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悅音海螺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達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連載,歡迎共修)

[複製鏈接]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61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8 13:51 | 只看該作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九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給大家講,修勝義菩提心,此部分分二:一、入定修離戲無執;二、后得於貪嗔境斷除實執。
入定修離戲無執:
一切境現唯心造,心性本來離戲邊,
了達此理於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在這裡講,不管是外器世界還是內情眾生,所有的這些緣法都是自心的顯現,都是自心的幻化與游舞。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沒有任何一種真正實有的東西,都是唯心所造。我們經常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在這裡也講這些道理: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沒有任何的物質,都是自心的顯現。
我們都知道有心,但是不知道心到底在什麼地方,在哪個位置。人們一直認為心在自己的體內,在胸里;但是這種概念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我們通過思維、通過觀察去尋找這顆心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從我們的頭部一直到腳底之間,里裡外外、仔仔細細地去尋找這顆心,也找不到。
以前一些科學家認定心臟就是心,後來也推翻了這種觀念。因為沒有心臟的人,依然可以有心、有靈魂,也可以活,所以心臟不是心。後來一些科學家認定大腦是心,但是後來這個觀念也被推翻了。大腦也不是心,沒有大腦的人也照樣可以活。這樣一分析,所有的內臟都不是心。甚至外在的這些器官:頭、手、腳,還有腹部,各個地方都不是心。所以心不在我們的體內,也不在我們的身上。
那心到底在什麼地方?心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以前我也和大家講過,心到處都有,它是無處不在的。我們所感受的、所覺受的這一切都是心,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沒有任何其它的事物。我們所看見的、聽見的、摸到的、感覺到的,這一切一切都是自己的心,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沒有其它任何東西。因而說:心無處不在,到處都有。
我們的心也可以說是諸法的本性。佛陀在經中也講過:諸法一性。就是說諸法是一性的,剛才說的就是,都是自己的心,也是我們的本性,也是佛性!我們最後講佛性的時候也是講心性。心的性就是我們的自性,也是諸法的本性。萬法是一性、一體的,這樣理解比較容易。所以除了自己的心以外,一切都是心的幻化和游舞。我們現在這樣看,有能取、所取的分別;但這是我們的一種分別、執著而顯現的。實際上都是一體的,實際上都是自己的心游舞、幻化的,是不可思議的。但是我們根本感覺不到,根本認識不到。因為什麼呢?因為它太深奧了。心的游舞也好,幻化也好,它本身太妙了,所以我們無法能夠了解,能夠容納。
我們在看一些魔術師表演的時候,根本看不出來所發生的這一切都是他的偽裝。其實如果我們真正能夠掌握、了解這個魔術表演的時候,並不複雜,也很簡單。但我們沒有了解、沒有認識到的時候,會覺得它很神奇,很深奧,很不可思議。
心的幻化與游舞也是一樣。我們現在還沒有認識到,還沒有真正了解,所以覺得這些不可思議,特別神奇。但是真正了解、通達了諸法的真相、真理、事實以後,這也是很平常的一種現象、一種事情、一種過程而已。並不複雜也不神奇,一切都是心的幻化與游舞,都是心的顯現。除了自己的心以外,沒有其它的物質,沒有其它的東西。
但是我們現在要感覺到,要認識到這個事實,也是不可能的。剛才我們講的這個是大乘唯識宗的一種觀點,但這還不是最究竟的。還要觀察這個心不是實有的、真有的,它本身也是緣起、性空。
唯識宗沒有明白心的本性是空的,是遠離一切戲論的,他們認為心也分好幾種。最微小、最剎那的這個心是一種實有、一種真有——他們是這種觀點。
這裡講「一切境現為心造,心性本來離戲邊。」遠離長短、有無、好壞、生死一切戲論,遠離一切偏邊,所以心的本性也是空性,是般若大空性,這是中觀的見解。
有的人說,這是大圓滿的境界,但我不認為這是大圓滿的境界。大圓滿的境界,首先就是覺知萬物唯心,然後再覺知心為大空性,最後再覺知心為大空性、為大光明——這個時候才達到內密里講的一些境界。真正的大圓滿的境界比這個還高!因為大圓滿的境界是不通過思維邏輯,不通過氣脈明點;而直接通過上師的竅訣,把自己的心安住於本來具有的覺性當中。這是自然安住,根本沒有作意;不是勤作,而保持當初的那種狀態。——這個才是真正大圓滿的境界!
在這裡講的還達不到大圓滿的境界,也達不到密宗里講的一些高的境界。但是在這裡,第一個覺知萬物為自心的時候,這個是唯識宗所講的「心的本性」,也可以說是般若大空性。這樣才能達到中觀的無二境界,中觀的無二見解也還達不到密宗,更達不到大圓滿的境界。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這裡主要描述的是什麼呢?是大中觀的一個最高境界。了達這個道理,這種境界真正現前的時候,能取和所取的這些分別執著,自然而然就會消失!
