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悅音海螺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達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連載,歡迎共修)

[複製鏈接]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81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17 13:34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82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7-19 18:08 | 只看該作者
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83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19 21:02 | 只看該作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十二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講行菩提心學處之二——修學經中所說四法,此部分又分四:(一)、自觀自之錯誤而斷除;(二)、斷除談論菩薩之過;(三)、於施主斷除貪戀;(四)、斷除說粗語。
    自觀自之錯誤而斷除:
若未觀察自錯誤,以法形相行非法,
是故恆時審自己,斷除過患佛子行。
意思是,我們作為修行人,若是不經常、不隨時隨地觀察自己的相續的話,也許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會與佛法背道而馳。所以我們一定要經常觀察自己的相續,拿佛法來衡量自己、調整自己。如果自己的相續與言行與佛法不相應,沒有將佛法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表面上再精進也不會有任何成就。
現在很多學佛人的行為都非常不如法,社會上對佛教的評價也不是很好。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佛門弟子,不能成為佛教的油子。無論在何處,在家裡、在單位,還是在其它地方,一定要好好表法。
現在社會上對佛教也有很多評價,有一些邪見,甚至有很多誹謗。這不是佛法的問題,是一些修行人自己的問題。應該是依法不依人,不能用個別人的行為來衡量佛法,也不能拿凡夫的思想和境界來評論佛法。但是現在社會上的很多人,對佛法沒有絲毫的了解與研究,只看一些學佛人的言行、思想和素質就錯誤地評價佛法,對佛法的影響也不是很好。
說實話,在這個世界上,在所有的宗教當中,在所有的教育當中,佛法是最究竟、最了義、最圓滿的。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有至高無上的智慧,對社會、對整個人類有非常大的幫助與貢獻。
但是就目前來看,佛教整體發展也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快。現在整個世界也有很多宗教,也有很多教派。但是佛教的教派之間,傳承之間,師徒之間,小乘和大乘之間,顯宗和密宗之間,東傳和漢傳之間,漢傳和藏傳之間,互不團結,互相排斥。導致佛教不僅沒有發展起來,而且還越來越落後了,這都是我們這些學佛人造成的。
為了整個佛教,也可以說為了整個社會,我們應該團結起來,互相尊重、互相幫助,這樣我們才會有更大的發展。佛法——尤其是正法,才可以繼續保存下去;否則佛教很快就會消失、毀滅的。作為佛門弟子,每個人對此都有重大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一定要引起重視,都要從自身做起,團結起來,好好表法,這樣我們就能把佛法,尤其是把正法弘揚起來。我們這樣做了,儘管處在末法時期,也能利益很多很多眾生。
現在很多學佛人修行都不如法。信佛了,學佛了,家庭、身體等各個方面都沒有太大的轉變,甚至身體越來越不健康,家庭越來越不和睦。有些人信佛、學佛以後,家也不要了,孩子也不管了,工作也不幹了,整天把自己關在一個屋子裡;或者到廟裡、山上,什麼也不顧,光念佛誦經。
一說學佛不能貪執一些事物,就開始不講衛生,不講營養,也不活動了,整天在房間里馬馬虎虎地坐著。我以前也講過,有靜功也要有動功。自己既沒有靜功也沒有動功,整天也不活動;吃的既不講衛生,也沒有營養;最後身體承受不了了,垮了,出現了各種疾病,然後灰心退步了。
這些不如法的行為,對社會的影響也不好。很多人都說:「你們學佛人怎麼還有這麼多病?你是個修行人怎麼還有這麼多災?」這都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學佛了以後不是不講衛生,也不是不講營養,也不是不能活動。我經常跟大家講,為了健康,該休息還得休息,該吃飯還得吃飯,該活動還得活動。若是我們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怎麼能學法修行呢?為了能更好的學佛修行,我們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一定要把自己的身體保護好、保養好。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精進修行,才能解脫成佛。
家庭方面也是,一說信佛、學佛,然後就什麼也不顧了,孩子也不要了,家也不管了。今天跑這個寺院參加法會,明天又跑那個寺院參加法會。今天到這裡接受灌頂,明天又到那裡接受灌頂。連最基本的佛理都不懂,最基礎的修法都沒有,到處瞎跑,東撞西撞,東跑西顛,這叫修行嗎?
相續根本沒有成熟,然後還到處去接受灌頂。接受一次灌頂,會受很多很多的戒律,但是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灌頂。上午接受灌頂,下午就犯戒;今天接受灌頂,明天就犯戒。不知道接受灌頂以後要受持何種戒律,也不知道接受灌頂以後要守護何種誓言。
有的還說:「我到藏地,到那些寺院,接受了好多好多灌頂,接到了一百多種灌頂。」別人問他接受的都是什麼灌頂,都不知道!哪有這樣接受灌頂的?這樣能得到灌頂嗎?
灌頂有好多的要求:對上師的要求,對壇城的要求,對弟子的要求。不是隨隨便便參加一個法會,做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就可以得到灌頂了。哪有那麼容易啊?根本不知道這些,到處瞎跑,到這裡、到那裡,甚至到藏區。在這個上師面前接受口訣,在那個上師面前又接受口訣。什麼叫口訣?什麼叫竅訣?令你證悟、令你開悟的方法叫竅訣。你開悟了嗎?證悟了嗎?在你的耳邊悄悄地說幾句,在你的身邊默默地念幾句,這叫竅訣啊?哪有這樣的竅訣啊!
就這樣到處瞎跑,結果搞得家不像家,人不像人。家裡人都有意見,家庭越來越不和睦,很多人可以說是家破人亡了。現在為什麼一些學佛人,處理不好家庭關係,甚至離婚的這麼多呢?就是學佛修行不如法。
作為修行人,應該利益眾生,更應該利益身邊最有緣分的眾生。作為修行人,不應該傷害眾生,更不應該傷害身邊最有緣分的眾生。你做到了嗎?連自己身邊最有緣分的眾生都沒有度化,哪有這樣修行的?這都是不如法的行為造成的。
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如果你真有智慧、真有修行的話,家庭不可能不和睦。你不是要利益眾生嗎?你不是要不顧一切地饒益眾生嗎?你不是要不求回報、沒有要求地幫助眾生嗎?若是你對他們有真正的慈悲心,若是你對他們有真心的關懷,他們還能不滿意,還會挑你理嗎?
