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悅音海螺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達真堪布:「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連載,歡迎共修)

[複製鏈接]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41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4 19:53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42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5 14:30 | 只看該作者
惡名轉為道用:
有者百般中傷吾,惡名縱遍三千界,
然我深懷慈愛心,贊其功德佛子行。
「有者百般中傷吾,惡名縱遍三千界。」有人在大眾面前揭露你,說你的各種壞話、過失、錯誤、不足,然後傳遍三千大千世界;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也不能說對方的過失。
「然我深懷慈愛心,贊其功德佛子行。」我依然對他生起慈愛心,還去讚歎他,這就是佛子行。別人說我們的過失、誹謗我們、羞辱我們的時候,我們不但不能生起嗔恨心,不能說對方的過失,不能誹謗對方,反而要讚歎對方。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別人說我們的過失,是幫我們消業,提醒我們改錯、改過,是好事並不是什麼壞事!然後我們能夠修忍辱,沒有生起嗔恨心,還能讚歎對方。
讚歎敵人、讚歎仇人的功德非常大,是積累資糧最最殊勝的一種方法。若是能這樣反省、這樣轉變、這樣修行的話,第一能消業,能消除宿世的好多好多罪業。第二能積福,能積累很多很多福慧資糧,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對方說我們的過失,或者惡口罵我們,若是我們能夠把握好的話,這是最好的去魔障的一個方法。別人在罵我們,在羞辱我們,在誹謗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我執自然就會顯露出來。這個時候若是能夠降伏我執的話,斷我執也不難。這是磨練心最最殊勝的一種方法,是降伏我執、斷除我執最最殊勝的一種方法。
對方羞辱我們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接受不了呢?對方誹謗我們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接受不了呢?對方用各種惡語辱罵我們的時候,我們為什麼接受不了呢?就是因為有「我」,把我看得太重了,把我想得太好了、太美了!就是有我執、我愛!若是在這樣的對境當中能夠訓練自己的話,能很快速地斷除我執。
另外,我曾經也跟大家講過,若是能將誹謗、侮辱轉為道用的話,就是一種成就,是一種最最殊勝的悉地啊!
真的,上師如意寶在世的時候,我們在喇榮也修過這個法。當時喇榮在藏區以及整個世界開始出名的時候,有各種的誹謗,也有各種的羞辱。雖然我們也有驅除這些侮辱、羞辱、誹謗的一些修法;但上師說了,我們不修這個,我們一定要把這些都轉為道用。於是我們就修了將羞辱、誹謗轉為悉地的一種修法。結果你看,現在喇榮的盛名傳遍了整個世界!若是自己能夠把握好,能夠轉為道用的話,就是一種成就!
還有,如果有人用各種惡語來辱罵我們的話,這是驅除磨難、魔力最最殊勝的一種方法。
青海果洛那邊有一個大成就者,他周圍有很多人嫉妒他,給他施咒術。但是他說,他可以轉為道用。這些對他來說是一種保佑,根本不是什麼傷害。對於真正有修行的人來說,這都是好事,不是什麼壞事。他們通過這些方法、竅訣,能迅速地成就、成功,能迅速地圓滿。
我經常跟大家講,主要看自己。如果自己有修行、有智慧的話,都是助緣;若是沒有修行、沒有智慧的話,都是違緣。只是你沒有發現而已!有時候你覺得這太好了、太順利了;有人讚美你了,有人幫助你了,然後高興得不得了。其實這都是違緣,都在障礙你。真的,你們到這裡來也是,有人幫助你了,讚歎你了,然後心裡高興,其實這都是違緣障礙。有人說你了,罵你了,就開始心裡不高興了,覺得受委屈了,受到傷害了,這就是沒有智慧。其實,這才是真正讓你成就的最最殊勝的竅訣,但是都沒有認識到。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43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5 14:34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44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9 14:54 | 只看該作者
誹謗轉為道用:
何人大庭廣眾中,揭露吾過出惡語,
於彼亦作上師想,恭敬頂禮佛子行。
在大庭廣眾中——不是在一兩個人面前,也不是在三四個人面前;而是在大眾,在很多人面前,揭露了、傳播了你所有的過失、不足以及你做過的所有的壞事、各種的錯誤。用這些來羞辱、誹謗你的時候,你不但不生氣,反而把他當作上師,然後恭敬頂禮。為什麼?我經常跟大家講,這才是真正的上師,才是真正的善知識啊!   
