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應該放鬆貨幣政策嗎

[複製鏈接]

2352

主題

2650

帖子

358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電腦磚家 發表於 2011-10-20 20: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隨著溫州民企倒閉和9月份CPI數據的回落,部分學者和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應該放鬆貨幣政策,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那麼,在銀根緊縮之後,貨幣政策放鬆的時機真的到了嗎?

宏觀環境發生變化,部分業內人士支持放鬆貨幣政策

物價漲幅已連續兩個月回落

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通脹問題,自去年10月初以來,央行已經加息5次,並9次上調存准率。今年8月份,央行又出台了擴大存准基數的通知,被業內解讀為相當於上調存准率2-3次。在緊縮政策下,通脹問題似乎有所緩解。國家統計局近期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1%,物價漲幅已連續兩月回落。

因此,有專家認為,這意味著通脹下行的趨勢正在形成。比如,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李偉就表示,四季度中國通脹壓力可能進一步緩解,11或者12月份政府可能會通過增加新增貸款額度放寬貨幣政策。

銀根緊縮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在銀根緊縮的背景下,國內一些地區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資金鏈緊繃乃至斷裂的新聞不絕於耳。自今年4月以來,溫州中小企業主「跑路」事件見諸報端,有媒體報道稱,因資金鏈斷裂而「跑路」甚至跳樓的溫州企業主僅9月以來就高達25人。他們要麼借了高利貸,但營業利潤抵不上所需償還的高額利息;或者自己擔保的巨額資金連本帶息難以收回。

溫州多家企業主因高息借貸、資金鏈斷裂「跑路」已引起高層關注,為此,國務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對小型及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和稅收扶持力度,包括提高其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等。而面對中小企業的困境,市場要求放鬆貨幣政策的聲音也並不鮮見。

全球經濟存在「二次衰退」的可能性

從外部因素來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持續惡化,美國經濟也呈疲態,國際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疲軟的美國經濟和正在惡化的歐洲債務危機,令全球經濟「二次衰退」風險急劇上升。10月11日,中國銀行發布的《第四季度經濟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如果全球經濟滑坡和中國經濟放緩同時發生,中國應調整或扭轉某些政策立場,例如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報告》認為,受全球經濟負面衝擊和國內政策持續收緊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正面臨「失速」風險。因此,以「保增長」的名義,期待宏觀調控政策「微調」或「定向寬鬆」的觀點在市場中逐漸蔓延。

但是,通脹的壓力仍舊很大,經濟放緩也未必是壞事

其實通脹壓力仍然很高,而且可能長期化

事實上,儘管物價漲幅已連續兩月回落,不過有業內人士也尖銳地指出,從數據來看,9月CPI同比漲幅回落幅度並不明顯,且9月環比漲幅為0.5%,較8月份的0.3%有所擴大。野村證券分析認為,這顯示通脹壓力仍然很高,因為總體CPI通脹率仍高於6%,而且月環比通脹率尚未回落。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微博)日前在接受網易財經採訪時也表示,「從8月份開始,到明年的上半年,如果不出重大意外,那整體的物價水平會逐步按同比來算是不斷下降的。但是不要忘記,通脹在中國可能有韌性。在未來相當長時間之內我們可能回不到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的2%左右的通脹水平了,溫和通脹,可能會持續出現。」可見,以通脹緩解為由來放鬆貨幣政策的依據並不充分。

同時經濟增長放緩也未必會影響到就業問題

要求放鬆貨幣政策的另一個理由是「保增長」。其實,「保增長」是為了「保就業」。經濟放緩就一定會影響「保就業」問題嗎?答案是未必。經濟學家謝國忠近日就撰文指出,「跟十年前不同,現在的經濟放緩不會帶來什麼不利影響。體力勞動短缺仍在加劇。放緩不會造成就業問題。」

全球經濟存在「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可能會影響到外貿,進而影響到中國的就業。不過,中國的加工外貿企業大多數屬於廉價代工,附加值極低,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如果還要依賴廉價代工模式來「保增長」,這種以犧牲勞工權益和環境為代價的模式無疑已經難以為繼。

謝國忠也認為,「中國下一輪增長必須降低勞動力和能源密集程度,否則通脹將會破壞任何推動增長的努力。中國必須推進經濟改革,更多發揮市場和民營行業的力量。如果仍然由國有企業主導,勢將造成大項目主導型增長,這很容易造成通脹。」

放鬆貨幣政策可能重蹈2008年覆轍,加劇投機風潮

2008年曾經放鬆貨幣政策,導致房產調控功虧一簣

放鬆貨幣政策可能重蹈2008年覆轍,最終的結果是讓通脹繼續惡化。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惡化,中國宏觀經濟發生劇烈變動,從物價高漲變成增長下滑。宏觀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從年初起10個多月嚴厲緊縮,年底變為大幅度寬鬆。

2009年,貨幣投放達9.6萬億元;2010年,雖然信貸指標是7.5萬億元,但加上表外業務如銀行信託合作理財產品,也可能會超過9萬億元。巨量貨幣投放是配合刺激計劃所採取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體現。在政府4萬億投資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刺激下,導致了通脹等嚴重後果,房產調控也功虧一簣。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發布了《2009-2010年度中國房地產報告》顯示,就2009年全年來看,全國商品房成交均價約4695元/平方米,全年房價漲幅24%,平均每平方米上漲813元,都創出了歷史新高。

放鬆貨幣政策可能會加劇高利貸等投機風潮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觀點認為,融資難已經成為常態,因此貨幣政策應該放鬆。不過,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微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目前我國貨幣的存量餘額是78萬億元,這麼大的餘額存量並沒有流向實體經濟,而是拿去投資和投機了,因此,中小企業用在實體經濟上的發展資金不足,出現融資難問題。

從中國的現狀來看,金融資源的配置向壟斷企業和政府扶持項目傾斜,而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卻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信貸資金。即使這些企業願意提供更高的利率,銀行資金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流向這些企業。

另據媒體報道,部分國企和上市公司也參與了高利貸等投機。可見中小企業融資難並非銀根緊縮那麼簡單。因此有專家認為,如果放鬆貨幣政策,繼續釋放資金,投機情緒會越來越大,而實體經濟則會因為通脹等因素不斷退化,這對中國經濟而言將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結語:目前我國的通脹壓力仍然很大,經濟增速適度放緩也未必會影響到就業。因此,放鬆貨幣政策只會重蹈2008年覆轍,加劇投機風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20: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