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追求永生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介紹一個新的網路書店,由前海外校園雜誌主編負責推廣

[複製鏈接]

139

主題

4768

帖子

512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22
41
催肥 發表於 2012-5-24 01:44 | 只看該作者
版主帶頭亂髮廣告!!

你要是缺錢和大家說一聲嘛,我們直接給你捐錢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42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24 02:31 | 只看該作者
催肥 發表於 2012-5-23 12:44
版主帶頭亂髮廣告!!

你要是缺錢和大家說一聲嘛,我們直接給你捐錢好了。

謝謝催兄慷慨,我目前豐衣足食。這個帖子是介紹對信仰追求者有幫助的相關資料的。你需要的話,我可以買幾本送給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主題

4768

帖子

5122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122
43
催肥 發表於 2012-5-24 03:30 | 只看該作者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23 10:31
謝謝催兄慷慨,我目前豐衣足食。這個帖子是介紹對信仰追求者有幫助的相關資料的。你需要的話,我可以買幾 ...

完了完了,你進不了窄門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4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4 09:21 | 只看該作者
上面書籍的價格應該是台幣吧?好像美元價沒有那麼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45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24 10:23 | 只看該作者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3 20:21
上面書籍的價格應該是台幣吧?好像美元價沒有那麼高。

是的,新台幣。二樓有個說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6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5 19:42 | 只看該作者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24 10:23
是的,新台幣。二樓有個說明。

應該是3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47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08 | 只看該作者
來往加國 發表於 2012-5-25 06:42
應該是3樓。

