[牆外棄不凈戒]
波逸提九[青草上棄不凈戒]
波逸提一O[歌舞觀聽戒]
波逸提一一[與男子夜中單獨共語戒]
波逸提一二[與男子屏覆處單獨共語戒]
波逸提一三[與男子露地單獨共語戒]
波逸提一四[遣去伴友比丘尼戒]
波逸提一五[食前入他家不告主人而離去戒]
波逸提一六[食后入不告主人而坐卧戒]
波逸提一七[不告主人而鋪戒]
波逸提一八[不善領受師語戒]
波逸提一九[嗔心咒詛戒]
波逸提二O[自打啼泣戒]
波逸提二一[裸體沐浴戒]
波逸提二二[過量沐浴戒]
波逸提二三[縫衣過五日戒]
波逸提二四[不著僧伽梨超過五日戒]
波逸提二五[著他衣戒]
波逸提二六[妨礙眾僧得衣戒]
波逸提二七[遮止分衣戒]
波逸提二八[與白衣外道衣戒]
波逸提二九[寄望得衣戒]
波逸提三O[遮止舍德衣戒]
波逸提三一[無衣同床卧戒]
波逸提三二[共被褥戒]
波逸提三三[故意惱亂戒]
波逸提三四[不看同住比丘尼病戒]
波逸提三五[驅他出房戒]
波逸提三六[親近居士子違諫戒]
波逸提三七[國內恐怖處遊行戒]
波逸提三八[國外恐怖處遊行戒]
波逸提三九[雨期遊行戒]
波逸提四O[安居竟不出遊行戒]
波逸提四一[觀王宮園林戒]
波逸提四二[高床尾毛床戒]
波逸提四三[紡絲戒]
波逸提四四[為白衣作事戒]
波逸提四五[不為他滅諍戒]
波逸提四六[與白衣外道食戒]
波逸提四七[不舍月華衣戒]
波逸提四八[不舍住處而出遊行戒]
波逸提四九[自作咒術戒]
波逸提五O[教人咒術戒]
波逸提五一[有比丘僧團不問而入戒]
波逸提五二[罵比丘戒]
波逸提五三[罵尼眾戒]
波逸提五四[背請戒]
波逸提五五[慳嫉俗家戒]
波逸提五六[無比丘住處入安居戒]
波逸提五七[二部僧中不自恣戒]
波逸提五八[不往聽誡戒]
波逸提五九[半月不請教誡戒]
波逸提六O[使男子破癰戒]
波逸提六一[度姙婦戒]
波逸提六二[度幼兒婦女戒]
波逸提六三[度不學六法沙彌尼戒]
波逸提六四[不乞僧度學法沙彌尼戒]
波逸提六五[度未滿十二曾嫁女戒]
波逸提六六[度不與六法曾嫁女戒]
波逸提六七[不乞僧度學法曾嫁女戒]
波逸提六八[不二年教護弟子戒]
波逸提六九[不二年墮和尚戒]
波逸提七O[度淫女不令遠離戒]
波逸提七一[度未滿二十歲童女戒]
波逸提七二[度不學法童女戒]
波逸提七三[不乞僧度學法女戒]
波逸提七四[未滿十二夏度人戒]
波逸提七五[滿十二夏不乞僧度人戒]
波逸提七六[不聽度人謗僧戒]
波逸提七七[取他衣不為授具戒]
波逸提七八[令二年墮學不為授具戒]
波逸提七九[度與男子交往學法女戒]
波逸提八O[父母夫主不聽度人戒]
波逸提八一[別住者與欲度學法女戒]
波逸提八二[各年度人戒]
波逸提八三[年度二人戒]
波逸提八四[持蓋著履戒]
波逸提八五[乘坐物戒]
波逸提八六[著腰布戒]
波逸提八七[著婦女裝飾物戒]
波逸提八八[香粉塗身戒]
波逸提八九[胡麻油塗身戒]
波逸提九O[使比丘尼摩身戒]
波逸提九一[使學法女摩身戒]
波逸提九二[使沙彌尼摩身戒]
波逸提九三[使女衣女摩身戒]
波逸提九四[比丘前著座戒]
波逸提九五[不得許可而質問比丘戒]
波逸提九六[不著僧祇支衣戒]



提舍尼法
    比丘尼戒提舍尼法有八戒,不同於比丘戒。
提舍尼一[乞酥戒]
提舍尼二---八[乞油、蜜、砂糖、魚、肉、乳、酪戒]



