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拎不清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五世祖和六世祖的差別在那裡?

[複製鏈接]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61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8 00:36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4-3-7 10:55
很有意思的說法。我想請教樓主「拎不清」兩個問題:

1)「一件袈裟引來了爭鬥·完全失去了佛教戒規」。從 ...

(1)我說了是看電視劇來的。我是外行,總覺得神秀回答具體而六祖回答抽像。這就是佛教是修行還是修心之爭。為什麼我提出這問題,也就是看了這裡的凈土宗的主張,念佛號就可成佛了。這和基督教的因信稱義有同工之妙。這才發帖來請教的。我聽說在武則天朝,佛教曾有過一次辯論,具體是什麼我當然不清楚,意思是行為派和世俗派之爭。而則天皇帝支持了世俗派,連想到神秀和六祖之爭大概就是一件事。這一段我沒說而已。這和基督教受羅馬皇帝支持而使保羅成了正宗有點像。也就想來請教一下。沒想到發了這麼許多帖,就連一個空字到底空不空耶沒人說明白。(因為我見到的是空有定義,但就是不說,那我只能說那是自以為明白,其實糊徒)。事情清楚否?
2)怎樣的空,境界高呢?我們不辯論,我說空亦不空境界最高。各人個的感受吧了。全空了,那就用不成為一個教了。空和不空都是相對的,都不可偏廢。我想佛祖也是這意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97

帖子

8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89
62
-ND- 發表於 2014-3-8 00:45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8 00:36
(1)我說了是看電視劇來的。我是外行,總覺得神秀回答具體而六祖回答抽像。這就是佛教是修行還是修心之 ...

不好意思,其實,我在提問的時候,我自己已經有答案了。
我現在將我答覆另外一位的話稍微改一下,來答覆你。

本來,您的問題,是不存在的,沒有的,空的。
但是,被您這麼一說,問題就存在了,就有了。
----這個就是從「空」到「有」。

其實,我認為,是不會有結果的,因為是共生的,都對。

但為什麼五祖要還要將衣缽傳給六祖,不傳給神秀呢?
我認為,主要是六祖懂得了(或者說知道了)一個「疑」字。

因為說「空」「有」都只是落了兩邊,其實都對,但又不全對,也就是不究竟,
所以,在說「空」的時候,要對這「空」起疑,真的就是我們知道的那個「空」么?
在說「有」的時候,就要對這個「有」起疑,真的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個「有」么?

所以,就是佛說的。。。。。大家都知道的了。

神秀的揭子,本身沒有對自己學的「起疑",只是強調一路行來,終有頭。
但慧能大師,其實是對神秀的「明鏡」「菩提」的那個「有」起疑了,
只要能對自己已經了解、懂了的東西「起疑」,那麼就容易頓悟了。

所以,在後來五祖的開釋下,慧能大師很快就悟到了不落兩邊,本自清靜。- 這個也算是頓悟吧。

所以,我認為,不要對自己的東西太執著。

阿彌陀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63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8 01:14 | 只看該作者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7 14:11
看帖子來的問題。一個話題引來了爭鬥,完全失去了清凈的討論。

神秀大師說:「網路是平台,大夥齊發言。時 ...

智者心空行不空

心既空,何來行?無心之行非智行。普提雖無樹,它確不是空;有空有不空,方顯佛祖容。

我看就這樣吧,空亦不空,不空亦空;真空非空,非空真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16

帖子

91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1
64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8 04:01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8 01:14
智者心空行不空

心既空,何來行?無心之行非智行。普提雖無樹,它確不是空;有空有不空,方顯佛祖容。

聽你說話,感覺你還真的慧根不淺。推薦兩篇文章你看,看看被鳩摩羅什譽為「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是怎樣來解釋空的吧。

1 僧肇是怎樣解「空」的: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51151
2 不真空論: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4601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65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8 08:15 | 只看該作者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8 04:01
聽你說話,感覺你還真的慧根不淺。推薦兩篇文章你看,看看被鳩摩羅什譽為「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是怎樣 ...

