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baby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Language Tips > Hot_words content

[複製鏈接]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01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6-7-22 23:28 | 只看該作者
[B]Chew the fat [/B]

英文電視台新劇集《高校風雲》(Boston Public)的內容圍繞著美國中學師生之間的恩恩怨怨,著墨於兩者皆良莠不齊的現象,相當寫實。
日前看了一集。該集中黑人校長接見一位教員,一名女教師走進校長室見到這個情景,感到不好意思,隨口說:「Oh, sorry.」(噢,對不起)
黑人校長看見那滿面歉意的女教師,立即說道:「No, you didn't disturb us. We were just chewing the fat.」
第一句對白相信大家不看片上中文字幕也聽得懂,意思是:「不,你沒有打擾我們。」 然而第二句對白是什麼意思呢? 假如你每個字都聽出來,會不會把chewing the fat直解為「在嚼肥肉」呢?
Chew the fat不指嚼肥肉,真正的意思是「閑聊」。 明白了chew the fat,那組對白就很容易理解了:No, you didn't disturb us. We were just chewing the fat.(不,你沒有打擾我們。我們只是在閑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02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6-7-22 23:28 | 只看該作者
[B] Did you come down with Tara?
[/B]

同事Tara病倒了幾天,沒有上班。我過了兩天也覺得身體有些不適。和老闆談起的時候,她問, 「Did you come down with Tara?」  「Tara?」我以為她問我是不是和Tara一起下樓來,因為我們實習生住的地方就在我辦公室樓上。我趕緊回答說, 「No, no.」 因為Tara早晨有事已經先走了。老闆聽了也趕緊解釋說,她不是要問我是不是和Tara一起下樓的,她是問我是不是和Tara一樣感到身體不舒服,原來come down with something 是一個口語化的短語,意思是 「患……病、感染……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03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6-8-4 09:39 | 只看該作者
[B]Sleep tight:(晚上) 睡個好覺![/B]


不知從何時起,「Good night」(晚安)竟成了情侶們晚睡前開心入眠的「安心丸」。不過,也有朋友說,「睡個好覺」更中國化、更比「晚安」來得親切。呵!有點較真兒摳字眼了吧?你知道嗎,「睡個好覺」也有相應的英文表達——Sleep tight!

Sleep tight源於美國版的「寶貝,晚安」——「Sleep tight and don't let the bedbugs bite」(睡個好覺,別讓臭蟲咬),19世紀時,美國孩子臨睡前最喜歡聽父母說這句話。tight在這裡可解釋為「soundly,well」,意思是「(睡得)很香,很甜」。

也有說法認為,「Sleep tight」的來歷和海軍有直接關係,因為海軍用的吊床只有把繩子勒緊時才會睡得舒服。當然,這種解釋參照了tight的另一層含義「stretched or drawn out fully」(拉緊的,繃緊的)。

不過,對於情侶來說,典故、來歷似乎都不重要了,最關鍵的是臨睡前別忘向愛人道聲:Good night, sleep tight!(晚安,睡個好覺!)或著,趣填首兒歌也不錯:

Good night, sleep tight/ Wake up bright/ In the morning light…(晚安,睡個好覺!清晨起得早,醒來精神好……)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04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6-8-4 09:40 | 只看該作者
[B]Potluck: 家常便飯
[/B]


看看標題,再看看圖片上大大小小的餐盤,您一定會懷疑potluck(家常便飯)的正確性。呵呵,別急,我可沒說potluck(家常便飯)不可以表示potluck(聚餐),一詞多義嘛,不管是在漢語里還是在英語里可都是家常便飯!

先說potluck的第一層意思「便飯」——「有什麼就吃什麼」,邀熟悉的朋友到家中,您會經常說類似的話:Charley, if you don't have plans for tonight, why don't you come out to our house and take potluck with us? My wife won't have time to cook anything special, but she can put an extra plate on the table for you.(查理,晚上要是沒事兒就來我家吃頓便飯吧。我太太不一定有時間做什麼好菜,不過,餐桌上多加一個盤子是絕對沒問題的。)

Potluck的第二層含義「聚餐」是美國一種特有的聚會形式——在某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提議下,大家舉行一個豐盛的餐會。有點像各家廚藝大比拼,餐會上各式各樣的菜肴由聚會者自帶,主人相對而言會輕鬆很多,除了備一個菜或一些飲料外,他的主要任務只是提供聚會場地。

所以,哪天老外對你談potluck時,千萬要辨清它的含義——是真的要你到家中吃便飯呢,還是要你自備食物去聚餐?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05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6-8-19 17:45 | 只看該作者
[B]Jaywalking:亂闖紅燈[/B]

嘿,紅燈亮了,別亂穿馬路!「亂穿馬路」用英語怎麼說?

