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NYLASH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每周一書] 詩經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0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3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齊風·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盪,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緌雙止。魯道有盪,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題解]

  露齊襄公和文姜兄妹通姦的醜行,也指責魯桓公不敢約束妻子的無能。

  [註釋]

  1、崔崔:崔嵬。《毛傳》:「南山,齊南山也。崔崔,高大也。」

  2、綏綏:行走緩慢,求匹之貌。《集傳》:「狐,邪媚之首。綏綏,求匹之貌。」此以南山之狐喻齊襄公之荒淫。文姜與其兄齊襄王四通,嫁給魯桓公后與襄公關係不斷。後來,魯桓公與文姜同到齊國,遭殺身之禍。文姜與襄公更加淫亂。

  3、齊子:《毛傳》:「齊子,文姜也。」 《鄭箋》:「婦人謂嫁曰歸。」

  4、懷:懷念。止:之。《毛傳》:「懷,思也。」

  5、屨(聚jù):古時用麻、葛等製成的鞋。兩:雙。

  6、五:王夫之《稗(敗bài)疏》:「此五字當與伍通,行列也。言陳履者必兩為一列也。」 《集傳》:「兩,二履也。」

  7、冠緌(ruí):帽穗。《通釋》引《內則·正義》:「結纓頷下以固冠,結之餘者散而下垂,謂之緌.」

  8、庸:由。《集傳》:「庸,用也,用此道以嫁於魯也。」

  9、從:由,謂襄公追求文姜。《集傳》:「從,相從也。」

  10、蓺(意yì):種植。

  11、衡從:即橫縱。畝:田壟。《集傳》:「欲種地者,必先縱橫耕治其田畝。」

  12、鞠:放縱。《毛傳》:「鞠,窮也。」 《集傳》:「又曷為使之得窮其欲而至此哉?」

  13、極:放縱無束。方玉潤《詩經原始》:「(魯桓公)又曷從其入齊,至今得窮其所欲而無止極,自取殺身禍乎?」

  [參考譯文]

  高大險峻齊南山,雄狐徘徊山坡前。魯國道路多平坦,齊女出嫁經此間。既然已經出嫁了,為啥你又把她念?

  葛鞋成對並排放,帽上帶子結成雙。魯國道路多平坦,齊女出嫁由此往。既然已經出嫁了,為啥又要勾搭上?

  要問大麻怎麼種?或橫或直開成壟。要問娶妻怎麼辦?稟告父母要謙恭。既然已經告父母,為啥隨他太放縱?

  要問怎樣砍柴薪?沒有斧頭就不能。要問娶妻怎麼辦?沒有媒人娶不成。既然已經娶到了,為啥讓她胡亂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0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3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齊風·甫田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題解]

  想念遠方的人,十分苦惱,幾時不見,那個小孩當已長大成人。

  [註釋]

  1、甫:大。第一個「田」為動詞,意為種田。此詩勸時人勿厭小而務大,勿近而圖遠。《毛傳》:「甫,大也。」 《正義》:「上田謂墾耕,下田謂土地。」

  2、莠(有yǒu):雜草。驕驕:借為「喬喬」,草盛貌。《集傳》:「莠,害苗之草也。」

  3、忉忉(刀dāo):憂思狀。《毛傳》:「忉忉,憂勞也。」

  4、桀桀:茂盛貌。

  5、怛怛(達dá):憂勞貌。

  6、婉、孌:年少而貌美。

  7、丱(灌guàn):舊時兒童束髮如兩角之貌。

  8、弁(變biàn):古代男子年滿二十加冠稱弁,以示成年。

  [參考譯文]

  千萬不要耕大田,雜草叢生高又密。不要想念遠方人,心裡憂傷太壓抑。

  千萬不要耕大田,雜草叢叢密又深。不要想念遠方人,心裡憂傷太煩悶。

  這人美麗又溫順,髮結兩角多天真。沒過好久再相見,突然戴冠成大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0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齊風·盧令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鬈。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

  [題解]

  這首詩讚美一個英武的獵人。

  [註釋]

  1、盧:黑毛獵犬。令令(鈴líng):環聲。《毛傳》:「盧,田犬。令令,纓環聲。」

  2、鬈:讀為「拳」,勇壯貌。《巧言》篇寫作「拳」。《鄭箋》:「鬈,讀當為權。權,勇壯也。」

  3、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

  4、鋂(枚méi):大環。一說一環貫二為鋂.