對,是三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48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1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2)
歐文 (John Owen, 1616-1683)
英國神學家。毫無疑問的,歐文乃是英國清教徒運動中最偉大的神學家,
也有可能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思想家。
歐文在十九歲時就取得牛津大學的碩士。但是年輕的他為罪惡感所折磨,
曾因此長達三個月無法說話;到最後,透過信靠基督的寶貴救恩,終於得到
了內心的平安。他後來擔任牧師,並從事牛津大學的教育工作。晚年的他,
面對政府對基督教的逼迫,勇敢地領導基督教會乘風破浪,度過艱苦的時
刻,並尋求基督教會內真正的合一。約翰歐文的思想,間接促成了二十世紀
的聖經輔導運動。他也是福音派神學家巴刻、講道家傅格森最喜愛的屬靈偉
人。歐文的著作曾幫助他們度過靈性上的難關。
歐文神學作品極多,在天主教、亞米念主義、蘇西尼主義的圍攻中,捍衛
宗教改革「唯獨信心、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唯獨基督、唯獨歸榮耀給上
帝」的真理。他擅長把真理與生活結合起來,而他闡釋聖靈如何幫助信徒成
聖的工作,使他被稱為「聖靈神學家」。約翰歐文說:「當一顆心真的沉浸
於頭腦所相信的真理;當這真理的證據和說服力充滿我們的內心;當我們不
只是腦中充滿真理,而且心中充滿神的恩典;當我們藉著那使我們飽足的教
義而與神相交時,我們就因著神的恩典而剛強壯膽,可以面對任何人的攻
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49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2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3)
巴羅夫 (Jeremiah Burroughs, 1599-1646)
英國清教徒,他一生努力於使教會合一,並按正確的教義敬拜真神。他傳
講的信息,是希望會眾得到內心真正的平安。
他就讀於劍橋大學時,由於反對英國聖公會摻雜太多錯誤的教導與敬拜方
式,而遭學校退學。之後他來到英格蘭的東部牧會。但由於堅持傳講宗教改
革的十架福音信息,而被政府下令禁止傳道。當時的英國聖公會被喜愛天主
教、反對宗教改革的勞德大主教(William Laud)把持,逼迫清教徒。巴羅
夫被迫移民至荷蘭,牧養當地的英國難民。
後來勞德大主教的激進作法遭國會反對,國會邀請清教徒們來到西敏寺制
訂西敏信條與大、小要理問答,以作為宗教改革之後,英國基督徒信仰的標
準。巴羅夫也是受國會邀請的清教徒之一。返國的巴羅夫,在倫敦牧會,成
為重要的講道者。可惜不久之後,英國基督教會陷入分裂。傷心的巴羅夫呼
籲所有熱愛福音的信徒合一,卻不受重視。但是他仍然不放棄,努力解決接
受基督教、反對天主教的領袖之間的紛爭,直到逝世為止。
巴羅夫的作品全面分析聖經,又洞察人心深處,並且能讓讀者在生活中有
效地應用。他最大的心願,就是讀者能把從神而來的信息,銘記在心,成為
一生的祝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0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2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4)
華森 (Thomas Watson, 1620-1686)
英國清教徒。他具有深度的神學思想、清晰的表達能力、熱情的靈命、委
身於信仰的實踐,有語言的恩賜,是當時著名的講員與神學家。今天,他的
書仍相當受歡迎。其中以《系統神學》(A Body of Divinity,加爾文出版社)
流傳最廣。
華森於劍橋大學受教育,是個熱愛研究的學者。他畢業後在倫敦牧會、教
導神學。他認為,長老制度是最佳的教會行政制度。當英國內戰爆發後,他
為了信仰的緣故受囚禁,後來又被政府禁止講道。但出於對主與羊群的熱
愛,這些阻攔絲毫不能捆綁他:只要他有機會,就會在私人住宅、森林或農
場裡講道,吸引人來到基督的面前。當動亂結束後,華森得到了新政府的許
可,和著名的神學家查諾克(Stephen Charnock)一同於倫敦牧養教會。
華森一直堅守牧會的崗位,直到因為健康問題而退休。在一次禱告中,被
主接去。華森奮鬥的一生,見證了他所熱愛的神是真實可信的;他深入淺出
的神學作品,也幫助我們認識這一位值得為之而死、也為之而活的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1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4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5)
