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shicai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拯救中文字

[複製鏈接]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441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6-2-8 23:15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3 15:54
為何臺港澳的人沒有你般的認知?

呵呵。無選擇唄。簡化字當時在華人社會裡流行,無論是海峽兩岸還是國內國 ...

繁簡問題並不是兩岸,而是兩岸四地!並不是單純地歸立在政黨之爭層面,是傳統與反傳統之爭。
簡化字能否完全地取締繁體字嗎?不可能!自秦以後,漢字統一,不管中國領土上分裂出多少政治政集團,漢字從沒有被分裂,這樣維持了二千多年了。但是,今天一國兩字了,分裂了,這是光榮進步?說實話,這是民族的恥辱!是自作孽的恥辱!
我不知閣下多少歲,從言論看,你實在不清楚整個繁簡之爭的過程,也不知當年怎樣下推行簡化字的。
說到繁簡對學童學習的影響,都是些想當然的道理。兒童學習,並不存在難、易的概念,只存在學與不學的分野。人民識字,並不是繁簡的影響,而是是否真正地實行全民教育。臺港澳三地基本上沒有文盲了,大陸簡化漢字六十多年了,真正地達到九年的是否達到?文盲人口依然存在,這可以說明與繁簡無關,國民教育才是主因!
深入了解多些,不要憑主觀,不可人云亦云。
我比你更了解,我讀書時是讀簡化字的,到香港後轉用繁體字,可以說,繁簡運用自如。如果你能達到這樣,會有另一番的感受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442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6-2-8 23:33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自古以來有句話,縣郡治,天下治。
大陸的教育,最失敗之處是把教育政策和教育維費下放到鄉、鎮、縣、市,富俗的地方,可以投放在教育上會多點,九年免費教育可以容易達到,但是窮鄉、窮縣怎樣?連日常的行政維費也要張羅,怎可能會有精力物力放在教育上?這是大陸文盲人人口不減反增的主因。
現在怎樣評定文盲和半文盲?九年免費教育是全民制,如果沒有達到小學畢業的,就是文盲,如果沒有完成初中畢業的,就是半文盲。我沒有統計,大家能知道大陸有多少文盲和半文盲的?從教育來看,這個數目不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443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11 16:05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6-2-8 23:15
繁簡問題並不是兩岸,而是兩岸四地!並不是單純地歸立在政黨之爭層面,是傳統與反傳統之爭。
簡化字能否 ...

簡體字是從哪裡來的嗎?

他們不是由某個黨在一夜之間創造的,它是自漢字誕生以來就存在的一種漢字運用現象。這些字在稱為俗體字,與官府的正體字同時使用。簡體字就來自於俗體字。如果不明白正俗體字就談論中華文化,呵呵呵。只能說夜郎活了。

很多人因為反對一種觀點,就否定了一切,呵呵呵。
漢字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444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11 16:53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6-2-8 23:33
自古以來有句話,縣郡治,天下治。
大陸的教育,最失敗之處是把教育政策和教育維費下放到鄉、鎮、縣、市, ...

哈哈哈。真是笑死人了。您這觀點也只能在您那個地區發現。

知道不?外來投資為什麼蜂擁進大陸地區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裡的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高。這是因為自一九四九年後大陸全面普及教育,小學入村、中學入鄉,後來叫公社,到一九七六年,小學教育普及,中學教育在公社縣普及。過去三十年,中國的大學在數量、招生人數和畢業人數上不斷提高。高品質的勞動力是中國過去六十多年高速發展的基礎。忽視這一點會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質。否認這一點,呵呵,那也許就是為了什麼而什麼了。

不能因為和你不一樣就認為對方就是異類而排斥而否認而打擊甚至想滅亡他。
漢字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445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16-2-20 10:37 | 只看該作者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11 16:05
簡體字是從哪裡來的嗎?

他們不是由某個黨在一夜之間創造的,它是自漢字誕生以來就存在的一種漢字運用現 ...