我們經常講觀空性。你了解空性,然後將萬法觀為空性,這個力量非常非常大。在遇到什麼病障或者魔障,或者遇到任何一個違緣和障礙的時候,都可以把這一切觀為空性。這樣的話,這些違緣也好,障礙也好,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一定會無影無蹤,這是中觀。
若是真正了達了這種道理,真正現前了這種境界的時候,我們的相續既不會被這些世間八法染污,也不會生起太多的貪嗔痴慢疑等煩惱;這些煩惱就會自然而然、逐漸地消失。大家一定要認識這種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視!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62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8 13:59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63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6-9 14:05 | 只看該作者
道人,時時刻刻把生死問題掛在眉梢上,時時刻刻都要了生脫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64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11 13:52 | 只看該作者
於貪嗔對境斷除實執分二:(一)、於貪境斷除實執;(二)、於嗔境斷除實執。
於貪境斷除實執:
逢遇悅意對境時,視如夏季之彩虹,
雖顯美妙然無實,斷除貪執佛子行。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悅意的對境,遇到一些順境的時候,都要觀為夏季的彩虹一般。這是什麼意思?就是顯現上有,實際沒有。夏季彩虹顯現的時候,顯得非常美、非常好;但是它沒有實體,沒有真體。我們去尋找它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它的事實存在。所以說這個在顯現上有,但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一切都是這樣的。我們的親朋好友,還有其它的一些財物、名聲、利益,都如彩虹一般。彩虹非常的無常,幾分鐘、幾秒鐘就會無影無蹤,根本找不到它。只是在它顯現的時候,會非常美麗;但是它沒有真正的實體。我們去尋找它的時候,無法能夠找到它的真實存在。所以,諸法的本性如彩虹,尤其是這些順境。
我們這些凡夫被順境所誘惑,然後隨著境轉,隨著境動,經常沉迷在貪嗔痴這些煩惱當中,非常痛苦。所以當我們遇到一些順境,遇到一些好處或者一些世間的利益與功德的時候,一定要把它們觀為彩虹一樣,不能去貪執、去執著。雖然這些名譽、地位、財富、權勢,顯得非常有益、非常美妙,我們可以享受,也可以擁有;但這都像彩虹一樣,都是無常的,很快就會消失。況且我們所擁有和享受的這些快樂以及福報,其本身就是空的、虛假的、不可靠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被誘惑、被干擾、被染污,一定要保持自心清凈。
前幾天我跟大家講過,尤其是在順境當中,我們很難把握自己,很難轉變自己。作為一個修行人,在逆境當中會好一些。在逆境當中,第一個容易發現,第二個容易轉變。但是在順境當中當下很難發現,也很難轉變。我們會沉迷在誘惑中,沉溺在這些煩惱與痛苦當中,最後才會發現。一定要注意!世間的這些福報都是有漏的。什麼叫有漏的呢?就是不凈的,痛苦的,或者是苦樂摻半的,並不是真正的、純凈的快樂。
我現在勸大家發心要清凈,做一個純善。我們要做功德,要修善根;但是要修一個純善,做一個非常純凈、清凈的功德。為什麼呢?因為若是現在你的發心裡面有毒,有一些不凈的概念;將來我們感受的果報,裡面也會有毒、有痛苦摻雜其中。所以,世間沒有真正的快樂,也沒有真正的利益,世間的福報都是虛假的,都是有漏的,都是無常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明白,一定要注意。不能被這些誘惑,一定要把握住,尤其是在順境當中!
我現在發現在順境當中,我們非常非常難把握。有時候發現不了;有時候雖然發現了,也轉變不了;有時候是過後發現的。我們得到了一些幫助、一些好處、一些表揚,春風得意的時候,都非常執著。真的,這個非常可怕!為什麼在這裡要再三強調這些呢?因為這些大德是過來人,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都要轉為道用,不能通過這些去造業!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65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6-11 14:42 | 只看該作者
要重視菩提心的修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66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12 13:34 | 只看該作者
於嗔境斷除實執:
諸苦如同夢子死,迷現執實誠疲憊,
是故遭遇違緣時,視為幻相佛子行。
諸苦就是所有的痛苦。我們很多時候都非常痛苦:破財了痛苦,親朋好友去世了痛苦,夫妻或者母子要分離了又痛苦。因為我們經常被這些事情折磨。但這些痛苦是自找的,就像一個人在做夢:自己生了個兒子,非常可愛,高興得不得了;但是突然有病了、死了,然後又痛苦得不得了。
你看,這都是無聊的、徒勞無益的。根本沒有生過孩子,也沒有死過孩子;但我們不知道是在做夢,然後痛苦得不得了。
我們現在也在做夢,晚上做的夢叫黑夢,白天做的夢叫白夢——黑夢、白夢都是夢!我們經常從黑夢中醒來,但是還沒有從白夢中醒來,所以整天在痛苦煩惱。除了愁就是苦;除了苦就是愁,內心沒有安寧、快樂的時候。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有明白,還沒有從白夢中醒過來!那些大德高僧已經醒過來了,他們看我們正在夢裡:一會高興,一會傷心,一會痛苦,一會快樂,痛苦得不得了。
在他們眼裡,我們就像是一群瘋子,就像是一群不懂事的、沒有長大的孩子:
「我要成家,這是人生大事啊!」然後選日子,準備結婚。
要生孩子了,「這也是人生大事啊!」然後又選日子,算日子,又準備好多好多。
這都有意義嗎?什麼人生大事啊?這是我們自己界定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你們看看那些動物,每天都在結婚,每天都在生孩子。一個動物會生好多好多孩子,但是它們都沒有當回事。我們為什麼要把這些當回事兒,為什麼要那麼認真呢?就是我們自己界定的!
我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因為我們是人類啊,我們在宇宙里是一種高級動物啊!這也是我們自己界定的,而在其它眾生的眼裡我們就是一群廢物。我們到螞蟻穴邊看螞蟻:有的拿東西,有的搬家,有的吃東西,有的在那邊玩。這些都有意義嗎?他們看我們的時候也一樣,不知道我們在那邊忙些什麼。我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是高級動物,是人類,比其它動物都強。其實人是最脆弱的,很多時候還不如那些氂牛呢!
你看那些氂牛,它們的生活很簡單,很方便。氂牛剛出生幾分鐘就可以站起來,就可以走,就可以吃東西。我們要好幾個月、好幾年才會走路。
有的時候人特別脆弱,特別沒有用。我們夏天要穿夏天的衣服,冬天要穿冬天的衣服。白天要準備穿的,晚上要準備蓋的,還要有房子什麼的。那些氂牛什麼也不要,冬天、夏天穿的都是一個樣,它們也沒有覺得什麼。
吃的也是,氂牛不用每頓飯都準備不一樣的東西。我們特別麻煩:今天做米飯,明天做饅頭,後天又做麵條。它們也不要這些,餓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很簡單么。
你看那些螞蟻、蒼蠅,連小小的蚊子都是,可以在天上飛來飛去。我們多費勁啊:走路很慢、很累,然後還要準備馬車、轎車,或者飛機什麼的。人家飛來飛去,多了不起啊!