  5、偲(猜cāi):有才智。

  [余冠英今譯]

  狗兒來了環兒響叮噹,人兒漂亮人兒好心腸。

  狗兒叮噹狗兒帶雙環,人兒漂亮人兒英雄漢。

  狗兒叮噹狗兒雙環帶,人兒漂亮人兒好能耐。

  [參考譯文]

  獵狗頸上鈴兒響,人兒漂亮好心腸。

  獵狗頸上子母環,人兒漂亮又勇健。

  獵狗頸上兩個環,人兒漂亮多才幹。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0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齊風·敝笱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敝笱在梁,其魚魴鱮.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題解]

  魯桓公縱任文姜和齊襄公通姦,讓她帶著大批侍從回齊國去。

  [註釋]

  1、敝:破舊。笱(狗gǒu):捕魚的網。梁:捕魚所築的矮壩,又稱魚梁。

  2、齊子:指文姜。止:語氣詞。方玉潤《詩經原始》:「非嘆僕從之盛,正以笑公從婦歸寧,故僕從加盛,如此其極也。」

  3、鱮(續xù):鰱魚。

  4、唯唯:魚相隨而行貌。《鄭箋》:「唯唯,行相隨順之貌。」

  [參考譯文]

  破魚簍兒在魚梁,鯿魚草魚出又進。齊國女子回齊國,她的隨從多如雲。

  破魚簍兒在魚梁,鯿魚鰱魚來又去。齊國女子回齊國,她的隨從多如雨。

  破魚簍兒擱魚梁,魚兒出入擺擺尾。齊國女子回齊國,她的隨從多如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0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齊風·載驅

載驅薄薄,蕈茀朱鞹。魯道有盪,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沵沵。魯道有盪,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盪,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盪,齊了游敖。

  [題解]

  諷刺文姜與齊襄公淫亂,招搖過市,肆無忌憚。

  [註釋]

  1、薄薄:馬蹄聲。《毛傳》:「薄薄,疾驅聲也。」此詩諷刺文姜返齊與襄公亂倫之事。

  2、蕈茀(店扶diàn fú):竹席。《毛傳》:「蕈,方文席也。車之蔽曰茀。」

  3、鞹(闊kuò):去毛的獸皮。《集傳》:「鞹,獸皮之去毛者,蓋車革質而朱漆也。」

  4、發夕:朝發夕宿。於省吾《詩經新證》:「齊子發夕,言齊子旦夕於魯道之上,意謂顯而易見也。」

  5、驪:黑色馬。濟濟:整齊貌。

  6、沵沵(米mǐ):輕柔貌。

  7、豈弟:同「愷悌(kǎi tì)」,和易近人。此處意為恬然無羞恥之色。《集傳》:「豈弟,樂易也。言無忌憚羞愧之意也。」

  8、汶水:源出山東萊蕪縣,經泰安,汶上入濟水(今入運河)。

  9、湯湯(商shāng):水大貌。

  10、行人:文姜的侍從。彭彭:盛多貌。

  11、翱翔:鳥迴旋地飛,比喻人自由自在地走。

  12、儦儦(標biāo):眾多貌。

  [參考譯文]

  車子賓士響不斷,紅革飾車花竹簾。魯國道路多平坦,齊女啟程天明前。

  四匹黑馬多健壯,韁繩垂下軟又光。魯國道路多平坦,齊女啟程喜洋洋。

  汶水奔流浩蕩盪,行人熙熙往來忙。魯國道路多平坦,齊女一路好遊逛。

  汶水奔流浪滔滔,行人熙熙多如潮。魯國道路多平坦,齊女一路好逍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0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5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齊風·猗嗟

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題解]

  少年魯庄公,外貌英俊,技射高潮。

  [註釋]

  1、猗(伊yī)嗟:讚歎聲。昌:美好的樣子。

  2、抑(意yì):同「懿」,美好。揚:借為「陽」。明亮。

  3、趨:急走。蹌(槍qiāng):步有節奏,搖曳生姿。

  4、名:借為「明」,面色明凈。

  5、儀既成:《集傳》:「儀既成,言終其事而禮無違也。」

  6、射侯:射靶。

  7、正:靶心。

  8、展:誠然,真是。甥:古代女子也稱丈夫為甥。

  9、孌(巒luán):美好。

  10、選:才華出眾。

  11、貫:穿透。

  12、反:箭皆射中一個點。《集傳》:「四矢,射禮每發四矢。反,復也,中皆得其故處也。」

  13、御亂:防禦戰亂。

  [參考譯文]