馬太•亨利 (Matthew Henry, 1662-1714)
有一天,一位學生來問著名的改革宗宣教士與教育家羅伯森(O.  Palmer
Robertson),「該怎麼禱告?」羅伯森就說:「看看馬太•亨利的書,《禱
告方法》吧!」這位學生,鄧肯(Ligon Duncan),日後成為美國長老會的
領袖,與約翰派博、史普羅、狄馬可(Mark Driscoll)等人一同帶領美國的
「改革宗青年興起」(Young, Restless, Reformed)運動。
馬太•亨利是歷史上最受歡迎的一位聖經註釋家,也是一位英國清教徒。
大有能力的改革宗佈道家懷特腓與司布真牧師都常常閱讀馬太•亨利的註釋
書,作為靈命的幫助和講章的題材。
馬太•亨利從二十三歲時開始講道,展開牧會生涯起,就一直未曾轉換過
事奉工場,在同一間教會忠心事奉了二十五年。他也是位優秀的作家,努力
撰寫全本聖經的註釋,直到寫使徒行傳時,被主接去。為了完成他的遺願,
他的同工從他的其他作品中進行整理與編輯,把剩下的部分填補起來,成為
一部完整的聖經註釋。
馬太•亨利是個熱愛聖經的牧師,在牧會之餘,常常一天閱讀八個小時的
聖經,而為了維持這樣的讀經方式,他常常清晨四點就起床。然而最重要的
是,他是個禱告的人。據說,他十歲的時候,幾乎病死,得神醫治後,他就
開始重視禱告的生活。總之,他常常來到全能者的蔭下尋找幫助,因此成就
了無以倫比的貢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2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4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6)
赫治 (Charles Hodge, 1797-1878)
美國長老會神學家。他生長於貧困的家庭,日後成為十九世紀初基督教神
學最重要的捍衛者;曾任普林斯頓神學院校長,在美國長老會擔任舉足輕重
的角色。他不只關注美國教會,也關懷黑奴問題、演化論、普世宣教等等,
更以聖經真理有力地回應了士萊馬赫以降的各種自由派神學。
赫治熟悉希臘文、希伯來文、法文、德文、阿拉伯文、古敘利亞文,在歐
洲留學時,受教於自由派神學鼻祖士萊馬赫。雖然他一生反對士萊馬赫的神
學,卻承認士萊馬赫是位高風亮節、品德高尚的人。回到美國的赫治,發現
家鄉也受自由派神學的侵襲。當時的耶魯大學神學院已經扭曲了聖經中的罪
論,於是,赫治撰寫羅馬書、哥林多前後書的註釋,以回應他們。除了人的
罪惡景況,他更重視神的恩典,特別是神在救恩中的主權,強調這是絕對不
能妥協的教義:是神拯救了我們,而不是我們自己救了自己。他的《系統神
學》是美國最早的一本神學課本。但他不只關注神學問題,更在乎基督的教
會。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討論教會的生活。
他對正統教義的追求,是出於他對靈魂的熱愛,希望信徒能與神有美好的
關係。將福音帶到台灣北部的名宣教士馬偕博士,在他的作品《台灣遙寄》
中寫道:「赫治教授對我的生命和心靈留下了很深的印記。普林斯頓神學院
的同學們都很敬愛他。不認識他的人,不會明白他那愛主的生命。這不是在
他的神學作品中,而是在教室中與他的交通,以及聆聽他的講道,才能明白
的。你要是看到他本人,就能感受到聖靈在他身上的大能。有哪一位普林斯
頓的學生會忘記與他相處的美好時刻呢?誰能忘記他的眼神!那帶著溫柔與
愛的雙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3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5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7)
愛德華滋 (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
美國公理會牧師與神學家、佈道家與宣教士。他曾領導美國十八世紀的大
復興,是大復興神學的代言人。愛德華滋的父母十分敬虔,為服事長期奔
波。他們教導愛德華滋要經歷神、愛神,並持守改革宗神學。他從小堅信神
的主權,雖然當時的美國已經漸漸厭煩這教義。他一方面牧養教會,領導大
復興,一方面又要面對自由派神學對救恩論的攻擊,可說是全方位的一位傳
道人。
愛德華滋畢業於耶魯大學,十分熟悉聖經原文。他牧會時,透過勇敢的講
道,勸人悔改接受主,帶來了第一次大復興。在大復興之後,由於堅持聖經
真理,被自己所牧養的教會開除,到印第安人的部落作宣教士。最後,他在
普林斯頓校長任內,榮歸天家。
愛德華滋認為,神透過人的理性和聖經,把祂的旨意完全顯明在創造這一
件事上。祂創造世界,完全是為了自己的榮耀,並且祂渴望把祂的福音傳給
萬民,使神在全地上得著榮耀。亞當的墮落,帶來了原罪;但神在基督裡的
恩典,贖回了蒙揀選的人,而沒有被稱義的罪人則進入地獄。他強調,只有
聖靈的工作才能使罪人得到重生;若非聖靈作工,罪人只有下地獄一途。
愛德華滋同時重視教會的復興與正統的教義,這成為他的一個標誌,也是