我經常跟大家講,我們要教化眾生、要感動眾生;但是要用實際行動讓他們感動,這就是修行!可我們現在卻不是這樣,越修身體越不健康,越修家庭越不和睦,越修工作越不順利,根本不知道盡職盡責是一個修行人應該做的。
修行就是了緣、了債、了生死。了緣,不管是什麼樣的緣都要了。還債,不管是什麼樣的債都得還。如果你把自己的生活、工作,自己應盡的責任、義務都當作修行,還能不順利嗎?緣沒有了,債沒有還,怎麼能了脫生死?什麼叫了緣?真正盡自己的責任、盡自己的義務照顧家人,這叫了緣,也叫了債。如果學佛修行了以後,卻什麼都不好了——身體不好了,家庭不和睦了,工作不順利了,這是修行嗎?哪有這樣修行的啊?
若是你真有修行,真學佛了,應該是身體越來越健康,家庭越來越和睦,工作越來越順利。因為我們要解脫,就要從生活中、工作中解脫。一切順利了,一切吉祥了,這叫解脫。生活圓滿了,工作圓滿了,一切圓滿了,這才是真正的大圓滿!
真的要觀察,若是不仔細觀察,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就會與佛法背道而馳。雖然在表面上皈依了、修行了,今天念這個經,明天念那個經;今天參加這個法會、明天又參加那個法會。表面上看很精進、很虔誠,但都是在「行非法」。沒有正確的發心,沒有正確的取捨,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如法的;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有很大很多的罪過。
但是很多人真的不懂佛講的這些最基本的道理。因果與輪迴我們懂了嗎?深信了嗎?若是真的深信因果,你還會在遇到一些挫折、遇到一些坎坷的時候怨天尤人嗎?若是你真的深信因果,你還會繼續造業嗎?連最基本的道理都沒有弄明白,連最基礎的修法都沒有,然後還說:我是念佛的,我是修禪的,我是修密的。
什麼叫密宗?什麼叫金剛乘?密宗、金剛乘分外密、內密。外密分事部、行部、瑜伽部;內密分瑪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各自都有不同的見地與見解,都有不同的修行與行為,都有不同的結果。你懂嗎?不懂,還說我是修密的。只會念一句咒語,就開始修密了?參加了一兩次會供,一兩次灌頂,就修密了?有那麼容易、有那麼簡單嗎?統統都是自欺欺人,哪有這樣修密的?
密宗里主要強調的是大光明的境界。要了達、要證悟大光明的境界,首先必須有出離心,然後是菩提心,最後是證悟空性智慧。有了顯宗里講的般若空性智慧的基礎,才可以證悟大光明的境界,否則不可能!
現在很多人只是看了幾本書,聽了幾張光碟,懂得了一些皮毛上的東西,然後就開始不懂裝懂,到處瞎說,忽悠眾生。真的,很多人都特別愛耍聰明,特別愛裝,特別喜歡到處亂說。這兩年還稍微好一點。以前我剛到漢地的時候,很多人有好多邪見。對佛法尤其是對密宗、對藏傳佛教有很多看法,這都是錯誤的。
密宗也分好多乘。外密講的和內密講的,事部講的和行部講的都不同。你不能單獨拿一個觀點來涵蓋所有的密乘,也不能單獨拿一兩句話來概括所有的密法。以前這樣的現象非常多,這兩年好多了。以後你們對藏傳佛教,尤其對密法的了解會越來越多,還會明白很多,還會更好一些。
剛才講了這麼多,就是要提醒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一定要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相續,要把佛法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言行和佛法要相應,不能背道而馳;否則,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會有很多罪過;不但不能解脫,反而會墮落惡趣。這樣我們就白白地浪費了暇滿的人身,白白地浪費了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機會。所以大家一定要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相續,拿佛法來衡量自己,拿佛法來糾正自己,拿佛法來調整自己的心態。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84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7-21 15:48 | 只看該作者
福.來自一顆懂得布施的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85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22 08:35 | 只看該作者
斷除談論菩薩之過:
以惑談他菩薩過,則將毀壞自功德。
故於大乘諸士夫,不說過失佛子行。
惑就是煩惱。以惑就是以貪心、嗔恨心、傲慢、嫉妒來誹謗他人,尤其是誹謗菩薩。誹謗一次菩薩的罪過,相當於殺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的罪過,非常可怕!所以一定要注意,盡量不要說別人的過失。佛菩薩為了度化眾生,所化現的形象是各種各樣的,我們不知道佛菩薩在何處。
經常跟大家講,沒有登地之前,我們沒有資格評價別人。因為我們沒有分辨真假、分辨好壞、分辨善惡的能力。我們從表面上看,或者通過言談舉止來衡量他人是完全錯誤的。大德高僧、佛菩薩們的行為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
以前印度很多大德會以各種形象示現。有的形象為漁夫,有的形象為妓女,有的形象為獵人。比如:薩熱哈是個獵人,帝洛巴是個漁夫。還有很多大德高僧都是這樣,真的無法衡量。當時寂天菩薩在印度的那爛陀寺學習的時候,在表面上看學佛也不精進,每天就是吃、拉、睡。那爛陀寺的僧人給他起個外號叫「三想者」,因為他只有這三種想法。那些僧人學歷都非常高,都有講經說法的能力,他們每天輪流講經。他們認為寂天菩薩什麼也不會,什麼也不懂,因為他也不聞思,學佛也不精進,整天除了吃就是拉,除了拉就是睡,沒有別的事情可做,人們都特別看不起他。
寺院輪流講法,僧人們故意把他也排上了,實際上就是想羞辱他。輪到他講的時候,他坐到法座上跟大家說:「我今天講以前講過的法,還是講以前沒有講過的法?」僧眾們都在心裡笑話他,然後就說:「你呀,今天一定要講以前沒有講過的法。」然後他就開始講《入行論》。大家一聽,特別了不起嘛!後來他就直接飛走了。就是這樣的一個大成就者,在行為上、表面上看,是一個非常懶惰、懈怠的人,但實際上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德高僧、大成就者。其實不管是在印度,還是在藏區好多大德高僧都是這樣,行為上看比較不如法,但是他們的內心非常清凈。