還有衛生方面。我們總是要乾淨,要注意衛生,怕有傳染病什麼的。其實這都是自己的因果,自己命中有這個因緣你躲也躲不開;命中沒有這個因緣你想遇也遇不到!人民幣是最髒的,尤其是那些舊錢,上面有很多細菌。一張人民幣經過很多人的手,若是傳染疾病的話,早傳染了。但是我們不覺得錢臟,都揣到兜里,緊緊地攥著。我們都喜歡錢嘛,所以就不嫌它臟。
還有親人、仇人也是。今天你把他視為親人了,說不定明天、後天就變成仇人了;今天你把他視為仇人了,說不定過幾天、過幾個月就變成恩人、親人了!這都是由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來界定的,其實根本不存在這些。
佛講過,好壞、高低、貴賤、骯髒、乾淨,這都是我們自己的心製造的。累與不累也是,若是自己喜歡做的、願意做的,就不覺得累——走多長時間,走多遠的路也不覺得累,干多重的活也不覺得累;若是自己不喜歡做的,不願意做的,做一點點也覺得累,非常痛苦。真的,都是由自己的心來製造的。
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貴賤。什麼叫貴,什麼叫賤?是我們自己界定的么!其實沒有什麼貴賤。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被這些迷惑、誘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內心,然後保持內心清凈,這個是最重要的。這都屬於是世間的法,這一切一切都是虛假的,都是無常的,都是不可靠的,大家一定要明白這些。
是的,我們來到人間,轉生為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我們要盡自己的責任,盡自己的義務,這是應該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受這些假象的誘惑,不能因為這些夢境讓自己沉迷在煩惱中,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非常重要!
這裡說的,「是故遭遇違緣時,視為幻相佛子行。」一切都是幻相,都要觀為幻相;一切都是夢幻,都是如夢如幻的,沒有事實存在,沒有真正的實體。所以一定要這樣看待,這樣觀想。最後我們一定會達到最終的目的,一定會解脫、成佛,這個非常重要!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67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12 13:40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68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17 13:34 | 只看該作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十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簡單地講一下《佛子行三十七頌》大士道修空性大悲雙運而解脫有寂之邊的第三部分——學修行菩提心的學處。行菩提心學處分五:一、修學六度;二、修學經中所說四法;三、修學斷煩惱之理;四、修學以正知正念而承辦他利;五、善根迴向圓滿菩提。
    前幾天我們所學的內容,大部分都是願菩提心的學處,從今天開始學修行菩提心的學處。
一、修學六度,六度,就是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精進度、禪定度、智慧度,也叫六波羅蜜多:——布施波羅蜜多、持戒波羅蜜多、安忍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禪定波羅蜜多、智慧波羅蜜多。
布施度:
獲得菩提身尚舍,何況一切身外物,
故不圖報異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這裡講的是,若想獲得菩提果,想成就佛果的話,要布施自己的身體或生命。連自己的身體和生命都要施捨出去,何況說身外的一些東西呢?所以,我們在這裡主要講的是作為一個修行人,若是真心想成就佛果的話,要慷慨布施、大量布施。
布施也可以分好幾種,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財布施指的是,我們所有的財物都可以用來做布施,連一根針、一根線都可以。這樣做主要是修舍心,斷除貪心和吝嗇心。貪心,尤其是吝嗇心,是轉生餓鬼道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要統統舍掉,不能貪戀屬於世間的這些福報。只要眾生需要,都可以舍掉。為了滿足眾生的願望,要捨去自己的一切擁有,這就是財布施。
這是根據我們自己的條件、自己的具體情況,也是根據眾生的需要進行的。如果眾生今天真的需要自己的身體或者生命,我們也不敢不舍,或者說不能不舍,就要慷慨地做布施。作為凡夫,現在要我們拿自己的身體、生命來做布施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我們要學習這樣的精神。連自己的身體和生命都能捨棄,何況其它的東西呢?這樣,對其它的東西也不會生起貪著或者貪念,一定能夠捨得,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福報。
我經常跟大家講,福報是修來的,功德是學來的。我們真正能學修舍心,真正能做布施,才能得到這些人天的福報;否則即使我們得到了一些暫時的利益,也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壓力,並不是什麼真正的福報,也不可能給你帶來真正的快樂。真正修來的福報是自然而然就來的,整個過程都不會給你帶來壓力,也不會給你帶來煩惱。自然來的福報才是真正修來的福報,才是有益的,才是無漏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學好布施,慷慨布施。
很多人認為自己連生存都有困難,所以沒有辦法做財布施,這種想法完全是找借口。任何人都不可能沒有布施的機緣,也不可能沒有布施的條件。你的生活水平再差、再貧困,也能做布施。因為不是要拿好多東西,也不是要拿特別珍貴的東西才能做布施。什麼都可以用來做布施,連自己身上排泄出去的、我們認為不清凈的這些東西都可以用來做布施。比如我們吐痰的時候,方便的時候,這些痰、大小便都可以做布施。在我們的境界中,這都是一些不凈、不能用的東西;但是在其它眾生的境界里,卻是一些非常美味的食物、美好的東西。
我們布施的時候,若是有一個真誠心,若是有一個真正的慈悲心,也能饒益很多的眾生。
以前,嘎達亞那尊者到餓鬼道去救度有緣眾生的時候,遇到一個餓鬼母。她希望嘎達亞那帶個信兒給她丈夫,他去印度找食物已經好多年了,但是始終沒有回來。她說:「你若是遇到他,告訴他,我們連飲食的名字都聽不到,非常飢餓,孩子們快要餓死了,讓他儘快回來。」嘎達亞那問:「我怎麼能認得他呢?」她說:「我的丈夫非常好認,他身上有九種惡劣的裝飾,長得非常醜陋。頭猶如大鍋,嘴巴猶如針眼,脖細猶如草根,肚子猶如大山,一眼就能看出來。」
嘎達亞那到了印度,有一天看到很多餓鬼在那邊搶東西,他就想起了那件事,真的找到了那個餓鬼,嘎達亞那就將他妻子的話轉告給他。那個餓鬼跟嘎達亞那尊者說:「我已經來印度好多年了,但始終沒有找到食物。在這麼多年當中,唯一得到的食物就是這口痰。因為有個比丘吐痰的時候發心非常清凈,我在旁邊於是就得到了。除此之外,沒有得到任何食物,所以我也非常困難。」
就像剛才說的那樣,若是發心清凈,我們所吐的痰,排泄的一些髒東西,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美味的食物,都可以用來做布施,那些眾生也可以得到。
我們也可以做其它的布施。比如撒一把米可以喂小鳥、小魚;扔剩飯、剩菜的時候,念「嗡啊吽」,念觀音心咒,發一個清凈心,布施給眾生,很多餓鬼道的眾生就能得到。這樣做布施非常殊勝!