我們這些凡夫非常愚痴、顛倒。我們特別喜愛我們的親朋好友,因為他們對我們好:幫助我們、讚歎我們,總是護著我們。我們非常不喜歡我們的敵人和仇人,因為他們總是在傷害我們、誹謗我們、欺騙我們,這就是顛倒!
為什麼說要把自己的敵人、仇人當作上師,然後去恭敬供養呢?我在這裡給大家解釋。比如說這裡有兩邊,這邊是我們的親朋好友,那邊是我們的怨敵仇人,都在看著我們。這些怨敵仇人看我們什麼呢?看我們的過失,找我們的不足。這邊是親朋好友,他們也在看我們,但是他們在看我們的優點、功德,他們很難看出來我們的缺點和不足。就是看出來了,也不敢說,也不捨得說,怕惹我們生氣,怕破壞彼此的關係!但是我們的仇人、敵人不是這樣,他們第一個能看出來,第二個他們敢說。
其實這些親朋好友正在唬弄我們,正在欺騙我們;而這些怨敵仇人正在幫助我們,他們說的才是實話。我們在接觸他們的時候,若是自己能夠把握好,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缺點和不足的話,就能去改正這些錯誤。
作為修行人,我們不是要懺悔嗎?我經常跟大家講,什麼叫懺悔?認錯改錯叫懺悔。我們的這些怨敵仇人,正在讓我們懺悔,幫我們消業。什麼叫開悟?什麼叫成就?發現自己的錯誤叫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叫成就!這些怨敵仇人,他們正在指出我們的毛病、缺點,讓我們開悟,讓我們成就、成長啊!其實真正的恩人是他們,真正的善知識是他們。
我跟大家講過,能指出你的毛病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能改正你的毛病的方法,才是真正的竅訣。所以我們的怨敵、仇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識!這裡說的不是沒有道理。
佛講的,尤其是在《佛子行三十七頌》里講的,每一句、每個字,講的都是事實、真理、真相,都是千真萬確的,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不是隨便講的。我現在給大家這樣解釋,都明白了吧?
前幾天我跟大家講,我們肯定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白,要把這些作為目標、方向,最後才能達到圓滿,這非常重要!雖然我們是凡夫,現在有很多地方肯定很難做到,但是我們要明白。既然我們皈依三寶了,發菩提心了,是佛門弟子,是大乘修行者了;那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要反省,每一個人都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份啊!
《佛子行》里講的,真的是我們修行的標準。只有拿這些來衡量自己,最後才能知道自己做得怎麼樣。若不是這樣衡量,認為自己是個修行人,認為自己是個大乘修行者,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就是在自己唬弄自己。我們可以把《佛子行三十七頌》作為標準,來衡量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能算得上是佛門弟子,是否能算得上是大乘修行人。
今天晚上就講到這。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45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9 14:58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46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15 23:56 | 只看該作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在這裡繼續給大家講《佛子行三十七頌》修世俗菩提心之(二)、惡緣轉為道用。
恩將仇報轉為道用:
吾如自子愛護者,彼縱視我如怨敵。
猶如慈母於病兒,尤為憐愛佛子行。
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作為一個修行人,特別是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不能生起嗔恨心,更不能傷害眾生。比如自己一直對他有幫助,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樣對待他,他不但不報恩,反而還傷害自己,像對待敵人一樣地對待自己。這時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也不能傷害對方。
