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真源湛寂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己是如何開始接觸佛法的

[複製鏈接]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81
·八戒· 發表於 2013-1-22 23:56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2 23:40
以前鐵鳥上天是很荒唐的事,特別對你這類自以為是的人來說。入定很多天在佛教界已近不是新鮮事,有太多的 ...

那麼,你說說看,「無念」之時腦子在想什麼呢?什麼都不想么? 什麼都不想,對外界都沒有反應,不是睡覺是什麼呢?你怎麼定義「睡覺」?

換個說法而已。

宗教之忽悠人,從這裡也可見一斑。明明是睡覺,卻說成是入定,換個名詞而已,不是一個意思么?醫學上睡覺的定義就是大腦在休息,不思考,身體對外界沒有反應。差別就是老和尚盤腿打坐,而不是躺下,在那裡睡覺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82
·八戒· 發表於 2013-1-22 23:57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2 23:42
「拜佛本身就是宗教儀式之一」
你依據什麼這樣說,我想是你認為吧。
拜佛在佛教只是修持辦法之一,你認為 ...

沒說你不是辦法「之一」啊。俺就是說這個「辦法」和基督教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83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01: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3-1-23 01:31 編輯
·八戒· 發表於 2013-1-22 23:56
那麼,你說說看,「無念」之時腦子在想什麼呢?什麼都不想么? 什麼都不想,對外界都沒有反應,不是 ...


你認為腦子除了想就是不想,我一點都沒猜錯,你的思維除了有,就是沒有,你會問那還有什麼。還有,什麼是想,沒有定義好想,如何進一步說明「無念」。
什麼都不想,對外界就沒反應,就是睡覺,按你這個邏輯,人死了就是睡覺了。
好像你對入定很了解,你憑什麼說入定對外界沒有反應,你的反應是指哪方面,我知道你也不知道,最多就是指「觸」。定有很多種,在不同境界的定,眼耳鼻舌身有不同的不起作用,也許就是你說的沒反應吧。
睡覺也不該沒反應,否則動手術就只要睡覺就可以了,不需要麻醉。
打坐睡覺。你試試看。讓你躺著,要保持一種姿勢都難,何況坐著「睡覺」。
對一個認識只是死了就是睡覺的人看來,的確佛法只是忽悠這個人,而這個人無法從佛法得到受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84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01: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3-1-23 01:30 編輯
·八戒· 發表於 2013-1-22 23:57
沒說你不是辦法「之一」啊。俺就是說這個「辦法」和基督教一樣。


如果你的水平停留在睡覺和入定一樣,拜佛和基督教就一樣了。就像死了和睡覺就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85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02:00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01:24
你認為腦子除了想就是不想,我一點都沒猜錯,你的思維除了有,就是沒有,你會問那還有什麼。還有,什麼是 ...

人死了大腦不是休息,而是死了,什麼是休息什麼是死還用俺說嗎?

「想」,就是大腦不休息,仍然在運作,分析、判斷某些事情。打坐入定時人是沒有反應的,如果也沒有思考,就是睡著了。

誰告訴你坐著不能睡覺?經過訓練當然可以,軍人連走路行軍都能睡覺呢,沒聽說過?俺就看到過俺的鄰居騎自行車也能睡覺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86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02:01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01:27
如果你的水平停留在睡覺和入定一樣,拜佛和基督教就一樣了。就像死了和睡覺就一樣。 ...

不是什麼水平不水平,而是根本就是一回事,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87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02: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發菩提心 於 2013-1-23 02:28 編輯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02:00
人死了大腦不是休息,而是死了,什麼是休息什麼是死還用俺說嗎?

「想」,就是大腦不休息,仍然在運作, ...


