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嘁哩喀喳 於 2009-2-20 02:49 發表 [對反基們的失望 - 菩提樹下 - backchina.com]
錯了!
煩惱即菩提。你發現你的心態不對的時候,恰恰就是你增進修養的契機。如果因為這個原因不反基,說明你只是在逃避。想想看?
〉〉反基的過程中會讓我變得不寬容,不平靜,易怒,浮燥,
這種情況我也有 ...
哈哈,聽你的話,我對你的看法想了想
煩惱即菩提,這話很大.大煩惱是煩惱,小煩惱也是煩惱;但事實上煩惱本身沒有大小,都是相對而言的;對這個人來說是大煩惱的煩惱對那個人是小煩惱,也有相反的.
那我只能說有些煩惱我菩提得了,有些煩惱就菩提不了了.我還沒有成佛,不是什麼煩惱都能菩提的.就好象,如果有些岩石非常高,我是想攀上去,但攀不上就是攀不上;我可以慢慢攀,反正只要我在攀,總有一天我能攀得上;但我不能說,儘管我攀不上,但還是硬著頭皮攀.那麼對我而言,"煩惱即菩提"這句話就成了空話(做不到嘛,還要假裝做到,不就成了空話嗎? ).我常說的一句話是,做事紮實一點,是人就做人事說人話,成了佛再做佛事說佛話.
我也沒覺得我在逃避,我只是採用的是另一種方式而已.我前面講過,人不能失去對他人的同情心,人不能失去對人的感情.如果我一旦失去這種感情,那麼菩提從哪裡來呢?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了吧?
我還主張智慧要在平靜的心態中增長,我不相信浮燥的甚至是狂燥的人會有什麼智慧.所以保證心境是我的首要任務.我不相信互相對罵能有什麼好心境,我也不相信心懷惡意的挖苦和譏諷會有什麼好心境(所以這樣的事情我到後來是越做越少),我更不相信主動進攻會有什麼好心境(在這種心態下的基或反基,其水平不會有所提高的,都是吃老本,不倒退就不錯了).
有個好心境,讓生活美好,這是經濟基礎,在這之上再整一些基啊佛的上層建築不挺好嗎?兩頭都可以抓的時候幹嘛非得舍一頭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