有時候對方與我們也不是素不相識,也不是與我們有衝突或有矛盾,而是得到過我們的恩情,得到過我們的幫助,他們不僅不報恩,反而還傷害我們。這時候,很多人心裡肯定不平衡,肯定想不通。但是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這個時候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也不能傷害對方;而且還要像對待自己的兒女一般地對待他,甚至像對待自己有病的兒女一樣的對待他。
父母對自己的兒女非常疼愛、溺愛。一旦兒女身體不舒服了,患了嚴重疾病,父母對兒女會更加慈悲,會更加關懷。我們也要這樣對待眾生,不能因為這個生起嗔恨心或是傷害對方。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第一個,首先要明白,這也是一種因果。恩將仇報、以怨報德,這也是一種緣分。宿世我們肯定傷害過對方,對方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冤家。因此這個時候我們更要善待對方,這樣才能了這個緣,才能還這個債。
如果我們不善待他,反而記恨他,甚至去報復、傷害他的話,我們還會繼續造業,還會繼續和他結仇。這樣做,不僅對現世問題的解決不會有太大的好處,而且將來還要感受同樣的果報,這樣做沒有絲毫的意義,所以應該修忍辱。
第二個,首先我們要明白生起嗔恨心的過失。若是生起嗔恨心的話,我們的善根、福德都會毀壞。佛在經中講過,若是生起剎那的嗔恨心,就會毀壞在千劫當中積累的一切資糧。所以嗔恨心的罪業非常嚴重,過失也非常大。因此一定要修忍辱,不能對對方生起嗔恨心。我們在這樣的處境中,要觀察自己的心態,要考慮到生起嗔恨心的過患。
第三個,我們可以思維修忍辱的功德。能夠修剎那的忍辱,也會積累很多的資糧。作為修行人,積累資糧非常重要。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通過這種機會,來積累自己的資糧,這也是一種方法。
最後,我們還可以思維修自他交換、自輕他重菩提心的功德。如果他以怨報德,你還能像對待自己兒女一樣地對待他,甚至還能將功德迴向給他;或者還能夠承擔他的一些痛苦、一些業果的話,這也屬於修自輕他重、自他交換菩提心,這個功德也非常大。
所以,我們要思維生起嗔恨心、傷害眾生的過患,然後要修忍辱,修菩提心。修這些功德,修這些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將恩將仇報轉為道用,否則很難。
像前幾天講的一樣。其實按道理來講,眾生都患有貪嗔痴慢疑等煩惱疾病。若不是這樣,他們不可能這樣對待我們,也不可能這樣傷害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可憐、悲憫他們,應該對他們生慈悲心,不應該生嗔恨心,或者去傷害他們。我們要像對待自己有病的兒女一樣尤為愛撫,尤為善待。對他們更加慈愛,更加慈悲,更加關懷,這就是佛子行。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47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16 00:03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48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20 13:19 | 只看該作者
凌辱轉為道用:
與我等同或下士,雖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師,恆時頂戴佛子行。
「與我等同或下士」,和自己差不多或者比自己差一點的人,沒有別的理由與原因,就是因為傲慢、看不起,而來羞辱我們。比自己高一等的人若是說我們的一些過失,或者羞辱、批評我們,我們容易接受;但是和自己相等的,或者比自己還差的這些人來批評我們,或者羞辱我們,一般的人肯定接受不了。可是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要修忍辱;不能以牙還牙,不能和他爭鬥、生氣或者傷害他。
「然吾敬其如上師,恆時頂戴佛子行。」還要把他跟自己的上師一樣看待。恆時,不是偶爾,而是任何時候都是這樣對待,這樣恭敬、頂禮。
這個原因也跟我們剛才說的一樣。生起嗔恨心的過失特別大,所以我們不能對這些人生起嗔恨心,不能和這些人爭鬥。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大乘修行者,任何時候都要善待眾生,不能傷害眾生。
我們三皈依的時候就已經發誓了、發願了:皈依法以後,不傷害眾生。沒有理由,沒有原因的,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傷害眾生。這也是我們已經發過誓,發過願的。若是你傷害眾生的話,怎麼去利益眾生?尤其是在大乘佛法里,非常強調利益眾生,要求更嚴格。在這裡也是這樣強調,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都不能生起嗔恨心,不能傷害眾生,就是這個意思。