Jaywalk(亂穿馬路)常用來形容「行人走路不遵守交通規則擅闖紅燈」,它的淵源頗帶有歧視性意味,可以說是「城裡人對鄉下人的一種嘲弄」。

早在16世紀,當城市剛剛在英國發展起來的時候,進城的鄉下人常被城鎮居民戲稱為jay(「一種獃頭獃腦、唧唧喳喳叫不停的鳥」,此處可理解為「鄉巴佬」)。鄉下人說話聲音大、不懂交通規則、看到城裡「巨大」建築時驚詫不已——這種少見多怪、缺乏「文明」的舉止遭到城裡人的恥笑,jay(鄉巴佬)幾乎成了「獃子、傻子」的代名詞。

因為「不懂交通規則」是jay(鄉巴佬)的重要標誌,到20世紀初,那些「不遵守交通規則擅闖紅燈」的行人就被戲稱為jaywalker,相應的,「亂闖紅燈」則可表達為jaywalking。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06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6-8-19 17:46 | 只看該作者
[B]Driving under influence:酒後駕車[/B]

先提個醒兒,在美國,酒後駕車的處罰可比國內嚴重的多!弄不好,有酒後駕車嫌疑的司機就會被警方指控DUI而被捕。DUI是driving under influence (of alcohol or other drugs)的縮寫,意思是「在酒精和藥物影響下駕駛」。看下面這則相關新聞報道——奧斯卡最佳導演梅爾·吉布森(飾演《勇敢的心》精彩劇照)因酒後駕車被加州警方逮捕。

Mel Gibson was arrested by the Los Angeles County Sheriff's Department in Malibu, Calif. for suspicion of DUI. Bail was set at $5,000.

A spokesman for the Los Angeles Country Sheriff's Department told TMZ, "Mel Gibson was arrested for suspicion of 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

在閱讀英文報刊時,遇到陌生的單詞千萬不要驚慌,很多時候,我們自能在文中找到該詞的精確解釋。拿這篇報道為例,在隨後段落里,「警方發言人」很快幫讀者解答了何為「DUI」——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酒勁兒還在起作用時開車)。

另外,「酒後駕車」比較常見的英文表達還有drunk driving和「DWI」——driving while intoxicated(酒醉時開車)。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07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6-8-19 17:47 | 只看該作者
[B]In business round the clock:全天營業
[/B]



受漢語習慣影響,提到「全天」,我們頭腦里會立時冒出「day and night」或「24 hours」這樣的辭彙,實在容易產生視覺疲勞。今天介紹的短語round the clock可令您耳目一新。請看下面一段有關麥當勞「全天營業」的新聞報道:

Competition in the late night eats market seems to be intensifying in China. Not long ago 15 McDonald stores in Beijing and 13 in Shanghai were announced to be in business round the clock.

短語round the clock意思是「晝夜不停,毫不疲倦」,在此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全天營業」的內涵。如果在國外,看到某商店門口有「round-the-clock shop」的字樣,就說明這家商店提供全天服務,24小時營業。

另外,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單詞round,它可是大有學問。例如,round除了表示「圓的」之外,還可用來形容「整的,無零頭的」和「循環的,周而復始的」。如:a round million men(整100萬人);to work the year round(一年到頭地工作)。

此外,若您想表達「上班打卡」,可用短語「to punch the clock」。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632

帖子

13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2
108
ecore 發表於 2006-9-23 17:31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09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6-9-24 16:56 | 只看該作者
[B]It takes two to tango:一個巴掌拍不響
[/B]


基本來說,這個短語很容易誤導人。「It takes two to tango」的字面意思是「探戈舞需要兩個人來跳」,照此推理,本應推出個鼓舞人心的「團結才是力量」,可它怎麼竟成了貶義詞「一個巴掌拍不響」?不急,咱們慢慢來解析。

