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啊修羅王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遊記其實是一部很深奧的小說,要多看幾遍才能懂

[複製鏈接]

2

主題

67

帖子

15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5
101
faye_0708 發表於 2009-5-19 22:29 | 只看該作者
excellent!!! You are really something. Continue pleas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02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5-26 04:55 | 只看該作者
(76) 唐僧取的是什麼經?
   唐僧來到雷音寺取了哪些經呢?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雲: 共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經名我就不複製粘貼了, 占篇幅。具考證, 歷史上的玄奘法師取的確實是這些經, 不過這不重要, 我們還是來看西遊記。
  
   當時, 唐僧在負責傳經的阿儺、伽葉兩位老同志的陪同下, 參觀了藏經寶閣后,兩位老同志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
   三藏一聽就傻了, 他確實沒攢什麼錢, 回答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
   行者見他講口扭捏,不肯傳經,他忍不住叫噪道:「師父,我們去告如來,教他自家來把經與老孫也。」阿儺道:「莫嚷!此是什麼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勸住了行者,轉身來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馱在馬上,又挑了兩擔,下山去了。
   這次傳的是白卷。悟空道:「師父,不消說了,這就是阿儺、伽葉那廝,問我要人事沒有,故將此白紙本子與我們來了。快回去告在如來之前,問他摳財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來!」
   四眾急急回山。
   佛祖笑道:「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即叫阿儺、伽葉,再傳有字的真經。
   阿儺、伽葉二尊者復領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再次勒索, 佛祖已經表態了的, 你再向誰告去? 三藏無物奉承,只得把唐王親手所賜的紫金缽盂送給他們, 雙手奉上道:「今特奉上,聊表寸心。」那阿儺接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 伽葉才去傳經。
  
   唐僧終於把經取到了。但是, 準確的說, 那幾大卷,幾大馱,幾大捆, 幾大擔,都是中華大唐國長安唐太宗收。唐僧不過是個郵遞員, 幫唐太宗送了一趟貨而已。
   唐太宗天天盼他取經回來, 好重做水陸法會, 超度亡靈, 以解殺戮之災。終於盼回來了, 太宗道:「御弟將真經演誦一番,何如?」唐僧便於雁塔寺登台,方欲諷誦,忽八大金剛現身高叫道:「誦經的,放下經卷,跟我回西去也。」這底下行者三人,連白馬平地而起,長老亦將經卷丟下,也從台上起於九霄,相隨騰空而去。唐太宗只好又選高僧,修建水陸大會,看誦《大藏真經》,超脫幽冥孽鬼。
  
   唐僧取的那個經並不是他的經, 那是唐太宗的經, 那些經里究竟寫的都是些什麼妙法, 他還沒來得急看呢, 扔下就走了, 他已經修成正果了, 得快快趕去接受如來佛祖的封賜!
   唐僧的修行歷程如下:
   1. 由金山長老啟蒙, (見附錄)
   2. 由觀音菩薩點化, (見第十二回)
   3. 由烏巢禪師傳授, (見第十九回)
   4. 由孫悟空具體指導, (穿插各回之中, 太多)
   5. 由如來佛祖封授。 (見第一百回)
   如果唐僧沒有得到觀音菩薩的點化, 那他是成不了佛的。如果唐僧得到觀音菩薩的點化, 又有孫悟空的保護, 其實就可以成佛了。那麼, 有沒有烏巢禪師傳授給他的《心經》, 與如來佛祖封授不封授, 並不存在任何關係。
   所以大家看西遊記都不太重視烏巢禪師這一段。
   其實呢, 唐僧取的經, 早在第十九回就已經取到了, 他取的是烏巢禪師的經, 這個經才是唐僧的。唐僧一直修行的就是這個經, 這個經不是如來佛給他的。當然, 如來佛也沒那麼死板, 無論你學的哪一套, 都是可以來任職的。
   唐僧一路上念的都是《心經》, 無論他達到哪層境界, 都是他自己個人的修為, 這與如來封授給他的那個職務是兩回事。好比我們今天學位與職位的關係。
   唐僧的學位達到了什麼級別呢? 第九十八回, 凌雲渡脫去凡胎, 標誌著他終於從一個凡人成了仙, 這個仙大概是最低層次的, 僅僅只是身輕體健, 可以飛了, 應該還不回具備孫悟空豬八戒那樣的變化功能。
   唐僧脫去凡胎, 是接引佛祖指導他完成的, 這與《心經》的關係也不大, 那麼, 烏巢禪師傳授給他的《心經》究竟有什麼作用呢?「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可見, 這個經沒別的法力, 只是專門用來度過一切災厄苦難的。
   前面我們講過, 神仙們的口訣都是些密碼, 一輸入密碼, 程序立即啟動, 馬上發揮功效, 這個《心經》也是的, 是由二百七十個字組成的密碼, 當遇到災難時, 須連續完整的一次性輸入, 一切災難都可以化解掉。
   效果究竟如何呢? 唐僧一路上逢各種大難小災, 做過了無數次的試驗, 經驗證: 一切OK! 無一例失敗, 成功率100% 。
   經云: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KB。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磐,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開頭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和結尾的咒語, 都是不翻譯的, 因為怎樣翻譯都不足以表達原意, 所以乾脆就不譯了, 他只表音, 讀音當然不是今天的普通話, 而是古長安發音。
   如果確實不會讀的話, 我來注個音, 以方便大家, 我既不翻譯, 也不講解, 以免誤導, 我只是注個音。
  
  
   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 薩婆 訶!
   注音: 給他, 給他! 把那給他, 把那些給他! 不提捨不得呀!
  
