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jydeng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迷惘的諸侯——西南軍閥和他們的割據時代

[複製鏈接]

923

主題

4917

帖子

159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99
41
鐵螳螂 發表於 2008-8-29 08:22 | 只看該作者
弓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2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34 | 只看該作者
 第四章 南北之戰
  
  袁世凱凄涼的死亡,宣告了護國戰爭的結束——即便是在北洋系內部,大傢伙兒也早已認為那只是一場老袁與蔡鍔個人的較量而已。現在老袁總算死了,那些先前還在磨洋工的大人先生們,便紛紛跳出來收拾殘局。他們捧出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為責任內閣總理,告天下以太平。可是天下太平,宣告起來容易,真要重新建立一套新的國家秩序並為天下人所接受,卻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舊帝國崩潰了,一個在舊帝國基礎上勉強拼湊起來的過渡政府也崩潰了,可經歷了兩次國家崩潰的人們卻仍然站在曙光到來前的迷惘和黑暗中……中央政府變得越來越弱勢,最後淪落到只要手裡握有槍杆子,誰都可以反抗它至高權威的地步。普天下的人們也漸漸習慣了沒有皇帝,也沒有大總統,沒有法律道德,也沒有社會共識的時代,他們在原始生存慾望的驅使下,開始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去經營腳下那些支離破碎的土地——這,就是割據。
  就這樣,天下又陷入了新一輪的混亂,其中尤以西南為甚。
  
  話說坐鎮成都的成武將軍陳宦,在與蔡鍔的護國軍達成攻守同盟后,便於5月22日發出了四川獨立的通電,宣布反袁。老袁聞訊大怒,遂以川軍第一師師長周駿為重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慫恿他進攻成都,驅陳而代之。
  袁死後,陳立刻又在6月8日宣布取消獨立——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繼任的大總統黎元洪是他湖北老鄉嘛!但陳宦這一輕率舉動,無異於同時得罪了南北雙方。
  為什麼呢?因為對南方的護國軍而言,陳宦在南北和議尚未達成之前便單方面宣布取消獨立,無異於是背叛;而在北方的責任內閣總理段祺瑞呢,他也不領這個情。在他看來,陳宦此前宣布與老袁斷絕個人關係,是不折不扣的忘恩負義,而此刻取消獨立,也只是在給黎元洪面子,而不是給他段總理面子——此刻掌握著北洋實權的段祺瑞,對黎菩薩不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雙方矛盾很深,要不後來怎麼鬧出了「府院之爭」呢——所以服從黎總統,即是不服從段總理,故而段祺瑞也格外地看陳宦不順眼。
  因此坐鎮重慶的北洋軍統帥曹錕,遂在段祺瑞的授意下,繼續暗中支持周駿對陳宦的軍事行動。周軍因此迅速推進到永川、隆昌、內江一線,威脅成都。周駿同時還派旅長王陵基率五個營的兵力進抵資中,截斷成都與敘府之間的交通,並讓另一個旅長劉湘沿長江布防,以阻擊護國軍援陳。
  此刻正陳兵瀘州、敘永一帶的護國軍,在接到陳宦的告急后,很是費了些功夫討論要不要援陳。因為雙方起初達成的協議是:陳宦宣布獨立,護國軍則承認維持其四川都督的地位。可陳宦隨後貿然取消了獨立,則此協議就自行失效了,從理論上講,護國軍自然也就沒有了援陳的義務。而且,護國軍在與北洋軍精銳迭次苦戰之後,不但疲勞不堪,而且餉彈兩缺,也缺乏立刻出兵援陳的能力。
  然而,要放任由北洋軍暗地支持的周駿進佔成都,那就等於拱手將四川讓給北洋系,這也是蔡鍔們不願意看到的。因此蔡鍔遂一再向坐鎮雲南的唐繼堯要求補充兵員餉彈,甚至到了「迭電哀懇」的地步。
  但在雲南的補給和援軍到達之前,蔡鍔也只能從坐自己捉襟見肘的防線中勉強抽調出劉雲峰的第一梯團,進駐自流井一線虛張聲勢。