先說tango(探戈)。探戈一般要男女對跳,男人粗獷、女人妖冶,構成了探戈舞的巨大張力。這種舞蹈源於18世紀的阿根廷,當時被認為是上流社會的色情面具,同時也是草根階層釋放慾望的最好方式。

Tango的這層「誘惑、情色」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它的同音異形詞tangle(糾纏、扭纏在一起)。如果看過奧斯卡影片「Scent of a woman」(《聞香識女人》),想必您還能記得老上校對tango的經典定義「If you make a mistake, get all tangled up, just tango on.」如果(探戈)跳錯了,那就讓大家的舞步都混亂好了,這才是探戈。

說到這兒,想必您也明白了,(It takes two to)tango其實是取了tangle的諧音,而整個短語「It takes two to tango」實質上由英國俗語「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一個巴掌拍不響)發揮創造而來。

下次如果有朋友向您抱怨,女朋友又跟他鬧矛盾了,您就可以這樣回敬他:A conflict is not the fault of just one person or the other; they are often both to blame, because it takes two to tango.(矛盾不能只歸咎於一方,你們兩個人都有錯,因為一個巴掌拍不響嘛。)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

主題

1500

帖子

34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4
110
angelo391969 發表於 2006-11-4 02:05 | 只看該作者
是連載嗎?很喜歡。多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111
小鼠弟 發表於 2006-11-23 19:09 | 只看該作者
很好! 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36

帖子

1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2
112
lzhomepage 發表於 2006-12-10 20:56 | 只看該作者
好帖,長見識。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90

帖子

4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2

積分
43
113
GARY0609 發表於 2006-12-26 16:39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中,,,謝謝 這是好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23

帖子

1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2
114
zjggzx 發表於 2006-12-29 1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9

帖子

22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22
115
jason-jf 發表於 2007-1-6 07:26 | 只看該作者
tkx so much, very useful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16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7-1-10 12:24 | 只看該作者
moot point: 爭論未決的問題


歷史上總有那麼一些「懸案」,惹得大家爭論百年、千年,也未爭出個所以然。這種「爭論不休」的問題,可用短語a moot point來表達。

就詞的強弱意義而言,a moot point最初指「有待商榷的問題」,源於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國民議會」。當時,貴族、高級教士總要定期集會,處理一定時期內遺留的司法、行政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集會常被稱作「mot」或「mote」。當然,「解決」實質上是「討論」的過程,久而久之,mot/mote和由此演變的moot在詞義上延伸為「有待商榷的問題」。

現代意義上的a moot point(爭論未決、爭論不休、毫無意義的爭論)源於法學院的學生。如果看過熱門韓劇《愛在哈佛》,想必您也明白,法學院的學生經常開moot court(模擬法庭)。法庭上的案件很多是憑空想象的,其間的爭論也往往停留在純理論層面,所以,人們常把這種辯論稱之為「無休止、毫無意義」。

看兩個例句:Whether Shakespeare actually wrote the poem remains a moot point among critics.(這首詩是否出自莎翁之筆有待商榷。)

It's a moot point whether the chicken or the egg came first.(討論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毫無意義。)

Source: China Daily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17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7-1-10 12:27 | 只看該作者
Pigs might fly: 那太不可能了


漢語里,若覺得某一建議荒誕、離奇或根本不可能實現,我們常常會反譏對方:「啊,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英語中,類似的意思可用俚語「There's a pig flying by!」(字面意:豬飛了起來)來表達。

很明顯,除非發生奇迹,否則笨笨的豬肯定飛不起來,換言之,「你所說的絕對不可能發生。」據辭源介紹,俚語Pigs might fly或There's a pig flying by源於蘇格蘭諺語「Pigs fly in the air with their tails forward」(字面意:豬在空中倒著飛;比喻意:絕對不可能發生)。諺語認為:即使發生奇迹,豬飛了起來,但若讓豬倒著飛,那肯定百分之一百實現不了。

下次若朋友提出什麼荒誕建議,您可以大手一揮朝向窗戶,隨聲驚呼:「Look! There's a pig flying by!」


Source: China Daily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18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7-1-10 12:27 | 只看該作者
curate's egg:好壞參半