  
   此乃解災渡厄之妙決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03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5-26 04:56 | 只看該作者
(77) 豬八戒為何老是要散夥
   豬八戒在取經路上老是吵著要散夥, 最嚴重的幾回如下:
  
   第三十二回, (金角銀角大王), 八戒叫:「沙和尚,歇下擔子,拿出行李來,我兩個分了罷!」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了罷!你往流沙河還做妖怪,老豬往高老莊上盼盼渾家。把白馬賣了,買口棺木,與師父送老,大家散夥,還往西天去哩?」長老在馬上聽見,道:「這個夯貨!正走路,怎麼又胡說了?」八戒道:「你兒子便胡說!你不看見孫行者那裡哭將來了?他是個鑽天入地、斧砍火燒、下油鍋都不怕的好漢,如今戴了個愁帽,淚汪汪的哭來,必是那山險峻,妖怪兇狠。似我們這樣軟弱的人兒,怎麼去得?」
  
   第五十七回, 真假美猴王, 三藏倒在塵埃,行李不見蹤影。沙僧傷心痛哭。八戒道:「兄弟且休哭,如今事已到此,取經之事,且莫說了。你看著師父的屍靈,等我把馬騎到那個府州縣鄉村店集賣幾兩銀子,買口棺木,把師父埋了,我兩個各尋道路散夥。」
  
   第七十五回, 孫悟空鑽到獅子精肚子里后, 八戒喘呵呵的跑來,哭哭啼啼道:「師兄被妖精一口吞下肚去了!」三藏聽言,唬倒在地。你看那獃子,他也不來勸解師父,卻叫:「沙和尚,你拿將行李來,我兩個分了罷。」沙僧道:「二哥,分怎的?」八戒道:「分開了,各人散夥。你往流沙河,還去吃人;我往高老莊,看看我渾家。將白馬賣了,與師父買個壽器送終。」長老氣呼呼的,放聲大哭。
  
  
   豬八戒要散夥的次數最多, 有玉帝派來卧底的重大嫌疑, 可細細分析, 也不像。從天蓬元帥下凡的動機來看, 應該是有目的和任務的, 否則, 天蓬元帥不會選擇蟠桃大宴這樣一個敏感時期去調戲嫦娥的。而從豬八戒在取經路上的表現來看, 則並沒有惡意破壞取經活動的行為。
   參加取經隊伍, 是一個雙向選擇的問題, 如果豬八戒是玉帝派來的卧底, 那麼, 萬一菩薩不要他參加取經怎麼辦? 所以這就說不通了, 豬八戒只有可能是玉帝派他來幹掉孫悟空的, 孫悟空當年壓在五行山下, 不能動, 只有一個腦袋露在外面, 而豬八戒的釘耙最大的作用是「何怕你銅頭鐵腦一身鋼,鈀到魂消神氣泄!」
   可後來孫悟空站著不動, 把腦袋給他耙的火光焰焰,也不傷一點皮, 豬八戒才怕他了。直到在車遲國闖入三清殿,那獃子爬上高台,把太上老君像一嘴拱下去道:「老官兒,你也坐得夠了,讓我老豬坐坐。」又把聖像扛出來, 扔進茅坑裡道:你平日家受用無窮,今日里也做個受臭氣的天尊!
   到這個時候為止, 表明了豬八戒棄道從佛堅定的立場, 他是不可能再回到天庭道派去了的! 那麼, 他為什麼在取經隊伍中又要屢次散夥呢?
  
  
   這有3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 豬八戒只是在取經隊伍將要倒閉的時候才要散夥
   在取經隊伍情緒比較穩定的時期, 豬八戒是不可能把取經隊伍戳散的。所以我們應該看形勢嚴峻時候的表現, 豬八戒提出要散夥, 多是在形勢嚴峻的時候, 往往是形勢越嚴峻, 豬八戒要散夥的念頭越強烈。
   這就不能證明豬八戒是個姦細, 因為嚴峻的形勢不是豬八戒造成的, 豬八戒並沒有破壞這個團隊, 是這個團隊面臨不可逾越的危機時, 豬八戒錯誤地判斷取經無望了, 才產生了散夥的念頭。這最多只能證明豬八戒不夠堅定。
   你這個團隊要破產了, 我為什麼要陪著一起死? 我當然可以另找出路! 所以, 不能因為他多次要散夥, 就說他是個姦細。當然, 你也可以說他素質低, 經不起考驗!
   在黃袍怪這一回, 孫悟空不在, 唐僧被變成了虎, 沙僧被擒, 白馬被打傷, 僅僅還剩下豬八戒一個, 如果他真的是個姦細, 取經到此就徹底的結束了! 事實上是他在最關鍵的時候把孫悟空請來的, 有巨大的貢獻!
  
   2) 豬八戒並不欠觀音菩薩的人情
   菩薩給參加取經隊伍的每一個成員開出的價格如下:
   老唐: 走到西天取經 = 正果金身(成佛)
   白馬: 馱老唐到西天 = 取消死刑
   老沙: 保護老唐安全 = 不再飛劍穿心 + 官復原職
   老孫: 保護老唐安全 = 從五行山下釋放
   老豬: 保護老唐安全 = 0
   老孫、老沙、白馬都是犯了罪的, 菩薩釋放他們, 他們完成菩薩交給的任務, 這是等價交換。
   老豬並沒有受任何罪, 他還在福陵山吃人, 也沒有任何人追究他的責任, 他是一個自由自在的妖怪, 是他自己主動要求加入的, 菩薩答應了。
   因此, 豬八戒什麼時候要離開取經隊伍, 都不欠觀音菩薩的人情, 菩薩也不會追究他的責任, 而那幾個則不行! 所以, 一有困難, 豬八戒第一個想跑, 是正常的。
  
   3) 豬八戒和他們幾個不一樣, 他是有家庭的人
   唐僧、孫悟空、沙和尚都是光棍一條, 出遠門沒有家庭負擔。豬八戒則不同, 他是有家庭有老婆的。他每次要散夥, 沒說到別出去, 是要回高老莊, 就是取經結束了, 他還是要回高老莊, 說明他的家庭觀念非常重! 他是指望出趟遠門打工掙點錢回來的。
   他最擔心的是和尚做不成, 老婆也沒了, 所以, 只要取經隊伍一遇到困難, 他就想回去。
  