我們拿很多珍貴的東西、拿好多錢做布施,這個發心不一定清凈,過程也不一定圓滿。我們在暗中,將一些微小的東西單獨做布施,這樣的發心肯定不會有太多的問題,過程也會順利圓滿,這樣的布施更殊勝一些。大家一定要記住,要經常這樣做,做清凈的財布施。這樣,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財富,生生世世都可以富貴,不會轉生為窮人,而且不會被財物或者貪心染污。
第二種布施是法布施。——最殊勝的法布施是輾轉法輪。我們成佛以後,可以輾轉法輪,可以有屬於自己的教法。在我們的教法當中可以饒益、成就很多眾生。很多眾生都能夠成就佛果,這樣更好。我們現在發心學法修行,將來成佛以後,就要輾轉法輪,那個時候我們才有屬於自己的教法。現在我們所修的這個法、所弘揚的這個法是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教法。現在我們是給釋迦牟尼佛打工,不是我們自己真正的事業。將來我們成佛以後可以輾轉法輪,那個時候,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教法,很多佛菩薩、很多大德高僧可以來幫助我們弘揚這個法,這是真正的利益眾生。所以大家一定要精進學法、精進修行,早日成佛,然後去輾轉法輪,這是最最殊勝的法布施。
第二個法布施就是講經說法。跟有緣的眾生講經說法,遣除他們的無明黑暗,這也是最殊勝的一種法布施。很多人都認為,輾轉法輪、講經說法,自己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做不到法布施。不是這樣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法布施,你也可以引導、指導一些眾生。
發心很重要,在發心清凈的情況下,將自己了解的,自己明白的、學到的東西都可以教給別人。依靠一個清凈的發心來做這些法布施,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若是實在連這個能力也沒有,也可以做其他形式的法布施。我經常跟大家講,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跟一些眾生結善緣,不要結惡緣。我們可以到山上、河水邊,或者其它地方,唱誦觀音菩薩心咒或者其它咒語。那裡也有很多有形、無形的眾生,他們一定都會聽到,這樣也能給他們種下善根,也能跟他們結上善緣,這也是法布施。
我們現在就要盡量和這些眾生結善緣,給他們種善根。將來我們成佛的那天,他們都會成為我們的眷屬。如果不這樣做,將來我們成佛的時候,一個人在自己的剎土裡沒有眷屬,多孤單啊!所以大家一定要和眾生多結善緣,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現在雖然我們也想勸說這些眾生學法修行,但是有時候勸不動;我們也想饒益這些眾生,但是有的情況下我們也無法饒益他們。可是我們可以默默地發誓,將來成佛那天度化他們;我們也可以默默地發願,將功德迴向給他們,願他們能夠早日遇到佛法,早日解脫成佛!這也是法布施,這樣做也能和眾生結上善緣。
我們還可以將功德迴向給我們的冤親債主、怨敵仇人、周圍有緣分的眾生以及所有的法界眾生。這樣,我們就是在隨時地做法布施!
每個人都可以做法布施,主要是你想不想做、肯不肯做。能做法布施就能增長智慧,將來一定會智慧廣大,能遣除眾生的無明黑暗。這個也非常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重視!