[ 本帖最後由 jydeng 於 2008-8-31 00:39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3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0 | 只看該作者
此刻陳宦手裡可用的三個主力旅,也是問題重重。一個旅長李炳之在重慶被曹錕扣留,另一個旅伍祥禎部在早些時間與護國軍的交戰中受創頗重。算起來,只有馮玉祥的十六混成旅還有些戰鬥力,但該旅入川部隊僅有一個混成團,而且馮旅長還一直處於心神不寧中,很是影響戰鬥:先是他的老上司陸建章在西安被起義的陳樹藩部攻擊,急電要他星夜赴陝,但馮旅才走了兩天,陸建章便投降了,又來電讓他無需赴援。老馮這心還沒放下來呢,陳宦又打電報來說成都萬分危急,讓他務必去成都共挽危局,老馮勉強答應。再過不了幾天,老馮還要接到另一位老哥們兒賈德耀(士官三期)賈旅長的電報,稱所部在漢中被包圍,還是哭著嚷著向他求援,連漢中地方雖然貧瘠,總還多養得起你一旅人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了……誰說這世上沒有救世主來著,那一兩個月里,十六混成旅馮玉祥旅長可不就是救世主!
  雖然勉強答應去成都,但老馮對陳宦也是頗有怨言,不太肯出力氣的。他後來自己的自述里談這一段歷史,講了一些對陳將軍很不恭敬的掌故:
  「陳將軍在成都,因為用人不當,就我所親見者而言,許多辦法也的確不能使人滿意。他的左右除劉杏村先生一人而外,其餘全是一些毫無頭腦,毫無能力的官僚。比如說他的衛隊隊長孔某,不知帶兵是怎麼回事,平素摔大靴,擺慣了架子,什麼事也不管。自來衛隊,都是餉項豐足,待遇優厚,終日安逸,不經危險。一級級管理的官長又少,再加統轄者放任不管,自然弄得嫖賭公行,紀律廢弛。
  一天,陳將軍聽說官兵有帶家眷者,沒有照應,很是可憐。陳將軍即令官兵家眷搬住古皇城(那時陳將軍家眷亦住皇城),每家給洋十元,白米一包。這個意思本來是很好的。但孔某事先既不調查,臨事又不加解說,結果辦的極糟。他從陳將軍處得了命令,即籠統地通知官兵,官兵聽了大喜。那些原本沒有家眷的,也去找了妓女,一窩蜂地搬入皇城去住。弄得誰是真有家眷,誰是假的,也不能分辨。陳將軍聽說,大怒之下,不分皂白,又把他們全部哄走。至此好意反成惡意,當事人怨言百出,旁邊人看著好笑。凡人辦事當細心用腦,妥加籌劃,雖極細小之事亦當如此。孔某卻摔大靴,馬馬虎虎,一派糊塗。這樣官僚辦法,能辦成什麼好事?我只舉此一人一事,即可見那時陳將軍左右在成都的作法之一斑了。」
  馮玉祥在陳宦的哀懇之下,勉強出城抵擋了一陣,但很不得力,隨即便撤往川北,后取道綿竹劍閣退往漢中。而其他新編的部隊則更糟糕,他們甚至連戰鬥都沒經歷便自行潰散了。因此王陵基一路,幾乎是暢通無阻,便經由龍泉驛直逼成都城下,陳宦到此地步,只得求和,希望對方給一周時間讓他收拾行李以讓出成都城。但周駿勒令他在三天內繳械投降,否則就要炮轟成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4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0 | 只看該作者
可蔡鍔此刻,也終於等到了雲南派來的援兵和補給。
  他遂於6月25日派羅佩金率領顧品珍梯團馳援成都,同時電請北京政府制止周駿攻城。但陳宦此刻已經既無心也無力了,遂於26日主動讓出成都,率殘部取道重慶順江東下而去。
  周駿在向陳宦進攻的同時,還提出了「四川人不打四川人」的口號,企圖拉攏護國軍陣營中的劉存厚、熊克武等將領。可這一招相當的失敗,不但拉攏劉、熊不成,還導致了護國軍上下的一致不滿——想想看,除了朱德、楊森,護國軍里還能有幾個四川人?
  因此當護國軍開始動員,向成都進軍時,劉存厚便積極要求打前鋒,以表明立場,而周駿部下的旅長劉湘也在此時率部加入了護國軍,周軍實力大減。隨後護國軍左翼司令羅佩金率滇軍進攻資中,劉存厚也率所部川軍出屯新津,並於6月30日進入成都。周駿抵抗不住護國軍的進攻,只得也逃走了事。他從此便形同消失,但他此刻手下那些旅、團長們,還將要在西南的政治舞台上活躍很久。
  
  7月9日,北京政府被迫承認既成事實,任命蔡鍔為四川督軍兼省長。同時又在這道命令中留了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可惡尾巴:任命羅佩金為廣西省長,戴戡為貴州省長。
  蔡鍔當然不能放走自己的左膀右臂!事實上羅、戴兩人也沒法走——說來也挺有意思,此時的廣西是大軍閥陸榮廷的地盤,貴州則是小軍閥劉顯世的地盤。陸榮廷在護國中積極擴張,此刻已經地跨兩廣,正在興頭上,如何能讓出省長的位置?而劉顯世雖然實力弱小,但他一直積極支持護國軍北伐,說來正是有功之人,哪有有功不賞,還要強搶人家地盤的道理?所以,這兩個新「省長」該怎麼上任去?段政府這可不是成心開玩笑么!
  於是蔡鍔只好自署官職,以率黔軍入川助戰的戴戡為軍務會辦,起義的川軍第二師長劉存厚為軍長——除他自己的老二師外,併兼轄川軍第四師陳澤霈部和滇軍第六師顧品珍部(其實都是些劉根本指揮不動的部隊)。此外,還恢復了國民黨人熊克武的川軍第五師番號以酬庸。混亂已久的四川局面乃得以暫時穩定下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5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2 | 只看該作者
然而好景不長,到8月間,蔡鍔便因喉結核惡化,同時亦覺應當功成身退以為天下范,遂決意離開四川,前往日本治療。臨行前,他向北京政府保舉羅佩金繼任四川督軍,黔軍首腦人物戴戡繼任四川省長。北京回電,同意以羅佩金為護理四川督軍兼省長(「護理」,是當時常用的一個詞,意即「代理」),戴戡為會辦四川軍務。后又更改為,羅暫署四川督軍,戴署四川省長兼會辦軍務。
  然而,蔡鍔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他於這一年的11月8日,在日本福岡醫科大學病院逝世,享年才35歲。在他去世前的11月1日,適逢日本軍機演習,蔡鍔還曾趴在病房的窗前觀看。但看完后,他頗受刺激,對陪護他的昔日士官同窗蔣百里說道:「中國的陸軍還沒有整理好,而別人的戰爭準備已經由平面轉向立體,我們不知道又落後了多少年!」然後,他又說了一段讓中國人世世代代都應該加以深省的話:護國戰爭是槍口對內的一種戰爭,不應引以為功,我死後必須薄葬。
  蔡鍔一生,做的也並不總是光彩事,真正能夠書之於青史的,還得算是這段護國經歷,然而他卻偏偏因其為內戰,恥以為功——這較之後來那些得意洋洋的內戰英雄們,人格之高下,真是曜日螢火,別若天壤了。僅此一節,蔡鍔將軍便足為千古英雄垂範。
  