眾學法
    比丘尼戒眾學法與比丘戒共同,故舉其第一及第七十五戒,其他皆省略。
眾學一[齊整差涅槃僧戒]
眾學七五[水上大小便唾痰戒]



滅諍法
    滅諍法亦與比丘戒同,今只舉名目,內容見小品第四滅諍篇。



索引
一、中文、巴利文對照索引
二、巴利文、中文對照索引






律藏三 大品


    律藏第二部為犍度部,敘說僧伽各種制度、規則、儀式,以及其成立因由。
大品前篇由十犍度構成(對照漢譯諸本另見律藏五附錄中)。


第一  大犍度
    敘說佛陀成道至舍利弗、目犍連出家因緣,並有關授具足戒種種情形及其規則。
誦品一 (一---六)
一 菩提樹下因緣
    佛陀於菩提樹下順逆憶念十二因緣。
二 阿闍波羅榕樹下因緣
    為傲慢婆羅門說婆羅門法。
三 目支鄰陀樹下因緣
    目支鄰陀守護龍王。
四 羅闍耶他那樹下因緣
    多富沙、婆梨迦二商人供養佛陀。
五 梵天勸請因緣
六 [初轉法輪]
    至波羅奈國仙人墮處之鹿野苑為五比丘說法。

誦品二 (七---一四)
七 耶捨出家因緣
八 耶舍母與其原妻歸佛
九 四在家出家因緣
一O 五十人出家
一一 魔緣
    佛勸諸比丘遊行以及與魔波旬問答
一二 三歸依、具足戒因緣
    許諸比丘循三歸依出家。
一三 魔緣
一四 賢眾友事

誦品三 優樓頻螺神變(一五---二一)
    於優樓頻螺示現種種神變以使三迦葉出家。
一五 初神變
一六 第二神變
一七 第三神變
一八 第四神變
一九 第五神變
二O 其他諸神變及三迦葉歸佛
二一 熾燃品

誦品四 (二二---二四)
二二 摩竭國洗尼瓶沙五歸佛
二三---二四 舍利弗、目犍連出家因緣

誦品五 奉事和尚(二五---三O)
二五 奉事和尚品
二六 承事同修品
二七 弟子規則
二八---二九 依白四羯磨授戒
三O 出家四依

誦品六 (三一---三三)
三一 法臘十歲及其他
三二 奉事阿闍梨品
三三 承事侍者

誦品七 (三四---三八)
三四 侍者之規則
三五 愚痴暗昧之阿闍梨
三六 授具足戒之五分十六事品
三七 授具足戒之六分十六事品
三八 舊外道因緣

誦品八 無畏 (三九---五三)
三九---五O 不得令出家者
五一 前項之例外
五二 不得蓄二沙彌
五三 須依止比丘及不須依止比丘

誦品九 余財(五四---七一)
五四 余財
    佛至迦維羅衛城,令求余財之羅睺羅出家。
五五 五一之例外
五六 沙彌十戒
五七---五八 罰(沙彌)事
五九 不得帶走所余會眾
六O 擯滅沙彌
六一---七O 不得授戒者
七一 不得令出家之三十二種人品

誦品一O (七二---七九)
七二 無恥者
七三 無依止而住
七四 授戒與二、本人
七五 從入胎至二十歲受具足戒
七六 具足戒羯磨
七七 四依品
七八 四非事品
七九 被舉而還俗者
攝頌



第二 布薩犍度
誦品一 外道(一---一六)
一 布薩起源
二 布薩說法
三 布薩羯磨
四 布薩日
五 布薩界
六---七 布薩界之選定
八 布薩堂
九 布薩場
一O 長老比丘及新參比丘
一一 布薩之住處
一二 不離衣
一三 二布薩界
一四 布薩種類
一五---一六 讀誦波羅提木叉

誦品二 周多那瓦睹(一七---二七)
一七 續讀誦波羅提木叉
一八 日數與比丘數
一九 布薩之告示
二O 莊嚴布薩堂
二一 愚痴暗昧比丘
二二 與清凈
二三 與清凈欲
二四 布薩日被捕比丘
二五 狂比丘
二六 四乃至一比丘
二七 罪

誦品三 (二八---三六)
七十五事。
二八 無罪十五事
二九 以別眾為別眾十五事
三O 疑惑十五事
三一 惡作性十五事
三二 願不和十五事
三三 上項詳說
三四 舊比丘與客比丘
三五 布薩日遷居
三六 不得讀誦波羅提木叉事
攝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5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5-19 09:17 | 只看該作者
第三 入雨安居犍度
誦品一 雨安居誦品(一---八)
一 雨安居起源
二 入雨安居時期
三 安居中不得遊行
四 不得不入安居
五---八 三例外

