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NYLASH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每周一書] 詩經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9 09:08 | 只看該作者
《大雅》三十一篇,是西周時期的作品,反映了周王朝的重大史實和政治變化。其中《生民》記后稷事迹,《公劉》記公劉遷豳事迹,《綿》記古公亶父遷歧事迹,《皇矣》記大王、王季、文王事迹,《思齊》記大任到大姒事迹,《文王》《靈台》記文王事迹,《大明》記王季和大任、文王和大姒結婚及武王伐紂事迹,《文王有聲》記文王、武王事迹,《下武》記武王、成王事迹,都作於西周前期。《民勞》《板》《盪》《抑》《桑柔》是厲王時詩,《雲漢》《崧高》《烝民》《韓奕》《江漢》《常武》是宣王時詩,《瞻卬》《召旻》是幽王時詩,此外,《棫樸》《假樂》《泂酌》《卷阿》是對周王的歌功頌德,《旱麓》《既醉》《鳧鷖》是祭祀詩,《行葦》是宴饗詩,大約都作於宣王以前。三十一篇都是王公貴族的創作,沒有平民的作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9 09:09 | 只看該作者
雅:《雅》是周代朝廷貴族用的樂歌,包括《小雅》和《大雅》兩部分。《小雅》七十四篇,大部分是西周作品,也有東周的作品。以厲、宣、幽時期為最多。內容包括祭祀、宴饗、諷刺、歌頌、戒勉、紀事、抒情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代社會的現實。詩的作者多數是上層貴族,少數是勞動人民。其中《黃鳥》《我行其野》《谷風》《蓼莪》《都人士》《采綠》《隰桑》《綿蠻》《瓠葉》《漸漸之石》《苕之華》《何草不黃》十二篇,風格上和《國風》相近,龔橙《詩本誼》以為「西周民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9 09:11 | 只看該作者
周頌:《周頌》三十一篇,大都是西周統治者用於祭祀的樂歌。其中《思文》祀后稷,《清廟》《維天之命》《維清》《雍》祀文王,《執競》祀武王和成王、康王,《昊天有成命》祀成王,《有瞽》《潛》祀先祖,《天作》《時邁》祀山川,《噫嘻》《豐年》《載芟》《良耜》報祭祈谷,《絲衣》宴神屍,《烈文》《振鷺》《載見》《有客》贊助祭諸侯,《臣工》戒農官。《我將》《武》《賚》《般》《酌》《桓》為《大武》樂歌的一至六章,主要歌頌武王。《閔予小子》《訪落》《敬之》《小毖》為成王自警。《周頌》產生於武、成、康、昭四朝(公元前1100-950年),大都是貴族的作品,也有的可能出於史官或樂師之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9 09:45 | 只看該作者
由於篇幅問題, 餘下的大雅, 小雅, 頌, 我這裡就不貼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在網上閱讀.  一周讀詩經下來, 給我的感覺是

1. 詩經就好似一本影子詩集, 在之後的唐詩宋詞之中, 多少有些詩經留下的映像.

2. 翻譯上的可塑性. 由於離開我們年代久遠, 對於祖先的思想我們也只能有局限性的去分析, 理解它, 怎麼樣保持整個詩歌翻譯的完整性, 統一性便顯得重要了.

3. 各地民風的不同. 祖國國土遼闊, 各地人民在各自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民風, 民俗, 在他們創作出來的詩歌里也可窺一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17 | 只看該作者
詩經中的女子


詩經,穿越中國西周到春秋時期長達500年的歲月風塵,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流淌,三百故事,三百心情,在風起處高唱與低吟,大雅與小雅前呼后應,三頌聲聲由遠及近,由近及遠。淘過時光的細沙,滌盡塵埃,穿過蒹葭,裊裊娜娜地走來。她們或明眸善睞,或嫻靜柔美,或大膽執著,或活潑頑皮。那些蘊涵著古典情懷的女性,彷彿仙樂悠悠,讓人在沉靜中重返時光隧道,去回味那一份雅緻與美好。

  一

  內外皆修的淑女,令無數男性輾轉反側,「寤寐思服」。
  開篇的《國風·周南》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一首對河邊採摘荇菜的美麗姑娘的戀歌。鳥兒在河中沙洲鳴叫,美麗的女孩展示著自然之美,讓誰見到都會動心,何況那原本愛美的君子呢?淑女,遠古至現在都被人們追崇的美麗健康、自然清新的形象。千古以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為人們對美麗不懈追求的明證,也讓人內心泛起無限的憧憬與想像,那是一副多麼美麗的景象。鄉村,清新空氣,鄰家女子,不矯揉造作,無須胭脂水粉裝點,美在勞動中,美在自然中。
  想想現代人對美無盡的追逐,瘦身減肥,隆胸抽脂,整容化妝,雪白的粉,濃黑的眼影,閃光的唇膏,又怎敵得過河之洲不飾不掩的女子?人們失掉的是什麼,現代化的工業進程,磨滅了女性身上應有的一份雅緻、清純。

  二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美麗女子,給一個背影,讓人去追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央女子是副什麼模樣,也許怎麼也走不近,看不清她的容顏,但她總令人嚮往,讓男子甘願克服重重險阻也要去追尋,也許這就是愛情的魔力。路途艱險,怎樣才能夠到達彼岸,對心中的女子表達愛意。隔岸觀花,可以想像得很美。也許,這就是距離產生的美吧。水草的深處氤氳著一種若有若無的感覺,讓我們遐想萬分。蒹葭,詩經里最令人心動與心痛的草,離愛情那麼近,彷彿觸手可及,縈迴在夢裡,卻是靈魂不能輕易到達盡善盡美的境界。

  想想現代人總是那麼迫不及待的追逐著,什麼都是加速度。浮華的世界,浮躁的心靈,又怎能把握美及愛呢?流行語說:「審美疲勞」,再美的東西在浮躁的人心裡也無法激起浪花,快節奏的生活與快速變化的世界日漸淘空人的心靈,物質豐富著服裝,改變著住房,填充著肚子,卻不知精神的花朵在何處散落。水中央,有花,很美,有我們失落的精神家園,可是,追尋的路崎嶇而漫長。

   三

  單純而頑皮的靜女,少女的天真爛漫凝集著一種美。「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一位靜雅溫柔的女孩子,與情人相約在城隅,男子趕到時,她她偷偷地藏了起來,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躕」。這時她出來,贈給那男子一根野草——「彤管」,這愛情的信物,令男子不禁驚喜交集,因為這「彤管」是心上人送給自己的,所以他覺得真是分外美麗,不同尋常。她輕輕地把紅管草遞給男子,心裡想著傻哥哥知不知道那究竟代表著什麼?還有一支芍藥花,她在放牧的時候悄悄採摘的,一起送給他。小女孩頑皮而羞澀的形象躍然面前,一份濃濃的情意靜靜蔓延。女子的恬靜、典雅、活潑、羞澀都讓人感知她的純樸。哪像現在人認識不到三兩天,就可以摟摟抱抱,熱情過後感情隨即煙消雲散,愛情少了過程,少了回味。

  四

  一部詩經,多少美麗的女子穿梭其間,當然少不了漂亮的新嫁娘。「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花開了,美麗的女子要出嫁了。女人一生中最美的時刻應該是出嫁時,愛有了依靠,心有了港灣,女人的快樂是寫在臉上的。單純而透明,未來充滿希望,新婚燕爾,一切都將展開新的畫卷。鑼鼓響起來,花轎抬進來,大紅的燈籠掛起來。幸福中的女人是最有魅力的,快樂可以傳染人,己樂人亦樂。「宜其室家」的氛圍,容不得我們再去多想其他什麼東西。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喜氣從悠悠的遠古飄來,浸染著洪荒,紅妝薄粉的女孩在那一刻完成生命的蛻變,艷若春桃。而後的歲月,相夫教子,伺奉長輩,其樂融融。幸福的種子在春天播下,迎著夏的雨露悄然開花,在秋結蕾,在冬蘊藏。周而復始,一如流動的江水,把時光帶走。女子啊,完成了生命的最偉大的輪迴。