  蔡鍔的離去,使得西南局面頓時大變,而導致局面惡化的關鍵人物,正是野心勃勃的雲南督軍唐繼堯。
  早當蔡鍔還在四川時,唐繼堯的表現就相當的令人討厭——護國戰爭最激烈的時候,他按兵不動,蔡鍔屢次催促而不得。然而仗打完了,他卻源源不斷地派遣滇軍入川來搶地盤。連蔡鍔也忍不住在7月18日發出「皓」電質問他:「邇者滇省於袁氏倒斃之後,於剛出發之軍,不惟不予撤回,反飭仍前進,未出發者,亦令剋期出發,鍔誠愚鈍,實未解命意所在。」同電中,他還奉勸唐繼堯功成身退——「儕輩中果有三數人身先引退,飄然遠翥,實足對於今日號稱偉人志士英雄豪傑一流直接下一針砭,為後來留一榜樣」,「我輩主張,應始終抱定為國家不為權利之初心,貫徹一致,不為外界所搖惑,不為左右私慝所劫持,實為公私兩濟」。
  然而被膨脹的個人野心沖昏了頭腦的唐繼堯,是不可能聽進蔡鍔這些金玉良言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6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2 | 只看該作者
在他去世前的11月1日,適逢日本軍機演習,蔡鍔還曾趴在病房的窗前觀看。但看完后,他頗受刺激,對陪護他的昔日士官同窗蔣百里說道:「中國的陸軍還沒有整理好,而別人的戰爭準備已經由平面轉向立體,我們不知道又落後了多少年!」然後,他又說了一段讓中國人世世代代都應該加以深省的話:護國戰爭是槍口對內的一種戰爭,不應引以為功,我死後必須薄葬。
嘆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7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3 | 只看該作者
這個時代里,就有那麼些人,當他們還是一介青衫秀才時,大抵有著滿腔的熱血和衝動,喜歡對朝廷政治評頭論足,說三道四,頗有匡濟天下捨我其誰的壯志。可一旦他們因為時運巧合,坐到了當年他們所極力詆垢的那些大人物的位置上后,他們卻比那些人墮落得還要迅速,還要徹底。為國家,為人民的抱負沒有了,剩下的,只是對於個人名利孜孜不倦的追求,對權力的極度熱衷,以及對腐朽墮落生活的不斷演繹與創「新」而已。
  他們「革命」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雖然他們滿口的新名詞,許諾帶領大家走進一個嶄新的時代,在那個時代里將有天下太平。可最後呢?人民所得到的,卻仍然是一如往昔的改朝換代而已。
  唐繼堯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唐繼堯,字蓂賡,1883年生人,雲南會澤人,書香門第。十四歲上中秀才,后因科舉無路,遂留學日本,入士官學校第六期。1909年唐繼堯學成回滇,任雲南講武堂教官,1911年,出任雲南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第七十四標第一營管帶,當時的協統(旅長)就是士官三期生蔡鍔,標統(團長)為唐的士官六期同學羅佩金。他隨即便參加了於當年10月30日的雲南「重九」獨立起義。
  雲南獨立后,蔡鍔一度偏聽於赴滇求援的戴戡,派唐繼堯率滇軍四個營入黔,后又改悟,要唐停止進軍。但唐在貴州制憲派許諾推舉他為貴州督軍的誘惑下,竟抗命不遵,悍然攻入貴陽,並對革命黨人大加屠戮。
  后蔡鍔奉調入京,乃向袁世凱保薦唐繼堯為雲南督軍,唐遂繼蔡成為雲南的主人。然而唐繼堯其人,素有政治野心,早年在日本讀書時,便自詡為「東大陸主人」,並以此刻了一方水晶印章,每每用於書畫之上——當然了,在當時,大家不過視其為一落魄憤青而已。可如今,這位當年的憤青因為機緣巧合,竟然主掌了南天一隅的軍政大權后,他又將會幹出些什麼來呢?他將要乾的,當然不會僅僅是辦一所「東陸大學」而已!
  護國之役中,唐繼堯雖然勉強同意借兵給蔡鍔、李烈鈞討袁,但其志卻實不在討袁,而是要借討袁之名,把這兩位在雲南極有威望的老大哥推出省去,以免威脅到他的地位。
  所以兩軍一旦離開雲南后,唐繼堯就在後勤支援,兵員補給上,變得異常的不痛快,因而使得蔡鍔討袁之師僅能局促於川南一隅之地——如果不是恰逢北洋內亂,而袁世凱又早死,則天下勝負之數,尚難定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8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4 | 只看該作者
護國戰爭結束后,滇軍牢牢佔據了川南,並進而問鼎全川。唐繼堯見大事已定,便一改前態,轉而將四川視為其外府,源源不斷地派兵入川,其動機顯而易見。以至於蔡鍔也親發「皓」電予以譴責,然而唐卻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待蔡鍔去后,唐繼堯更是變本加厲,他利用滇軍將領羅佩金為代理督軍,掌握著四川軍權、財權之機,以征服者自居,推行強滇弱川的「大雲南」政策。
  他一方面以滇軍為斂財工具,大肆搜刮全川財富:設立護國銀行,專門兌換滇幣,截留了數百萬鹽款,毫無報銷。另一方面,滇軍又把持了成都兵工廠,肆意擴充軍隊實力——護國之役,入川滇軍僅有十二營,到戰役結束后,因為損失消耗,僅存十營。然而此後,唐繼堯便絡繹不絕地送來大批徒手的雲南新兵,利用成都兵工廠在此半年內生產的武器,足足編成了兩個整師。
  
