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Aldis在朱令的診療日誌里記錄到[13]:至5月16日為止,貝收到將近2000封電子郵件。另外一方面,貝和他在北大的朋友們試圖送給協和醫院一個數據機,從而使協和醫院能夠直接和海外的醫學同行們進行交流。不幸的是,因為某些「非技術性原因」,貝志誠等人所有的嘗試都未成功。Dr. Aldis對當時海外醫生和協和醫院之間交流渠道的狹窄以及因此導致有關朱令病情診療的信息無法溝通感到十分遺憾。
由於當時中國網際網路不發達,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中國留學生李新博士(Dr. Xin Li)和美國駐華大使館的醫生Dr. John W. Aldis一起幫助創建了UCLA朱令鉈中毒遠程診斷網[13],在朱令鉈中毒遠程診斷的信息發布和協調上起了關鍵作用[24][13][25]。1996年,李新博士(Dr. Xin Li)和其同事們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記述了當時構建和運行遠程醫療診斷系統的經過及在朱令鉈中毒事件中的重要作用[4][5]。貝志誠、蔡全清等在北京大學上傳朱令的病例資料,包括患者發病時的照片,實驗室檢查結果,神經系統檢查結果,放射影像(胸片,腦部核磁共振)等;李新博士(Dr. Xin Li)和他在UCLA醫學院放射科的同事們架設伺服器,用來存儲朱令的病情資料,匯總分類收到的世界各地發來的電子郵件信息[註 1]。世界各地的醫學專家們可以通過網路了解朱令的病情進展,寫電子郵件來詢問進一步的信息或者提出相應的診斷或治療建議。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伺服器上備份儲存的朱令診斷治療日誌記載[13],早在4月10日貝志誠發出電子郵件的當天,就有醫生回複診斷為鉈中毒。美國神經外科醫生Dr. Fink認為重金屬中毒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當時協和醫院回復說所有關於重金屬中毒方面的實驗室檢查都已經做了[24];隨著進一步的溝通,美國醫生們最終發現協和醫院只是做了金屬砷的篩選試驗[24]。越來越多的醫學專家認為鉈中毒不可以排除,認為協和醫院必須儘快做關於金屬鉈的篩查[24]。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26]的醫生在回信中指出「疑似鉈中毒,認為根據頭髮脫落、胃腸道問題和神經問題等癥狀幾乎可以確診」{{NoteTag}原文是:ZHU LING'S PROBLEMS SOUND LIKE THALLIUM POISONING THE COMBINATION OF ACUTE HAIR LOSS, GASTROINTESTINAL AND NEUROLOGICAL PROBLEMS IS[ARE] ALMOST PATHOGNOMONIC.}}。Dr. Fink回憶說[24],隨著朱令病情的惡化,為了儘快明確診斷,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催促協和醫院做鉈中毒的篩查;當時除了動用美國駐中國北京大使館的人脈,直接傳真相關的學術文章給協和醫院,Dr. Aldis(前美國駐中國大使館醫生)還和時為協和醫院醫護人員的舊友們親自溝通。
Dr. Aldis在朱令的診療日誌里記錄到[13]:至5月16日為止,貝收到將近2000封電子郵件。另外一方面,貝和他在北大的朋友們試圖送給協和醫院一個數據機,從而使協和醫院能夠直接和海外的醫學同行們進行交流。不幸的是,因為某些「非技術性原因」,貝志誠等人所有的嘗試都未成功。Dr. Aldis對當時海外醫生和協和醫院之間交流渠道的狹窄以及因此導致有關朱令病情診療的信息無法溝通感到十分遺憾。
普魯士藍治療[編輯]
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是治療鉈中毒的特效藥[12][30][31]。但是根據加大洛杉磯分校伺服器上備份儲存的朱令診斷治療日誌記載[13],協和醫院一開始(4月28日)沒有使用普魯士藍,而是準備採用二巰基丙醇(BAL),一種用於重金屬中毒的解毒劑。有鉈中毒治療經驗的藥學博士Dr. Ivan Petrzelka 和 供職於洛杉磯毒物控制中心(Los Angeles Poison Control Center)的Dr. Ashok Jain,均認為二巰基丙醇(BAL)不是鉈中毒的特效藥而且有很強的副作用。4月28日當晚,朱令家屬在協和的幫助下,在中日友好醫院找到庫存剩下的二十支普魯士藍針劑。後來朱令家屬又在北京市勞動衛生所找到庫存的普魯士藍。[18]
5月1日[13],李新博士(Dr. Xin Li)和協和醫院重症監護病房Dr. Du通話,轉達美國同行普魯士藍的治療建議。紐約毒物控制中心的Dr. Hamilton 和Dr. Hoffman,洛杉磯毒物控制中心Dr. Jain, 美國駐華使館醫生Dr. Aldis, 神經外科醫生Dr. Fink, Dr. William Palmer在一起討論朱令的病情后,達成一致意見:「必須馬上使用普魯士藍!」