剛才我講的這些,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不管是你有錢還是沒有錢,不管是你有勢力還是沒有勢力,不管是你有能力還是沒有能力,不管你是在家還是出家,都可以做財布施、法布施。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這些機會,要重視這些善巧方便的修法。
第三種布施就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就是愛護自他的生命,主要是在機緣成熟的情況下,保護眾生的生命。——包括愛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愛護我們身邊的這些眾生——蒼蠅、蚊子、螞蟻、蟑螂等等。
現在很多人家裡都有特別多的蟑螂,你也可以愛護它們的生命,把它們放生了,這樣也有一定的功德。
夏天蚊子多,蚊子一定會來咬我們,這個時候我們能忍辱、能忍受,然後去愛護它的生命,這也屬於是無畏布施。
還有,我們都非常討厭蒼蠅,它們飛來飛去染污我們的食物。但是我們可以忍,然後將它們放生,這也是愛護生命,隨時隨地都可以愛護生命。
有時自己發誓發願愛護自他的生命了,雖然在實際行動上還沒有落實;但是你有這種決心和願力,也屬於是無畏布施。
每個人都可以做無畏布施。在放生、護生的時候,哪怕你拿一塊錢、一毛錢隨喜。雖然它像一滴水一樣微不足道;但是一旦將它放入大海,它與大海就是一個整體,也會和大海一樣無窮無盡。我們每年不是都有放生活動么,大家應該隨喜一點。不用太多,就像剛才說的那樣,拿一塊錢、一毛錢、一分錢也可以布施。這樣也是護生,也是愛護自他的生命,這也屬於是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
如果布施要成為波羅蜜多的話,我們一定要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來做。不管是做財布施、法布施,還是無畏布施,能夠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以無我的智慧、般若空性的智慧來攝持的話,才能成為布施波羅蜜多。所以大家最好做一個三輪體空的布施,這才是真正最清凈、最了義的布施。這是第一個行菩提心的學處——布施度。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69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17 13:48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70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6-17 15:16 | 只看該作者
要認真學修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71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18 13:41 | 只看該作者
持戒度:
無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誠可笑,
故於三有無希求,守護凈戒佛子行。
這個是受持戒律。我們作為修行人要受持戒律,因為持戒是一切功德的基礎,猶如大地是萬物的基礎,所以非常重要。若是沒有受持戒律,連自己都不能逃脫三界,擺脫輪迴,更不用說利益眾生或者度化眾生了。連自己都沒有解脫,怎麼能讓眾生解脫呢?連自己都沒有擺脫輪迴,還說要饒益眾生,救度眾生,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受持戒律。
戒律一共分三種:斷惡行戒、行善法戒、饒益眾生戒。斷惡行戒就是斷除惡行,比如說斷十種惡業,這屬於是世間的戒律。如果我們連斷十種惡業這個戒律都沒有守護,沒有做到,來生連人天的福報都得不到,所以這是最基本的戒律。
斷十種惡業:
不殺生,不殺害任何眾生的生命。
不偷盜,在未經別人允許、同意的情況下,不管是通過什麼手段,將屬於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這就屬於偷盜。
不邪淫,最好是斷除所有的淫行。若是做不到的話,最起碼也要斷除邪淫。邪淫也分很多種,今天在這裡不仔細講,但是大家以後一定要去了解。
這三個叫身三種惡業。
還有口四種惡業:
妄語,也分好多種。說謊話,說假話,在沒有意義的情況下,想故意欺騙對方,因這種心態而說一些假話,或者說一些謊話都屬於妄語。
惡語,就是想傷害眾生,說對方不願意接受或者接受不了的話都屬於惡語。有時在善意或者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可以說別人的一些過失或者壞話。但如果不是這樣的情況下,想故意傷害對方,或者想故意擾亂對方的心,然後去說一些別人不愛聽的話,說一些傷害對方的話,這都屬於是惡語。
離間語,就是兩舌,說一些挑撥離間的話。
第四個是綺語,就是說一些沒有用的閑話,這都屬於是綺語。
這四個叫口四業。
還有意三業:
第一個是貪心,貪圖他人的擁有,貪念世間的一些福報,這都是屬於貪。
第二個是害心,有想傷害對方的心。就是有那種惡意,希望對方受到傷害、受到欺騙、墮落或者失敗,哪怕有一丁點的機會都不錯過,這種心態叫害心。
第三個是邪見,就是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三寶,不相信輪迴,不相信佛說的這些道理。邪見有斷見和常見。在這裡不仔細講,《百日共修》里也有仔細的解釋,希望大家都看一看。
以上這些叫斷惡行戒。
還有其它什麼皈依戒、居士戒、菩薩戒、密乘戒好多好多種,在這裡就不仔細講了。自己所受的是居士戒,還是比丘戒、比丘尼戒,還是菩薩戒、密乘戒,大家心裡肯定有數,然後一定要好好地護持這些,一定要好好地取捨這些,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第二個就是行善法戒。這個主要是以身口意來多做善事,多修善法:不但不殺生,而且還能愛護自他的生命;不但不偷盜還能多做布施;不但不邪淫還要受持戒律;不但不妄語還說諦實話;不但不惡語還說悅耳語;不但不說離間語反而去化解他人的怨恨與衝突;不但不綺語反而還念誦咒語、經文、佛號;不但不貪心還修持舍心;不但不害心還修饒益心;不但沒有邪見反而當立正念、正見,這叫行善法戒。
這是行十種善業。
還有很多其它的善事,大家都要盡心儘力地去做。
然後是饒益有情戒:通過各種手段來攝受這些有緣的眾生,然後去饒益他們、幫助他們。你們作為居士,在家裡也應該好好地饒益家人,讓他們滿意、高興;讓他們來了解佛法,學修佛法,這樣也是一種饒益有情戒。
現在很多居士,一旦學佛以後,家也不要了,孩子也不管了,工作也不幹了,到處亂跑,東跑西顛。最後的結果是,家也不像個家,人也不像個人。這完全是不如法的,不應該這樣。
作為一個修行人,應該越修越安居樂業。饒益有情是什麼意思?你的家人也是有情啊,你去饒益他們,讓他們滿意;多做家務,多幹活,讓他們高興。我們要感動他們,感化他們,不應該和他們結怨恨,和他們發生衝突,否則我們永遠度化不了這些有緣的眾生。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72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18 13:46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73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23 03:09 | 只看該作者
下面是安忍度:
於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損害如寶藏,
故於諸眾無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這個是修安忍。若想獲得美妙的佛果,得到非常殊勝的成就,一定要修忍辱。我們隨時都要提醒自己生起嗔恨心的過失和修持忍辱的功德:嗔恨心有非常大的過患,忍辱有非常大的功德。所以我們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應該修忍辱,不應該對眾生生起嗔恨心。
「一切損害如寶藏」。對修行人來說,一切損害、怨敵、邪魔,這些不悅意的對境都是好事,就像如意寶般非常非常難得。
我經常跟大家講:我們遇到一種違緣,就能提高一個層次;遇到一種障礙,就能增長一種智慧。對於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些羞辱、欺騙、毆打,這些疾病、磨難、坎坷、挫折,都是真正的如意寶!我們經歷了這些,最後才能成就。
若是沒有這些對境,怎麼增長智慧啊?智慧是人與事之間磨練出來的。我們若是遇不到這些事情,遇不到這些逆境的話,怎樣來磨練這顆心啊?所以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這都是珍寶,真正的如意寶,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機會!
