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問?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昨天花時間學習了羅馬書第七章,感觸很深!

[複製鏈接]

58

主題

844

帖子

41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9
21
newpark 發表於 2010-6-4 00: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問?

那麼靠自己,或者順從聖靈,這是新生命憑自己的意志作出的決定嗎?

---順從聖靈靠信!信神的供應,帶領,公義和承諾,也信人的罪。順服也是行為在信心上的體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22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6-4 04: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問?

那麼靠自己,或者順從聖靈,這是新生命憑自己的意志作出的決定嗎?

---順從聖靈靠信!信 ...
newpark 發表於 2010-6-4 00:54


那麼順從肉體就是不信了,是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3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06:30 | 只看該作者
誠心請教,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謝謝了!
問? 發表於 2010-5-31 22:24


羅 6:1
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
羅 6:2
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44

帖子

41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9
24
newpark 發表於 2010-6-4 06:3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ewpark 於 2010-6-4 07:11 編輯

回復 22# 問?


    那麼順從肉體就是不信了,是吧?
---不是,這些是外在的行為表現,人的信自己在心裡知道,神更知道。但是信心有大小或者軟弱的時侯。打個比方,人的信心就像股市(我指的是真信罪,信審判,感恩的人),有高有低,但是,最終是向上的。
信心的和行為的關係的前提是信,而不是行為。但是好的信心就會有好的行為。這也是相互促進的過程,神的靈就在這過程中使信他之人成長。正如聖經上說的,神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44

帖子

41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9
25
newpark 發表於 2010-6-4 07:19 | 只看該作者
保羅寫的真好!我好苦啊,這聲感嘆我想是很多想擺脫情慾但是擺脫不了的真實寫照!

有一個疑問。。。

...
問? 發表於 2010-5-31 20:57


他後面有寫對付的方法,不是嗎?
(羅7:)25  感謝神,靠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就能脫離了這樣看來,我以內心順服神的律。我肉體卻順服罪的律了。

(林前15:)55  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裡?死啊,你的毒鉤在哪裡?
56 死的毒鉤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57 感謝神,使我們借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約伯在收許多試驗和苦痛之後,也從信心生出了盼望:
25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26 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44

帖子

419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19
26
newpark 發表於 2010-6-4 07:25 | 只看該作者
馬太福音6:5-13就是耶穌教門徒怎樣禱告,保羅卻說不曉得當怎樣禱告,還是聖靈用說不出來的嘆息在禱告。 ...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3 11:50


保羅是常常禱告的。
平信徒們也是常常禱告的,但是,許多時候,要禱告的內容,人生的重擔,千言萬語彙成的一身嘆息更是信徒向神的禱告,這時,神依然垂聽,依然明白我們,因為有聖靈的幫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7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4 07:34 | 只看該作者
羅 6:1
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
羅 6:2
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 ...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06:30

所以呢?究竟能不能讓心順從神的律,而肉體順從罪的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28
 樓主| 問? 發表於 2010-6-4 10:03 | 只看該作者
所以呢?究竟能不能讓心順從神的律,而肉體順從罪的律?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4 07:34


最近幾天重讀羅馬書,我倒比較同意大D兄的觀點了。保羅的意思,所謂的感謝神,似乎並不是感謝神幫他制服了肉體,倒像是說感謝神用贖罪祭幫他擔當了罪,從第八章開頭就可以看出來了。

多謝研究提醒我讀第八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29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10:4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8# 問?

我不覺得問兄理解能力有問題。羅馬書使用白話文寫的,全面的讀一讀,不難理解。如果斷章取義,只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0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10:51 | 只看該作者
所以呢?究竟能不能讓心順從神的律,而肉體順從罪的律?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4 07:34


當然不可。保羅講的兩個傾向是基督徒信主后,罪仍然暫時存留的境況。但這不符合神的心意,也不符合基督徒的身份。這種屬肉體的罪性會逐漸減少,屬靈的義會逐漸加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1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4 11:36 | 只看該作者
當然不可。保羅講的兩個傾向是基督徒信主后,罪仍然暫時存留的境況。但這不符合神的心意,也不符合基督 ...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10:51

你這種論述有主張修行之嫌,已經偏離了因信稱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2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4 11:39 | 只看該作者
最近幾天重讀羅馬書,我倒比較同意大D兄的觀點了。保羅的意思,所謂的感謝神,似乎並不是感謝神幫他制服 ...
問? 發表於 2010-6-4 10:03

神沒辦法幫人制服肉體,否則大衛就不會去搞人家的老婆,耶穌也不會說寧失一體而進天堂、勝過全身入地獄。對治情慾這種事,誰也無法代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3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11:50 | 只看該作者
你這種論述有主張修行之嫌,已經偏離了因信稱義。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4 11:36


行修得再好,心不正也不行。修心為上,心變了,行為自然會改變。信心是本,行為是信心的表現。
作為學佛之人,你只修行,不修心?那你就不能「覺悟」。你說是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4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4 12:02 | 只看該作者
行修得再好,心不正也不行。修心為上,心變了,行為自然會改變。信心是本,行為是信心的表現。
作為學 ...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11:50

佛教所說的『行』,包含身、口、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5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12:08 | 只看該作者
佛教所說的『行』,包含身、口、意。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0-6-4 12:02

基督信仰的行是信心的外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4

主題

1萬

帖子

532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5329
36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1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4# Dhammapala
謝謝chico兄解釋。佛教的修行是內外兼修對嗎?但只修外,不修內也是無用的。如果心修得好,「覺悟」了,外部的表現自然不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

主題

8321

帖子

51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184
37
青貝殼 發表於 2010-6-4 15:44 | 只看該作者
信心是本,行為是信心的表現。
研究 發表於 2010-6-4 11:50


那你還是以行為來鑒別信心,很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1: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