誦品二(九---一四)
九---一一 續三例外
一二 安居之處
一三 安居中出家
一四 安居之約
攝頌



第四 自恣犍度
誦品一 (一---六)
一 自恣起源
二 自恣時應蹲踞
三 自恣日
四 自恣被捕之比丘
五 五乃至一比丘
六 罪

誦品二 (七---一八)
七十五事。
七 無罪十五事
八 以別眾為別眾十五事
九 疑惑十五事
一O 惡作性十五事
一一 願不和十五事
一二 上項詳說
一三 舊比丘與客比丘
一四 不得不自恣
一五 自恣危害
一六 禁自恣事
一七 諍訟比丘
一八 和合比丘
攝頌



第五 皮革犍度
一 首樓那二十億之出家及許履
二 禁種種履
三 許舊履
四 禁履
五 傷足比丘
六 禁木履
七---八 禁種種履
九 禁戲牛、車
一O 乘車及獸皮床具
一一 皮革之使用
一二 著履入村
一三 首樓那億耳
攝頌



第六 葯犍度
誦品一 葯法(一---一五)
一 五種葯
二---八 種種葯
九 藥粉
一O 藥粉及生肉生血
一一 塗藥香料
一二 塗藥筐
一三---一五 畢鄰陀婆蹉

誦品二 隸車人(一六---三O)
一六 疑離越
一七 藏於屋內等
一八 新胡麻蜜
一九 跋難陀
二O 蓮根
二一 果實
二二 刀法
二三 蘇卑供養及肉食
二四 粥與蜜丸
二五 粥食
二六 毗羅吒迦旃供養砂糖
二七 砂糖
二八 巴連弗邑居士及摩竭國之二大臣
二九 拘利村
三O 淫女菴婆婆梨與隸車人

誦品三 二十四事(三一---三三)
三一 私呵將軍
三二 廢止一七---二O
三三 相應地

誦品四 (三四---四O)
三四 旻(mín)荼居士
三五 翅(少/兔,音nou二聲)
三六 盧夷
三七 老出家
三八 果實
三九 種子
四O 許不許及時分葯等
攝頌



第七 迦絺那衣犍度
誦品一 所持(一---七)
一 波利邑比丘與迦絺那衣之制定
二 持七事
三 受持七事
四 持六事
五 受持六事
六---七 舍迦絺那衣

誦品二 (八---一三)
八 非望十二事
九 望十二事
一O 有事十二事
一一 儲藏九事
一二 安樂住處五事
一三 迦絺那衣之執受
攝頌



第八 衣犍度
誦品一 (一)
一 受衣
收載自名醫耆婆童子出生至醫佛、獻布等故事。

誦品二 毗舍佉(二---一五)
二---三 受衣
四 糞掃衣
五 衣之受納人
六 衣之收藏人
七 衣庫
八 守庫人
九 衣之分配
一O 染料
一一 染法
一二 三衣製法
一三 三衣制定
一四 補綴
一五 毘舍佉鹿母之供養

誦品三 (一六---三二)
一六 夢
一七 覆瘡布
一八 擦面巾
一九 委託
二O 個人所有與僧伽所胡
二一 說三衣製法
二二 與父母
二三 說脫三衣
二四 施僧伽
二五 跋難陀
二六 病比丘與看病比丘
二七 圓寂比丘之衣缽
二八 裸形及種種衣
二九 種種衣
三O 說衣之分配
三一 親厚意
三二 與衣
攝頌



第九 瞻波犍度
誦品一 婆娑婆村(一---四)
一 迦葉姓比丘
二---三 非法別眾等羯磨
四 五種僧伽羯磨

誦品二 優波離所問(五---六)
五 不見罪等羯磨
六 優波離所問

誦品三 (七)
七 非法別眾等羯磨之種種情形
攝頌



第十 憍賞犍度
誦品一 長生王子(一---二)
一---二 憍賞彌比丘之分裂
此中載有長生王子故事

誦品二 (三---六)
三 佛偈
四 婆咎等
五 憍賞比丘之和合
六 優婆離所問
攝頌

索引
一、中文、巴利文對照索引
二、巴利文、中文對照索引






律藏四 小品
    續大品,為犍度之後半部,分為十二犍度。



第一 羯磨犍度
    說明呵責羯磨、依止羯磨、驅出羯磨、下意羯磨及制立三種舉罪羯磨之因緣和方法。

誦品一 呵責羯磨(一---八)
一 因緣
    盤那、盧醯之徒比丘眾行訴訟,因不穩當而制立呵責羯磨。
二 非法羯磨十二事
三 如法羯磨十二事
四 「若欲者」六事
五 呵責羯磨十八事
六 不得解十八事
七 可解十八事
八 解除

