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NYLASH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每周一書] 詩經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1:50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陳風·墓門

墓門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國人知之。知而不已,誰昔然矣。

  墓門有梅,有鴞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訊之。訊予不顧,顛倒思予。

  [題解]

  這詩表現人民反抗不良統治者的強烈情緒。相傳這是罵陳佗的詩。據《左傳》,陳佗當陳桓公病中,殺了太子免。桓公死後陳佗自立,陳國因而大亂,國人至於分散。後來蔡國為陳國平亂,把他殺死。這樣的人自然是人民所反對的。

  [註釋]

  1、墓門:墓道的門。一說是陳國的城門。棘是惡樹,詩人用來比他所憎恨的人。

  2、斯:碎裂。這是咒罵之辭,言須把它碎劈了才稱心。

  3、夫也:猶言「彼人」,指作者所譏諷的人。

  4、國人知之:言其不良行為已成人所共知的事。

  5、不已:不停止。此處指不改正。《鄭箋》:「已猶去也。」 蘇轍《詩集傳》:「夫指佗(馱tuó)也。佗之不良,國人莫不知之者。知而不知去,昔者誰為此乎?」

  6、誰昔:即疇昔。疇昔有久(較遠的過去)和昨(較近的過去)兩義,這裡應該是後者。以上兩句是說彼人雖知惡行已經暴露,還是不改,直到最近還是這樣。

  7、梅:《楚辭》王逸注引作「棘」。

  8、鴞(囂xiāo):惡聲之鳥。詩人似以惡鳥比助彼人為惡者。萃(脆cuì):止息。「萃止」的「止」是語尾助詞。

  9、訊:又作「誶(歲suì)」,二字互通。誶是數說責問之意。「訊之」的「之」應依《廣韻》所引作「止」。和上句的「止」字是相應的語助詞。

  10、予:虛字,猶「而」。「訊予不顧」和「知而不已」句法相同。

  11、顛倒思予:猶「顛倒思而」,言其思想顛倒非白,不辨好歹。《傳疏》:「顛倒,亂也。」

  [余冠英今譯]

  墓門有棵酸棗樹,拿起斧子劈了它。那人不是好東西,全國人人知道他。知道他他也不買賬,昨兒個還是這模樣。

  墓門有棵酸棗樹,貓頭鷹兒守著它。那人不是好東西,編只歌兒勸告他。勸告他他只當扯淡,心裡頭萬事顛倒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1:50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陳風·防有鵲巢

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

  [題解]

  擔心有人離間自己的愛人,非常不安。

  [註釋]

  1、防:枋樹。

  2、邛(瓊qióng):土丘。苕(條tiáo):紫雲英,野蠶豆。

  3、侜(舟zhōu):欺騙,說謊。予美:丈夫。此句意為有人在丈夫面前挑撥。

  4、忉忉(刀dāo):憂思貌。

  5、唐:道路。甓(僻pì):磚。《集傳》:「廟中路謂之唐。」 《通釋》:「甓為磚,亦得為瓦稱。」

  6、鷊(意yì):草名。《毛傳》:「鷊,綬草也。」

  7、惕惕:同「忉忉」,憂思貌。

  [參考譯文]

  堤上喜鵲來築窩,苕草長在土山坡。誰在欺矇我愛人,擔驚受怕煩惱多。

  院中通道鋪方磚,綬草長在土丘邊。誰在欺矇我愛人,擔驚受怕多心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1:51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題解]

  這詩描寫一個月光下的美麗女子。每章第一句寫月色,第二句寫她的容色之美,第三句寫行動姿態之美,末句寫詩人自己因愛慕彼人而慅然心動,不能自寧的感覺。

  [註釋]

  1、皎:潔白光明。《文選》注引作「皦」,字通。

  2、佼:或作「姣」,佼人:美人。僚(了liǎo):美好貌。

  3、舒:徐。窈糾:詳見下「夭紹」注。這句是說「佼人」行步安縣,體態苗條。

  4、勞心:憂心。悄:猶「悄悄」,憂貌。這句是詩人自道其由愛情而生的煩悶。二、三章仿此。

  5、皓:猶「皎」。

  6、懰(劉liú):《埤蒼》作「嬼」,妖冶。

  7、憂受:詳見下「夭紹」注。

  8、慅:猶「慅慅」,動。

  9、燎:明,言彼人為月光所照。

  10、夭紹:漢賦里往往寫作「要紹」,曲貌。「窈糾」、「憂受」、「夭紹」都是形容女子行動時的曲線美,就是曹植《洛神賦》所謂「婉若游龍」。

  11、慘:讀若「懆(草cǎo)」,聲近義同。「懆」猶「懆懆」,不安。《集傳》:「慘當作懆,憂也。」

  [余冠英今譯]

  月兒出來亮晶晶啊,照著美人兒多麼俊啊,安閑的步兒苗條的影啊,我的心兒不安寧啊!

  月兒出來白皓皓啊,照著美人兒多麼俏啊,安閑的步兒靈活的腰啊,我的心兒突突地跳啊!

  月兒高掛像燈盞啊,美人兒身上銀光滿啊,腰身柔軟腳步兒閑啊,我的心上浪濤翻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1:53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陳風·株林

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

  駕我乘馬,說於株野。乘我乘駒,朝食於株。

  [題解]

  陳靈公與大夫孔寧、儀行父都跟大夫夏御叔的妻子夏姬四通,常一道去夏家鬼混。後來靈公被夏姬的兒子征舒殺死,孔寧、儀行父逃亡他國。此詩揭露諷刺了陳靈公君臣的醜惡行徑。

  [註釋]

  1、株:夏姬住地。

  2、從:追逐。夏南:夏姬之子。夏姬與陳靈公私通,此詩即諷刺陳靈公去見夏姬。夏南在這裡影射夏姬。

  3、說(稅shuì):停留,停車休息。《集傳》:「說,舍也。」

  4、駒:《鄭箋》:「馬六尺以下曰駒。」

  [參考譯文]

  他為什麼去株林?是跟夏南散散心。原來他到株林去,為的是把夏南尋!