休以「俗體字」混淆視聽。

簡體作為今天大陸的官方文字是在繁體的基礎上,以中共專制壓下來令全國使用的。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兩岸四地中只有大陸的官方文字是簡體了。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446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16-2-20 10:44 | 只看該作者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11 16:53
哈哈哈。真是笑死人了。您這觀點也只能在您那個地區發現。

知道不?外來投資為什麼蜂擁進大陸地區嗎?其 ...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就是因為文盲的比例特高,中共要掃盲,才推行簡體的。

現在依你說的文化程度這麼高,你看是不是恢復繁體,實現文字統一的好時間呢?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447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20 17:05 | 只看該作者
shicai 發表於 2016-2-20 10:44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就是因為文盲的比例特高,中共要掃盲,才推行簡體的。

現在依你說的文化程度這麼高 ...

說實在的正體字有其優點,多數依造字規律而成,但是並不是所有字都是如此。簡體字流行正是對應了繁體字的不足之處。一百多年前興起的漢字簡化運動,在當時有其合理性。

但是在簡化字使用了六七十年後再推倒重新推行繁體字,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划不來的。再說了不加分析地恢復繁體字,不是把它原有的問題又原封不動的搬回來了嗎?

最好的是簡體字仍然作為正式文字使用,鼓勵人們認識和使用繁體字,可以利用時間對部分不符合造字規律的漢字進行淘汰替換,一點一點地,不要引起震動地進行,是漢字書寫體系日臻完美。



漢字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448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20 17:16 | 只看該作者
shicai 發表於 2016-2-20 10:37
休以「俗體字」混淆視聽。

簡體作為今天大陸的官方文字是在繁體的基礎上,以中共專制壓下來令全國使用的 ...

「簡體作為今天大陸的官方文字是在繁體的基礎上,以中共專制壓下來令全國使用的。」

這種言論是典型的民主的傲慢。就是因為自己能夠投票,所以認為自己完美無缺了,認為自己不同意的都是糟粕垃圾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要不得的。世界並不是只有民主和專制,而且他們之間的界限也是駁雜的。

俗體字是一個歷史用詞,不是中共專用的,更不是中國創造的。漢字簡化也不是中國專用的,更不是中國創造的。就因為自己不喜歡不同意甚至厭惡,就認為是專制的產物,的確是專制的很獨裁的很了。很遺憾地看到自稱是民主自由社會來的人,竟然有這麼專制獨裁的思想。呵呵,誰民主?誰專制?當然了這也不奇怪,這個世界就是民主專制獨裁的世界,至於所謂民主化后社會進步與否民生改進與否,都無關竟要,一俊遮百丑了嘛。

回到簡體字的話題。簡體字的流行正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從勞苦大眾到專家學者,從平明百姓到政府官員,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漢字應該進啊花。這種思想從二三十年代起就開始發展,到五十年變成了事實。否認簡體字是當時最民主的要求是不對的。相反為了反共而保留了繁體字才是專制的做法。

漢字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449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16-2-20 19:08 | 只看該作者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20 17:05
說實在的正體字有其優點,多數依造字規律而成,但是並不是所有字都是如此。簡體字流行正是對應了繁體字的 ...

鼓勵人們認識和使用繁體字是當今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可是方向只能是恢復繁體。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450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16-2-20 19:40 | 只看該作者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20 17:16
「簡體作為今天大陸的官方文字是在繁體的基礎上,以中共專制壓下來令全國使用的。」

這種言論是典型的民 ...

「為了反共而保留了繁體字才是專制的做法"

不能苟同,在國外大部分地區如悉尼和三藩巿的報刊一直都用繁體並不等於都反共。新加坡選用簡體並沒有說新加坡不反共。

簡體產生和推行的歷史根源大家其實都很清楚,今天面對的是繁簡並茂,文字分裂。問題是:這個問題有必要解決嗎?如有,如何解決?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451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21 00:26 | 只看該作者
shicai 發表於 2016-2-20 19:40
「為了反共而保留了繁體字才是專制的做法"

不能苟同,在國外大部分地區如悉尼和三藩巿的報刊一直都用繁 ...