不能惡意地、自私自利地傷害眾生;但也有善意的,或者為了一些方便,表面上看是傷害眾生的時候——這是特殊的情況。
在一般的情況下,不能傷害任何一個眾生,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尤其是大乘論典里,特彆強調這些,因為大乘修法主要強調饒益眾生。我們發心的時候經常說: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而學法修行。我們學佛、成佛的目的是為了眾生,因此不但不能傷害眾生,反而還要利益眾生;否則你的發心就是不清凈的,是假的。所以說在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不能傷害眾生。
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傷害眾生呢?在沒有絲毫的自私與自利情況下,對眾生利大弊小的情況下,可以做一些看似傷害眾生但實際上是利益眾生的事情。比如,如果你不去傷害他,他就會傷害更多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用一些方便,或者一些善巧解決問題,這是允許的。但是在一般的情況下是不允許的,一定要用以上說過的這兩個標準來衡量、取捨。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49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20 13:23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0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21 15:17 | 只看該作者
衰敗轉為道用:
貧窮恆常受人欺,且為重疾惡魔逼,
眾生罪苦自代受,無有怯懦佛子行。
我們作為修行人,任何時候都要堅強,再窮也不能放棄修行。即使經常受到別人的欺侮,也不能捨棄佛法;即使患有重大疾病的時候,也不能捨棄佛法;即使魔力再大也不能捨棄修行;即使有病障、魔障,生活貧窮,經常受人欺侮,也不能捨棄眾生。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灰心退步,更應該堅強,更要發心:願自己來承受所有眾生的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有好多貧窮、痛苦的眾生,也有很多遭受疾病、魔障侵擾的眾生——不是一、兩個,而是有無數這樣的眾生。面對他們,作為修行人,要發這樣的心:讓所有的這些痛苦全部由自己來承擔!這是自他交換菩提心。
這裡主要強調的是作為一個修行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怯懦,不能捨棄自己的決心,不能灰心退步;一定更加堅強、精進地學修。困難是暫時的,不是恆常的,很快就會過去。
我們經常這樣說,不經歷風雨不能見彩虹。在修行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困難,不可能沒有魔障,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了。若是修行沒有違緣、沒有障礙,那就說明你所修的法不是正法。若是修行沒有違緣、沒有障礙,那就不是末法時期了。在末法時期,修持正法不可能沒有障礙,不可能沒有違緣;但是不要害怕,一切都會過去。
若是自己能像《佛子行三十七頌》里講的這樣,一切都能轉為道用的話,那就不是違緣、不是障礙了,都是修行的助緣了。若是你實在不能轉為道用也沒關係,你一定要祈禱三寶,然後堅持、堅定自己的決心。這樣,違緣、障礙很快就會過去。
我經常和大家講,沒有魔不成佛。有魔是好事。通過魔力才會啟發佛力,通過魔才能認識佛。因為魔和佛是相對的,有佛才有魔,有魔才有佛,這是必須的。但不要害怕,有魔、有業障是好事;若是沒有這些,怎麼成佛啊?我們通過消掉這些魔障、業障,最後才能成佛。
其實業障也是我們成佛的一個台階,一種助緣;並不是什麼壞事,也不是什麼不好的東西。業障本身就是智慧,煩惱本身也是智慧。你能認識到的時候,煩惱就是智慧;沒有認識到的時候,煩惱就是煩惱。你能認識到的時候,魔就是佛;沒有認識到的時候,魔就是魔。
輪迴和涅槃也是一樣的,你認識了諸法的本性,這個時候就是涅槃;若是沒有認識到,這個時候就是輪迴。輪迴和涅槃,佛和凡夫,都是一瞬間、一轉念的事。一轉念就是佛,沒有轉過念就是凡夫;一轉念就是凈土,沒有轉過念就是娑婆世界,就是塵土。這些違緣、障礙,並不是壞事,都是好事。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轉為道用。這樣的話,就可以做到我們經常講的煩惱轉為菩提,煩惱轉為智慧了。這樣我們可以快速地達到佛果!這個很重要!