  我的四馬齊駕起,株邑郊外好休息。駕上四匹馬駒子,早餐要在株邑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1:5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陳風·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題解]

  一位青年愛上一位漂亮的異性,憂思傷感,夜不成眠。

  [註釋]

  1、陂(皮pí):湖邊。

  2、蒲、荷:《鄭箋》:「蒲以喻所說男之性,荷以喻所說女之容體也。」

  3、傷如之何:《鄭箋》:「我思此美人,當如之何得而見之。」

  4、寤寐無為:聞一多《風詩類鈔》:「為,成也。寤寐無為,言不能成寐。」

  5、涕泗:《毛傳》:「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6、蕳(間jiān):蘭草,也作蓮。

  7、碩大:身材高大。卷(全quán):同「婘」,美好貌。

  8、悁悁(淵yuān):憂愁貌。

  9、菡萏(漢旦hàn dàn):荷花。

  10、儼(演yǎn):莊重貌。

  [參考譯文]

  在那池塘水岸邊,蒲草荷葉生長繁。那裡有個美人兒,如何才能再見面?躺在床上睡不著,心中想念淚漣漣。

  在那池塘水岸坡,蒲草蓮蓬生長多。那裡有個美人兒,身高體大真不錯。躺在床上睡不著,心中想念多難過。

  池塘邊上水壩長,荷花蒲草生長旺。那裡有個美人兒,身高體大又端莊。躺在床上睡不著,翻來覆去增憂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1:59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檜風·羔裘

檜風:檜(快kuài):也作「鄶」,周代諸侯國名。妘(雲yún)姓,祝融氏之後。疆土包括今河南密縣、新鄭、滎陽等地。公元前769年(周平王二年)為鄭武公所滅。《檜風》為檜地民歌,共四首。都是檜國滅亡前後即西周末年東周初的作品,格調低沉。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題解]

  懷念一位穿著羔皮和狐皮袍的官員,心裡感到憂傷。

  [註釋]

  1、朝:上早朝。《毛傳》:「羔裘以逍遙,狐裘以適朝」。

  2、翱翔:猶「逍遙」。

  3、堂:《毛傳》:「堂,公堂也。」

  4、曜(耀yào):光。《毛傳》:「日出照耀,然後見其如膏。」

  5、悼:哀傷。《鄭箋》:「悼猶哀傷也。」

  [參考譯文]

  穿上羔裘好逍遙,穿上狐裘好上朝。難道我不想念你,心中無奈徒煩惱。

  穿上羔裘好遨遊,公堂上面穿狐裘。難道我不想念你,心中無奈徒憂愁。

  羔裘潤滑像油膏,太陽出來光澤耀。難道我不想念你,心中悲傷受煎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0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檜風·素冠

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慱慱兮!

  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

  庶見素韠兮,我心蘊結兮。聊與子如一兮。

  [題解]

  妻子見到亡夫遺容乾瘦,痛不欲生。

  [註釋]

  1、庶:有幸。

  2、棘人:棘,急。後人居父母喪時,自稱棘人。此處為婦人自謂。

  3、欒欒(巒luán):瘦瘠貌。

  4、慱慱(團tuán):憂思不寧。

  5、韠(閉bì):朝服的蔽膝。

  [參考譯文]

  幸而見你戴白冠,瘦骨伶仃容顏變,心中憂傷不得安。

  幸而見你穿白衫,心中憂傷苦難言,但願隨你歸黃泉。

  幸而見你圍蔽膝,愁腸百結心鬱抑,但願生死在一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8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1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檜風·隰有萇楚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

  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

  [題解]

  這是亂離之世的憂苦之音。詩人因為不能從憂患解脫出來,便覺得草木的無知無覺,無家無室是值得羨慕的了。這篇和《小雅·苕之華》意相近,可以參看。

  [註釋]

  1、萇(長cháng)楚:植物名,又名羊桃,花赤色,子細如小麥,形似家桃,柔弱蔓生。

  2、猗儺(婀娜ēnuó):有柔順和美盛二義,在這裡是形容萇楚枝條柔弱,從風而靡。二、三章對於華、實也稱猗儺,似兼有美盛的意思。

  3、夭:是草木未長成者。這裡似用為形容詞,就是少而壯盛之貌。之:猶「兮」。沃沃:猶「沃若(見《衛風·氓》篇)」。《集傳》:「夭,少好貌。沃沃,光澤貌。……政煩賦重,人不堪其苦,嘆其不如草木之無知而無猶也。」

  4、樂:愛悅。子:指萇楚。以上四句,前三句寫萇楚猗儺隨風,少壯而有光澤。末一句詩人自嘆其不如草木之無知。言外之意:倘若萇楚有知,一定像我似的憂傷憔悴,不能這樣欣欣向榮了。

  5、無家:言其無累。下章仿此。

  6、無室:猶「無家」。

  [余冠英今譯]

  低地里生長羊桃,羊桃枝隨風盪搖。你多麼少壯啊多麼美好。可喜你無知無覺。

  低地里生長羊桃,羊桃花一片紅霞。你多麼少壯啊多麼美好。可喜你無室無家。

  低地里生長羊桃,羊桃樹結滿果實。你多麼少壯啊多麼美好。可喜你無家無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49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2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檜風·匪風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吊兮。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題解]