謝謝你,不想看了,,五十多年前,對佛教感興趣,就看了一本經書,那上面很多字都不認識,也就作罷了.但佛教里地故事還知道一些,34年前我和一批航天部地朋友到杭州開會,空暇去玩靈隱寺,我從進門地四大金剛講起,直到後殿地觀世音地金童拜佛上33重天地大浮雕圖止.旁邊一老和尚說:施主,看來你對佛教有興趣,有關書也看了不少.我答到:我想老時,退休了,到此出家,專為香客講這裡地所雕佛經故事.不想老和尚說:不可,不可,到此出家需查是否三代信佛,還得有三級證明.我是給嚇了一跳.隨後,那知到了美國卻成了基度徒.看看聖經才知有被人異弄之感.也是無事進來這裡逛逛,問問一點問題.卻給帶上一頂誹謗地帽子.想想宗教大該都如此吧.再一次謝謝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16

帖子

91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1
66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8 09:1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偽「慕道友」 於 2014-3-8 09:19 編輯

說得不錯,「宗教大都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16

帖子

91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1
67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8 09:20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8 08:15
謝謝你,不想看了,,五十多年前,對佛教感興趣,就看了一本經書,那上面很多字都不認識,也就作罷了.但佛教里地 ...


當初六祖慧能大師,得到五祖的衣缽后,三次命如懸絲。你覺得想要他命的會是誰呢?不是佛教徒,難道還會是基督徒不成?

你知道不少佛教故事,有一個「提婆達多意圖謀害釋迦摩尼」的故事想必你是知道的,其情節之兇險、殘酷比基督教里的猶大出賣耶穌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宗教裡面有這樣那樣的黑暗甚至邪惡的現象,但卻還是依然令無數人為之著迷,我想這可能是宗教還是或多或少包含了一些真理的因素在內吧。

在我個人看來,不管是學佛也好,還是學基督也罷,最重要的是不要「人云亦云」。就拿你說到的兩個偈頌來講吧,你覺得神秀大師的好,那就該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要強人同己,也不要強己同人。沒必要因為別人認為慧能大師的偈頌好,就非得逼著自己也那麼去理解。

不知老兄意下如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16

帖子

91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1
68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8 15:23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8 08:15
謝謝你,不想看了,,五十多年前,對佛教感興趣,就看了一本經書,那上面很多字都不認識,也就作罷了.但佛教里地 ...