   豬八戒想散夥是由以上3方面的原因導致的, 而不是想混進取經隊伍搞破壞, 如果他想搞破壞, 菩薩就不會要他參加了。並且隨時可以把他處決掉。
  
   參加取經隊伍, 豬八戒是主動的, 那麼, 他為什麼要主動參加呢? 是何動機呢? 是他信佛嗎?
   第十九回, 八戒道:「這山喚做浮屠山,山中有一個烏巢禪師,在此修行,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勸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罷了。」
   如果豬八戒想信佛修行,他完全可以跟烏巢禪師修行,但他沒有。他卻願意入觀音門下, 這是什麼原因呢? 他說「不期撞著菩薩,萬望拔救拔救。」他當時並沒有受罪受苦, 他要菩薩拔救他什麼?
  
   疑問太多, 把所有疑問聯繫在一起, 只能得出這個結論: 豬八戒弄不到吃的!
  
   別人吃飯, 一般是一碗兩碗, 他一吃起碼就是半鍋! 丈人老頭子不要他這個女婿了, 他在福陵山吃行人, 估計也很難吃到幾個。
   烏巢禪師大概也是個清修的人, 房子也沒有, 住在一棵樹上, 豬八戒當然不願跟他混, 當豬八戒遇到觀音菩薩的時候, 菩薩說:「汝若肯歸依正果,自有養身之處。」怪物聞言,似夢方覺。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 他才說:「我欲從正!」因為觀音菩薩不是貧僧, 是個富僧。豬八戒看中的就是這一點。然後菩薩才問他願不願意去保唐僧取經, 獃子連說:「願隨,願隨!」
  
   豬八戒在福陵山當妖怪, 自由自在, 無難無災, 他卻主動要當和尚, 當了和尚既不念經, 也不信佛, 他要幹什麼? 他要混飯吃! 像他這種無條件要當和尚的, 只有一種情況: 就是生活過不下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04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5-26 04:57 | 只看該作者
(78) 取經為何遭勒索
   唐僧師徒四人千辛萬苦, 走到了西天, 四眾對如來倒身下拜后, 如來才叫阿儺、伽葉二尊者傳經。
   阿儺、伽葉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公然進行勒索。
   告到如來處后, 如來卻說, 這個事我知道, 我弟子下山,為別人念一遍經,才收了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收少了!
   怎麼辦呢? 沒招! 面對阿儺、伽葉的再次強行勒索, 唐僧只有乖乖地就範, 將唐太宗所賜的紫金缽盂送給了他們。
  
   阿儺、伽葉真的只是要勒索錢財嗎? 那個紫金缽盂究竟是銅的還是金的? 這個還不太好說, 就算是金的, 和「三斗三升米粒黃金」的差距還是很大, 何況人家還只是念一遍, 並不傳經。
   按我們現在的標準, 租一本書看, 一天才一角錢, 買一本最起碼也得十塊二十塊, 唐僧他一個用舊了的缽盂就能換回那一大堆經書?
   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問題: 阿儺、伽葉究竟是不是向他們要錢?
  
   分析如下:
   1. 阿儺、伽葉作為如來的心腹, 應該是不缺錢的, 不至於做出這樣的勾當。他們想搞點外快, 機會多的是, 也不需要搞, 自然有人供奉。
   2. 唐僧是個真正的貧僧, 大家都知道的, 即使敲詐, 也不該敲詐他, 敲不出多少錢不說, 還反背個惡名, 有損尊者的形象, 不划算。
  
   從雙方的角度進行分析后, 認為阿儺、伽葉完全沒有找唐僧要錢的必要。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
   因此, 我們只能說, 阿儺、伽葉向唐僧索要的東西並不是錢! 那究竟是什麼呢? 這個東西可能比較重要, 否則他們不會連要兩次。
  
   前面講過, 有三個犀牛精專門為如來佛暗地裡收刮香油, 被孫悟空與天庭星官合夥處決了, 這三個犀牛精的六個角被鋸下來后, 當時他們合伙人是這樣分成的: 四隻犀角拿去進貢玉帝, 留一隻在地方go-vern-ment,還一隻帶去靈山獻佛祖。
   可是, 他們到了靈山後, 根本就不提犀牛精的事, 那隻犀角也沒有獻給佛祖。佛祖也不好意思要, 阿儺、伽葉問他們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應該指的就是這! 因為他們沒有別的值錢的東西, 只有這個犀牛角, 這個犀牛角本來就是準備獻出來給佛祖的!
   他們卻就是不拿出來! 阿儺拿著個缽盂不放, 只有發獃!
   明明說好了這個犀牛角是獻給佛祖的, 他們為什麼不拿出來? 我們來看一下:
  
   當時, 三個犀牛精來收油的時候, 他們看到的的確是三位佛身,可既然是佛, 為什麼要公然收刮民脂民膏呢? 所以孫悟空說:「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他們年年來收, 每年合銀將有五萬餘兩, 這個數額是巨大的, 如果不是在幫如來佛收, 如來又豈能容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胡作非為?!
   所以, 孫悟空這一次沒有請佛派的人, 而是到天庭找的幫手, 否則的話, 又很難捉住妖怪。天庭來了四個星官, 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 四個猛獸, 俱是捕犀的行家。
   結果, 這三個犀牛精被天庭方乾死一個, 被取經方乾死兩個。雙方合夥把如來佛的人打死了, 面子上不是很好看, 他們是如何處理的呢?
   當時, 還有兩個活的, 八戒道:「這兩個索性推下此城,與官員人等看看,也認得我們是聖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雲下地,同到府堂,將這怪的決。已此情真罪當,再有甚講!」
   四星道:「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八戒道:「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
  