   五

  人生百味,酸辣苦甜交替著浸染。經歷,也是一種財富,鑄造人的一種個性。自古有多情女子負心郎,面對不幸,敢於控訴與抗爭的女子,是生活的強者。

  《氓》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位這樣的奇女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男子當初的海誓山盟,沒想到都已改變,既然感情不在了,就一刀兩斷算了。乾脆、利落,這是一個有思想、敢作為的女子。她以一個過來人身份回憶往事,經歷過《蒹葭》、《靜女》、《桃夭》中的任何一種情感,她把自己的感情經歷先先後后仔仔細細回想了一遍,最後只好發出一聲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深深感慨,那是怎樣一種刺痛心扉的疼痛啊?一個三千年前的古代女子就可以把一個虛偽男子的愛情看得那麼清楚,需要怎樣睿智的眼光。不畏輿論的壓力,把事情看得這麼清楚明白的女子,真是空谷里的一朵奇葩!
   與其沉迷於愛情不知歸途或成為物質奴隸的女性相比,《氓》的女主角是勇敢而有個性的。如今,有的女性卻心甘情願做一條寄生蟲,在物慾的腐蝕下丟失個性與尊嚴,成為捕獵者的食糧,實則可悲。

   六

  秀外慧中的女子怎麼不令人傾慕?《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所謂美女,是個什麼樣子呢?容貌顏如芙蓉花,「白裡透紅,與眾不同。」只是同車而行的緣分卻讓男子神魂顛倒,青春美麗,仿若含苞欲放的花蕾。體態輕盈優美,似鳥兒在空中翱翔,仙女也就這個樣子了吧!身上佩戴著晶瑩剔透的玉墜叮噹作響,舉手投足,無不幽雅賢淑,無不德行高尚。
  曾看過一部電影《巴士奇遇結良緣》,一對男女在公共汽車上偶然相遇,終成佳緣。其實,浪漫豈止屬現代人,早在詩經時代就有了。同乘一車,男人看到美麗脫俗的女子不禁會發出由衷的感嘆,泛起內心的愛意。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對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芙蓉花一般的姑娘,天生麗質,更皆高雅的風度舉止,打動人心的德行。叫人如何不想她,叫人如何不愛她?

  七

  矜持的女性故然莊重,但過分的矜持卻讓人感覺冷冰冰,可敬卻不可愛,而那些熱情坦白的女子讓人覺得親切,自然,不做作。「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多麼直白的愛情信號,「追求我的小夥子,切莫錯過好時辰。」欣賞這樣的女性,能夠大、膽的追求與表達。有則廣告:「亮出你自己。」對,喜歡就說出來,其實古代女子這樣大膽直白,是需要勇氣的,真誠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願望,不轉彎抹角,一個多麼坦率與可愛的女子。現代歌曲唱「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啊!」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三千年前的女子早就表白過「哥哥你大膽地往前走」。只要你求婚,我就嫁給你,多麼直白的愛情表達啊!不用玩什麼花樣,無須故弄玄虛,女子樸實無華的愛情告白,如梅子一般開胃解渴。

  《詩經》在手,那些模糊或清晰的女子形象在腦海盤旋,總想時光為何不倒退至那時,看一看白露茫茫中俏立的女子,巧笑倩兮的女子,讓君子想"琴瑟友之"的女子,聽一聽「女也不爽,士貳其行」的女人低泣,感慨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光流逝何等迅疾,不由人挽回。

  美麗的女人如詩如畫如曲,聚山川大地之靈秀,一切的色彩、曲線、聲響、形象、韻律與氣氛,在女子舉手投足間流動起來,明亮起來。

  曾為《紅樓夢》水做的女子醉過,為《聊齋》仙骨狐風的女子醉過,而詩經中的女子,是深深砌在靈魂里的,成為我對美的至高追求,那些月光下、稻田中、蘆葦旁、水中央的精靈,穿越千年依然是最美的風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2 | 只看該作者
《詩經。魏。園有桃》誰能懷憂獨不歌


園有桃,其實之殽。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園有棘,其實之食。心之憂矣,聊以行國。
不知我者,謂我士也罔極。「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詩意簡釋:
〈園有桃〉屬魏風,分兩章,章十二句,複沓重唱。

此詩可以與王風〈黍離〉對看,辭氣不僅類似,寫的也都是仁人憂時而不能見容於世俗的悲哀。兩章皆以「園有桃」興發悲情,且前四句又都是「平行並列」的對喻句法,其用意是先將詩人為何要「我歌且謠」的正當理由說出來,免得他人誤會是神經病患在無病呻吟。前賢說詩,對本篇前四句都無正確理會,只有朱子用平行句法解說,但可惜沒有明確說出言外的含意是什麼。

請先注意發端「園有桃」這個句子中的「有」字,從「有」字可確知這是一個肯定句,下面「其實之殽」接著說,當然也是肯定句。果園裡種的桃子是要給人吃的,果實成熟當然可以摘下來吃;心裡面若有憂愁是會很難過的,憂愁達到飽和而唱起歌謠來發洩,也是相當自然且合乎人情的。兩件不同的事物並列舉出,顯然是在強調:桃子熟了就摘下來吃,這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心裡面鬱積的痛苦已達飽和,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現在我歌且謠,將心裡的憂傷唱出來,正如桃子熟了摘下來吃,也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呀!兩者分明有互相比喻的意思在焉。曹丕《燕歌行》說「誰能懷憂獨不歎,展詩清歌聊自寬。」晉朝《子夜歌》說「誰能思不歌?誰能飢不食?」都是同一個意思。我們常說「文學是苦悶的象徵」,此中可看出一點訊息。

雖然詩人先表白作詩唱歌的動機是不得不然,是情理可原,可天地雖大,知心人難得,所以下文「不知我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說得多沈痛!蜀犬吠日,少見多怪,便是這個情形了。小雅《鴻雁》說「維彼愚人,謂我宣驕。」陸機《猛虎行》說「飢不從猛虎行,暮不從野雀棲。野雀安無巢?遊子為誰驕?」讀來都是同樣沈痛,同樣的「千古詩人寂寞心」。孟子說「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史記。商君列傳》說「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說的也都是這種處境。

心中憂愁有誰能知?屢遭眾人白眼相向,冷嘲熱諷,受盡難堪了,可詩人「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頑強性格始終堅執不改。「其誰知之」句頂真重唱兩次,迫促有力,可見其哀痛至深。他無法解決這種痛苦,也無法逃避這種痛苦,於是只好繼續折磨自己,說出「蓋亦勿思」的話來,真是甘願自沈苦海了,可憐!

第二章訴求與首章相同,不再贅述。「罔極」是居心不良的意思。(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2 | 只看該作者
《詩經。魏。汾沮洳》有女如玉又如英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詩意簡釋:
〈汾沮洳〉屬魏風,分三章,章六句,複沓重唱。

三章皆以採集植物起興,採集植物是婦女可以勝任的日常工作,在《詩經》中,凡敘及採集的篇章,採集者的性別幾乎全是女性,除偶有幾篇如小雅〈採薇〉、〈采芑〉是戍役者外,在國風中是看不到男性的。傅斯年先生以為此詩是讚美百姓女子之美好為貴族所不及,看法是頗為可取的,雖然「彼其之子」亦可以看作是中性。

全篇大意是說:在那汾水的低濕處,或在河的那一邊,或在河道的灣頭,你可以看到一個女子正在採摘酸模、桑葉或是澤瀉。那個女子真是美,美得無法度量,像什麼呢?像一朵花,又像一塊玉,不論是掌路車的公路,或是掌戎車的公行,或是掌國君宗族的公族,這些貴族裡的人,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她呀!