佛在經中也講過四種成就者,其中一種是外表沒有成熟,但是內心已經成熟了。這種人內心非常清凈,非常成熟,但行為不一定很如法。所以我們通過他的言行、做法,或者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是無法能夠衡量他的內在的,除非有他心神通。但是有他心神通也不一定能衡量那些無漏的功德。
佛經中講過:一地菩薩無法能夠衡量八地菩薩的境界。所以我經常跟大家講:我們不能說別人的長短,不能評價別人,這個問題也是非常突出。現在不管是在哪個場所,都有些修行人愛談論他人的過失、長短。說這個人修得好,那個人修得差;說這個人做得如法,那個人做得不如法。你怎麼知道如法不如法啊?你憑什麼衡量、判斷啊?光靠一些直覺,你作為一個凡夫,有那麼大的能力嗎?光靠這雙肉眼,能看到什麼?連牆外面的東西都看不到,能看到別人的內心嗎?能看到別人這些有漏、無漏的功德嗎?憑凡夫的直覺,能衡量什麼,能知道什麼呀?
在一個真有修行的人面前,我們都是一群聾子,一群瞎子,一群瘋子!什麼也聽不見,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不知道!連我們自己的思想、精神都不正常,還說別人呢!說別人的過失、長短,本身就是一種過錯,而且還容易誹謗到佛菩薩。有一種說法:「佛和賊不知道在何處。」我們看不出來賊在哪裡,同樣,也看不出來佛在哪裡。佛菩薩為了度化眾生,也有化現成狗、豬、蒼蠅、蚊子的時候,所以我們不能輕易傷害眾生,也不能輕易評說眾生的過患。若真的我們有幸遇到了一位菩薩或是一位成就者,卻誹謗了他們,那怎麼辦啊?所以,大家都要注意。
作為一個修行人,最好做到「不謗不贊陌生人,不贊不謗陌生師。」在不了解、不知道的時候,可以不去讚歎他,也不能誹謗他。這都非常重要!現在有些人的言行有點太過分了!不僅說道友之間的長短,甚至還說一些大德、法師的長短。這個法師講得好,那個法師講得不好;這個法師做得如法,那個法師做得不如法;然後還說這個活佛、那個活佛的。
現在社會上對活佛的評價也不是很好,都認為這些活佛一代不如一代,我不是這樣認為的。眾生的福報越來越淺薄了,所以示現給我們的就是這樣的。我們認識不到,感覺不到。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我們自己的心。我認為不是這些活佛、法師一代不如一代,而是我們自己的福報和善根一代不如一代。應該恭敬他們,應該將一切觀為清凈,不應該說這些過患,說這些長短,沒有必要。你說他的長短,對你有什麼好處啊?說他的過患,你就有功德了?剛才在這裡講,「則將毀壞自功德」。這樣做很容易毀壞自己的功德,很容易消盡自己的善根,很容易喪失自己的慧命啊!你為什麼要冒這麼大的險呢?對你沒有一點一滴的好處,你為什麼非要做這麼危險的事情呢?
我希望大家在沒有登地之前,不要輕易去說別人。什麼叫善,什麼叫惡;什麼叫好,什麼叫壞;什麼是正的,什麼是邪的,你有這個分辨能力嗎?若是分辨不出來,最好別說。管好自己,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行了。能夠攝受自己的三門,能夠保持清凈就可以了,所有外境就都包括在自己的清凈心裡了!真的,沒有必要說他人的長短、過失。你能得到什麼利益啊?就是造惡業、無意義的,就是愚痴。所以,若是大家真心想學佛,真心想修行,真心想解脫,真心想成佛的話,一定要依教奉行,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去做!盡量不要去造這些業。這都非常重要!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86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22 08:36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87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25 12:24 | 只看該作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十三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講修學經中所說四法之於施主斷除貪念:
為求利養相互爭,失壞聞思修事業。
故於親友施主眾,根除貪執佛子行。
在這裡講的是對親友、對施主的貪執都要斷掉。現在很多出家人非常貪執施主,尤其是貪執有錢、有能力、有勢力的居士。經常跟他們聯繫、交流、接觸、搞關係,沒有別的目的,就是為了利養。在家人主要是貪執親友,尤其是貪執對自己有利、有幫助的親友,也是為了利養。作為修行人,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統統要斷掉這些貪執。否則,對自己的聞思修有一定的障礙,對今生的解脫也有非常大的障礙。
我們要觀察自己的相續與心態,我們是以什麼樣的心態來與這些人交往的?如果是為了修行、為了對方,這樣也不會有什麼過失。比如說,你經常跟他們聯繫、溝通、交流,對自己的學法修行有一定的好處,可以這樣做。或者,他們雖然有錢、有勢、有世間的一些福報,但是他們沒有遇到佛法,不懂佛理也不修行。你悲憫他們,以悲心來攝受他們。為了調整、轉變他們,為了讓他們也能了解佛法、得到解脫,你跟他們溝通交流,跟他們接觸、搞關係,這都是允許的,也可以說是必要的。
這裡講的是,在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為了自己的利養,為了暫時的利益,去和這些人聯繫、交往;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一定的障礙,有一定的罪過。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要分辨清楚,要如理如法地取捨,這個非常重要。
現在很多人就是為了利養。很多出家人也是,對這些施主、施主家有非常嚴重的貪執,經常患得患失。怕失去這些,怕對方不高興,怕不聯繫、不搞關係,自己沒有供養;然後經常打電話,經常給他們寄東西等,這樣是一種過失。
作為修行人,作為出家人,你好好發心,真心去利益眾生,這樣十方眾生自然都會恭敬你、供養你。你真正能夠發心、出家,就已經成為了所有人天的福田了;眾生自然而然就會恭敬你、供養你,沒有必要去執著一兩個居士或一兩個施主。
作為一個在家人,如果你發心了,認真學修了,真有成就的那天,你也會成為所有人天的福田;也可以說是成為所有人天的導師。這些恭敬、供養、暫時的利益自然而然就有。
現在很多出家人,包括很多法師非常執著一些施主,尤其是執著一些有錢的居士。很多出家人、法師通過各種手段,想辦法讓他們皈依自己,甚至互相爭搶:這是我的施主,不允許到別的寺院,不允許到別的道場,就是怕失去他們的供養。現在有些出家人找到了、結識了一些有錢的居士,然後就捨不得他們,經常跟他們聯繫;給他們寄東西,想辦法讓他們高興。他們高興了,自己不就有錢了么,這種情況真的不是很好!