  哎喲這人真健壯,身材高大又頎長。前額方正容顏好,雙目有神多漂亮。進退奔走動作巧,射技實在太精良。

  哎喲這人真精神,眼睛美麗又清明。一切儀式已完成,終日射靶不曾停。箭無虛發中靶心,真是我的好丈夫。

  哎喲這人真英俊,眼睛清澈又明亮。舞姿端正節奏強,箭出穿靶不空放。四矢同中靶中央,抵禦外患有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0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5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魏風·葛屨

魏風:周諸侯國名,姬姓,故城在今山西芮城縣。公元前661年為晉獻公所滅。《魏風》是魏國境內民歌,共七篇,大多產生於魏亡以前,內容上以諷刺揭露統治階級為主。

  糾糾葛屨,可以履霜。摻摻女手,可以縫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維是褊心,是以為刺。

  [題解]

  這是刺「褊心」的詩。詩中「縫裳」的女子似是婢妾,「好人」 似是嫡妾。妾請嫡試新裝,嫡扭轉腰身,戴她的象牙搔頭,故意不加理睬。這是心地褊狹的表現,詩人因此編了一首歌兒刺刺她。作者或許是眾妾之一,或許就是這縫裳之女。婢妾的地位本是家庭奴隸,這詩多少反映出她們的處境。

  [註釋]

  1、屨(句jù):鞋。糾糾:猶「繚繚」,繩索纏結繚繞之狀。形容屨上的絇(音渠qú,屨頭上的裝飾)或綦(音棋qí,系屨的繩)。絇是一條絲線打的帶子,從屨頭彎上來,成一個小紐,超出屨頭三寸。絇上有孔,從後跟牽過來的綦便由這孔中通過,又繞回去,交互地系在腳上。

  2、履:踐踏。葛屨是夏季所用(冬用皮屨),「可以履霜」是說它不透寒氣,也就是形容它的工細精緻。

  3、摻摻(纖xiān):一作「扦扦(千qiān)」,形容女人手指纖細。這裡的「女手」有所指,就是制葛屨的手,也就是縫裳的手。

  4、裳:即下裙。這裡以「裳」與「霜」葉韻,舉裳也包括衣。

  5、要:就是衣裳的腰。襋(即jí):衣領。兩字都用作動詞,言一手提領一手提腰。

  6、好人:猶「美人」。在這首詩里似屬譏諷之詞。以上二句是說縫裳之女將縫成的衣裳拿給「好人」去穿。

  7、提提:《爾雅》注引作「媞媞(題tí)」,細腰貌。

  8、宛然:迥轉貌。辟:即「避」。「左避」猶「迴避」。

  9、象揥(替tì):象牙所制的髮飾。女子用揥搔頭,同時用來做裝飾。

  10、褊心:心地狹隘。

  11、刺:譏刺。末二句詩人自道其作詩的用意。

  [余冠英今譯]

  葛布鞋兒絲繩綁,葛鞋穿來不怕霜。巧女十指根根細,細手縫出好衣裳。一手提腰一手捏在領兒上,請那美人兒試新裝。

  只見美人兒腰肢細,一扭腰兒轉向里,戴她的象牙髮針不把人搭理。好個小心眼兒大脾氣,待我編只歌兒刺刺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08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6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魏風·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美無度,殊異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題解]

  讚美一個自食其力的賢者美好無比,遠遠超過貴族子弟。

  [註釋]

  1、汾(焚fén):汾水。在今山西省,西南流入黃河。沮洳(居茹jū rú):低濕之地。《集傳》:「沮洳,水浸處下濕之地。」

  2、莫(木mù):野菜名,其味酸。《正義》引陸璣疏:「莫……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干絳,河汾之間謂之莫。」

  3、之子:《集疏》:「之子,指采菜之賢者。」

  4、殊異:《傳疏》:「殊亦異也,乎猶於也。」

  5、公路:掌管王公車駕的官吏。

  6、英:花。此處意為「英華」,指神采之美。

  7、公行:掌管王公軍隊的官吏。

  8、曲:河灣。

  9、藚(續xù):澤瀉草,亦名水沓菜。

  10、公族:掌管王公宗族事務的官吏。

  [參考譯文]

  在那汾河低濕地,采來酸迷裝筐里。我瞧那個采菜人,瀟灑漂亮沒法比。瀟灑漂亮沒法比,他跟公路很不一。

  在那汾河另一方,采來桑葉裝進筐。我瞧那個採桑人,漂亮更比花兒強。漂亮更比花兒強,他跟公行不一樣。

  在那汾河水灣邊,采來澤瀉多新鮮。我瞧那個采菜人,美如瓊玉光艷艷。美如瓊玉光艷艷,他跟公族不一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09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6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魏風·園有桃