  這是旅客懷鄉的詩。詩人離國東去,僕僕道路,看見官道上車馬急馳,風起揚塵,想到自己有家歸未得,甚至離家日趨遠,不免傷感起來。這時,他希望遇著一個西歸的故人,好托他捎帶個平安家報。

  [註釋]

  1、匪:讀為「彼」,「彼風」猶「那風」。下同。發:猶「發發」,風聲。

  2、偈:猶「偈偈」,馳驅貌。

  3、周道:大道或官路。

  4、怛(達dá):憂傷。

  5、嘌(漂piāo):又作「票」。輕疾貌。

  6、吊:猶「怛」。

  7、亨:就是「烹」字,煮。

  8、溉:應依《說文》所引作「摡(蓋gài)」。摡訓「拭」,訓「滌」,又訓「與」,均可通。鬵(尋xín):大釜。

  9、西歸:言回到西方的故鄉去,這是檜國人客游東方者的口氣,「西」就指檜。

  10、懷:訓「遺」,送給。以上四句是說如有人能煮魚我就給他鍋子請他煮,如有人西歸我就請他向家裡送個消息。上二句是下二句之比。

  [余冠英今譯]

  那風發發地響,車兒像飛一樣。回頭瞧瞧大道,心裡多麼凄惶。

  那風打著旋轉,車兒快快地趕。回頭瞧瞧大道,心裡好不凄慘。

  有誰能夠煮魚,小鍋大鍋我辦。有誰迴轉西方,請他捎個「平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3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曹風·蜉蝣

曹風:曹,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東西南定陶、菏澤、曹縣一帶。周武王封其弟叔振鐸於此,都陶丘(今定陶縣)。《曹風》是曹國境內民歌,共四篇,大都是東周和春秋時期的作品。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題解]

  哀嘆人生短促,有如朝生暮死的蜉蝣。

  [註釋]

  1、蜉蝣(浮遊fú yóu):蟲名。

  2、楚楚:《毛傳》:「楚楚,鮮明貌。」 聞一多《風詩類鈔》:「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猶言楚楚的衣服,有如蜉蝣之羽。」

  3、於我歸處:《鄭箋》:「君當於何依歸乎?」

  4、采采:猶「楚楚」,鮮明貌。

  5、閱:洞穴。《正義》:「蜉蝣之蟲,初掘地而出,皆鮮說(悅)也。」

  6、說(稅shuì):休息。《集傳》:「說,舍息也。」

  [參考譯文]

  蜉蝣翅膀薄又輕,衣裳華麗真鮮明。我的心裡多憂愁,可憐何處是歸程!

  蜉蝣展翅翩翩舞,華麗鮮明好衣服。我的心裡多憂愁,可憐何處是歸宿。

  蜉蝣穿洞向外飛,雙膀潔白似麻衣。我的心裡多憂戚,我的歸宿在哪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曹風·候人

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維鵜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稱其服。

維鵜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孌兮,季女斯飢。

  [題解]

  這首詩寫的是對於一位清寒勞苦的候人的同情和對於一些「不稱其服」地朝貴的譏刺。

  [註釋]

  1、候人:擔任在國境和道路上守望及迎送賓客職務的人,總數有一百多人,除少數低級官僚外都屬普通兵卒。本詩中的候人是指一般供役的兵卒。何:即「荷」,肩負。祋(兌duì):兵器名,杖類,即殳(書shū)。

  2、彼:指曹國朝廷。其(記jì):語助詞。之子:指下文「三百赤芾」、「不稱其服」的那些人。赤芾(扶fú):紅色熟牛皮所制的蔽膝,即「韠(閉bì)」,卿大夫朝服的一部分。曹是小國,而朝中高官厚祿者多至三百人。

  3、鵜(啼tí):水鳥名,即鵜鶘,食魚。梁:魚梁,即攔魚壩。濡:濕。鵜鶘以魚為食卻不曾濡濕翅膀,說明不曾下水。這兩句是比喻,如果是比朝中的貴人,就是說這些人不是自己求食,而是高高在上,靠別人供養;如是比候人自己,就是說候人值勤辛苦,連吃飯都顧不上。第一章上二句寫候人,下二句寫朝中貴人,這裡也以上二句指候人較順。下章同此。

  4、服:指赤芾。這句說「三百」著「赤芾」的人才德和地位不相稱。

  5、咮(皺zhòu):鳥嘴。這句和「不濡其翼」比喻的意思相同。

  6、遂:和「對」古同音互訓,「不對」也就是「不稱」的意思。媾:讀為遘(夠gòu),厚待,寵愛。這句也是說才德和地位不相稱。

  7、薈(會huì)、蔚(未wèi):都是聚集的意思,這裡指雲彩濃密。隮(霽jī):出現在西方的虹。這兩句說南山早晨有濃雲升起。

  8、婉孌:形容女孩子嬌好之詞。季(稚)女:幼小的女兒。這一章寫候人值勤到天明,看見南山朝雲,惦記小女兒在家沒有早飯吃。

  [余冠英今譯]

  那個候人啊,扛著長矛和長棍。那些張三李四們,大紅蔽膝三百人。

  鵜鶘守在魚樑上,不曾沾濕兩翅膀。那些張三李四們,不配他的好衣裳。

  鵜鶘守在魚樑上,不曾沾濕他的嘴。那些張三李四們,高官厚祿他不配。

  一會青啊一會紫,南山早上雲升起。多麼嬌啊多麼小,幼小女兒忍著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曹風·鳲鳩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鳲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帶伊絲,其弁伊騏。