看你那麼懶,我就給你找了個簡單的,給你來看吧,其他有緣網友,也一併學習學習什麼是空吧。


下面,我們就以般若經系統的十八空說為中心來論述佛教空義的類別。
對於為什麼講十八空,龍樹解釋說:「若略說則事不周,若廣說則事繁。譬如服藥,少則病不除,多則增其患。應病投藥,令不增加,則能愈病。空亦如是,若佛但說一空,則不能破種種邪見及諸煩惱;若隨種種邪見說空,空則過多。人愛著空相,墮在斷滅。說十八空,正得其中。……善惡之法皆有定數。……以十八種法中破著故,說有十八空。」 這是說,講十八空,一是從法(對象)上講,法的分位是有定數的,說十八空與法的定數相應;二是從對治眾生的邪見上講,說太少不好,說太多也不好,而說十八空,不簡不繁,應病投藥,適得其中。
十八空的具體內容是:
(一)        內空。「內」指眼、耳、鼻、舌、身、意「內六處」,也稱內法。內空即認識器官空無自性。
(二)        外空。「外」指色、聲、香、味、觸、法「外六處」,也稱外法。外空即認識對象(境界)空無自性。
(三)        內外空。合內法空與外法空為內外空。
(四)        空空。內外法空即一切法空,此空亦屬假說名言,對此「空」概念也不應執著,應當空卻。
(五)        大空。十方世界本無固定方位,是空,也即宇宙空間是空無自性的。
(六)        第一義空。「第一義」指諸法實相。諸法實相空無自性,不能執著,為第一義空。
(七)        有為空。種種因緣和合之法與因緣之法都無自性故空。
(八)        無為空,無為法無因緣,有為法與無為法相互依存,無為法是通過有為法的否定來實現的。由此有為法空,無為法亦空。此無為法指涅槃,無為空就是涅槃空。
(九)        畢竟空。有為空無為空,一切法畢竟無有遺余,皆不可得,名畢竟空。
(十)        無始空。一切法皆無有始,然無始也是假名,執著無始也是一種邪見,應當破除,是為無始空。此是破除對有始與無始的時間觀念的執著。
(十一)散空。諸法由因緣條件和合而成,因緣條件離散,則空無所有。
(十二)性空。「性」,指自性,法性,是不待因緣而自有的,而諸法都從因緣生,是故自性不可得,法性不可得,為性空。
(十三)自相空。此指諸法的總相與別相均空。
(十四)諸法空。諸法既無自性,又無自相,也即一切法空。
(十五)不可得空。諸法因緣和合而成,無自性空,故實無可得,是為不可得空。
(十六)無法空。諸法終歸滅無,無法可得,故為空。
(十七)有法空。諸法因緣和合而有,為有法;然有非實有,是名有法空。
(十八)無法有法空。無法與有法,兩者俱空,故名。
以上所講十八空,是大乘空宗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覆地論述空的各種含義、形態,其間的組織排列既有交叉性,也有邏輯性。按順序來說,「內空」、「外空」、「內外空」是破主體和客體的實有觀,是以空破有。「空空」是破執著以上空的空見。前三種空是破因緣和合的有為法。「大空」是破空間的自性,破無為法。「第一義空」是破諸法的實相。隨後是概括為「有為空」和「無為空」,並歸結為「畢竟空」。七、八、九三種空都帶有總括的性質。此後第十至第十五種空是從時間、生滅、自性、相狀等視角去闡發空義,並總結為「諸法空」,「不可得空」。最後三種空是再次從生滅有無的角度,提出「無法空」和「有法空」,併合為「無法有法空」。可見大乘空宗對諸法實有自性的破除是全面的、系統的、徹底的。
十八空又可大別為兩類:一類是破除眾生主觀執著而講的空,有「空空」、「大空」、「無始空」;二類是破除諸法實有而講的空,除了以上三種空,其他十五種空均可歸於此類。大乘空宗破除諸法實有主要從內與外、性與相、有為與無為、生與滅(有與無)八個方面來進行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性與相兩個方面,性空與相空實可概括第二類所講的各種空。性相相對,相由性攝,性空不僅可以統攝相空,也可統攝其他十三種空。由此又可說,諸法的十五種空都可歸結為性空,性空是大乘空宗十八空說的核心。

選自《佛教「空」義述評》 作者   方立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69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9 01:33 | 只看該作者
兜兜轉轉,樓主的問題,其實他自己已經回答了自己了!不是嗎?

普提雖無樹,它確不是空;有空有不空,方顯佛祖容

龍樹的十八空也過不了佛陀的大綱:-因果關係

因為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佛陀對於「空」的解釋也只是:--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70
renee209 發表於 2014-3-9 05:06 | 只看該作者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8 04:01
聽你說話,感覺你還真的慧根不淺。推薦兩篇文章你看,看看被鳩摩羅什譽為「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是怎樣 ...

是啊,我也感覺不清同學慧根不淺啊。

如果能潛下心來,多熏習,多專研佛法,恐怕有一天會開悟地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71
renee209 發表於 2014-3-9 05:08 | 只看該作者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8 09:20
當初六祖慧能大師,得到五祖的衣缽后,三次命如懸絲。你覺得想要他命的會是誰呢?不是佛教徒,難道還會 ...

其實,提婆達多是在考驗和磨練佛陀,是大權示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72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10 22:34 | 只看該作者
-ND- 發表於 2014-3-7 11:45
不好意思,其實,我在提問的時候,我自己已經有答案了。
我現在將我答覆另外一位的話稍微改一下,來答覆 ...

這根本不是什麼起疑的問題。

外行只是看熱鬧。 這是真真當下證量的考試。

神秀是理上有為, 定於止, 看住雜念不起,尚處於「荊棘叢中下腳」 的階段;
而慧能則理上至少是人無我, 而定力早是「月明簾下轉身」的境界。

呵呵, 彼此境界猶如天地之別。

佛門解脫是以智慧力, 非依定力。 以三法印嚴格說, 神秀尚屬於外道, 五祖言之未入門, 真是一點也不錯。

依此佛門證量大考, 世俗之人焉能參透? 又豈能以世俗之心測度, 妄言評之?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73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1 00:17 | 只看該作者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8 15:23
看你那麼懶,我就給你找了個簡單的,給你來看吧,其他有緣網友,也一併學習學習什麼是空吧。