園有桃,其實之餚。心之憂矣,我歌且謠。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園有棘,其實之食。心之憂矣,聊以行國。不我知者,謂我士也罔極。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題解]

  這是憂時的詩,和《王風·黍離》相類。本篇虛字多,句法參差,形式上有其特色。《隸釋》載漢石經魯詩殘字碑「□□□之誰知之」,似乎「其誰知之,其誰知之」二句《魯詩》作「其誰知之誰知之」一個七言句。

  [註釋]

  1、之:猶「是」。《集傳》:「餚,食也。」 食桃和下章的食棘似是安於田園,不慕富貴的表示。

  2、我:是詩人自稱。謠:行歌。《毛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

  3、不我知者:唐石經作「不我知」,一本作「不知我者」。下章同。

  4、士:旁人謂歌者。《通釋》:「我士,即詩人自謂也。」

  5、彼人:指「不我知者」。《鄭箋》:「彼人,謂君也。」

  6、子:歌者自謂。其(姬jī):語助詞。《集傳》:「其,語詞。」

  7、「彼人」二句詩人自問道:那人說得對么,你自己以為怎樣呢?

  8、蓋:同「盍(河hé)」,就是何不。亦:語助詞。這句是詩人自解之詞,言不如丟開別想。

  9、棘:酸棗。

  10、行國:周行國中。這二句言心憂無法排遣,只得出門浪遊。

  11、罔極:無常。《集傳》:「極,至也。罔極,言其心縱恣無所至極。」已見《衛風·氓》篇。

  [余冠英今譯]

  園裡長著桃樹,我拿桃子當飽。心裡塞著煩惱,嘴裡哼著歌謠。不相識的人說我狂傲,他說的是嗎?你自問對不對號?我心裡的煩惱,有誰知道!有誰知道!別想它豈不更好!

  園裡長著酸棗,酸棗飽我飢腸。心裡滿是憂傷,我在國里遊盪。不相識的人說我失常,他說的是嗎?你自家說是怎樣?我心裡的憂傷,有誰知道!有誰知道!何不丟開別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6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魏風·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

  [題解]

  這是徵人望鄉的詩。當他望鄉的時候想象家裡的人正在惦著他,道著他,同情他的辛苦,希望他保重,盼望他回家。

  [註釋]

  1、陟(致zhì):登高。

  2、岵(戶hù):有草木的山。《毛傳》:「山無草木曰岵。」《孔穎達疏》:「《釋山》云:『多草木,岵;無草木,屺。』傳言『無草木曰岵』,下雲『有草木曰屺』,與《爾雅》正反,當轉寫誤也。」

  3、瞻:視。以上二句敘行役者登高,遙望家人所在的方向。第二、三章仿此。

  4、上:「尚」的借字。「尚」猶「庶幾」。旃(氈zhān):猶「之」。

  5、猶來:言還能夠回家來。無止:言別永留外鄉。《集傳》:「猶可以來歸,無止於彼而不來也。」以上四句是行役者想象他的父親在說。下二章仿此。

  6、屺(起qǐ):無草木的山。

  7、季:少子。

  8、棄:謂棄家不歸。姚際恆《詩經通論》:「無棄,謂無棄我而不歸也。」9、偕(古讀如幾):猶「俱」。夙夜必偕:是說兼早與晚。《集傳》:「必偕,言與儕(柴chái,同輩)同作同止,不得自如也。」

  [余冠英今譯]

  登上草木青青的山啊,登高要把爹來看啊。爹說:「咳!我兒當差啊出門遠行,早沾露水晚披星。多保重啊多保重!樹葉兒歸根記在心。」

  登上那光禿禿的山頂啊,想娘要望娘的影啊。娘說:「咳!小子當差啊奔走他鄉,朝朝夜夜不挨床。多保重啊多保重!千萬別丟了你的娘。」

  登上那高高的山岡啊,要望我哥在哪方啊。哥說:「咳!我弟當差啊東奔西走,日日夜夜不能休。多保重啊多保重!別落得他鄉埋骨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1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7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魏風·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題解]

  這是採桑者勞動將結束時呼伴同歸的歌唱。古時西北地方種桑很普遍,和今時不同。

  [註釋]