忍辱也是分三種:
第一個是「他人邪行之安忍」。主要是自己平白無故地受到欺騙與羞辱,或者受到毆打與折磨,這個時候要轉為道用。不應該因為這個讓自己沉溺在煩惱痛苦當中,應該讓這些都成為修行上的助緣。
我不是經常跟大家講么,其實這些敵人、仇人,傷害我們、欺騙我們,實際上是來幫助我們消業、還債、積福;讓我們增長智慧,讓我們成長、成熟、成就的。他們才是我們真正的恩人、真正的善知識。他們才能看到我們的缺點,指出我們的毛病。我們通過他們的指點與引導,然後去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樣我們很快能夠轉變、能夠圓滿。這是個良好的機緣,也是個良好的助緣。大家一定要珍惜,要明白。我們不應該煩惱、痛苦,應該轉為道用,否則我們真的是個失敗者。
第二個,「求法苦行之安忍」。就是為了修行,為了佛法,而忍受艱難困苦。
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為了四句佛法,他老人家在自己的身上點過一千盞油燈。為了四句佛法,他粉身碎骨,經歷了好多好多磨難。我們有這麼好的機緣,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條件,一定要珍惜!為了求法,為了修行,也應該忍受一切苦難,一定要修忍辱。
我們有時候讓太陽曬著了,就不參加法會了;有時候讓風吹著了,或者冷了,就開始不去壇城了;有時候身體不舒服或者困了,就開始不修了。不能這樣!為了修行,為了佛法,應該不顧一切代價,不顧一切嚴寒酷暑、艱難困苦,拿自己的生命、身體來換取佛法,來換取智慧,應該是這樣的。
對一個真正懂得佛法、懂得佛理,真正有修行的人來說,佛法是最珍貴的,比如意寶還珍貴!修行是最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但是很多人沒有認識到,因為我們都沒有希求正法的心。
在修法的過程中,我們都要觀察自己:是不是像飢餓的氂牛吃草一般?我們大部分人,都像是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般,根本沒有興趣、沒有信心。這還是沒有認識到佛法真正的價值與修行的重要性,也沒有真正了解輪迴的痛苦與解脫的利益。若是真正了解了這一切,不可能這樣懈怠、懶惰。身體不舒服了,或者感冒了,就開始不修了。這麼個小小的疾病算什麼呀,應該是修行最重要!這都是「求法苦行之安忍」。
第三個:「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為什麼這樣講呢?很多人對一些甚深的法義不但沒有信心,還有一些邪見。以前佛陀講般若空性的時候,很多小阿羅漢都接受不了,都感到非常恐懼;然後吐血而亡,最後都下地獄了。我們現在對這些甚深法義,尤其是對密宗里很多方便、善巧的法門,不了解、不理解或者不太明白也不要緊,但是千萬不能生起邪見,否則容易毀壞自己的慧命。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這些大中觀、大圓滿、大手印的見解,尤其是密宗里講的很多都是聞解脫、系解脫、聽解脫、見解脫。但是現在很多人都懷疑:既然聽一聽就行了,佛為什麼還要宣講八萬四千法門呢?眾生的根基不同嘛。對一些有緣的眾生來說,確實是聞解脫,確實是聽解脫,確實是見解脫。但是對無緣的眾生來說,不一定是這樣。這個是根據眾生的因緣、福德而講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保持正見。要恭敬、要相信!不能對這些法有邪見,這叫「不畏甚深法義之安忍」。
現在真有這樣的情況,有時講密宗的一些方便法門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邪見,然後開始誹謗。這是自己的智慧與修行不夠,對佛法的了解不夠。八萬四千法門,其中有小乘、大乘、密乘各種法門,都是根據不同眾生的根基宣講的,都是正法,都是佛法,不能誹謗。
現在很多人對密宗的一些法器,或者一些徵象有不太好的看法。但是我們說過,這都是有甚深的含義與密意的,不是隨便的,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大家一定要了解這些甚深的含義與密意。注意,不能因為自己不了解而去誹謗!這樣很容易毀壞自己的慧命,斷除自己解脫之命。所以不要輕易說是非,不要輕易評價,不要輕易說一些沒有用的廢話,這叫安忍度。
持戒度和安忍度都一樣,若是要成為波羅蜜多的話,就像在布施度里講的一樣,一定要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用般若智慧來攝持,否則這些修行就不能成為波羅蜜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這都屬於是行菩提心的學處。如果我們發心發願了以後,不學修這些學處,這些統統都是空話,沒有太多的意義。所以大家一定要堅信,一定要認真學修,一定要老老實實、腳踏實地、一步步地、按次第地學修,這是我對大家最大的希望!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74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23 03:20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根本上師足!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75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26 23:45 | 只看該作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十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講《佛子行三十七頌》的精進度: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
饒益眾生功德源,具足精進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撲滅燃頭火。」意思是學修佛法的小乘行者,這些聲聞、緣覺,僅僅為了自己能夠了脫生死,能夠擺脫輪迴、擺脫痛苦而勇猛精進,猶如美女頭上著火一般急迫的學修佛法。美女非常在乎自己的容貌,一旦頭髮上或者臉上著火了,會想盡辦法竭盡全力地滅火,一剎那也不會停留。她不會有過一會兒、過一段時間再去撲火的想法。小乘行者為了自己的解脫,尚且如此勇猛精進、勤奮努力,我們為了自他所有眾生的解脫,更應該精進,不應該懈怠懶惰、一拖再拖。這裡主要講的就是精進。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里詳細地描述過,精進的本質主要就是喜歡佛法,對佛法有興趣,有希求正法的心。若是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對佛法、對修行沒有一種無比的歡喜之心,在表面上再精進、再刻苦也不算精進。因此,大家對佛法、對修行應該有興趣、有信心。
我曾經也跟大家講過,主要看你是否有希求正法的心。若是你有這樣的心,一定能學到佛法,一定能解脫成佛,達到最終的目的;否則在表面上再精進,也不會學到真正的正法,也不可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學法的時候不應該像在狗的面前放青草一般不感興趣,沒有信心、沒有急迫感;應該像飢餓的氂牛吃草一般用心,迫不及待地學修這些正法,去追求解脫與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培養對佛法的信心,這都非常重要!