有一句俗話:修行在山洞,飲食往上滾。有一種真正的修行人在山洞修行,他們不出山洞,但是吃的、穿的、用的自然而然會有,所有需要的東西都自動往山上滾,有人會自動往山上送。所以,作為一個出家人不用去追求這些,沒有必要去執著這些。不用愁穿、愁吃、愁用,到時候自然而然就來了。我經常跟大家講,世間的名聞利養、暫時的利益、福報,就像灰一樣,你好好發心學佛修行,這相當於點火。你把這個火點上,灰——這些世間的利益,自然而然就有了。
現在有些大德高僧、修行人,他們有名聲,有勢力,又有權力。儘管他們所追求的、所需要的東西並不是這些世間的福報,但這些都是自然而然就來的。你們老老實實地修行,世間的福報到時候自然就有,沒辦法,不要也有。若是你命中或者是阿賴耶識中有這些因緣,你想躲也躲不開;若是你自己的命中、阿賴耶識當中沒有這些,你想追也追不到,再想得也得不到!儘管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並不是追求這些,而是追求解脫、追求圓滿佛果;但是如果我們好好學佛修行了,暫時的這些利益、世間的這些福報自然而然就有了。
我以前說過,修來的福報和求來的福報不一樣。求來的福報始終都是痛苦、都是煩惱:先是求不得苦,後來雖然得到了,但還是一種煩惱。怕失去,然後去守護,最後也是痛苦,「愛別離苦」嘛!修來的福報不是這樣,因為沒有求過,是自然來的,所以沒有求不得苦。在享受的過程中也是自然的,因為不執著它,所以沒有這些患得患失,也不怕失去它。因而在享受、擁有的過程中也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修來的福報是無窮無盡的,是恆常不變的;沒有愛別離苦,始終是幸福、快樂,真的不一樣!大家一定要取捨清楚,好好發心。
我們還是發心不到位。如果發心真正到位了,世間的這些福報自然而然就有。我們現在雖然也發心,為了建廟,為了供養上師,為了慈善事業做生意,但最終還是為了自己。這就是發心不純凈、不真誠!發心還是有問題,因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還沒有破除、斷除我執,摻雜了這個「我」,所以做事始終不成功。你已經發心了,還煩惱得不得了,操心得不得了,痛苦得不得了;整天愁眉苦臉的,這就說明了你發心不清凈!若是發心清凈了,應該隨緣,不可能因為這個煩惱、痛苦。你真是為了供養上師,真是為了建廟,真是為了慈善事業,這是純善,完全是付出。它能給你帶來煩惱、痛苦嗎?不可能!就是發心不到位,發心不純凈。
大家不要再欺騙自己。若是你有這個願力,有這個福報,到時候一定會成功,一定會實現願望!若是自己沒有這個願力,沒有這個福報,就會非常失望,不可能成功。其實,沒有這些也沒關係,不是必須要拿很多東西,也不是必須要拿很多錢來做善根、修福德。想要積累善根、福德,還有其它的方法。我們的修法當中為什麼有個古薩里修法呢?古薩里是乞丐的意思,就是乞丐修的法。它不僅僅是我們儀軌里的那個古薩里修法,還有其它好多種。
富人有富人的修持方法,窮人有窮人的修持方法;在家人有在家人的修持方法,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修持方法。如果你是個窮人,卻非要求自己和富人一樣,去做功德,積累善根,這完全是錯誤的。作為一個富人,卻要求自己像窮人那樣修行,也是錯誤的;如果你是個出家人,卻要求自己像在家人那樣修行,也是錯誤的。如果你是個在家人,卻要求自己像出家人那樣修行,也是錯誤的。
我不止一次地、反覆地跟大家強調過:各有各的緣,各了各的緣,隨緣度日。如果今生今世你是個窮人,這也是你的緣分,你必須得了這個緣;不要因為自己窮就不修行,就不學佛法。如果你是個富人,這也是你的緣分。不要因為有這些條件,就去消耗自己的福報;用這些錢財、勢力去造業。這也是你的緣分!出家和在家也是如此,各有各的緣,各了各的緣,各盡其責這叫修行。在家人不能要求自己像出家人那樣,出家人也不能要求自己像在家人那樣。否則不亂套了,不就完了么!不是必須要出家才能學佛、成就。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些,然後好好地取捨。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88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25 14:45 | 只看該作者
下面是斷除說粗語:
惡言刺傷他人心,亦失菩薩品行故。
莫說他人不悅詞,杜絕粗語佛子行。
說惡語、粗語,說不悅耳語,說讓別人傷心的話,第一惱害眾生,第二會失去菩薩的行為與品德。有的人特別愛說粗語,經常罵人;尤其是現在,這種現象特別嚴重,也許是末法時期的一個象徵。很多人專門訓練自己罵人,而且出口成章,非常流暢。說一些正確的道理時卻張口結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真的,讓你講法、說法都說不出來;讓你談體會、談心得,都是呆若木雞!要說一些亂七八糟的,尤其要說一些粗語,說一些罵人的話,那個時候非常有力量,非常聰明,非常有口才,滔滔不絕——也有這樣的人。所以,我們作為修行人,從今以後不能說粗語,更不能惡口罵人。