「美無度」是抽象的概括語,「美如英」、「美如玉」則是具體比喻。「英」是植物中的美人,「玉」是石頭中的君子,都是漢人賞愛與心儀的對象。召南〈野有死麇〉說「有女如玉」;秦風〈小戎〉說「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唸誦幾遍,真是絕美好辭,誰不為之心動嚮往?在《詩經》中,採集植物的詩歌又往往與男女愛戀相思的情意有關,故此篇之性質似乎可以歸類到情詩,然詩人在各章末句卻都特地拿當權的貴族作比較,「殊異乎」三字的口氣看來也絕不僅是單純的讚美「彼其之子」而已,或許還有諷刺當權的那些貴族非英非玉,盡是一堆艸包頑石的麤俗蠢物吧。(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8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2 | 只看該作者
《詩經。齊。猗嗟》中國第一美男子


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詩意簡釋:
〈猗嗟〉屬齊風,共三章,章六句。

舊說謂此篇是齊人讚美魯莊公的詩,魯莊公是文姜所生,齊襄公是他的舅舅,故詩中說「展我甥兮」。全詩描寫魯莊公儀容俊美,射藝嫻熟精巧,應是親眼目睹。《春秋》載莊公親到齊國有三次,分別是:二十二年冬,如齊納幣;二十三年夏,如齊觀社祭;二十四年夏,如齊迎娶哀姜。此詩之作,可能在這個時候。

國風中讚頌俊男美女的詩,本篇和衛風〈碩人〉可以視為代表,說來也湊巧,這兩篇詩中有關描寫容貌的句子竟十分神似,如「頎而長兮」,〈碩人〉作「碩人其頎」;「美目揚兮,巧趨蹌兮」,〈碩人〉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知是誰影響誰?

詩三章皆以讚嘆的口氣興發,且全篇幾乎每句都有「兮」點綴,整體感覺是舒徐從容,夷猶多姿,令人百讀不厭。各章首句「昌」、「名」、「孌」是抽象意念的美,第二句「頎而長兮」、「美目清兮」、「清揚婉兮」則是具體形象的美,用具體形象補充抽象意念的不足,這是加倍寫法,故讀起來倍覺有力。

首章「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是寫射箭前的幾個動作,舉弓時先抑而下再揚而上直對箭靶,然後張目凝神瞄準鵠的,再輕巧移動腳步調整射姿與方向,因為射箭前的準備動作完美無懈可擊,故下文方說「射則臧兮」。

次章接著說緣於射箭的動作和儀式完美無瑕,故終日射靶,箭箭中的,不出紅心。齊人見莊公丰采俊美又兼善射,不禁好感陡升,覺得襄公有這麼一個外甥,真是驕傲,故由衷讚美說「展我甥兮」。

三章則作總結,讚揚莊公射箭動作與樂舞配合無間,射出的箭力道強勁貫穿箭靶,連射四支都命中同一個箭孔,真是既快又準呀!以此射藝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射藝禦亂,何亂不克?然治國豈可只憑精湛武藝和漂亮的身材臉蛋?齊人之讚美莊公,由於先前文姜和襄公淫亂不道德的行為影響,或許在辭氣中還隱約寓有諷刺和惋惜的味道吧!(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9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3 | 只看該作者
《詩經。魏。葛屨》晴雯的怨恨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為刺。

詩意簡釋:
〈葛屨〉魏風第一首詩,分兩章,一章六句,二章五句。主題分明在「維是褊心,是以為刺。」作者可能是詩中的縫衣女,諷刺的對象是「好人服之」的女主人。

首章前四句是「排比並列」的句型,重點訴求擺在後兩句,前面「糾糾葛屨,可以履霜」的用意只不過是在興發並強調「摻摻女手,可以縫裳」的不公平、不適宜。辭氣斬絕有力,怨懟情緒隱然可見。詩意是說:萬物的用途與安置都各有其適宜,以葛藤交叉纏繞編製成的葛鞋,是適宜夏天穿而不適宜「履霜,堅冰至」的寒冬;纖纖柔嫩如青蔥般的玉手,是沒有幹過粗活的的手,理應安排適合纖纖玉手所能勝任的工作,可現在竟讓這雙纖纖玉手去做縫製衣裳的粗活兒,這不是暴殄天物嗎?此與穿著葛屨去履踐冰霜,莫名其妙糟蹋一件好東西有何區別?雖然心裡有怨,然上面交代的事,焉敢不從?於是「要之襋之」,費盡力氣縫好裳腰和衣領,女主人就逕自拿去穿上了它,連一聲「謝謝」的話都沒說。唉,「誰知身上衣,針針皆辛苦」呢?

二章說:女主人步履安詳,緩而穩重,真有雍容富貴的氣度,眾人見到她,都柔順恭敬地向左讓路。她頭上插了一支象牙做的搔頭簪,搖搖擺擺,儼然是貴婦人形象,可惜器量狹隘褊急,得不到眾人的心悅誠服,所以作這首詩來發洩不滿。

讀完這首詩,讓我想到《紅樓夢》裡賈寶玉的大丫鬟——晴雯,她聰明美麗,性情剛烈,任性任情,敢說敢做,連主子都敢得罪。這首詩的作者大概也是一個「高標見嫉」,身份卑微如晴雯的女子吧。(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3 | 只看該作者
《詩經。齊。南山》兄妹亂倫三部曲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蕩,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蕩,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詩意簡釋:
〈南山〉屬齊風,分四章,章六句。

舊說以為此詩是諷刺齊襄公和他的妹妹文姜通姦。據說文姜在尚未嫁給魯桓公做夫人之前,便已經和她的哥哥襄公淫亂,兩人關係曖昧,後來文姜嫁到魯國,兄妹的孽緣並未因此中斷。桓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魯桓公想帶文姜到齊國和襄公會面,大夫申繻勸阻;「雙方各有家室,男女界線宜嚴防,不可輕易褻瀆,這才合乎禮教,您想帶夫人去見她的哥哥,恐怕會壞了大事。」桓公不聽,遂帶文姜到齊國作客,於是齊襄公和文姜的不倫姦情復燃,兩人經常瞞著桓公淫亂。後來姦情敗露,桓公發現自己變成綠頭烏龜,很生氣,便怒責文姜。文姜跑去向哥哥訴苦,並故意在他面前造謠桓公曾講過「太子同(莊公名)不是我親生的,他是齊侯的骨肉。」齊襄公聽文姜這麼言語挑撥,登時怒氣衝天,興起殺機,便邀桓公過來飲酒,等桓公不勝酒力告辭時,命力士公子彭生扶他上車,公子彭生就在車內將桓公軀幹活活扭斷,完成了襄公殺人的毒計。

這個故事看了真教人感到噁心、可怕,所以還是回到詩本身吧。前兩章是諷刺齊襄公,首章以「南山崔崔,雄狐綏綏」興發有如此尊崇地位的國君竟然做出淫獸穢行,然後再說文姜由此寬敞平坦的魯道嫁給桓公,是明媒正娶,夫妻名分既定,你齊襄公為何還要心懷舊情,不能安分?二章以「葛屨五兩,冠緌雙止」暗喻鞋履必配成雙,冠緌必取成對,興發人各有偶,不可淫亂。如今文姜腳著葛履,頭戴冠緌往嫁魯國,夫妻名分既定,你齊襄公為何還要糾纏不休,不肯認命?

後兩章是諷刺魯桓公,兩章的前四句是排比法,是「平行對喻」句型,前兩句是陪襯,後兩句才是重點。三章言:重麻如何能成?必先縱橫犁田;娶妻如何能得?必先告知父母。娶妻既已事先告知父母,就該謹遵夫婦之道,如何不聽大臣勸阻?任她窮其所欲,導致自取其辱?四章言:劈柴如何能成?沒有斧頭不成;娶妻如何能得?沒有媒人不得。既已娶得文姜為妻,就該嚴守夫婦之道,如何不聽大臣勸阻?任她縱其淫慾,導致自取其咎?