由於當時中國網際網路不發達,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中國留學生李新博士(Dr. Xin Li)和美國駐華大使館的醫生Dr. John W. Aldis一起幫助創建了UCLA朱令鉈中毒遠程診斷網[13],在朱令鉈中毒遠程診斷的信息發布和協調上起了關鍵作用[24][13][25]。1996年,李新博士(Dr. Xin Li)和其同事們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記述了當時構建和運行遠程醫療診斷系統的經過及在朱令鉈中毒事件中的重要作用[4][5]。貝志誠、蔡全清等在北京大學上傳朱令的病例資料,包括患者發病時的照片,實驗室檢查結果,神經系統檢查結果,放射影像(胸片,腦部核磁共振)等;李新博士(Dr. Xin Li)和他在UCLA醫學院放射科的同事們架設伺服器,用來存儲朱令的病情資料,匯總分類收到的世界各地發來的電子郵件信息[註 1]。世界各地的醫學專家們可以通過網路了解朱令的病情進展,寫電子郵件來詢問進一步的信息或者提出相應的診斷或治療建議。(由於這幾個學生給出了只有醫生才能知道的資料,李新把他們·當成了醫生了吧?)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伺服器上備份儲存的朱令診斷治療日誌記載[13],早在4月10日貝志誠發出電子郵件的當天,就有醫生回複診斷為鉈中毒。美國神經外科醫生Dr. Fink認為重金屬中毒的可能性很大。但是當時協和醫院回復說所有關於重金屬中毒方面的實驗室檢查都已經做了[24];隨著進一步的溝通,美國醫生們最終發現協和醫院只是做了金屬砷的篩選試驗[24]。越來越多的醫學專家認為鉈中毒不可以排除,認為協和醫院必須儘快做關於金屬鉈的篩查[24]。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26]的醫生在回信中指出「疑似鉈中毒,認為根據頭髮脫落、胃腸道問題和神經問題等癥狀幾乎可以確診」{{NoteTag}原文是:ZHU LING'S PROBLEMS SOUND LIKE THALLIUM POISONING THE COMBINATION OF ACUTE HAIR LOSS, GASTROINTESTINAL AND NEUROLOGICAL PROBLEMS IS[ARE] ALMOST PATHOGNOMONIC.}}。Dr. Fink回憶說[24],隨著朱令病情的惡化,為了儘快明確診斷,他們通過各種渠道催促協和醫院做鉈中毒的篩查;當時除了動用美國駐中國北京大使館的人脈,直接傳真相關的學術文章給協和醫院,Dr. Aldis(前美國駐中國大使館醫生)還和時為協和醫院醫護人員的舊友們親自溝通。(我想你應該懂得PROBLEMS和possible之間的區別。李主任是possible.苦於鉈中毒異常罕見,協和醫院不是拉動衛生研究所和職業病防治所,沒有這番方面的檢測條件,但李主任在朱令看門診的時候,就建議朱令到那裡去檢查,可惜這個正確,合理的建議沒有被家族接受。怪誰呢?)
Dr. Aldis在朱令的診療日誌里記錄到[13]:至5月16日為止,貝收到將近2000封電子郵件。另外一方面,貝和他在北大的朋友們試圖送給協和醫院一個數據機,從而使協和醫院能夠直接和海外的醫學同行們進行交流。不幸的是,因為某些「非技術性原因」,貝志誠等人所有的嘗試都未成功。Dr. Aldis對當時海外醫生和協和醫院之間交流渠道的狹窄以及因此導致有關朱令病情診療的信息無法溝通感到十分遺憾。(小看了協和了。協和80年代就有國際遠程會診系統)
普魯士藍治療[編輯]
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是治療鉈中毒的特效藥[12][30][31]。但是根據加大洛杉磯分校伺服器上備份儲存的朱令診斷治療日誌記載[13],協和醫院一開始(4月28日)沒有使用普魯士藍,而是準備採用二巰基丙醇(BAL),一種用於重金屬中毒的解毒劑。有鉈中毒治療經驗的藥學博士Dr. Ivan Petrzelka 和 供職於洛杉磯毒物控制中心(Los Angeles Poison Control Center)的Dr. Ashok Jain,均認為二巰基丙醇(BAL)不是鉈中毒的特效藥而且有很強的副作用。4月28日當晚,朱令家屬在協和的幫助下,在中日友好醫院找到庫存剩下的二十支普魯士藍針劑。後來朱令家屬又在北京市勞動衛生所找到庫存的普魯士藍。[18](還是在協和幫助下找到普魯士藍針劑, 請教協和自己沒有普魯士藍針劑,難道就不治療?)
4月29日[13],Dr. Ashok Jain打電話給協和醫院神經內科的Dr. Huang,建議採用普魯士藍+血液透析+氯化鉀多管齊下的聯合治療方案。Dr. Ashok Jain讓李新博士(Dr. Xin Li)寫下自己的治療方案並讓他傳真給協和醫院。同時,Dr. Aldis打電話給他在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的朋友Reynolds夫婦讓他們接受傳真,並親自送往協和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Reynolds夫婦當天送達;在隨後的幾天又送了一次。(這才是正確途徑,Dr. Huang大概是黃一寧醫生。),
,,
5月1日[13],李新博士(Dr. Xin Li)和協和醫院重症監護病房Dr. Du通話,轉達美國同行普魯士藍的治療建議。紐約毒物控制中心的Dr. Hamilton 和Dr. Hoffman,洛杉磯毒物控制中心Dr. Jain, 美國駐華使館醫生Dr. Aldis, 神經外科醫生Dr. Fink, Dr. William Palmer在一起討論朱令的病情后,達成一致意見:「必須馬上使用普魯士藍!」(所以協和醫院自己沒有該葯,但很快的幫助找到, 顯然如果沒有普魯士藍,也不應該不用較次的代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