精進也可以分三種:擐甲精進、加行精進、不滿精進。什麼叫擐甲精進呢?我們剛才說的那些小乘修行人,僅僅為了自己的解脫都會這樣精進。我們為了自他的利益,為了所有眾生的解脫,應該更加精進。
還有一些世間人,他們為了吃飽穿暖,為了世間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和一些暫時的享受,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覺,拚命地工作,就這樣精進、努力地去做這些瑣事。而我們為了永久的解脫,為了圓滿的佛果,應該更加精進,不應該懈怠懶惰。
「擐甲精進」就是發誓發願:從今以後不顧一切艱難困苦、嚴寒酷暑,全力以赴地聞思修行,早日解脫成佛!若是真能從內心裡、從骨髓里下這樣的決心,做這樣的決定,那麼這些懈怠、懶惰,就不會控制、染污我們,這叫「擐甲精進」。
然後是「加行精進」,也叫行動精進。剛才是從心裡發誓發願,現在是要落實到行動上。學法修行不能一拖再拖,一定要抓緊時間,一分一秒也不浪費,猶如農夫懷裡鑽進毒蛇、美女頭上燃火一般。農夫懷裡鑽進毒蛇的時候,他不會停留一剎那,會立即站起來跑掉;美女頭上燃火的時候,她也不可能停留一秒鐘,會立即想盡辦法滅火。同樣,我們學佛修行也要分秒必爭、全力以赴。這種心態落實在行動上,身口意都能夠精進,都能夠真實取捨善惡,這才是真正的加行精進,也可以說是行為精進。
「不滿足精進」是我們在學法、修行的過程中,明白一些道理、獲得一些成就的時候,不滿足,不驕傲,不生起傲慢。心裡應該想:很多佛菩薩、大德高僧僅僅為了四句佛法,也要付出那麼大的代價。他們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那麼艱苦,還依然刻苦精進。我們作為凡夫,雖然不如他們;但是作為追隨者,我們應該把他們當作自己的榜樣,當作學修的對境,更加精進、勇猛地學修。我們不應該明白一點道理,得到一點成就,就心意滿足了。應該直至佛果、直至圓滿的時候,才可以停止聞思修,之前一剎那也不能停止。一定要精進、持之以恆地學修佛法!這叫不滿精進。
不滿精進也很重要。現在有的人看了幾本書,聽了幾張光碟,明白了一些道理以後,就覺得自己很有知識,很有智慧,很有修行。然後就不學不修了,開始拿佛法來衡量別人、對治別人,找別人的一些缺點和毛病。這都是錯誤的,不應該這樣!我們應該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把他人放在最高處,隨時隨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隨時隨地把佛法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把相續和佛法融合在一起。這樣勇猛精進地學法修行,這叫不滿精進。
對佛法有信心,有興趣,有希求正法的心,這個非常重要。這就是精進的定義,也可以說是精進度的定義。跟前面講的一樣,般若蜜多就是空性智慧。能夠用般若空性智慧來攝持,能夠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來精進的話,這樣才是精進般若蜜多。這就是精進度。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76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26 23:48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77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7-2 10:38 | 只看該作者
判定正確和謬誤,像木材隨著繩墨而正直,人心隨著教法而遠離邪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78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15 11:16 | 只看該作者
禪定度,也叫靜慮度:
當知止觀雙運理,以此摧毀諸煩惱,
真實超越四無色,修習禪定佛子行。
禪定般若蜜:禪就是專註,定就是不散亂。我們的心能夠專註於正知正念上而不散亂,這也是一種禪定。但這也有世間的禪定——比如四禪八定,也有出世間的禪定,它是三乘行者所修的禪定。
但在這裡講的是止觀雙運。止就是靜止,觀就是勝觀。「以此摧毀諸煩惱」,就是要雙運,這樣才能摧毀、斷除所有的煩惱,這個至關重要。勝觀就是空性的智慧,三輪體空的智慧,無我的智慧。靜止和勝觀要雙運。若是沒有智慧來攝持,不能斷除這些煩惱,也就不能超出三界,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
現在修禪的人也不少,但大都是在無記的狀態中,根本不是出世間的禪,也不是靜止和勝觀雙運的禪。他們入定的時候感到非常清凈、非常舒服。但是出定以後,煩惱依舊、習氣依舊。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勝觀,沒有用空性智慧來攝持,所以不能降伏、斷除煩惱。
「真實超越四無色」。四無色就是空無邊處、色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這屬於是世間最高的禪定。聲聞主要修的是人無我的智慧,緣覺證悟了人無我和法無我的一半,菩薩才通達了人無我和法無我的境界。這些才算是勝觀,這種禪定才是真正的出世間的智慧,這樣才能對治、降伏煩惱。之前參禪境界再高,也只能得到四無色界的一些境界;卻只能轉生到無色界當中,不能超出三界。
現在很多人修禪的時候,都要求自己不能有任何念頭,不能有善的念頭,也不能有惡的念頭;然後在這種無想、無記的狀態中安住。這樣做有兩種結果:若是沒有行善斷惡的話,只能轉生為傍生或者餓鬼;有行善斷惡的基礎,只能轉生為長壽天這些天界,這非常危險!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止觀雙運。我們現在主要是觀修,不是靜修。現在很多人正在修加行,這個時候也有靜修;但是靜修少,主要是觀修。
我們現在了解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迴過患、因果不虛,我們能夠把自己的心,專註於這種認識和正見當中不散亂,這也是一種禪。其它的修法,皈依、發心、金剛薩垛、曼茶羅、上師瑜伽也是,若是能夠把自己的心安住在相關的內容上,也是一種禪定。尤其是修金剛薩垛、曼茶羅和上師瑜伽的時候,能夠站在三輪體空的角度,這是最最殊勝的禪定。