誦品二 依止羯磨(九---一二)
九 因緣
    施越比丘愚痴而多作非行,常受懲罪,故制立依止羯磨。
一O 依止羯磨十八事
一一 可解十八事
一二 解除

誦品三 驅出羯磨(一三---一七)
一三 因緣
    阿濕婆、富那婆娑之徒諸比丘暴戾、多非行,故制立驅出羯磨。
一四 非法羯磨乃至若欲者
一五 驅出羯磨十八事
一六 不得解十八事
一七 解除

誦品四 下意羯磨(一八---二四)
一八 因緣
    善法侮辱質多羅居士,故制立下意羯磨。
一九 非法羯磨乃至若欲者
二O 若欲者二十事
二一 下意羯磨十八事
二二 同伴比丘
二三 可解十八事
二四 解除

誦品五 依不見罪之舉罪羯磨(二五---三O)
二五 因緣
    闡陀犯罪而不認罪,故制立不見罪羯磨。
二六 「非法羯磨乃至若欲者」六事
二七 舉罪羯磨四十三事
二八 不得解四十三事
二九 可解四十三事
二O 解除

誦品六 依不懺悔罪之舉罪羯磨(三一)

誦品七 依不舍惡見之舉罪羯磨(三二---三五)
三二 因緣
    因阿利吒誣謗世尊所說之法,故制立之。
三三 十八事
三四 可解十八事
三五 解除
攝頌



第二 別住犍度
    說明比丘受別住等處罰之行法。
一---三 別住行法
四 應受本日治比丘之行法
五 當受摩那埵比丘之行法
六---八 受摩那埵比丘之行法
九 當受出罪比丘之行法
攝頌



第三 集犍度
    說明對犯僧殘罪比丘之處分。
一 摩那埵
二 出罪
三 別住
四 摩那埵
五 出罪
六 別住
七---八 本日治
九 摩那埵
一O---一一 本日治和摩那埵
一二 出罪
一三 覆藏半月
一四---一五 本日治和合一別住
一六 摩那埵
一七---一八 本日治、合一別住和摩那埵
一九 出罪
二O---二一 合一別住
二二---二三 二月別住
二四---二五 第二月別住
二六 清凈邊別住
二七 四十事
二八 三十六事
二九---三O 摩那埵百事
三一---三三 中途還俗等
三四 二比丘
三五 根本未清凈九事
三六 未清凈和清凈
攝頌



第四 滅諍犍度
    說明滅僧伽內諍事之種種方法。
一 六群比丘之非法羯磨
二 黑分九事
三 白分九事
四 憶念毘尼
    摩羅子陀驃當選僧伽之差配,受慈比丘、地比之誹謗;依此因緣,制立憶念毘尼。
五---六 不痴毘尼
    伽伽比丘因發狂而常有非行,之後被非難;依此因緣,制立不痴毘尼。
七---八 自言
九 多覓毘尼
一O 行籌之非法與如法
一一---一二 覓罪相羯磨
一三 如草履地法
一四 諍事之種種情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6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5-19 09:18 | 只看該作者
第五 小事犍度
    集有關比丘生活之資具及其他事項之規定。
誦品一及誦品二 (一---二一)
一 沐浴之資具
二 裝飾身
三 讀誦
四 毛衣
五 菴婆果
六 對蛇之護咒
七 斷男根
八 栴檀木缽
九 缽
一O 瓠壺
一一 衣
一二 袋
一三 濾水囊及其他
一四 經行及溫浴
一五 裸形
一六 浴用暖房
一七 沐浴
一八 六群比丘
一九 氈布、枕及其他
二O 覆缽
    離車子瓦達受慈比丘、地比丘之煽動而誹謗摩羅子陀驃,被令與僧伽絕交。
二一 踏布
    菩提王子建立庫加那堂,乞請世尊踏布。

誦品三 (二二---三七)
二二 毘舍佉鹿母
二三 蚊拂及其他
二四 杖與網袋
二五 反芻
二六 落食
二七 爪、發及其他
二八 金屬器及其他
二九 腰帶
三O 天秤棒
三一 楊枝
三二 草木
三三 雅語及其他
三四 蒜
三五 大、小便所
三六 非行
三七 器物
攝頌



