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chico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儒家典籍《弟子規》細講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1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5-28 2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0 夏夜聽雨 的帖子

http://www.dizigui.net/dzg.htm

弟 子 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后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丑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閑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 愛 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余 力 學 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凈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講演錄音
http://ft.amtb.tw/MultiPortal/m_ ... f%e5%be%b7%e8%82%b2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5-29 07:30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22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5-29 09:10 | 只看該作者
  根據chico提供的網扯,下了個書法版的弟子規。
  打出來,貼在牆上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5-29 1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2 子竹青青 的帖子

好,這樣可以早上看一遍提醒自己這一天要照著做。晚上看一遍,檢查一天哪裡有缺失,明天改正。
佛教的早晚課,其實就是這個目的,如同儒家三省吾身。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5-29 11:38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819

帖子

53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31
124
夏夜聽雨 發表於 2007-5-29 22:51 | 只看該作者
謝謝chico,辛苦你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5-31 07:09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一集

細講《弟子規》蔡禮旭老師主講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早上講到「出則弟」裡面,提到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打招呼,還有送賓的禮儀也都有提到。在接待的禮儀當中,還有一個禮儀也不容忽視,就是接電話的禮儀。我們看看現在的孩子他會不會接電話?我曾經打過電話,剛好是朋友的孩子接的。我說:你父親在嗎?他說不在。去哪裡?不知道。喀,就掛下去了。所以孩子他假如連接電話都不會,除了沒有恭敬心之外,把家裡的臉怎麼樣?都丟出去了。所以,接電話的禮儀我們也必須教導小孩。
所以小孩子接電話,我們要實際讓他來操練。接起電話來說:你好,我叫蔡禮旭。把名字報出來。請問您找哪一位?假如說:你爸爸在嗎?假如爸爸在,他就說:請您等一下,我去叫我爸爸。放下來,去叫父親來聽。假如父親不在,這個時候孩子要懂得如何去應對,然後可以請教對方:不好意思,我爸爸不在。請問您是哪一位?有什麼事需要我轉告給父親嗎?就是可以詢問,畢竟人家打電話來有事情,所以我們要問清楚,讓人家不會白費打這一通電話。也可以問對方說:請問您有急事嗎?假如是急事,就可以把父親的行動電話告訴對方知道。所以孩子從小假如懂得如何去應對,他做事的圓熟度就會愈來愈高。打電話還有最後一個動作,跟長輩打完電話,一定等長輩先掛了電話,我們才掛電話。因為可能長輩或許還有些話,我們馬上就掛,他可能話還沒講,已經電話斷了。所以這一個動作也是處處體現對於長者的恭敬之心。
第三個單元「謹」。我們說要謹言慎行,一言興邦,一言可以喪邦。所以生活能謹慎,就可以免掉很多的錯誤,甚至是災難都有可能。有一個朋友,他約了他三位好朋友一起吃飯,結果來了兩位,有一位還沒到。他在門口邊等邊說:怎麼該來的還沒有來?這兩位坐在屋內的其中一位朋友就開始犯疙瘩:該來的沒有來?我是不是不該來的?所以這個朋友就有一點不高興,就走了。他一看,朋友走了:怎麼不該走的走了?結果最後剩下一位朋友:那我是該走的了?所以那一晚晚餐誰吃?自個吃。所以,雖然是一個笑話,但是我們一個人對於講出去的話也應該三思後行,也應該提高敏感度,我們出去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對方,要有這樣的謹慎度。所以俗話也講「面對失意人不可說得意之事」,這都是在言語當中處處流露為人設想。所以言行要謹慎。
而言行的根本在一個人的念頭。所以真正會修身的人,在哪裡謹慎?在起心動念中謹慎。當念頭都能謹慎,言語行為就不會有太大的偏頗。比方說我們「謹」這個部分,就是常常要謹慎,不可以浪費時間,不可以糟蹋食物,這種奢的念頭、貪的念頭、懶的念頭、不敬的念頭一起來,馬上就要把它調伏下去。
我們可以歸納「謹」這個部分的教誨,可以訓練一個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個自制力,第二個獨立生活的能力,第三個做事的能力。現在小孩缺不缺這三種能力?所以一定是有教才會。我們之前也提過在汕頭有一個孩子七歲,剛好他們老師教他們《弟子規》教了一、二個月,老師想讓他們上來發表一下這一段學習的感受跟成長,所以邀來他們的父母坐在底下聽。這個孩子上來講的第一句話,他說:我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這句話有沒有味道?關鍵詞在「原來」。我們大人常常都說:他都這麼大了,應該知道。這個「應該」有待商榷。因為中國聖賢的教誨已經斷了一、二代了,所以很多的孩子行為偏頗我們先不要責怪他,長輩要先反省,到底我們有沒有教?而這個教又不是嘴上教,而是有沒有以身作則才是。這個孩子接著又說:我還沒有學《弟子規》以前,每天都在想如何謀害父母。七歲!他的媽媽坐在底下,突然瞠目結舌,她絕對不相信她的孩子居然會想要謀害他們。
諸位朋友,我們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知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做什麼、說什麼?知不知道?當我們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那怎麼教?所以確實教育需要用心、需要耐心,我們要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孩子,去關懷他,才能慢慢讓他循規蹈矩。為什麼一個七歲的孩子會想謀害父母?這就是父子無親。父子有親有沒有可能這樣?為什麼現在父子無親?原因在哪?父母很努力賺錢,都沒有時間陪他,他跟誰比較親?跟補習班老師親,跟傭人比較親。那媽媽呢?父母有時候為了虛榮、為了面子,又把他送去補一大堆東西,他愈學愈厭煩。而這樣的心境、這樣的情緒,父母有沒有察覺?可能沒有察覺。所以,我們真正要花一點心去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想法、看法才行。我們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才容易進一步教導孩子。
「謹」這個部分,現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夠,所以「謹」一開始「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就是一個人能夠生活有規律,絕對不要常常睡懶覺,這也是一個自制力。「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所以在飲食方面他也懂得節制,都是在訓練一個孩子的自制能力。第二個方面獨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雖然只是講了兩個東西,衣服、帽子要放好,我們能不能只教衣服跟帽子放好?應該教什麼?一切物品,甚至於一切時間都應該讓它有所規律,所謂「動物歸原」,動的東西應該再放回原處。這一些生活的能力,他才懂得如何不把生活搞得亂七八糟。
