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 metrotown
我是這樣認為"你們拜我,求我,我就可以讓你們解脫,離苦得樂,而他又實際上沒有這樣做到,或是他根本就做不到"的:
佛把人分為四種馬:第一種馬,聞聲起步,此為良駒;第二種馬,需要鞭打才肯走,此馬品質居次,也可稱為好馬;第三種馬,得"鞭棍交加"方可向前,此為庸馬;而第四種馬,主人得對它進行"錐刺"才肯放足,此為駑馬.
對不同的馬有不同的對待方式,這也叫"因才施教"吧.我這裡小聲說呵,耶酥時期的西方人,估計都是"駑馬".對於駑馬,必得行"錐刺",怎麼刺呢?就對他們說"你們拜我,求我,我就可以讓你們解脫,離苦得樂".耶酥希望人民感受到愛和關懷,希望人民脫離苦海,可如果人民都是駑馬,不這麼刺,怎麼辦?如果駑馬們永遠不能明白"自作自受,自求多福",怎麼辦?駑馬得時時看住,時時管束,不能有半點鬆懈.因為駑馬們自我約束力太弱,稍有不慎便離心離德.因此耶酥還說"不見我而信我的有福了",對啊,要信啊,信了讓心裡得安寧啊.人心安寧了,這個社會才能得以發展啊(題外話一下,我一直認為舊約里的種種嚴酷地管制是因為猶太族長要保存猶太民族,發展本民族而做的努力.只有這些"先知"才明白,要讓本民族得以倖存和發展,自己就要戒驕戒燥,平和內斂,韜光養晦,才能全力以赴地生存下來,而先知們的用意,耶酥明白,可人民不明白,所以耶酥得對他們進行"錐刺").
而東方人不一樣.東方人自四千多年前起就明白"道無鬼神",兩千多年前諸子百家就坐而論道了.東方人思想活躍,早早就明白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平天下".也許不是所有的東方人都是"良駒",但也絕少"駑馬".雖然不是所有的東方人都會"聞聲起步",但也少有需要"錐刺".
有時我很為自己的東方文化背景而驕傲,但也不認為西方人的苛刻管制不可行.我記得我曾看到過某個貼子給了我一些啟示:貼子里說"西方人相信人性本惡,東方人相信人性本善,這決定了東西方在道德約束上的做法大相徑庭."
的確,如果不是相信人性本惡,基教不會這麼刻薄;如果不是相信人性本善,佛教也不會有寬厚的一面(不是說佛教就絕對不刻薄,要看對什麼人做管教.我就讀過一本流行的佛教小冊子,裡面充滿了地獄的描述和對生者的恐嚇);因為西方人都認為所有人都是本惡的,所以他們的基教文化要"錐刺"所有人,把所有人都刻薄地定位在"性惡"一面;而東方人則相反.
所以,我不認為西方文化太惡毒,針對的對象不一樣(當然我相信現在西方的駑馬減少了,良駒多了,而單一的刻薄管束已經顯得不合適,那也只能說明基教的方法不能與時俱進,但不能說這些方法一定是錯的),方式就會不一樣.但我相信其目的仍然和佛教的目的一樣:自度和度人.這也是我說的"殊途同歸",不管樹根離得多麼遠,樹冠都是相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