後人的典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4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6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8)
司布真 (C.H. Spurgeon, 1834-1892)
英國改革宗浸信會牧師與作家,有「講道王子」的美譽。
他在劍橋附近的鄉村長大,喜愛閱讀殉道者和清教徒的作品。在擔任幾年
的中學教師以及教會的兒童主日學老師之後,因著牧師傳講以賽亞書四十五
章22節,而從長年的罪惡感中被釋放出來;當時的牧師指著台下的司布真
說,當仰望神,就必得救,因為基督已經還清了罪債。因著這節經文,司布
真重生得救、信而受洗。
過了不久,他成為劍橋一間浸信會的牧師,也成為著名的講道家。司布真
的講道大膽、粗獷、激動、溫暖人心且條理分明。他如此粗獷,是因為他為
人們的靈魂焦急。他直接指出人的罪來,並要求人們仰望那能拯救他們、賜
恩典給他們的基督。二十七歲的司布真,建立了大都會會幕堂(Metropolitan
Tabernacle),一堂崇拜可容納六千人。有不少人在聆聽他講道時信主;在
司布真一生的事奉中,大約有11,000人在大都會會幕堂受洗。
司布真每週的講章都已被出版;從他二十歲開始,直到他過世為止,一直
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講道家。他建立孤兒院,也建立神學院,並參與重大辯
論。最重要的是,他堅決地抵抗自由派(新派)神學,堅信聖經權威,斥責
聖經批判法,甚至因此離開了英國浸信會。他堅信改革宗信仰,在大都會會
幕堂建成時,就以加爾文主義五要點作為講道內容。他不但堅守改革宗神
學,也充滿了佈道熱忱;他認為預定論和火熱的福音行動從來都沒有衝突。
有人形容他為「精密嚴厲的神學家,溫暖人心的培靈家,平易近人的佈道
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5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7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9)
萊爾 (J.C. Ryle, 1816-1900)
十九世紀著名的英國聖公會牧師,牛津大學神學博士。他的文筆深入淺
出,經常勇敢地指出信徒的罪惡,耶穌的救恩,聖父的赦免,以及聖靈改變
人心的大能。
有一天,就讀伊頓中學的萊爾聽到台上的牧師說:「你們得救,是因著
神的恩典,透過你對祂的信心;救恩並不是出於你們自己,是神所賜的禮
物。」萊爾說:「從此以後,沒有比我自己的罪惡、基督的同在、聖經的寶
貴、分別為聖,以及重生更重要的事了。」不久,萊爾放棄了本來想要從政
的夢想,成為聖公會的牧師。
在成功的牧會生活之後,萊爾被任命為利物浦主教。利物浦是個商業大
城,貧窮的問題也相當嚴重。萊爾努力進行探訪與教育的工作,十年之間,
在利物浦建立了二十七座教堂與四十八個福音中心。
對於講道,萊爾特別有心得。他說:「只要全備地、清楚地傳講耶穌基督
的福音,使每個人都能聽明白,就夠了。如果基督釘十字架的信息沒有成為
你講章的重點,如果沒有恰當地指明信徒的罪,如果沒有讓會眾明白自己
已經蒙恩或仍在神的憤怒之中,以及他們應當如何生活,這講道就是沒用
的。」
改革宗重要領袖派博針對萊爾勇敢的事奉人生,歸納出八個服事重點:第
一,應當勇於面對別人對自己事奉的指責;第二,應努力地把聖經一貫的信
息教導給會眾,勇敢地幫助他們在生活中實踐出來;第三,應當讓會眾明白
基督徒生活是屬靈的爭戰,要勇敢地穿起屬神的軍裝抵擋仇敵;第四,高舉
聖經的真理,帶著堅定的信念與急迫性,把這真理傳揚給教會外和教會內的
人;第五,當勇於面對聖經中那些不容易被人接受的真理,誠懇地把這些真
理教導會眾;第六,應勇於承擔任何挑戰與困難,不自憐也不埋怨,為了要
建造一個榮耀喜樂的教會;第七,要清楚明白會眾的恩賜,幫助他們在傳福
音和教會生活中有效地發揮出來;第八,當愛自己的妻子與兒女,保護他
們、照顧他們、珍惜他們,並認為家庭是他最重要的一個事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6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8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10)
凱波爾 (Abraham Kuyper, 1837-1920)
荷蘭首相、神學家、演說家與教育家。無論是在改革宗或基督教歷史上,
他都佔有一席之地,因為他以最全面、最有力的方式,回應了現代社會與學
術對基督教的挑戰。他結合了改革宗教義與荷蘭敬虔派的傳統,並呼籲基督
徒要在宗教、政治、科學、藝術上發揮影響力;在不違反聖經的原則下,包
容一個多元的社會。
他在萊敦大學念書時,接受自由派神學思想。畢業後的他,來到鄉下牧
會,結果,這位年輕、學問淵博、訓練有素的牧師,受到台下一位敬虔卻學
問不高的老婆婆的挑戰;她反對他的講道內容,質疑他的自由派思想不合聖
經、與生命無益。於是,經過會眾挑戰的凱波爾,開始閱讀加爾文的拉丁文