  1、十畝:《通釋》:「古者民各受公田十畝,又廬舍二畝半,環廬舍種桑麻雜菜。……凡田十二畝半,詩但言十畝者,舉成數耳。」

  2、桑者:採桑者。採桑的勞動通常由女子擔任。

  3、閑閑:猶「寬閑」,緊張忙碌的反面。《集傳》:「閑閑,往來者自得之貌。」

  4、行:且。《集傳》:「行,猶將也。還,猶歸也。」或在「行」字讀斷,作為動詞,也可通。以上三句是說這個區域里採桑的人已經不緊張工作(將收工)了,我和你回去吧。

  5、泄泄(異yì):遲緩、疏散之貌。《毛傳》:「泄泄,多人之貌。」

  6、逝:去。《集傳》:「逝,往也。」這一章是說這區域以外的採桑者也都不再緊張。準備息了,咱們走吧。

  [余冠英今譯]

  一塊桑地十畝大,採桑人兒都息下。走啊,和你同回家。

  桑樹連桑十畝外,採桑人兒閑下來。走啊,和你在一塊。

  [參考譯文]

  十畝青青桑樹間,採桑女兒多悠閑,行吧咱們回家園。

  十畝青青桑林坡,採桑女兒人數多,行吧咱們回村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2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7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魏風·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題解]

  這詩反映被剝削者對於剝削者的不滿。每章一、二兩句寫勞動者伐木。第四句以下寫伐木者對於不勞而食的君子的冷嘲熱罵。

  [註釋]

  1、坎坎:伐木聲。

  2、寘(至zhì):即「置」,擱。見《周南·卷耳》篇。干:岸。

  3、漣:即「瀾」,大波。猗(醫yī):托聲字,猶「兮」。

  4、稼穡(價瑟jià sè):稼,耕種。穡,收穫。

  5、廛(蟬chén):古代一家之居,即二畝半。三百:言其很多,不一定是確數。下二章仿此。《毛傳》:「一家之居曰廛。」《正義》:「謂一夫之田百畝也。」

  6、狩:冬獵。

  7、爾:指「不稼不穡」「不狩不獵」的人,也就是下文的「君子」。

  8、貆(環huán):獸名,就是貒(湍tuān),今名豬獾。

  9、素餐:言不勞而食。素就是白,就是空,就是有其名無其實。上文「不稼不穡」四句正是說那「君子」 不勞而食,這裡「不素餐」是以反語為譏諷。

  10、輻:車輪中的直木。伐輻:是說伐取制輻的木材,承上伐檀而言。下章「伐輪」 仿此。

  11、直:方玉潤《詩經原始》:「蘇氏轍曰:水平則流直。」

  12、億:「繶」的假借,猶「纏」。

  13、特:三歲之獸。一說獸四歲為特。

  14、漘(唇chún):水邊。

  15、淪:水紋有倫理。即小波浪。

  16、囷(群陰qūn):「稇(捆kǔn)」 的假借,捆。稇:用繩索捆束。《正義》「方者為倉,故圓者為囷。」

  17、鶉:鳥名,俗名鵪鶉。

  18、飧(孫sūn):熟食。

  [余冠英今譯]

  丁丁冬冬來把檀樹砍,砍下檀樹放河邊,河水清清水上起波瀾。栽秧割稻你不管,憑什麼千捆萬捆往家搬?上山打獵你不沾,憑什麼你家滿院掛豬獾?那些個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吃閑飯!

  做車幅丁冬砍木頭,砍來放在河埠頭,河水清清河水直溜溜。栽秧割稻你閑瞅,憑什麼千捆萬捆你來收?別人打獵你抄手,憑什麼滿院掛野獸?那些個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無功把祿受!

  做車輪兒砍樹丁冬響,砍來放在大河旁,河水清清圈兒連得長。下種收割你不忙,憑什麼千捆萬捆下了倉?上山打獵你不幫,憑什麼你家鵪鶉掛成行?那些個大人先生啊,可不是白白受供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3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8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魏風·碩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題解]

  這首詩表現農民對統治者沉重剝削的怨恨與控訴。詩人罵剝削者為田鼠,指出他們受農民供養,貪得無厭。農民年年為剝削者勞動,得不到他們絲毫的恩惠,只得遠尋「樂土」,另覓生路。所謂「樂土」在當時只是空想罷了。

  [註釋]

  1、碩鼠:就是《爾雅》的鼫(食shí)鼠,又名田鼠,嚙(涅niè)齒類動物,穴居河川沿岸,吃豆粟等物。今北方俗稱地耗子。這裡用來比剝削無厭的統治者。「碩鼠」解作「肥大的鼠」亦可。《鄭箋》:「碩,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

  2、貫:侍奉。三歲貫女:就是說侍奉你多年。三歲言其久,女:汝,指統治者。方玉潤《詩經原始》:「三歲,言其久也。」

  3、逝:讀為「誓(《公羊傳》徐彥疏引作誓)」。去女(汝):言離汝而去。楊樹達《小學述林》卷一:「此詩本表示決絕之辭。三家作誓,用本字也。《毛詩》作逝,用假字也。」

  4、爰:猶「乃」。所:指可以安居之處。

  5、德:恩惠。

  6、直:即「值」。得我直:就是說使我的勞動得到相當的代價。

  7、勞:慰問。

  8、之:猶「其」。永號:猶「長嘆」。末二句言既到樂郊,就再不會有悲憤,誰還長吁短嘆呢?