   以往殺妖怪, 二話不說直接就打死了, 這次可能還不敢, 因為那是如來佛的人, 豬八戒出的這個主意很好, 是通過法律手段判決的,「將這怪的決。已此情真罪當,再有甚講!」
   所以大家稱讚:「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知理明律, 就說明他們是以天條來處決這兩個犀牛精的。他們沒有錯。
   八戒說「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當了和尚, 反學了些法律? 不是的, 是學了些辦事的道道。
  
   犀牛精被當眾處決后, 鋸下四隻角來。孫大聖更有主張,教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把自己帶來的二隻, 「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征燈油之證;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
   殺犀牛精是合夥的生意, 星官殺了一個, 得四個角, 他們殺了兩個, 卻只得兩個角, 利潤為什麼要這樣分成? 孫悟空這樣分, 為何叫「更有主張」?
   他們殺的, 叫星官拿去, 星官殺的, 他們拿著, 萬一以後追究起來, 大家都可以說, 那是他們乾的!
  
   他們留下的這個犀牛角, 說是獻給佛祖的, 其實不是, 是他們自己留著的, 他們可以當證據當把柄一直捏在手裡。因為當時留在地方go-vern-ment的那隻犀牛角就是當證據使用的! 證明收油的是妖怪, 你們以後再不要送油了。「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征燈油之證。」
   這個犀牛角究竟在哪呢? 反正他們不提這件事, 你也不好意思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05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5-26 04:58 | 只看該作者
(79) 豬八戒究竟有多大功勞
   唐僧去西天取經, 一路上必然會遇到妖怪, 唐僧如果要過去, 可以採用的方法應該有N種, 比如: 勸對方行善, 與對方講和, 繞道走, 化裝過關, 等等。
   但是, 孫悟空一律採用消滅的方式, 即使與取經隊伍不發生衝突的妖怪, 孫悟空也要消滅。為什麼呢? 因為打死妖怪是算功果的, 這是他的業績。
  
   觀音菩薩說:「草寇雖是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
   說的很清楚:打死妖怪,是功績。
  
   三個徒弟保護唐僧的條件已經談妥, 那是不算功績的, 只有打死妖怪才算功績, 要想把業績做出來, 他們就得想千方設百計地找妖怪打, 多勞多得。
  
   在這個過程中, 豬八戒肯定要比孫悟空會立功, 請你不要懷疑, 這是有統計數據的。那麼, 他究竟立了多少功呢? 又是怎樣立的功呢? 我們來看一下:
  
   1. 黃風怪一回, 孫悟空打虎先鋒, 那虎怪撐持不住就跑,行者執棒趕來,喊聲不絕。八戒正在那裡放馬, 忽見行者趕敗的虎怪,就舉鈀一築,築得九個窟窿冒鮮血。
   行者道:「兄弟啊,這個功勞算你的。」
   八戒道:「哥哥說得有理。你去,若是打敗了老妖,還趕將這裡來,等老豬截住殺他。」
   (撿便宜)
  
   2. 金角大王請來舅爺狐阿七助戰。唐僧叫:「沙和尚,你出去看你師兄勝負如何。」沙僧舉杖出來,打退群妖, 狐阿七見事勢不利,回頭就走,被八戒趕上,照背後一鈀就築死了。
   (撿便宜)
  
   3. 孫悟空想立個大功果, 一直纏著牛魔王打, 叫豬八戒去打牛魔王的小老婆, 豬八戒殺進摩雲洞, 一鈀築死了玉面公主, 百十餘口,斬盡殺絕!
   (捏軟的)
  
   4. 孫悟空打死了碧波潭的萬聖龍王, 那龍子披了麻,正看著龍屍哭。這八戒罵上前,把個龍子夾腦連頭,一鈀築了九個窟窿。萬聖宮主正與孫悟空搶奪匣子時,被八戒跑上去,著背一鈀,築倒在地。
   (捏軟的)
  
   5. 杏仙一回, 共6個大妖, 4個小妖。行者笑道:「你可曾看見妖怪?」八戒道:「不曾。」行者道:「就是這幾株樹木在此成精也。」八戒聞言,不論好歹,一頓釘鈀,三五長嘴,連拱帶築,俱揮倒在地,果然根下鮮血淋漓。
   三藏扯住道:「不可傷了他!他雖成了氣候,卻不曾傷我。」那獃子索性一頓鈀,全部築倒。
   (老孫讓的)
  
   6. 南山大王豹子精一回, 孫悟空用瞌睡蟲使豹子精睡著, 被八戒上前一鈀,把老怪築死。
   (搶功勞)
  
   7. 金平府捉犀牛精, 死了1個, 捉到2個活的, 八戒並未參加戰鬥, 他卻把兩個犀牛精的頭砍下了!
   (搶功勞)
  
   這就是豬八戒打死的所有大妖怪, 小妖怪也多, 就不計算啦。他的功績和孫悟空比, 孫悟空佔59%, 豬八戒佔41%, 居然有這麼高, 都沒想到吧。
  
   豬八戒打死的這些妖怪, 都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基本上都是瞅個空子只一鈀, 從不浪費精神力氣, 碰到強的, 他首先是跑, 他只打有把握的仗, 你別看他呆, 在立功方面, 孫悟空簡直就是個傻子, 費那麼大勁, 比老豬也強不了多少!
  