鳲鳩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鳲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題解]

  讚美統治者言行一致,服飾美盛,儀態無差,永為四國人民之長。

  [註釋]

  1、鳲(屍shī)鳩:布穀鳥。

  2、儀:容貌舉止。

  3、結:固結不散。

  4、伊:助詞。

  5、弁(變biàn):冠冕。騏(其qí):古代帽上的玉飾。《鄭箋》:「騏當作琪,以玉為之。」

  6、不忒:不疑。無差錯。

  7、正:法則。一解領導,做……官長。

  [參考譯文]

  布穀築巢桑林里,孵下雛鳥數有七。那位君子品德好,堅守禮義言行一。堅守禮義言行一,心如磐石不可移。

  布穀桑間來築巢,雛鳥飛上梅樹梢。那位君子儀容好,絲織大帶系在腰。絲織大帶系在腰,采玉裝飾皮禮帽。

  布穀築巢桑樹間,雛鳥飛上酸棗巔。那位君子心地善,言行端正無過愆。言行端正無過愆,心如磐石不可移。(愆:qiān,罪過;過失。)

  布穀築巢桑樹上,雛鳥學飛榛樹傍。那位君子心善良,能做國人好官長。能做國人好官長,祝他萬壽永無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5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曹風·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愾我寤嘆,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愾我寤嘆,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愾我寤嘆,念彼京師。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之。

  [題解]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死,太子壽先卒,王子猛立。王子朝作亂,攻殺猛,尹氏立王子朝。王子丐居狄泉(即下泉,今洛陽東)。連年內戰,人民生活痛苦。後來晉文王派大夫荀躒攻王子朝而立王子丐於成周,就是敬王。這首詩是曹國人對荀躒的讚美,大約作於敬王入成周(公元前516年)以後。

  [註釋]

  1、冽:《毛傳》:「洌,寒也。下泉,泉下流也。」 洌當作冽。《詩輯》:「洌旁三點者,從水也,清也,潔也。旁二點者,從冰也,寒也。」

  2、苞(包bāo):叢生。稂(朗láng):童梁,一種野草名。

  3、愾(慨kài):嘆息。

  4、周京:《集傳》:「周京,天子所居也。」

  5、蕭:艾蒿。

  6、京周:《集傳》:「京周,猶周京也。」

  7、蓍(濕shī):草名。古代常用以占卜。

  8、芃芃(朋péng):《毛傳》:「芃芃,美貌。」 《正義》:「此苗所以得盛者,由上天以陰雨膏澤之故也。」

  9、郇(尋xún)伯:周文王之子。聞一多《風詩類鈔》:「四方諸侯之所以有王者,以郇伯勤勞之故也。」

  [參考譯文]

  地下泉水冷如冰,浸得雜草難出生。夜不成寐長嘆息,一心想念周王城。

  地下泉水冰樣涼,浸得蒿草難生長。夜不成寐長嘆息,鎬京時時纏心上。

  地下泉水透骨寒,浸得蓍草生長難。夜不成寐長嘆息,一心只把京師念。

  蓬勃一片黍子苗,雨水滋潤生長高。天下有王誰人保,全靠郇伯來操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6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豳風·七月

豳風:豳(彬bīn):古邑名,也作邠,故城在今陝西旬邑縣西。周族祖先公由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遷居於此。《豳風》是豳地一帶民歌,共七篇,都產生於西周,是《國風》中最早的詩。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萚.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於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題解]

  這詩敘述農人全年的勞動。絕大部分的勞動是為公家的,小部分是為自己的。詩共分為八章。第一章從歲寒寫到春耕開始。第二章寫婦女蠶桑。第三章寫布帛衣料的製作。第四章寫獵取野獸。第五章寫一年將盡,為自己收拾屋子過冬。第六章寫采藏果蔬和造酒,這都是為公家的。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戶hù)麻子苦菜之類。第七章寫收成完畢後為公家做修屋或室內工作,然後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寫鑿冰的勞動和一年一次的年終燕飲。

  [註釋]

  1、七月流火:火(古讀如毀),或稱大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曆五月,黃昏時候,這星當正南方,也就是正中和最高的位置。過了六月就偏西向下了,這就叫做「流」。

  2、授衣:將裁製冬衣的工作交給女工。九月絲麻等事結束,所以在這時開始做冬衣。

  3、一之日:十月以後第一個月的日子。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為豳曆紀日法。

  4、觱(畢bì)發:大風觸物聲。

  5、栗烈:或作「凜冽」,形容氣寒。

  6、褐:粗布衣。

  7、於:猶「為」。為耜(似sì)是說修理耒(磊lěi)耜(耕田起土之具)。

  8、趾(止zhǐ):足。 「舉趾」是說去耕田。

  9、饁(葉yè):饋送食物。畝:指田身。田耕成若干壟,高處為畝,低處為畎(犬quǎn)。田壟東西向的叫做「東畝」,南北向的叫做「南畝」。這兩句是說婦人童子往田裡送飯給耕者。

  10、田畯(俊jùn):農官名,又稱農正或田大夫。

  11、春日:指二月。載:始。陽:溫暖。

  12、倉庚:鳥名,就是黃鶯。

  13、懿:深。

  14、微行:小徑(桑間道)。

  15、爰:語詞,猶「曰」。柔桑:初生的桑葉。

  16、遲遲:天長的意思。

  17、蘩(繁fán):菊科職務,即白蒿。古人用於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一說用蘩「沃」蠶子,則蠶易出,所以養蠶者需要它。其法未詳。祁祁:眾多(指采蘩者)。