現在聽說很多大學生還請傭人幫他洗衣服、幫他打掃家裡,花誰的錢?花父母的錢去請傭人來打掃。所以確實現在的學生在生活能力方面真的要加強。當他自己都照顧不了自己,他以後在事業、在家業當中,有沒有辦法承擔?那就很困難了。而我們做父母的假如不讓他多鍛煉,把這些事都扛在自己肩上,請問為人父母能扛到什麼時候?所以現在很多人結完婚,生了孩子,交給誰?都是爺爺奶奶帶。到底爺爺奶奶什麼時候才會清閑?我想可能連眼睛閉上了都無法清閑。這樣的人生好不好?表面上好象我幫了兒子一把,事實上他當父親、當母親沒有盡責,也沒有學到這些本事、應盡的本分。所以我們把孩子應該做的工作、應該盡的本分回歸給他,他的人生才會過得充實,才會過得問心無愧,這樣才會圓滿。
第三個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所以「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這都是做事的能力。所以「謹」這個部分,有這幾方面可以提升孩子這些能力。我們接著就經文一句一句來討論。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提到這個時間,中國聖哲是最重視光陰的,最熟悉的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說是這樣說,你有這個感覺嗎?有沒有這個感覺?有。我們去問問十幾歲的孩子,他有沒有這個感覺?很困難。所以一個人為什麼這麼珍惜時間?我們看看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這些讀書人,對時間都非常地珍惜。比方說司馬光,司馬光用了十九年的時間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資治通鑒》。他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頭做了一個圓形的枕頭。圓形的枕頭睡起來怎麼樣?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來。所以他只要醒過來了,已經稍微休息了,他就馬上再繼續工作。就是有這樣的態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這一部鉅作。什麼樣的動力讓他寧可少睡覺也要多做事?諸位朋友,為什麼動力?為國家的動力,為往後子孫造福的動力。因為歷史就像一面鏡子一樣,只要他們肯熟讀這一本《資治通鑒》,相信人生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過失,所謂鑒往能知來。所以就是他有這一分使命,才能推動他這樣的積極精進把這一本書做好。
王陽明先生曾經提到一個人「志不立,無以成事」。一個人沒有立志,這一生能不能把事做好?不可能。所以要能珍惜時間,首先還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暫,我們運用這個短暫的生命,要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對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顧,要對得起成長過程中非常多長者的提攜,要對得起我們國家對我們的諸多照顧。所以,當一個人念念會念著這些恩德,他將盡心儘力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進一步奉獻社會。所以一個人他要能珍惜時間,還要從對人的恭敬開始。當他對父母、對關懷他的人都能恭敬,他就不願意糟蹋自己,而讓這些關愛他的人傷心難過。所以當一個人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沒有人去推他,他也會快歩向前。
而人常常會忽略光陰,就是對時間一去不復返的敏感度不夠。所以有一位智慧者曾經說過,他說一個人從生下來只有一件事沒有停過,哪一件事?就是從生下來就一直往死亡的大路邁進,從沒有停過。所以我們剛過完新年,代表新的一年又來了,另外一個角度是代表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我們還有多少重要的事、該做的事還沒有做?明代有一個畫家叫文嘉,他就曾經寫到一首詩,也是給我們期許、提醒,他寫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假如我們常常想著還有明天、還有明年,這個光陰可能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流失掉,這樣就太可惜了。
我到海口去做了四個多月,突然有一個很深的體會,人生有一個遺憾,就是當你覺得很多事很重要必須做,一定要去做,但是你卻沒有能力去做,那個時候你會非常懊悔、非常痛苦。所以當我們有機會可以推廣中國文化、可以利益眾人的時候,回過頭來一看,自己往後的人生沒有好好利用,能力又不足,又幫不上忙,這個時候就怎麼樣?很難受。就好象明明看到一個人快溺死了,你卻怎麼樣?不會游泳,無法救他。所以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孩子必須要好好教導,而這個時候我們卻沒有學問、沒有智慧,那將是人生很大的遺憾。所以我們不要讓人生有這樣的遺憾產生,就要趕快積極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因為只要有智慧,人生的問題絕對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現在人生第一要事不是賺錢,而是什麼?開智慧,增長智慧。沒有智慧,你人生就會下錯很多抉擇。你光是收拾這些錯誤的抉擇,就可以耗掉你大半的人生。所以生涯規劃第一要事是要學習,要成長,要長智慧。我們來看看一個人大學畢業以後,是比學生時代用功還是不用功?很多人是大學畢業就跟書本說拜拜了。其實,你人生很多的本事是出了社會才是真正要學習歷練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態度卻是停止學習,難怪人生愈走愈沉重。為什麼這麼多事都不如我想象,然後又不知道怎麼解決,每天借酒消愁愁更愁,醒過來還是要解決。所以人生要有所取捨,要趕快拿更多的時間來好好跟聖賢人學習。
我們先有珍惜時間的態度,進一歩也要教導孩子珍惜時間。有一個家長,剛好孩子遊手好閒不愛念書,這個家長很希望能夠引導孩子對時間有所重視,他就找了一條八寸長的木棍。幹什麼?找了一條八寸長的木棍,很多小朋友一聽,說:打他!打人用八寸長,太恐怖!他父親拿了一個八寸長的木棍,就跟他說:人生就好象這一條長長的木棍,八寸代表八十歲。當你二十歲以前,你還沒有能力幫助家庭、幫助社會,你只能接受大家對你的服務、對你的奉獻。這一段你幫不上什麼忙,所以要砍掉。就拿一個斧頭把前面兩寸怎麼樣?切斷。這個動作,給他的孩子震了一下。
他接著又說:人六十歲以後年老體衰,對家庭、對社會也貢獻不大,所以這一段我們也要把它去掉。就再砍了一下。接下來這一段,他的父親又把它分成三份:接下來這些時光,你光是睡覺就用掉了三分之一,所以要砍。這個孩子開始有點緊張了。父親接著又說:你每天要吃飯、要洗澡,要一大堆生活作息,都不能省的時間,這一段也要再砍掉。孩子就說:爸爸,你別砍了,我知道了。他爸爸說:你不知道,人還有很多時間是生病躺在病床上,這一段也要砍。他的兒子去拉他的手:爸爸,我以後不浪費時間了。兒子,你不懂,你每天又講了多少廢話。確實引導孩子要有正確的觀念,也需要我們為人家長用許多的善巧方便,因為現在孩子不喜歡聽大人說教,所以這些時間點我們也要好好去掌握。
另外有一位母親,剛好她的孩子念小學一年級,早上起來孩子就磨磨蹭蹭,他媽媽一看他必然會遲到,可是也沒去制止他。這樣做好不好?先讓他承受自己拖拖拉拉的結果。所以他媽媽就不去制止他,看他拖到什麼時候。結果確實,現在小孩子連那個牙刷、牙膏上面都畫得很漂亮對不對?刷牙的時候還要玩兩下,結果果不其然,去上課的時候遲到了。所有的同學都去升旗了,這個媽媽跟著孩子一起到學校去,一看,孩子沒有去升旗。因為他們中午有回家休息,下午再去。結果這個母親看兒子回來蹦蹦跳跳還面帶微笑,她想一定是老師沒有處罰他,不然怎麼一點慚愧的臉都沒有。假如你是媽媽怎麼辦?所以教育這三個字要時時提得起來,要「慎於始」。孩子一開始的錯誤假如沒有修正過來,等他養成習慣,你到時候就要跟他拔河,就累了。