四章都以類似的詰問句作結,反覆吟誦,竟覺得詩人興師問罪的語氣颯颯逼人,理直氣壯得可以推倒泰山,頗真令人難以招架,此是本詩寫作最大特色。(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3 | 只看該作者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詩意簡釋:
〈敝笱〉屬齊風,共三章,章四句,複沓重唱。

舊說以為此詩是諷刺文姜和她的哥哥齊襄公淫亂,其夫魯桓公是弱勢男,不能制止文姜做出越軌的醜事。關於文姜和襄公淫亂的詳情,請參看〈南山〉,此處不贅。

三章所敘都是同一個意思:殘破的捕魚籠擱在攔河堰裡,魴魚草魚鰱魚成群結隊,搖頭擺尾地在捕魚籠裡進進出出。齊國的文姜大小姐出嫁到魯國呀,隨從與陪嫁的姪娣媵女,盛多如天上的彩雲,如滂沱的大雨,如綿綿無盡的流水。
根據晚清王先謙的說法,各章前兩句是以「敝笱」不能制魚出入作比喻,暗示魯國微弱,夫綱不振,故文姜得以肆無忌憚出入齊國和襄公淫亂;後兩句則是追敘文姜嫁到魯國的盛況。齊大魯小,寫文姜嫁從之盛如雲如雨如水,已隱約浮現彼驕伉難制的徵兆矣。詩人利用今昔作對比,企圖達到諷刺的效果。

如果撇開舊說,就詩論詩,我們是看不出有何諷刺的含意在的,或許只是一首歌詠貴族婚禮的詩,前兩句只不過是觸景起情,用「其魚唯唯」來興發「其從如雲」吧了。大雅〈韓奕〉「諸娣從之,祁祁如雲。」衛風〈碩人〉「庶姜孽孽,庶士有朅。」也都是寫婚禮排場盛大,隨從與陪嫁的姪娣媵女多如過江之鯽。(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4 | 只看該作者
載驅薄薄,簟茀朱鞹。魯道有蕩,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濔濔。魯道有蕩,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蕩,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蕩,齊子游敖。

詩意簡釋:
〈載驅〉屬齊風,分四章,章四句。

此詩和〈南山〉、〈蔽笱〉屬同一組詩,都是諷刺魯文姜和齊襄公兄妹淫亂,只是寫法稍有不同,〈南山〉是諷刺襄公、桓公兩個男人;〈蔽笱〉則是諷刺桓公、文姜這對夫妻;〈載驅〉則專門諷刺文姜公然驅車至齊魯交界和襄公淫亂。

根據《春秋經》記載,桓公死後,文姜和襄公先後又相會五次,兄妹公然淫亂的事情,齊魯百姓盡知,詩皆採自齊風,諒必是齊人所作。

全篇四章都用倒敘法,看時宜先從後兩句「魯道…齊子」讀起。首章說:「奔馳的馬蹄聲潑啦潑啦地響徹曠野,是一輛有著竹簟蔽篷和紅皮車廂的華麗馬車。魯國大道平坦寬敞,那個齊女正趁著夜色朦朧,天光未明之時,急著駕車出城。」坐在車子裡面的齊女是誰?為何在早夜急著出門?馬車疾馳在寬敞的魯道,莫非有緊急大事?詩人沒有明說,但只這麼輕輕點撥,稍微賣個關子,知情者看了就馬上會心,手段真是高明。二章說:「拉車的四匹黑馬高壯俊美,垂下的韁繩柔潤光澤。魯國大道寬敞平坦,那個齊女坐在馬車上看起來是那麼快樂。」後面一句真是諷刺到家,難怪朱子會說「無忌憚羞愧之意」。三章說:「汶水盛大,水流湯湯;行人雜遝,車馬彭彭。魯國大道平坦寬敞,那個齊女乘著馬車跑來到這裡遊玩。」「湯湯」、「彭彭」是摹聲詞,前兩句寫文姜和襄公會見的地點是在齊魯交界,行人往來絡繹不絕的汶水,通姦不遮遮掩掩卻公開大膽亮相,故朱子斥曰「無恥」。第四章和前章意思一樣,「滔滔」、「儦儦」也是摹聲詞。

本篇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詩中用了不少極為震耳和醒目的事物,如在寂靜早夜,馬蹄奔馳的「薄薄」聲,行人車馬熙嚷往來的「彭彭儦儦」聲,這是震耳;色彩極為鮮豔的「簟茀朱鞹」,視覺雄壯的高頭大馬「濟濟」,橫無際涯的汶水「滔滔湯湯」,這是醒目。其目的顯然是在凸顯文姜「公然淫亂」——人人見得,人人聽得。

後三章前兩句皆以疊字作對句,亦極為醒目,是本篇寫作的另一個特色。綜觀全詩以委婉含蓄的諷刺技巧呈現,十分耐人咀嚼,很值得觀摩、取法。(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齊。甫田》長大一相逢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詩意簡釋:
〈甫田〉屬齊風,共三章,章四句。

此篇前兩章寫思念遠人的心情正苦,末章則說「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可見詩人所思念底遠人是個剛成年的男子,照辭氣推測,應是女子所作。

前兩章皆以「平行並列式」的句法呈現,在《詩經》中,凡以平行並列句作為起興的詩,其特徵往往是「各敘一事,互為對喻,有共同訴求點,且主題往往置在後面兩句。」詩人說:「大塊田地莫要耕,耕到後來狗尾草遍地叢生;遠方之人莫要思,思到後來憔悴憂傷煩惱多。」情知「思遠人」只會招來「忉忉怛怛」的痛苦折磨,故自己勸自己不要去思念遠方的他。為了說服自己,詩人特用「田甫田」將會招致「驕驕桀桀」的狗尾草橫生,以強化主題訴求,上下兩句各敘一事,互為對喻,共同訴求點分明是「做這類傻事只會換來徒勞無功,自討苦吃,自尋煩惱」。這種以平行對喻句型表達的方式,分明也是說理的一種形式,小雅〈無將大車〉首章「無將大車,只自塵兮。無思百憂,只自疧兮。」寫法與此篇相同,讀者老爺可以對看。

第三章前兩句是詩人追敘對方遠別之前的容貌形象。「婉孌」是年少俊美,討人喜歡的意思。「總角丱兮」是說他的髮飾打扮成童子模樣,頭髮束成兩串,左右各一,對稱上聳,形似牛羊之角。後兩句是寫相見後的驚喜。「未幾見」是分別未久,以「未幾見」凸顯「忉忉怛怛」的深沈思念。「突而弁」是說突然長大成人,再也不是「總角」無知之童,大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讚許意思。

對方是青梅竹馬的伴侶吧?從前兩小無猜,男女不避嫌疑,如今物換星移,再次見到他時,彼此都已長大成年,面對心儀許久的他,歡喜過後,也許會產生羞澀而感到不自在吧?然詩人不說下去了,戛然便止,留有不盡餘味,令人衍生無限想像。(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齊。東方之日》淫女相就乎?


東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東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闥兮。在我闥兮,履我發兮!

詩意簡釋:
〈東方之日〉屬齊風,共兩章,章五句。

這篇是以男子炫耀的口吻表白,說他的情人主動到他家幽會,兩人共處一室的情景。

                  東方的旭日初昇呀,那個美麗的女子,此刻在我屋內呀。
                  此刻在我屋內呀,她腳步輕盈,正朝我走來,要親近我呀!
                  東方的月亮露臉呀,那個美麗的女子,此刻在我門內呀。
                  此刻在我門內呀,她步履輕盈,正朝我走來,要和我相好呀!