  [余冠英今譯]

  土耗子啊土耗子,打今兒別吃我的黃黍!整整三年把你喂足,我的死活你可不顧。老子發誓另找出路,明兒搬家去到樂土。樂土啊樂土,那才是我的安身之處。

  土耗子啊土耗子,打今兒別吃我的小麥!伺候你整整三載,一個勁兒把我坑害。老子和你這就撒開,去到樂國那才痛快。樂國啊樂國,在那兒把氣力公平出賣。

  土耗子啊土耗子,打今兒別吃我的水稻!三年喂你長了肥膘,連句好話也落不著。你我從今就算拉倒,老子撒腿投奔樂郊。樂郊啊樂郊,誰還有不平向人號叫?

  [參考譯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千萬莫吃我黃黍!三年小心服侍你,無人肯把我照顧。發誓就要離開你,去那遙遠新樂土。新樂土啊新樂土,那兒有我好住處!

  大老鼠啊大老鼠,千萬莫吃我麥子!三年小心服侍你,我的恩德誰記起?發誓就要離開你,去那遙遠新樂地。新樂地啊新樂地,我的位置在哪裡?

  大老鼠啊大老鼠,千萬莫吃我禾苗!三年小心服侍你,無人肯把我慰勞。發誓就要離開你,去那遙遠新樂郊。新樂郊啊新樂郊,誰人還會長哀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4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8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唐風·蟋蟀

 唐風:唐,周代諸侯國名。周成王封其弟姬叔虞於此。其子燮父,因境內有晉水,改國名為晉,包括今山西汾水流域一帶地方。《唐風》實即晉國民歌,共十二篇,都是春秋前期的作品,大約產生於公元前八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二百年間。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無以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

  [題解]

  這篇是感時之作。詩人因歲暮而感到時光易逝,因時光易逝的感覺而生出及時行樂的想法,又因樂字而想到「無已」、「無荒」,以警戒自己,因而以「思居」、「思外」、「思憂」和效法「良士」自勉。

  [註釋]

  1、蟋蟀在堂:古人以候蟲紀時。《豳風·七月》篇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宇、在戶、入床下就是本篇所謂「在堂」。「在堂」是對「在野」而言。蟋蟀本在野地,由野而堂是為了避寒,所以詩人用此句表示歲將暮的光景。

  2、聿(玉yù):同「曰」,語助詞。莫:是「暮」的古寫。「其暮」,言將盡。

  3、除:過去。以上兩句是說這時候如再不尋樂,可樂的日子就要過去了。

  4、已:過甚。大:讀「泰」。「泰康」,安樂。

  5、職:當。居:謂所處的地位。以上兩句是預先警戒之辭,言享樂別過分了,得想到自己的職務。

  6、荒:廢弛。

  7、瞿瞿:驚顧貌。這裡用來表示警惕之意。以上兩句言良士時時警惕,所以為樂而不致荒廢業務。「好樂無荒」承「無已大康」,「良士瞿瞿」 承「職思其居」。

  8、邁:行。

  9、外:本位以外的工作。蘇轍《詩集傳》:「既思其職,又思其職之外。」

  10、蹶蹶:動作勤勉之貌。

  11、役車:車名,方箱駕牛,農家收穫時用來裝載穀物。役車其休:言農事已畢。

  12、憂:《鄭箋》:「憂者,謂鄰國侵伐之憂。」

  13、慆:「滔」的借字。滔滔是行貌,這裡單用一個字,詞義相同。

  14、休休:寬容。這句和「職思其憂」相應。惟其「思憂」,所以能心寬無憂。

  [余冠英今譯]

  蟋蟀搬進屋裡,一年快要到底。如今再不行樂,時光所剩無幾。可別過分安逸,本分不要忘記!尋樂不荒正業,良士都能警惕。

  蟋蟀搬進屋裡,一年還剩幾分。如今再不行樂,時光不肯等人。可別過分安逸,別忘其他責任!尋樂不荒正業,良士個個勤奮。

  蟋蟀搬進屋裡,往來牛車都停。如今再不行樂,時光都要溜盡。可別過分安逸,還該想著苦境!尋樂不荒正業,良士所以寬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5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19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唐風·山有樞

