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Dhammapala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乘經典也有聖戰的教義

[複製鏈接]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61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3 07: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0-9-3 07:42 編輯
佛說3界唯心, 萬法唯識, 大乘佛法沒有說伊斯籣教是佛法, 這是你自家的謗法之說, 照你的邏輯, 殺人放火也 ...
SPZ 發表於 2010-9-2 23:46

圓覺經曰:『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老兄,看到了沒有?按佛教的立場來說,伊斯蘭教當然是外道,可圓覺經卻說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那麼我說伊斯蘭教也是大乘佛法,有何不對呢?後面更勁爆,淫怒痴也可以是梵行,結果連做愛也是修梵行,喇嘛教對此不就很拿手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2
Djogchen 發表於 2010-9-3 08:09 | 只看該作者
善哉!善哉!末法時期,五十種陰魔,無處不有,佛告阿難:

阿難。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遊盪,飛其精
思,貪求經歷。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亦不覺知魔著,亦
言自得無上涅盤。來彼求游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自見身
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
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慾。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某佛
化身來此。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其人見故,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
銷滅。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63
jiandao 發表於 2010-9-3 09:40 | 只看該作者
圓覺經曰:『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 ...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3 07:40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64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9-3 11:48 | 只看該作者
圓覺經曰:『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 ...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3 07:40

圓覺經曰:『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切萬法均自心流露, 均因如來藏流注功德而成. 如來藏即法身, 即究竟覺, 即解脫, 即般若, 即菩提, 即梵行, 即法性, 即淨土, 即佛道, 即解脫. 於大乘法俱善因緣的朋友一看便知, 自不需我多言.  無奈Dhamapala您不信大乘妙法, 殊是令人嘆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260

帖子

8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1
65
windovertree 發表於 2010-9-3 12: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4# WILLIAMLYLE

有什麼好嘆息的?智慧愚痴通為般若啊。
有菩薩信不及這個,偏要信個有形有相的,偏要修出個有出有入的,干老兄何事啊
當然,嘆息也是般若。也不干我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
匿名  發表於 2010-9-3 12:06
回復 64# WILLIAMLYLE
正是印証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67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9-3 12: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5# windovertree
您說的對,是我多事,所謂【般若究竟義,不應演非處】, 但時值末法,何處又是非非處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68
chico 發表於 2010-9-3 23:0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9-3 23:17 編輯

回復 61# Dhammapala

這類東西,講的是本體。不要誤會,本體是個借用的名詞,不是實有的東西。
此處不是講事相。事相上覺、正、凈和迷、邪、染是有差別的。

覺正凈,因緣所生,是空;迷邪染,同樣是因緣所生,也是空。空和空有什麼區別?因此覺正凈和迷邪染在本體上是平等無別。講天堂地獄平等同樣說的是本體不是事象。

事相上順境不生貪愛,逆境不生嗔恚,處處都是道場。 自己能一念不生,萬事皆梵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69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4 08:13 | 只看該作者
華嚴經入法界品的婆須蜜多女,你知道吧?她那一套是本體還是事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70
jiandao 發表於 2010-9-4 09: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0-9-5 01:57 編輯

回復 68# chico

這類東西,講的是本體。不要誤會,本體是個借用的名詞,不是實有的東西。
此處不是講事相。事相上覺、正、凈和迷、邪、染是有差別的。

覺正凈,因緣所生,是空;迷邪染,同樣是因緣所生,也是空。空和空有什麼區別?因此覺正凈和迷邪染在本體上是平等無別。講天堂地獄平等同樣說的是本體不是事象。

事相上順境不生貪愛,逆境不生嗔恚,處處都是道場。 自己能一念不生,萬事皆梵行。

============================================

釋迦牟尼的教誨,緣生緣滅,因果相續,緣起性空,多麼平實可親。據阿含記載,釋迦牟尼對「本體」性的問題「無記」以待,而討論中各位提到的大乘後期經典,熱衷於探討「本體」,仁兄真覺得不彆扭嗎?另外,把本體和事相截然分開,絕對對立,是不是有些「戲論」的味道?這種「教誨」對我們的生活、修行,益在何處?為淫怒癡開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1
chico 發表於 2010-9-4 1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9# Dhammapala
慚愧,華嚴經沒讀過。 有空看看那段,當然也不一定就能看明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72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4 15:54 | 只看該作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切萬法均自心流露, 均因如來藏流注功德而成. 如來藏即法身, 即究竟覺, 即解脫, 即般若, 即菩提, 即梵行, 即法性, 即淨土, 即佛道, 即解脫. 於大乘法俱善因緣的朋友一看便知, 自不需我多言.  無奈Dhamapala您不信大乘妙法, 殊是令人嘆習.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0-9-3 11:48