  而對於當時川軍的五個師又一個混成旅的部隊呢?唐繼堯、羅佩金則極力加以裁減。
  首先是在餉項上加以扼制。羅佩金非但不肯補發起義川軍劉存厚部在護國戰爭中因為起義而導致的欠餉,甚至連傷亡官兵的撫恤金也一概置之不問。川軍無奈,在與之多方交涉后,羅佩金才對撫恤金略為敷衍,欠餉卻仍然不管。
  此外,羅佩金還動用督軍權力,強迫川軍縮編。擬將屬於國民黨系統的川軍第四、五兩個師,各縮編為一個步兵旅,其他各師,除首先起義的劉存厚第二師外,均減編為每連九十人的步兵師,並廢去其他特科。雖然滇軍也縮編為一師一旅,但加上督軍署所屬之警衛團、兵工廠護衛營合計,實則滇軍並未裁減,仍保留有兩個整師。
  在軍餉上,滇、川兩軍之待遇差異則更為顯著:滇軍一個師年費一百二十萬,川軍一個師年費僅為八十萬。
  唐繼堯、羅佩金這種極為明顯的喧賓奪主的做法,終於激起了全體川軍的激憤,於是便有了「川人治川」口號的提出。
  這是四川地方實力派,自辛亥后又一次爭取地方獨立的鬥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49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4 | 只看該作者
不甘受歧視的川軍,於1917年3月,在第一師師長周道剛的倡導下,在成都集合各師代表會商對策。最後決議以劉存厚領銜,向黎元洪大總統及國務院、陸軍部控訴督軍羅佩金編遣不公。
  羅佩金對川軍將領此舉自然不滿,加之聽聞北京方面將有變更四川督軍之說,更加惱火,遂決定以武力先解決川軍第二、四兩師。
  第二師師長劉存厚領銜反羅,在挨整的黑名單中榜上有名自不奇怪。那麼第四師師長陳澤霈又憑什麼上榜呢?原來這陳澤霈,在護國軍入川之役中,做過羅佩金的參謀長,算起來原屬滇軍系統,雙方關係不錯。但陳自任為第四師師長后,卻與川軍將領日益親密,故而此時羅見連他都反對自己,尤其憤怒,便照顧他優先上榜了。
  羅佩金敢於如此輕視川軍,主要還是因為川軍在護國之役中表現實在不佳。劉存厚起義后,在與北洋軍的戰鬥中很不得力,蔡鍔也曾抱怨說是:「劉部號稱四千,臨陣不見一人。」
  因此,羅佩金就照著自己對川軍的成見,著手進行解決他們的軍事部署——同樣也是士官出身的羅督軍可沒有看到,滇軍入川時那種理直氣壯,以天下為己任的蓬勃精神正在消亡,而全川軍民的憤懣卻正在積累……驕兵必敗,哀兵必勝,何況這還是在人家的地盤上打仗呢?唉,那個年頭的大人物就是這樣,他們總是想當然地把自己當成老虎,而把對手當成病貓,可結果卻總是讓後人笑掉大牙。
  袁世凱是這樣,羅佩金是這樣,以後還將有很多人,也會這樣。沒錯,他們手裡掌握著由新思想、新技術所創造和賦予的強大力量,但他們卻從不曾弄清楚,人類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普遍的常識,那就是:暴力無論新舊強弱,它們從來都不是無所不能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0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5 | 只看該作者
羅佩金迭次電告北京段祺瑞政府,稱劉存厚「外強中乾,毫無膽略」,希望中央明令,讓他解決川軍。可作為北洋系領袖的段祺瑞,雖然不喜歡倒戈的川軍,但更不會喜歡護國戰爭中的強悍對手滇軍,更不願意去替唐繼堯、羅佩金當這個得罪人的冤大頭。他遂一再隔靴搔癢,坐視乃至於暗地裡慫恿劉存厚與羅佩金對抗,致使滇、川兩軍矛盾愈發激化。
  雖未得到段政府明示,但自信滿滿的羅佩金還是下定決心,要以武力解決問題。他調動軍隊,出駐天回鎮、新都、金堂、趙家渡等處,對劉存厚部暗取包圍之勢。又以一營兵力馳赴潼川,監視駐順慶的川軍第三師,並調駐富順、瀘州等地的滇軍開駐成渝之間的資中、內江,一方面可以監視駐成都周邊的劉存厚,另一方面也可提防駐川東的川軍第一師周道剛、第五師熊克武等部可能的異動。
  軍事部署完成後,羅佩金便開始下手,先是準備用誘捕的手段逮捕劉、陳兩人。劉存厚比較滑頭,每次都託故不去,陳澤霈則因與羅是老熟人,貿然前往,一去即被扣留。羅佩金扣留了陳澤霈后,便於4月14日,宣布撤去陳的川軍第四師師長職務,改以該師旅長盧師諦接任師長。次日晨,羅督軍又以為盧師長就職行布達式為由,遍請在蓉第四師各級軍官,齊集皇城內督軍署。這些軍官一進督署,也被悉數扣押,滇軍趁機出兵包圍其各部隊,將其全部繳械。
  劉存厚得知第四師被解決后,立刻加強警戒,川、滇兩軍步哨紛紛延伸接觸,小規模衝突不斷發生。一場大戰又在眉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1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5 | 只看該作者
當時成都城內外各方勢力的軍事部署情況如下:
  劉存厚部川軍
  第二師師部設於北較場,駐有田頌堯的騎兵一團,及部分師直屬部隊;西較場駐有賴心輝的炮兵一團,團部設於舊將軍署;另有范士傑一個營駐於老西門,負責把守城門;北門也在劉部掌握中。城外鳳凰山兵營中,駐有劉部舒雲衢的一個旅,轄鄧錫侯、廖謙兩團。
  滇軍
  以第六師駐成都城內,師長顧品珍兼任成都衛戍司令;督署直屬警衛團等兩個多團,駐皇城內,擔任督署防務;約一個多團,駐東校場;東門和武城門(即新東門)為滇軍所控制。另,城外還駐有部分滇軍。
  黔軍
  除滇、川兩軍外,城內還駐有部分黔軍,這是在護國戰爭時代由戴勘率領進入四川的。戴戡本人駐於舊督院,其所率的熊其勛旅,大部駐於南門附近,並掌握南門門禁。羅、戴本為蔡鍔的左右手,淵源甚深,故羅在計劃中擬以戴為強援。
  