這幾天在《佛子行三十七頌》里講的這些道理,在表面上看都很簡單,實際上意義非常非常深。大家一定要反覆思維,反覆觀察,好好去體悟、去體會,逐漸用《佛子行三十七頌》去糾正自己、衡量自己。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修行如何,才能最終解脫成佛,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一定不要輕視《佛子行三十七頌》,一定要重視,好好地學修、研究這些。你若是真正的掌握了《佛子行三十七頌》,能夠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可以說,成佛不用別的了,這些就夠用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1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21 15:20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2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21 15:21 | 只看該作者
衰敗轉為道用:
貧窮恆常受人欺,且為重疾惡魔逼,
眾生罪苦自代受,無有怯懦佛子行。
我們作為修行人,任何時候都要堅強,再窮也不能放棄修行。即使經常受到別人的欺侮,也不能捨棄佛法;即使患有重大疾病的時候,也不能捨棄佛法;即使魔力再大也不能捨棄修行;即使有病障、魔障,生活貧窮,經常受人欺侮,也不能捨棄眾生。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灰心退步,更應該堅強,更要發心:願自己來承受所有眾生的痛苦。
在這個世界上,有好多貧窮、痛苦的眾生,也有很多遭受疾病、魔障侵擾的眾生——不是一、兩個,而是有無數這樣的眾生。面對他們,作為修行人,要發這樣的心:讓所有的這些痛苦全部由自己來承擔!這是自他交換菩提心。
這裡主要強調的是作為一個修行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怯懦,不能捨棄自己的決心,不能灰心退步;一定更加堅強、精進地學修。困難是暫時的,不是恆常的,很快就會過去。
我們經常這樣說,不經歷風雨不能見彩虹。在修行的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困難,不可能沒有魔障,否則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了。若是修行沒有違緣、沒有障礙,那就說明你所修的法不是正法。若是修行沒有違緣、沒有障礙,那就不是末法時期了。在末法時期,修持正法不可能沒有障礙,不可能沒有違緣;但是不要害怕,一切都會過去。
若是自己能像《佛子行三十七頌》里講的這樣,一切都能轉為道用的話,那就不是違緣、不是障礙了,都是修行的助緣了。若是你實在不能轉為道用也沒關係,你一定要祈禱三寶,然後堅持、堅定自己的決心。這樣,違緣、障礙很快就會過去。
我經常和大家講,沒有魔不成佛。有魔是好事。通過魔力才會啟發佛力,通過魔才能認識佛。因為魔和佛是相對的,有佛才有魔,有魔才有佛,這是必須的。但不要害怕,有魔、有業障是好事;若是沒有這些,怎麼成佛啊?我們通過消掉這些魔障、業障,最後才能成佛。
其實業障也是我們成佛的一個台階,一種助緣;並不是什麼壞事,也不是什麼不好的東西。業障本身就是智慧,煩惱本身也是智慧。你能認識到的時候,煩惱就是智慧;沒有認識到的時候,煩惱就是煩惱。你能認識到的時候,魔就是佛;沒有認識到的時候,魔就是魔。
輪迴和涅槃也是一樣的,你認識了諸法的本性,這個時候就是涅槃;若是沒有認識到,這個時候就是輪迴。輪迴和涅槃,佛和凡夫,都是一瞬間、一轉念的事。一轉念就是佛,沒有轉過念就是凡夫;一轉念就是凈土,沒有轉過念就是娑婆世界,就是塵土。這些違緣、障礙,並不是壞事,都是好事。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轉為道用。這樣的話,就可以做到我們經常講的煩惱轉為菩提,煩惱轉為智慧了。這樣我們可以快速地達到佛果!這個很重要!