第六 卧坐具犍度
    敘述有關精舍建立及卧坐具之因緣規定。
誦品一 (一---三)
一 建立精舍之因緣
    王舍城一長者為僧伽建立精舍。
二 精舍之傢具
三 壁、床及其他

誦品二 (四---一一)
四 給孤獨居士之皈依
五 營事
六 第一座、第一水及第一食
    含括鵽(音「跺」)、獼猴、象之本生譚。
七 為僧伽所調之廷堂
八 高床大床
九 祇樹林
一O 僧次食之座
一一 分卧坐具人

誦品三 (一二---二一)
一二 一人取二卧坐具
一三 優波離持律
一四 殿樓與不相應物
一五 不可舍物
一六 不可分物
一七 與營事
一八 移卧坐具
一九 卧坐具之資具
二O 踏卧坐具
二一 食事及其他之差配
攝頌



第七 破僧犍度
    說明釋迦族之諸童子出家因緣及提婆達多破僧之事。
誦品一 (一---二)
一 釋種諸童子出家
    世尊許跋提、阿那律、阿難、婆咎、金毘羅、提婆達多、優波離等七人出家。
二 提婆達多與阿闍世王

誦品二 (三)
三 提婆達多之暴戾

誦品三 (四---五)
四 提婆達多之破僧
五 優波離所聞
攝頌



第八 儀法犍度
    集僧團行儀作法之事例。
誦品一 (一---四)
一 客比丘
二 舊比丘
三 遠行比丘
四 食堂

誦品二 (五---一二)
五 乞食比丘
六 阿蘭若比丘
七 卧坐具
八 浴用暖房
九 洗凈
一O 大小便
一一 弟子
一二 和尚

誦品三 (一三---一四)
一三 侍者
一四 阿闍梨
攝頌



第九 遮說戒犍度
    不許對犯罪比丘說戒。
誦品一 (一---三)
誦品二 優波離所問 (四---五)
攝頌



第十 比丘尼犍度
誦品一 (一---八)
一 比丘尼八敬法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出家因緣與八敬法。
二 諸釋女出家
三 對女人敬禮等
四 比丘尼之學處
五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所問
六 說戒及其他
七 滅諍
八 蓮花色比丘尼

誦品二 (九---一六)
九 比丘與比丘尼
一O 裝飾身
一一 資具
一二 摩羅女
一三 缽中之胎兒
一四 男根
一五 飲食
一六 卧坐具

誦品三 (一七---二七)
一七 二十四障法
一八 座之次序
一九 自恣
二O 比丘與比丘尼
二一 車乘
二二 受使比丘尼
二三 阿蘭若
二四 小屋及其他
二五 隨伴比丘尼
二六 還俗及其他
二七 雜法
攝頌



第十一 五百(結集)犍度
    世尊入滅度后之雨安居,摩訶迦葉為上座,於王舍城舉行第一次結集,成立律藏與經藏。
攝頌



第十二 七百(結集)犍度
    世尊滅度后百年,毘舍離之跋耆子比丘等說十事非法,諸比丘集會於毘舍離,論斷其是非。
誦品一 (一)
誦品二 (二)
攝頌


索引
一、中文、巴利文對照索引
二、巴利文、中文對照索引


律藏五 附隨
    附隨 Parivara 為巴利律藏之第三部(參照律藏一目次中跟解)。律藏附隨,主要在舉說經分別及犍度二部之綱要,並以論書方式集律學上之諸問題,多以偈頌記述;亦稱為律藏便覽,內容分十九章。漢譯律相當於此者,雖可舉四分律之調部、毘尼增一、十誦律之比丘誦、增一法、優波離問部、毘尼中雜品、因緣品等,但其內容與前二部有差異或完全不同。因此,本(附隨)部之成立不得不視為較前二部之更後者。依卷末偈文,本書乃提婆 Dipa 大德為供諸弟子之便而作。巴黎末羅 Parlvara 乃名圍繞 Parivareti 教法故也。



第一 大分別
經分別中之大分別即說比丘戒(二百二十戒---除七滅諍)之綱要。分十六章,從各方面敘述一一之戒法。
(依讀誦道而說八章)
一 制處章
二 罪數章
三 失壞章
四 攝在章
五 等起章
六 諍事章
七 滅諍章
八 集合章
(附「緣」語八章)
九 制處章
一O 罪數章
一一 失壞章
一二 攝在章
一三 等起章
一四 諍事章
一五 滅諍章
一六 集合章



