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玻璃陶瓷與文化交流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1-12-30 05:03 編輯

威尼斯 Vezzi 兄弟公司 威尼斯 Miotti 玻璃公司 交相映輝
起家於玻璃的威尼斯Vezzi兄弟公司成名於陶瓷, 進而惠及玻璃器皿生產, 如器型和白色色調. 鄰家競爭者Miotti 玻璃公司擅長製造白色搪瓷-與彩陶和瓷器類似.
1 對樽, 威尼斯Miotti 玻璃公司, 1725-1750
2 玫瑰噴水器, Miotti, 1730
3 茶杯和茶托, 威尼斯, 18世紀中
6-7 威尼斯弗朗西斯Vezzi兄弟公司
英國, 荷蘭和法國東印度公司的東南亞進口搪瓷對西歐瓷器裝璜影響深遠. 東方造型設計, 結構和裝飾藝術造就了中國風-模式, 圖像和中國藝術象徵, 其流行始自17世紀. 18世紀發現硬瓷製作方法后, 歐洲制不透明人物, 風景和室內場景裝飾白色玻璃逐步流行, 本地玻璃陶瓷製品逐步取代了舶來品. 同時, 模擬於中日漆器的精細繪製和鍍金不透明黑/紅玻璃成為時髦. 19世紀玻璃製品中國藝術模式熱度持續, 文化交流影響所及人們亦喜歡收集玉, 水晶, 竹和象牙製品. 日本幕末時期(1853-1867)的門戶開放興起了日本文化熱潮, 模擬亦應運而生.
東亞

中國琺琅質瓷器

日本模仿歐洲水晶鍍金器皿

右端: 9件 Sakazuki 杯, 日本九州薩摩藩廠, 約1857.
http://www.cmog.org/dynamic.aspx?id=3248 Sakazuki 杯-清酒酒杯-本展日本玻璃精品
19世紀中期, 薩摩省豪華玻璃是一個主要收入來源. 紅色和深藍色是豪華用品的流行色彩, 用於禮儀場合, 如慶祝新年和婚禮. 日本網站說是古代武士道盟契儀式專用器皿.
一對潷水器, 日本, 1857. 前為香水瓶, 1870. 估計解說照混了只能依大圖.
  東西方商路
始於17世紀, 歐洲經非洲赴亞洲海路商務繁忙, 英法荷葡大西洋沿岸港口-布里斯托爾, 阿姆斯特丹, 波爾多和里斯本. 航程6-8個月, 取決於天氣. 商人一般在亞洲停留半年後乘東風返航, 中國首選港為廣州, 商人沿珠江東岸設立貿易行. 18世紀, 這些海港成為大型商貿中心, 歐洲和中國商人在此交換貨物. 西方人訂購異國情調的茶葉, 陶瓷, 反向手繪圖. 19世紀, 香港和上海成為重要國際商港, 商人亦或遠航日本.
 除了高質吹制-切割-雕刻無色玻璃以外, 波希米亞玻璃匠還精於不透明白底琺琅質桌
上用品, 其中1780產品模仿了1708薩克森州首次複製的中國硬瓷(強度和光澤).
啤酒杯
中歐, 1740
糖盒和蓋
波希米亞1782-1786
瓮
 
波希米亞一家作坊模仿於日本漆器的黑色玻璃(鍍金, 亞洲人物和風景飾), 東印度公司的進口使東方瓷器聞名西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