   象他這樣投機取巧, 儘管也立了接近一半的功勞, 但是, 佛祖是看不上的, 沒給他算數! 佛祖說: 孫悟空, 汝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汝為斗戰勝佛。
   沒有豬八戒的份。
  
   沒給豬八戒算功勞, 但算了他的苦勞, 這一路上, 他挑擔子辛苦了。
   那個擔子, 最先是唐太宗派的兩個隨從在挑, 隨從被妖怪吃了, 唐僧用馬馱, 收了孫悟空后, 就該孫悟空挑, 孫悟空太矮了, 只有1米2左右高, 反正不到1米3, 挑個擔子很不舒服, 就背在肩上, 背也不舒服, 又挑。
   收了豬八戒后, 就該豬八戒挑, 收了沙和尚后, 按說該沙和尚挑了, 但孫悟空逼著要八戒挑。大概是因為沙和尚不搶功吧, 沙和尚很清楚, 他是永遠不可能官復原職的, 所以他不立功。
   再者, 菩薩給他開的價格本身就是最高的, 也不需要立功。
  
   豬八戒打妖怪時, 沙和尚挑擔子, 豬八戒挑累了, 沙和尚換換手, 畢竟少些, 主要是八戒在挑。電視上放的一直是沙和尚在挑, 把豬八戒僅有的一點勞動果實及優點也給抹殺了, 太不尊重勞動人民了!
  
   唐僧也說:「那獃子倒也有些膂力,挑得行李。」孫悟空更有意思:「白臉的是我師父, 黑臉的是我師弟, 那個長嘴,是我雇請的長工,只會挑擔。」
   不說他是師弟。就連花果山那個假取經隊伍里的假八戒, 也挑著行李!
  
   豬八戒挑擔子, 是個很容易被忽視的辛苦活, 再加上他本身食腸寬大, 當然餓的快, 結果大家卻都說他懶惰! 還是如來知人善用, 給了他一個美差!
   如來說:「因汝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凈壇使者。」
  
   所以, 豬八戒的正果, 不是靠修行得來的, 他一句經也不會念, 修個屁呀修, 他是用雙肩挑擔子做苦力換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06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5-26 04:59 | 只看該作者
(80) 都是取經的受益者
   到了西天, 如來封授:
   唐僧, 取去真經,甚有功果,加升大職正果,為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為斗戰勝佛。
   豬悟能,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凈壇使者。
   沙悟凈,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
   白馬:馱聖僧來西,又馱聖經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
  
   唐僧成了佛, 究竟有多大本事呢? 我想這個問題大家都比較關心, 但書上沒有寫, 所以不知道。不過我們可以進行合理的推斷:
   在凌雲渡脫去凡胎, 標誌著他終於從一個凡人成了仙, 應該是可以飛了, 後來也有過兩次飛行的記錄。不過, 他可能還不具備孫悟空豬八戒那樣的變化功能。壽命方面也應該沒話說, 他是吃過人蔘果的。
   至於武藝方面, 唐僧沒有任何升級, 肯定不會打。
   但是他多了兩個法寶: 一件錦闌袈裟,一條九環錫杖。這永遠是他的。
   如來曾經說過「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事實上, 唐僧在路上很少穿這件寶貝袈裟,至於那條錫杖, 他拿不拿在手裡都是一樣的, 總是屢遭毒害!
  
   難道是佛祖的寶貝不靈? 佛祖不至於打誑語吧, 細看原文, 有一個前提條件:「若肯堅心來此」。
   也就是說, 若誠心誠意來取經, 這兩個寶貝才有用, 若心不誠, 不來, 那麼, 這兩個寶貝就沒有任何價值。
   這兩個寶貝, 應該是個信物, 要唐僧一直帶著, 從長安帶到雷音寺來, 如來一看, 就知道不是假冒的, 這就可以證明唐僧是誠心誠意來取經的。如來的寶貝都是密碼聲控的, 只需要把密碼(即口訣)告訴唐僧, 寶貝馬上就會厲害無比!
   袈裟可以護身, 錫杖可以用來進攻, 當然, 他也可以修改密碼, 或是以手指代替滑鼠, 上, 下, 左, 右, 進, 退, 指哪打哪。這已經夠厲害的啦! 君不見觀音、文殊、普賢之流, 哪一個會打? 不都是這樣的?!
  
   師徒四人, 連馬五口, 俱得了如來封授, 皆成正果。三個大職正果,兩個汝職正果。其中, 豬八戒最為實惠。
   因為豬八戒和白龍馬是授於的汝職正果, 於是, 就有人說如來耍了八戒, 把八戒和白馬劃在一個級別, 屬於最低的。
   錯了! 八戒和白馬儘管都是汝職, 但絕不是同一個級別的, 八戒的汝職級別絕對要比沙僧的大職級別高!
  
   西遊記最後有個排名, 唐僧排在佛級別的倒數第二名, 孫悟空是最後的一個佛, 排倒第一, 取經隊伍中只成就了這兩個佛。也可以說他們是最後來的, 也可以說是資歷最淺的, 這無所謂, 反正成佛了。
   孫悟空的後面, 緊接著是觀音菩薩。
   孫悟空排在所有佛之末, 觀音排在所有菩薩之首, 單單隻從級別上講, 孫悟空是混到前面去啦。
   觀音菩薩的後面是一大排各種菩薩的名稱, 最後的倒數三名分別是: 南無凈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八戒是凈壇使者, 沙僧是金身羅漢, 白馬是八部天龍, 這三位都不是菩薩的級別, 為什麼名號還要後綴菩薩兩個字? 這就說明儘管他們不是菩薩的級別, 但他們絕對都是享受菩薩待遇的!
   八戒和白馬都是汝職, 也就是副職, 唐僧、悟空、沙僧都是正職, 是正職大還是副職大呢? 當然是正職大, 但前提是: 在同一個級別上, 正職比副職大。否則的話, 你會認為副省長沒有正鄉長大滴!
   八戒屬於哪個級別的副職呢? 他是菩薩級別的副職! 比沙僧要高, 沙僧是羅漢級別的正職, 比白馬要高, 白馬是羅漢級別的副職。
  