第二 比丘尼分別
    經分別中比丘尼戒(一百三十戒---除與比丘共通者外)與前章同,亦分十六章。



第三 等起攝頌
    關於比丘、比丘尼兩部之各戒,其罪依如何之等起法(參照本書四.一二)而生起,以攝頌說之。



第四 (一)無間省略
一 問數章
二 六種犯罪等起章
三 六種犯罪等起罪數章
四 犯罪等起論章
五 失壞緣章
六 諍事緣章

(二)滅諍分解
七 方便章
八 結合章
九 同分章
一O 滅法結合章
一一 滅法同分章
一二 滅法現前毘尼章
一三 毘尼章
一四 善(惡)章
一五 處章
一六 時章
一七 親近章
一八 滅法章
一九 滅不滅章
二O 滅諍章
二一 等起章
二二 隨伴章



第五 問犍度章
    問關於犍度二十二章(大品、小品)之罪數。



第六 增一法
    依增一法,說明律藏中所說之諸事項。
一 一法
二 二法
三 三法
四 四法
五 五法
六 六法
七 七法
八 八法
九 九法
一O 十法
一一 十一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0

主題

1174

帖子

964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64
7
圓宇妙心 發表於 2012-5-19 09:19 | 只看該作者
第七 (一)布薩初(中后)解答章
     (二)(制戒)義利論



第八 伽陀集
    以伽陀制戒處之七城,於各城所說戒之數,說其他種種事項。



第九 諍事分解
    於四種諍事,由各方面解說。



第十 別伽陀集
    主要在說明呵責及檢問。



第十一 呵責品
    說明呵責及檢問。



第十二 小諍
    說明關於僧伽諍論,裁決者之注意。



第十三 大諍
    同前,敘說裁決者之儀法。



第十四 迦絺那衣分解
    說明迦絺那衣之受持、棄捨等法。



第十五 優波離(問)五法
    說明佛答優波離問律中之諸問題。以「具五分者」、「五種」之……等,彙集五法而說,故稱五法,有十四品。



第十六 等起
    關於比丘戒之各條,說明犯罪等起法,於(三)中之內容,述說同一事項,故有省略。



第十七 第二伽陀集
    問關於戒律上事項之數,集伽陀而答此。



第十八 發汗偈
    集問難之伽陀而不提出解答。



第十九 五品
一 羯磨品
二 義利品
三 制戒品
四 所製品
五 九聚會品


波羅提木叉
    波羅提木叉亦名為戒本,集成比丘、比丘尼當守之法典條文(學處)。於七日或二七日一次之布薩,集合地區僧團,由上座讀誦,聽聞而覺有觸犯戒條者,則令告白。內容分為八項目:
一、波羅夷(驅逐不共住罪),犯此極罪者,即驅出僧團。
二、僧殘(停止罪),乃次于波羅夷之重罪,犯之者,處以隔離僧團而別住,期間停止僧權。
三、不定(認定罪),乃憑信優婆夷目睹其犯罪之申述,以判斷其罪者,限比丘戒。
四、尼薩耆波逸提(沒收罪),所有之衣缽等資具違規,又有不法態度時,其物品為僧團沒收。
五、波逸提(悔過罪),乃於三比丘前懺悔,因而免其罪者。
六、提舍尼(共白罪),乃必向一比丘行告白者。
七、眾學非罪名,規定威儀之作法,犯此者為突吉羅;故犯者,應向上座比丘懺悔;非故犯,可自行心中懺悔除之。
八、滅諍法亦非罪名,治理教團起紛諍之方法;依此不能適當治理,上座為突吉羅。
南傳巴利律,比丘戒有二百二十七條,比丘尼戒有三百十一條;但北傳諸部,與梵本及西藏所傳有相異,詳見附錄之對照表。

比丘波羅提木叉

四波羅夷法
十三僧殘法
二不定法
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
九十二波逸提法
四提舍尼法
七十五眾學法
七滅諍法
比丘尼波羅提木叉

八波羅夷法
十七僧殘法
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
百六十六波逸提法
八提舍尼法
七十五眾學法
七滅諍法

附表
諸部戒本條數對照表
諸部戒本戒條對照表
南傳律藏與三漢譯律之對照表(犍度部)


索引
一、中文、巴利文對照索引
二、巴利文、中文對照索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8: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