所以這個母親就主動打電話給他的班導師(班主任),就打來。她第一句話就跟班主任說:老師,我兒子今天遲到。那位老師就說:我知道,沒關係,沒關係。這位媽媽說:怎麼可以沒關係?接著這位班主任就說:我說沒關係,是想說你是不是又要來替兒子解釋說他為什麼遲到了。所以你看,從老師的反應就可以看得出來,現在孩子犯錯誰在幫他掩飾?這是害了他。所以接著這一位母親就跟老師說:老師,這大有關係,你下午一定要狠狠地教訓批評他。結果這個老師就哈哈大笑,他說:現在還有母親來討批評教訓的!所以,溺愛了孩子反而會怎麼樣?害了他。
所以這一位小朋友下午回來,臉色怎麼樣?不怎麼好看。然後一進門,就去拿他買的鬧鐘,這個鬧鐘終於派上用場。結果他很緊張,馬上調六點半,然後心裡比較安,就放在那裡。他母親看了就在那裡笑,就趕快跑過來跟他說:你調六點半,待會吃飯就響了。孩子想說調六點半,明天可以叫他,沒想到一天有二十四個小時,有兩個六點半。所以他母親這麼一講,他才恍然大悟:對!吃飽飯以後再來調。所以這個母親並沒有罵他,只抓住了這個機會教育點。這個孩子從此以後,不管他到哪裡,他的鬧鐘都帶在身上。所以就養成了這個好的習慣,就不會遲到,也不會賴床。所以教育孩子我們也要時時掌握這些重要的時機點。
一個人如何珍惜時間?從我們剛剛所敘述的這些故事,我們就可以掌握到,要先立志,再來也要有所計劃、有所規劃如何把孩子教好,我的事業也有短期、中期、長期的目標,這樣你才會知道這一歩一歩如何跨過去、如何運用。接著,我們也要少講一些無關緊要的話。你看人一打開話匣子,聊多久?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那時間很快就流失過去。所以言語「話說多,不如少」,因為可以拿這些時間再好好學習。而且,假如話說得太多,這些話又傳出去,又有一大堆是是非非,你人就煩死了。
另外,也要少打煩惱。有一個實驗研究的結果,是百分之五十的煩惱是煩惱未來,百分之四十的煩惱是煩惱過去,只有百分之十是用在當下。他們就做了一個實驗,就叫所有的人把他現在在煩惱的事寫下來,然後就放在抽屜。一個禮拜以後,他們又來上課。說:來,你們現在把上個禮拜在煩惱的事拿出來。一看,百分之九十都是不需要煩惱的。他說:好,再放回去。又過了兩個禮拜(總共三個禮拜)再拿出來,一看,統統怎麼樣?不需要煩惱。所以中國話有一句成語叫什麼?杞人憂天。就耗掉我們很多的時間跟金錢。所以應該要努力的是增長智慧,下對抉擇,人生才會少走冤枉路。所以投入學習的時間絕對不能減少。這裡是提到整個我們對於珍惜時間的一些觀念。我們接著看下一句。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這是提到一個人的整潔習慣。俗話說的整潔為強身之本。你要愛乾淨,身體才不會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細菌,造成身體的損傷。而當一個人真正愛惜身體,其實也在力行孝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弟子規》也說「身有傷,貽親憂」。所以「謹」,看經文好象都是自己的事,事實上自己跟別人是互相關聯的,息息相關。所以當我們自己身體搞不好,一定會讓這些至親替我們擔憂。
所以孔夫子在《論語》裡面有提到一句教誨,說道「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最擔憂的就是孩子的疾病,這個「疾」我們可以當作生病看,也可以當作壞習慣、壞毛病看。所以,愛整潔才不會身體受傷,然後生活有規律,這也是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再來,當你做事謹慎,就不容易犯很多過失,這也是讓父母能夠安心、放心。所以這個「疾」字我們可以廣義來解釋,就是在身體健康、在為人處世當中,都不要犯不好的過失,以致於讓父母擔憂了。而一個人很愛惜身體、很愛整潔,也是對別人的尊重。所謂「自重而後人重」,當你自己重視整潔,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齊,人家就會敬你三分。當我們自己蓬頭垢面,身上又臟髒的,他人還沒跟你相交往,已經對你怎麼樣?有所輕視,有所輕慢。所以當別人瞧不起我們,我們首先不要責怪別人,要先怎麼樣?先反觀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在這些禮節當中有所缺失。
「晨必盥,兼漱口」,這是把我們的口氣能夠保持清潔。因為人與人每天在言語當中的交談很多,所以這一定要注意。假如孩子不刷牙,那口氣很不好,到學校去,他的人際關係會怎麼樣?大受影響。當孩子從小人際關係不好,對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種傷害。因為我們曾經帶過學生,是身體都很臟,所有的同學都排斥他。所以這個習慣的養成確實也是受到家庭的影響。另外,我們成人假如有口臭,也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一個人有口臭,就是體內的毒素太多了,所以都溢出來了。為什麼人的毒素會這麼多?跟他吃的東西有關,所謂「病從口入」。其中還跟一個因素很有關係,就是吃宵夜。諸位朋友常不常吃宵夜?不常。吃宵夜的人口臭的比例很高,為什麼?因為他們在晚上十點多、十一點多,甚至於在半夜才吃下這些食物,有的又吃海產,又吃大魚大肉,一吃下去,過了一、二個小時他去睡覺。一躺下去,身體所有的功能,只有兩個器官還在動。哪兩個?心臟,心臟不跳就麻煩了,還有呼吸。其它的內臟都會跟你說:主人,我先關門休息一下,明天再來。所以胃也停止消化,所以這些食物、這些肉就在胃裡面怎麼樣?在那裡發酸、發臭了。因為體內,在胃裡面是胃酸,食物很容易壞,而且溫度又三十七度,所以這些東西很快就會腐敗。腐敗以後,這些毒素就會在你的全身循環。所以吃宵夜確實對身體有不好的壞處,這個我們也要注意到。
下一句「便溺回,輒凈手」。就是上完廁所,要先把手洗一洗,時時注意到手上的清潔。因為人吃東西都是會跟用手拿有關,假如手上有細菌,就容易造成身體的損害。除了上完廁所要洗手,還有哪一些時候必須要注意洗手?飯前一定要洗手。諸位朋友,你要多多去觀察,因為你講得愈細,孩子的警覺性就愈高。你不要忽略你這樣一點一點提,其實孩子的記憶力特別好,都會幫你記住。因為我常常跟孩子提醒一些事,我自己都忘了,小孩都怎麼樣?都還會提醒我。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算錢(算鈔票),然後一邊翻一邊怎麼樣?手指就舔一下,這都是不良示範,要多注意。所以這些生活習慣,要注意整潔,才能讓身體健康,也可以當孩子的好榜樣。我們接著看下一段經文,我們一起把它念一遍: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這是提到一個人的儀容要端莊。假如今天我在這裡演講,然後前面的扣子有兩個沒有扣,你們看了會怎麼樣?可能一半的人都走了,連穿衣服都不會穿,還講什麼課。所以古代的人很注重儀容,他們時時提醒自己要「三正」:第一個帽帶要正,第二個褲帶要正,第三個鞋帶要正。所以時時都會檢查一下,帽子有沒有戴歪;然後褲子有沒有紮好,不然掉下去就麻煩;然後鞋子也要綁好,不要鬆鬆垮垮的,走起路來發出聲音,人家看了就會輕慢你。
剛好有一次我去上課,時間比較緊迫。在海口有一個交通工具叫摩的,你們聽過沒有?摩的的意思就是motorcycle的「的」,「的」就是像計程車,所以很多都是騎著摩托車載一個客人。我馬上就叫了一輛摩的趕到講課會場。到了以後,我就進去上課,沒遲到。講完課,我走下來就去廁所。結果一照鏡子我的頭髮是翹起來的。因為一路一邊坐車,風就一直吹。所以我在那裡講了兩個小時,居然都沒人告訴我。後來我出來就跟這些中心的老師說:你們怎麼都沒提醒我一下?害我出糗兩個小時。所以我們處處要謹慎儀容,才不會出現這些糗事。
在春秋時代有一個大臣叫趙宣子,他是晉國的大臣。剛好那時候晉靈公在位,晉靈公年紀不大,還小,很不聽話,都不知道好好愛護人民。趙宣子他很忠誠,就常常直言不諱勸他的君主。結果晉靈公居然起了歹念,派殺手鉏麑(一個很有力氣的人),就要去把趙宣子刺殺。剛好早朝都是很早的時間,所以鉏麑是抓在早朝以前的時間就到了趙宣子的家裡。結果一看,因為趙宣子起得太早,所以他已經把整個朝服穿得整整齊齊,正襟危坐,在閉目養神。而他這種儀容、威儀,鉏麑一看非常地感動,他說:這個趙宣子在無人見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想必在有人的時候也都一定是非常地認真辦理國事,對人一定都非常地謙遜、恭敬才是。所以他說這樣的人絕對是國家的棟樑、是人民的主人,我不能殺他。殺了他,我就不忠了。可是因為是晉靈公,是國君交代他的事,假如他沒有做,他就不信(沒守信用),所以鉏麑當場就對著那棵槐樹就撞頭自盡。所以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體會到,當一個人儀容端莊,就能贏得他人對他的尊敬。也由於這樣的恭敬態度救了自己一條身命。所以這一些生活的氣節我們也不可不慎。好,這一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26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5-31 18:03 | 只看該作者
謝謝chico