  自14日後,滇軍以防止四師散兵流竄滋事為由,派出督署參謀長趙鍾奇(士官八期)與劉存厚部參謀長林爽(士官六期)協議,劃定兩軍防區,分設崗哨,彼此約定非事先徵得同意,不得武裝通過。但接下來的三天內,滇軍卻屢屢違約,數次以全武裝部隊強行通過劉存厚的防區,劉部雖偶有阻擊,但事態均未擴大。
  但到4月18日,滇軍一部自灌縣押運繳獲的川軍第四師槍械前往成都,在途中遭到劉存厚部的劫奪,正是這一事件引發了蓄勢已久的川、滇衝突。當夜,雙方發生大規模交火,羅、劉之戰自此全面爆發。
  雙方事後均指責對方首先開火:滇軍稱是川軍首先炮轟皇城內的督署,故自己才加以反擊;川軍則稱,滇軍在發動攻擊前,即已經自皇城城頭上發炮猛轟劉存厚師部駐地北較場、炮團駐地西較場等要地了。究竟誰先開火,如今看來真是個謎案了,不過此役以炮戰肇始,大概還是不假的。
  此役伊始,滇軍便分兵三路大舉進攻劉部駐地:一路由東校場出擊,進攻北較場的劉存厚師部及駐文殊院的機關槍營;另一路則自皇城內的督署出擊,越過東城根靠近將軍衙門的一段已跨塌的城牆,進攻駐舊將軍署的賴心輝炮兵團團部;還有一部,則由城外繞行攻入新西門,準擬一舉解決掉西較場的炮兵團——川軍炮兵是不是先開火不好說,但看這滇軍的部署,還真就是沖著劉存厚的炮兵去的呢!
  同時兩軍在東、西御街上也發生了激戰。
  照說羅佩金的計劃還是很周密的,投入的兵力也不算少,可他就差那麼一點,沒有想到滇軍此刻的戰鬥力竟有那麼糟糕,而川軍竟有那麼頑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2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5 | 只看該作者
主攻的三路滇軍,因遭到了川軍的頑強抵抗,原計劃均未實現;而在東西御街上的戰鬥呢,滇軍也是一觸即潰,讓川軍樂滋滋地佔領了督署所在地皇城外的要點三橋。
  次日上午,省議會及各國領事團即出面調停,川、滇兩軍均同意停火,川軍為表示誠意,也答應將三橋讓出,由中立的黔軍接防。
  但當晚滇軍毀約,又由皇城中衝出,向守衛三橋南街和陝西街的川軍發起進攻,同時東校場的滇軍也三次進攻佔據北城的川軍,但這些進攻和前晚一樣,沒有取得任何戰果,各路滇軍都被擊退。
  到四更時分,防守皇城督署的滇軍王秉鈞部,為掃清射界,並嫁禍於川軍,竟然用洋油和燃燒彈,在皇城周圍縱火焚燒民房,將后子門附近,東、西御河,東、西二巷,九思巷等處焚毀殆盡,皇城附近之東、西鵝市巷,東、西御街之間,三橋北等處也盡成焦土。當時葬身火海的平民為數甚多,連前去救火的消防隊員也因遭到射擊而頗有死傷。這場大火直至4月20日午間方才漸漸熄滅,被焚燒的民房多達千餘間,平民死傷者達三千餘人。
  除了放火以外,把守武城門的滇軍,還肆意屠殺俘虜和平民。自4月18日夜開始,滇軍營長李正芳等部便不斷將川軍第四師被扣押的軍官及部分濫捕來的平民,用刺刀捅死後拋屍城下,數日內拋棄的屍首竟累計多達八百餘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3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6 | 只看該作者
在成都城裡打響之後,川滇兩方尚未參戰的幫手們也沒有閑著,諸色人等紛紛展開電報戰,一時間到處唾沫橫飛。
  4月19日,羅佩金的雲南後台老闆唐繼堯,發電痛罵劉存厚「叛變」:「川省實行裁兵,原屬正辦,乃劉師長竟令所部圍攻督署,實屬不顧大義,應請主持公道,迅與解決。」
  而劉存厚的川軍同袍,旅長劉湘、劉成勛、但懋辛,團長鄧錫侯、田頌堯、賴心輝、向傳義、呂超等,也在同日聯名發表通電,抱怨羅佩金:「在任數月,酷嗜淫賭,勒提稅款逾七百萬,本省軍餉數月未發。」這幫人中,既有國民黨人,也有服從北洋政府的舊軍人,比如說但懋辛、向傳義、呂超等就是國民黨系統的川軍第五師熊克武的部下,照理說是南方派。但他們雖然與羅佩金同黨,羅卻首先不顧同黨之誼,要在裁軍中將第四、五兩個師縮編成兩個旅,切膚之痛當然就勝過了黨同伐異之急,故而他們也不得不小聲嘀咕兩句以示不滿。而像劉成勛、鄧錫侯、田頌堯、賴心輝等人,原本就是劉存厚的人馬,劉湘則是劉成勛的大邑老鄉。因北洋政府在暗地裡支持劉存厚,故而這幫人也被視為北方派。
  就在川滇兩省軍人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兩省的文人也幹上了——雖說這幫秀才先生們扛不動大槍,但他們也不甘寂寞,成群結隊地蹲在省議會、國會這些公共場合的會堂哪,或是電報局子哪之類的地方幫腔,你敢罵我「侵略鄰封」,我就罵你「爭權叛變」——反正遣詞造句正是此輩秀才的長項,故而那幾天大家玩得很是不亦樂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4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7 | 只看該作者
滇軍對川軍屢攻不下,而成都士紳人民對之已極其憤恨,加之北洋政府多次表示不支持,羅佩金也自感在成都呆不下去了。遂於4月20日,經各國領事和成都士紳再度調停后,與川、黔兩軍達成協議,三軍將成都城區分成三大區域,成「川」字形,由黔軍駐防中間地區,以隔斷川、滇兩軍,防再生事端,並協議兩軍同時退出成都城區。
  4月27日,滇軍由成都東門撤出,開往簡陽;川軍則由西門撤出,退往鳳凰山。雙方僅在城內東、北較場,各留駐了少量部隊。
  劉、羅之戰,到此乃告一段落。
  
  這是一場典型的神仙打仗,百姓遭殃的戰爭。此役從戰術上看,雙方兵力損失都不大,只是打了個平手,但實質上,更吃虧的是滇軍——非但其殲滅川軍的預期戰術目的沒有達到,而且4月20日,北京政府還明令同時撤銷羅佩金、劉存厚兩人職務,改以省長戴戡兼代督軍。
  雖然同是撤職,但劉存厚就算丟了師長,還有個蔡鍔給的軍長銜呢,照樣可以帶自己的部隊——他甚至還很客氣地表示要服從命令,請羅前督軍趕快讓接替他當師長的滇軍將領劉雲峰,從火線那邊過來赴任。瞧他這玩笑開的!
  而羅佩金的四川督軍就不同了,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兵權財權哪!
  老羅對此自然是怨聲載道。
  