  18、公子:指國君之子。殆及公子同歸:是說怕被公子強迫帶回家去。一說指怕被女公子帶去陪嫁。

  19、萑(環huán)葦:蘆葦。八月萑葦長成,收割下來,可以做箔。

  20、蠶月:指三月。條桑:修剪桑樹。

  21、斨(槍qiāng):方孔的斧頭。

  22、遠揚:指長得太長而高揚的枝條。

  23、猗(依yī):《說文》、《廣雅》作「掎(濟jǐ)」,牽引。「掎桑」是用手拉著桑枝來采葉。南朝樂府詩《採桑度》云:「系條采春桑,采葉何紛紛」,似先用繩系桑然後拉著繩子采。女桑:小桑。

  24、郹(局jú):鳥名,即伯勞。

  25、玄:是黑而赤的顏色。玄、黃指絲織品與麻織品的染色。

  26、朱:赤色。陽:鮮明。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黃有朱,而硃色尤為鮮明。

  27、葽(腰yāo):植物名,今名遠志。秀葽:言遠志結實。

  28、蜩(條tiáo):蟬。

  29、隕萚(拓tuò):落葉。

  30、貉(罵mà):通「禡」。田獵者演習武事的禮叫禡祭或貉祭。於貉:言舉行貉祭。《鄭箋》:「於貉(褐hè),往博貉以自為裘也。」

  31、同:聚合,言狩獵之前聚合眾人。

  32、纘:繼續。武功:指田獵。

  33、豵(宗zōng):一歲小豬,這裡用來代表比較小的獸。私其豵:言小獸歸獵者私有。

  34、豜(肩jiān):三歲的豬,代表大獸。大獸獻給公家。

  35、斯螽(終zhōng):蟲名,蝗類,即蚱蜢、螞蚱。舊說斯螽以兩股相切發聲,「動股」言其發出鳴聲。

  36、莎(蓑suō)雞:蟲名,今名紡織娘。振羽:言鼓翅發聲。

  37、以上四句都指蟋蟀,先在野地,后移宇下(即檐下),再移到戶內,最後入床下。言其鳴聲由遠而近。

  38、穹:窮盡,清除。窒(至zhì):堵塞。穹窒:言將室內滿塞的角落搬空,搬空了才便於熏鼠。

  39、向:朝北的窗戶。墐:用泥塗抹。貧家門扇用柴竹編成,塗泥使它不通風。

  40、曰:《漢書》引作「聿(玉yù)」,語詞。改歲:是說舊年將盡,新年快到。

  41、郁:植物名,唐棣之類。樹高五六尺,果實像李子,赤色。薁(郁yù):植物名,果實大如桂圓。一說為野葡萄。

  42、菽:豆的總名。

  43、剝:讀為「撲」,打。

  44、春酒:冬天釀酒經春始成,叫做「春酒」。棗和稻都是釀酒的原料。

  45、介:祈求。眉壽:長壽,人老眉間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長壽稱眉壽。

  46、壺:葫蘆。

  47、叔:拾。苴(鞠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48、樗(出chū):木名,臭椿。薪樗:言采樗木為薪。

  49、場:是打穀的場地。圃:是菜園。春夏做菜園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場地,所以場圃連成一詞。

  50、納:收進穀倉。稼:古讀如「故」。禾稼:穀類通稱。

  51、重(zhǒng):即「種」,是先種后熟的谷。穋(路lù):即稑(路lù),稑是后種先熟的谷。

  52、禾麻菽麥:這句的「禾」是專指一種穀,即今之小米。

  53、功:事。宮功:指建築宮室,或指室內的事。

  54、索:動詞,指制繩。綯(陶táo):繩。索綯:是說打繩子。上兩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繩子。

  55、亟:急。乘屋:蓋屋。茅和繩都是蓋屋需用的東西。以上三句言宮功完畢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因為播谷的工作又要開始了,不得不急。

  56、沖沖:古讀如「沉」,鑿冰之聲。

  57、凌:是聚集的水。陰:指藏冰之處。

  58、蚤:讀為「爪」,取。這句是說取冰。

  59、獻羔祭韭:這句是說用羔羊和韭菜祭祖。《禮記·月令》說仲春獻羔開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60、肅霜:猶「肅爽」,雙聲連語。這句是說九月天高氣爽。

  61、滌場:清掃場地。這句是說十月農事完全結束,將場地打掃乾淨。一說「滌場」即「滌盪」,「十月滌盪」是說到了十月草木搖落無餘。

  62、朋酒:兩樽酒。這句連下句是說年終燕樂。

  63、躋:登。公堂:或指公共場所,不一定是國君的朝堂。

  64、稱:舉。兕觥(似工sì gōng):角爵。古代用獸角做的酒器。

  65、萬:大。無疆:無窮。以上三句言升堂舉觴,祝君長壽。

  [余冠英今譯]

  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冬月北風叫得尖,臘月寒氣添,粗布衣裳無一件,怎樣挨過年!正月里修耒頭,二月里忙下田,女人孩子一起干,送湯送飯上壟邊。田官老爺露笑臉。

  七月火星向西沉,九月人家寒衣分。春天裡好太陽,黃鶯兒叫得忙。姑娘們拿起高筐筐,走在小路上,去采養蠶桑。春天裡太陽慢悠悠,白蒿子採得夠。姑娘們心裡正發愁,怕被公子帶了走。

  七月火星向西沉,八月葦稈好收成。三月里修桑條,拿起斧和斨,太長的枝兒都砍掉,拉著枝條采嫩桑。七月里伯勞還在嚷,八月里績麻更要忙。染出絲來有黑也有黃,硃紅色兒更漂亮,得給那公子做衣裳。

