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清思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釵橫帶:杏花疏影里的詩詞隨想

[複製鏈接]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41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12-25 15:48 | 只看該作者
少年游
   周邦彥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
  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這首《少年游》的內容與詞牌意幾乎等同,且因牽扯進一段與李師師有關的桃色傳聞,一直被歷代人津津樂道。但艷事野史本不足信,這首「麗極而清,清極而婉」(清 譚獻)的作品,本也無需炒作來獲得關注——哪怕我最初讀的時候,對它不盡喜歡。
  
  但有種相識很特別,縱然不是初見便傾心,可再度重逢竟也會添些不一樣的情愫,往來得多了,漸漸愛上也屬尋常。大約日久生情就是這樣的意思吧。喜歡「相對坐調笙」與「不如休去」里濃得化不開的柔情蜜意。
  
  上闕寫閨閣之景,有如工筆描出,一筆一筆均精細勻凈,絕不肯破壞了閑雅的氣氛。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并州刀快、吳地鹽白,杜甫有詩句「焉得并州快剪刀」,李白也曾道「吳鹽如花皎如雪」,周邦彥寫這兩樣,都為了「縴手破新橙」——本是家常舉動,可加上「並刀」、「吳鹽」,便率先佔了一分貴氣。而「纖」與「新」的柔嫩,使得「破」字也自然輕緩了好些。
  
  一直不喜「獸煙不斷」中的「獸」,覺得與全篇基調相異。不過因為有「相對坐調笙」緊隨其後,還不及介意就被吸引過去了。上闕里這句最美,溫馨氣息尤勝「縴手破新橙」。「相對」是前生修來的緣分,那樣脈脈地含情促膝對坐,哪怕良久無言,亦別有一種銷魂風姿蘊含其中。
  
  下闕為女子極謹慎的問話。數語便讓一個機敏女子躍然紙上,她用一份異常狡黠的小心掩飾著深深愛意,不動聲色地拴住情人離去的念頭,最後看似無心地道出「不如休去」。
  
  「低聲問」儘是枕邊人軟語商量的口氣。她先虛晃一槍,探聽男子去向,再不經意地說:「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不如」又是一個小小的溫柔陷阱,明是建議,實際上設置了「已三更」、「馬滑霜濃」的障礙后,已無第二條路可走。「休去」是那樣的嬌昵纏綿,情意殷吟,不是強留,卻叫人無論如何也狠不下心拒絕。
  
  這樣的愛,是一杯輕甜的果酒,酒性不烈,卻足夠讓人薄醉微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42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12-25 15:48 | 只看該作者
菩薩蠻 五首
  韋莊
  (一)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二)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三)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四)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五)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韋莊的五首《菩薩蠻》因各有獨立性,常被選家按口味割裂後分別選擇,不過如果連貫來讀,應發現其中不無聯絡之意。韋莊本系唐朝宰相韋見素之孫,唐滅后入蜀,晚年雖功顯名達,但不忘故國。只是感情表達得曲折婉轉,否則可能象李煜那樣招來殺身之禍。
  
  五首小詞清麗暢婉,且詞意相類,詞中韋莊自稱「遊人」、「才子」,並數次提及「江南」及「洛陽」這類寓意模糊的地方。 幾首詞圍繞「歸」作文章。除(四)有些看破世事、滿不在乎,其餘的層層推進,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一直到「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思念之地,這樣的默契,本不需有。但韋莊掩飾得巧妙,文字也明艷照人,乍看容易被騙過。
  
  先來說(一)。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香燈半卷」境界朦朧,「流蘇帳」亦是極濃的閨閣氣息。韋莊的情事寫得清俊,「香燈半卷流蘇帳」不算很艷,但已足見纏綿。「弦上黃鶯語」一句王靜安定為韋莊之「詞品」,而溫庭筠的詞品則是「畫屏金鷓鴣」。竊以為「弦上黃鶯語」要好很多,黃鶯語的靈動可愛、俏語嬌音,哪裡是「畫屏金鷓鴣」的刻板木然及得上的?
  
  「早歸家」系重心所在,風流之後還是離不開這個話題。他卻也不直寫,彷彿自己並不願意,但有旁人相勸而已。不過與其說是他人規勸,不如說是他自己心中的另一個聲音罷了。
  
  (二)、(三)極贊所謂「江南」。「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寫得艷麗耀眼。「春水」一句場面澄靜開闊,極為養眼,令人悠然神往;「騎馬」中更是有春風得意、自在灑脫的逍遙。
  
  但無論江南如何好,究竟是「人人盡說」之語,韋莊只能黯然道「遊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莫還鄉」是對著上一首「早歸家」答的,聲調不高,被「春水碧於天」的響亮擋住了。(三)的結句更咬牙切齒地說「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看似斬釘截鐵,實際炫耀了那麼多的「江南樂」,只為「不歸」尋個借口。苦於決心難下,情意不舍,所以必須掙扎著狠狠地稱「誓不歸」。
  
  如若真不挂念,又何必賭咒發誓地說「不歸」?這樣的勉強做作,誰人能信?
  
