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Yzrsg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一段經文的摘選,看原始佛教的先決假設

[複製鏈接]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81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8-30 2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0 mm021 的帖子

佛教原始時期的出家僧侶(延續至今當代的南傳佛教僧侶),靠乞食為生,因此對葷素沒有做要求,施主給什麼就吃什麼。我國漢傳佛教僧侶,因為有自己的食堂,不用乞食,所以在食物的屬性上增加了素食的要求。這是對佛制定的不殺生戒的一種推廣,是對眾生生命的慈悲,具有非常積極的社會意義。當然,對於那些不能抗拒肉食誘惑的人來講,是殘忍的。僧侶們節制慾望是為了獲得修習佛法智慧,以自利利他,所以不能看做是單純的違背人性。

從你對「人性」的定義可知,你一方面強調人自己的生存權、享受權;另一方面又強調把他人擺在前邊的所謂社會屬性。豈非自相矛盾?你說走極端才會被唾棄,那麼就是說小小的侵佔他人的利益為自己享受是沒有關係的,只要不弄大了就成。這不是「假道學」又是什麼呢?

僧侶們出家修道,放棄了世間利益的爭奪與享受,僅僅是接受社會供養的維持生命的衣、食、藥品等。修道正是對自身利益最大的維護,同時出家制度又不參與世間利益的爭鬥,這是何等高尚呢?請恕我直言:你總說佛教違背人性,其實是違背了你想自己要爭奪享受世間利益的「人性」而已。對於那些仰慕佛法而出家的僧侶,我們沒有資格給他們說「人性」,我們應心生慚愧。

你說真君子和真小人能夠解脫,實則是自己的「意淫」罷了。誰都知道這個年頭當真小人比當真君子容易多了!若是對真君子的艱難有畏懼,而又對平庸的中間人瞧不起,難到是想給自己找一個最省事的途徑獲得解脫嗎?我說的話可能說重了,也可能是誤會了,最終一切還都請您自己多珍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82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0 23:5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m021 於 2007-8-30 23:48 發表
那就從人(類)的立場和角度來談談。


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此, 沒有一個放四海而皆準的回答。

您可以舉一個例子。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83
mm021 發表於 2007-8-30 2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9 真源湛寂 的帖子

哪有那麼多機鋒好打啊。

需要或者不需要,有或者沒有,不知道、不方便說或者不能說。這樣的回答不更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84
mm021 發表於 2007-8-30 23:5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1 Yzrsg 的帖子

帖子我看到了,總算沒白等。

可惜現在來不及拜讀,容我細看后回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85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0 23:5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m021 於 2007-8-30 23:56 發表
哪有那麼多機鋒好打啊。

需要或者不需要,有或者沒有,不知道、不方便說或者不能說。這樣的回答不更簡單。


沒有先決條件, 無法回答你。

殺人好不好? 看什麼時候了, 對不?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86
mm021 發表於 2007-8-31 0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2 真源湛寂 的帖子

試舉兩例:吃豬肉及吃雞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87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1 00:0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m021 於 2007-8-31 00:00 發表
試舉兩例:吃豬肉及吃雞蛋


問題是什麼? 吃哪一個好嗎?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88
mm021 發表於 2007-8-31 0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5 真源湛寂 的帖子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要提醒一下

殺人 不是人的本性。普適的價值標準所指的不該是具體的事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89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1 00: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m021 於 2007-8-31 00:04 發表
不管怎麼說,我還是要提醒一下

殺人 不是人的本性。普適的價值標準所指的不該是具體的事物。



對不起。 我沒有看以前的帖子。

我是《單單回應您這兩句》。 對於你說的什麼《普適的價值標準》, 沒看到。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90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8-31 0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0 真源湛寂 的帖子

我想,不論何種真相,解脫都是心解脫,而非世界解脫。

世界是眾生的世界,離開眾生五蘊則別無他世界。眾生因四顛倒想,貪愛執著假合五蘊,煩惱輪迴,苦不堪言。豈有單個五蘊得解脫而整個世界眾生都得解脫之理?

若有行者言:我已解脫,則世界解脫。此人必失菩提之心,也不會有證得法身。

我是這麼理解法身的:證法身不能脫離菩提心和聖道。菩提心悲憫世間一切眾生,渡脫眾生靠的不是業報身和世間生產,而是佛和佛所宣揚的聖道。這就要求行者要實踐聖道證佛法的法身,這個法身也就是聖道在世間的延續。同時,不能失去菩提心,若失去菩提心的慈悲,則社會風氣會變得趨於自利,後世的獨覺佛證道自利以後,不能及時現起慈悲而出世做佛陀利他。(所有的佛陀,在最初證道都是獨覺果,只有能應世間眾緣而起慈悲智慧的獨覺佛,才能證佛果而出世做佛陀。)

[ 本帖最後由 Yzrsg 於 2007-8-31 00:4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91
confuse 發表於 2007-8-31 00:33 | 只看該作者
有沒有人能夠告訴我,什麽是不圓滿?圓滿是什麽?怎麽判定圓滿和不圓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92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1 00:5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8-31 00:33 發表
我想,不論何種真相,解脫都是心解脫,而非世界解脫。

世界是眾生的世界,離開眾生五蘊則別無他世界。眾生因四顛倒想,貪愛執著假合五蘊,煩惱輪迴,苦不堪言。豈有單個五蘊得解脫而整個世界眾生都得解脫之理?