  四月里遠志把子結,五月里知了叫不歇。八月里收谷,十月落樹葉。冬月里打貉子,還得捉狐狸,要給公子做皮衣。臘月里大夥又聚齊,打獵習武藝。小個兒野豬給自己,大個兒野豬獻公爺。

  五月斯螽彈腿響,六月紡織娘抖翅膀。七月蛐蛐兒在野底,八月里在屋檐底,九月門口叫,十月床下移。火煙熏耗子,窟窿盡堵起,塞起北窗戶,柴門塗上泥。叫喚兒子和老妻,如今快過年,且來搬屋裡。

  六月里吃山楂櫻桃,七月里煮葵菜豆角。八月里打棗,十月里煮稻,做成甜酒叫凍醪,老人家喝了精神飽。七月里把瓜兒采,八月里把葫蘆摘。九月里收麻子,掐些苦菜打些柴,咱農夫把嘴餬起來。(餬:音胡hú,餬口。)

  九月墊好打穀場,十月谷上倉。早谷晚谷黃米高粱,芝麻豆麥滿滿裝。咱們這些泥腿郎!地里莊稼才收起,城裡差事又要當。白天割得茅草多,夜裡打得草索長,趕緊蓋好房,耕田撒種又要忙。

  十二月打冰沖沖響,正月抬冰窖里藏,二月取冰來上祭,獻上韭菜和羔羊。九月里下霜,十月里掃場。捧上兩樽酒,殺上一隻羊。齊上公爺堂,牛角杯兒舉頭上,祝一聲「長壽無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7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豳風·鴟鴞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題解]

  這是一首禽言詩。全篇作一隻母鳥的哀訴,訴說她過去遭受的迫害,經營巢窠(棵kē)的辛勞和目前處境的艱苦危殆。這詩止於描寫鳥的生活還是別有寄託,很難斷言。舊說以為是周公貽成王的詩,不足信。全詩都用興法,為我國比興詩之祖。

  [註釋]

  1、鴟鴞(痴蕭chī xiāo):鳥名,即鴟鵂(休xiū),或鵂鶹(留liū),今俗名貓頭鷹。

  2、室:指鳥巢。《鄭箋》:「室猶巢也。」

  3、恩斯勤斯:兩個「斯」字都是語助詞,「恩勤」猶「殷勤」。

  4、鬻(育yù):是「育」的借字,「育子」指孵雛。閔:病。

  5、徹:剝裂。土:是「杜」的借字,《釋文》引《韓詩》作「杜」。「桑杜」就是桑根。《毛傳》:「迨,及。徹,剝。桑土,桑根也。」 《通釋》:「蓋徹取桑根之皮。」

  6、綢繆(謀móu):見《唐風·綢繆》篇注。牖(有yǒu)戶:指巢。以上二句是說剝取桑根的皮來修補鳥巢。《鄭箋》:「綢繆猶纏綿也。」《集傳》:「牖,巢之通風處;戶,其出入處也。」

  7、女:《孟子》作「汝」。下民:指人類,鳥在樹上,所以稱人類為下民。

  8、侮:指投石、取卵等事,巢不堅固就為人所乘。

  9、拮据(節居jiéjū):「撠挶(己局jǐjú)」的假借,手病。本謂操作勞苦。引申為經濟窘迫。《傳疏》引《玉篇》:「拮据,手病也。」

  10、所:尚。捋荼(徒tú):取蘆葦和茅草的花,為墊巢之用。《集傳》:「荼,萑苕(環條huán tiáo),可藉巢者也。」

  11、租:積。或讀為「苴(拘jū)」,草。

  12、卒瘏(徒tú,病):言終於疲病。卒:或讀為「悴(脆cuì)」,「悴瘏」同義。以上四句言爪和嘴都因為過勞而病。《通釋》:「卒瘏與拮挶相對成文,卒當讀為顇,字通作悴。卒、瘏皆為病。」

  13、家:古讀如「姑」,這句是說巢未完成。

  14、譙譙(喬qiáo):不豐滿。

  15、翛翛(蕭xiāo):乾枯無潤澤之色。

  16、翹翹(喬qiáo):危。

  17、漂搖:衝擊掃蕩。漂屬雨,搖屬風。

  18、嘵嘵(蕭xiāo):由於恐懼而發的叫聲。《毛傳》:「嘵嘵,懼也。」 《鄭箋》:「音嘵嘵然,恐懼告訴之意。」

  [余冠英今譯]

  貓頭鷹啊貓頭鷹!你抓走我的娃,別再毀我的家。我辛辛苦苦勞勞碌碌,累壞了自己就為養娃。

  趁著雨下不來雲不起,桑樹根上剝些兒皮,門兒窗兒都得修理。下面的人們,許會把我欺。

  我的兩手早發麻,還得去撿茅草花,我聚了又聚加了又加,臨了兒磨壞我的嘴,還不曾整好我的家。

  我的羽毛稀稀少少,我的尾巴像把乾草。我的巢兒晃晃搖搖,雨還要淋風還要掃。直嚇得我喳喳亂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8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豳風·東山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果臝之實,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戶。町畽鹿場,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鸛鳴於垤,婦嘆於室。灑掃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倉庚於飛,熠耀其羽。之子於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題解]

  這是徵人還鄉途中念家的詩。在細雨濛濛的路上,他想象到家后恢復貧民身分的可喜(第一章),想象那可能已經荒廢的家園,覺得又可怕,又可懷(第二章),想象自己的妻正在為思念他而悲嘆(第三章),回憶三年前新婚光景,設想久別重逢的情況(第四章)。