這幾天在《佛子行三十七頌》里講的這些道理,在表面上看都很簡單,實際上意義非常非常深。大家一定要反覆思維,反覆觀察,好好去體悟、去體會,逐漸用《佛子行三十七頌》去糾正自己、衡量自己。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修行如何,才能最終解脫成佛,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一定不要輕視《佛子行三十七頌》,一定要重視,好好地學修、研究這些。你若是真正的掌握了《佛子行三十七頌》,能夠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相續中,可以說,成佛不用別的了,這些就夠用了。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3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21 15:21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4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23 14:04 | 只看該作者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八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給大家講,興盛轉為道用:
美名遠揚眾人敬,亦獲財如多聞子,
然見世福無實義,毫無傲慢佛子行。
就是當你種姓高貴、地位顯赫、美名遠揚,自己擁有屬於世間的這些名聞利養等福報的時候,你都不生起傲慢心,反而把一切都觀為無常,都觀為不凈。因為屬於世間的任何一個法——地位、聲譽、財富、權力、勢力等,從因和果的角度來講,都是有漏的,都是不凈的、都是無常的;因此沒有什麼可驕傲的。

大家一定要明白諸法的本性,對世間的這些福報,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思維觀察:
第一個,我們擁有這些世間福報的時候,不應該生起傲慢心,不應該高興。因為不管是痛苦還是快樂,都是自找的。現在我們正在享受的這些名聞利養,是在消耗我們以前積累的一些福報。就像個漏的水池一樣,裡面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水,還漏著,水很快就會漏盡的,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因此也沒什麼可高興的。
這個時候你應該更加謹慎,應該更加小心翼翼。應該想盡辦法將它轉為道用,或者用這些世間的財富再次地積累福報。要不然的話,福報很快就會窮盡,以後我們感受的就只有痛苦,不會有絲毫的快樂了。這也是一個很可怕的事,大家一定要注意。不應該因為這些世間的福報而驕傲,覺得自己了不起,甚至去輕視別人、去欺侮別人,這是從第一個方面來思維觀察。
第二個,這些財富、名聲、地位、權利等等世間的福報,從本質的角度來思維觀察的話,都是有漏的,都是無常的,都是不凈的。這些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反而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痛苦,因為它們的本質就是痛苦的。
比如現在,有的人雖然有錢,但是更有煩惱;有的人雖然有權力,但是更有壓力。世間的這些福報、名聞利養,沒有為他們帶來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反而帶來很多的災禍與麻煩,帶來很多的煩惱與痛苦。

因此,從因的角度來思維觀察的話,這也是一種不凈,也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無常;從果的角度來思維觀察的話,同樣也離不開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範圍。所以,從事實的真相、真理來思維觀察的話,都沒有什麼可貪著的,也沒有什麼可為之傲慢的。
第三個,對一個修行人來說,若是沒有看破放下的話,這些名聲、財富對我們來說就不是什麼好東西。也許會是一種障礙,會影響我們的修行。
有的人沒有發財之前,也信佛,也很精進。後來通過一些手段賺錢了、發財了,就開始玩樂、享受了;開始不精進了,也不學佛了。這樣,財富就變成今生解脫最大的障礙了。
有的人沒有名氣的時候,很堅信,也很精進。後來通過一些渠道,出名了,成為明星了;然後開始去享受這些,執著這些,去做一些無聊的事情。對佛菩薩也沒有信心了,也不學佛了。
有的人沒有權力、地位的時候,信佛信得很好。後來有地位,有權力了,然後開始隨意造業了。最後不但不學佛,甚至連基本的做人的標準都沒有了,這樣的人也有。
所以對於修行人來說,若是你能將這些名聲、財富轉為道用,或者能看破、放下的話,那麼這些名聲、財富對修行不會有太大的障礙;否則對修行來說會有一定的障礙。
所以,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這些世間的福報不一定是什麼好東西,並不是什麼好事。沒有什麼可貪著的,也沒有什麼可驕傲的,更沒有什麼可執著的。大家要從各個角度來思維觀察,然後去了解、去理解,這樣對這些道理才會生起一種甚深的體會和感受。否則很難理解,很難領悟。這是修行上的一種很好的竅訣,大家一定要牢記在心裡!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5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5-23 14:09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6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1 19:50 | 只看該作者