世界和心, 是一還是異 ?還是不一不異?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93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8-31 01:10 | 只看該作者
「不圓滿」也稱做「有漏皆苦」或「苦」
推導關係是 緣起無常,無常故苦(不圓滿),苦(不圓滿)故無我。
身心世間是緣起的,無常、苦(不圓滿)、無我。

無常、苦(不圓滿)、無我,用語言文字的表達都不夠好,我覺得如果能簡單地修四念住,就可以體會到什麼是佛教里的「不圓滿」了。尤其以修受念住為突出。

比如,嘗到甜味是一種樂受,但因為味道的出現是緣起的,所以無常,一會樂受就消失了。因為樂受不能長久,可以推導出樂受只是相對的樂而不是絕對的樂,因此這種樂受是不圓滿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94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1 01:1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onfuse 於 2007-8-31 00:33 發表
有沒有人能夠告訴我,什麽是不圓滿?圓滿是什麽?怎麽判定圓滿和不圓滿?


圓滿就是圓滿嘛

你事情辦的好好的, 沒有一點紕漏, 對於這件事, 你辦圓滿了。

對於修行者, 徹底解脫了, 沒有什麼再需要改進的, 就算圓滿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95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8-31 01:4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真源湛寂 於 2007-8-31 00:55 發表


世界和心, 是一還是異 ?還是不一不異?


我認為:
具體講應該是 身心世間

身心指個人五蘊
世間指眾生五蘊

個人五蘊可以影響眾生五蘊,眾生五蘊是由一個個的個人五蘊組成的,因此眾生五蘊也可以影響個人五蘊。

這種影響方式可以通過造業感召苦的形式來影響,也可以通過修道解脫所證法身的形式來影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96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1 01:5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8-31 01:46 發表


我認為:
具體講應該是 身心世間

身心指個人五蘊
世間指眾生五蘊

個人五蘊可以影響眾生五蘊,眾生五蘊是由一個個的個人五蘊組成的,因此眾生五蘊也可以影響個人五蘊。

這種影響方式可以通過造業 ...


我希望您已經明白了我的意思。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97
confuse 發表於 2007-8-31 01:5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真源湛寂 於 2007-8-31 01:12 發表


圓滿就是圓滿嘛

你事情辦的好好的, 沒有一點紕漏, 對於這件事, 你辦圓滿了。

對於修行者, 徹底解脫了, 沒有什麼再需要改進的, 就算圓滿了。

按你的回答,圓滿是人的觀感,可對?圓滿與否源於人自身評判,可對?如由此說,這世界並沒有絲毫的不圓滿,只是人覺著不圓滿,對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98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1 02:0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onfuse 於 2007-8-31 01:51 發表

按你的回答,圓滿是人的觀感,可對?圓滿與否源於人自身評判,可對?如由此說,這世界並沒有絲毫的不圓滿,只是人覺著不圓滿,對嗎?



按你的回答,圓滿是人的觀感,可對? 《=== NO

這世界並沒有絲毫的不圓滿,只是人覺著不圓滿,對嗎? 《=== ~YES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99
confuse 發表於 2007-8-31 02: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真源湛寂 於 2007-8-31 02:08 發表



按你的回答,圓滿是人的觀感,可對? 《=== NO

這世界並沒有絲毫的不圓滿,只是人覺著不圓滿,對嗎? 《=== ~YES

所以我問什麽是「圓滿」。你用兩個例子做答
你事情辦的好好的, 沒有一點紕漏, 對於這件事, 你辦圓滿了。

對於修行者, 徹底解脫了, 沒有什麼再需要改進的, 就算圓滿了。

是否都是從人自己眼睛來看,用自己的心來評判?否則又何謂「需要」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100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1 02:4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onfuse 於 2007-8-31 02:20 發表

所以我問什麽是「圓滿」。你用兩個例子做答
是否都是從人自己眼睛來看,用自己的心來評判?否則又何謂「需要」呢?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 我那兩個例子, 估計你理解。

現在的主題變成: 如何斷定圓滿。

你辦事感覺圓滿了, 但是可能隱含著後患。

阿羅漢斷我執。 他們即使自己認為自己圓滿了, 實際上還沒有。

至於世界是否圓滿 -- 我回答你「是」 -- 這是從另外的, 佛門角度去講的, 就不多說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4: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