二章「履我發兮」的「發」字,義不可解,或以為是「行」,或以為是「葦席」,或以為是「腳」,說皆可通,但和首章「履我即兮」對照看,相對的字往往取義相近,「即」是「就」,當作動詞解,有投懷送抱的意思,故「發」字的意思大概與之相去不遠吧?

男女幽會所選擇的時間,從情理上推論,應該是如元稹《鶯鶯傳》中所說的「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於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的「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張生和崔鶯鶯瞞著夫人幽會於西廂的情節,在元稹筆下極是香豔動人。普救寺的西廂是張生的寢室所在,崔鶯鶯選在「斜月晶瑩,幽輝半床」的深夜,先由紅娘「斂衾攜枕」,然後再半推半就地自薦枕席,兩人共宿一夜,待「寺鐘鳴,天將曉」,崔鶯鶯才「嬌啼宛轉」的由紅娘「捧之而去」。男女偷情幽會的故事隨處可聞,但用文字寫出來,我以為古今作家,再也沒有比元稹寫得更好的了。

讀〈東方之日〉要發揮想像,不要太拘泥東方日出之時,彼女「履我即兮」是否合乎情理,有時不按牌理出牌也是可能的。先讀元稹《鶯鶯傳》裡的幽會情節,再讀此詩,也許會有點幫助的。(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5 | 只看該作者
《詩經。齊。東方未明》罵槐偏指桑


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東方未晞,顛倒裳衣。倒之顛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則莫。

詩意簡釋:
〈東方未明〉屬齊風,分三章,章四句。

舊說以為此篇是詩人諷刺國君生活起居晝夜顛倒,號令但憑一時喜怒,不知節制,以致人臣怨聲載道。

首章的意思是說:「東方不見天光,衣裳摸黑顛倒穿。顛倒衣裳穿在身,只為公家有事召。」次章說:「東方不見日光,顛倒衣裳摸黑穿。衣裳顛倒穿在身,只緣公家有令傳。」三章說:「折斷柳枝編成菜圃藩籬,縱使癲狂莽夫也會驚懼。司夜的挈壺氏不能盡責,時間不是太早就是太晚。」

前兩篇複沓重唱,中間「顛倒衣裳,顛之倒之…顛倒裳衣,倒之顛之」唸起來又有「迴文」和「頂真」的趣味,感覺上頗富急絃繁管的效果,很能將「自公召之」時的緊迫慌亂心情具體如實地呈現出來。陶淵明《飲酒詩》第九首說「清晨聞扣門,倒裳往自開。」.陶的「顛倒衣裳」是因待客熱誠,不好意思讓客人在外久候,與東漢大學者蔡邕聽到門外是王粲來拜見而「倒屐迎之」的情況有點類似;可這裡的「顛倒衣裳」就不是發自心甘情願的熱誠,而是出於君命的不敢違,戰戰兢兢,提心吊膽也。

第三章「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是個比喻,暗示國家法令如果能堅確且必然而無誤地執行,則癲狂莽夫亦會驚懼而遵守。詩人先藉此兩句作比喻,再興發當今執掌司夜之官的挈壺氏不能盡職,竟然顛倒晝夜,以致號令不時,真是膽大包天,目無法紀,害得大小官吏日夜提心吊膽,連睡覺都睡不安穩,怕萬一「自公召之」而不能及時趕到,恐怕小命就要嗚呼矣。詩人不直接咎責國君而故意迂迴繞道怪罪小臣,這是「指桑罵槐」的諷刺法,有夠厲害。(8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5 | 只看該作者
《詩經。齊。雞鳴》懶人愛賴床


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詩意簡釋:
〈雞鳴〉齊風第一篇,分三章,章四句。

本詩寫法與鄭風〈女曰雞鳴〉相同,全以道白的形式呈現。前兩章是夫妻對話,第三章則以妻子口吻說出。舊說以為此篇是賢妃夙夜警戒,催促國君莫要貪睡賴床,趕快上朝視事的詩。

宮外天色濛濛蒼蒼,是將要破曉時分了,整夜不敢闔眼睡覺的她,一聽到遠處開始傳來公雞的啼叫,就趕緊搖醒沈睡中的丈夫,在他耳畔說:「你聽,公雞已經啼叫了,上朝覲見的百官都已經到齊了。」丈夫從沈睡中被妻子搖醒,神色有點不情願,他含糊回應:「不是雞啼聲,是蒼蠅嗡嗡聲。」她見丈夫賴床,心裡著急:「東方天色已經大亮了,上朝覲見的百官已經等得不耐煩了。」丈夫見她嘮叨不停,不肯讓他好睡,就沒好氣地回嘴:「不是東方旭日冒出來的光,是月亮冒出來的光。」她見丈夫賴皮不願起床,就好聲地勸說:「若是蒼蠅嗡嗡飛,我願意和你繼續同衾入夢,可真的是雞已啼了,天已亮了;你如果不趕快去朝廷,朝會的時間將過,百官就要散朝回去了,希望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害你遭人憎惡啊!」

這首詩在對話的氣氛營造上很有幽默感。夫妻間的床第之言,外人如何能得知?況是庭院深深,門禁重重的宮廷?所以這裡面的對話應是假設的想像之詞。詩人同情妃子,想像妃子苦心要扮演好賢內助的角色,擔心因色得寵而遭人物議。可國君呢?在詩人筆下彷彿變成了「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形象,看他賴床的藉口就覺得十分滑稽好笑,蒼蠅嗡嗡聲和雞鳴聲相去十萬八千里,他卻能扯在一塊兒,也真是賴皮到家了。(阿Q)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6 | 只看該作者
關於詩經

  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

  其實它只是民歌,沒有想象中那麼疏遠不可親近。只是,在渡河的時候,被我們無聲的遺落在另一個時代,當你返身去找時,它已經沒入河流之中。於是你漸漸習慣唱著「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而不是「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經唱過的歌謠。

  詩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

  猶豫了很久才動筆寫《關雎》。首先是大家對它都太熟了,詩經開篇的一篇,已成濫殤,幾乎到學齡前兒童也張口就來的地步,寫起來就好比要把青菜豆腐做得人人稱羨,傷腦筋的很;二是犯饞,一想到《關雎》,我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詩句,而是《射鵰英雄傳》里黃蓉做的那個麻煩到家又好吃到家的好逑湯,於是就心思壞壞地想把那斑鳩抓了去,找黃蓉做道「好逑湯」,吃得滋兒滋兒地,該多好。

  ……黃蓉笑盈盈的託了一隻木盤出來,放在桌上,盤中三碗白米飯,一隻酒杯,另有兩大碗菜肴。郭靖只覺得甜香撲鼻,說不出的舒服受用。只見一碗是炙牛肉條,只不過香氣濃郁,尚不見有何特異,另一碗卻是碧綠的清湯中浮著數十顆殷紅的櫻桃,又飄著七八片粉紅色的花瓣,底下襯著嫩筍丁子,紅白綠三色輝映,鮮艷奪目,湯中泛出荷葉的清香,想來這清湯是以荷葉熬成的了。

  黃蓉在酒杯里斟了酒,放在洪七公前面,笑道:「七公,您嘗嘗我的手藝兒怎樣?」

  洪七公哪裡還等她說第二句,也不飲酒,抓起筷子便夾了兩條牛肉條,送入口中,只覺滿嘴鮮美,絕非尋常牛肉,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或膏腴嫩滑,或甘脆爽口,諸味紛呈,變幻多端,直如武學高手招式之層出不窮,人所莫測。洪七公驚喜交集,細看之下,原來每條牛肉都是由四條小肉條拼成。洪七公閉了眼辨別滋味,道:「嗯,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耳朵,一條是小牛腰子,還有一條……還有一條……」黃蓉抿嘴笑道:「猜得出算你厲害……」她一言甫畢,洪七公叫道:「是獐腿肉加免肉揉在一起。」黃蓉拍手贊道:「好本事,好本事。」郭靖聽得呆了,心想:「這一碗炙牛條竟要這麼費事,也虧他辨得出五般不同的肉味來。」洪七公道:「肉只五種,但豬羊混咬是一般滋味,獐牛同嚼又是一般滋味,一共有幾般變化,我可算不出了。」黃蓉微笑道:「若是次序的變化不計,那麼只有二十五變,合五五梅花之數,又因肉條形如笛子,因此這道菜有個名目,叫做『玉笛誰家聽落梅』。這『誰家』兩字,也有考人一考的意思。七公你考中了,是吃客中的狀元。」