  (四)首語氣大變,通篇只談飲酒,不提歸家。「樽前莫話明朝事」全然是逃避的口吻,不願觸及傷心事,只好借酒銷愁。「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笑得甚是凄涼,哪裡是一個得意快活的人說出來的話?
  
  最後一首一掃醉姿,連帶尋歡作樂的狂態也一併收斂,目光清澈、口氣平穩地將情思娓娓敘來。不過仍是藏了一層,寫的是思鄉,實際為思國。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這句讀得揪心。前幾篇眉飛色舞地列了那麼多「江南好」、「江南樂」,到這裡還是聲調低沉地懷念洛陽春光,哀嘆自己只能老於他鄉(江南)。韋莊本長安人,這裡卻自稱「洛陽才子」,又是一處虛筆。
  
  魏王堤即魏王池,系洛陽名勝。太宗貞觀中賜給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在此提貞觀往事,自別有深意。「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雖也是景與情,但已經全無前篇中里的明朗和張狂,甚至有些心不在焉、思緒遊離。
  
  「莫還鄉」、「誓不歸」的話都講了,仍是撇不開心底那一份刻骨相思。「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一句低回婉轉、幽怨不盡。「憶君君不知」簡直就是和著淚一字一字說出來的,絕望得無法迴轉,卻又牽念得無藥可救。
  
  這一份痴性,美而凄楚。既便「君不知」,卻還是要「憶」的,一如情種深植,如何能輕易根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43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12-25 15:50 | 只看該作者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關於這首《點絳唇》是否真的為易安手筆,後世一直爭論不休。反對者認為詞風太過奔放大膽,似非閨中筆力所能及,而且既便易安有男子氣,這樣的不掩情思也與她的身份有違。雖然這樣的理由聽起來理直氣壯,但支持者一樣寸步不讓,稱「女兒情態,曲曲繪出,非易安不能為之」(詹安泰《讀詞偶記》)。小釵很同意這個評價,「繪」字尤其準確。「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如畫一般,少女的可愛神情躍然而出,活靈活現。
  
  後主寫小周后那首《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和這一篇有異曲同工之妙。後主把小周后的神態舉止寫得細膩如見,甚至有人曾以此詞為題作畫。而易安這首也盡可入畫,只不過前一篇是幽會時的情濃似火,這裡卻是閨中少女的嬌憨媚態,乖巧可人。
  
  全詞重心全部放在女孩的一舉一動之上,除了「露濃花瘦」輕提一筆,幾乎沒有寫景之語。
  
  起拍句動感十足,生動活潑。「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的,肯定是個頑皮女子,從鞦韆踏落不僅沒有花容失色,反而還氣定神閑地「慵整纖縴手」。「慵」字傳神,有些滿不在乎、懶洋洋的感覺。在她,這點小插曲根本不算什麼,否則也不能夠這般渾若無事。
  
  「露濃花瘦」雖是景語,但更多是為了後面那句「薄汗輕衣透」。「露濃」對「薄汗」,「花瘦」喻女子纖細。字字均有所指,圍繞著這個花一樣的俏女孩下筆。
  
  下闕精彩迭出。有戲劇般的變化,也有令人莞爾的情節。「見有人來」是始料不及的意外。她這一次可全然沒有了「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時的鎮靜。大驚之下「襪剗金釵溜」——這裡的慌亂同先前的「慵整」相比簡直判若兩人。什麼樣的人,才能將她駭得鞋子跑掉、金釵滑落?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句極好,每個字都神形兼備、熠熠生輝。一句之中,心思轉了幾個彎,表情也從「和羞走」的靦腆過渡到了「青梅嗅」的機警模樣,一個天真無邪、且好奇心甚濃的花季少女立刻浮出紙面。
  
  「卻把青梅嗅」里,有一個心不在焉的掩飾之舉,一雙靈動美麗的清亮眸子和一份亦淺亦濃的少女情思。悄悄打量的那個人,一定有些來歷。「青梅」的暗示,幾乎馬上就能夠同豆蔻年華之際那第一絲潛入心田的愛情聯繫起來。
  
  飛卿有句「偷眼暗形相」也是絕妙,把女子私下的細微動作捕捉得精準。大概初初見到愛人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傻氣的舉動吧,那種暗自期望、卻又讓人羞澀緊張的相遇,實在是年少時候最美的一段珍藏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44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12-25 15:50 | 只看該作者
菩薩蠻
   李清照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這篇《菩薩蠻》作於易安南渡之後,當時北宋已滅,金兵仍在南侵。全詞輕淡悠長,沒有沉重之語,亦不見怨愁之意。雖也是思鄉之作,但含蓄更勝韋莊那幾首《菩薩蠻》。
  
  韋莊也寫了風流浪子的奢侈享樂來轉移視線,可後來筆鋒一轉,低語:「憶君君不知」,道出全文主旨。易安連這樣的直白都略掉,上片渾不在意說什麼「夾衫乍著心情好」,第一眼幾乎哄過眼睛,以為是早春時一片欣欣然的喜意。下片才淡淡地講「故鄉何處是」,可這樣的話見得太多,根本不能觸目驚心,匆匆掠過,更是難以激起波瀾。
  