你搞錯了,現在不信的是你,而不是我,否則我說伊斯蘭教也是大乘佛法,你就不會反駁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3
chico 發表於 2010-9-5 06:4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9-5 06:41 編輯

Dhammapala 仁兄,是這個段落?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爾時,善財童子,大智光明照啟其心,思惟觀察見諸法性,得了知一切言音陀羅尼門,得受持一切法-輪陀羅尼門,得與一切眾生作所歸依大悲力,得觀察一切法義理光明門,得充滿法界清凈願,得普照十方一切法智光明,得遍莊嚴一切世界自在力,得普發起一切菩薩業圓滿願。
  漸次遊行,至險難國寶莊嚴城,處處尋覓婆須蜜多女。
  城中有人不知此女功德智慧,作如是念:
  「今此童子,諸根寂靜,智慧明了,不迷不亂,諦視一尋,無有疲懈,無所取著,目視不瞬,心無所動,甚深寬廣,猶如大海;不應於此婆須蜜女,有貪愛心,有顛倒心,生於凈想,生於欲想;不應為此女色所攝。
  「此童子者,不行魔行,不入魔境,不沒欲泥,不被魔縛,不應作處已能不作,有何等意而求此女?」
  其中有人先知此女有智慧者,告善財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推求尋覓婆須蜜女,汝已獲得廣大善利。善男子!汝應決定求佛果位,決定欲為一切眾生作所依怙,決定欲拔一切眾生貪愛毒箭,決定欲破一切眾生於女色中所有凈想。
  「善男子!婆須蜜女於此城內市廛之北自宅中住。」
  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歡喜踴躍,往詣其門。見其住宅廣博嚴麗,寶牆、寶樹及以寶塹,一一皆有十重圍繞;其寶塹中,香水盈滿,金沙布地,諸天寶華、優缽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遍覆水上;宮殿、樓閣處處分佈,門闥、窗牖相望間列,咸施網鐸,悉置幡幢,無量珍奇以為嚴飾;琉璃為地,眾寶間錯,燒諸沉水,塗以栴檀,懸眾寶鈴,風動成音,散諸天華遍布其地;種種嚴麗不可稱說,諸珍寶藏其數百千,十大園林以為莊嚴。
  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貌端嚴,色相圓滿,皮膚金色,目發紺青,不長不短,不粗不細,欲界人、天無能與比;音聲美妙超諸梵世,一切眾生差別言音,悉皆具足,無不解了;深達字義,善巧談說,得如幻智,入方便門;眾寶瓔珞及諸嚴具莊嚴其身,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而冠其首;復有無量眷屬圍繞,皆共善根同一行願,福德大藏具足無盡。時,婆須蜜多女從其身出廣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宮殿;遇斯光者,身得清涼。
  爾時,善財前詣其所,頂禮其足,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彼即告言: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離貪慾際,隨其欲樂而為現身。若天見我,我為天女,形貌、光明殊勝無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見我者,我即為現人、非人女,隨其樂欲皆令得見。

  「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我為說法,彼聞法已,則離貪慾,得菩薩無著境界三昧;
若有眾生暫見於我,則離貪慾,得菩薩歡喜三昧;
若有眾生暫與我語,則離貪慾,得菩薩無礙音聲三昧;
若有眾生暫執我手,則離貪慾,得菩薩遍往一切佛剎三昧;
若有眾生暫升我座,則離貪慾,得菩薩解脫光明三昧;
若有眾生暫觀於我,則離貪慾,得菩薩寂靜莊嚴三昧;
若有眾生見我頻申,則離貪慾,得菩薩摧伏外道三昧;
若有眾生見我目瞬,則離貪慾,得菩薩佛境界光明三昧;
若有眾生抱持於我,則離貪慾,得菩薩攝一切眾生恆不舍離三昧;
若有眾生唼我唇吻,則離貪慾,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
凡有眾生親近於我,一切皆得住離貪際,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

  善財白言:「聖者種何善根、修何福業,而得成就如是自在?」
  答言:
  「善男子!我念過去,有佛出世,名為:高行;其王都城,名曰:妙門。善男子!彼高行如來哀愍眾生,入於王城蹈彼門閫,其城一切悉皆震動,忽然廣博,眾寶莊嚴,無量光明遞相映徹,種種寶華散布其地,諸天音樂同時俱奏,一切諸天充滿虛空。善男子!我於彼時,為長者妻,名曰:善慧;見佛神力,心生覺悟,則與其夫往詣佛所,以一寶錢而為供養。是時,文殊師利童子為佛侍者,為我說法,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4
chico 發表於 2010-9-5 07: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9-5 07:30 編輯