如果說話不注意,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現在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有很多的矛盾與衝突,都是怎麼引起的?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說話不注意,什麼都說。
國家與國家之間也是這樣,現在有些國家的媒體不說真話,也不反映真情況。胡言亂語、瞎編亂造,什麼都說,於是就發生了很多的衝突與矛盾。我們作為修行人,說話要注意:不要說這些長短、是非,不要說這些粗語,更不能說一些惡語。
佛、上師也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我們的上師如意寶快要圓寂的時候,給我們留下最最珍貴的教言是:第一、不要擾亂眾生的心;第二、不要動搖自己的決心。如果我們經常說是非、長短,說這些粗語、惡語,都是在傷害眾生,惱害眾生,也就明確地違背了佛與上師的教言。這樣怎麼能得到上師的加持?怎麼能得到善神護法的護持呢?善神護法是護持善法的,是護持真正修行人的。
什麼叫修行?什麼叫佛法?佛法只有兩種,一個是教法,一個是證法。我們怎樣去學修佛法呢?我們要聞思教法,禪修證法。我們對教法有聞思,對證法有禪修,這才是真正的學佛修行,才是真正的弘法利生。不管是在自己家裡,還是在道場,在壇城,說話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壇城與壇城之間,道友與道友之間,上師和弟子之間,不能搞一些不和睦的事情,說一些破壞僧團、破壞上師與弟子之間的關係、團結的話。這個過失非常嚴重!
破和合僧是無間罪啊!尤其是破壞師徒之間的關係——密宗里講,這是最最嚴重的罪過!大家一定要注意,別說這些長短,別搞這些是非。到上師這邊說一套,到道友那邊說一套。破壞師徒關係,破壞道友關係,破壞道場與道場之間的關係;這樣做直接毀壞了他人的慧命,直接擾亂了壇城、道場的清凈。道場就是壇城,壇城就是佛國。你好好想一想,你污染了佛國,這個罪過難道不嚴重嗎?你破壞了道友、師徒之間的關係,這不毀壞了他人的慧命嗎?這些罪過不是一般的罪過,而是非常嚴重啊!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我說過,共修有利益,但是也有弊端。什麼事情都是有利就有弊。利越大弊也越大。若是師徒之間、道友之間的關係和諧了,道場清凈了,對你今生的解脫、今生的成就,有直接的幫助與利益。通過這些助緣、方法,你可以快速地達到最究竟的佛果;反之,這個弊端也非常非常可怕。
經中講過,密宗很多續里也有記載。修密如同蛇鑽竹筒一般,它只有兩個出口,一個是上,一個是下。上就是佛國,下就是金剛地獄。若是修好了,可以今生成就,即身成佛,你就佔大便宜了;若是沒有修好,直接到金剛地獄,沒有別的出路!雖然你有這個緣分、有這個福報,但是也有風險。如果你做事不如法,就是在冒風險。所以必須注意,要萬分小心,要小心翼翼,一定要做好,否則就完了。
既然我們都是凡夫,肯定會犯一些錯誤,但是我們有懺悔的方法,要立即懺悔!懺悔的事不能一拖再拖,最好不要過一個小時,其次不要過夜,再差不要過月,最差不要過年。若是過了三年以後,你想徹底清凈就難了,想消業就不容易了。雖然有一些過失,但是要統統懺悔、改變,這個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89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25 14:45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90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26 14:43 | 只看該作者
下面是行菩提心學處之三——修學斷煩惱之理:
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
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剷除佛子行。
無始劫以來積累的這些煩惱、習氣非常難改,而且很多時候都是不知不覺的。煩惱不用特意尋找,自然而然就有;習氣也不用特意習慣,自然而然就在。所以,大家一定要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相續。煩惱起來的時候,要拿正知正念的利劍即刻斬斷它,不讓它生起,不讓它成長,不讓它繼續。其實身不善業、口不善業都容易斷,但是意不善業——惡的起心動念非常難改,非常難斷!若是沒有把握好,每一個起心動念都在造不善業!所以,恆時觀察自己的相續,一旦生起煩惱,生起不好的念頭的時候,立即要去對治,立刻將它斷掉。
「執持正知正念劍,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剷除佛子行。」煩惱剛起來的時候就將它斷掉,最好有無我空性的智慧的攝持。如果沒有這些,你也可以用一些善法來對治它們。所以,要想對治煩惱,就要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相續,觀察自己的心態。一旦煩惱生起來的時候,不管是貪心、嗔恨心,還是愚痴、傲慢、嫉妒等等這些煩惱,包括這些非理作意,統統都要轉變,統統都要斷掉。最好將煩惱轉成智慧,將煩惱轉為道用,將煩惱轉為菩提——最起碼也要降伏、斷掉煩惱。這個非常重要!