嗔境轉為道用:
自嗔心敵若未降,降伏外敵反增強。
故以慈悲之軍隊,調伏自心佛子行。
我們作為一個修行人,作為一個菩薩,要想降伏敵人,就要從心地下手。因為所有的敵人、仇人都是從自心的煩惱中產生的,若是自己沒有煩惱,就不會有敵人,也不會有仇人。所以若想降伏這些敵人,一定要從心地下手,把自己的心調伏好,通過正知正念來降伏自心的煩惱,最後才能消滅所有的敵人、仇人。
凡夫與此相反。他們降伏敵人的時候,從外在的敵人下手,想一個個地消滅。但這樣做,不會有結束的時候,因為外在的敵人你越想消滅他,他就會越增長。比如說:有一個仇人,你想盡辦法消滅他,但是他還有很多親朋好友,有好多子子孫孫。你若是一個個地去消滅的話,無法能夠完成,也不會有結束的時候。
那怎麼辦啊?消滅敵人最最殊勝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從自心下功夫,先調伏自己內心的煩惱。這些煩惱沒有了,外在的這些敵人、仇人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
佛講過,都是唯心所現,都是自己的心創造的,沒有別的。所以要調伏自己的心,要觀察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清凈了,處處都清凈;自己的心平和了,處處都平和。若是自己的心沒有清凈,到處都不清凈,到處都不平靜,所以主要是自己的心。
最好都要觀為清凈,都要觀為圓滿。尤其是我們作為金剛弟子,應該將處處觀為凈土,人人觀為佛、菩薩或者是勇士、勇母。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們都是修金剛乘的金剛弟子,修金剛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觀五種圓滿:住處圓滿觀為清凈剎土;本師圓滿觀為佛陀;眷屬圓滿——所有周圍的這些人,甚至所有的眾生都要觀為清凈,觀為勇士、勇母,空行、空行母,菩薩、菩薩母,男女本尊;法圓滿——大乘法、大圓滿法;時間圓滿——本來常有的相續輪:這就是五種圓滿。
我們應該觀五種圓滿,一切都觀為清凈,這就是大光明的境界。從大光明的境界來思維觀察的話,處處都是凈土,人人都是佛。所以沒有親敵的分別,一切都是平等的。我們作為大乘修行人,尤其是作為金剛弟子,應該這樣對待、觀想一切。
從慈悲心、菩提心的角度來講,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宿世的父母,也是宿世的兒女,都是平等的,沒有親敵的分別。如果有親敵的分別,那是我們的心在分別與執著,這都是非理作意,不是事實真相。這都是我們自己的錯誤,自己的業障,所以要改變。一切平等對待,一切觀為清凈,這是最最究竟的。然後處處都是好處,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到那個時候,即使我們故意讓心生起煩惱,煩惱也無法生起,就要達到這樣的境界。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7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1 20:06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8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4 14:04 | 只看該作者
貪境轉為道用:
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
令生貪戀諸事物,即刻放棄佛子行。
人沒有滿足的時候,世間這些美妙的色法:動聽的聲音、芬芳的香味、可口的味道、柔軟的衣物,如同為了解渴喝鹽水一樣,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這些五欲妙樂是越享受越想享受,越享受貪心就越增長。人們對此不會有滿足的時候,對它的追求也不會有結束的時候。所以大家最好能看破、放下這些五欲妙樂。若是實在沒有達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也要控制這些貪慾,不要讓它自由發展。
人沒有滿足的時候,慾望越高,失望就越大。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家庭條件跟以前相比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人們的慾望也隨之越來越增長,導致現在人們的內心都很痛苦,沒有絲毫的安樂。大部分人都處在生不如死的狀態,為什麼?就是因為我們追求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慾望越來越高了,一旦滿足不了自己的慾望,心裡就煩惱痛苦。
人就是這樣,沒錢的時候想:有一百元就夠用了,可以這樣花那樣花,而且還可以留一部分。等到真有了一百元錢,慾望又高了,又覺得根本不夠用,要有一千元才夠用。然後又開始計劃了:一兩百買這個、買那個,再留點就夠用了。可等到真有了一千塊錢時,又開始覺得不夠用了,慾望又增長了。這個時候又開始考慮要是有一萬塊錢就夠用了。但是,一旦有一萬了就想有十萬;有十萬了就想有一百萬;有一百萬了就想有一千萬;有一千萬了就想有一億;有一億了就想有十億、二十億、三十億,然後就想有一百億……世間的這些妙樂、福報都是一樣,越享受貪心就會越增加。人就是這樣,貪得無厭,慾望沒有止境,沒有滿足的時候。