如果是這段的話,按我依文解義的習慣,是這樣理解。
菩薩在六道分身散形教化眾生。人道里各個行業都有菩薩。現淫女身,渡化貪戀女色的眾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
淫女當中有菩薩,但淫女不一定都是菩薩。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75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5 08:13 | 只看該作者
婆須蜜多女應該是一位空行母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6
chico 發表於 2010-9-5 11: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9-5 11:11 編輯
婆須蜜多女應該是一位空行母喔?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5 08:13


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首楞嚴經文: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阿難!云何攝心、我名為戒?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一決定清凈明誨。是故阿難!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秖名熱沙;何以故?此非飯本,石沙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三途必不能出,如來涅盤何路修證?必使淫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77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6 20:15 | 只看該作者
這就麻煩了。楞嚴經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可圓覺經卻說戒定慧與淫怒痴俱是梵行,而華嚴經裡的婆須蜜多女這位菩薩更是身體力行。你相信哪一本呢?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78
chico 發表於 2010-9-7 09: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ico 於 2010-9-7 09:50 編輯
這就麻煩了。楞嚴經說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可圓覺經卻說戒定慧與淫怒痴俱是梵行,而華嚴經裡的婆須蜜多女這 ...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6 20:15

法不孤起,各有各自的因緣。那個都可信。

圓覺經那部分說的是,諸法「本體」平等。
華嚴53參,講眾生當以什麼身得度,大菩薩們就化現什麼身度化他。
首楞嚴那部分是講,修證過程應注意的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9
匿名  發表於 2010-9-7 10:10
所謂諸法本體平等,就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境界,那是還未澈悟的體驗。
所以說,若不計其他,純就大乘的知見而言,圓覺經、華嚴經是不了義的,楞嚴經才是了義的。
80
匿名  發表於 2010-9-12 06:42
婆須蜜多女應該是一位空行母喔?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9-5 08:13


遊客 99.227.x.x
遊客 發表於 2010-9-12 00:53
回復 28# SPZ

要我如何說好呢? 老兄你理解的基本/根本佛法是不及格的。我建議你多研究印度佛教發展史,尤其是當佛如滅一百年後部派佛教的形成到大眾部對律法的異議而分裂,以至在數百年後公元一世紀初漸漸成形的大乘佛教。當今學者認為漢譯<增一阿含經>是屬一切有部比較晚才加入四阿含的經部。是在四阿含中擁有大乘小乘二乘分別說,二乘不共解脫,心凈性思想的唯一阿含經典。大眾部系<異部宗輪論>的「心性本凈」說:客塵隨煩惱染,故名煩惱染,非心無始本性,故名客塵。問:有情無始有心稱本性凈,心性本無染,寧非本是聖?答:有情無始心性亦然,有心即染,故非是聖。問:有心即染,何故今言心性本凈,說染為客?客主齊故。答:后修道時,染乃離滅,唯性凈在,故染稱客。<大毗婆娑論> 說心性本凈如分別論者(屬大眾部系統),彼說心本性清凈,客塵煩惱所染污故,相不清凈。<異部宗輪論> 也大邊幅涉及婆羅門形而上的補特伽羅,說謂補特伽羅非即蘊離蘊,依蘊處界,假施設名。謂實有我,非有為無為,然與蘊不即不離。佛說無我,但無即蘊離蘊,如外道等所計之我,悉皆 是無,非無不可說,非即蘊離蘊。我既不可說,亦不可言形量大小等,乃至成佛,此我常在。依蘊處界假施設名者,謂我非即離蘊,處界亦爾。然世說言色是我,乃至法亦是我,但依蘊等假施設此我名,我實非蘊等。諸法若離補特伽羅,無從前世轉至後世,依補特伽羅,可說有移轉。亦有齊首(齊首:即無色界最後一天「有頂天」)補特伽羅,說諸蘊有從世前轉至後世,立說轉名……有根邊蘊,有一味蘊……執有勝義補特伽羅。「一味者,即無始來展轉和合,一味而轉,即細意識,住生死根本,故說為根。由此根故,有五蘊起,即同諸宗所說五蘊。然一味蘊是根本,故不說言邊,其餘間斷五蘊之法是末起,故名根邊蘊。」

早期的眾生心本清凈是以修行方法而立的。過後此概念被發展成偏形而上理論的佛性,為眾生都有的自性。而再後來又因婆羅門教的復甦,佛教節節敗退的大氣候,針對符合梵神梵我思想而形成一個神秘而超凡的真如,本心,如來藏。。。 而漸漸的此玄妙混合神我思想被看成最殊勝的,最圓滿的大乘對出輪迴出世間的上上乘法。。卻不知因為這嚴重婆羅門化的佛教,這末法時代的產物,最終很無奈的被婆羅門教收拾,而印度佛教就從十二世紀以來滅絕在印度祖國本土。

========================================


以上文字,copy下來,說句實話,我不甚了了,借花獻佛,敬供D兄。

多謝遊客 99.227.x.x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01: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