我們經常講,無論修什麼法,僅僅念一句「阿彌陀佛」也要用三個殊勝來攝持。這裡也有正行無緣,不執著所有的緣法,才是真正的正行無緣。
禪定也可以說是靜慮,分三種:
凡夫行靜慮、義分別靜慮、緣真如靜慮。凡夫行靜慮屬於是世間的一些禪定,對於覺受的美味非常執著。
義分別靜慮對覺受的美味沒有太多的執著,但是對空性非常貪著、執著,執著於空性見,認為這種見解能對治一切煩惱。
緣真如靜慮就是對空性、對覺受都沒有執著,了達空有無二、現空無二的境界,能夠真正遠離一切戲論,這個智慧境界是最最殊勝的禪定。我們在大圓滿里主要講,把自己的心安住於本來具有的覺性當中不散亂,這是最最殊勝、最最了義的禪定。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79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15 11:21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80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7-17 13:30 | 只看該作者
智慧度:
若無智慧以五度,不得圓滿菩提果,
故以方便三輪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沒有將萬法抉擇為空性的智慧,只依靠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這五度是無法圓滿如來正等覺的果位,所以智慧非常重要。
《入行論》里也講過:「此等一切之佛為智慧說」,布施等是佛陀為了現前智慧般若蜜多而宣說的。如果沒有智慧度,六度就無法圓滿,也不可能獲得佛果!也就是說,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這些都是為了能夠生起智慧而宣說的。若是沒有智慧的攝持,都不能成為般若蜜多。這個在《三主要道論》里也講過,若是只有出離心和菩提心,而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也不能斷除輪迴的根。在這裡也是這樣講,若是沒有智慧般若蜜多,只靠其它的布施等五度,不能圓滿佛果,不能解脫成佛,所以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故以方便三輪空」,以三輪體空的境界、智慧來攝持。比如說我們做布施的時候,布施者、布施的東西、所布施的對境都要視為空,這屬於是三輪體空。
我們修金剛薩垛除障法的時候,修行者自己、所修的法、對境金剛薩垛都是空性的,都不是實有、真有,都是如幻如夢的。
斷惑的時候,所斷、能斷、斷法都是空的。
取智慧的時候,能取、所取、所取的智慧都是空的。
有這樣的見解,能夠站在這樣的角度,這才是真正的了義、真正的修行,才能達到最高的境界,才能證得圓滿菩提果。
智慧也分三種:聞慧、思慧、修慧。
聞慧是通過聽聞而得到的智慧。
思慧是通過思維而得到的智慧。
修慧是通過修行而得到的智慧。
通過聞慧才能產生思慧,通過思慧才能產生修慧,這都是有次第的。聞思修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很多人也學法修行,但是只聽聞沒有思維:有的只有聞思,但是沒有修行;有的根本沒有聞思就開始修行。這都是錯誤的,都是盲修瞎煉,不可能得到任何成就。所以大家一定要先聽聞,然後再去思維,最後再去修行。佛、上師、善知識們所講的每一句,都要牢記在腦海里,融化到血液中,落實在行動上,這才是真正的修行!這也非常非常重要!
聞慧、思慧、修慧,這三個是有次第的。后一個靠前一個生起,都是有因果關係的,沒有足夠的聞思不會有修行。大家一定要重視聞思,不要著急去修。有足夠的聞思,然後再去修行這樣才能真正得到法益,才能真正解脫、成佛,這個非常重要!
現在很多人根本沒有聞思就開始念佛,坐禪,念咒修本尊。念佛有念佛的方法,坐禪有坐禪的方式,持咒有持咒的儀軌。你什麼都不知道,沒有傳承,也沒有按儀軌,也不知道儀軌的內容。這三個等持都不懂,然後去念咒修本尊;再努力、再精進,都是徒勞無益的,不會有任何結果,也不可能成就。
大家首先要有足夠的聞思。念佛也有念佛的方式方法,不是會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就是念佛了。清凈、平等、自在、隨緣、念佛,——這才是真正的念佛!我們首先要有出離心,然後要有菩提心,最後要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有了這三個要義,有了這三種修行,再去念佛,這樣我們才能往生,才能解脫。
現在很多人都修禪宗,但最起碼要有明心見性的基礎。想明心見性,必須得有出離心、菩提心,然後才能有證悟空性的智慧。若是沒有過這三個關,沒有掌握這三個要義,無法能夠修禪。若是沒有真正的正知正念,在無記的狀態中修禪非常非常危險,一定會喪失今生解脫的機會。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一定要牢記,一定要注意!
持咒修本尊也是一樣。我以前也和大家講過,真正修密宗、修金剛乘的時候,五種圓滿是基礎,兩個次第是方法。在五種圓滿的基礎上,通過兩個次第,然後持咒修本尊,最後才能成就本尊,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就本尊的。現在人非常愚痴、顛倒,一開口就問自己的本尊是誰,求本尊法,然後去修本尊法,這完全是錯誤的。連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連最基礎的修法都沒有,怎麼修本尊?不可能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先修好這些加行,明白最基本的道理,修好最基礎的法,然後再進一步修,這才是捷徑。這樣才能更快速、更容易實現目標,這都非常非常重要!
「修持智慧佛子行」,修智慧般若蜜多是佛子行。布施、持戒、安忍、精進、靜慮,最後是智慧度——這六度都屬於是行菩提心的學處。我們每天通過發心儀軌發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發心、發願了,所以不能不這樣做。
如果我們發心、發願了卻沒有儘力去做,那我們所發的願是空願,沒有任何意義,而且還會有一些過失。所以大家一定要盡心儘力地做、盡心儘力地修,一定要精進、努力,這個也非常非常重要!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7: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