「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5-31 21:57 | 只看該作者
言行要謹慎。
而言行的根本在一個人的念頭。所以真正會修身的人,在哪裡謹慎?在起心動念中謹慎。當念頭都能謹慎,言語行為就不會有太大的偏頗。比方說我們「謹」這個部分,就是常常要謹慎,不可以浪費時間,不可以糟蹋食物,這種奢的念頭、貪的念頭、懶的念頭、不敬的念頭一起來,馬上就要把它調伏下去。
我們可以歸納「謹」這個部分的教誨,可以訓練一個人三方面的能力:
第一個自制力,
第二個獨立生活的能力,
第三個做事的能力。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8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6-1 07:57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二集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談到: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所以這是一個人儀容的端莊相當重要。當你重視自己的儀容,人家就會進一步尊敬你。而當我們的儀容非常奇裝異服,這樣不只會讓別人對你輕慢,更有可能會造成社會不良的風氣。所以很多公眾人物的衣著就特別重要,假如她穿得很暴露,那可能就帶動整個社會不良的風氣。所以公眾人物必須慎思他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應該要多謹慎自己的行為才是。而我們父母的衣著也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當母親的假如衣著也太暴露,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她以後穿衣服也會比較暴露,這樣子對她很不好,會造成很多人對她的什麼?輕浮,甚至於還會造成危險,所以穿衣服也不可不謹慎。
一個人的衣著確實會影響你的內在狀態。比方說在國外,甚至於在我們一些重要的場合,都有規定一定要穿正式的服裝,才能進到國際的這些場合之中,有些比較慎重的表演都會要求。比方說我們到文化中心去都應該怎麼樣?穿得端莊。我們去看這個節目態度也會比較專註。假如你穿個拖鞋、穿個短褲去看,那就很不恰當。所以當我們穿得整齊,內心也會恭敬。像我們去爬山的時候,可不可以穿得像我現在這個樣子?那就又不恰當。因為爬山的時候要放鬆,這個時候就要穿適合的衣著去。
在行銷界有一個銷售高手叫喬其拉德,他很會賣車子。他有一次在家裡睡覺,突然就驚醒起來,趕快跑到鏡子前面就開始穿西裝打領帶。都打好了,然後開始恭恭敬敬拿起電話,打電話給他的客戶。然後跟客戶談完以後,把電話放下,馬上領帶解開,西裝脫下來,又鑽到被窩裡面去睡覺。他太太看了說:你瘋了嗎?喬其拉德就跟他太太說:客戶雖然沒有看到我的樣子,但是假如我穿得很隨便,我在言談當中也會隨便,他可以感受到。假如我非常地慎重,穿得這樣西裝筆挺,這樣的態度也會從言語當中傳遞給他。所以確實衣著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當然,當他這個習慣養成了,每當他面對客戶的時候,絕對都是恭恭敬敬,因為連客戶看不到的地方他都是一樣恭敬,這叫言行一致。
很多大學生去應徵,常常都沒有錄取。楊老師也曾經遇到很多在才華當中還有學歷都不錯的大學畢業生,甚至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後來楊老師在他的衣著當中給他指點指點,往往就怎麼樣?就上了。所以縱使有好的才華,假如去應徵的時候衣著不當,很可能就已經把這個機會擋在外頭了。我們看下一句: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所以就是衣服、帽子,甚至於所有日常生活用的東西,都應該讓它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到處亂放,『勿亂頓,致污穢』,這些東西很快就會臟掉。你不愛惜它,這些東西的壽命也會變得很短。所以萬物,這些物品雖然沒有生命,但是你善待它,它也會用得愈久。所以愛人者人恆愛之,愛物者物恆愛之。假如你每天都暴飲暴食,你的胃可以用多久?可能它三、四十年就給你罷工了。你假如很尊重它,三餐時間都很固定,不會吃得太多,也不會把它餓著了,這個胃也會好好報答你,可以用很久。所以我們也要愛惜一切東西。
當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就能夠有條不紊。我們觀察看看現在的孩子,甚至於不要說現在的孩子,像我還有這些同學、兄弟姊妹都會有一個場景,比方說要找一個作業簿找不到,開始整個家翻來翻去,翻得自己也暴跳如雷,跟誰生氣?跟自己生氣。這個生氣還把全家的氣氛都搞得很糟。所以一個小小的不注意,我們可能要耗掉的時間跟精神那就不成正比了。當這個好習慣沒有養成,改天去工作,公司有一個很重要的合同放在你那裡,因為你已經習慣了,下意識就把它隨手一放,過了三天怎麼樣?忘了。很有可能到時候你找不到,你這一份工作也就保不住了。所以這一些生活的習慣確實會影響一個人一輩子。
曾經有一個小孩他在家裡都不掃地,有一位長者進了他家,就跟他說:這個地這麼臟,怎麼不掃一掃?他就說:我這個手是拿來掃天下的。口氣大不大?你看很多小孩他也說以後要當大官,要當大企業家,結果看他的房間亂七八糟。結果這一位長輩就跟他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個屋子都掃不好了,還可以掃天下?相同的,連個屋子都整理不好了,怎麼去當企業家?有沒有可能?那不可能。
所以《弟子規》也是管理學,是基礎管理學。這種有條不紊的習慣從哪裡開始紮根?從小。你不要腦子裡只想著以後讓他念企管他就會了,現在要先打底。所以當一個企管碩士要來應徵,然後他連家裡、他連房間都很亂,這樣的人你敢不敢用?敢不敢?那一些學到的管理學都是什麼?紙上談兵。盧叔叔曾經就跟我講過,他說他到分公司去巡視,一定會去看這些分公司主管他的桌子有沒有整理好,他的檔案有沒有歸檔好。假如連這一些小事都沒有處理得有條不紊,公司的一些工作那就很難能夠循規蹈矩。所以小地方大學問,都可以從小地方看到一個人的心是定的、是不亂的,還是很雜亂、很躁動,都可以從這些小動作看出來。
所以諸位朋友,你的孩子這些做人做事的能力一定要從小扎。因為一些成功的企業家他都有火眼金睛,一看就可以看得出來你孩子這些做人做事的火候到哪裡,騙不了他。所以很多人覺得:我用大學、用碩士就可以讓我找到很好的工作。假如他做人做事不好,鐵定不會被這些很優秀的企業家錄用。假如有錄用,那也是沒有功夫的企業家,所以這個企業也怎麼樣?也不會很長久。所以為孩子往後能夠到一個非常有前景的企業,現在就要把他這些根基打好。