不要讓這些煩惱發芽、結果。「煩惱發芽」就是已經顯現在言行上了,「結果」就是已經成為事實了。所以別讓它發芽、結果。從種子、根里將它斷掉,要抽薪止沸,從根本上解決。時時刻刻要這樣做,這個非常重要。
前幾天我們講過精進度。什麼叫精進?不是每天都要念一部經,也不是整天在那邊坐著。我們要隨時隨地,不管是吃喝拉撒的時候,還是行住坐卧的時候,都要觀察自己的心,別讓它生起煩惱。一旦生起煩惱了,立即降伏,立即斷掉,盡量以正知正念來護持自己的相續。我們能夠把功夫下到心上,能夠從心裡轉變,這才是真正的修行。這樣,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也是真正的進步;否則在表面上、形式上再精進也不會有太大的意義,也沒有用,也不是真正的進步。
修持佛法不在形式上、表面上,都在心裡。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其實我們能得到這些修行的機緣真的很不容易。「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上師難遇今已遇。」這都不是一般的難,而是非常非常難啊!我們不是在人身難得裡面講過么,在六道中、在輪迴中能夠得到人身的有幾人?在所有的人類當中,真正遇到正法的有幾人?在遇到正法的人中,真正得到具德上師的攝受與引導的有幾人?自己要珍惜,這不是偶然發生的啊,這是自己生生世世修來的福報,今生才會有這樣的機緣。
你現在相當於遇到了真正的如意寶,到處都是如意寶。但是你沒有認識到,認為都是一般的石頭,兩手空空的回去了。最後才知道:「哦,原來那些東西確實都是如意寶,人家拿回來了,現在用著呢,自己當時沒有認識到。」這時候你一定會後悔的,但是已經晚了,後悔也來不及了!這是誰的損失?是誰愚痴啊?都是你自己的損失!是你自己愚痴!別人哪有損失?這難道不可笑嗎?難道不可惜嗎?所以一定要珍惜,如理如法地學法修行。
我跟大家講過,如理如法地學法修行了,一點點也不會影響你的正常生活、工作。相反對你的生活、工作有一定的幫助與好處。你的生活會更美好,你的事業會更順利。但是現在有些學佛人太不像話了,越學越糊塗,身體越來越不好,家庭越來越不和睦,事業越來越不順利,滿腦子都是矛盾衝突,都是煩惱痛苦,被折磨得不得了。都在盲修瞎煉,都修偏了。沒有得到真正的法益。這都不是佛法的問題,是個人的問題!
所以我們作為修行人,不能自欺欺人,首先一定要明白佛理,然後去依教奉行。如理如法、腳踏實地地學法修行,讓自己今生解脫。真的,學法修行是頭等大事,這才是人身的真正價值。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人身,珍惜緣分,好好地實實在在地修行,不要再虛偽了,不要再盲修瞎煉了,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否則一定會後悔的!恆時觀察自己的心,觀察自己的相續,觀察自己的心態,以正知正念來守護自己的相續。煩惱一生起的時候,對症下藥,立即斷掉。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91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26 14:44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92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7-27 10:34 | 只看該作者
人生能被人需要.能夠有份功能.為人付出.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93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8-18 09:03 | 只看該作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十四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給大家簡單的講一下行菩提心學處之四——修學以正知正念而承辦他利:
總之一切威儀中,觀心處於何狀態,
相續具足正知念,承辦他利佛子行。
總而言之,把上述教言歸納起來,佛子在行住坐卧等所有的威儀當中,應該晝夜六時觀察自心是處於善還是處於惡的狀態中,還要觀察行為是否如法。用什麼來觀察呢?用正知正念來觀察。若不具足正知正念,平時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有正知正念,恆時觀察自己的相續,要以正知正念來審查自己心的狀態。
我們作為修行人,恆時觀察相續非常非常重要。若沒有恆時用正知正念來守護自己的相續,這些煩惱、習氣會自然而然生起。魔王波旬,每天都向我們這些眾生髮射貪、嗔、痴、慢、疑,五種毒箭。我們要特別注意,不能讓它射中。一定要恆時穿上正知正念的堅韌盔甲,然後拿般若空性智慧來對付這些煩惱,讓魔王波旬束手無策,讓他大失所望。這樣我們一定能戰勝魔王,一定能降伏這些煩惱。這個至關重要!
若是沒有用正知正念來守護自己的相續,很難發現、很難察覺自己的一些過失與罪惡,不知不覺地就會造業。如果我們現在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有多少個正知正念?有多少個邪知邪見?就會發現我們這些凡夫,大部分的起心動念都是邪知邪見,幾乎沒有正知正念;所以意業特別容易造,非常的可怕,一個念頭生起了就造業了。跟意惡業相比,身惡業、口惡業都不是很容易造,意惡業容易造。尤其我們作為凡夫,還沒有破我執,還沒有斷除自私自利,所以真的非常非常的可怕。
我們正在總結佛子行。怎樣來總結佛子行呢?我們作為修行人、作為菩薩,應時時刻刻、晝夜六時觀察自己的相續,以正知正念來守護自己的三門。培養利他行,斷除自私行;培養慈悲心,斷除嗔恨心;培養對上師三寶的信心,斷除邪見。尤其對眾生的悲心和對上師三寶的信心,是一切功德的來源,一切成就的根本。若是對眾生沒有大悲心,對上師三寶沒有具足的信心,說實話,無法在相續當中,產生佛法里講的這些功德和利益。
現在我們皈依了佛門,甚至還發了菩提心,所以我們不僅是個佛教徒,是個修行人,而且還是個菩薩。我們現在唯一要做的是弘法利生,這是我們的事業,除此之外我們沒有別的事業。應該將所有的一切都轉為道用,將所有的一切都轉為修行。既然我們已經在上師三寶面前,在所有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面前發過願、立過誓,要把身口意都獻給眾生,不能說話不算數,不能欺騙那麼多的諸佛菩薩、上師三寶。不能欺騙那麼多的父母眾生,一定要盡心儘力地去做!