  [註釋]

  1、東山:詩中軍士遠戍之地。相傳本詩和周公伐奄有關,東山當在奄國(今山東省曲阜縣境)境內。

  2、慆慆:一作「滔滔」,久。

  3、零雨:徐雨,小雨。濛:微雨貌。

  4、悲:思念。(《漢書·高帝紀》「遊子悲故鄉」的「悲」字和這裡相同。)

  5、裳衣:言下裳和上衣。古代男子衣服上衣下裳,但戎服不分衣裳。

  6、士:讀為「事」。就是從事。行:讀為「衡」,就是橫。橫枚等於說銜枚。古人行軍襲擊敵人時,用一根筷子似的東西橫銜在嘴裡以防止出聲,叫做銜枚。以上兩句是設想回家后換上貧民服裝,不再從事征戰。

  7、蜎蜎(淵yuān):蠶蠋屈曲之貌。蠋(燭zhú):字本作「蜀」,蛾蝶類幼蟲。這裡所指的是桑樹間野生的蠶。

  8、烝(爭zhēng):久。

  9、敦:團。敦本是器名,形圓如球。這句連下句是說在車下獨宿,身體蜷曲成一團。上文「蜎蜎者蠋」兩句以蠋和人對照,獨宿者蜷曲的形狀像蠋,但蠋在桑間是得其所,人在野地露宿是不得其所。

  10、果臝(裸luǒ):葫蘆科植物,一名栝(瓜guā)樓或瓜蔞。(臝是「裸」的異體字)。

  11、施(異yì):移。栝樓蔓延到檐上是無人剪伐的荒涼景象。

  12、伊威:蟲名。橢圓而扁,多足,灰色,今名土鱉,常在潮濕的地方。《本草》一作「蛜蝛」。

  13、蠨蛸(蕭筲xiāo shāo):蟲名,蜘蛛類,長腳。以上兩句是室內經常無人打掃的景象。

  14、町畽(廳湍tīng tuǎn):平地被獸蹄所踐踏處。鹿場:鹿經行的途徑。

  15、熠燿(意耀yìyào):光明貌。宵行:燐火。以上兩句寫宅外荒涼景象。從果臝句以下到這裡都是設想自己離家后,園廬荒廢的情形。

  16、不可畏也?伊可懷也:這兩句設為問答,上句說這樣不可怕嗎?下句說是可懷念的啊。下句並非將上句否定,詩意是儘管情況可怕還是可懷的,甚至越可怕越加懷念。

  17、鸛(灌guàn):鳥名,涉禽類,形似鶴,又名冠雀。俗名又叫「老等」,因其常在水邊竚(佇)立,等待游魚。垤(疊dié):小土堆。

  18、征:行。聿:語詞,同「曰」。聿、曰都有將意,《七月》篇「曰為改歲」言將改歲。本詩「我東曰歸」也是說將歸。以上三句是說征夫設想妻在家悲嘆,恨不得告訴她:別嘆息了,趕緊收拾屋子吧,我正在趕路,將要到家了。

  19、瓜苦:即瓜瓠(戶hù),也就是匏(袍páo)瓜,葫蘆類。古人結婚行合巹(緊jǐn)之禮,就是以一匏分作兩瓢,夫婦各執一瓢盛酒漱口,這詩「瓜苦」似指合巹的匏。下文嘆息三年不見,因為想起新婚離家已經三年了。

  20、栗薪:聚薪,和《唐風·綢繆》篇的「束薪」同義。以上二句言團團的匏瓜擱在那些柴堆上已經很久了。

  21、倉庚:鳥名,見《七月》篇注。

  22、之子:指妻。

  23、皇:黃白色。駁:赤白色。

  24、親:指「之子」的母親。縭(黎lí):古讀如「羅」。結縭:將佩巾(就是帨,見《召南·野有死麕》)結在帶上。古俗嫁女時母為女結縭。

  25、九十:言其多。儀:古讀如「俄」。這句是說儀注之繁。以上追憶新婚時的情形,和上章瓜苦栗薪的回憶緊相承接。

  26、嘉:古讀如「歌」,美。

  27、舊:猶「久」。以上二句言「之子」新嫁來的時候很好,隔了三年不曉得怎樣了。

  [余冠英今譯]

  打我遠徵到東山,一別家鄉好幾年。今兒打從東方來,毛毛雨兒盡纏綿。聽得將要離東方,心兒西飛奔家鄉。家常衣裳縫一件,從此不再把兵當。山蠶屈曲樹上爬,桑樹地里久住家。人兒團團獨自睡,獨自睡在車兒下。

  打我遠徵到東山,一別家鄉好幾年。今兒打從東方來,毛毛雨兒盡纏綿。栝樓藤長子兒大,子兒結在房檐下。土鱉兒屋裡來跑馬,蟢蛛兒做網攔門掛。場上鹿跡深又淺,燐火來去光閃閃。家園荒涼怕不怕?越是荒涼越牽掛。

  打我遠徵到東山,一別家鄉好幾年。今兒打從東方來,毛毛雨兒盡纏綿。墩上老鸛不停喚,我妻在房唉聲嘆。快把屋子收拾起,行人離家可不遠。有個葫蘆團又團,撂在柴堆沒人管。葫蘆在家我不見,不見葫蘆整三年。

  打我遠徵到東山,一別家鄉好幾年。今兒打從東方來,毛毛雨兒盡纏綿。記得那天黃鶯忙,翅兒閃閃映太陽。那人過門做新娘,馬兒有赤也有黃。娘為女兒結佩巾,又把禮節細叮嚀。回想新婚真夠美,久別重逢可稱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8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豳風·破斧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題解]