原著,結果被喚醒過來,成為改革宗神學的偉大鬥士。
甦醒後的凱波爾,滿腔熱血地想要帶來荷蘭的大復興。他深受奧古斯丁名
著《上帝之城》的啟發,不但想復興教會,也要把基督教的原則應用在生活
的所有層面,包括社會、工業、文化、教會體制等等。
他來到首都阿姆斯特丹,建立了極大的教會,並組織基督徒政黨,成功進
軍荷蘭國會。他以改革宗神學的原則,創立了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並親自
擔任教授。他結合了荷蘭基督教的兩股勢力──一派重視敬虔與生命,一派
重視正統教義──組成了新的宗派:荷蘭改革宗教會,這是因為他認為荷蘭
國家教會已經被自由派控制,因而失去福音的活力。
凱波爾曾是著名的演說家,並於1901年開始擔任荷蘭首相。他出版雜誌與
報紙,不斷傳達改革宗渴望在全地上榮耀主名的熱情。他有驚人的恩賜,能
將深邃的思想,以清楚、簡單、有趣的方式表達出來。
他推動的改革主要有三個層面:重建教會,推動宣教,創立政黨。他努力
抵抗異端以及自由派思想,重視把聖經長闊高深的真理教導信徒,強調對主
的愛與熱情,鼓勵傳福音與海外宣教,並小心翼翼地處理政治與宗教的關
係:既不讓宗教與政治彼此干預,又設立基督教政黨,在政治界表達基督教
的立場與關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7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8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11)
巴文克 (Herman Bavinck, 1854-1921)
巴文克是近代改革宗神學家中,結合聖經神學與系統神學、學術與敬虔的
最佳典範。他所著的《改革宗教義學》(Reformed Dogmatics)是費城西敏神
學院、美國改革宗神學院的主要系統神學課本,可見其重要性。
巴文克生於荷蘭的牧師家庭,他的父親為了堅持正統的基督教教義而脫離
荷蘭國家教會。他本來在保守派的神學院念書,後來轉學至自由派的萊敦大
學深造。選擇自由派教育的好處,是幫助巴文克的學術研究,以及使他明白
自由派神學的真相。由於對上帝的敬畏,以及對聖經的尊重,巴文克非但不
受自由派神學的影響,反而一生為正統的神學奮鬥。由於熟悉自由派神學,
明白其中的詭計,使他更加堅信改革宗神學,並且能面對自由派神學的衝
擊,成功地捍衛聖經真理。
曾任牧師的他,後來被荷蘭首相凱波爾(Abraham Kuyper)邀請至新成立的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任教。在完成鉅作《改革宗教義學》之後,基於對平信徒的愛,他重新撰
寫一本平易近人的系統神學──《基督教神學》,努力減少神學術語,盡力達到通俗的效果。
這本書完全以聖經經文為主,對教會的貢獻,不亞於《改革宗教義學》。其字裡行間流露出他
對神的愛,以及樸實誠懇的心;對聖經無誤的辯護,到了一百年後的今天,仍然鏗鏘有力。
巴文克與加爾文、約翰歐文一樣,他們的中心思想都是「與基督聯結」的教義,及其對基督
徒靈命的影響。他也像加爾文一樣,總是用聖經中的思想來當作寫作的「燃料」,並且他們的
思想也總是受聖經話語的引導。他本於聖經,以救贖歷史的方式作神學,為改革宗神學注入一
股新的活力。巴文克雖然是個大神學家,卻有小孩一般單純的信心。他喜愛作基督的門徒,努
力作聖經的學生,並且是位大有能力的教師。他對基督教如何影響文化、教育、政治,也相當
有貢獻。但他的親友與學生最懷念的,是他為人的謙虛、誠懇、忍耐與犧牲。他唯一的夢想,
不是作個揚名立萬的大學者,而是以他的生活,來榮耀那位拯救他的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8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19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12)
魏司堅 (Geerhardus Vos, 1862-1949)
魏司堅可以說是改革宗聖經神學的鼻祖,1862年生於荷蘭。他曾就讀加爾
文神學院、普林斯頓神學院,最後在歐洲的史特拉斯堡大學獲得博士。
魏司堅在加爾文神學院任教後不久,就回到普林斯頓神學院,擔任該神學
院有史以來第一位聖經神學教授。他在普林斯頓任教三十九年,重要的學生
包括梅晨、范泰爾、約翰慕理等人。當時與魏司堅最熟的一位同事,就是華
腓德。在魏司堅的教學生涯中,他不斷地攻擊自由派神學,捍衛正統神學的
一些重要信念,例如神的國度。當自由派攻擊說,耶穌並不知道自己就是彌
賽亞時,魏司堅以堅實的學術基礎作出了最佳的辯護。魏司堅也是個勇於本
著聖經,提出創新的神學家。他對於保羅與舊約的末世觀研究,帶來了革命
性的影響。而他的大作《聖經神學》,為改革宗神學注入了一股活泉。
什麼是聖經神學呢?聖經神學與系統神學的差異是:系統神學是依主題組
織信息,陳述整本聖經對於一個主題的教導;聖經神學則是依神啟示的順序
組織信息,陳述神的心意如何在歷史中開展。系統神學是教會生命的展現,