我為什麼有這樣深刻的體會?因為我到澳洲去的時候,剛好我們要安排差不多幾個禮拜就要洗碗,就把六、七十個人吃的碗都要洗一洗,還有一些煮飯的用具。比方說那個桶子這麼深、這麼寬,因為都快上百人吃,所以要用這麼大的桶子。我這一輩子到那裡去才真正洗過碗。我在那裡洗碗的時候,突然體會一個人生的哲學,就是一輩子該乾的,你逃都逃不掉。所以諸位朋友,該乾的事啥時候干?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該乾的時候要趁年輕。年輕的時候多勞動、多付出,老年福報就現前,才能享福;假如年輕的時候不勤勞,常常還揮霍,老年一定會很凄慘。所以,該乾的跑不掉,我們就趁年輕好好地干,所以我在那裡洗碗也洗得很歡喜。剛好有一天,盧叔叔就到廚房裡面來,本來要走過去了,突然停下來對我說: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你看,我一個洗碗的動作,就已經把我的底細怎麼樣?對,因為一看笨手笨腳。所以諸位朋友,我從這裡就體會到,真正有智慧的長者,你是瞞不過他的眼睛。所以當你的孩子對人恭謙,做事又很勤奮,你不要擔心他往後沒有人提拔,你大可放心。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而當一個人的生活能夠有條不紊,定中就常常能生智慧。因為定就好象這個湖面很清凈,沒有波瀾,它就能夠把周遭的東西都照得清清楚楚。所以在澳洲那段時間,有一次我剛好到盧叔叔的房間去,剛好盧叔叔要拿衣服。因為那個床它裡面是空心的,裡面可以擺衣服,就把床拉起來,突然我看到裡面的衣服擺得跟Giordano(佐丹奴)一樣,跟商店裡面賣衣服折得整整齊齊。所以當所有的東西都擺得如此整齊,都有定位,一想用什麼馬上就可以拿得到,那心隨時都是很平靜,就常常能夠不亂,處理事情都能有條不紊。所以這個習慣相當重要,一定要從自己做起,進而也引導孩子養成這樣的好習慣。我們接下來看下一句經文,一起把它念一遍: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我曾經聽過一個長輩他說,他還沒有結婚以前,覺得養一個老婆很輕鬆,因為都吃那麼一點點,他覺得應該很輕鬆。後來娶了以後,覺得很困難,因為東西、食物很便宜,但是衣服很貴。所以他就說,他跟他的太太去買衣服的時候,他太太一看上說:買了、買了。他在旁邊說:嘜啦、嘜啦!(不要的意思)。所以他後來才了解一個真相,女人的衣櫃裡面永遠少一件衣服。其實我們衣服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暖、是遮羞,衣服絕對不是拿來炫耀、拿來虛榮。
人往往會忘記一個事物本來的本質。比方說,有一位教授他就拿了幾十個杯子。剛好上了兩節課,他知道學生一定會口渴,他就把這些杯子拿出來,他說:諸位同學,你們去喝水。口渴了,所以喝水是最重要的目的,對不對?結果,他們一走過來,在那裡遲遲不去裝水,都在幹什麼?挑哪一個杯子比較漂亮。都把時間耗在哪兒?挑杯子上。就好象衣服它的目的是來保暖、來遮羞用的,可是我們在買的當中,已經忘記它本來的目的,反而沾上虛榮的習性。還曾經聽說有一群女人都很有錢,然後她們一起看巴黎時裝(在電視上看到時裝秀),看完覺得那一件很想要,隔天就坐著飛機飛過去買。人假如這樣花錢,錢會怎麼樣?跑光光,再有金山、銀山也不夠她花。因為她這樣的榜樣一出來,誰學得很徹底?子女一定學得徹底。所以,鐵定富不過幾代?你們現在判斷正確,富不過一代。所以我們穿衣服,「上循分,下稱家」,依據我們的經濟狀況去買衣服,絕對不要打腫臉充胖子,這樣就不好。接下來。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對飲食要追求均衡,絕對不可偏食。當然吃的過程,也要吃個七分飽、八分飽就好,不要吃撐了,這樣胃會傷到。所以在飲食當中,我們也是要有所節度,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病從口入」,我們吃東西也要有判斷力,要把營養吃下去,不要把毒素吃下來。很多人吃東西都是騙肚子,反正飽了就好。很多的食物它含有很多毒素、很多致癌物,可能我們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常常也聽到「垃圾食物」,你有沒有在吃垃圾食物?現在有統計出來叫十大垃圾食物,哪十大?我們來看一看,不過你們心裡要有準備,不要我講完之後,你說:我活不下去了,都是我最愛吃的。
第一個油炸類。現在醫院裡面一位難求的就是心血管疾病,油炸類的東西吃多了,容易讓血管阻塞,中風、動脈硬化都跟這個有關,所以油炸類的東西少吃(你假如說不吃,他會很有壓力)。第二個腌制類的東西。腌得很鹹的,它會造成、會導致鼻咽癌的可能性,或者導致潰瘍,所以這方面的東西也少吃。有一些腌制的它比較天然,那就比較沒關係,你還是要了解一下它的製作過程。
再來第三個肉製品。諸位朋友,一個新鮮的肉放在空氣中,多久就臭了?差不多三個小時左右。結果這些肉製品居然可以放多久?有的放三年,有的放五年。什麼力量造成的?放了很多防腐劑。所以聽說現在製造木乃伊也不需要放防腐劑了,很多人死了以後就不爛,長期吃這些防腐劑。這肉製品裡面還含有亞硝酸鹽,這是三大致癌物之一。因為我們現在也可以了解到癌症的比率有多高?四分之一。有沒有最新數字?已經往三分之一邁進了。對。癌症是不是抽籤的?是不是?「真衰,我得了癌症」。有果必有因,所以當你飲食很注意,然後心情又很好,常常讀誦《弟子規》,不看別人的缺點,就看自己的,這樣就不會心情那麼不好。因為看到自己缺點就努力去改,你就會有成長的喜悅。因為癌症的病因,除了飲食之外,還有一個比飲食更厲害的,情緒,所以要管好我們這顆心。心又好,吃的又注意,保證你跟癌症是絕緣體。所以諸位朋友,你有沒有信心不得癌症?有,掌聲鼓勵一下。
第四個餅乾類。因為很多餅乾現在都特別順著消費者的口味,所以餅乾之外又夾一大堆夾心酥,這裡面都是很多的糖精、很多的熱量,所以吃多了,這些醣類會轉成脂肪,所以現在人都愈來愈胖。吃甜食的風氣從哪裡傳過來的?歐美真是很會吃甜食,所以你一看我們這裡的胖子跟他們比起來,實在不夠看。他們有時候坐飛機要坐好幾個位置,那看起來很恐怖。所以人確確實實不能重慾望,那會苦了自己,可能又會連累親人。假如一個男士中年的時候中風離去,那又是人間的不幸。所以今天要勸先生在飲食方面要有節制,這也是很重要。當然,你要勸先生也要有善巧方便,所以要把女人最大的本事用出來,叫溫柔。你就要告訴他:先生,有你,我的人生是彩色的;沒有你,我的人生會是黑白的。你看我們的兒子女兒多可愛,所以你的健康就是全家的幸福。你的先生愈聽愈歡喜,你再慢慢叫他把一些不好的食物戒掉。
第五個汽水可樂類。這個食物我的印象最深刻,因為我就是受害者,你們有沒有看出來?人瘦脾胃一定不好。所以我以前去參加親友喜宴,菜還沒有上來,我都吃飽了,厲不厲害?而且還會打嗝。所以該吃的沒吃,不該吃的喝一堆。因為汽水有刺激性、酸性,所以把胃壁都磨薄、磨破了。所以我在初中的時候胃就發炎了。記憶還很深刻,都是爺爺奶奶拿著那種煮爛的粥來給我吃。所以你看,一個人不健康,確實對不起家人。我有這麼慘痛的教訓,希望我們的小孩不要再犯。你看我那個汽水到現在氣還沒有排完,都還在胃裡面。所以,父母親一個正確的飲食觀念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再來第六個速食麵。這個汽水類我再補充一下,諸位所喝的橘子汽水、檸檬汽水都是什麼做的?都是石油做的,絕對不是蘋果,絕對不是橘子,都是從石油裡面提煉出來的一個酚,那個味道就跟橘子一樣,就跟很多水果一樣。因為我曾經去買過這一些用品,然後我就現場製造橘子汽水給我的學生看。就看我這樣,拿著一瓶一瓶的化學物質,做出了香噴噴的橘子汽水。所謂眼見為憑,所以要做給學生看,他們才有所警惕。
第六類是速食麵,速食麵熱量太高,而且添加很多的防腐劑,就對身體不好。第七個罐頭類的食品,這也是含有很多的防腐劑。第八個話梅蜜餞類。也有很多報導說製造話梅的地方環境都很髒亂,不小心,那個蟑螂的腳。所以這個話梅蜜餞做出來,連這些昆蟲都不吃,你看它們的判斷力比人還好。因為它吃一顆可能就翹辮子了,你吃一百顆還不會翹辮子,所以它們自然而然感受到這個食物的毒素太多,就不會去吃。