我們唯一要做的是不損害、不惱害眾生,要饒益、利益眾生。既然我們的身口意三門都已經獻給眾生了,它們現在就是上師三寶利益眾生的工具,已經不屬於自己了。因為我們已經發菩提心了,要承辦眾生的利益。只有為眾生付出,為眾生無私的奉獻、犧牲,這樣才能徹底消滅我執、我愛等非理作意;這樣才能抽薪止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若是沒有這樣的發心,沒有這樣的精神,沒有這樣的思想,老是放不下這個「我」,就無法消滅斷除我執、我愛等這些邪思邪見。
我執、我愛是根啊!痛苦是從哪裡來的?煩惱是從哪裡起的?就是因為有我執和我愛,它們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只有徹底斷除了我執我愛,我們才能徹底解脫,才能徹底了脫生死,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若是沒有大乘菩薩的精神,若是沒有大乘菩薩無私的奉獻,我們無法能夠擺脫痛苦,無法能夠得到內心真正的快樂。有權也解決不了問題,有錢也解決不了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有錢、有權的人有的是。但是他們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煩惱更多、痛苦更大了。若是沒有修行,沒有智慧,有錢會更有煩惱,有權會更有壓力,不能解脫,不會有真正的快樂。所以大家如果真心想解脫,真心想得到恆常的幸福與快樂,就要按佛的要求去做,要學修大乘佛法,要學修佛子行。一定要!
我們現在作為凡夫,一下子要做到這些肯定有困難,但是我們要把這些《佛子行》的教言、菩薩的學處作為目標去努力,去為之奮鬥。做到哪算到哪,盡心儘力就行。在行住坐卧等所有的威儀中,要觀察、審查自己的心態,看自己的心處於何種狀態。這個非常重要!這是第一。
第二,相續中有具足的正知正念以後,要去承辦他人的利益。這個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第一,自己不能沉溺在煩惱中,沉溺在輪迴中;第二,還要饒益眾生,要承辦他人的利益!若是承辦他人利益的過程中自己沒有把握好,這也不是佛子行。
若只是護持自己的身口意三門,而不去饒益眾生,不去承辦他人的利益也不行。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我們不能墮入二邊:一個是三有邊,就是輪迴;一個是寂滅邊。六道中的這些眾生墮入在三有邊,那些聲聞和緣覺墮入在寂滅邊。作為佛子,作為菩薩,不能墮入兩邊。第一個,就像剛才說的,處處觀察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心,不要讓自己沉溺在輪迴、煩惱當中,要擺脫輪迴,要斷除煩惱。第二個,相續中要具足正知正念,去竭盡全力、全力以赴地承辦對他人有利的事情。這是遠離了寂滅邊,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自覺覺他、自度度他。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94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8-18 09:14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95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8-18 10:01 | 只看該作者
今生不能有太多的貪念,這些就是佛子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96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8-19 07:29 | 只看該作者
行菩提心學處之五——善根迴向圓滿菩提:
如是勤修諸善根,為除無邊眾生苦,
皆以三輪清凈慧,迴向菩提佛子行。
功德迴向以前也和大家多次的交流過、講過。作為修行人,作為菩薩,一定要功德迴向。若是不迴向的話,第一個,不安全。嗔恨心、邪見這些賊隨時都可能來偷走我們這些善根、福德、功德。相當於我們有一筆錢,沒有存在銀行,放在自己的包里或者家裡,隨時都有可能被盜。迴向等於將錢存到了銀行里,安全了,不用再怕被盜了;而且萬一生起了嗔恨心或者邪見,也不會損害這些善根、功德與福德;否則它會立即消失、毀滅。
第二個,如果沒有功德迴向,就好像沒有把錢存到銀行里,所以沒有利息。若是你將功德迴向了,就等於把功德存上了;而且還有利息,功德時時刻刻都能增長。
第三個,若是功德沒有迴向,其果報享受一兩次就會窮盡。若是將功德迴向了,直至菩提果,這個果報你再怎麼享受也不會窮盡。這樣多好啊!這都是功德要迴向的理由。
現在都應該好好想一想,功德是否需要迴向?若是不迴向的話,有多大的危害?大家一定要思維,一定要明白。
那麼怎樣迴向好呢?有的人將功德迴向給自己、家人或兒女,願自己的病早日康復,願家人事業成功,願兒女家庭和睦,這也叫迴向;但這個迴向是不正確的、不清凈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還是自私自利,還是貪心么!這樣的迴向,第一不清凈,第二不圓滿。因為迴向給自己或者自己的親友,只是一兩個人,三四個人,再多也就十幾個人;這樣不圓滿,範圍太狹小,心胸太狹窄了。心量越大,功德越大;心胸越寬,功德越大。所以,我們盡量別這樣狹隘地迴向,而要以平等的心、慈悲的心來做迴向。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因為眾生是無邊的,你所做的功德也會變成無邊的。
為什麼叫無量心呢?第一個,對境是眾生無量。第二個,獲得的功德無量,所以叫無量心。我們做迴向也一樣,若是能夠做無量的迴向,我們所得到的功德與善根也是無量的,都是心。這非常重要!我們修行為了什麼?就是為了鍛煉、訓練這顆心!心胸要打開,變得更圓融;胸懷要寬闊,變得更容納。這樣才不會有太多的計較,才不會有太多的煩惱,才能解脫;否則很難啊!
作為一個追求解脫的修行人,作為一個菩薩,不應該只迴向給自己或某個眾生,應該迴向給所有的眾生。因為眾生無邊,功德無邊;眾生無量,功德無量。所以,第一個功德要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第二個迴向給菩提。
什麼叫迴向給菩提?就是把我們的功德迴向給所有的眾生,願我們的功德、善根、福德,變成無量眾生早日解脫、早證菩提的因緣。你如果迴向給眾生:願眾生吃飽穿暖、身體健康、事事順利,這都是暫時的利益,不是真實的利益,對他們沒有太大的益處,沒有用。要迴向給菩提:願我們的功德、福德、善根成為法界一切眾生早日解脫、早證菩提的因緣。這是最基本的迴向。
還有,最好做三輪體空的迴向。「皆以三輪清凈慧」,三輪清凈慧是什麼?就是三輪體空的智慧。做功德迴向的時候最好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迴向者自己,所迴向的功德,迴向的對境眾生,都是空性,都無實有、無真有。這是最最殊勝的迴向!