  先來看「風柔日薄春猶早」,開篇便是明亮怡人的一句。很喜歡易安簡單明快的風格。從來都是乾淨利落,絕無拖沓之感。「風柔日薄」四字是如何想出來的?康伯可有一句「風柔夜暖花影亂」也巧得剔透玲瓏,得來全不費力氣。但沒有數十載的鍊字功夫,怎能一提筆就蹦出這麼漂亮的句子? 「風柔日薄」清朗,「風柔夜暖」嬌軟,兩兩相較,似各有所長。
  
  起拍句似乎算是段比較歡快的引子,讓上片情緒始終微晴。「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又是顧左右而言他的話。明明不開心,就不願說出來。不僅不說,還特地講一句「夾衫乍著心情好」。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的口氣轉低,卻仍是淡淡的,字不重意重。
  
  「沉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沉水即沉水香。《南州異物志》記載:「沉水香出日南。欲取,當先斫壞樹著地。積久,外皮朽爛。其心至堅者,置水則沉,名沉香」。舊時富貴人家有用沉香熏屋的習慣,一段幽香如縷不絕是尋常景象,但「香消酒未消」寫在這裡,那句「忘了除非醉」才陡然現出慘淡的顏色來。
  
  本該心痛欲絕,偏偏她要說得這般柔和雅緻。最刻骨的傷心是道深深的傷口,表面已結痂痊癒,實際根本不能復原。也許苦到深處反而不用捶胸頓足、痛哭流涕地誇張,把傷感抑鬱不動聲色地悄悄按下獨自消化即可。堅強和風度倒是都有了,但內心的隱痛,發作起來旁人又如何能夠知道?
  
  「香消酒未消」是一絲不能斬斷的相思,牢牢地系在易安那個已經淪陷了的故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5

主題

872

帖子

341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41
45
 樓主| 清思 發表於 2009-12-25 15:50 | 只看該作者
意難忘
  周邦彥
  
  衣染鶯黃。愛停歌駐拍,勸酒持觴。低鬟蟬影動,私語口脂香。檐露滴,竹風涼。拚劇飲淋浪。夜漸深,籠燈就月,仔細端相。
  知音見說無雙。解移宮換羽,未怕周郎。長顰知有恨,貪耍不成妝。些個事,惱人腸。試說與何妨。又恐伊尋消問息,瘦減容光。
  
  這一首,和《少年游》一樣也敘二人獨處,但又是另一番形容。詞的上片好過下片,尤其「私語口脂香」堪稱狎昵,這般耳鬢廝磨的親密自然勝過《少年游》中相敬如賓的「相對坐調笙」。而詞中女子喜怒都是不藏的——「長顰知有恨,貪耍不成妝」,個性遠較前面那一位鮮明外向。
  
  最初留意的,卻是「衣染鶯黃」。難見這樣明艷奪目的首句,彷彿是段十成新的鵝黃色緞子在面前晃,煞是惹眼,忍不住要最過去細細打量。很喜歡這幾個字,不言貌而言衣,不著形而著色。「染」更將「鶯黃」宕出一種眩目鮮亮的光澤,使得心中首先便存了一個柔媚婀娜的身影,甚有好感。
  
  接下來的兩句密寫情深意切。大約真的是愛得濃烈,那樣的萬種風情幾乎能叫人神思迷離、不飲自醉。「愛停歌駐拍,勸酒持觴」絕無初識那種彬彬有禮,越是知道他不舍責怪、願意「拚劇飲淋浪」,越是要縱著性子停歌勸酒,顯示著恃寵而驕的得意。
  
  「私語口脂香」從韋莊《江城子》中那句「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化來。「私語」已是親昵無間,「口脂香」進添了一層曖昧撩人的氣氛。這是男子的感受,想來二人挨得極近,雖正竊竊低語,他卻被一絲亦濃亦淡的脂粉甜香弄得心猿意馬、時時跑神。賈寶玉吵著要吃鴛鴦口上的胭脂時,可沒有這樣心神搖曳、眉目含情。
  
  「籠燈就月,仔細端相」突然安靜下來,彷彿是盈盈一水間的脈脈凝望。從最初「衣染鶯黃」之亮麗,到「勸酒持觴」、「拚劇飲淋浪」之歡暢,都在盡情享樂,偏是在收句這裡換了表情。如是平常相會,何必「仔細」?「仔細端詳」四個字竟是有些傷感的,隱著複雜的心思,卻又琢磨不透。
  
  下片沒有給出答案,而且一改先前的旖旎春色,轉寫女子性情。「解移宮換羽,未怕周郎」典出《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未怕周郎」是極自信的口吻,「長顰知有恨,貪耍不成妝」更是慣使小性子的驕蠻模樣。恰有煩心之事不便直言,是以借故發作。
  
  只是一直到結句,周邦彥也沒點明女子因何暗惱,只用男子的口吻道「又恐伊尋消問息,瘦減容光」,彷彿是刻意搪塞推卻之語。不復「私語口脂香」的情誼,倒換了一副冷淡得多的面孔,讀得悵然若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8: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