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茶道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0-6-8 19:18 編輯



京都地區窯
自從8世紀晚期日本建都京都即開始生產陶器, 直到江戶時代早期(1603-1868)才開始出現獨特的風格. 京都的乳白色陶土特別適用於繪畫, 缺口腳為另外一種裝飾, 也可能利於摞放和成品碗運輸.

茶葉罐
瀨戶陶瓷
江戶時代, 19世紀初

葫蘆或鼓形茶葉罐
象牙蓋

瀨戶與美濃窯
一度僅限於貴族, 17世紀飲茶蔓延至武士和商人階層, 陶瓷需求量漸增. 茶具流行逐漸從陶到瓷, 瀨戶和美濃成為生產中心. 得益於中國陶瓷生產工藝-青瓷和深褐色瓷, 早期瀨戶瓷器可能源於失敗的模仿中國青瓷, 晚期則用一種棕色鐵釉高溫燒結. 美濃窯應用低溫, 因此釉質表面略顯粗糙.

日本飲茶方式-茶道
冬暖夏涼, 炭火紅紅, 熱水滾滾, 茶茗芬芳.
詩句來自茶道宗師千利休(1522-91), 用來烘托茶道儀式氣氛和描述過程之繁雜. 這是一種熱誠待客之道, 滾水碗中沏茶, 茶葉翻滾於泡沫之中(用英文描述有點兒不倫不類).
茶道與禪: 賓主茶室打坐, 身心歸一(根據離宮). 滾水絲竹入心田, 塵世紛雜盡在度外.
15-16世紀的一些茶道-禮儀導師受到軍事統治者的影響, 將重點放在名貴器皿上, 而離宮等則屬意茶器的內在特性, -理想化的質樸之美. 始於17世紀, 茶道從統治階層傳入城市商界. 明治時期(1868)地方軍閥(大名)失勢, 茶道被列入女子學校課程.
-在NHK看過一次每年一度的京都茶道盛典, 重要賓客入門后洗手靜心, 室內傢俱擺放及儀式等有些宗教色彩. 飲茶的涼熱理論估計源於中醫, 象綠茶夏季清火, 紅茶暖性等, 和中醫的冰糖清火紅糖溫補-升提意思差不多. 從工藝上來講各式茶葉的加工過程不同, 故終結成分各異, 而紅糖白糖之間就差一道工序-活性炭過濾(沙糖, 棉白糖還有另一道工序), 哪位感興趣可以查食品加工和化學工藝學著作.



碗
群女
陶坯搪瓷和金釉


農夫吹糠
金田兼兒郎, 1904
象牙雕刻


竹籃形瓶
明治時期, 19世紀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