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追求永生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意譯老子道德經八十一章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01
Blue Ivy 發表於 2008-2-29 22:07 | 只看該作者

世治,則愚者不能獨亂;世亂,則智者不能獨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102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3-5 13: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lue Ivy 於 2008-2-29 22:07 發表

世治,則愚者不能獨亂;世亂,則智者不能獨治。


這是把「已治」作為前提條件的一種考慮。問題是如何達到治世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103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3-5 13:1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追求永生 於 2007-12-24 11:57 發表
1.        道的本質是一片蕩蕩空空,不管怎樣使用填充,都不能令其充盈。它就像那無底的深淵,天然宇宙萬物的宗源。

2.        萬物在道中,隨道各運行:銳者挫其鋒,亂者解其紛,亮者和其光,微者同其塵。萬物渾同一,原貌 ...


道德經的第四章也是大有乾坤。看老子的形容,道是萬物之源,人卻難窺其淵。在老子看來,道就是只見其頭,不見其尾,是尾太大呢,還是根本無尾,不得而知,耐人尋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104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3-9 11:4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追求永生 於 2007-12-24 11:58 發表
第五章 謹言守中

1.        天地沒有人們心目中所謂的仁義,它把宇宙萬物都看作茅草狗。聖人也沒有人們心目中所謂的仁義,他把天下民眾都當作茅草狗。



這是老子哲學思想的一個基本認識,就是天地沒有感情的波動,因而對萬物沒有喜愛厭惡之分。聖人既然是得道的典範,也應該如此,對任何人都沒有遠近親疏之別。

而最大的仁義,就是按照道的標準行事。而若人的行為符合了道,仁義也就沒有用了。因此,根據老子的思想,仁義只是在人們遠離了道以後,無可奈何的退求其次之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105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3-9 11:4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追求永生 於 2007-12-24 11:58 發表

2. 橫亘天地之間,不正像一隻巨大的袋狀風箱嗎?徐靜連綿永不窮盡,鼓動風涌滾盪而出。



這是對道的一種存在形式的形容。也是人們可以見得到最多的一種現象。如果把道比喻為一隻巨大的風箱,道就在其中處於豐滿盈餘的狀態,沒有窮盡地往外流淌不絕。就像一個永不枯竭的源泉隱藏其後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106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08-3-9 11:4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追求永生 於 2007-12-24 11:58 發表
話多總有詞窮時,哪如守拙在心中。



就是再多的話也描繪不出道的全貌,還是追求心裡對最簡樸的真道的明白吧。

這個道理可以在許多方面都使用。

[ 本帖最後由 追求永生 於 2008-3-9 11:46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4: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