   豬八戒撈到了實惠, 可喜可賀! 因為他得到了一個美差, 管吃管喝, 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
   寺廟的正當收入有三: 香火、功德錢、供品。
   豬八戒沒權利管香火、錢, 因為這是由正職菩薩管的, 但八戒他管供品, 因為他是副職菩薩嘛。相當於如來佛的稅務財政副總管, 這已經很不錯啦。
   豬八戒的本事確實不濟, 臭毛病又多, 但他實在, 肯賣苦力, 象豬八戒這樣的人, 只有跟著如來這個級別的領導才有出頭之日。其他低級別的人對他都不公。
   豬八戒會種地, 在高老莊的產業,都是他耙田種地換來的, 但丈人老頭子居然以他長得丑為由把他趕出去。
   豬八戒會燒飯, 取經路上除化緣外, 都是豬八戒燒的飯, 他們都不會, 卻說豬八戒最貪吃懶做。
   豬八戒最懂生活常識,過通天河時知道怎樣試水深淺,知道怎樣使馬蹄履冰不打滑,但他們都說他最呆最笨。
   豬八戒取經十一年總共只積攢了四錢五六分銀子(合人民幣約45元6角),都是牙齒上刮下來的,捨不得買了吃,留了買匹布做件衣服的,卻被孫悟空惡詐去了, 銀子的下落不明不說, 還給他扣上個攢私房的罪名! 錢呢?
  
   還是如來知人善用, 知道他的食量大, 知道他沒別的目的, 當和尚只是為了混飯吃, 所以如來抹殺了他打妖怪的功勞, 打擊了他的投機取巧心理, 又給他多吃會更實在更賣力。
  
   豬八戒的食量大, 究竟有多大呢?
   小雷音寺一回, 豬八戒被吊了幾日,餓得慌了,師父、師弟們各吃了兩碗,這獃子即吃了半鍋,這是餓極了吃的。
   到如來處, 吃了大餐出來, 肚子是飽的, 陳家莊的人又請他們吃。三藏不吃,孫大聖也不吃,沙僧也不甚吃,八戒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行者道:「獃子也不吃了?」八戒道:「不知怎麼,脾胃一時就弱了。」
   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在如來處都是吃的好東西, 不餓。
   2. 因為大家都不吃, 八戒不好意思了, 也不似前番,就放下碗。
   3. 他再不愁吃喝了, 當然沒有以前那副窮樣了。
  
   可是大家堅持要他吃, 家家戶戶都來送吃的, 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時節吃得,卻沒人家連請十請;今日吃不得,卻一家不了,又是一家。」略動手又吃過八九盤素食;縱然胃傷,又吃了二三十個饅頭,已皆盡飽又有人來相邀。三藏道:「望今夕暫停,明早再領。」
  
   那時節挑擔子賣苦力, 沒人請他吃, 今天是架雲來的, 不餓, 卻都來請他吃, 只略動手, 就吃過八九盤, 這八九盤應該是有半鍋或小半鍋的, 又吃了二三十個饅頭,若不是唐僧止住, 真不知他還能吃多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07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5-26 05:00 | 只看該作者
(81) 西遊記的主旨是什麼
   西遊記的主旨是什麼? 這麼多年來, 一直是眾說紛紜, 答案千奇百怪, 大致有如下幾種說法:
  
   1) 搞怪說。僅是神話小說, (或惡搞歷史上的玄奘法師), 滑稽搞笑, 看了好玩, 並沒有什麼寓意。
   2) 宗教說。是一本宗教小說, 講的是佛道並重, 或是以佛證道。
   3) 煉丹說。講的是丘處機道長(或其他道士)的煉丹口決。
   4) 謗佛說。看起來是在講修佛, 其實是在譏諷誹謗佛教。
   5) 修心說。心生則魔生, 心滅則魔滅, 講的是如何養性收放心的學問。
   6) 養身說。講的是氣功口訣, 養身怯病(魔)之道。
   7) 諷刺說。諷刺官場腐敗。
   8) 揭露說。揭露現實社會的黑暗。
   9) 懲惡揚善說。
   10) 反映人民鬥爭說。
   等等。主流的大致就這些吧。
  
   所謂主旨, 是具有唯一性的, 看看上面這些說法哪一條是的? 哪一條都不是的!
   以上這些說法, 西遊記中確實都函蓋了有, 時不時的都有所體現, 這隻能叫: 西遊記從側面反映了有如上現象, 但卻都不是當做自始至終的主線來寫的。
  
   西遊記自始至終的主線, 其實非常清晰明了。
   開頭, 唐僧師徒因為種種原因, 聚到了一起, 上西天去取經, 無論他們是真心實意也好, 虛情假意也罷, 反正是朝著目標出發了。
   過程中, 他們遇到了無數次的艱難險阻, 面對環境的惡劣, 敵人的攻擊, 上級的壓力, 內部的糾紛, 他們都挺過來了。
   故事的結尾, 皆大歡喜, 都成功了, 是以圓滿成功結束的。
  
   所以, 西遊記的主旨寫的是如何成功的故事, 這才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起因、經過、結果, 無一不是緊緊地圍繞著這條主幹在寫。其他的, 諸如上面的那些說法, 都是枝葉, 不過是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
  
   我說西遊記的主旨就是如何成功,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認同, 這種理解太膚淺了吧, 太世俗了吧, 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朋友會反對, 他們硬是要固執地堅持西遊記講的是佛家的修行。
   佛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說句不好聽的話, 佛的境界, 又豈是你一個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了的! 西遊記你都看不懂, 你還能看得懂佛經?!
   其實呢, 世俗的修行與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 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並且佛也提倡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修行。
  