  洪七公大叫:「了不起!」也不知是贊這道菜的名目,還是贊自己辨味的本領,拿起匙羹舀了兩顆櫻桃,笑道:「這碗荷葉筍尖櫻桃湯好看得緊,有點不捨得吃。」在口中一辨味,「啊」的叫了一聲,奇道:「咦?」又吃了兩顆,又是「啊」的一聲。荷葉之清、筍尖之鮮、櫻桃之甜,那是不必說了,櫻桃核已經剜出,另行嵌了別物,卻嘗不出是甚麼東西。洪七公沉吟道:「這櫻桃之中,嵌的是甚麼物事?」閉了眼睛,口中慢慢辨味,喃喃的道:「是雀兒肉!不是鷓鴣,便是斑鳩,對了,是斑鳩!」睜開眼來,見黃蓉正豎起了大拇指,不由得甚是得意,笑道:「這碗荷葉筍尖櫻桃斑鳩湯,又有個甚麼古怪名目?」黃蓉微笑道:「老爺子,你還少說了一樣。」洪七公「咦」的一聲,向湯中瞧去,說道:「嗯,還有些花瓣兒。」黃蓉道:「對啦,這湯的名目,從這五樣作料上去想便是了。」洪七公道:「要我打啞謎可不成,好娃娃,你快說了吧。」黃蓉道:「我提你一下,只消從《詩經》上去想就得了。」洪七公連連搖手,道:「不成,不成。書本上的玩意兒,老叫化一竅不通。」黃蓉笑道:「這如花容顏,櫻桃小嘴,便是美人了,是不是?」洪七公道:「啊,原來是美人湯。」黃蓉搖頭道:「竹解心虛,乃是君子。蓮花又是花中君子。因此這竹筍丁兒和荷葉,說的是君子。」洪七公道:「哦,原來是美人君子湯。」黃蓉仍是搖頭,笑道:「那麼這斑鳩呢?《詩經》第一篇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以這湯叫作『好逑湯』。」洪七公哈哈大笑,說道:「有這麼希奇古怪的湯,便得有這麼一個希奇古怪的名目,很好,很好,你這希奇古怪的女娃娃,也不知是哪個希奇古怪的老子生出來的。這湯的滋味可真不錯。十多年前我在皇帝大內御廚吃到的櫻桃湯,滋味可遠遠不及這一碗了。」黃蓉笑道:「御廚有甚麼好菜,您說給我聽聽,好讓我學著做了孝敬您。」(《射鵰英雄傳》第十二回《亢龍有悔》)

  原想著只節錄「好逑湯」的部分,最終還是忍不住手癢,連「玉笛誰家聽落梅」也一道截了來,因為這段寫得實在妙。金庸說的有幾分靠譜且做別論,他說《關雎》就有個極大的錯誤在,此處容后再稟。單從精彩的程度來說,蔡瀾雖是專門寫吃喝玩樂的,也不及老金。畢竟是大家的底子,偶爾玩一下票,也足夠讓人驚艷的。「射鵰」是我最喜歡的武俠小說,這又是其中覺得寫得最好的一段。每讀到此,蓉兒彷彿就在眼前,又哄又勸,靈巧得讓人愛都愛不過來,偏襯著郭靖的憨厚呆直,七公的饞嘴和藹,益發顯得世上事是這樣可親可樂——文字不夠還要影像來襯,記憶里的阿翁著了春衫巧笑倩兮如現眼前。

  斯人已逝啊……

  見識廣博,又和蔡瀾、倪匡一干食家在一起廝混久了,金庸對飲食之道想來也是諳熟的。可恨這老小子忒不實誠,書里把人家想吃的幾道菜寫得麻煩透頂,害得人只能望書興嘆。你叫我到哪兒去學「蘭花拂穴手」嘛!他寫來容易,天知道櫻桃核好難挖啊,還要塞肉進去,簡直……!!!

  還是咱家古龍老大好,酒就是酒,最好的酒也喝,燒刀子也喝;菜就是菜,椒鹽排條,蜜炙雲腿,妙在好吃卻不那麼麻煩。簡單起來一盤花生鹵牛肉,實在沒有的話河裡抓只魚烤烤,路邊蹭只羊烤烤,菜園地里順幾個紅薯土豆什麼的,那種香氣也是夠誘人的。人都是大俠嘛,基本上不會失手被抓這麼難看。

  我不知道古人是不是和我一樣惡俗到看到斑鳩就想拿來做湯,但是「食色性也」古人是有說過的,可見食與色性是不遠的。你傾慕一個人,說她/他秀色可餐,看著她/他的嘴就有親吻的念頭,而漸漸想把他整個吃下去,放進血骨里,彷彿是最溫暖安全的方法。

  雎鳩是離愛情最近的鳥。近到它的「關關」叫聲,在那思慕女子的男子聽來也是在呼喚自己的愛人。古代傳說雎鳩雌雄形影不離。關關,指其一遞一聲的相和而鳴。雎鳩被說成是貞鳥,是愛情忠貞的象徵。其實據考證雎鳩不是斑鳩,而是魚鷹,《關雎》並非雌雄和鳴,而是以魚鷹在河洲求魚象徵男子向女子求愛。

  《詩經》有「四始」之說,《關雎》為風之首,開出十五國風無限氣象,可見顯要。在河洲上聽到鳥叫看見佳人的男子,心曠到難以自抑,他吟出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讓後世的男子雄起了千年,至此以後,看見美女不必膽怯,美人如花隔雲端又怎樣?那還不是讓咱們男人去追求的嗎?

  如果沒有男性的愛慕眼光追隨,就算河洲再美,荇菜再多,誰願意日日在上面流連呢?且不論君子和淑女之間誰主誰賓,男女之間,本來就需要引逗的,我對你沒有招蜂引蝶般的吸引力,也就沒有了情心萌動。

  君子,淑女,代表了中國人的愛情品位。河洲,雎鳩,則象徵著東方人始終迷戀的飄杳朦朧的情感意境。不止是情感,東方人整體的行為都傾向於含蓄。

  不想去談朱熹,還有那些大腦打結的儒生們怎麼去歪解這首詩,管它是不是喻后妃之德呢!皇帝和平民一樣需要感情,皇后和民女一樣喜歡被人追求!你且看那男女怎樣相悅。真是如歌如舞登對的引逗啊。這時光靠無聲的荇菜在水中搖晃映襯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它活色生香起來,帶著琴兒去親近佳人吧,如果合心意,她會用瑟與君相和,娓娓奏出天長地久的諧音。

  鐘鼓聲響起。民間的樂音比黃鐘大呂更輕盈靈動,更適合不受拘束的愛情。合著鐘鼓一起起舞的兩個人,一如天空翩躚的蝶。

  此際,她不再拒絕你伸過來的手,你越過她心裡的河洲,亦接近了幸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8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6 | 只看該作者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

  (上)

  白居易有句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以前不覺得怎樣,現在覺得幽美難言。桃花開得很早,現在卻要等到其他的花都謝了,開得倦怠了才盛開,而且是開在山中,這份熱鬧中帶著難言的收斂和沉靜。這種態度於荷、蘭並無出奇,換了桃花就難得了,好比歌宴后的麗人褪去濃妝,美得淡定心驚。