對於為什麼講十八空,龍樹解釋說:「若略說則事不周,若廣說則事繁。譬如服藥,少則病不除,多則增其患。應病投藥,令不增加,則能愈病。空亦如是,若佛但說一空,則不能破種種邪見及諸煩惱;若隨種種邪見說空,空則過多。人愛著空相,墮在斷滅。說十八空,正得其中。……善惡之法皆有定數。

妙哉,妙哉.空即常意,不可多談,也不可少談,如用藥也.大體就是這意思吧?適之,十八類空.謝謝.果然懂佛法地能說到要害.也就是這裡不是談甚麼叫空,也就是空地定義.,而是要告訴我們要如何空,要知在不同地方空則不同.是這意思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74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1 00:41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9 01:33
兜兜轉轉,樓主的問題,其實他自己已經回答了自己了!不是嗎?

普提雖無樹,它確不是空;有空有不空,方顯 ...

哈哈,弄來弄去,我倒成有那麼點佛法了,其實我是說,見佛祖必須將一切雜意雜念去掉(也即空),而又要能感受到心,性地滿足.那佛祖就見到了.這是我來此交談中之所得.但給弄成是誹謗佛教,不由火冒三丈.這不越弄越糟了.上面我是很受益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75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11 00:58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0 11:41
哈哈,弄來弄去,我倒成有那麼點佛法了,其實我是說,見佛祖必須將一切雜意雜念去掉(也即空),而又要能感受到 ...


呵呵, 這點事就冒火, 呵呵, 自問可有資格評論聖者境界?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76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11 01:12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10 11:58
呵呵, 這點事就冒火, 呵呵, 自問可有資格評論聖者境界?

這叫八風吹不動, 一屁過江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77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1 01:30 | 只看該作者
renee209 發表於 2014-3-9 05:06
是啊,我也感覺不清同學慧根不淺啊。

如果能潛下心來,多熏習,多專研佛法,恐怕有一天會開悟地說。 ...

算了,謝謝大家地好心,我那裡能談的上慧根,我所持地是與人為善吧了,有看法,有不同交談交談,多了解了解,看看我初到家園地帖,也是去交換看法.漸漸有人提了棍子上來了.幾年下來我變成了反基了.是不是很滑稽.可是這裡有人卻說我誹謗基度教,還弄條經文想罵人,所以也就只好回二句了.不多說了.人生很是奇怪的,如果我不來美國,我肯定是個信佛地.20年一過,也就失之交臂 .再回是回不過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78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11 02: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4-3-10 14:31 編輯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0 12:30
算了,謝謝大家地好心,我那裡能談的上慧根,我所持地是與人為善吧了,有看法,有不同交談交談,多了解了解,看 ...


呵呵, 真是個糊塗。某個「基督徒」 拿個棍子, 就變成反基了, 「真源」 引段聖經, 就失之交臂了。 要是有人類罵了您呢?還回得去嗎?

所以按照你這種慣性的思維邏輯:

不管外面的境界如何, 只要與你的觀點不一致, 則反其教理。 -- 而不管其是否能代表其教理。

「真源」 引段聖經,於是 「真源」 罵了你, 於是  1 「真源」 不懂佛法, 2 是笨蛋, 3 是佛門敗類, 等等, 所以佛門對你是關閉的,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416

帖子

911

積分

貝殼網友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911
79
偽「慕道友」 發表於 2014-3-11 03:43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1 00:17
對於為什麼講十八空,龍樹解釋說:「若略說則事不周,若廣說則事繁。譬如服藥,少則病不除,多則增其患。 ...

「要知在不同地方空則不同.是這意思吧?」

你暫且這麼理解,也無不可。

因為龍叔曾這麼說過,

「若有不空法,則應有空法;實無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你覺得龍叔懂佛法,能說到要害,這也是你的高明之處,因為你識貨。

龍叔要不懂佛法,估計這佛法也就真的沒人能懂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80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11 08:32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11 00:58
呵呵, 這點事就冒火, 呵呵, 自問可有資格評論聖者境界?

有沒有資格也不是你吠二句就能定地.反正視你是一假和尚就行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0: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