   任何一個人, 起初都有一個立志階段, 立志陞官, 立志發財, 立志為僧, 哪怕是具體到做某一件事, 也都是起緣於最初的一個念頭, 所以, 立志階段(決定開始)總是在幼稚期完成的, 是最不成熟的, 因為他處於整個事件的最前端。
   沒有立志, 便談不上努力。做任何事, 先都有個目標, 沒有目標, 你往什麼方向努力?! 有了目標, 很自然地就要朝著目標去努力。
   沒有努力, 便談不上懷疑。在前進的過程中, 一定會因種種困難而產生種種懷疑(幻象), 我的決定是否正確? 我的努力是否正確? 我堅信的理論是不是有問題? 或者理論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或從一開始我就受到了欺騙? 這些都是正常的, 他說明你認真努力過。
   沒有懷疑, 便談不上堅定。其實呢, 你懷疑的兩個面, 他都是對的, 同時也都是有問題的, 所以你才會懷疑! 這個取捨是很困難的, 必須取一而舍其他, 捨去的其他未必就不是正確的, 取的這個一, 也未必都是盡善盡美的, 究竟站在哪一邊, 靠的是信念, 而不僅僅是知識。只有認識到這一點, 才可以稱之為堅定。
   沒有堅定, 便談不上成功。懷疑、堅定都是成功的中間過程, 你要是在懷疑中, 動搖了, 或者放棄了, 也就等於是在成功的中途, 自己主動放棄了。
   沒有成功, 便談不上無欲無求。只有該有的都有了, 才可以很自然地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 現實中的釋迦牟尼佛他從一生下來就是個王子, 他當然可以追求更高的無求境界, 一個老百姓也談無求, 自欺欺人, 不覺得很可恥嗎?! 這才是真正的曲解了佛意。這些都是混飯混日子的假佛信徒!
   沒有無欲無求, 便談不上皆是虛妄。不認識皆是虛妄, 便不可得無上正等正覺。
  
   世俗的修行以成功為終點, 佛家的修行以無上正等正覺為終點(沒有終點)。很顯然, 佛的境界比世俗的要高的多。
  
   而西遊記只講了從立志到成功這一段, 就結束了, 並沒有講更高層次的修行, 因此, 西遊記的主旨就是談如何成功, 如果你硬要說是佛家的修行, 那麼也可以看做是修佛的初級階段吧。這是不矛盾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08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5-26 05:01 | 只看該作者
(82) 《西遊記》之成功法則(全文完)
   西遊記的起因、經過、結果, 一直都是緊緊地圍繞著「如何成功」這條主線來寫的, 非常清晰明了, 為什麼就很少有人這樣理解呢? 是作者隱藏的很深嗎?
   不是的, 是中國人的性格使然, 因為大家都不以談功利為美德, 當然就不願意把西遊記與功利掛鉤。
  
   然而, 西遊記是一本赤裸裸的描寫功利的書, 反覆的提到功果、功勞、功績。
   故事的開始, 觀音菩薩就明確的告訴了唐僧:「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不是白乾, 是有賺頭的, 用「去」換取「正果」。
   就是與取經無關的人, 也都是以「功」來衡量的。黃風怪一回, 靈吉菩薩說: 我拿他去見如來,才算這場功績哩, 這個功勞是我的。
   金角銀角一回, 老君說: 卻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績。
   烏雞國一回, 文殊菩薩說: 今得汝等來此,成了功績。
   故事的結尾, 都成了正果, 怎樣成的正果? 如來說得只有那麼清楚了: 都是因「功」成的正果, 唐僧取經甚有功果,孫悟空煉魔降怪有功,豬八戒挑擔有功,沙和尚登山牽馬有功, 白龍馬馱唐僧有功。
   結論: 是因「功」成的正果, 不是因「善」成的正果。
  
   西遊記的作者是沒有善惡觀念的, 他給小說中的人物都有發善心的一面, 也有做惡事的一面, 所以給人的感覺很矛盾, 你不知道他究竟是何立場。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感覺呢? 問題不是出在作者身上, 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在作怪。
   我們從小看電視, 就學會了: 人物一出場, 還沒開始表演, 我們就已經認定了他是好人, 他是壞人, 否則我們無法看下去。
   帶著這種思維枷鎖, 當然就看不清本來的面目。傳統的行為準則一直停留在道德層面, 總是以善惡來衡量評判, 可善惡究竟是什麼? 以何種標準來界定? 你說的清嗎? 西遊記中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作者沒有這麼狹隘, 都是一樣的。
   拿現代社會來說, 誰一生下來就是好人或是壞人? 不存在的事, 再如當今的商場、股場, 大家都在裡面各施手段, 博取利潤, 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 大家都是一樣的。
   西遊記是一本描寫如何成功的書, 探求的是成功的法則, 沒有好人壞人, 只有勝利者與失敗者, 把個說教式、灌輸式的「勸善」打的粉碎!
   所以, 你讀西遊記, 不要管他諷刺什麼, 揭露什麼, 這些對我們都毫無意義, 只有成功的經驗才具有借鑒價值。
  
   成功是什麼? 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話說, 就是達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可現在偏偏要用上: 成功是一種信念, 成功是一種境界, 成功是一種超越, 這類高尚的語言, 這隻會造成理解上的障礙。
   沒那麼多廢話, 成功的準確定義: 達到目的。
   西遊記告訴我們, 成功的法則主要有三:
  
   1. 能力
   西遊記展示給我們的是: 成功, 不僅需要手段, 而且還要不擇手段。當然, 老君、如來、觀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們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過,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我們還是可以學的。
   你是精英, 就學孫悟空, 你是賣苦力的就學豬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賣苦力, 你可以學沙和尚緊跟著有望成功的團隊。
   總之, 有什麼長處, 使什麼長處。
  
   2. 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 還有兩個意思相近的詞: 一個叫互助, 一個叫勾結。其實是一樣的, 請大家注意, 這些感性認識的辭彙僅僅只是生動形象而已, 沒什麼實際意義的。
   唐僧靠徒弟保護,徒弟靠唐僧解脫,彼此扶持, 兩不相謝。合作得以成功。
   如來靠取經團隊, 傳經得以成功, 取經團隊得如來封授得以成功。
   成功是互利的, 現在的說法叫:雙贏。
  