  桃花本是早春的花,我記得往往是過了年不久,心思里那點節慶的氣息還未涼透的時候,來到鄉下做客,就看見田畈井頭有桃花,風吹過一陣,落花似雨,便有些飄在水裡。桃花總是這樣淘氣,連凋謝也要拚死熱鬧;或是遠遠的人家牆頭透出一枝嫩紅隔著新綠,嬌艷可人;那不是我家的花,我也摘不到,可仍然那樣高興,竟說不出因由,也許中國人的骨子裡有桃花般的香艷,所以見了兩相親。

  桃花是鄉氣的,民間尋常百姓家,田畈村頭遍地皆是,但也空靈清絕,誰說借著她遁不得桃源?像失意清醒之後的唐伯虎,在蘇州桃花塢隱居,將自己的住地命名為「桃花庵」,從此不思功名,不戀富貴,賣文賣畫為生,閑來在桃花樹下對酒吟詩,自己也覺著美得不行,遂作《桃花庵歌》——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失意才子詩歌放蕩,雖有不得志的牢騷之意,但這牢騷借桃花發得漂亮,叫後人只見得唐才子的風雅,遮掩了他心裡的酸楚。

  桃花難畫,因要畫得她靜。桃花難言,往往是因為她不捨得收斂,艷得讓人無所適從,無法評價。一不小心,那美變成了濫觴,俗得就好像聽見一個村姑名叫桃花,你回眸一顧,卻沒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風景。

  《桃夭》難寫,因它幾乎將女子的美寫到極致,將漢語的鍊字功力發揮到極致,幾乎已不可能有超越原詩的解讀了。一般人如果只讀過三篇詩經,其中必有一篇「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把以「灼灼」狀桃花之鮮,看作是思考千年也難易一字的佳構。

  經常在睡前讀上幾篇詩經,覺得那音韻就是人類出世時的天籟,現在的作家怎樣鍛煉也難以企及的恰到極處,比如《桃夭》。思想古人是何其天真燦爛,就像一個孩子看見這天地間每一片葉子都是光耀明媚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79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6 | 只看該作者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於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於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周南·漢廣》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寫得這樣好,遊船戲酒,藕花叢中爭渡。易安自己是北方人,但詞中所寫,我料定是南方女子才有的風致,北方女子是不會水的,或者應該說,她們不能與水玩的這樣秀氣,這樣親。

  一直勇於承認自己是南方人,內心虛榮。這得多虧古人打下的好底子,他們如在江南水鄉這張宣紙上著了好顏色,使得我們千年不敗。南方女子總容易讓人聯想到柳腰擺裙兒盪,容顏嬌媚情致婉轉;想起岸柳依依,水邊人家升起炊煙,暮靄煙暝中有一葉扁舟破水而來,那孤帆遠影漸漸清晰,心裡歡喜明亮。北方女子也能幹,也持家有道,可那是不一樣的乾淨爽潔,好比一個是水澤,一個是乾地。單拿做菜來說,南方女子就打骨子裡精細,不怕煩瑣。水蔥和豆花也能調理得明艷照人,也做湯,可絕少不管不顧地亂燉。又煲又熬,三三七七擺布停當,如良帥調兵遣將。

  《周南·漢廣》寫一個青年樵夫,鍾情一位美麗的姑娘,卻始終難遂心愿。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淼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了滿懷愁緒。詩中雖然沒有明說,可是我感覺他鐘情的這位女子極有可能是南方人——這是我身為女子的直覺。

  我一直覺得,《蒹葭》中所寫「在水一方」的女子是北方人(不僅僅是因為《蒹葭》屬於「秦風」),而《漢廣》里的「不可求思」的女子更像是南方人。首先只有南方女子才會樂於在水邊遊玩,駕船採蓮打漁,整日又忙又閑,成為「游女」,其次,南方女子矜持狡黠,恰如這樵夫所感受到吟唱出的苦惱——沾衣欲濕杏花雨,別有一股細微的惱人心處。

  明白了這層心境,這男子唱的詩就不難懂,他的歌聲日日在漢水邊飄蕩——

  南有大樹枝葉高,樹下行人休憩少。漢江有個漫遊女,想要追求只徒勞。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

  雜樹叢生長得高,砍柴就要砍荊條。那個女子如嫁我,快將轅馬喂個飽。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

  雜草叢生亂縱橫,割下蔞蒿作柴薪。那個女子如嫁我,快飼馬駒駕車迎。浩浩漢江多寬廣,不能泅渡空惆悵。滾滾漢江多漫長,不能擺渡空憂傷。

  詩中並無一字提及女子的容顏長相,舉止言行也無,對她的描述寬泛地如氤氳的霧氣。從一開始,她就只存在於詩人的吟唱回憶中,成為控制他的精神圖騰——遙不可及,高高在上,又無從擺脫。江南女子的惱人心處,由此可見,一如這詩中亦遠亦近叫人看得著、摸不著的態度,滑得跟錦鯉似的,實在嘔人!

  陳啟源在《毛詩稽古編》里把《漢廣》的詩境概括為「可見而不可求」,這是很準確的。《漢廣》所表現的是西方浪漫主義所謂的「企慕情境」,即表現所渴望所追求的對象在遠方、在對岸,可以眼望心至卻不可以手觸身接,是永遠可以嚮往但永遠不能到達的境界。《秦風·蒹葭》也是刻劃「企慕情境」的佳作,與《漢廣》比較,一顯得空靈象徵,一具體寫實。《蒹葭》全篇沒有具體的事件、場景,連主人是男是女都難以確指,詩人著意渲染一種追求嚮往而渺茫難及的意緒。《漢廣》則相對要具體寫實得多,有具體的人物形象:樵夫與游女;有細徽的情感歷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滅;就連「之子於歸」的主觀幻境和「漢廣江永」的自然景物描寫都是具體的。

  王士禛認為,《漢廣》是中國山水文學的發軔,《詩經》中僅有的幾篇「刻畫山水」的詩章之一(見《帶經堂詩話》),不為無見。當然,空靈象徵能提供廣闊的想像空間,而具體寫實卻不易作審美的超越。錢鍾書在《管錐編》里論及「企慕情境」這一原型意境,認為在《詩經》中以《秦風·蒹葭》為主,而以《周南·漢廣》為輔,其原因或許就在於此。

  男女相戀的風景其實正如崔顥《長干行》所寫:「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一個女子看上了一個男子,她哪裡是真的想知道他是不是跟自己是同鄉,只不過是藉機來搭話而已(她若對他沒有意思,他就是住到她家家門口也不來電。),然而卻能說得這樣婉轉輕巧,進可攻退可守,可見聰明。這樣俏皮練達的水鄉女子,活潑地如同游魚。

  女追男只要找對人就很輕巧,男追女就要累人得多。這位樵夫的深情惆悵看得連我們這些旁觀者都心疼。「之子於歸,言秣其馬」(那個女子如嫁我,快將轅馬喂個飽。)「之子於歸,言秣其駒」(那個女子如嫁我,快飼馬駒駕車迎。)一往情深到如此迫不及待。(意淫啊!)這時候他又不講河寬河廣了,似乎只要意中人一聲呼喚,銀河也能一步跨過去。可見問題關鍵不在漢水的寬廣深淺,而在於那女子的態度。可惜她好像不鐘意他,反應很冷淡。相思無用,相反是太昂貴的痛。這使得那位樵夫嘔得要死,對著漢江大聲感慨:「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襄王有夢,神女無心。這戀情當真要多輾轉有多輾轉。不過人與人的感情是這樣的,你待我多好,並不代表我要待你多好。這裡面並沒有一個公平交易的規則可言。你怪她無情,誰叫你愛上她的?