「十一」黃金周剛過,公司上班、同學見面,第一句問話往往是「嗨,假期咋樣?」恐怕居半數人的回答是:「還行,不好也不壞」。這「不好也不壞」如何用英語來表達?「Just so so」?或許,我們還可改用其它說法,比如:「Like the vicar's egg」。

Vicar's egg直譯為「助理牧師的雞蛋」,其淵源確實與助理牧師有關。1895年,「Punch」(《笨拙》)雜誌刊登了一幅題為「True Humility」(《真正的謙虛》)的漫畫,漫畫中,膽小的助理牧師與主教共餐時,雖分得一隻壞雞蛋卻不敢要求更換,硬說該蛋也有部分是極好的。當然,「壞了一半的雞蛋」等於「雞蛋全壞」,《笨拙》意在諷刺那些畏怯權貴的膽小鬼。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Vicar's egg竟真的貶義褒用,用來指「好壞參半」的事物。

值得一提的是,較之Vicar's egg,日常生活中人們更常用curate's egg(vicar和curate近義,都指「助理牧師」),看例句:

A: Ah Tom, how was your holiday?(嗨,湯姆,假期過的如何?)B: Somewhat of a curate's egg, I'm afraid; the hotel was lovely, but it rained a lot.(還湊合,旅館不錯,不過,整個假期一直下雨。)


Source: China Daily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19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7-1-10 12:29 | 只看該作者
From pillar to post: 四處碰壁


在一些辭彙書中,「from pillar to post」常被譯作「東奔西跑」,嚴格上來說,這種解釋並不確切。「From pillar to post」指「為某事四處奔波,這種奔波往往得不到回報,被認為是徒勞無功的行為」。

從詞源上看下面兩種說法,也許您會得到某種啟示:「四處碰壁」或「走投無路」更能詮釋「from pillar to post」的內涵。

一種觀點認為,「from pillar to post」源於美國的「real tennis」[室內網球,又稱「純網球」,現幾乎被「law tennis」(草地網球)所取代]。室內網球館的四周林立著牆柱子(見圖),網球一旦撞到這些柱子上就會四處彈跳,網球手為撿球自然會在柱子間奔來跑去,由此,「from pillar to post」常用來比喻「一個人為尋找某物四處奔波,但不得其要」。

另一種觀點認為:短語中的pillar為訛誤,實質上指的是「pillory」(頸手枷);post則是指「whipping post」(綁縛受鞭打犯人的柱子)。早在15世紀,罪犯要被綁在柱子上、戴上頸手枷遊街示眾(見圖),由此,「from pillar to post」常用來比喻「犯人走投無路時的境狀」。

看下面一個例句:She was driven from pillar to post. Each person she spoke to was more unhelpful than the last. (求人幫忙她四處碰壁,有望伸手相助者越來越少。)


Source: China Daily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82

主題

3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2808
120
 樓主| baby 發表於 2007-1-10 12:29 | 只看該作者
Over the hill: 走下坡路、風光不再


古詩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此謂人生之理想:頂峰之上,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只是,登頂之後,終得下山。話雖悲觀,卻是不可逆轉的生理規律。短語「over the hill」很形象地表明:人過了巔峰期,無論智力還是體力都要走下坡路。言外之意:老了。

在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是80歲,所以,有種說法認為,年過40就是「over the hill」(過了巔峰期),人生從此開始走下坡路。當然,這種觀點與其消費文化一脈相承,頗遭批評家的質疑。日常生活中,「巔峰期」並無特定年齡界限,過了某個年齡段,若你覺得做起事來力不從心,都可用「over the hill」來形容。

詞源上,「over the hill」源於軍營俚語「當逃兵的」,羅斯福新政時,該短語還曾一度用來形容「土木工人擅離職守的」。不過,這層「開小差」意早已退出歷史舞台。現代意義上的「over the hill」僅用來指「韶光已過、風光不再」。

看句台詞:Butch: 「I'm over the hill--it can happen to you--every day you get older--that's a law.」(布奇:「咳,我老了——你也會這樣的——人每天都在老去——這是不可逆轉的規律。」)


Source: China Daily
☆★世上有些緣份是好緣,
有些時候也要放棄,有些緣份根本就不算甚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8 00: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