   3. 堅持
   成功, 是由若干個因素構成的, 其中, 最為重要的一點, 就是堅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個必要時間, 取經的必要時間是兩三年, 那麼, 無論如何在兩三年之內是難於完成的。在成功的過程中, 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 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 兩三年時間就夠了, 那麼, 有阻力呢? 有強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長時間? 這就是不確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結果卻用了14年, 這14年他一直堅持著, 其中的任意一個時候, 他只要一放棄, 就徹底的失敗了。
   西遊記中的如來佛也是一樣, 他欲傳經東土,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 他還在堅持, 只到唐僧這一次, 傳經才成功, 假如這一次又失敗了咋辦? 那就再來一次!
   沒有什麼高深的秘訣, 就是一個「持」字, 很簡單, 真做起來, 靠的不是知識多少, 不是能力大小, 靠的是無盡的毅力! 無論你看多少成功的妙招, 都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 沒有那麼多成功的規定, 沒有那麼多成功的定律, 就是一個「持」字, 不要輕易放棄。
   只要你一放棄, 等於你又要重新再來。我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過去失敗的經歷, 是不是因為主動放棄導致的? 再想一下曾經成功了的經歷, 是不是也有著不可避免的困難與阻力? 這些困難與阻力在你成功后再來看, 真的就是如夢幻泡影。
   究竟要熬到什麼時候, 才能成功? 誰都不能給你打保票, 因為這永遠都是一個不確定的未知數, 你只有堅持堅持再堅持, 終有成功之一日。
  
   棄清規, 破戒律, 汝今能「持」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81

帖子

1016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6
109
Doug2 發表於 2009-5-29 10:17 | 只看該作者
唯物主義羅輯推理.
推不動了, 就跳一下:

      唐僧之所以長得像陳光蕊,完全是觀音菩薩在幕後操縱的結果。
    在觀音菩薩她們這個組織內部,掌控著一套「投胎轉世」的設備,(後面自然會論述到)。觀音菩薩要唐僧長得像陳光蕊,並且一模一樣,完全具備這個條件。

  「投胎轉世」的設備 是不是遺傳密碼.

   記得文革中造反派審問留美回來的專家: 你不留在美國吃牛奶麵包, 是不是派回來的間諜.
   造反派的唯物主義羅輯推理是對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10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5-29 11:58 | 只看該作者
唯物主義的邏輯推理的結果就是宿命論

物質是唯一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運動的結果,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不是隨機的,那物質的運動是可以通過物質已知條件來預測的,0.1秒后的物質運動是和0.1秒前的物質運動相聯繫的是可預測的,不違反物質運動規律的,由此可以知道一個小時以後的物質運動是可以預測的,由此推斷100年甚至1億年後的物質世界都是可以預知的,人是物質的反映體而已,所有的意識都是由物質決定的,由此可知,未來是註定是可預測的.................

未來是註定的嗎? 我認為不是,所以我認為唯物主義是宿命哲學論,是荒謬的

造反派認為人是物質第一,物質決定意識,不吃牛奶麵包,就一定是有其他更美好的物質做引誘的結果,不認為人的思想比物質重要。唯物主義者是世俗的唯物質利益是圖者,不管什麼意識和手段,最終的物質利益才是追求目標
所以唯物主義者也是唯物質利益者

樓上,這個推理對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111
jeky 發表於 2009-5-29 23:21 | 只看該作者
我看過當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和你的這個「西遊記」,很喜歡,第一次到網上留言,希望看到你更多作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86

帖子

38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38
112
lovechina1971 發表於 2009-5-30 03:36 | 只看該作者
佩服作者,更佩服國學的深不可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0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2
113
Sunstream 發表於 2009-5-31 09:27 | 只看該作者
唯物主義的邏輯推理的結果就是宿命論

物質是唯一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運動的結果,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不是隨機的,那物質的運動是可以通過物質已知條件來預測的,0.1秒后的物質運動是和0.1秒前的物質運動相聯繫 ...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5-29 11:58

啊修阿,物質決定意識沒有錯吧,沒有你啊修,哪來這個帖子呢?
物質運動是有規律,沒有錯吧,隨機也是規律的一種啊。
你怎麼突然就犯起這種低級錯誤了呢?
你這個帖子的推理和前面的宏篇大論一比,讓我大跌眼鏡呢。我直接懷疑前面的東東是不是你的大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14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6-1 02:19 | 只看該作者
啊修阿,物質決定意識沒有錯吧,沒有你啊修,哪來這個帖子呢?
物質運動是有規律,沒有錯吧,隨機也是規律的一種啊。
你怎麼突然就犯起這種低級錯誤了呢?
你這個帖子的推理和前面的宏篇大論一比,讓我大跌眼鏡 ...
Sunstream 發表於 2009-5-31 09:27

你的低級錯誤就是沒有看文章

「刷嘴皮沒有用,紅衛兵只是想找個罪名,怎麼說都行」
你所引用的我的話,我就是想說這個道理,看來你沒看懂
字面意思和本意是有區別的

不過僅從你的舉例來說你舉的只有物質,結果當然是物質決定物質
如果隨機可以解釋規律,其實就是沒找到規律而已

僅按你的回帖來說,我們沒有什麼需要辯論的地方,或許我沒看出來,或許你沒說到點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15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6-1 02:24 | 只看該作者
本人比較討厭烏龜王八馬甲,並再次祝願所有靠發帖回掙錢的畜生們網路評論員全家不得好死
本話針對所有有這些行為的貨色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116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9-6-1 05: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8

主題

8841

帖子

199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991
117
xinjinni127 發表於 2009-6-1 0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主題

401

帖子

9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2
118
 樓主| 啊修羅王 發表於 2009-6-2 22:21 | 只看該作者
前面的圖沒貼上補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

帖子

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8
119
RickyMok 發表於 2009-6-4 11:44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太有才了,看了兩三遍的西遊記,只覺得有意思,從來沒有想到這麼多的,現在真的是頓悟,樓主所言全中!實在是佩服,完全破譯西遊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93

主題

4185

帖子

675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753
120
goodoctor 發表於 2009-6-10 16:47 | 只看該作者
有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6 0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