我們現在通過修行,最好能看破、看明白、看透世間這些緣法的本性,然後才能做到放下,這是最最究竟的方法。若是實在不行,我們就要通過觀不凈,或者其它的一些修法,暫時能夠控制住慾望也可以,別讓它自由的發展,否則後果非常可怕。有一天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會犧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以及今生解脫的機會。真的,這個非常非常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雖然我們經常講不能逃避,但是實在不行,你可以暫時控制、迴避一下,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方法,這個非常重要。
其實也沒有什麼可貪著的,沒有什麼可貪戀的。諸法的本性就是不凈的,就是痛苦的。但是我們這些凡夫現在就是愚痴顛倒,不懂諸法的事實真相;然後開始執著,把假當成真,把苦當成樂。其實我們所認為的快樂,所享受的快樂,並不是什麼快樂。這本身就是痛苦,統統都是痛苦,都是假象。沒有實有、真有,但是我們沒有認識到,都當成實有、真有。然後去執著、牽掛,放不下;所以我們總是有煩惱,總是有痛苦。
大家一定要明白《佛子行三十七頌》里講的這些道理,特別是要明白將逆境、順境轉為道用的這些善巧、竅訣。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我們要統統將它們轉為道用,不能在這上面失敗。
尤其是在順境當中,我們更容易失敗,而且還很難發現。往往,有一點點修行的人,在逆境當中能夠掌握一些,即便失敗了也容易發現。但是在順境當中,處處都是一些助緣、一些幫助,甚至是周圍的人對自己的一些關照或者表揚。這個時候我們容易心裡高興,為之動心;然後開始執著。這樣修行容易失敗,而且自己很難發現,我最害怕出現這種情況。
在逆境中修行也難,但是在順境中修行更難!很多人根本沒有發現,自己正在失敗,自己正沉迷在執著中、牢獄中、痛苦中。大家一定要思維好、觀察好!尤其是在順境中,不要高興得太早,因為一切都是無常的,一切都在剎那、剎那當中變。順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會變。壞也不可能永遠壞,好也不可能永遠好;快樂也不可能永遠快樂,痛苦也不可能永遠痛苦。我說的這些都是屬於世間的緣法。
大家一定要謹慎考慮,一定要小心翼翼,一定要仔細觀察,任何時候都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所有的這些順境、逆境,所有的這些緣法都是不凈的,都是無常的,都在剎那當中變,都是痛苦的。我們不要執著,不要讓自己沉溺在這些順緣當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以正知正念來約束自己的相續,用正知正念來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因這些順境動心、執著,否則你會上當受騙,會痛苦煩惱的。
《佛子行三十七頌》里講的這些道理,在表面上看簡單易懂,但是它的內容非常非常深奧,不是誰都能做到的,是登地以上的菩薩才能做到的。我們不能輕視這些,一定要重視這些。要把這些作為標準,來衡量自己、糾正自己、把握自己。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
對我們來說,修行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任何時候都是!其它的事情不是不重要,但是沒有比修行更重要的。所以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把修行放在第一位。真的,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上師難遇今已遇,這不是一般的難!我們今生今世有這麼好的機緣,不能白白地浪費,不能錯過,一定要抓緊,不要浪費時間,不要浪費人身。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能因為別人隨便,自己也跟著隨便。一些人不相信因果,不取捨因果的時候,我們不能跟著做。
我們這些凡夫很多時候很容易改變主意。一到別的地方,接觸其它人的時候就變了,就把上師三寶忘了,把因果也忘了。然後跟著這些人去造業,也不知道祈禱上師三寶,也不知道取捨因果,也不知道要修行,也不知道要珍惜人身。真的,這個非常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任何時候都是!不管是在寂靜處還是在別的地方,都要再三考慮,再三思維,要時時刻刻調整自己,這個非常重要!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G+: https://plus.google.com/u/0/109241080891964801403/posts
Face 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8030749249&fref=t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amgrinKhenpo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主題

1367

帖子

8101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101
59
 樓主| 悅音海螺 發表於 2015-6-4 14:12 | 只看該作者
至誠頂禮大恩上師達真堪布!
隨喜讚歎各位師兄學修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60
開心樹 發表於 2015-6-5 09:26 | 只看該作者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14: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