第九個冷凍食品。人體它是一台機器,打個比喻,假如今天轉動的馬達,你馬上拿一盆冷水把它澆下去,然後它又熱了一下,你又再拿一盆冷水噴下去,請問這個引擎能用得久嗎?本來可以用十年,可能用三年就報銷了。人體也是一個機器,它都在三十七度左右。你每次冰水喝下去,有沒有聽到?這些冰一吃下去,它會耗損你體內很多的能量,所以你的體質就一點一滴在下滑。所以這都是我椎心之痛,以前讀書也沒有老師教我,我應該是滿受教的才對。所以我在大學時代才開始學習這些知識,也確實那些東西我都不碰了,這叫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女性現在有很多婦女病,跟吃冰有關係。尤其女性在生理期的時候,那幾天也是一個排毒的日子,有很多的毒素要排出去,結果這時候你還吃冰,熱脹冷縮,所以你吃太多冰下去,子宮會收縮,所以該排的沒排出去。當它關起來以後,它會說我二十八天以後才開。所以這一些沒排出去的毒會留在體內多久?假如順利的話就二十八天。而這些毒素就在你的體內循環,所以才會有一大堆婦女的疾病。諸位女性同胞,不要很沉重地看著我,您該下人生的抉擇。
第十個燒烤類的食品。燒烤類的食物,一隻烤雞腿相當於六十支香煙的毒,這都是統計出來的;然後它裡面所含有的致癌物是三大致癌物之首,所以吃這些東西確實是損害身體。我們人生已經體會到有太多的事要做,要讓人生活得很有價值,首先就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來當基礎。所以當你實在忍不住要吃這些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想到一句文天祥的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還有很多事該做,所以身體不能搞壞。這個時候你可能就可以退出來不吃。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這個酒我們說是穿腸毒藥,所以孩子從小絕對不能染上喝酒的習慣。而且喝酒不只傷自己的身體,還會造成別人生命財產的危險。所以很多交通事故都跟什麼有關?飲酒有關。酒會亂性,酒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所以從小就要不飲酒。當然,酒有時候是藥用,這就比較沒有關係。在一些很寒冷的地方,他們會喝一點小酒促進血液循環。當然,我們在台灣應該不用促進血液循環,我們台灣是寶島,四季如春,還不至於這麼樣的寒冷。
除了酒不可以喝,一些壞的東西也要遠離。比方說煙也不能抽,傷身體,而且又不只傷身體,又怎麼樣?危害到別人的健康。所以你看抽煙的人沒得肺癌,他家裡的妻兒得了肺癌。有沒有可能?有!他吸進去的還會吐出來,他這些親人吸進去的都不吐出來。所以確確實實我們是群體的生活,一個人的行為絕對會造成其它人的影響。到底我們是要好的影響,還是要壞的影響?當然人要有志氣,一定要做好的影響。
我有一次在海口坐公車,就看到一個人在那裡抽煙,怎麼辦?「國家興亡」,雖然我人在異鄉,舉目無親,但是也要有正義感,所以我就走過去請他不要抽煙。其實他們沒學過《弟子規》,「有心非,名為惡」,明明公車上都寫的什麼?禁止吸煙。但是我假如走過去跟他說:先生,你不識字嗎?那我可能就有危險。所以我走過去就跟他說:這位先生,不好意思,我有氣喘,可不可以不要抽煙?結果這個先生可能沒遇過人家勸他不抽煙,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就突然又想對我發脾氣又不想發,然後就這樣講得不清不楚。然後我看他已經有一點氣憤,我就還是對他保持和善,緩緩地把我的臉移過來,繼續坐車。但是我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開始用我的真心幫他祈求,然後他一定會善根流露不抽煙,就開始喚醒他的覺悟。結果突然過了一段時間,我稍微吸氣一下,沒有味道了,後來一看,他已經沒抽了。下了車,跟我同車的兩個朋友他就跟我說:這個抽煙的先生瞄了你兩次。就這樣偷偷地瞄我,這個時候我們氣定神閑,會激起他的慚愧心,後來,他看了以後就把煙熄掉了。所以確確實實社會的風氣都靠每個人去經營。
結果我們中心的老師聽完以後,他也很有使命感,要勸人家不要抽煙。結果有一天他坐上公車,看到有一個人吸煙,馬上走過去也跟他說:先生,我有氣喘。這叫善巧方便,請他不要抽煙,那先生馬上把它弄掉。結果他才剛坐下去,突然又有第二個人把煙拿起來,他又走過去勸戒他,那個人熄掉了。突然又要坐下來,上來了幾個人,第三個人又拿起來,他在心裡想:是不是老天爺要考驗我有沒有真正的決心?他就跑過去叫那個人不要抽煙。結果第四個人拿起煙來,第一個人說:不要抽煙了。我們堅定的心才能喚醒每個人的公德心,所以也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們接著看下一段經文:
【歩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這句經文最主要教導一個人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我們的老祖宗也做了一個很好的比喻,給我們很好的提醒,叫做要「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風,坐如鐘」。其實這樣的習慣就是最道法自然,對身體最好。因為「立如松」,所以你的脊椎很直,才不會造成脊椎側彎。現在得骨刺的人多不多?很多。為什麼?諸位有機會到公車站去看一看就知道,一排的人在那裡排隊準備搭車,每個人站的樣子怎麼樣?都不一樣,都是站的歪一邊的多。所以我們看現在很多年輕人好象骨頭軟掉一樣,看到什麼東西都要靠一下,所以骨頭長期彎掉。我們上一代教孩子,站沒站好,眼睛就瞪過去了;筷子沒有拿好就敲下去。所以這些習慣從小養成,長大了就很自然。從小沒養成,長大就很辛苦。你們看得出來我很辛苦嗎?我就是「立如松」沒做好,所以諸位朋友,以後看到我駝背,不要客氣,把你的如來神掌拿出來,提醒我一下。因為這個身體好好照顧好,這樣才對父母有交代,也對支持我們的人、愛護我們的人有交代。
所以立如松。怎麼站是標準的、是比較好的?我今天示範,你們不要介意。這個站,男眾站,腳與肩同寬,然後要挺胸,這個氣勢叫做頂天立地。假如你這樣子去跟人家談判、去跟人家談生意,人家看你這樣氣宇非凡,比較值得信任。假如你今天去談判,腰是彎下來:我們今天來談一筆大生意。他都沒什麼興趣。所以我們這種威儀也是讓人家能夠信任。所以與肩同寬,然後頭不要抬得太仰,對後面的血管不好,就直視前方。你要跟人家談判以前就站好,就觀想前面是一個浩瀚的大海,我的心就跟它一樣,這是男士的站法。那女士呢?女士就站一隻腳前面一隻腳後面,可以這樣站。這個手怎麼放?讓人家看起來就覺得很可以打聽看看,或者直接就這樣平著就好了。所以你看人家選美的時候,選美小姐都站得很端莊,這也很重要。這是站的姿勢,立如松。「卧如弓」,躺著的時候我們是右脅,因為假如你躺左脅,會壓到你的心臟跟胃會不舒服,所以都是躺右脅,其實這樣對身體是最好的,卧如弓。「行如風」,這個「風」就是速度很快,但是不會有很大的聲響。所以我們常常也要放輕腳步。我們常常比較晚的時候,聽到鄰居上樓,確確實實腳步都很大聲,但是我們要體諒他,因為他覺得人生苦短。你要趕快把《弟子規》介紹給他,他才會知道養孩子沒有這麼困難。所以我們行為動作也要處處能觀照到有沒有造成別人的負擔。這是行如風。走的時候,男士是順著一條線的兩邊走,女士是踏在這一條線上走,這就會顯得比較優雅。男士在走的時候不要肩膀左右晃,這樣走起路來,人家看了眼睛都花掉了。