  說來羅督軍吃到這個大虧,首先得埋怨他自己太大意。他的保密工作對劉存厚做得不怎麼樣,但對自己人卻做得相當好——大戰在即,滇軍的高級軍官中,竟然還有很多人毫不知情。
  比如說奉調前往資中阻擊川軍的滇軍主力,第二十七團金漢鼎部,對即將到來的川滇大攤牌就相當的茫然。
  他率部在3月下旬從瀘州出發,4月2日到富順,因為友軍二十八團第三營的部隊包圍了當地稅局要錢,所以金團長只好耽擱了一天調解糾紛。
  4日到了自流井,又因為旅長劉法坤要部隊接受檢閱,結果金團長又耽擱了十六天,直到到4月20日才從自流井上出發……而到這時候,成都的大仗都已經打完了。
  等金團長四天後抵達簡陽城南要地七星山的時候,本該由他以逸待勞地阻擊的川軍第三師部隊,已經在以逸待勞地阻擊他了。
  瞧滇軍這仗打的!
  除了自己的人馬調動得稀里糊塗外,羅督軍還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他錯誤地估計了統帥黔軍的四川省長戴戡的態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5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8-31 00:47 | 只看該作者
戴戡,秀才出身,后留日,在宏文學院讀師範。與蔡鍔同為梁啟超的弟子,進步黨人,系貴州制憲派的核心人物。正是因為梁、蔡、戴之間有這麼一層密切的關係,故而自辛亥以後,貴州局面受雲南影響頗多。
  戴戡在護國之役中,先隨蔡鍔回到雲南,后又進入貴州,積極鼓動當時的貴州護軍使劉顯世獨立,並親率黔軍一部入川助戰,和羅佩金同為蔡鍔的左右手。
  在蔡鍔離川后,戴戡更進而成為進步黨在西南的領袖人物,並因其恩師梁啟超的積極活動,得從唐繼堯、羅佩金的手裡分得一杯羹,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四川省長兼軍務會辦。
  但云南方面的唐繼堯既已視四川為自己的外府,自然對戴戡分走了民政權格外不滿。再加之四川督軍羅佩金又是國民黨員,護國之役后國民黨與進步黨因也爭功爭位而矛盾日深,故雙方雖系故人,卻也免不了時有摩擦。所幸秀才出身的戴戡自知力量薄弱,總是委屈容讓,故滇黔矛盾尚不十分激化。
  在羅、劉之戰中,羅佩金原指望戴戡加以援手,但受夠了滇方壓迫的戴秀才也大耍滑頭——事先極力慫恿羅動手,但等到事態惡化后,他卻又袖手作壁上觀。
  
  但戴秀才這手玩得極其拙劣,以至於省議會也極力譴責他「該省長不為曲突徙薪之計(錯別字修訂,汗顏中),而圖收焦頭爛額之功」,「陽為調和而陰實慫恿,對於羅督,則謂川軍決無讓步,對於川軍,則謂羅非取消某軍不可」。
  因此羅、劉兩人鷸蚌相爭一番后,卻眼見得讓戴戡漁翁得利揀了大便宜,一時身兼了督軍、省長、軍務會辦三職,盡掌軍、民、財權,各自都頗悔失計,心懷不滿。
  偏偏這戴戡上任后,也倒行逆施,他不好好打算怎麼平息眼前的滿目瘡痍,卻全盤秉承了前任羅督軍的衣缽,繼續一門心思算計怎麼整劉存厚——在他看來,要統治四川,首先就要將桀驁不馴的劉存厚大大削弱或乾脆處理掉。
  如此一來,此前的川、滇矛盾,就演變為了川、黔矛盾。而與此同時,一度冷淡的滇黔關係,又再度變得曖昧起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6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2 05:56 | 只看該作者
戴戡眼見羅佩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解決掉川軍,估計自己也未必能獨自吞下了劉存厚這頭大牯牛。因此在羅佩金退出成都后,他又轉向羅示好,在善後處理中處處偏袒滇軍,打擊川軍。
  羅佩金過去恨戴勘分權,這回又替戴火中取栗傷了自己,本是相當惱火的,但畢竟滇、黔淵源猶在,而敢於造反的川軍仍然是他們共同的敵人,也只好咬著牙答應配合戴戡。
  在得到羅佩金同意支持的允諾后,戴戡的膽子也大起來,開始進一步欺負劉存厚。
  在羅、劉之戰後,川軍已大部撤出成都城,僅留了兩營兵力於城內,以保守西、北兩門的入城通道。川軍這部分兵力,本來對黔軍也算不上是威脅,劉存厚鑒於己部方經大戰,也不願意再立刻招惹黔軍。
  但戴戡卻誤讀了形勢,自以為有滇方撐腰,遂在成都局勢甫定之際,便悍然強令劉存厚將此兩營兵力撤出城外,防地交由他的黔軍接收。劉存厚則以其鳳凰山駐軍經常要進城採辦給養,必須留兩營人馬保護入城通道為由,負氣拒絕。雙方為此爭執達兩月之久,戴戡既與羅佩金預有成約,便決定以武力先行解決這不聽話的兩營川軍,再與滇軍合力,以討叛為名,全部消滅劉部。
  