聖經神學則是教會信仰的內涵,兩者都根源於聖經的權威。
魏司堅堅信聖經的完整性與一體性,他認為新舊約聖經的作者,就是同一
位上帝;聖經就是神在漫長的救贖歷史中多次將自己啟示給人的結果,同時
具有多元與合一的面貌。聖經神學的使命,是總結各卷聖經的釋經成果,按
照時間的順序,重現神對人類自我啟示的歷史。救贖歷史是神拯救人類的計
劃,一步步在歷史中應驗的故事。古代的以色列百姓與今日的教會,在救贖
歷史的歷程上是緊緊相連的;教會要追溯自己的歷史,必然要追溯到聖經中
以色列民蒙救贖的歷史。當救贖歷史一步步地向前演進時,每一代的百姓通
常只能看見其中一段救贖歷史的意義。而耶穌基督是神特殊啟示的高峰,整
部聖經與救贖歷史都指著祂說的。耶穌基督來到世上,完成了救贖,而祂的
再來,將為救贖歷史畫下完美的句點。身處於救贖歷史末端的教會,卻因為
聖經已經完成,耶穌已經到來,所以擁有特別的機會,能夠一窺整個救贖歷
史的全貌。而明白救贖歷史的全貌,有助於信徒體會到神愛的長闊高深,神
恩典與榮耀有多麼地豐富,使信徒有動力、有熱心,能彼此相愛,並宣揚基
督的救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59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20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13)
伯克富 (Louis Berkhof, 1873-1957)
荷蘭裔美國大神學家與教育家,他撰寫的《系統神學》(Sy s t e m a t i c
Theolog y)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系統神學課本。他深入淺出地融合了美國
(赫治、華腓德)與荷蘭(凱波爾、巴文克、魏司堅)改革宗傳統於一爐,
並回應了自由派對基督教的挑戰。他曾任加爾文神學院的教授,教授釋經
法。在魏司堅門下受教的范泰爾,也曾經是伯克富在加爾文神學院的學生。
伯克富早期重視基督徒的社會責任,但後來發現對社會公義的強調,往往
容易使人忘記了當初傳福音的使命。他認為最重要的教義,就是神的主權,
人類的順服,以及聖經的權威。他的朋友如此描述他的為人與作品:「毫無
保留地委身於改革宗信仰,是結合敬虔與學問的典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8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050
60
 樓主|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2-5-31 12:20 | 只看該作者
作者簡介(14)
梅晨 (J. Gresham Machen, 1881-1937)
美國新約學者、護教士,受歡迎的神學家,費城西敏神學院創辦人。學識
淵博,文筆清晰,立論有力。原本的志向是作一名學者,沒想到,當基督教
面臨自由派的威脅時,他蒙神揀選成為中流砥柱,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梅晨是改革宗神學的護教大師,普林斯頓神學院校長華腓德(B .   B .
Warfield)的學生。當時全球的基督教在自由派神學的籠罩下,幾乎無法回
應自由派神學所提出的攻擊。梅晨親自從普林斯頓飛到歐洲,認識自由派神
學的真面目。他在信心幾乎動搖的情況下,蒙神挽救,至終決定要抵禦自由
派的攻擊,捍衛基督教的真理。
梅晨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基督教真偽辨》。他分別從神、人、聖經、基
督、救恩、教會論的角度,讓人明白自由派神學其實不是基督教,而且是基
督教最大的敵人。若比較正統基督教與自由派神學,就會發現,不管從哪個
個角度來看,它們都是互相抵觸的。
梅晨為了維護信仰的純正,創立了新的宣教差會(Independent  Board  for
Presbyterian Foreign Missions )、新的宗派(Orthodox Presbyterian Church, 簡稱
O.P.C.),以及新的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他為了信仰而
努力奔波,最後病死他鄉。臨走前的他,在西敏神學院留下了一群忠心的僕
人,包括范泰爾、約翰慕理等六位教師。他們在為梅晨哀悼之際,仍然奮勇
自強。過了三十年後,不只正統的基督教信仰得到保存,改革宗神學的復興
也漸露曙光。他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感謝耶穌為我而死,除此以外,別
無盼望。」這句話不只表明了他不怕死的態度,也說明了正統基督教信仰的
核心,更讓人明白為什麼梅晨能在自由派排山倒海的壓力下,仍然對主與祂
的教會滿有盼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11: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