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renee20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注意一個流行的誹謗大乘的說法!

[複製鏈接]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1
jiandao 發表於 2011-3-30 01: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3-29 12:46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9 03:33
嚴格說來,僧團的分裂不是開始結集經典時,而是佛陀住世時。大乘經典充斥著辱罵聲聞僧伽的言論,同時又 ...


老兄說「各系的大乘經典在法義上還南轅北轍,說明了它們是不同時期,由不同的人寫出來的作品。」,是令人信服的。老兄說「負責誦經的阿難尊者、誦律的優婆離尊者都不是頭陀比丘,而且大迦葉尊者只針對「小小戒」的爭議做了裁決,並未乾預誦出經律的內容,因此關於大迦葉尊者偏重苦行而影響了經典結集的風格的說法並非事實。」,也是有依據的,所以我個人一直認為,源於早期結集的阿含,尤其是雜阿含,可能更符合釋尊教誨。


至於"大乘的真正法源是叛徒提婆達多",  這個說法是不是有些~~~哈哈,從傾向看,相比較釋尊教誨,提婆達多標榜「苦行」,更加「出世」,而大乘在律法上更靈活(不止於「小小戒可舍」),積極「入世」。有資料說,唐朝玄奘法師到印度留學時,曾有提婆達多的宗派依然存在當地的記載。當時的提婆達多的宗派與當時的性宗、相宗似乎也無多少一致之處。



當然,上面兩點,我這麼說,我自己這麼相信,不是依據多少史料,主要是理性推斷而已。請教二位仁兄。我個人也希望對原來的佛法信仰有個總結,感謝一年來,二位仁兄的法布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2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30 04:04 | 只看該作者
大乘的真正法源是叛徒提婆達多或許是我提出的創見。我這麼評論的理由如下:

1、提婆達多破僧一事的影響力很大,他的餘脈在印度存在了一千多年。

2、儘管各系大乘經典的法義南轅北轍,但不食魚和肉的教導、輕賤聲聞的言論卻貫串其間,法華經甚至以宗教文學的手法給提婆達多翻案。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3
jiandao 發表於 2011-3-30 05: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3-29 16:10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9 15:04
大乘的真正法源是叛徒提婆達多或許是我提出的創見。我這麼評論的理由如下:

1、提婆達多破僧一事的影響力 ...


附佛論說, 邪說,不象粗劣的多鬼邪神信仰,都是以思想體系的面目出現的,所以義理都很重要,就連密宗都不例外。考察其義理,應該是重要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4
jiandao 發表於 2011-3-30 05:07 | 只看該作者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9 15:04
大乘的真正法源是叛徒提婆達多或許是我提出的創見。我這麼評論的理由如下:

1、提婆達多破僧一事的影響力 ...

說起法華經,讓我想起當年頌讀的情形,就象是身臨超大型交響樂會,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其義理,對釋尊教誨,總體來說,有發揮,至於以宗教文學的手法給提婆達多翻案,我猜測,有可能是承襲當年文獻,面對外道的侵蝕、逼迫,融攝與佛法有關修行團體的需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5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30 07:4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24樓 的帖子

這就是它露餡之處,它甚至吹牛稱有五千聲聞退席,而大乘人居然也相信這種說法。事實上,佛陀住世時,採的是類似現代的小班制教學的方式說法。外道喜歡熱鬧,倚靠人多勢眾,但佛教並不是如此。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6
jiandao 發表於 2011-3-30 08:5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3-30 02:19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29 18:43
回復 jiandao 24樓 的帖子

這就是它露餡之處,它甚至吹牛稱有五千聲聞退席,而大乘人居然也相信這種說法。 ...


有些大乘經典貶斥聲聞眾,可以理解,哈哈,就像有些新教牧師總喜歡說天主教信仰有問題~~~

我個人覺得----可能是我信仰還不夠~~,其實這沒太大必要,chico兄說的有一定道理,誰真知道那絕對的「意思」呢?堅守機要,求同存異,共同探討,也就差不多了。辨析歷史是應該的,似乎也該看到,大乘也講緣起法,四聖諦、八正道嘛,並且事實上以此作為信仰的核心基礎,所謂發揮,也並不否認核心基礎,而且往往是在核心基礎之上進行發揮。

當然,佛法密宗和摩門教,是另一回事。而且,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差別也比佛法大小乘小一些,畢竟聖經差別不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7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30 20:47 | 只看該作者
聲聞一詞的巴利語就是 Savaka ,其意就是「聆聽者」、「門徒」;佛陀的四眾弟子都是「聲聞」。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28
jiandao 發表於 2011-3-31 00:3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3-30 18:11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30 07:47
聲聞一詞的巴利語就是 Savaka ,其意就是「聆聽者」、「門徒」;佛陀的四眾弟子都是「聲聞」。


菩薩們生得晚,沒趕上釋尊說法,所以他們說自己不是"聲"聞眾---這一點,認真讀大乘經典,就會有感覺,哈哈~~~

另外,老兄,菩薩們生得晚,沒趕上聽釋尊說法,得允許人家思想,比方說,「念施」是釋尊教誨,但「不駐相布施」似乎也不違釋尊教誨,說的角度不同----我承認,有些經典在強調「不駐相布施」時,措詞片面生硬,讓有些釋尊弟子生厭。

個人理解,釋尊教誨,根基在於,緣起法; 核心在於,四聖諦;方法在於,八正道;框架模型在於,十二因緣和六道輪迴(包含善惡因果在內!)。不違背這些,似乎就差不多了。在這些的基礎上闡發,正是菩薩們的擔當,值得敬佩,當然,假冒佛言是不應該的---讓我們理解為弘法的方便吧,對於偏離,甚至嚴重偏離釋尊教誨的論說,也應該辯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9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31 12:26 | 只看該作者
說真的,我覺得保羅在基督教史上的地位就如同龍樹菩薩一樣,他提出的論述就是大乘,而耶穌的教訓則是小乘,基督徒都迴小向大了。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30
jiandao 發表於 2011-3-31 15:0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3-31 02:09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30 23:26
說真的,我覺得保羅在基督教史上的地位就如同龍樹菩薩一樣,他提出的論述就是大乘,而耶穌的教訓則是小乘, ...


以後有機會在家園再向老兄請教如何解讀聖經,現在咱們暫且不談信仰實質,僅從形式而論,保羅書信在基督信仰是取得了聖典地位的,而龍樹菩薩的論說於佛法是「論」而不是「經」,哈哈,老兄此說,難於苟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1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3-31 16:07 | 只看該作者
基督教對於『經』和『論』並沒有嚴謹而客觀的判準。他們這兩位,都沒見過教主,卻都對後世有重大的影響;龍樹被尊為大乘八宗的共祖,而保羅雖說是使徒,但他的神學理論在實際上已經取代了耶穌的教訓。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