  就在戴戡積極籌劃消滅劉存厚時,北京城裡出了件大事。這年的5月里,以逆來順受脾氣極好而著名,被稱黎菩薩的民國大總統黎元洪,終於受夠了刁鑽跋扈總不拿他當領導的國務總理段祺瑞,斷然行使起總統權威來,下令解除段祺瑞的總理職務,民國時代最著名的政治笑話「府院之爭」爆發。
  跋扈慣了的段總理,沒想到素來一副好脾氣的黎菩薩也會造反,一時倒也傻了眼,無可奈何之下,只得擱下挑子跑回北洋大本營天津衛去閉門修身——說是修身養性,其實是暗地裡里策劃倒黎。在段的唆使下,素來以大清忠臣自詡的辮子軍統帥張勳,便趁機以調停為名,率領五千辮子軍入京奪權,將黎菩薩轟下台去。7月1日凌晨,自以為掌握了大權的張大辮子,便穿上前清官服,帶著康有為等一幫遺老遺少,恭請宣統皇帝溥儀出來複辟了。
  宣統皇帝掛出龍旗復辟后,偽詔四齣,大開空頭支票,賞天下諸侯官爵以收買人心——還真就有幾個不怕死的「忠臣」領了這空頭的賞額呢——在四川地頭上,皇帝也宣布賞授劉存厚為四川巡撫。
  奈何這劉存厚是個識時務的,非但不肯接受這空頭的巡撫,還打算通電全國反對復辟。可是劉師長派出去打電報的辦事員們,跑到電報局一看卻全都傻了眼,因為大部分電報局都被戴兼督派去的兵監控起來了,還特別申明,嚴禁拍發劉師長的電報——最後劉存厚只向北線打出了唯一一通電報,並得到了陝西督軍陳樹藩的複電。
  你說這戴兼督他咋就和電報局子過不去了呢?
  說來還是政治鬥爭的需要。就在劉存厚得知他被莫名其妙地任命為「四川巡撫」的時候,戴戡也得到了同樣的消息。他靈機一動,迅即派兵控制了各個電報局,不讓劉存厚打出辯誣的通電,打算就此做一篇好文章。那年頭通訊事業不發達,要迅速表明態度,就只能通過打電報這種洋玩意兒——所以戴兼督控制電報局子,就是不想讓劉師長有表明態度的機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7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2 05:56 | 只看該作者
在封鎖電報局子的同時,他又立刻通知各色人等,訂於7月4日召開軍事會議,並要劉存厚也一併出席,準備在會議上對劉發起突然的輿論攻擊,以便先聲奪人。劉存厚心知不妙,一如既往裝病,稱自己身患瘧疾動身不得,僅派其軍法處長吳榮代表出席。會議一開始,戴戡便嚴厲譴責劉存厚不該接受宣統所任的偽職,要他通電取消。雖然戴兼督在台上聲色並厲,但與會的各色人等卻不甚買賬,紛紛在場下嘀嘀咕咕,說人家這還沒接受呢,又怎麼談得上取消?戴兼督甚覺無聊,頓時語塞。
  儘管道義上的大文章做不通,但戴兼督也和羅督軍一樣,很樂觀地相信自己手裡的槍杆子比較有發言權。7月5日晚間,戴戡便動員黔軍主力七個營,強行接收西、北兩門的防務,同時向駐北較場的劉部留守部隊發動進攻。
  劉部川軍見黔軍勢大,遂急忙收縮兵力。劉存厚不傻,他對川、黔兩軍的攤牌也有所警惕,早就指示部隊在必要時可以放棄北門,但必須集中兵力確保西門,以便援軍入城。因此這會兒川軍便遵照這一指示,主動放棄了成都北門,在團長田頌堯的指揮下集中於西門附近死守待援。川軍以兩營兵力對抗黔軍七個營,頗感吃力,其中一個連苦撐到援軍到來時,僅只剩十七名官兵了。
  
  進攻川軍的黔軍,紀律比滇軍更糟糕,當夜就有部分亂兵藉機四齣放火,燒毀民房,並趁火打劫,成都西、北兩城區的居民,又遭到一次浩劫。
  戴戡雖然又一次挑起了爭端,但其所轄的黔軍,兵力並不強,僅有一個旅而已。他之所以敢於和強大得多的劉存厚動武,全是依賴有滇軍作後盾。可是滇軍統帥羅佩金三個月前才給戴戡隔岸觀火地玩了一把,這時候還很有點恨意未消,雖然勉強同意援戴,但他也想如法炮製一回,讓戴戡把自己的實力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
  按說羅佩金這個打算是沒錯的,可是他卻沒有看好火候——因為援救自己人的劉存厚動作可比他快多了。
  劉存厚在得知成都城裡打響后,迅即派兵支援,次日便有部分援軍入城。川軍援軍入城后,雙方實力對比立刻發生決定性變化,處於劣勢的黔軍不得不後退。7月7日,川軍擊潰駐守東校場的黔軍,8日又擊潰佔據西較場的黔軍,黔軍遂收縮兵力,退入皇城內的督署固守,等待滇軍來援。
  川軍隨即包圍皇城,發動了一輪輪猛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8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2 05:57 | 只看該作者
卻說三個月前羅佩金退出成都后,原打算回雲南待罪聽候查辦,但為唐繼堯阻止,讓他繼續留在四川以觀時變,羅佩金遂留在川南的敘府。
  果然不久之後,川黔兩軍便又開爭端。但羅佩金卻錯誤地以為黔軍大可支撐一段,想坐待鷸蚌兩疲,以收漁人之利,故而遲遲按兵不動。直等到7月13日,他才借口調解,帶部分兵力西上。而駐川滇軍的總動員令,直到7月16日才發布,這時候駐川南敘府、自流井的部隊,才慢騰騰地分道向榮縣、威遠、犍為、嘉定(今四川樂山)方向移動。
  就在駐川滇軍部隊出動的同時,雲南的唐繼堯、貴州的劉顯世也以討伐謀「叛」的劉存厚為名,派出了各自的援川部隊。唐繼堯於16日發出「銑」電,威逼劉存厚率部移師北去,讓出四川,否則自己將親率三軍,弔民伐罪。當然了,唐督軍還說了,如果劉願意投降,他也可以不咎既往——唐繼堯這哪裡還是什麼「弔民伐罪」的檄文,完完全全是一篇赤裸裸的吞併宣言了。而戴戡的直接後台老闆劉顯世,原也是在唐繼堯的扶植下掌握貴州大權的,同樣也指望著能在四川分一杯羹,因而與雲南保持高度一致,派黔軍主力入川援戴。
  
  此際陸續入川的滇軍人數已較護國戰爭時期擴大了十倍有餘,除羅佩金原掌握的部隊外,還有後續入川的李友勛、鄧泰中、馬驄三個旅,黃毓成的第四軍、葉荃的第八軍三個旅另一個大隊,計約三萬人。不過滇軍雖然總兵力強大,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戰線太長,部隊分散——這邊駐川部隊已經和川軍大打出手了,可雲南的後續部隊才剛剛出發。結果滇軍兵力雖眾,在局部戰場上卻每每處於劣勢,給川軍提供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羅佩金急於援戴,因此不待雲南後續部隊到齊,便分三路出兵:以韓鳳樓為第一路司令,率朱德部出敘府,擬經犍為至樂山與第二路會合后,經由眉山攻成都;以劉雲峰為第二路司令,率金漢鼎部,出自流井、榮縣一路,在與第一路協力驅逐樂山守軍后,合攻成都;趙鍾奇為第三路司令,率田鍾谷旅,出資中,自仁壽方向攻成都。
  羅佩金這是個避實擊虛的打算,他準備繞開成都外圍龍泉驛一帶的險隘,不與打援的川軍作過多糾纏,而待迂迴成都部隊救出戴戡后,再與川軍決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59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2 05:57 | 只看該作者
但羅佩金這個作戰計劃很有點紙上談兵加蠻幹的味道——說來這也是士官生的通病了。後來大名鼎鼎的國軍「王牌戰將」湯恩伯湯司令,也有這個毛病。他在士官學校作沙盤推理時,也曾把傻大粗笨的重炮放到光禿禿的大山峰頂上去轟人家。結果搞得日本教官哭笑不得,只好請教老湯,你究竟準備怎麼把重炮抬上去?
  這回羅佩金犯的錯誤和老湯如出一轍。雖然看起來不錯,但他卻壓根兒就沒有考慮自然條件是不是許可。他選定的迂迴線路雖然可以繞開敵人主力的堵截,但沿途所將要經過的岷江流域河流縱橫,加之適逢洪水季節,滇軍遭遇的麻煩實際上比川軍能夠製造的更多。
  