我們現在作為凡夫,無法能夠真正做到三輪體空的迴向。這也不要緊,我們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做相似三輪體空的迴向。我們在心裡要這樣想:過去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大德們如何迴向,我也如是迴向;現在的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大德們如何迴向,我也如是迴向;未來的諸佛菩薩、上師、善知識、大德們如何迴向,我也如是迴向。這叫相似三輪體空的迴向。這樣,也相當於三輪體空的迴向,作為凡夫這是能做到的。所以我們做迴向的過程中,應該以這樣的竅訣來攝持。這至關重要!
功德迴向非常重要,隨時都可以做。如果你專修專練,或者修行的過程中分幾個段落,你每個段落都可以做一次迴向。如果不這樣做,也可以分時間隨時迴向。比如說,早上起來做完上師瑜伽以後立即迴向;念完其它的儀軌以後立即迴向;做完早課以後立即迴向;念一百遍觀音心咒立即迴向,然後再去做其它的事情。如果你在某個時間段落,念了一千遍咒語以後也立即迴向,這樣隨時隨地迴向,更安全、更殊勝一些。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97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8-19 07:32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98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8-19 17:44 | 只看該作者
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於縮小自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99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8-22 06:58 | 只看該作者
初義、論義都已經講完了。末義也分好幾段:一、為何造論;二、無誤宣說;三、謙虛請求寬恕;四、造論善根迴向菩提;五、具四圓滿之結尾。第一段末義比較簡單,所以在這裡簡單地解釋一下為何造論:
為利慾修菩薩道,依照經續論典義,
諸聖者言而撰著,三十七頌佛子行。
土美仁波切說,自己為什麼要寫《佛子行三十七頌》呢?先說為什麼要寫,是為了利於修菩薩道;是為了所有對佛法、尤其是對大乘佛法有興趣的,所有的大乘行者——包括他老人家自己,能了解菩薩道、學修菩薩道而寫的這些。
然後,以什麼方式來寫的呢?依照經續論典意。經是佛經,續是續部,論是論典。經續都是佛所講的法,論典是印藏大德們所寫的這些著作。這裡沒有他自己的觀念、分別念,完全依照佛經、佛續,引證大德們的論點,還參考了很多的聖者、善知識、大德們的教言:
第一個依靠佛經、佛續中所有的論點。
第二個,若是沒有上師、大德的竅訣,無法能夠了知、解釋經、續、論的內涵。
所以他說,還依靠諸大德、諸聖者、善知識的竅訣,尤其是依靠噶當派那些大德們的教言,然後撰寫了《佛子行三十七頌》這個論典。
他為什麼這麼講呢?一個是為了讓我們這些後學者相信、重視這個論典。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等個人的利益,完全是為了他人、為了眾生。第二個,他做《佛子行三十七頌》的過程,是完全依靠這些佛和大德們的著作、竅訣而做的。所以這個《佛子行三十七頌》不會有問題,是千真萬確的菩薩的學處,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一定要重視,一定要學修,是這個意思。
無誤宣說:
因吾慧淺無修行,雖無智者所喜詞,
然依諸多經論故,此佛子行定無謬。
土美仁波切說:「我的具生智慧非常淺薄(具生智慧就是與生俱來的智慧,就是人們所說的天才),修行智慧也極其微弱。」他的意思是說自己修行不好,學修也不好,所以在做這個論典的過程中,沒有智者所喜歡的那種華麗的詞藻——這也是一種謙虛吧,謙虛是大德高僧們的一種特徵。謙虛使人成功,驕傲使人失敗。
「然依諸多經論故,此佛子行定無謬。」他雖然沒有太多的智慧,但是他寫《佛子行》的時候,是完全依靠諸多佛經和論典而做的,是不會有錯誤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相信,要好好的學修,《佛子行》絕對不會有任何錯誤,後學者依止它修行不會走偏。
謙虛請求寬恕:
而諸佛子廣大行,如我愚者難測故,
相違不符等諸過,諸聖者前祈寬恕。
菩薩的學處,六度萬行非常深廣,所以他說:「像我這樣的一個愚者,沒有智慧的人,很難猜測、解釋。肯定也會有一些違背教言的行為,也肯定有不符合『佛子行』的一些過錯。」所以他在所有聖者、智者、善知識面前祈禱,祈請他們寬恕自己。
造論善根迴向菩提:
以此善願眾有情,以勝世俗菩提心,
等同不住有寂邊,大悲怙主觀自在。
這是功德迴向,他已經把《佛子行三十七頌》寫完、講完了,然後將這個功德,以及所有的功德全部迴向給所有的法界眾生,願在他們的相續中早日生起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
「等同不住有寂邊」。有勝義菩提心就可以不墮落三有,也可以不墮落寂邊;所以願所有的眾生不要墮入兩邊,相續中早日生起勝義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願所有的眾生和大悲怙主觀音菩薩一模一樣,都能自度度他、自覺覺他,都有那麼無比的慈悲心,無比的智慧。
具四圓滿之結尾:此佛子行是為利益自他而教理法師無著於水銀寶洞撰寫。
到此為止,整個《佛子行三十七頌》都講完了。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也知道了菩薩的學處。作為修行人,作為菩薩,我們已經皈依佛門了,已經發菩提心了;現在不僅修行了,而且還是個大乘修行者。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些都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盡心、儘力去做,這非常重要。
《佛子行三十七頌》非常殊勝,希望大家能夠經常背誦,經常以此來衡量自己、糾正自己、調整自己,最後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希望大家用心學修,早證菩提。
迴向:我們在學習、講解《佛子行三十七頌》的過程中,積累了很多功德,現在將這些功德,全部迴向給法界一切父母眾生,願他們早證菩提,早日證得大圓滿的境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諦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迴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100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8-22 06:59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2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