看看書了解些事實再說啊,就有意義了,這樣的聯繫是沒有意義的,只能是浪費時間。

台灣有自己的情況,反共那是當時的中心工作。當時海外華僑主要受誰影響,還不是台灣嘛。再說了,海外華人當時也沒有這個能力和機會啊。說到新加坡,他們早在八十年代就選用了簡體字。那時新加坡已經很務實了,不再反對中國了,也不反對中共了,而是開始積極交往了。只有台灣,特別是某個當,到了今天了還是大陸的東西就得反,無條件地反,即使對台灣有利也要堅決地反。

呵呵呵
漢字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452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21 00:27 | 只看該作者
shicai 發表於 2016-2-20 19:08
鼓勵人們認識和使用繁體字是當今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可是方向只能是恢復繁體。 ...

那就試試看吧。不過,據報道,連逢大陸必反的民進黨也開始使用簡體字了。
漢字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3

主題

913

帖子

4153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153
453
心向祖國 發表於 2016-2-21 04: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心向祖國 於 2016-2-21 05:04 編輯

1935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收簡體字324個。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大規模推行簡化漢字。1936年2月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與《簡化字總表》有所不同,例如「麽」簡化為「庅」而不是「么」("么"原本是「幺」的俗體,后成為「麽」的簡化字)。











1919年,五四運動揭開了新民主主義**的序幕,隨著白話文逐漸取代文言文,改革漢字的呼聲逐漸高漲。

1920年,語言學家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文章,主張推廣簡體字。

1922年,錢玄同和北京大學教授黎錦熙向中華民國政府國語統一籌備會第四次大會提交了文件《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其中提出8種簡化策略,這是第一次系統提出漢字簡化方法。蔣介石對此表示關注。 他詢問教育部部長王世傑的意見如何。 王世傑回復道:「我個人認為,有的漢字筆畫確實太多,應該作些簡化,但只能逐步進行。」 於是,蔣中正決定逐步推行簡體字。 王世傑把簡體字的事情全權交予黎錦熙處理,黎錦熙提交了1000餘字的簡化字,王世傑認為太多,刪減到三四百字。

1923年,胡適在《國語月刊·漢字改革號》的《卷頭言》中說:「語言文字的改革絕不是一

第一批簡體字表

朝一夕能做到的」,然而「中國的小百姓不但做了很驚人的文法革新,他們還做了一件同樣驚人的革新事業:就是漢字形體上的大改革,就是『破體字』的創造與提倡」。

1928年,胡懷深的《簡易字說》出版,這是為簡化漢字服務的最早的資料專書。 1930年,劉復、李家瑞的《宋元以來俗字譜》、卓定謀的《章草考》、陳光堯的《簡字論集》等出版。 1931年,徐澤敏的《常用簡字研究》出版。 1932年,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編的《國音常用字彙》出版,收入了宋元以來的大多慣用簡體字。1934年1月,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第29次常委會通過了錢玄同的《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呈請教育部施行。經教育部批准同意后,委託錢玄同主持編選《簡體字譜》。 1934年,杜定友的《簡字標準字表》出版。徐澤敏的《550俗字表》發表。

1934年,錢玄同又一次向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4年,錢玄同又一次向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1935年1月,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正式著手編選簡體字表。 1935年2月24日,上海《申報》首先刊載《手頭字之提倡》的新聞報道,同時發表了《推行手頭字緣起》和《手頭字第一期字彙》。上海其他報刊紛紛響應,相繼轉載《推行手頭字緣起》。手頭字運動由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陳望道、葉聖陶、巴金、老舍、鄭振鐸、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達夫、胡蜂、林漢達、葉籟士等200位當時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以及《太白》《文學》《譯文》《小朋友》《中學生》《新中華》《讀書生活》《世界知識》等15家雜誌社共同發起。《手頭字第一期字彙》所收的300字大部分被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所採用。 1935年6月,錢玄同在其所編的《簡體字譜》(2400餘字)中選出1300餘字編成《常用簡體字表》,送交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委員會通過其中的1200餘字並準備推行。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8月21日),王世傑頒布國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號部令,向全社會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共計324個;並公布《推行簡體字辦法》9條。