再來是「坐如鐘」,坐如鐘。我們來示範一下怎麼坐。我先示範一下女士怎麼坐。女士坐的時候腳要併攏,然後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後輕輕放在你的左腿上。你們覺得我嫁不嫁得出去?有一位老師他就是開古箏學校,他對他們的員工都有做禮儀訓練,所以跟家長做座談,很多的學生家長一起來開會,他們整排的老師都是這樣子坐。結果開完會,這些家長都跑過來說:李老師,你這些員工去哪裡找的,怎麼這麼端莊?在這個開會過程,本來一開始很多媽媽就隨便坐,什麼姿勢都有(我就不示範了),但是看到所有的老師都坐得這麼端莊,慢慢地這些家長,本來都是躺在後面,開始往前,所以這個環境的影響確實潛移默化。我們坐有坐相,你的家庭風氣才會坐有坐相。假如你父親坐的時候把腳都抬到桌上來,那你的孩子可能就學壞了。他們的家長又跟他說:把孩子交給你們,我們很放心。所以你看,我們的言語行為、我們的儀容就已經在增加別人對我們的信任。好,我們明天再示範男生怎麼坐。好,謝謝大家。

[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07-6-1 08:04 編輯 ]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29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6-2 00:23 | 只看該作者

不能不知道哇!

人不閑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30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6-2 00:27 | 只看該作者

慎獨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31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6-2 06:56 | 只看該作者
謝謝chico

俺學到了不要捨本逐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32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6-2 12:41 | 只看該作者
今天從LAX回來碰上了這麼一檔子事。一個從俄國來的女孩和另外一個人,我們三個人坐一輛車。這個俄國女孩就給了一個公寓的名字和City 的名字,沒有地址也沒有電話。司機開車以後就一直讓他們公司的人查那個公寓的地址,另外那個人也用手機幫著查找,就是沒找到。那個人到家就下車了。
等司機把我送到家,對我說,你看怎麼辦?是不是給警察打個電話讓他們幫忙?我說我帶了手提。咱們上網查查。等我們上了網,這女孩說,她的e-mail 里可能會有地址和電話。司機和我聽了很高興,就讓她查自己的郵件,果然有地址和電話。
為什麼大家都沒查出來呢?這丫頭把north coronado 說成了south coronado 。把City的名字 也說錯了。你說害人不害人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33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6-2 12:53 | 只看該作者
WOW

南轅北轍就是這個意思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34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6-2 13:06 | 只看該作者
順祝chico沒時差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35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6-3 0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33 子竹青青 的帖子

感嘆的是人做事要有條理,有輕重。她如果把郵件打出來,會給別人生多少事。俄國人估計沒有弟子規。 老師隨處可見呀。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618

帖子

26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5
136
vingxliang 發表於 2007-6-3 17:34 | 只看該作者
謝謝CHICO操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137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7-6-4 11:23 | 只看該作者

第二十三集

蔡禮旭老師主講
諸位朋友,大家早。昨天我們的經文是講到: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立端正』,我們稍微複習一下。在女士,站的時候可以這樣子站,然後這個手,右手放在左手上面,您穿裙裝的話可以放低一點,假如穿褲裝,手可以抬高一點,這是女士,也可以直接這樣平站就可以,也可以雙手自然下垂,也可以,反正我們就是動作要優雅就對了,這樣子站就可以。男士要有大丈夫的氣概,所以雙腳與肩同寬,直視前方,這是站的姿勢。
再來,我們昨天示範到坐。昨天也提到我們老祖宗教導我們要「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風,坐如鐘」。昨天是先提到了女士的坐法,雙腳要併攏,也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後放在左腳上,這是女士的坐法。我們今天示範男士的坐法。男士的坐法,雙腳可以微微打開,然後雙手很自然放在你的大腿上。諸位朋友,這個姿勢你有沒有熟悉的感覺?在三十年前,家庭裡面在照團體照的時候,誰的姿勢都是這樣?父親的姿勢都是這樣,那時候坐這個樣子很有威嚴。我剛好在汕頭講課,我也是很標準就坐這樣,結果那個攝影師一直叫我腳合起來,腳合起來。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就慢慢稍微合一點,但是也不可以太合,你看男生假如坐這樣,感覺怎麼樣?好象很小家子氣。好,這是坐的姿勢。
在坐的姿勢當中,我們也要注意一些細節。就像經句上提到的『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這「勿踐閾」,在站或者在坐的時候不要去踩東西。比方說,古代有那個門檻,你踩這樣,那個姿勢就很難看,也讓人家覺得你很輕慢、很隨便。而且東西讓你踩久了會怎麼樣?容易壞掉,所以這也是一個惜物的態度。現在很多小孩子坐在椅子上,他可能腳是踏在椅子的杆子或者桌子的杆子上,所以這都要及時修正。像我們在帶讀經班,看起來都坐得不錯,可是往底下一看,那就千奇百怪都出來了。有的念的時候腳底下是在那裡左右晃腿「弟子規,聖人訓」,有的就踩在椅子,還有桌子的杆子上。還有情況是突然上課上到一半,有孩子的椅子就倒下去了,為什麼?那個椅子的桿被他踩斷了,就倒下去。所以孩子很多動作我們都要適時給他修正,他才會習慣成自然。所以勿踐閾。他已經習慣的話,你要不厭其煩地提醒才行。
「勿跛倚」,就是站的時候歪一邊或者靠東西,這都很不好。當他連站的時候都這麼隨意、這麼隨便,你敢把重要的事情給他做嗎?相信小事都這麼忽略,大事的時候也不可能突然變謹慎。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人大的能力也都是從小地方開始紮起,一個人不好的行為也都是從生活細節開始忽略掉的。下一句「勿箕踞」。箕是畚箕。畚箕,因為它那個口開得很大,所以勿箕踞的意思就是坐下去兩腳不要開得很開,這我就不要示範了。你開得很開,看起來就很不文雅,假如又是女性,可能就要惹人非議,人家講我們的閑話就不好。「勿搖髀」,就是坐下來的時候會晃腿,有的還不是左右晃,還會怎麼樣?上下晃。我們曾經去參加會議,旁邊有一些主管從頭晃到尾,我們頭都有點暈了。假如你在上課的時候,前面的人也是在那裡一直晃,你可能會很難受。所以這個習慣要改掉。
人的行為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一個人講話要必須在那裡晃?他的內心狀態怎麼樣?焦躁不安。當他內心焦躁不安,跟你在談話的時候,其實都是在應付,不得不做。而很多他覺得很重要的事,比方說孩子的教育或者家庭夫妻關係,他都沒有辦法解決,所以一直都掛在心上,但是每天又不得不把這些必須要趕快去忙的事情去做,他的心就一直沒有辦法完全專註在當下去用心,所以他一焦躁,身體就開始晃動了。所以現在的人確實也是生活得很不簡單,因為要讓心安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所以,一來要提升我們的智慧,二來也要從外在的行為時時保持警覺性,常常觀照自己的言語還有自己的肢體、動作是不是有不恰當之處,久而久之,你的這些言語行為就會內化,時時保持一個恭敬,保持禮節的分寸。所以「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經文裡面還有提到『揖深圓,拜恭敬』。鞠躬的時候,我們要鞠下去,這叫九十度鞠躬。有一位朋友他第一天來上課,看到別人都互相問候,他也是跟人家點一個頭。後來第五天上完課要回去的時候,他就到我們老師前面來,他說他前面鞠的躬都不算數,因為不是打從內心的恭敬,所以現在要很正式對我們講課的老師行三鞠躬禮。所以我們這個鞠躬的動作是不是從內心出來,自己知道,別人也感受得到。禮節確確實實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誠於中,形於外」。這是提到我們整個威儀的部分。接下來我們就下一段經文,先讀誦一遍: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我們看這一段經文,它大體上就是讓我們養成一種心細膽大的態度,我們常講要膽大心細,所以在做很多動作盡量要放柔和、放恭敬。但是面對一些挑戰的時候要不怕困難,所以『勿畏難』。因為心細,所以做事很謹慎,自然而然就不會出狀況,所以膽大心細都是在生活的細微之處開始培養。
我們來看第一句『緩揭簾,勿有聲』。當我們在揭帘子的時候要輕手輕腳,拉,不要發出太大的聲響。因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是不是造成別人的困擾、別人的煩惱?這我們要有這樣的敏感度去觀照。比方說,旁邊有人在睡覺,你開帘子的時候,嚓!他說不定已經兩三天沒睡好,好不容易入眠了,你這一個動作可能又讓他睡不著覺了。或者我們在圖書館裡面,你要去揭一個帘子,圖書館是看書的地方,大家都很安靜,你假如去拉帘子拉得很大聲,可能會有人被你嚇了一跳。所以「緩揭簾,勿有聲」,雖然是一個揭帘子的動作,也是告訴我們,我們處處每一個言語動作是不是會讓別人覺得不安?這個聲音會不會過大?當我們時時會去想到,替別人著想,心也會愈來愈柔軟。當你的心愈來愈柔軟,你就是真正在落實仁慈之心。
在生活當中,還有哪些時候會因為我們的聲音過大而造成別人的煩惱?哪些時候?比方說我們這幾天都住在一起,晚上假如走路很大聲,必然會吵到別人。再來,晚上假如起來上廁所,一開門,你力氣很大,可能很多人都怎麼樣?吵醒了。我記得在澳洲學習的時候,盧叔叔還告訴我,晚上起來上廁所一定要放輕,而且絕對在沖馬桶的時候要確定門是關著的,不然沖馬桶那麼大的聲響,會吵到很多人的安寧。
所以一個人是否有學問,在哪裡看?我們說替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而替人著想可不是用嘴巴說的,而是點點滴滴落實的。除了走路聲、關門聲不可以太大,比方說大家一起吃飯,吃的時候不可以聲響太大。假如你吃飯很大聲,所有的人在吃的時候都覺得很不舒服。為什麼吃飯的時候聲響會特別大?嘴巴沒有閉起來。所以我也跟很多朋友提過,吃飯的時候嘴巴要閉起來,因為我們不只代表自己,我們是代表公司、代表團體,甚至於你到外面去旅遊,你是代表什麼?代表中國人,所以你的動作要處處提醒自己。
上一次我們也提過在巴黎的聖母殿寫了一行中國字,什麼中國字?「請勿大聲喧嘩」。寫給誰看?人家是聲名遠揚,我們怎麼是這樣的結果。所以今天中國人到公共場合上去會大聲喧嘩,也代表他在家裡也是。所以一個人的修養絕對是在家中培養,絕對是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就在落實。所以中國人特彆強調「慎獨」的功夫,當我們一個人的時候,我們的動作、我們的言語依然都是要放輕、放緩,這樣習慣自然了,自然在公共場合都能夠做得出這樣優雅的行為動作。所以,當我們在機場看到很多孩子在那裡大吼大叫、跑來跑去,我們也要適時地制止這些孩子的行為。你就把這個巴黎聖母殿的故事講給他聽,告訴他,我們臉可不能丟到全世界去。你看這個機場上有這麼多的外國人,他一看你這樣,你們台灣的孩子怎麼教育成這個樣子?你們中國人怎麼教育成這個樣子?這樣就很不好。當我們有這個敏感度,你可能會在生活點點滴滴當中,開始對這一句經文有更廣的體會。比方說半夜回來拿鑰匙開門,你也會放輕。當我們半夜開車回來,你也會趕快把引擎關掉,因為你對於那個聲音的敏感度已經愈來愈高。這就是觀照的能力形成。
「緩揭簾」,除了聲響不要影響到別人之外,也是一種愛惜物品。因為你用東西的時候輕手輕腳,它就不容易壞掉。假如我們平常用東西都很粗魯、很大力,這樣本來這個東西可以有五年、十年的壽命,可能用不到一年就壞掉了。所以從這個惜物的觀念當中,我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太粗魯。比方說穿衣服,假如你很粗魯,衣服很容易就扯破了。所以這都要提醒小孩,從小地方珍惜物品。當你的動作都能輕柔,生活當中就不會常常發現扯壞東西、摔壞東西或者是撞到東西這樣的情況發生了。我小時候也是常常受傷,不是這裡刮一條痕,就是牙齒又摔斷了,所以也是常常傷痕纍纍。我還記得有一次是跑到廚房去,滑倒,好幾顆牙齒都撞壞了。一直到我在大學時候開始用功學習,然後讀了一些經典,這些情況就慢慢減少,現在就很少會這邊破一個洞、那邊刮傷了。確確實實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受傷?最主要的原因在心,粗心大意才會表現出莽撞的行為。
所以一個人要修正自己要從根本下手,就是從這一顆心開始調伏。而這一顆心的調伏,又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事相當中去用心,善於學習。所以「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我們在學校裡面,這是孩子很常犯,常常一不小心,眼睛不知道看到哪兒去了,就去撞到桌角。撞到桌角滋味怎麼樣?很痛,保證會黑青,會受傷。所以從這一句經文我們也可以引伸到,告訴學生處處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我們假如仔細去了解,現在的孩子意外死亡率愈來愈高,因為他們沒有那個敏感度。所以成人,老師也好、家長也好,都要時時提醒,不然到時候意外造成就為時已晚。
現在很多孩子喜歡飈車,這都是對自己的安全都沒有一種敏感度。我們再進一步去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去飈車?為什麼?我們確確實實不能在結果停留,要把原因找出來,才能把這些情況做改善,內心空虛。所以當他不知道人生的目標在哪、人生的本分在哪,他就很可能遊手好閒,到最後誤入歧途。他為什麼覺得空虛?因為他覺得他沒什麼價值。我們假如進一步去了解這些孩子的家庭,很多都是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所以我們當老師就有一個深刻的體會,你對這個孩子愈關心,他的進步就愈大。