  東征戰士記述戰爭的艱苦,讚美周公的功德,慶幸自己得以生還。

  [註釋]

  1、斧、斨(槍qiāng):《集傳》:「隋(橢)銎(瓊qióng)曰斧,方銎曰斨,征伐之用也。」

  2、四國是皇:《毛傳》:「四國,管蔡商奄是也。皇,匡也。」

  3、孔:很。將(臧zāng):通「臧」,善,幸。《毛傳》:「將,大也。」

  4、錡(齊qí):鑿子。

  5、吪(俄é):征服。《毛傳》:「吪,化也。」

  6、嘉:《鄭箋》:「嘉,善也。」

  7、銶(求qiú):鑿類,一說獨頭斧。

  8、遒(酋qiú):穩固。《毛傳》:「遒,固也。」 《傳疏》引《魯語》韋註:「固,安也。」

  9、休:美,好。《毛傳》:「休,美也。」

  [參考譯文]

  我的大斧已砍破,方孔銅斧也損傷。周公出征去東方,匡正四國軍威旺。可憐我們這些人,十分命大未陣亡。

  我的大斧已砍破,三齒鋤頭也折斷。周公出征去東邊,感化四國天下安。可憐我們這些人,十分命好能生還。

  我的大斧已砍破,我的鐵鍬也缺了。周公出征去東方,平定四國安王朝。可憐我們這些人,能回家鄉真命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8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09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豳風·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題解]

  婚姻必須通過媒人,遵循禮法。

  [註釋]

  1、柯:斧柄。《毛傳》:「柯,斧柄也。」 《鄭箋》:「伐柯之道,唯斧能為之,以類求其類也。」

  2、則:準則,榜樣。《鄭箋》:「則,法也。」

  3、覯(夠gòu):遇合。

  4、之子:《集傳》:「之子指其妻而言也。」

  5、籩(邊biān)豆:盛食物的竹器。踐:行列貌。《集傳》:「籩,竹豆也。豆,木豆也。踐,行列之貌。」

  [參考譯文]

  要砍斧把怎麼樣?沒有斧頭不可能。要娶妻子怎麼樣?沒有媒人不得成。

  砍斧把啊砍斧把,斧把法則在眼前。我今遇見這個人,酒菜整齊擺滿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59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10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豳風·九罭

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袞衣綉裳。

  鴻飛遵渚,公歸無所,於女信處。

  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女信宿。

  是以有袞衣兮,無以我公歸兮,無使我心悲兮!

  [題解]

  周公東征勝利,將回鎬京,東都人挽留他。

  [註釋]

  1、罭(玉yù):網目。九:言其多。

  2、鱒(遵zūn):赤眼鱒。魴:鯿魚,團頭魴。都是較大的魚。

  3、我、之子:《集傳》:「我,東人自我也。之子,指周公也。」

  4、袞(滾gǔn)衣:綉著龍紋的上衣。

  5、鴻:《鄭箋》:「鴻,大鳥也,不宜與鳧鷖(依yī)之屬飛而循渚。」

  6、信處:住兩夜。《毛傳》:「再宿曰信。」 《傳疏》:「女猶爾也。爾,此也。」

  7、有:保存。聞一多《風詩類鈔》:「有,藏之也。」

  8、以:使,讓。

  [參考譯文]

  細眼網兒撈鱒魴。我看那人不尋常,畫龍上衣繡花裳。

  天鵝沿著小洲翔。公若回去沒地方,住此兩夜莫著忙。

  天鵝沿著陸地旋。公若回去不再還,住此兩夜不算晚。

  藏起周公綉龍衣,不要讓公回西去,不要使我心悲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6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8 12:10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豳風·狼跋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題解]

  這是一首諷刺詩。詩中把一位統治者(詩人稱他為公孫)比作老狼。嘲笑他步態丑笨,進退困窘。

  [註釋]

  1、跋(拔bá):踐踏,踩。胡:頸下垂肉。狼老了頸下就有胡。

  2、載:再。疐(至zhì):跌倒。詩人形容老狼行步艱難,走起路來身子如跳板一上一下的形狀,前後更迭地一起一伏,前跋后疐.用來比公孫步態笨重動搖。(成語「跋前疐后」比喻進退兩難。)

  3、公孫:指豳(彬bīn)公的後代。膚:古與「臚」同字,腹前部分為臚。「碩膚」就是大肚子。

  4、赤舄(戲xì):黃硃色的鞋,周朝王和諸侯都穿它。几几:亦作「己己」,形容彎曲。舄的前端有絇(渠qú),就是彎曲的「鼻」,它是舄上最顯眼的部分,詩人就以它代表舄。

  5、德音:聲名。瑕:讀作「假」,義猶「嘉」。「不瑕」就是不好。

  6、對本詩還有一種完全相反的解釋:說是讚美周公處驚不變,寬厚大度。見「參考譯文」。

  [余冠英今譯]

  老狼踩著脖子底下耷拉皮,又把它的尾巴踩。這位公孫大肚皮呀,穿著大紅勾勾鞋。

  老狼踩著它的長尾巴,又踩著脖子底下皮耷拉。這位公孫大肚皮呀,他的名聲可不佳。

  [參考譯文]

  老狼向前踩下巴,後退又把尾巴踩。周公謙遜身體胖,漂亮金靴真可愛。

  老狼後退踩尾巴,前進又把下巴踏。周公謙遜身體胖,名聲美好無疵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2: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