8月22日教育部制定公布了《各省市教育行政機關推行部頒簡體字辦法》。 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第一批簡體字表》被收回廢止。 1936年10月容庚出版了《簡體字典》,並且在燕京大學開設簡體字課加以試驗。 1937年5月字體研究會發表了《簡體字表》第一表。

考試院院長戴季陶聽聞后,向蔣中正說:「簡化漢字十分荒謬,破壞了中國文化」,並三個月拒絕參加國民黨會議。


蔣中正思考後,覺得暫時擱置簡化字方案。 此後一直未有機會再次實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454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16-2-21 10: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hicai 於 2016-2-21 11:00 編輯

樓上兩位的高論已經細讀。

本人只重視結果,不重視原因。簡體是中共五十年代推廣的,國民黨退守台灣以來仍然保持繁體,這都是事實。故此談到簡體就無可避免地碰到這段歷史。

但是,在解決這個文字分裂的議題上就不應該老往這段歷史上扯,要客觀地和務實地尋求解決辦法。

本文證實的是:簡體是不符合邏輯的,是不成立的文字體系。既然不成立,只好恢復繁體了。

誰能駁倒這個證實?要解決文字分裂的問題,誰能提出更好的解決辦法?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0

主題

1169

帖子

4887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887
455
不爭春 發表於 2016-2-22 12:27 | 只看該作者
shicai 發表於 2016-2-21 10:55
樓上兩位的高論已經細讀。

本人只重視結果,不重視原因。簡體是中共五十年代推廣的,國民黨退守台灣以來仍 ...

  1952年,蔣介石第二次推動文字改革。他一邊指示"考試院副院長"羅家倫在報紙上進行輿論造勢,一邊讓"教育部"組織學者研究簡化方案。翌年,蔣介石重申「簡化字之提倡,甚為必要」。
       然而,這次文字改革又遭到保守派的抵制,他們認為此舉會「毀滅中國文字及國家命脈」。蔣介石感到阻力太大,恐難執行。此時,大陸在推行漢字簡化運動,在海峽局勢風詭雲譎的背景下,蔣介石立場大變,將簡體字斥為共黨專斷、忘本賣國的工具。上世紀60年代蔣介石更是發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全面禁用簡體字,違反者會被視為「投共附匪」。簡體字在蔣介石統治時期成了人人忌談的政治符號,直到1987年解除戒嚴后,隨著兩岸往來頻繁,簡體字才逐漸進入台灣社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1041

帖子

179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799
456
 樓主| shicai 發表於 2016-3-5 18:36 | 只看該作者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21 00:26
看看書了解些事實再說啊,就有意義了,這樣的聯繫是沒有意義的,只能是浪費時間。

台灣有自己的情況,反 ...

你把繁簡之爭過於政治化了,等同於國共之爭或兩岸之爭是錯的。

繁簡之爭是字體之爭,要以文化而不是政治的角度去看。
自由星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457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3-5 20:49 | 只看該作者
shicai 發表於 2016-3-5 18:36
你把繁簡之爭過於政治化了,等同於國共之爭或兩岸之爭是錯的。

繁簡之爭是字體之爭,要以文化而不是政治 ...