  誰比誰清醒,誰比誰殘酷。

  古有詩家解「漢廣游女」為漢水女神,將《漢廣》附會為人神戀,居然從者還不少,可見人的心思里都有浪漫的一面。然而也可以看出大家的共同認知是——這男的沒什麼希望了!都由人人戀上升到人神戀的程度了,仙凡相隔,這男的算是徹底沒戲。

  《漢廣》可能是最古老的單相思詩了。在當時,這男子的一往情深沒有打動他的意中人,卻在千年後打動了無數人心,讓人感於他的痴情而記得他,又或者,人們真正為之內心動容的不只是他痴情,而是每個人都曾有過「求不得苦」。

  人生的得失呵,原本就這樣難以預料。

  何況有時候兩情相悅也不一定就萬事大吉。我由漢水女神很自然想到洛水女神,想起李商隱的那句詩:「宓妃留枕魏王才」,吟的是甄宓和曹植之間那段隱隱綽綽的情事。甄宓死後,曹植入覲,也不知道出於對弟弟愧疚的心態,還是想更狠的刺激他一下,叫他徹底崩潰,反正曹丕把宓妃留下的金縷玉帶枕賜給了曹植。曹植抱著那個枕痛不欲生,神魂恍惚的來到洛水邊,看見已死的甄宓化做女神來相會。醒來后也分不清是夢是真,只那相會的情景倒還歷歷在目。一代才子感慨萬千,遂揮筆寫下流傳千古的《洛神賦》。其實它還有個更私人的名字叫《感甄賦》,甄宓的兒子魏明帝長大后覺得小叔叔這樣明目張膽地寫對自己老媽的感情很是不妥,就將名字改為《洛神賦》。

  可知無論是王孫貴胄還是平民百姓,人生不如意事總是十之八九。

  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古語有云: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有時留點遺憾也不見得是壞事。

  人總有未完成的夢,心裡記掛著,下輩子才有奔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8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20 09:26 | 只看該作者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肅肅宵征,抱衾與裯。寔命不猶。

  ——《召南·小星》

今天,我們不去挖政治歷史,不磨磨嘰嘰說情感原則,而從《召南·小星》起來說一些社會民生的話題。《小星》是一個位卑職微的小吏,對自己日夜奔忙的命運,發出不平的浩嘆。

  靜謐的夜晚,萬戶入眠的時候,忙於王事的小吏獨身夜行,與他相伴的只有天邊的星辰。小吏初醒,睡眼惺忪,只看見天邊有星,看不出是什麼星。所以詩的開頭只說「嘒彼小星,三五在東。」當他漸漸清醒,才看清楚那是參星和昴星。他想起自己,離開妻子,拋開香衾與暖裯,雖然是謹奉王命,不敢懈怠,但仔細地去想,有人息偃在床,有人肅肅宵征,際遇天差地遠。如果不以同人不同命來自慰,真不知如何排遣心中鬱郁。

  「小星」還有個美麗的隱意——小妾。這樣美麗的誤解多得古時一幫詩家的臆斷,他們認為「《小星》,惠及下也。夫人無妒忌之行,惠及賤妾,進御於君,知其命有貴賤,能盡其心矣。」十足的腐儒之見啊,讓人無可奈何,只得以時代思想有局限為借口原諒他們,免得氣壞自己。幸好這種怪論,古時就不大被人認同。

  李商隱《為有》詩云:「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孤負香衾事早朝」。有人說詩意是從《詩·雞鳴》「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蛻化而來,也有說李詩從《小星》「抱衾與裯,寔命不猶」發展而來,亦可。從家中家人方面來說,妻子怨丈夫不同共眠,謂之孤負香衾;從行役者的角度來看,則是自傷「拋卻衾裯」。由此可見李商隱顯然也是認為《小星》是小吏自傷命苦的詩。

從詩經反映的現象來看,古代公職人員的福利問題,簡直比現在還成問題。不止是《召南·小星》,《鄴風·北門》同樣是一位位卑任重,處境困窮,無處訴說的小官吏埋怨公事繁忙、生活困難。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我從北門出城去,心中煩悶多憂傷。既受困窘又貧寒,沒人知我艱難樣。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麼辦法想!

  王家差事派給我,衙門公務也增加。我從外面回到家,家人紛紛將我罵。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麼好辦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門公務也派齊。我從外面回家裡,家人紛紛將我譏。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麼好主意!

  比《小星》更艱辛的小吏出現了,他一樣位卑任重,可能更慘的是,他因為收入低微,不能讓家裡人滿意,回到家裡不但不能得到家人的安慰,反而受盡譏諷。再忙再累,不會有人對他有期待,拋卻衾裯,也可能是各睡各的。被外人嫌棄猶可自慰,受家人冷嘲熱諷,情何以堪吶!

  這首詩雖然古老,說的事卻並不遙遠,很有現實意義。每個城市有太多這樣的人,拿著微薄的工資,起早貪黑地工作,人到中年,事業無起色,供不起房,買不起車。辛苦工作的積蓄連供子女讀書出國深造都捉襟見肘。與妻子的感情也進入冷凍期,感情成了親情,愛戀也成了習慣,連做愛都是應酬。再沒有了彼此貼心的話語,剩下的只有指責,怨懟,相互抱怨。生活日復一日剝落甜美,露出猙獰破碎的本相。

  很少人不嫌貧愛富,貧富無疑是世俗關照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有些愛憎之心也無可厚非;可是女子,如果僅以此來衡量自己的丈夫是否成功,那是膚淺而愚蠢的。因你不曾將他看作可以依靠,同舟共濟的親人,而僅僅是改善境遇的藥方,他是藥方,你顯然就是一直生病並懊惱病始終不好的病人。

詩經里還有一首寫工作辛苦的詩,令我印象深刻,是《召南·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

  我讀《殷其雷》很感動,彷彿南山的雷鳴就響在耳邊,風雨將至的時候這女子聲聲嘆息——怎麼此時候還要離家出走呢?王事繁重讓你不能有一時的歇息,我勤奮有為的君子,早日歸來吧,歸來吧!

  惦念,如這不絕的雷聲。多年以後,有個女子在月光下清怨地唱:「月亮下,想到他,默默地,珠淚下……心裡的他,快歸來吧!」計不清這歌聲打動了多少人,說不清這歌和遙遠的詩歌有什麼致命的聯繫,但第一次看見「歸哉歸哉!」四個字時,不由就想到這首歌。

  我看見,在另一個空間,千年的時光被凍結,思念那樣重,重得光陰載不動。

  這種透明的心境好像我就是那遠役的人,回望星辰如夢,知道身後有個人,那個人的心思我明白,她想我早日歸家。我何嘗不想,只是身不由己。

  或許前生,我這樣守候過一個人,也被一個人守候過。

  同樣是被人等待,《殷其雷》與《小星》相似又不同,它一樣是說工作很辛苦,責任重大,妻子惦念行役的丈夫,可是一點怨天尤人的氣味都嗅不到,它是贊詩,呼喚丈夫來歸的「她」與《北門》中小吏的家人更是截然不同。或許因為這詩中所說的男子,是「君子」而非小吏,身份相對高貴。所以連他的親人也深明大義起來——「召南之大夫遠行從攻,不遑寧處。其室家能閔其勤勞,勸以義也。」

  我相信人的覺悟有高低,但覺悟的高低不是可以令我感慨的原因。我讚賞的是《殷其雷》表達出的互相理解,沒有抱怨的情感方式。天知道這在情感疏缺的年代多麼重要!

  有時候我喜歡斷涯獨坐,靜靜思審,但更多的時候我願同我身邊的人有所交流,不要彼此講感情冷藏。一個人做什麼,生活的怎樣不重要,最重要是有人關心。如果潦倒失意,周遭的人仍關心你,證明你這個人是貧而不困,仍有翻轉的餘力。這種餘力,在帝王將相叫作民心所向,在普通人叫作親情,友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09: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