記得我在兩年前帶了一個班級,這個班級是全校最吵的、最難管的。剛好他的老師教了四十年的書,覺得實在是太難帶了,六年級下學期他就不帶,他在六年級上學期就退休了,所以下學期就必須有一個代課老師來帶。剛好我從澳洲回來,我南師的同學就打一通電話給我,他說:我們學校有一班很不好帶的班級,你要不要來帶?他不說最難帶的,我還不一定會去帶;他說最難帶的,我們馬上說好。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弟子規》也說「勿畏難」。因為我們當老師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夠成長得愈快,往後自己的學生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假如一帶就可以帶這麼難帶的,那我一定可以進步不少。所以透過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就去帶這個班。
結果,他的老師就開始給我介紹,從一號介紹到最後一號。一號怎麼樣怎麼樣,二號奶奶帶的,不好管,三號,夫妻(爸爸跟媽媽)離婚了。就一直這樣講過來,我們也感受到現在的家庭問題很大,可能四分之一都是單親家庭。有一些不是單親家庭,也不見得能得到父母的關懷。我就曾經打給一個家長,他就說:老師,我每天賺錢都忙不過來,早上比我兒子早出門,晚上比我兒子晚進門,我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因為他的孩子上網路,已經學習到很多很污染的東西了,父母都完全不知。父母到底為什麼這麼努力賺錢?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有一個更好的家庭、更好的下一代。你看,賺錢賺到最後真正的目的都忘記了。所以我們一邊聽也是覺得很心酸。
當這位老師把十九個同學介紹完,他就說(因為十九個是男生,十七個是女生):男生就這麼四、五個比較乖一點,其它的都不好管。諸位朋友,假如你聽到這裡會怎麼樣?會不會覺得有點緊張?只剩下四個多月的時間而已,要帶這個班。就在這個時候,我就生起了一個念頭,孩子犯錯就是我們教他的好時機出現了,你要抓住,絕對不可以在那個當下亂髮脾氣。所以當我們有這個態度,自然而然就會歡喜地去接受這個因緣。現在假如我們老師沒有這樣的心理狀態,比方說孩子又犯錯了,你的火氣就上來了:你怎麼又這樣,給你講多少次了!當你用這樣的態度,學生在他的心裡他會怎麼想?他會想老師很兇;他會想,老師已經罵過我了,一筆勾銷,所以下一次犯錯的時候,不要被老師看到就好。他就不是從這個錯誤當中去反省、去改過。所以很多機會教育點,我們為人師要好好掌握住。
我這個態度是從哪裡學習來的?我很幸運在這幾年當中遇到非常多好的長者、好的老師。為什麼我會遇到這麼多好的長者、老師?遇到是結果,原因在哪?原因是不是拜拜拜得多?原因在有恭敬的態度,原因在我們有一分心希望能夠在教育這個領域當中利益學生、利益社會。俗話說「人有善願,天必從之」。當我們有善良的存心,一定會得到上天的垂愛,會有很多很有道德的長者來幫助你。
我那時候還在補習班補習,都還不是正式老師。剛好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他來找我,他跟我說他交了一個女朋友。我這個同學很老實,二十幾歲才交女朋友,第一個女朋友。因為我已經跟他十多年的交情,快二十年了,他說要帶到我們家來,我說好,好!就一起認識一下。結果在跟他女朋友交談的過程當中,她女朋友左一句我們老師說,右一句我們老師說。假如她是幼兒園或者小學生,我還不意外。我們來看一下,三、四歲的孩子他的很多言語當中都會夾「我爸爸說、我媽媽說」,所以在幼兒園以前,他最尊敬的人是父母,所以這個時候你把很重要的做人做事態度教給他,他就終身受用。上了小學,孩子的話變成「我們老師說」。上了初中、高中,「我同學說」。所以你看,一個人生命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會隨著年齡層而不同。出了社會以後,可不要某一個歌星說。可能是上師,或者我們懂得趕快深入聖賢經典,那可能就是「孟子說」、「孔子說」,這樣透過聖哲人的提醒,我們就可以不斷成長。
因為他女朋友也已經二十多歲了,都能夠時時提到老師,讓我很驚訝,好象這個老師的地位跟她父母是一樣的。我愈聽愈感動,所以就提出要求說:我可不可以認識你們老師?是她的小學老師。結果她也很歡喜,就答應說:好,我跟我們老師說一說。結果當天晚上我就覺得自己太匆促了,人家不知道老師有沒有空,我馬上就提出要求,太唐突了。所以我就打一通電話跟她說:我看算了,改天比較有時間再說。結果他女朋友就說:我已經跟我們老師講了,我們老師說要跟你見面。他說像你這樣的人要趕快進入教育界來服務。她老師教書已經教三十多年,我們從她老師的言談可以了解到,他不只自己在作育英才,他時時還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才來投入教育,他也非常願意去提拔後進。
所以,那個禮拜我的同學跟他女朋友就開著車先接上我,就再去接她小學的老師。結果,她小學老師跟我們家住的只有五百公尺。所以人生的緣很難說,人生的緣絕對不是在外在距離的遠近,而在哪?在心。心很切,所想人生的目標都相同的時候,縱使在萬里之外也會來相會,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所以人與人的距離不在外在內。為什麼我這麼講?因為我就是想要弘揚中國文化,所以就到澳洲去,結果就在澳洲遇到了楊淑芬老師。你看必須到萬里之外,結果相會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那一分心。所以當我有這一分心要好好學習如何教導孩子,就能夠遇到這麼好的老師指導。
所以,雖然家離得那麼近,一直都還沒有接上。好不容易接上了,我也很珍惜跟這位老師學習的機會。結果這位陳老師上了車,他坐前座,我們坐後座。這位老師回頭跟我講的第一句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他說:我幾十年的教學生涯,我的學生教我很多東西。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說出了一句真理,叫做教學相長。在《禮記.學記》裡面就提到「學而後知不足,教而後知困,知不足而後能自反也,知困而後能自強也」。知道,比方說我們在上課當中,在闡述一些道理,底下的學生眼睛獃滯,快睡著了,就代表我們這樣講他們無法理解,這個時候我們要自立自強,再研究應該怎麼引導,舉哪一些事例,才能讓他有所領會;或者是學生有很多疑問、疑難來問我們,結果一問,我們還不會,就會激勵我們好好去查資料,好好再去跟人、其它長者、智者學習,所以就能夠不斷提升。
所以很多朋友也都很有心說:蔡老師,我也很想來弘揚中國文化,但是我很怕能力不夠。諸位朋友,不要怕能力不夠,等我們都有能力了再來做,已經怎麼樣?來不及了。家庭社會都亂了,到時候你想做都沒機會了。所以我們要抱持著「做中學,學中做」,因為我們都是失教的一代,不要再讓下一代有我們這樣的遺憾。當家長、當朋友來問我們一些問題,我們也不要緊張。假如會的,我們就真誠回答他。假如不會的?像我,我就會說:我去問楊老師。楊老師假如不會的,她會怎麼說?我去問我的師長釋凈空教授。你還有什麼好怕的?而當你面對別人的問題你不會,你又主動去幫他找答案,他會不會瞧不起你?不會,他會更尊重你,他也會很感謝你,因為你處處幫他的忙。所以在心理上不要有擔心,確確實實教學才會相長。
這位老師第一句話就讓我很震撼,接著他又說:孩子犯錯就是我們教他的時候,所以不可以意氣用事,不可以發脾氣。因為我還沒教書,他就把這些正確的態度告訴我,所以我往後教學生就從來沒有發脾氣;沒有說因為學生錯,我就惱羞成怒,從來沒有。其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叫「禁於未發之謂豫」,就是預防法,孩子還沒犯錯以前,你就要把正確的觀念告訴他。當我們還沒有從事這一份工作,就已經有這些正確的觀念,這也是慎於始,這也是禁於未發,預防的態度。所以當這位老師把學生都介紹完了,我的心裡就是出現了這一句話,所以也是以一個歡喜的心去面對這一班的學生。
這一班學生有四大天王,不是劉德華也不是張學友,是四個常常要去訓導處報到的學生。其實我們真正去接觸了以後,一般認為行為比較偏差的孩子其實也都很善良,只是疏於管教而已。當你對他很好、很有義氣,他一定會也對你很有義氣。所以其中有一個孩子,他剛好臉部表情很兇,就是沒什麼笑容,我就把他找過來。跟學生還是要多接觸、多溝通才會親。我把他找過來,我就跟他說:你臉這麼凶,是不是老師有做什麼對不起你的事?他說沒有。我接著問他說:你這樣的表情什麼時候開始的?他跟我說:五年級上學期。你看,他什麼時候臉變得這麼酷他自己都知道。所以我們當父母、當老師要常常能夠去感受到孩子內心的狀態,不然你都不能適時地給他疏導。
後來我就跟他說:你的臉部表情這麼凶,人家很容易誤會你,還以為你跟他過不去,所以你要把臉部表情放鬆。他聽完以後就說:好!但是臉有沒有改?所以教育一個小孩要有耐心。你可不能跟他說:老師都跟你說了,你為什麼還沒改?馬上就要讓他變一個人,有沒有可能?不可能。後來我就會製造一些機會去給他鍛煉。比方說學校裡面要安排一些人去當糾察隊,站在走廊、站在校園,比方說低年級的同學在走廊上奔跑,這一些大哥哥就過去:不可以跑,太危險,還會撞到別人。你是幾班的?把名字記下來,下次不可以再犯。當一個人是警察的時候,他對自己的行為就會格外謹慎;當一個人是老師的時候,他的行為相對地謹慎。所以我們就派他去當警察,他的行為自然就開始轉化過來,因為他很怕自己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被一年級的小弟弟說:大哥哥,你怎麼自己也在犯?那他就很丟臉。
剛好在下課時間,我也聽到同學之間提到,這位同學曾經到菜市場裡面去幫他媽媽賣衣服。這個消息,諸位朋友,你假如聽了以後會有什麼想法?一個六年級的大男生肯去幫媽媽賣衣服,那也很難得。所以,一個孩子只要有孝心,他絕對很好拉拔、很好管教,所以我對他就更多地關懷。所以像一般在上課的時候,假如他數學答得很好,我會當場就給他肯定,我說:你看,這一位同學的思慮非常敏捷,他能從這個角度去思考。諸位老師、諸位朋友,我們不要小看自己的真誠的稱讚,都會留在孩子的心中。結果這個孩子第二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五名,從四大天王一下子變成全班考試第五名。
而且在這個過程,我還找他來當班長。我想他可能都沒有當過班長,所以一找他來,他嚇得半死,都一直不願意接受。後來我就跟他商量,我說:你就先當一個禮拜就好,一個禮拜。我這個叫學生當班長的方法,跟誰學的?跟我小學老師學的。因為班長等於品學兼優,所以好的方法要傳承下來。他就勉為其難答應了。結果當了一個禮拜以後,從此都是他當班長,一直當到學期末。所以一個人的潛力透過磨鍊就會出來。
我在海口跟很多老師一起研習中國文化,經過一、二個月我就會跟這些老師說:下次上課,你可不可以上去講十分鐘、上去講十五分鐘?這些老師都怎麼樣?不要!不敢!都推來推去。我說:拜託!十分鐘就好了。他們就勉為其難:好!結果一上去,都滔滔不絕,還要我在後面跟他比時間到了,下來了。為什麼?當一個人有承擔責任,他就會進步得特別快。而且,因為是用心學習,用心教學生,真感情就是好文章,所以一上去以後,就不由自主地把這些感受、感動都講出來。
所以這個學生當了班長以後,也把他的責任心、把他辦事的能力都激發出來。剛好他考了第五名,我們也以示鼓勵。所以要多請客、多送禮。我就邀了一些對班上、對學校比較有貢獻的同學,還有他,一起去吃飯。結果,他的母親騎了一台摩托車把他接過來,剛好我們已經在校門口了,他的母親就對我說:老師,我這個孩子讀了五年半的書,從來沒有老師看到他。我們聽到一個家長這樣的話也是於心不忍,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上肉。這五年半相信對他的父母也是一種煎熬。孩子不是不能教。
所以他母親就感慨說了幾句話,我馬上把她的話轉過來,我就跟她說:吳媽媽,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他的學習狀況很好,他的領導才華也很好,然後做事很負責任。上次我交代他去辦啥事,都辦得很仔細。我就舉了一些最近發生的事例跟他母親做報告。因為我們稱讚別人也要具體,你很具體,對方就會覺得真有這麼回事。假如你才只是說不錯、很好。他媽媽可能也會很懷疑。所以我就這樣稱讚了這個學生的很多優點,足足在那裡站了好幾分鐘。雖然我是在講給他媽媽聽,事實上在講給這一個學生聽,相信我們老師至誠的稱讚,會留在他的心中一輩子。
後來學期結束了,我們學期結束的時候有一個規定,要把整個班的學生帶出校門,親手把他們送出去。結果就頒了很多禮物,頒完以後還剩一個禮物,怎麼辦?頒這個禮物也不可以白頒,還可以做一個機會教育點。我就說:最後這個禮物,我們頒給這個學期在德行上、在學習上進步最多的同學。由你們來推舉。結果怎麼樣?這個班長就當選了,就把這個禮物頒給他。結果這個同學拿到,回到他的座位一坐下來,一個大男生就開始掉眼淚了。因為我們當老師站在講台,底下的學生任何一個動作都怎麼樣?一目了然。所以我當了老師以後才知道,以前當學生在底下做什麼,還以為老師沒看到,真是自欺欺人。好,我們這一節課先上到這邊,下一節課再繼續。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38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6-4 11:29 | 只看該作者
謝謝chico

以小見大

俄羅斯姑娘真幸運,一路上遇到好心人.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39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6-4 13:52 | 只看該作者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40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6-4 13:55 | 只看該作者



[ 本帖最後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6-4 13:58 編輯 ]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6: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