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車馬,弗馳弗驅。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內,弗灑弗埽。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題解]

  諷刺貴族不能及時行樂,死後一切化為烏有。

  [註釋]

  1、樞(舒shū)、榆(余yú)、栲(考kǎo)、杻(扭niǔ):皆為樹木名。

  2、《集傳》:「樞,荎(池chí),今刺榆也。」陳藏器《本草拾遺》:「《詩》之樞,即刺榆;《詩》之榆,即大榆,白榆。」

  3、曳(葉yè):拖。婁:即「摟」,用手把衣服攏著提起來。《正義》:「曳婁俱是著衣之事。」

  4、宛:通「菀」,萎死貌。

  5、《毛傳》:「栲,山樗(初chū,臭椿)。杻,檍(億yì)也。」《傳疏》:「山樗與樗不同。……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為車幅,或謂之栲櫟。」

  6、廷:指宮室。

  7、埽(掃sào):通「掃」。

  8、考:敲。

  9、保:佔有。

  10、永:《集傳》:「永,長也。……飲食作樂,可以永長此日也。」

  [參考譯文]

  山坡上面有刺榆,窪地中間白榆長。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裝。你有車子又有馬,不駕不騎放一旁。一朝不幸離人世,別人享受心舒暢。

  山上長有臭椿樹,菩提樹在低洼處。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來不掃除。你家有鍾又有鼓,不敲不打等於無。一朝不幸離人世,別人佔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樹,低洼地里生榛栗。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樂器。且用它來尋歡喜,且用它來度時日。一朝不幸離人世,別人得意進你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6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23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唐風·揚之水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於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綉,從子於鵠。既見君子,云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題解]

  公元前745年,晉昭侯封叔父成師於曲沃(在今山西聞喜縣東),號恆叔。公元前738年,晉昭侯五年,大夫潘義與恆叔密謀發動政變。一位隨恆叔去曲沃的貴族寫了這首詩,揭發政變的情況。

  [註釋]

  1、揚之水:悠揚緩慢的流水。《通釋》:「此詩『揚之水』,蓋以喻晉昭微弱不能制恆叔,而轉封沃以使之強大。則有如以水之激石,不能傷石而蓋使之鮮潔。故以『白石鑿鑿』喻沃之強盛耳。」

  2、鑿鑿:鮮明貌。

  3、襮(博bó):綉有花紋的衣領。

  4、子、君子:均指恆叔。《集傳》:「子,指恆叔也。」 《鄭箋》:「君子,謂恆叔。」

  5、沃:地名。《集傳》:「沃,曲沃也。」

  6、皓皓:潔白。

  7、鵠(胡hú):地名。《毛傳》:「沃,曲沃邑也。」

  8、云何其憂:《毛傳》:「雲無憂也。」

  9、粼粼:明凈貌。《集傳》:「粼粼,水清石見之貌。」

  10、末句:方玉潤《詩經原始》:「聞其事已成,將有成命也。」《詩緝》:「言不敢告人者,乃所以告昭公。」

  [參考譯文]

  悠悠河水流不停,水中白石更鮮明。白色衣服紅綉領,隨你一道到沃城。恆叔已經得拜見,心中怎不樂盈盈。

  悠悠河水流不息,水中白石潔無比。紅色綉領白色衣,隨你一道到鵠邑。恆叔已經得拜見,心中還有啥鬱抑?

  悠悠河水流不停,水中白石真晶瑩。我已聽得政變令,不敢向人說真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7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23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唐風·椒聊

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

  椒聊之實,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碩大且篤。椒聊且,遠條且。

  [題解]

  讚美女子身高體壯,能多生孩子。

  [註釋]

  1、椒:花椒。古人用椒比喻婦人多子女。聊:助詞。一說「聚」。《毛傳》:「椒聊,椒也。」

  2、蕃衍:即繁衍。《集傳》:「椒之蕃盛,則采之盈升矣。」

  3、碩:《鄭箋》:「碩,謂狀貌佼好也。」

  4、朋:比。

  5、遠條:長枝條。《毛傳》:「條,長也。」 《鄭箋》:「椒之氣日益遠長。」

  6、且(居jū):語氣詞。

  7、匊(居jū):兩手合捧。《毛傳》:「兩手曰匊。」

  8、篤:忠厚誠實。《毛傳》:「篤,厚也。」

  [參考譯文]

  花椒子兒生樹上,子兒繁盛滿升裝。那個女子福氣好,身材高大世無雙。花椒子兒一串串,香氣陣陣向上揚。

  花椒子兒生樹巔,盛滿一把真繁衍。那個女子福氣好,身材高大又壯健。花椒子兒一串串,香氣陣陣散滿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8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2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唐風·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題解]

  這是樂新婚的詩。詩人覺得他的新娘子美不可言,那夜晚也是美不可言,喜不自勝,簡直不曉該怎麼辦好。

  [註釋]

  1、綢繆(綢謀chóu móu):猶「纏綿」,緊緊捆縛的意思。詩人似以束薪纏綿比喻婚姻。

  2、三星:指參星。天:古音tīn.