是先生把簡繁體字政治化,其中的觀點就是因為政治制度不同才使得大陸使用了簡體字,這也就成了港台部分人人抨擊大陸政權和民眾的敲門磚了。注意是敲門磚而已。

這和許多喜愛繁體字的人們把繁體字看成了傳承中華文化的唯一載體,以為大陸使用了簡體字,中華文化就無根了一樣。就拿香港某位名人來說,他對簡體字反感,不是因為簡體字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四顧一看,內地再各個方面超越了香港,唯一可以攻擊內地的就是簡體字了。注意他在講述自己的觀點時最後是這樣說的we have been marginalized ... economically. 這是根本。借用柯林頓的話「----,是經濟」。香港很多人並不真正喜歡中華文化,但是他們這並不妨礙他們以喜愛這自居攻擊內地。呵呵呵。這就像很多台灣人不喜歡中華文化只喜歡日本文化或美國文化,但是他們卻楞要裝出自己喜愛中華文化來攻擊大陸。

再說了,有些簡化字已經使用了千年了,這怎麼辦?總不能讓祖宗出來認錯改正吧?
漢字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458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6-4-29 16:54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iting275 於 2016-4-29 17:25 編輯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2-11 16:05
簡體字是從哪裡來的嗎?

他們不是由某個黨在一夜之間創造的,它是自漢字誕生以來就存在的一種漢字運用現 ...


唐朝,有一年殿試,皇上和很多大臣都認為其中一名是第一❨狀元❩之選,但是宰相說,「自古無尺二狀元」。結果名落孫山。所謂的「尺二」,就是當時「盡」的俗字,皆因他在正規場合用了俗字,用現在大陸說法,「使用不規範文字」。
不管俗字如何產生,存在多久,始終不能取代正字,也不能在官方中使用。簡化字把俗字正規化,卻把正字列為不規範,本末倒置。
人要識字,就要學習,不能達到真正的全民教育,怎可能全民識字而沒有文盲?簡化文字而想達到全民識字,本末倒置了。六十多年的實踐證明了當年是錯的,就是錯得道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459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4-30 00:09 | 只看該作者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6-4-29 16:54
唐朝,有一年殿試,皇上和很多大臣都認為其中一名是第一❨狀元❩之選,但是宰相說,「自古無尺二狀元」。 ...

先生的意思是簡化字使得中國大陸人成了文盲了?奇怪這麼多文盲怎麼把國家發展的這麼好,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再看使用繁體字的香港和台灣,怎麼落後了?

再一個中國大陸在使用繁體字的時候,全國只有極少數人算是知識分子,現在則普及了教育。

今天聽說台灣名嘴在電視上大陸人喜歡煮了屎吃。怎麼閣下的言論和這位名嘴的一個味?拍自己腦殼然後得出結論!哈哈哈
漢字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主題

933

帖子

117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新新移民(六級)

Rank: 4

積分
1173
460
laiting275 發表於 2016-5-2 11:36 來自手機 | 只看該作者
buweizhai 發表於 2016-4-30 00:09
先生的意思是簡化字使得中國大陸人成了文盲了?奇怪這麼多文盲怎麼把國家發展的這麼好,成了世界第二大經 ...

看來,不知是我的表達能力不強,還是你的理解能力並不太強。
我的意思是說,教育才是解決文盲,簡化漢字解決不了文盲。
漢字的演進,甲骨文被金鼎文取代,大篆取代了金鼎文,小篆取代了大篆,楷體取代了小篆,甲骨文、金鼎文、大小篆都只能成為藝術體,並不是以規範性存在了。而簡化字根本不可能完全地被取代,這是現實,繁體字還是世界衛生組織法定的標準文字,這是國務院已簽署、已確定的,沒有異議的。
簡化字比繁體字易學嗎?是人的主觀,而客觀上看「兒童沒有難和易的概念,只有學與不學的分別」,這句話是一位成功的家長說的,是非常客觀與現實的。簡化字已六十多年了,有了六十多年的實踐了,我們不要太主觀了,還是讓實踐去糾正我們錯得道理的主觀吧。臺港澳三地基本沒有文盲,而在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報告中,溫家寶還要提出掃盲,為甚麼?是漢字的分別?還是實在的全民教育的分別?還是還實踐去證明吧,這總比你我口舌之爭來得更實際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8: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