  這個不夠周密的作戰計劃,很快就導致了嚴重的後果:第二路軍在榮縣附近的三江鎮遭到川軍陳洪範部的阻擊,又適逢雅河、銅河、岷江等河川山洪暴發,雙方都被困在山頭上無法活動;第一路軍也受阻於犍為。等到洪水退後,兩路大軍才合力擊退川軍,攻入樂山。滇軍緊追川軍至蘇東坡的老家眉山,川軍嬰城固守,因城牆高大堅固,遠征而來的滇軍又缺乏重炮,難以攻克,一時雙方陷入僵持。
  而擬自仁壽攻成都的第三路軍,也因旅長田鍾谷和團長衛秉鈞發生衝突,自亂陣腳,遂退出仁壽。
  
  就在各路滇黔軍隊磨磨蹭蹭地向成都進發時,皇城督署里困守的戴戡已經撐不住了。
  劉部對滇軍即將發起的援戴行動深為忌憚,尤恐陷入內外兩線同時作戰的不利境界,因而在包圍皇城后,對黔軍的攻擊格外猛烈,想要儘快解決戰鬥。
  時任攻城總指揮的劉部參謀長汪可權,指揮部隊挖掘坑道直通城根,並將一具棺材裝滿炸藥運入坑道中,實施爆破,同組織敢死隊,準備沖入。
  
  川軍的爆破相當成功,轟垮了部分皇城城牆,但黔軍也意識到這個缺口的危險,組織兵力拚死抵抗,川軍敢死隊受阻。
  可劉存厚的運氣就是那麼好,東方不亮西方亮。就在敢死隊受阻的時候,劉軍的炮兵卻立了大功。在雲南講武堂炮兵科出身的賴心輝指揮下,劉軍炮兵一炮命中了黔軍彈藥庫,將黔軍的庫存彈藥盡數引爆,爆炸時間長達一天一夜之久。
  說來這黔軍也不是沒有炮兵,就是命中率不大高,更沒有像川軍炮兵這樣立下決定性的功勞。嘲笑黔軍糟糕的炮術,成了那幾天成都市民難得的樂子。曾有人苦中作樂,作《竹枝詞》一首道:「放火燒城太害民,偏偏難拔蜀軍營。一炮打在草堂寺,半是驚人半笑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主題

6772

帖子

2390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390
60
 樓主| jydeng 發表於 2008-9-2 05:58 | 只看該作者
黔軍經此打擊后,處境已極其不利:一方面糧彈兩缺,無力再繼續支撐下去;另一方面,同盟的滇軍又遲遲不肯踐約。
  戴戡又慌又氣之下,只得通過原來在劉存厚手下當過旅長的警察廳長雷飈,出面居間調停,表示只要川軍肯停火,自己願意交出督軍、省長、會辦等三顆印信,並率黔軍退出成都。
  川軍為迅速瓦解皇城內黔軍的抵抗,以免遭到來援滇軍的兩面夾擊,遂詭稱同意。
  7月17日,戴戡交出大印,統率全部黔軍退出皇城,經三橋、紅照壁、南大街退出成都南門,戴、劉之戰告一段落,共計歷時十三晝夜——嗯,比宣統的復辟還多了一天。
  
  戴戡雖然交代職務退出了成都,但以「討劉援戴」為借口入川的滇黔軍隊,卻並沒有因此而止住前進的步伐。此刻唐繼堯討伐劉存厚的借口已完全破滅,而其以吞併四川為目的利己企圖卻已昭然若揭。
  四川各界紛紛在文電上譴責唐、劉、羅、戴等人圖川、禍川之罪惡,稱:
  「此次之亂,勝前(羅、劉之戰)十倍,共燒大街七十餘處,屠殺人民,劫掠金銀,則不可數計……《左傳》曰:『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始知羅戴皆盜賊也。《尚書》曰:『虐我則仇。』始知羅戴皆寇讎也。平民殺一人,罪死,焚一屋,罪死;今以督軍省長殺數萬人,焚數十萬家,其罪又當如何?平民盜一錢,有罪,掠一物,有罪;今以督軍省長而搶錢數千萬,掠物數萬萬,其罪又當如何?」
  
  當天府之國的書生秀才們在引經據典尋章摘句,義憤填膺勢不兩立地譴責滇、黔軍隊的暴行時,他們忘記了在那個古老的混亂時代里,還曾有位離塵的智者說過這麼一句名言:「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在一個充滿暴力征服慾望的時代里,哪裡還有若輩心中的「道義」二字可言呢?罪惡的根源,固不在於一兩個人的貪慾與野心,而是在於整個時代的迷惘混亂。
  大一統時代的傳統共識,因被視作新時代的桎梏而遭到推翻,可是那幫推翻舊時代的熱血青年們為新時代所定下的規則呢,卻又總是沒人願意遵守——它本來就是那些遊學異國的書獃子們生搬硬套來的嘛,所以雖然貌似完美,實際上卻繁瑣複雜又缺乏繼承性,是個畫虎類犬的失敗之作。而且對於那個時代的大多數國人來說,它也真是個既難以掌握,也難以接受的尷尬玩意兒。
  於是,一種簡單而又原始的替代辦法,群雄逐鹿勝者為王的叢林法則起而代之,野蠻時代的獸性撕咬逐漸替代了文明時代的美好的初衷。這就註定了那些剛從崩潰的帝國時代里走出來的人們,還需要在亂世的淋漓鮮血中作更加漫長而痛苦的思索與尋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9 02: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