不要偷換概念。沒人說不能坐著睡覺,而是說保持姿勢睡覺,特別是頭保持不低下
睡覺既然對外界沒反應,如何騎自行車,如何知道需要拐彎,上下。即使自動導航車也必須對外界有反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88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02:23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02:01
不是什麼水平不水平,而是根本就是一回事,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那麼你說依據什麼說根本是一回事。你對睡覺的認識都自相矛盾,對於入定就毫無概念,你憑什麼說這兩者是一回事,不就憑著表象的死了和睡覺一樣的邏輯做出的判斷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89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02:33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02:19
不要偷換概念。沒人說不能坐著睡覺,而是說保持姿勢睡覺,特別是頭保持不低下
睡覺既然對外界沒反應,如 ...

這正是俺指出的問題的關鍵,那就是身體和大腦的關係。大腦在睡覺,而身體本身則可以被訓練成保持姿勢或某個運動狀態。不要以為身體的某些功能都要經過大腦,不是的。人的脊髓和肌肉本身可以獨立的控制做一些事情的。這本來就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人類喪失了而已。你沒見過火烈鳥單腿站立睡覺嗎?那麼細長的腿,那麼重的身子,如何平衡?

外人看到這個外相就以為那個人在「入定」,而實際上他卻在睡覺。這個訓練在旁人看不可思議,但確實可以做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90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02:34 | 只看該作者
去其它信仰論壇看俺的《人的大腦思維方式與宗教的關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91
一說 發表於 2013-1-23 05:10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22 23:56
那麼,你說說看,「無念」之時腦子在想什麼呢?什麼都不想么? 什麼都不想,對外界都沒有反應,不是 ...

八戒,你在這方面的無知讓我大吃一驚!沒有貶義——但是作為一個現代知識人,你還是一個對宗教有所了解的(看來也只是對基督教了)人連禪定與睡覺的差別都不知道?你讓我不知說什麼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92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12:06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3-1-23 05:10
八戒,你在這方面的無知讓我大吃一驚!沒有貶義——但是作為一個現代知識人,你還是一個對宗教有所了解的 ...

現在還認為我急於下結論嗎。
討論要有意義至少有種求知的客觀的態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93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3 13:53 | 只看該作者
慚愧,自己對佛理不太懂得說,但在世俗諦,二手煙會引起他人肺癌,是科學證明的事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94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20:29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3-1-23 05:10
八戒,你在這方面的無知讓我大吃一驚!沒有貶義——但是作為一個現代知識人,你還是一個對宗教有所了解的 ...

那麼你來具體說說禪定與睡覺有什麼不同吧 不要只關心名詞,把一些詞弄得玄而又玄並沒有意思,俺只要你指出其本質。

當你的大腦停止思維進入休息狀態,對周圍的事物沒有反應,腦電波不活躍,那就是睡覺的定義。

請你說說禪定吧,他是否在思考?如果在思考,那就不是睡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95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20:32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12:06
現在還認為我急於下結論嗎。
討論要有意義至少有種求知的客觀的態度。

不錯,討論要有意義至少有種求知的客觀的態度。如果你只是拘泥於名詞的差別,而忽略其實質,那就毫無意義。

禪的實質就是坐著睡覺,弄得很神秘並不能幫助人更多的認識世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96
一說 發表於 2013-1-23 21:49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20:29
那麼你來具體說說禪定與睡覺有什麼不同吧  不要只關心名詞,把一些詞弄得玄而又玄並沒有意思,俺只要 ...

這不是我和你的觀點意見問題,這是常識與無知的問題。現在西方人(不一定是佛教徒)都在學習禪定,很多地方都有Zen Center。無論哪一本字典都可以查到禪定的定義,網上搜索也都有。

看在你是老朋友的面上,給你花時間科普一下:
禪定二字是中西結合的兩個字,「禪」是梵語的譯音,「定」是漢字。禪定基本含義「禪」是外不著相(不執著一切境界相是禪);「定」是內不動心。

如果你是用這種辦法來激將我說自己的體驗,我也可以簡短地說一下:
禪定進入后,知覺極其敏銳,我的一個學生跟我說他可以在五十平方的客廳里打坐,地上掉下一根針的聲音可以清楚知道位置。我自己,平時「聽不到」的遠處的微細聲音,「聞不到」的香味都可以了了分明。身體內的種種運動和感覺也明確知道,而且身體可以自己調節。但是沒有思想。其實道理也很簡單,思想一起來,大腦就紛亂了就不集中安靜了,注意力就渙散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97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22:25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20:32
不錯,討論要有意義至少有種求知的客觀的態度。如果你只是拘泥於名詞的差別,而忽略其實質,那就毫無意義 ...