  3、今夕何夕:是驚喜慶幸之辭,言今晚是不同尋常的夜晚。

  4、良人:猶言「好人」,這裡是男稱女。

  5、子兮子兮:詩人感動自呼之辭。

  6、如:猶「奈」。如此良人何:是喜不自禁之辭,言愛這「良人」愛得無可奈何。

  7、芻:草。

  8、隅:房角。三星在隅:言三星稍偏斜,對著房角。《集傳》:「昏現之星至此,則夜久矣。」

  9、邂逅:喜悅。這裡為名詞,謂可悅之人。

  10、在戶:言當面而見。《集傳》:「戶必南出,昏現之星至此,則夜分矣。」

  11、粲:鮮明。粲者:猶言「漂亮人兒」。《通釋》:「見此粲者,見其女也。」

  [余冠英今譯]

  柴枝捆得緊緊,抬頭正見三星。今晚是啥夜晚?見著我的好人。你看,你看啊!把這好人兒怎麼辦啊!

  緊緊一把芻草,三星正對房角。今晚是啥夜晚?心愛人兒見著。你看,你看啊!把這心愛的怎麼辦啊!

  荊樹條兒緊纏,三星照在門前。今晚是啥夜晚?和這美人相見。你看,你看啊!把這美人兒怎麼辦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19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24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唐風·杕杜

有杕之杜,其葉湑湑。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葉菁菁。獨行睘睘。豈無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無兄弟,胡不佽焉?

  [題解]

  一個孤獨的流浪者得不到幫助,十分傷感。

  [註釋]

  1、有:語助詞,無實義。杕(地dì):獨立。杜:赤棠樹。

  2、湑湑(許xǔ):草木茂盛貌。

  3、踽踽(舉jǔ):孤獨貌。《毛傳》:「踽踽,無所親也。」

  4、同父:同父兄弟。《集傳》:「同父,兄弟也。」

  5、比:輔助,親近。胡不比:俞樾《群經平議》:「蓋言彼在塗之人,胡親比之有。」

  6、佽(次cì):助。

  7、菁菁:《毛傳》:「菁菁,葉盛也。」

  8、睘睘(瓊qióng):孤單,無所依靠。《毛傳》:「睘睘,無所依也。」

  9、同姓:同母兄弟。《通釋》:「女生曰姓……同姓,蓋謂同母生者。」

  [參考譯文]

  高高一棵棠梨樹,樹上葉兒密密布。隻身行走多孤苦,豈是路上沒別人?不如同胞親手足。可嘆路上來往客,為啥不肯近我處?人家無兄又無弟,為啥不肯相幫助?

  一棵棠樹枝幹長,葉兒青青生長旺。隻身行走多凄涼,豈是路上沒別人?不如骨肉親兄長。可嘆路上來往客,為啥不肯近我旁?人家無兄又無弟,為啥不肯來相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120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8-1-17 10:25 | 只看該作者

詩經·國風·唐風·羔裘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維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維子之好。

  [題解]

  諷刺統治者不愛護體恤人民。

  [註釋]

  1、羔裘:《集傳》:「羔裘,君純羔,大夫以羔飾。」

  2、祛(區qū):衣袖。《集傳》:「祛,袂(妹mèi)也。」

  3、居居:即「倨倨」,傲慢貌。《毛傳》:「自,用也。居居,懷惡不相親比之貌。」

  4、褎(袖xiù):古體袖字。

  5、究究(求qiú):借為「仇讎」,傲慢狀。

  6、《爾雅·釋訓》:「居居、究究,惡也。」郝懿行《義疏》:「此居居猶倨倨,不遜之意。……究、居聲轉為義。」

  [參考譯文]

  豹皮袖口羔皮裘,驕橫待我幾時休。難道就沒別的人,只有你我是故舊?

  羔裘袖口飾豹毛,待我惡劣氣難消。難道就沒別的人,非要同你相處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2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