如果你真是有種求知的客觀態度,從這幾個來來回回的貼里,你就不會還說「禪的實質就是坐著睡覺」,你甚至對睡覺的看法也是自相矛盾。你對禪的認識連個概念都沒有,更談不上禪修的經驗,又不去GOOGLE做功課,然後就很武斷就得出結論,這就是你認為的求知客觀態度。
好了,我也說得夠多了。不再回你的貼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98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22:51 | 只看該作者
一說 發表於 2013-1-23 21:49
這不是我和你的觀點意見問題,這是常識與無知的問題。現在西方人(不一定是佛教徒)都在學習禪定,很多地 ...

八識規矩頌中「眼耳身三二地居」。
在欲界定,眼耳鼻舌身還起作用,到了色界初禪的離生喜樂地定,鼻舌就不起作用。到了初禪的定生喜樂地定,眼耳身都不起作用。所以眼耳身只是在欲界和初禪的離生喜樂地兩地。入定到了定生喜樂地定,五識都不起作用了。
能夠聽到很小的聲音甚至遠方的聲音,那還只是靜的境界,很多有禪修經驗,而且坐得比較好的,都有這個體驗。不過還沒有到最基本的欲界定。不過這些對於不懂禪法,又沒有禪修經驗,還比較武斷的人來說,是無法理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99
-ND- 發表於 2013-1-23 23:22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23 20:32
不錯,討論要有意義至少有種求知的客觀的態度。如果你只是拘泥於名詞的差別,而忽略其實質,那就毫無意義 ...

阿彌陀佛

哈哈,八戒好。你說的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有一點我向你請教,就是「腦子的不想,就是禪、就是睡覺的問題。」

我的問題是「真的是你說的那個物理上的腦子,能決定想與不想么?」 我看過「大佛頂首楞嚴經」,其中前面佛說的「七處證心」,心不可得,我認為佛說的很有道理。

我們說的「想、看、聽」,表面上看是我們的腦、耳、眼的功能;其實,腦、耳、眼都是虛幻的,不真實的,另外我們這個假殼子里還有一個靈性,一個真實的我,就算腦子不想了(你所說的睡覺了)眼睛不看了,耳朵不聽了,那都不是你的那個真實的靈性不想、不看、不聽了。

(另外說明一下,不是說了「靈性」,就好像有「兩個我了」,一個我們這個自認為的我,一個靈性的我。其實是只有一個我。這個我們可以再慢慢的說。)

因為如果真的就是腦、耳、眼的功能想、看、聽,那就不會存在佛在經里所說的情況。就像,同樣是腦,還有人腦和動物的腦,人腦可以有人的想法,而別的動物的腦就不能有人的想法一樣。所以,我認為想是通過腦來表現的,但不一定腦就能想。同樣,入定,是腦不想,但腦不想不一定就是定、是禪。你說我的觀點對么?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主題

724

帖子

45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59
100
一說 發表於 2013-1-23 23:22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23 22:51
八識規矩頌中「眼耳身三二地居」。
在欲界定,眼耳鼻舌身還起作用,到了色界初禪的離生喜樂地定,鼻舌就 ...

建議您還是多聞思修,自己建立正知正見要緊。等哪天有了一些皮毛,再做菩薩度人不遲。學佛是老實下功夫,說一些自己似懂非懂的觀點,用一些一知半解的名相,在公共論壇上泡時間只會誤人誤己。你的帖我一般不回。見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7 13: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